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父母生气是因为孩子的行为?父母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才是关键

时间:2016-05-21

最近,表妹带上小学的孩子到家里玩,一起聊起了谁在管孩子做作业,表妹说,都不想管,但是没办法。每次,辅导孩子作业,她都要生气。作为父母。发现自己

提示:本文共有 400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最近,表妹带上小学的孩子到家里玩,一起聊起了谁在管孩子做作业,表妹说,都不想管,但是没办法。每次,辅导孩子作业,她都要生气。

作为父母。发现自己越来越爱生气,尤其在孩子面前,孩子的某些行为某些时刻,轻而易举地就会引起父母生气。

为什么孩子就能那么容易地让父母生气呢?

父母生气,为什么不完全是因为孩子的行为?

父母经常会对孩子说:“你再不听话,我要生气了。”或“你只要不再调皮,我就不生气。”仿佛父母生不生气都跟孩子有关,父母的情绪受孩子影响。

可是,父母生孩子的气就一定是因为孩子的错误吗?

如果真是如此,为什么父母面对相同的情形或同一种孩子的行为,却会有不同的情绪反应?

比如:孩子蹦蹦跳跳,有时候父母看着觉得是活泼可爱,但有时候却觉得烦人、讨厌;孩子拒绝与父母沟通,有些父母会生气,指责孩子,而 有些父母则会感到内疚、自责。

看来,对这个问题并非如此。

因为孩子的行为有两面性。

有个小男孩,他喜欢在家里的客厅里玩篮球,客厅里放着一个非常珍贵的花瓶,所以,只要他在客厅里玩球,妈妈都制止他。

有一天,妈妈没在家,男孩子在客厅里玩起球,不小心打到了花瓶,把花瓶的口碰掉了一块。男孩子很害怕,就用胶水把瓶口粘住了。

妈妈回来后,发现花瓶口破了。问男孩怎么回事?男孩回答说,是一只猫从窗户里爬进来,把花瓶打破了。

后来,妈妈把男孩叫到书房,拿出一颗巧克力说:“我要奖励你一块巧克力,因为你有一个神奇的想象力,你创造了一只会开窗户的猫,妈妈觉得你将来肯定能当一个侦探小说家。”

紧接着,妈妈又拿出第二块巧克力说:“妈妈还要奖励你一块巧克力,因为你动手能力特别强,你用普通的胶水把这个花瓶粘得很好,不仔细看还真是看不出来。”

妈妈又拿出第三块巧克力说:“妈妈还要奖励你一块巧克力,因为妈妈要跟你说声对不起,妈妈明明知道自己有个喜欢打球的孩子,还把花瓶放在客厅。”

三块巧克力故事中的妈妈,如果她觉得孩子搞破坏,还撒谎,这些都是不好的行为,她就会生气了。当妈妈换一个想法,看到孩子好的一面,有神奇的想象力,还有杰出的修复能力,妈妈不但不生气,还会感到欣慰。

由此可见,孩子的行为有两面性:一面是好的;另一面是不好的。而我们很容易看到孩子身上不好的地方,并且很容易因此而生气。

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埃利斯在《理性情绪》中指出:

人们并非被不利的事情搞得心烦意乱,而是被他们对这些事件的看法和观念搞得心烦意乱的,人们带着这些想法,就会产生不健康的负性情绪,如暴怒、焦虑和生气。

我们生气不是因为孩子做了错事,而是因为我们内在的负面想法,或者说我们对孩子有一个很高的期待,希望孩子能够一下子做对,成为我们心目中的好孩子、好学生。而孩子没有做到时,我们就很失望、很生气。

可见,我们内心的想法对我们的情绪起着很大的作用。如果我们对孩子、对自己抱着一些不合理的想法,那么,遇事容易生气。

明白了自己的情绪不完全是孩子的行为直接引发的,而是通过自己的观点或想法而产生的,就会知道,其实情绪的主宰者是自己,而不是孩子。

只要不放弃对自己情绪的控制权,就能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

那么,父母有哪些负面想法,会让自己对孩子的行为生气呢?

01、父母对孩子的事情的灾难性的想法。

父母把孩子任何犯的错误,夸大可能带来得后果,往往把不是灾难性的问题放大成灾难。

许多灾难性想法是“万一......怎么办?”

比如:孩子学习不好,万一将来上不了好学校,就考不上好大学,找不到好工作,孩子的前途就完了。

当父母把孩子的错误放大了,想保持心态平和是不可能的。遇到孩子有不好的行为,就会联想到一系列的不好的结果,而且这些结果是自己无法把控到的,因此,心里就会生气。

02、父母的“绝对论者想法”,我的孩子就应该、必须……

父母觉得孩子不应该犯错误,错误必须被改正过来,如果不严厉批评他,他就不会改过。

比如:我给孩子报了那么多的补习班,花了那么多的钱,他必须学好。当父母对孩子有了必须学好的想法,对孩子的学习不好,是无法容忍的,所以,孩子学习上的一点阻碍,都会让父母生气。

