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为什么佛教讲 贪嗔痴 三毒 而西方社会讲 七宗罪

时间:2011-06-05

佛教贪嗔痴三毒的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220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为什么佛教讲 贪嗔痴 三毒,而西方社会讲 七宗罪 360问答搜索登录微信朋友圈微博QQQQ空间复制链接字号调整取消标准大超大巨大 为什么佛教讲 贪嗔痴 三毒,而西方社会讲 七宗罪 a277066024 LV13 2017 04 30 满意答案bnna34LV102017 05 01七宗罪与贪嗔痴作者:jzsky 日期:2009 09 03本文所有内容均属个人业余闲扯,没有太多学术根据。纯粹是对比比较,毫无丝毫贬低、讽刺之意。我对西方三教和神学没有多少研究。个人认为西方三教(本文中的西方三教特指“天主教、基督教和犹太教”)和中国的宗教(佛教、道教)就七宗罪与原罪方面,却有类似的地方,特列举出来对比对比。今天看了下SE7EN(中译 七宗罪 )说的是西方三教中列举的七种人类恶行的分类,属于人类犯下种种恶行的根源之罪(简称原罪)。原罪Original sin一词来自基督教的传说,它是指人类生而俱来的、洗脱不掉的“罪行”。圣经中讲:人有两种罪——原罪与本罪,原罪是始祖犯罪所遗留的罪性与恶根,本罪是各人今生所犯的罪。突发奇想,与佛教中的类似概念做一个简单的参照。提供诸君一览。七宗罪不按顺序排列,分别是:饕餮(Gluttony)、贪婪(Greed)、色欲(Lust)、懒惰(Sloth)、傲慢(Pride)、妒忌(Envy)。与这些原罪对应的是七种美德:节制(self restraint)、慷慨(vigilance)、贞洁(purity)、正直(integrity)、谦逊(humbleness)、宽容(giving)。没读过佛经,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对“造业”、“贪嗔痴”等词汇至少是有所耳闻,其实就来源于佛教最基本的概念。在对比“原罪”与“业”的概念前,还需简单阐述一下部分佛法的概念。佛教净土宗认为,除佛和证得“地”这个级别果位的法身大士以外,十法界的众生,都或多或少的受到无始劫以来业力的牵引,遵循三世因果的规律,在生死道中迷惑颠倒不断造业的同时接受业报,永无休止。四十一位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第四十二位次妙觉,就是佛位。观音、普贤、弥勒、文殊、地藏等法身大士均为等觉菩萨,所得的佛果是圆满的,只是未如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达到“究竟圆满”的果位。其智慧、德能、相好与佛无二无别。十法界:按顺序分为“佛、菩萨、缘觉、声闻”四圣法界和“天、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六凡法界。法界不是隔离的空间,而是如落网般交错并行、并存的。除了十法界之外,还有一真法界与常寂光净土。这算是特殊而且容易混淆的概念,在此不作讨论。三世: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合称三世。而不是“上一世,今生、来生”这样狭隘。因果:因果又叫业因果报,又叫因果报应,是佛教基本原理之一。因就是原因,果就是结果。业就是指一切身心活动,分为身、口、意三业。报就是业的报应,即由三业的善恶导致的后果。因就是业,果就是报。缘:这是个不得不提的概念。“因”和“果”是就是通过“缘”实现相互转化的。简单比方,“因”是种子,“缘”是土壤、水、阳光,“果”是果实。业:“业”细分下来有本业、定业、满业、共业、别业等等。“业”只是个没有褒贬、整体、精确又笼统的概括。比如吃饭是业,喝水是业,说一个字是业,杀人也是业。简单的说,常规上的“业”指的是身体、言语、意识因为无始劫业力的影响而在“过去、现在、未来”(因),在碰到“缘”(各种人、事、物、环境、境界等)所造作的果(就是身口意三种业)。西方三教中“原罪”的概念就和佛教中“业”的概念十分类似。个人认为,佛教中“业”的含义、概念和体系比“原罪”这个定义更加庞大。接下来对比“七宗罪”与“贪嗔痴”。咋的看上去,“饕餮、贪婪、色欲、懒惰、傲慢、妒忌”这七种恶行有些重复,个人认为只是翻译欠妥和我不了解西方三教的问题。七种恶行比佛教中的“贪婪、嗔恚、愚痴”三种根本烦恼讲的要细,其实是对佛教中贪嗔痴的含义理解的过于肤浅。“贪嗔痴”是高度概括,整体展开是“贪婪、嗔恚、愚痴、懈慢、疑惑”五毒,也是五种根本烦恼。从行为层来说,“贪嗔痴”概括了所有的恶行,在佛教角度严格的说,是六道生死轮回的根本成因,也是阻碍菩提大道,证得果位最大的障碍。再来看“七美德”与“三学六度”。七美德是“节制、慷慨、贞洁、正直、谦逊、宽容”,“三学”指的是“持戒、禅定、智慧(这里的智慧不是指世间的聪明或者智慧这类小打小敲的后得智,而是佛与每个人的真如本性中流露出的根本智)”,展开来说就是“六度”,分别为“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回对比,似乎佛教概念多了一些,其实“六度”只是“三学”的展开,真正意义上来说,仍然比“七美德”来的精炼。这一对比,我愈发觉得西方三教中的这些概念到有些与儒家的部分思想契合在一起了。中国现在的儒家说宣扬的观念与西方三教中同属行为层上,有些类似与佛教中的戒律,都是用来对治这些恶行习气和烦恼的。如果用佛教“本体、属相、作用”的哲学观点来判别的话,“原罪”和“业”是体,“七宗罪”和“七美德”、“贪嗔痴”和“戒定慧”是相,而用呢?我想不用多说,您已经如我一般领悟了些什么,鄙人就用“修行”二字作“因”,与诸君共勉,追求各自认为人生的真正享受,这个“果”吧。缘有好坏不需嫌,无非善缘或恶缘。本博抬头有对联,莫待生命只等闲。00 为您推荐 周围人还关注 加载中无数据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为什么佛教讲 贪嗔痴 三毒 而西方社会讲 七宗罪”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为什么佛教讲 贪嗔痴 三毒 而西方社会讲 七宗罪

