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中国思想史读书笔记丨第二节:商代的思想观念和知识分子的起源

时间:2013-08-27

夏代的历史比较渺茫,神话、传说和历史掺杂在一起,考古发现和历史文献也不足,资料不够,只好放在一边

提示:本文共有 463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0 分钟。

按照我的理解,本节说了三个问题:

1 商代人的世界观是个什么样子

2 由世界观导入的社会秩序

3 知识者的原型

第二节原题目:卜辞中所见的殷人观念系统

一 夏代不可考,从商代说起

传说中的上古三代中,五帝下面是夏商周。

夏代的历史比较渺茫,神话、传说和历史掺杂在一起,考古发现和历史文献也不足,资料不够,只好放在一边。

商朝不仅有史记中的殷本纪,还有出土的十万片甲骨文,这些甲骨片以文字的形式给我们讲述了那个时代的事情,

不仅如此,河南安阳,四川三星堆,江西大洋洲(这个词没明白)的惊人发现,用实物和图像向我们传达了信息。

有了这些资料,就可以大体讨论这个时代的知识和思想了。

当然,这个时代的知识和思想也主要是关于“巫”,“史”的知识和思想,也就是有文字以来第一批知识人和思想者,这些反映了当时脱离日常生活,专门从事精神活动的一批人的集体知识和思想状况。

下面说商代思想中的三个秩序化。

二 神秘力量的秩序化

1 关于“帝”

神秘的感受人类很早就有,把神秘感受表达为神秘力量在早期思想中也是不言而喻的,甚至把这些神秘力量想象为神仙的存在,在早期也是普遍现象。

例如,西游记中包括山神,土地神等等,就是后期这种思想的映射。

但是,把各路神仙的系谱秩序化,不同的秩序呈现出了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中关于世界的不同思路。

在研究阅读甲骨文的时候,商代人不仅把这种神秘力量神格化,而且大体组成了一个有秩序的神的谱系,在这个谱系中,最高的是“帝”。

帝的本意就是花蒂,花蒂是花的中心,也就是花的根本,有人说与帝相近的字,大多有根基,原始的意思。

比如:

蒂表示花的基,柢(di)表示植物的根,底表示房屋的根基,胎表示人的由来,始表示氏族的发源。

所以,帝的语源意义是生育万物,表示生育万物的“天”很早就有了。在甲骨文中,“帝”渐渐有了众神之神的权威意义,也就是神中的老大。

这个老大可以干什么呢?

呼风唤雨,让老天爷起雾,灾难降临,天上掉下食物,让不祥预兆出现,保佑兴旺,护佑城镇。

但是又高高在上,不接受祭祀,与先祖没有血缘关系,是一种超越了社会和人间的自然的神。

这个帝的权威和意志有善和恶两种,管理人间的事物,包括成年、战争、城市建设和诸侯的行动。

2 “帝”的周边排列

前面说过古人关于天地四方的观念,这里的结构排列,也跟这种观念有关。

第一点,有关天体天象的,日、月、风、云、雨、虹,这些直观经验的天象,想象为神,这些神做福做崇,这很正常。

还有四个方位的神,东风、南风、西风、北风,四个方位和四方风名相对应。

第二点,与天对应的大地。

关于大地是神多种多样,有河神、山神、水神、黄河沙河华山嵩山等十几个。值得注意的是四方五方,就是东西南北中,这种方位观念进入了生活和祭祀。

从上古以来,人们以日出日落作为判定东西方的依据,“东”字就是日在木中,“西”字就是日栖于木;后来又以星辰判定南北方位,天空在旋转,有一个地方不动,就是北极星,相反的地方就是南方。

定方向,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关系天象历法,关系城市建设,再加上自己所在的中央,就是五方。

陈梦家用多个案例说明,商代人不仅对四方有确切的认识,对四方的神有固定的祭祀,而且对四方有固定的顺序,东南西北,后面文字记载中东南西北的斗柄转向,春夏秋冬是四季顺序,说明这种顺序源远流长。