03、父母的“自责内疚”。

很多时候孩子表现不好,父母就会觉得是自己做得不好,特别自责。这种自责又会变成对孩子更高的要求,当孩子达不到时,就会生气。

比如:孩子考试没有考好,父母觉得是自己没有尽到职责。这种自责和内疚不仅让父母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而且无形中放大了孩子的问题。父母 就会对孩子更严苛,而孩子的一点问题,都会让父母生气。

还有下面这些有关教育孩子的观点,也会埋下负面情绪的隐患:

我教养孩子的方式“必须”受到朋友、邻居、亲戚的赞同;;我“必须”胜任对孩子的各方面的教育;如果我是好父母,我的孩子一定会表现优秀。

由于这些不合理观点的缠绕和支配,引起父母生气,让父母和孩子常常陷入冲突的困扰中。

而父母的情绪对孩子的情绪管理模式造成深刻的影响。

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斯霍勒博士说,孩子在出生后,本来就有了情绪机制的基础,但由于孩子还不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必须需要有人去引导,一般就是孩子最亲近的父母。

比如:父母自己都比较情绪化,容易生气,或待人冷漠,就会对孩子也忽冷忽热,这容易让孩子失去安全感,也学不会应该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

1、喜怒无常的“气象台父母”对孩子的影响。

“气象台父母”是指情绪不稳定,有时候高兴,有时候生气,像天气一样多变的父母。“气象台父母”对孩子的性格和心理影响有很大的破坏性。只是因为“气象台父母”在面对事情时情绪无法进行有效的自我调节,这会直接导致孩子的情绪波动。

2、情绪稳定的父母对孩子带来好的影响。

胡适在《我的母亲》一文中写道:“我母亲的气量大,性子好,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情感的话。

在胡适小时候,有六七年家境不是很好,每到除夕总是会有一大群人到家里讨债。见此状况,而母亲则仿佛没有看到那些讨债的,照常料理年夜饭、谢灶神等新年事宜,脸上也一直祥和平静,丝毫没有怒气。

忙完后,母亲和颜悦色、心平气和地将他们一一送走。

胡适写道:“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胡适母亲的对情绪的控制,给胡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对胡适的性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3、相反,父母情绪不稳定,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不利影响。

张爱玲小时候父母离异,当张爱玲跟母亲住在一起时,才知道母亲性格暴躁、自私,如果张爱玲无法达到母亲的要求,就会受到母亲的斥责;如果张爱玲反应迟钝一点儿,就会被母亲骂为“猪”。

母亲的态度深深伤害了张爱玲。她对母亲逐渐由爱生恨,甚至她母亲去世时也没有去看一眼。

其实,现在有很多父都和张爱玲的母亲一样,内心是爱自己孩子的,但在与孩子相处时却常常无法控制情绪,不能很好地处理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孩子考试没考好,就对孩子一顿斥责和否定;孩子没能比过别人家的孩子,也会对孩子一阵冷嘲热讽。这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了很大伤害。

阿德勒说:任何的事情都是一种选择的结果,包括你的情绪。

只有父母情绪稳定,对孩子才会有好的影响。父母如何做到在孩子面前不轻易生气,能很好的管理住自己的情绪呢?

首先,感知自己的情绪,给情绪分类,提高情绪颗粒度。

情绪颗粒度是一种能比其他人构建出更细致的情绪体验的能力。具有高情绪粒度的人就是情绪专家:他们通过预测构建的情绪实例能够完美地适应每一个具体情境。

情绪颗粒高的人显著特征就是情绪词汇丰富。假设你只知道两个情绪词汇,“感觉棒极了”和“感觉糟透了”。相反,如果你能够对“棒极了”(快乐、满意、欣喜若狂……)进行细化,也能够把“糟透了”(生气、愤怒、惊恐、、惆怅……)的感觉细分为50个不同层次,那么在预测、分类、感知情绪时,你的大脑就会有更多的选择,为你提供工具。

而提高情绪颗粒度的方法就是学习新词汇,读书、旅游、看电影,尝试不熟悉的食物,尝试新观点,这些都能促使你的大脑融合已有概念,形成新概念,积极改变你的概念系统。

你知道的概念越多,能够构建的情绪实例也就越多,因而也就能更有效地对情绪进行重新分类,进而掌控自己的情绪,调节行为。例如,如果孩子即将参加一场考试,你有些担心孩子,导致自己情绪不稳,你可能会觉得自己焦虑了(“哦,他要不好怎么办?!”)或者充满期待(“她一定没问题,可以考好。)

然后,改变非理性的负面想法。

控制情绪的第一·要诀,改变让产生了负面情绪的思维方式。当你觉察到了情绪的到来,接着分辨理性和非理性的想法,并且用理性思维替代非理性。

比如:面对孩子的各种状况,如不上学、打架等,当父母头脑中冒出“应该/必须”的时候,要缓一缓,听一听孩子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然后有针对性地帮助他。

并且,我们用要允许孩子犯错。即使,他没有那么好,并不代表我失败。所以我们要把这个错误观念抛掉,要知道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就是个不断试错的过程。

