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中国思想史读书笔记丨第一节:重构上古思想世界

时间:2009-09-09

文献资料,其实大多已经远离上古文化人的想象和追忆,回忆往往带有很浓厚的情绪,给人带来的常常是隔帘望月式的憧憬和向往

提示:本文共有 426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第一节 重构上古思想世界:传统文献、现代理论以及考古发现

一 传统文献

我们尽可能经由传统文献,现代理论和考古发现,去探寻重构最接近真实的上古思想世界。

文献资料,其实大多已经远离上古文化人的想象和追忆,回忆往往带有很浓厚的情绪,给人带来的常常是隔帘望月式的憧憬和向往。

时间容易把人们不愿意回忆的东西过滤掉,留下来的是值得留恋的事情。所以,追忆很美妙,特别是对现实不满意的时候,追忆就成了一面镜子,折射出来的总是温馨的历史背影。

古人想象更古时代的历史时,也承认古代生活的艰辛,“往古之人居禽兽之间,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橧巢”。

也就是说,不是住在树上,就是钻进窟窿里,非常悲催。

从燧人氏,有巢氏,神农尝百草,到大禹治水,这些故事透露的是:保存火种才能吃上熟的东西,先在树上居住,然后才学会在地上建房子,经过了各种艰难尝试。

但是,大多数所谓的知识分子,由于对自己所处时代的不满,常常把遥远的古代当成理想的寄托,把眼前的现实转化为遥远的渴望,再把幻想中遥远的故事作为眼前的镜子。

于是,上古很美丽,风景那边独好。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无所施其美,亦不求得”,是一个混沌而淳朴的世界。

但是,这并不是真实的,是知识阶层的追忆和幻想。

也透露出了他们的希望。

在权力瓦解和诸侯武力争霸的时代,他们希望有一统天下的共同领袖;对于伦理道德的崩溃,社会秩序的混乱,他们希望有一个礼制的国家和规范;对于纷争时代的人心诡谲和欲望膨胀,他们希望回归思想简单朴素的古代。

于是,他们留给我们的文献中,为上古营造了一个秩序井然的世界,也给我们留下了上古人们思想朴素简单的印象。

上古的生活世界和思想世界可能真的比较单纯朴素,但这可能不是全部,一切都还是疑问。

二 现代理论

现代理论尤其是人类学家如何理解上古思想呢?

简单说,在早期,主要是通过调查尚未进入所谓文明时代的部族或民族,以此来推断人类的过去。

如果说古代文化人对上古的回忆是来自身临其境的体验和想象,那么现代理论对上古的描述来自外在观察的推测和分析。

当把现代与古代之间的时间距离转化为空间距离时,那些处于比较落后的部族就被当作一种历史标本,其中的文化现象似乎是追忆自身历史的绝好材料。

按照时间轴单线前进的进化论是他们的思路,把现存的边缘世界当作已经消失的历史。

早期人类学家曾经遭到后世的严厉批评,因为他们常常把所谓未开化或者半开化的民族,以及缺乏所谓现代教育的人群或部族的家族、信仰、仪式、风俗、习惯、连同他们的故事、传说、神话都当作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早期资料,

并用这些材料来推测和重构上古历史。

这种批评意见缺乏对当时时代环境的理解,因为在那个时代,一种乐观主义,普遍的人类历史观正笼罩着来自西方的研究者,他们普遍持有“人类出自同源”的自信,普遍持有“历史存在规律”的信念,

不相信空间的差异会构成文化差异,认为文化的不同只是历史时间的不同。

现在看来,这种自信背后藏着西方中心主义,但在那个时代,似乎是不言而喻的。

于是,通过对诸如美洲印第安人,澳洲毛利人,非洲土著的研究,他们认为上古人的生活和思想跟这些“未开化”的部族一样,社会结构和思想文化应该大同小异。

例如摩尔根。

从现代未开化部族的家族结构说到了古代人的家族结构,财产观念。

《古代社会》中说,以性为基础的社会组织开始,从通婚到氏族,氏族到部落,部落到联盟,联盟到国家,

社会结构从基础渐渐成长成熟,私有财产的出现以及氏族内分配财产,同宗亲属内分配财产,子女继承法等的演变,使社会分化和观念分化逐渐形成,

这样,古代社会就完成了向现代社会的过渡。

摩尔根认为,人类出于同源,在同一发展阶段中,人类有类似的需要,在相似的社会状态中人类有同样的心理作用。

弗雷泽也曾说过,人类较高级的思想活动,就我们所能见到的而言,大体上是由巫术的发展到宗教的,进而到科学的,这几个阶段;

西方人已经走过了这几个阶段进入了科学,那些在丛林山野中的未开化部族还没有走出巫术,他们正是西方人的过去,

考察他们现在的生活、仪式、象征、传说和神话,就是研究西方人过去的思想。

布留尔虽然说:原逻辑思维和逻辑思维之间并不存在铜墙铁壁,在原始人和现代人中可能兼有两种思维方式,

但是,

他所引证的大量材料从背后说明:他所说的原逻辑思维还是一种从空间上属于非西方的,从时间上属于早期人类的思维方式。

这种思维方式在西方或者在“地中海文明“中已经是历史,

所以他的著作名称是“低级社会中的智力机能”,他自己给自己设定的著述目标就是指出“原始人的智力过程,与我们惯于描述的我们的智力过程是不相符的”,

而他相信自己“能够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别在何处,并能够确定出原始人思维的最一般规律”。