例如,礼记中说,天子祭天地,祭四方;诗经中说,方祀,就是祭祀四方的官。

商代已经具有了相当完整的空间秩序观念,大邑商是商朝的国都,天下的中心,四夷是四方。他们相信,自己所在处是中央,四夷就是四方,头顶上是天,四方围绕头顶的天在旋转。

上下四方,六合之内,都有神秘力量,这些神秘力量,和人间一样,都有一个整齐的结构。

3 阅读理解

这一小节讲的,就是当时人们看自然的方式,天和地,有一套系统认识,但是,没有实证,可能也不知道怎么实证。

三 观念的秩序化

1 我们知道,上古人对生殖力量有一种天然的崇拜,这种崇拜引起对一切的好奇和探索,首先出现在人自身的来源上。

最初,人们相信人类的来源在女性,自从男性成为主宰社会力量之后,作为人类始基的“祖”指男性,他们相信,男性祖先的灵魂,能够护佑子孙繁荣平安。

于是,他们对祖先的亡灵进行祭祀。

对祖先的重视和对子嗣的关注,是传统中国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甚至成为中国思想在价值判断上的一个来源。

一个传统的中国人意识到自己的祖先,自己,子孙的血脉在流动,就有生命之流永恒不息的感觉;想到自己就是这生命之流的一环,就不再孤独,是有家的,会觉得自己的生命在扩展。

墓葬,宗庙,祠堂,祭祀,就是肯定强化这种生命意义的庄严场合,这使得中国人把生物复制式的延续和文化传承式的延续合二为一。

只有民族的血脉和文化的血脉一致,才能作为“认同”的基础,也就是说,只有在这一链条中生存,才算中国人。

2 墓葬、宗庙、祠堂、祭祀活动的延伸

通过对已逝祖先和亲人的追忆和纪念,来实现亲族联络,血缘凝聚和文化认同,这些表现就是墓葬、宗庙、祠堂、祭祀。

商代以来,对墓葬样式讲究,对随葬品重视,对祭祀建筑崇拜,对祭祀活动敬畏,表明什么呢?

1)生死异路观念的萌芽

开始认识到人是会死的,死后在另一个世界。

2 )血缘亲情的意义在加重

仪式是这种亲情的寄托,仪式中的礼节、供献、随葬品反映着人们意识中血缘的价值。

3)渐渐形成习俗

葬俗,祭祀中的仪式和象征意味,依据是宗法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远近亲疏,渐渐形成了习俗,这种习俗反过来又强化了人们意识中的远近亲疏差别,

这种基于血缘关系的仪式由于王权而逐渐使用在商代的先王先公上。

他们相信,祖先的神灵在天上,就”尞祭“,甲骨文的“尞",就是祭天。当柴火燃烧,烟雾升起,他们相信能够传达子孙对祖先的乞求和祝福。

商朝自祖甲之后,祭祀仪式非常盛大,并且多种仪式轮番举行,殷就是盛大。

祭祀非常复杂,有降神、献腥、馈食、祝册(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有摆弄羽毛让神仙降临的方式,就是“翌”,有把动物杀死摆上的方式,有把五谷杂粮摆上的方式,还有敲鼓的方式。

3 祭祀以父系为主,母系为辅

血缘亲族的关系,在建构家族、社会、天下的结构和秩序上,至关重要;活着时候如此,死了之后也如此,家族内部如此,社会上也如此。

这是一种有差别的祭祀制度。

甲骨文中也记载了祭祀先妣,也就是母系这一支的祖先,还有祖先平辈的兄弟,也可以祭祀,接受祭祀。

这说明家族和社会的主轴已经确立,是纵向的,也就是父系这边的为主,母系这边的为辅。

也就是说,在商代,人们意识中的社会结构已经秩序化了,这种秩序化是基于血缘关系的纵向,和王权的结合,类似一个横向的轴,产生的秩序化。

也就是与世俗权力系统进行了匹配。

四 知识系统的秩序化

也就是祭祀与占卜仪式中知识系统的整合。

周礼中有关于祭祀的记载,分为六类:天神、地祖、四望、山川、先妣、先祖;《酒正》中分为三类,大祭三二,中祭二二,小祭一二,大祭祭天地,中祭祭宗庙,小祭为五祀。五祀就是户神、灶神、土神、门神、行神。

按照不同分类,祭祀方式和贡品,很多。

用玉帛的是大祭,用牲币的是次祭(估计就是用纸糊的牲口,那时候还没有纸,不知道是什么),用捉来的动物叫小祭。

郑司农注释说,大祭祀就是祭祀天地,次祭祀就是祭祀日月星辰,小祭祀就是祭祀阎王爷和以下的小神。郑玄补充说,大祭祀还包括宗庙,次祭祀还包括社稷和五岳,小祭祀除了阎王爷外,还包括司中(可能是管天上星星的),风神,雨神,和山川百物。

这说的是周朝,商朝呢?