当父母采取了这样一些较理性的观点时,就容易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对孩子的言行举止产生正向的情绪反应,从而能够采取有效措施了解孩子,给予孩子关怀和支持。

最后,用放松自己来缓解自己的情绪。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赫伯特·本森提出了一种名叫“生理放松反应”的技术,它通过引导人们深度呼吸来减缓心率和呼吸频率、降低大脑的活跃程度。

以一种舒服的姿势安静坐下。√闭上双眼。

放松肌肉,依次从脚到小腿、大腿、腹部、肩膀、脖子和头部。

自然舒缓地呼吸。吐气时,重复默念“1”这个词。

保持一种开放的态度。不必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当一些想法出现时,在心中对自己说“哦,好吧”,然后温和地继续重复下去。

持续10到20分钟。

结束时,不要马上站起,继续安静地坐上1分钟左右,允许一些思绪返回。然后睁开眼睛,再坐1分钟左右,之后起身。

每天练习一到两次,早餐前和晚餐前都是非常适宜的时间。

在生活中,父母对孩子的行为的负面想法带来生气的负面情绪,父母的情绪管理又对孩子的情绪有很大的影响。而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是每个父母都要不断地学习的。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父母生气是因为孩子的行为?父母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才是关键”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孩子管理情绪第一步 积极暂停是关键 父母这样做效果显著

孩子管理情绪第一步 积极暂停是关键 父母这样做效果显著

小烨,孩子,小云,情绪,阿花,时候,生气,大人,父母,好的,冰淇淋,地方,妈妈,对方,情景,问题,两个人,感觉好,公园里,冷静下来,事件,冰雕,情况,家人,微信,时间,胳膊,能力,花园,回家

2009-12-19 #故事会在线阅读

儿童情商系列—父母如何培养孩子情商力

儿童情商系列—父母如何培养孩子情商力

情绪,孩子,父母,情商,情绪管理,能力,培养孩子,感觉,好坏,宝宝,环境,方式,影响,生活中,关键,品质,性格,家人,开头,心理,社会交往,生气,阶段,负向,可以从,思维模式,表达自己,问题解决,建一,三观

2013-05-17 #小故事

父母跟孩子发脾气:认清是孩子太皮 还是父母情绪太差

父母跟孩子发脾气:认清是孩子太皮 还是父母情绪太差

情绪,孩子,父母,生气,艾迪王子,王子,国王,时候,游乐园,玩偶,马先生,成人,问题,控制自己,妈妈,控制情绪,方式,对孩子,事情,作家,情况,情商,才能,爱生气,细节,魔法,调整,艾迪,帮助孩子,这个时候

2013-05-18 #故事大全

不要教孩子“别生气” 情绪教育的关键是 教小孩“得体”地生气

不要教孩子“别生气” 情绪教育的关键是 教小孩“得体”地生气

孩子,生气,家长,情绪,时候,父母,教会,对孩子,小文,让孩子,闭嘴,身体,不能够,侵犯行为,家庭,想法,能力,当我们,很生气,无能为力,例子,名字,学会,妈妈,打人,心情,心理学,情绪反应,意思,父亲

2011-04-11 #故事大全

《生气汤》:孩子发脾气 父母做好三步 引导孩子自我疏导

《生气汤》:孩子发脾气 父母做好三步 引导孩子自我疏导

孩子,情绪,霍斯,妈妈,生气,负面情绪,方式,父母,大人,让孩子,不开心,作者,学会,怒气,方法,帮助孩子,接纳孩子,不如意,图画,年龄,时候,打人,有情,珍珠,阿姨,发展,影响,建立起,一朵花,东西

2008-03-28 #小故事

孩子爱发脾气 家长该如何引导孩子管理情绪呢?聪明父母这样做

孩子爱发脾气 家长该如何引导孩子管理情绪呢?聪明父母这样做

孩子,父母,情绪,家长,形式,运动,让孩子,东西,亲子关系,儿童,原因,压力,时候,特点,生气,老师,能力,影响,带孩子,情绪管理,爱发脾气,管理情绪,该怎么,以身作则,别让,好的,都会,生气了,事情,书籍

2019-07-11 #经典故事

孩子一回家就情绪爆炸?了解了“有限自制力”父母还忍心训斥吗?

孩子一回家就情绪爆炸?了解了“有限自制力”父母还忍心训斥吗?

孩子,情绪,生气,子玲,家长,菲菲,老师,儿子,自制力,问题,朋友,好的,妈妈,幼儿园,时候,经典,行为,儿童,压力,好孩子,意志力,爷爷奶奶,脾气,自控力,阿古,回到家,孩子们,帮助孩子,是一本,生气了

2011-04-11 #长篇故事

父母不认可孩子的情绪 正在逼迫孩子走向极端

父母不认可孩子的情绪 正在逼迫孩子走向极端

孩子,情绪,沛泽,小伟,父母,小亮,行为,青少年,原因,成年人,中国儿童,前额,年龄,情况,时间,发育,如果我们,让孩子,东西,事情,作业,办法,国际,婴儿,思维,悲剧,报告,生气,积木,能力

2018-09-10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