“人类学是由探索人类起源的问题的总称,努力在历史所不及的地方,期于重新发现人类的起源,和所谓史前时代衍变的境遇”,

这种受进化论的潜在支配,以人类学调查资料映证历史传说,从空间差异来讨论时间差异的研究在19世纪20世纪都非常流行,

一直是人类学家理解上古生活和思想世界的主要思路,这种思路也影响到历史学,包括中国的历史学。

这里暂停一下,说说我的理解。

研究思想史抑或智力进化史就像盖楼,现成材料有限,方法和工具很重要,需要先发明工具,这些理论和方法,就类似于工具,这些工具需要构筑,工具没有发明,目的是不可能达到的,就像骑自行车去月球,一点点可能也没有。

摩尔根布留尔弗雷泽做的事情,类似发明工具,相当于盖楼用的塔吊。

这只是工具,另外还有结构,还有现代人的傲慢和偏见,还有现代人对古代人因文明优越感产生的视角俯视,也是影响研究的因素。

有点“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味道。具体是怎么表述的?接着说。

由于时代变化,文化同源论和思想一元论渐渐被文化相对主义和思想多元论所代替, 进化论背景下的历史规律被更复杂的历史现象所消解,不断有人类学家提出对这种研究思路保持警惕。

简而言之,有一段话,作者想说的意思是,人不能自己把自己托离地球。我读起来,作者到底想说什么,似乎也不是很清楚。这是正常现象。

下面应该是作者想提炼出的干货:

上古人的思维方式,跟现代人的思维方式不一样的地方,有三点,这三点任何民族的早期都不能例外,这三点是:

1 上古人类认为世界上有神秘力量存在,如果能够掌握这种神秘力量的法则和密码,就可以采用积极的方式,例如法术,来运用,或者用消极的方式,例如禁忌,来避免和躲避。

这种规则是依靠联想发生效力的,信仰的原因,在于人类的联想,也就是思维的产物。

弗雷泽说:巫术首要原则之一,就是相信心灵感应。

2 上古人类对事物的分类与现代人不同,古代人也曾追求与外在世界一致的思想秩序,也就是理解外在世界秩序的整齐思想。

也就是说,他们没有分什么类似物理化学生物数学等这些学科,然后进行推理判断,而是具体的,整体的去感觉和表达。

也就是说,他们认为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

3 当这种思维和话语权从大众转向少数人时,思想史就开始了。

一些人垄断了对世界神秘力量的解释,并转化为秘密的知识和技术,这些知识和技术普遍适用,例如:祈雨、禳灾、治病、避祸、沟通人与鬼等等。

这种权力进一步集中,就形成了思想的权威,这应该是君主制的来源。

旧的观念认为原始人是最自由的,恰恰相反,人类没有比原始人更受束缚了,就像一个奴隶,虽然不隶属于任何一个奴隶主,但却隶属于他的过去,隶属于已经死去祖先的阴魂。

这里面有真知灼见,毫无疑问。

但是,这里省略了作者的三个疑问。

但是,中国古代思想史肯定有自己的起源,自己的背景,自己的知识技术密码,所以,我们不能完全相信古代文化人的追忆,也不能完全同意人类学家的类推,还要从考古发现中来重建中国古代思想世界。

三 考古发现

考古发现分为三类:

1 人们日常生活使用的物品,这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也能让我们透视出当时的社会状况、知识和思想水准。

2 殉葬品和埋葬时陈设的物品,这里面有上古人观念的痕迹。

3 古代人祭祀和平时象征性活动中使用的物品,可以折射古人思想深处某种隐秘的观念。

重要的考古发现暗示的古人思想:

1 在商代墓中发现的玉琮,外方内圆,柱形中空。研究者指出,这可能是古代一种非常重要的礼器,是天地贯通的象征,也就是贯通天地的一项手段或者法器。

可以推测,古代中国很早就有天圆地方,上下四方的空间观念。

2 玉龟玉版

上面刻着富有神秘意味指向四面八方的、外方内圆的图案,象征着四极八方,包含着古代的空间和时间的思想。

可以联想史记龟策列传中的灵龟信仰,也有学者相信是夏代的“律例制度”,是表示四时历法的原始八卦图,也有学者相信是表示方位和“数理”的工具。

无论如何,应该相信这是富有神秘意味的发现,很可能跟古代的巫术有关,对天地宇宙四极八方的把握,可能在早期就是巫术的中心。

加上另外的考古发现,容易让人相信,中国人已经有了天圆地方,大地有四极八方,四方有神祗作为象征的空间观念。

这种观念的思想史意义:

1 中国古代思想世界一开始就与“天”有关,包含了宇宙天地有中心和边缘的思想,潜含了中国古代人们自认为是居于天地中心的想法,这跟中国这一名称的内涵有一定关系。并由此延伸出各种抽象观念。