前面已经说了,点火祭祀老天爷,把捉来的动物埋在土里面,扔在水里面祭祀山川河流。

也就是说,商朝的祭祀已经有了一定的分类,有了一定的等级。

也就是说,他们在现实世界之外,已经建立了一个意识世界,有了这种观念。

比如说:

宇宙的神灵(这个不知道是什么)和祖先的神灵;天地之主(可能是“帝”)与王公之祖;山神与河神;

这些都被分成组,分成等级进行祭祀,待遇不同。

其中有三个值得注意的现象:

1 天地自然的神灵和祖宗先妣的神灵逐渐结合。

2 祭祀程序逐渐秩序化,这种程序化逐渐沉淀为一些象征,这些象征向人暗示着某种观念。

3 与上天主宰者的关系或者联系,渐渐集中到了“王”一个人身上。

举例说明。

商代的祖甲时代,是一个宗教和政治变动都比较大的时代,祖甲不仅确立了周朝祭祀的秩序,而且通过亲自招降祖先神灵,沟通了天帝、先王,也使自己的权威得到了宗教意义上的证明。

五 知识者的原型

1 原型

通过掌握和先王的沟通,和天的沟通,就掌握了“通天”的权力,也承载了天帝的责任,因此拥有了神秘力量。

不过,祭祀仪式并不是当时的“王”亲自完成,而是通过巫祝,巫祝这两个字,就是知识分子的原型。

知道怎么祭祀,掌握了祭祀的知识。

国语中说到,祝要懂得山川之号、高祖之主、宗庙之事、昭穆(就是对宗庙墓地辈分排列的规则和次序)之事、礼节之宜、威仪之则、容貌之崇、忠信之质、禋絜之服(禋本意:升烟祭天以求福)。

也就是说,主持祭祀的是那个时代最有知识技术,最懂文化意义的象征性人物。于是,在王那里就形成了一批从天帝那里讨回旨意的人,

他们负责跟鬼神沟通,代表王行使神权,有一定的知识和技术,并且以思想为职业,用他们的思想沟通神界和人界。

举例说明。

尚书中记载成汤建立商朝时说:时则有若伊尹,格于皇天。

皇,用羽毛装饰的冠冕,是人间或者神界的最高统治者。

格,有迫近或招致的意思。

就是说,伊尹是能够接近或者招致神界、天帝的“巫”。

史记殷本纪中说的更清楚。

这一批人,应该是中国古代第一代知识者,他们的工作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用祭祀仪式沟通神界,用占卜的方式传递神的语言,这叫做“巫”,一方面把人的愿望和人的行为记载下来,映证神的旨意并传到后世,这叫做“史”。

在以后的文明时代里,巫史的作用就是沟通天地人神。

2 工作内容

由于他们承担了这种职责,就成了职业的思想者和教育者,他们的职责是:

了解天地宇宙的结构、变化和征兆;了解人类的生死、繁衍和健康;懂得与神交往的仪式、规则和语言。

因此,他们的知识系统包括三点,简单说就是三个关系。

1)把握外部世界,通过占星历算

用龟甲来卜吉凶,对宇宙形状的把握,对风雨雷电祈祷祝福,就意味着对自然的把握;对天干地支、四时、十二月等的使用,说明他们对历法的熟悉。

2)整顿人间秩序,通过祭祀仪式

祭祀仪式的运作规则,神的名称、祭祀的顺序、祭祀者的等级、供献的数量、祈禳的内容、占卜的方法。

这些既是专门化的通神技术,也是严肃的宗法知识,是后世宗教礼仪的源头,也是区分血缘等级秩序和维护社会伦理秩序的方法。

3)洞察人类自身的医药技术

古代的巫医不仅能通神,而且懂医术,兼通降神和针药两种治疗知识,

也表现了人对自己生命和身体的认识。

六 阅读理解

当人还是动物的时候,文明准备起步的时候,首先要对自己生活的自然界,有一套认识,形成一套系统,这套系统包括天和地,

然后延伸到人类社会,把这套系统,用类比,或者相似性原理,延伸到人类社会,这套系统包括时间和空间,祖先和后代,形成有序的行为系统和观念系统。

这基本揭开了想解决的一个问题,自然法则和社会法则,人类的社会法则是从自然法则中来的,本文的很多现象和痕迹,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另外就是知识者的产生。