为什么佛教讲 贪嗔痴 三毒 而西方社会讲 七宗罪

佛教,概念,原罪,三教,七宗罪,恶行,贪嗔痴,智慧,人类,果位,法界,大士,三学,个人认为,十法界,业力,位次,基督教,儒家,因果,含义,愚痴,持戒,整体,法身,禅定,色欲,菩萨,行为,诸君

2009-10-07 #故事会在线阅读

佛教三毒:贪嗔痴

佛教三毒:贪嗔痴

凡夫,何以故,将心,诸佛,贪嗔痴,小乘,一切法,禅定,菩萨,众生,佛法,寂灭,彼岸,心生,心法,菩提,生死,诸相,於法,戒定慧,五蕴,佛性,假名,大乘,出离,是非,无解,此岸,法者,般涅

2008-11-11 #经典故事

佛教所说的三毒是指贪嗔痴贪嗔痴... 来自释迦冶禅

佛教所说的三毒是指贪嗔痴贪嗔痴... 来自释迦冶禅

境界,不明事理,生慧,佛教,身心,根源,外物,外相,实相,妄取,是非,戒定慧,缘由,不理智,以戒为师,沉沦于,方法是,生死轮回,非得到,又称,善恶不分,意气用事,称心如意

2013-11-15 #短篇故事

佛教里的三毒——贪嗔痴。

佛教里的三毒——贪嗔痴。

基因,活佛,佛教,袈裟,逻辑,魔王,子魔,涅磐,都会,生命,宇宙,事情,一世,仁波切,体系,佛学,佛陀,佛经,佛法,原动力,兴趣,北京市朝阳区,办法,口音,双修,名头,实相,本心,寺庙,密法

2014-04-01 #故事会在线阅读

佛教三毒“贪嗔痴” 有一足以毁掉你一生

佛教三毒“贪嗔痴” 有一足以毁掉你一生

李知易,人生,佛教,才能,韩某,最好是,数字,孩子,方位,无辜,社会,颜色,朋友们,贪嗔痴,事物,众生,房子,嫌疑人,实相,心理,戒定慧,是非,朋友,灰色,欲望,生命,舌头,语言,黑色,人的一生

2019-02-05 #小故事

西游记唐僧代表着佛 三个徒弟代表佛家三毒 贪嗔痴。有意思有意思。贪嗔痴出处于佛教

西游记唐僧代表着佛 三个徒弟代表佛家三毒 贪嗔痴。有意思有意思。贪嗔痴出处于佛教

代表,贪嗔痴,唐僧,佛家,出处,佛教,徒弟,境界,西游记,又称,读书吧,疑似,事理,妄取,根源,是非,来源,系统,词条,身心,违规,不理智,不明白,沉沦于,生死轮回,非得到,善恶不分,意气用事,称心如意

2010-08-11 #长篇故事

贪嗔痴——佛教中的三毒霹雳吧

贪嗔痴——佛教中的三毒霹雳吧

戒定慧,三学,品德,修慧,圣道,内心,关系,境界,层次,根源,智慧,正业,正念,精进,经典,三个阶段,灵然,疑似,共同点,佛教,事理,人间烟火,佛陀,品行,妄取,夜光,思惟,方法,慧学,断除

2015-07-04 #故事阅读

贪嗔痴 是佛教的三毒 亦是生活中难念的经

贪嗔痴 是佛教的三毒 亦是生活中难念的经

乔峰,悲剧,慕容博,段正淳,段誉,身世,康敏,带头大哥,金庸,黄日华,贪嗔痴,佛教,丐帮,天龙,难念的经,叶二娘,白世镜,阿朱,方丈,生活中,先生,儿子,天龙八部,情债,故事,武功,版本,经典,虚竹,高手

2013-04-26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