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网,网罗全网精彩故事大全。找好故事就来搜故事网!

岭上的映山红——将军农民甘祖昌和妻子龚全珍的故事〈二〉

时间:2019-12-17 10:09:43

相关推荐

作者:阿泰

图为江西莲花石门山

——1957年8月,经组织批准后甘祖昌带着全家回到了他阔别29年的江西莲花县坊楼公社沿背大队第七生产队安家落户当农民。这一年,甘祖昌的二女儿甘仁荣出生四个多月。

甘祖昌回到家乡后,听说沿背村多年来不仅没有给国家交过贡献粮,反而还要吃回供粮,他的心里不是个滋味。有位年龄比他长几岁的老农说,“老天赐给我们的这片红土地,也只能种一些冬水田,田里的水很凉,苗长不起来,产量也上不去,几代人了,谁也想不出个好的法子来。”乡亲们的话,深深地刺痛着甘祖昌的心。从那时起,甘祖昌就下定决心,带领全村群众改造冬水田,他说不能再让乡亲们年年吃国家的“反销粮”了,这样对不起国家。

从1957年入冬开始,甘祖昌就带着沿背村的乡亲们,大干了3年,改造冬水田224亩,引进和改良水稻品种,使冬水田的粮食产量,比没有改造前的1956年增加了30%左右。其中,有80亩稻田平均亩产达到了500斤,产量最高的一个生产队有32亩冬水田亩产达到了910多斤,同历史上最好的丰收年相比还要高出两倍多,村里的乡亲们笑在脸上,甜在心里。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改造冬水田和提高粮食产量,进一步坚定了沿背村群众改造自然的决心和信心。

“开始生产队里不大愿意听他说,他们认为这个老头子在外边是当兵的,是指挥军队的,他到这儿来干农田,他不懂。生产队最初是按那个老办法,一尺多一斗,一尺多一斗来施田,产量很低,一亩田收个两三百斤。后来,甘祖昌到别处去参观啦,引进了新的品种,那个产量就从两三百斤增加到了四五百斤,五六百斤,最高的时候亩产就接近一千斤了。”甘祖昌妻子龚全珍讲述了当时改造冬水田增加产量的真实情况。1961年秋收之后,沿背大队的7个生产队掀起了改造冬水田的热潮,村里的男女群众还立下了这样的誓言:“一定要把落后的低产田改造成优质的高产田,早日摘掉吃国家回供粮的冒子。”

当时,沿背大队改造冬水田,产量翻一番的消息传开后,周围十里八乡的群众前来取经,莲花县还专门组织各乡的干部来到沿背大队进行参观和交流。有位叫李延年的老汉拉着甘祖昌的手,激动地说“老俵,你有功啊!你的试验田成功了,乡亲们心里都有一本帐啊,往后你就领着大家干吧,我们相信你”。“这个甘祖昌在乡下当农民,他不是个本本分分的农民,他是不断地革新,不断地要创造新品种,怎么样想办法能够使农民多收入一点”。甘祖昌妻子龚全珍说。

为了鼓励群众改造冬水田,甘祖昌将他当时仅有的储蓄全部拿出来,给乡亲们支付劳动报酬和购买化肥。据统计,从1960年到1962年的三年间,甘祖昌为全村群众购买化肥5万多斤,为水稻和其它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条件。“生产队的事基本上是他当家,他一年定期买化肥都给生产队,他自己掏钱,自己的钱,那个时候,我是生产队长,我清楚的很,今天拖化肥来了,有时候我们不知道,不知道今天有化肥来了,他就叫他那第三个儿子来叫我,一叫我就知道了,又买来什么东西来了,又是化肥呀。”沿背村原党支部书记时任民兵连长李伏林说。

“他唯一的心愿就是想把他的家乡建设的好一点,搞水电站啦,搞加工厂啦,用引来的水发电,发了电以后搞个小型加工厂,那家家户户的米呀就不用在家里用那个土办法,人工来熏,他就可以拿到加工厂去,加工厂就用机械化,就给他用水利就把皮给磨掉了,就是可以吃的米了。还有家乡一直用的是煤油灯,没有电灯,怎么办,就建电站,他就走了很多地方,我们本大队,还有别的公社别的大队,到处去看,什么地方能够建立水利电站,因为水利发电是最省钱的,成本最低。先搞的是我们沿背大队,沿背大队搞了以后,那甘家大队一看,啊呀,搞了个水利发电,用那水冲的力量推动机器发电”。龚全珍说。