人类最初是无知的,就是动物,依靠经验和想象形成一套观念,然后形成一套观念系统,在这套观念系统上形成一套秩序,这套秩序,包括自然秩序和社会秩序,以及在这两套秩序之间进行沟通解释的需要,就产生了知识分子。

谁能解释这套观念秩序,谁就占有了优势,就从认知上走在了前面。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中国思想史读书笔记丨第二节:商代的思想观念和知识分子的起源”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中国思想史读书笔记丨第一节:重构上古思想世界

中国思想史读书笔记丨第一节:重构上古思想世界

思想,观念,人类,知识,世界,工具,四方,时代,历史,天地,部族,考古发现,巫术,技术,现代人,空间,研究,神秘力量,人们,中央,作者,制度,原始人,古代人,文献,思路,思想史,智力,弗雷泽,摩尔根

2009-09-09 #经典故事

中国思想史读书笔记丨第二编: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背景和思想背景

中国思想史读书笔记丨第二编: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背景和思想背景

思想,知识,人们,观念,阴阳,五行,背景,诸侯,仪式,秩序,理性,宇宙,文化人,时候,变化,赵鞅,关系,天下,天象,左传,天地,平民,感应,数字,时代,概念,真理,周厉王,天子,意义上

2009-02-14 #故事会

中国思想史读书笔记丨第二编: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背景和思想背景

中国思想史读书笔记丨第二编: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背景和思想背景

思想,知识,人们,观念,阴阳,五行,背景,诸侯,仪式,秩序,理性,宇宙,文化人,时候,变化,赵鞅,关系,天下,天象,左传,春秋战国时代,天地,平民,感应,数字,时代,概念,真理,周厉王,天子

2011-06-20 #长篇故事

中国思想史读书笔记丨第四节:从汉字演变看思维方式

中国思想史读书笔记丨第四节:从汉字演变看思维方式

文字,汉字,世界,意义,思维,思想,象形,分类,树木,中国人,人们,句法,符号,古代中国,甲骨文,现象,甲骨,语言,习惯,时候,语言文字,类别,石主,影响,还可以,可以看出,阅读理解,陶器,事物,事实

2019-11-25 #故事会在线阅读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 1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 1

埃及,艺术品,美索不达米亚,克里特,作品,发挥作用,法则,特点,艺术,米诺菲,古美,起源,民族,代表,东西,力量,发展史,时代,思想观念,女人,意愿,战绩,美不美,熟练度,目的,男人,纪念碑,膝盖,艺术作品,观念

2020-08-05 #小故事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 1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 1

埃及,艺术品,美索不达米亚,克里特,作品,发挥作用,法则,特点,艺术,米诺菲,古美,起源,民族,代表,东西,力量,发展史,时代,思想观念,女人,意愿,战绩,美不美,熟练度,目的,男人,纪念碑,膝盖,艺术作品,观念

2020-08-15 #小故事

桑兵:思想如何成为历史?

桑兵:思想如何成为历史?

思想,系统,哲学,中国,问题,科学,学术,学问,条理,胡适,西洋,哲学史,观念,历史,学说,西学,古人,材料,经学,研究,傅斯年,国学,思想史,理学,中国哲学,成见,欧洲,哲学问题,冯友兰,名词

2020-05-28 #故事阅读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读书笔记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重耳,林汉达,故事,故事集,晋文公,朝花夕拾,狼图腾,中国历史,李开复,肖申克的救赎,鲁迅,讲诚信,一本好书,退避三舍,作者,回味,孩子,春秋,知识,知识分子,中华上下五千年,这本书,关羽,刘备,孙权,晋献公,王许,诸葛亮,正同

2020-06-12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