2 中国古代思想的原初起点是天地四方。

由此产生的隐喻和类推:在空间关系上,中央统辖四方,时间顺序上,中央早于四方,价值等级上,中央优于四方。

这种观念和神话相遇,就会在人间的意识和仪式中形成中央的帝王和四方的神祗的整齐神谱。(我觉得这不是神谱是人谱)

这种观念延伸到社会领域,就会生成中央帝王领属四方藩臣政治结构的神圣性与合理性的依据。

3 这种象征天地的器物和解释宇宙的知识,以及由此延伸出的同构性和权威性,含有一种神秘力量,并成为一种技术。

但是,这些器物并非全体所有,这种技术也并非人人皆知,同时拥有权力和知识的人才能拥有它。

于是,神秘力量也就成了少数人的专利,思想也就成了思想者的职业,“巫”和“史”的形成,以及与“王”的合一,虽然破坏了上古平静的气氛,简单的心情和平等的社会结构,

但是,

却使“思想”从实用的、个别的、具体的、一般的意识活动中分离出来,一方面提升为具有普遍性的、指导性的“观念”,一方面具体化为制度性的、可操作的“知识”。

四 阅读理解

思想史读起来貌似枯燥乏味,其实里面蕴含着非常重要的东西,重点是:

1 掌握知识很重要。尤其是具体化为制度的,可操作的知识,重点是制度化和可操作,这样的知识,很重要,我们知道了是怎么来的。

2 具有普遍性指导性的观念是怎么来的,就是这么来的。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中国思想史读书笔记丨第一节:重构上古思想世界”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中国思想史读书笔记丨第二节:商代的思想观念和知识分子的起源

中国思想史读书笔记丨第二节:商代的思想观念和知识分子的起源

观念,四方,祖先,思想,秩序,知识,方式,系统,人类,关系,宗庙,神灵,神秘力量,人们,人间,仪式,动物,意义,意识,祭祀仪式,原型,墓葬,天帝,时候,知识者,神界,结构,血缘,顺序,习俗

2013-08-27 #小故事

中国思想史读书笔记丨第二编: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背景和思想背景

中国思想史读书笔记丨第二编: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背景和思想背景

思想,知识,人们,观念,阴阳,五行,背景,诸侯,仪式,秩序,理性,宇宙,文化人,时候,变化,赵鞅,关系,天下,天象,左传,天地,平民,感应,数字,时代,概念,真理,周厉王,天子,意义上

2009-02-14 #故事会

中国思想史读书笔记丨第四节:从汉字演变看思维方式

中国思想史读书笔记丨第四节:从汉字演变看思维方式

文字,汉字,世界,意义,思维,思想,象形,分类,树木,中国人,人们,句法,符号,古代中国,甲骨文,现象,甲骨,语言,习惯,时候,语言文字,类别,石主,影响,还可以,可以看出,阅读理解,陶器,事物,事实

2019-11-25 #故事会在线阅读

中国思想史读书笔记丨第二编: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背景和思想背景

中国思想史读书笔记丨第二编: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背景和思想背景

思想,知识,人们,观念,阴阳,五行,背景,诸侯,仪式,秩序,理性,宇宙,文化人,时候,变化,赵鞅,关系,天下,天象,左传,春秋战国时代,天地,平民,感应,数字,时代,概念,真理,周厉王,天子

2011-06-20 #长篇故事

中国政治思想史03 隋唐宋元明清卷.pdf

中国政治思想史03 隋唐宋元明清卷.pdf

政治思想,政治,思潮,思想,改革,理想,君权,道德,天下,理学,专制,制度,君主,吏治,天子,东林党人,宗法,官学化,心态,文化,救世,王权,用夏变夷,纲常,何心隐,汉蒙,王阳明,王艮,耶律楚材,邓牧

2020-09-04 #小故事

中国政治思想史03 隋唐宋元明清卷.pdf

中国政治思想史03 隋唐宋元明清卷.pdf

政治思想,政治,思潮,思想,改革,理想,君权,道德,天下,理学,专制,制度,君主,吏治,天子,东林党人,宗法,官学化,心态,文化,救世,王权,用夏变夷,纲常,何心隐,汉蒙,王阳明,王艮,耶律楚材,邓牧

2020-09-04 #故事会

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 “仁”与“孝”的关系是怎样的?

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 “仁”与“孝”的关系是怎样的?

王阳明,性即理,仁孝,朱嘉,关系,天理,延笃,本根,程颐,思想,孔子,儒家思想,儒学,人性,伊川,孝弟,根基,涵义,穷理,说文解字,千万世,万善,万理,于宋明,其理,明德,有若,段玉裁,程朱,理学家

2010-01-07 #长篇故事

中国政治思想史考试内容整理 全

中国政治思想史考试内容整理 全

成功者,孔子,主张,人们,法律,墨子,君主,社会,荀子,生活,人生,国家,欲望,目标,韩非,老子,政治,行动,孟子,知识,尚贤,岁月,理想,人性,事情,才能,人与人之间,商鞅,借口,臣民

2018-04-25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