1962年春节的大年初二,坊楼公社书记刘可兴,到甘祖昌家里拜年,甘祖昌就向刘书记说起他要兴修水利和建设电站的设想,并希望公社对坊楼的水利、电站建设提出一个方案。一个多月后,刘可兴书记向甘祖昌汇报说“甘部长,有您的关心和支持,我们一定要把坊楼的农业和粮食产量搞上去,想办法摘掉吃‘回供粮’的冒子。”刘可兴还专门提出了兴建江山水库和建设电站的方案。

甘祖昌高兴地说“刘书记啊,我们真是想到一块了,回到家乡后,我看到群众自己用土石堵河截流建水库,结果一场大雨,山洪暴发,如无缰的野马,把那些凑合起来的土工程全被冲垮了!现在的问题是,一缺资金,二缺技术。一家盖不起天山庙,一人造不起洛阳桥啊。光靠一两个人是不行的,你和我就算浑身都是铁,也打不了几颗钉子。所以,我们要动员一切可动员的力量,特别是技术力量,没有技术人员,什么也搞不成。现在县里拿不出钱,公社也只有几万元的家底,不敷支出。怎么办?有人给我说,等条件具备了再干,那要等到什么时候去啊?社会主义建设是靠群众的创造,我们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据了解,峙垅已停产多年的那个煤矿储量很大,很有开采价值,不知刘书记是怎么考虑的?如果峙垅煤矿能赶快上马,两年的利润就是20万元,把煤矿收入的这个钱用来建设江山水库和电站是可行的。”刘可兴书记听后,感到甘祖昌将军不愧是一个统过兵打过仗的指挥员,思路清楚,决心果断。对此,龚全珍是这样评说的“他的的确确是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他把个人利益都是放在人民的这个基础之上,他从来不考虑自己还要吃什么好东西,还要怎么样享受,他觉得,现在享受已经够高了,已经够好了,国家还困难,我们那个队还是比较贫困落后的,所以,他尽力量在给国家办事情的时候,有些事情他自己也出钱。”

搞水利工程需要专业技术人才,刘可兴就大胆地向甘祖昌推荐了一个当时被“停止工作,交代问题”的“四类分子”技术员王新安。刘可兴说,“此人曾是莲花县水电局的一名技术员,技术水平高,而且还有实践工作经验,又肯吃苦,就是因为家庭出身不好,被打成地富反坏分子,天天挨批斗”。这件事龚全珍记得很清楚“祖昌说天天批他斗他,斗完了以后,将来人家落实政策走了,我们什么都得不到,还是让他帮我们修点水利建设,修几个水库,他跟那大队干部商量,大队干部说,当然是,给我们修了水库留下来,我们子孙万代可以用,你批他斗他,斗来斗去,到时候走了,咱们什么也没有。”

甘祖昌对刘可兴说,“我们党的政策是有成份不惟成份论嘛,搞惟成份论可不是马列主义。出身不好,重在表现,我们需要他的技术。我们新疆部队在大生产运动中,当时急需专业建设人才,王震司令员为了寻找和招纳技术人才,踏破铁鞋,从监狱中把那些当囚犯的专家人才都请了出来,并给予他们优厚的物质生活待遇。我们也是特殊需要嘛,目的是让他们的专业技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他很会用人,而且时机抓得好,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有两个水利专家被打成右派后,下放到我们队里,说这些专家都是四类分子,祖昌他就觉得是宝贵财富”。龚全珍说。

为了家乡的建设,甘祖昌不拘一格大胆使用人才,他的原则是:搞水利建设,是给群众办事,出身不好的人只要有技术,可以大胆使用,用了还要像古人说的那样,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肝胆相照。刘可兴说,“甘部长,只要您同意王新安参加江山水库建设,我没意见,不过,这个时候我去请他,似乎不大合适。”甘祖昌说,“那好,你是公社书记,不便于出面,我亲自去请他。”

甘祖昌见到王新安就说,“我是请你来帮助乡亲们修江山水库的,不要怕出身不好。你有技术,有实践经验,我们信得过你。工资按照原来你在水电局时的50元标准发给你。”王新安感动地说,“甘部长,工资我没有考虑过,关键我还是一个受管制的人,怎么敢在群众面前指手画脚呢?”甘祖昌说“你怕什么,乡亲们不把你当管制分子,我和刘书记给你撑腰,有问题我们来担着”。从此,王新安放下“出身不好”的包袱,全心身地投入到了江山水库的勘察设计中,他整天跟着甘祖昌将军,早出晚归,在江山冲观察水情,计算流量,设计施工方案,在江山冲的山间小道上,不知走了多少回,有时遇到大雨下好几个小时,但他们依然坚守在工地上。

