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论语》故事:伦理与法律的冲突

时间:2013-04-01

一日,叶公和孔子谈及地方政治,得意地对孔子说:我们这个地方民风淳朴、人民都很正直。以前发生过一件偷盗案件。一个人偷了别人的羊,怎么调查也查不到

提示:本文共有 163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一日,叶公和孔子谈及地方政治,得意地对孔子说:“我们这个地方民风淳朴、人民都很正直。以前发生过一件偷盗案件。一个人偷了别人的羊,怎么调查也查不到,最终还是这个人的儿子站出来说明是他父亲偷的,案件才真相大白。你看我们这个地方的人,就是如此深明大义,如此正直无私。”说完捋着长须,满脸微笑地看着孔子。

孔子略一欠身,说道:“真是了不起啊。不过我们那个地方的情形与贵地大不相同,假如我们那个地方发生了这种事,一定是儿子想办法为父亲隐瞒,然后暗地里去给人家赔偿,以免父亲蒙羞,为家族不耻。看似有意隐瞒其实包括了直的道理在内。”

叶公听后神色凝重,欲言又止。

孔子看着他缓缓说道:“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

叶公本名叫沈诸梁,也是一个能臣,担任过楚国宰相,颇有政声。当时楚国封君都称为公,他被分在叶邑(今天河南叶县),所以得名叶公。叶公好龙的故事就发生在他身上。

孔子听闻叶公是治理国家的能手,特意前来会面。所以才有了叶公与孔子讨论伦理与法律问题的一幕。

叶公作为一个为政者,他着重考虑的是一个国家应该制定什么样的法律,如何有效推行法律使百姓遵纪守法而不敢触犯法律。同时重视法律也是楚国的一个传统。楚国国君楚文王、楚成王、楚庄王、楚悼王、楚昭王等,臣子斗子文、孙叔敖、熊弃疾、石奢、吴起等素有重法治的贤名,正是君臣同心协力才形成楚国良好的政治风气和公平公正的法治精神,产生了《鸡次之典》这样一部完整的刑罚大典,被楚国人视为国宝。可以说楚国是一个有着浓厚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的国家。

现代有一部由郭富城、梁家辉主演的电影《寒战》,影片中刘德华饰演的香港保安局局长陆明华,在一次记者会中关于法治的讲话很精彩:“香港的法制和法治精神,才是香港可以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和亚洲最安全城市的核心价值。”

《寒战》陆明华

这表明一个国家(例如楚国)或一个地区(例如香港)的繁荣稳定,是以健全的法律制度、法律的有效落实和民众法治观念的普及作为是基础和保障的。

叶公强调的正是法治精神,“其父攘羊,而子证之”正是法制观念的体现。

但这里面就有问题,一个国家法治风气浓厚,做儿子的懂法,父亲难道不懂吗?为什么还要去偷呢?这个父亲为什么要知法犯法?儿子举报父亲是为了大义灭亲的美名,还是害怕包庇罪犯而连坐?这对父子间感情如何?

法治

深究下去就发现这已经超越了法律的范围,而进入到伦理的讨论。究竟是什么样的父子关系,让儿子因为一只羊而做出举报父亲这样的举动?这就是孔子举出自己家乡的做法所要表达的意义和秩质询。

《论语》中孔子讲过:“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就是说用法律来约束百姓,有人就会想方设法钻法律的空子,而且还自鸣得意认为自己有本事,完全不会因此而感到羞耻;如果以道德教化百姓,人们自然会在心中建立一个标尺,自己约束自己,自然能遵守法律。孔子这句话就是针对法律的缺陷来说的。

特别注意的是孔子所说的“父为子隐,子为父隐”是从伦理角度来说,而不是主张包庇犯罪。

首先父子情深,包容而不包庇。儿子知道父亲偷盗不对,但不忍心让父亲背上盗贼的恶名,自然不会去举报父亲,而是想方设法为其隐瞒,体现了亲情的可贵。其次儿子为父亲着想,就会想办法予以补救。做儿子的可以买只羊悄悄给失主送回去,失主失而复得,也不会再追究;即便无钱买羊,也可以说明情况诚恳道歉并为其做工来偿还,这样也能洗脱父亲的罪愆。第三知悉原委,勿使再犯。了解清楚父亲偷盗的原因,告知事情处理结果,劝诫父亲不要再犯。这样才能把这件事情解决妥当,既不使自己的父亲受到法律的审判和制裁,也不断送父子之间的亲情,这才是最好的解决之道。

父子

其实孔子的伦理主张与叶公的法制主张在目的上殊途同归,都是要建立一个和谐有序的社会,只是叶公强调的是遵纪守法的法治精神,孔子强调的是人情考量的伦理原则。

其实法律、伦理并不矛盾,伦理以法律为底线,法律以伦理为情怀,二者一刚一柔,刚柔相济才能开创一个精神安乐、物质丰富的太平盛世。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论语》故事:伦理与法律的冲突”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海因兹故事引发的法律与道德冲突探析——法律伦理的大爆炸

海因兹故事引发的法律与道德冲突探析——法律伦理的大爆炸

法律,道德,冲突,海因兹,摘要,方面,故事,根源,论点,启示,法律伦理,这个问题,第一是,现实社会

2020-06-17 #长篇故事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国人一直在误解的论语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国人一直在误解的论语

学问,孔子,论语,事情,儒家,个人,信仰,意识,意思,文字,知识,经验,过错,逻辑,错误,微笑,不亦说乎,你自己,很高兴,是这个,知识渊博,南怀瑾,子曰,子特,宋明,和民,全篇,伦理道德,伦理,习惯

2020-07-07 #故事会

《论语》中的人生智慧

《论语》中的人生智慧

孔子,主张,论语,个人,言论,思想,曾子,颜回,思想文化,仁者,态度,民族,灵魂,经典,一个国家,应遵循,中采,利仁,合当,王阳明,不幸,为人处世,儒家,仁义,人臣,人际关系,伦理,仁心,位置,信用

2010-06-09 #故事会

论语说解(修订版)学而05

论语说解(修订版)学而05

百姓,父母,忠信,朋友,掌权者,国家,使自己,伦理,君子,正道,过失,道理,仁德,子曰,子夏,修养,君臣,子女,学问,才能,执政者,言行,道德修养,程子曰,众人,经典文章,朱注,关系,弟子,德行

2014-12-17 #故事阅读

感悟《论语》——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

感悟《论语》——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

曾子,五常,孩子,小车,韩非,儒家,大车,孔子,韩非子,这个故事,个人,儿子,妈妈,妻子,小孩子,市场,故事,横木,父母,观点,车辕,子曰,中华,人而无信,人物,伦理,信用,原文,咱家,口粮

2009-06-13 #经典故事

法律和道德冲突的实例研究

法律和道德冲突的实例研究

法律,道德,冲突,摘要,公交车,打人,关系,意义,根源,机制,社会,转型期,问题,案例分析

2020-06-17 #经典故事

法律和道德冲突的实例研究

法律和道德冲突的实例研究

道德,法律,公交车,行为,冲突,人们,打人,手段,社会,约束,关系,乘客,社会中,义务,利益,公交车上,因此在,事件,公民,合同,座位,权益,标准,老人,转型期,范式,道德行为,发展,变化,立法

2020-06-17 #故事大全

法律和道德冲突的实例研究

法律和道德冲突的实例研究

道德,法律,公交车,冲突,行为,人们,打人,手段,社会,约束,关系,乘客,社会中,义务,利益,公交车上,因此在,下半月,事件,公民,天地,合同,座位,权益,标准,职工,老人,转型期,范式,道德行为

2020-06-17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