尽管如此,龚全珍最清楚“也有的群众就这样讲,说甘祖昌是个糊涂将军,他专门喜欢那些四类分子,地富反坏,保护他们,让他们当工程师,还来指挥我们干活,也有人这样的看法,后来我跟祖昌讲,我告诉他,有些人说你是个糊涂将军,他说到底是我糊涂还是谁糊涂,历史将来可以证明。”

在江山水库的建设中,乡亲们决心表示,“在甘祖昌将军的带领下,大干苦干200天,引来江山河水灌垅田”。甘祖昌高兴地说,“我都回来这么长时间了,以后大家再不要称我‘部长’,也不要叫我‘将军’,我是咱们社里的一名普通社员。把江山冲的水引到垅里灌田,这是乡亲们大家的愿望。修了水库,不仅可以灌溉农田,还可以建设电站发电,有了电,就能解决家家户户的照明问题,还能搞农副业生产加工,这些都要靠乡亲们大家来努力啊!”一位叫刘云林的群众对甘祖昌说,“我们村是受旱最严重的一个,大伙们都说了,就是3年不分红,也要把江山水库修好!”

沿背村原党支部书记时任民兵连长李伏林说“1965年,那个时候我任民兵连长,我带的队,带50个劳动力,搞那个灌水坝,搞那个电站,天天早晨,我带着50个劳动力,我是带队的,我们没有到工地,甘将军他第一个到工地。”

在修建江山水库时,甘祖昌一直担任总指挥, 他每天早晨5点起来,第一个来到工地,又最后一个离开工地,全心身地投入到江山水库的建设中。有一次施工中,突然从山上滚下几块石头,砸到了甘祖昌的左胳膊和一位民工的手上,伤口流血不止,旁边的群众急忙为他俩包扎好伤口并劝他休息,甘祖昌说,“不要紧,只不过是挂了点彩,磕磕碰碰的事难免,只要不伤着骨头,就影响不了干活。”

经过5个多月的艰苦奋战,一座高19.5米,长25米,可蓄水550立方米的江山水库和21.5公里的引水渠同时建成了,原计划40万元的工程总投资,最终只花了12.1万元。(未完待续)本文资料图片均为甘祖昌家人提供。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岭上的映山红——将军农民甘祖昌和妻子龚全珍的故事〈二〉”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龚全珍老阿姨寄语青风学堂:传承红色基因 讲好红色故事

龚全珍老阿姨寄语青风学堂:传承红色基因 讲好红色故事

奶奶,青风,故事,甘祖昌,龚全珍,学子们,红色,学堂,将军,阿姨,教育,岩背,孩子,师生,师范生,情怀,丈夫,品德,初心,使命,奶奶家,学子,学生,师德,故事会,本色,江西,莲花县,老师,老人

2007-12-21

致敬传奇!央视讲述初心故事:农民将军的“遗产”

致敬传奇!央视讲述初心故事:农民将军的“遗产”

甘祖昌,龚全珍,董倩,妻子,主持人,农民,将军,女儿,甘公荣,江西,甘将军,广播电视台,传奇,大势,国家,官方,孩子,家乡,工资,干部,意见,成就,权威,故事,来源,特别节目,父母,遗产,发展,建设

2018-05-06

今天 他们都在聊龚全珍

今天 他们都在聊龚全珍

总书记,习近平,知识分子,阿姨,龚全珍,关怀,姚玉峰,人民,教授,老人,光明日报,老一辈,初心,精神,新时代,光明,书记,医学,贡献,中国梦,党中央,中华民族,使命,党和国家,分子,情怀,才能,故事,眼科,全国道德模范

2019-03-05

陕铁院建筑系开展龚全珍同志先进事迹学习会

陕铁院建筑系开展龚全珍同志先进事迹学习会

龚全珍,同志,阿姨,先进事迹,事迹,毛俊杰,使命,歌曲,老人,甘祖昌,团总支,建筑系,书记,莲花县,创作,团学干部,岗位上,日中,杨泽宇,新时代,初心,主人公,一面镜子,主题,主人翁,乱花钱,事业心,传统,全体,几十年如一日

2017-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