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佛教三毒:贪嗔痴

时间:2008-11-11

佛教贪嗔痴三毒的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189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戒定慧是对治贪嗔痴的方法。戒,是道德的有轨范的无害他人的生活标准,对治过分的贪心;定,是对于内心的专注和耐心的培养,可以对治过分的暴躁和没有耐心引起的嗔恨;慧,是对于生命以及宇宙实相的如实了知,从而对治愚痴。

《悟性论》:

夫道者;以寂灭为体。修者;以离相为宗。故经云:寂灭是菩提,灭诸相故。佛者觉也;人有觉心,得菩提道,故名为佛。经云: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是知有相,是无相之相。不可以眼见,唯可以智知。若闻此法者,生一念信心,此人以发大乘超三界。三界者:贪嗔痴是。返贪嗔痴为戒定慧,即名超三界。然贪嗔痴亦无实性,但据众生而言矣。若能返照,了了见贪嗔痴性即是佛性,贪嗔痴外更无别有佛性。经云:诸佛从本来,常处於三毒,长养於白法,而成於世尊。三毒者:贪嗔痴也。言大乘最上乘者,皆是菩萨所行之处,无所不乘,亦无所乘,终日乘未尝乘,此为佛乘。经云:无乘为佛乘也。若人知六根不实,五蕴假名,遍体求之,必无定处,当知此人解佛语。经云:五蕴窟宅名禅院。内照开解即大乘门,可不明哉。不忆一切法,乃名为禅定。若了此言者,行住坐卧皆禅定。知心是空,名为见佛。何以故十方诸佛皆以无心,不见於心,名为见佛。舍身不,名大布施。离诸动定,名大坐禅。何以故凡夫一向动,小乘一向定,谓出过凡夫小乘之坐禅,名大坐禅。若作此会者,一切诸相不求自解,一切诸病不治自差,此皆大禅定力。凡将心求法者为迷,不将心求法者为悟。不著文字名解脱;不染六尘名护法;出离生死名出家;不受后有名得道;不生妄想名涅;不处无明为大智慧;无烦恼处名般涅;无心相处名为彼岸。迷时有此岸,若悟时无此岸。何以故为凡夫一向住此。若觉最上乘者,心不住此,亦不住彼,故能离於此彼岸也。若见彼岸异於此岸,此人之心,已得无禅定。烦恼名众生,悟解名菩提,亦不一不异,只隔具迷悟耳。迷时有世间可出,悟时无世间可出。平等法中,不见凡夫异於圣人。经云:平等法者,凡夫不能入,圣人不能行。平等法者,唯有大菩萨与诸佛如来行也。若见生异於死,动异於静,皆名不平等。不见烦恼异於涅,是名平等。何以故烦恼与涅,同是一性空故。是以小乘人妄断烦恼,妄入涅为涅所滞。菩萨知烦恼性空,即不离空,故常在涅。涅者:涅而不生,而不死,出离生死,出般涅。心无去来,即入涅。是知涅即是空心。诸佛入涅者,为在无妄想处。菩萨入道场者,即是无烦恼处。空闲处者,即是无贪嗔痴也。贪为欲界、嗔为色界、痴为无色界,若一念心生,即入三界;一念心灭,即出三界。是知三界生灭,万法有无,皆由一心。凡言一法者:似破瓦石竹木无情之物。若知心是假名,无有实体,即知自家之心亦是非有,亦是非无。何以故凡夫一向生心,名为有;小乘一向灭心,名为无;菩萨与佛未曾生心,未曾灭心,名为非有非无心;非有非无心,此名为中道。是知持心学法,则心法俱迷;不持心学法,则心法俱悟。凡迷者:迷於悟,悟者:悟於迷。正见之人,知心空无,即超迷悟。无有迷悟,始名正解、正见。色不自色,由心故色;心不自心,由色故心;是知心色两相俱生灭。有者有於无,无者无於有,是名真见。夫真见者,无所不见,亦无所见,见满十方,未曾有见。何以故无所见故,见无见故,见非见故。凡夫所见,皆名妄想。若寂灭无见,始名真见。心境相对,见生於中,若内不起心,则外不生境,境心俱净,乃名为真见。作此解时,乃名正见。不见一切法,乃名得道;不解一切法,乃名解法。何以故见与不见,俱不见故;解与不解,俱不解故。无见之见,乃名真见;无解之解,乃名大解。夫正见者:非直见於见,亦乃见於不见。真解者:非直解於解,亦乃解於无解。凡有所解,皆名不解;无所解者,始名正解;解与不解,俱非解也。经云:不舍智慧名愚痴。以心为空,解与不解俱是真;以心为有,解与不解俱是妄。若解时法逐人,若不解时人逐法。若法逐於人,则非法成法;若人逐於法,则法成非法。若人逐於法,则法皆妄;若法逐於人,则法皆真。是以圣人亦不将心求法,亦不将法求心,亦不将心求心,亦不将法求法。所以心不生法,法不生心,心法两寂,故常为在定。众生心生,则佛法灭;众生心灭,则佛法生。心生则真法灭,心灭则真法生。已知一切法各各不相属,是名得道人。知心不属一切法,此人常在道场。迷时有罪,解时无罪。何以故罪性空故。若迷时无罪见罪,若解时即罪非罪。何以故罪无处所故。经云:诸法无性,真用莫疑,疑即成罪。何以故罪因疑惑而生。若作此解者,前世罪业即为消灭。迷时六识五阴皆是烦恼生死法,悟时六识五阴皆是涅无生死法。修道人不外求道。何以故知心是道;若得心时,无心可得;若得道时,无道可得。若言将心求道得者,皆名邪见。迷时有佛有法,悟无佛无法。何以故悟即是佛法。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佛教三毒:贪嗔痴”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佛教所说的三毒是指贪嗔痴贪嗔痴... 来自释迦冶禅

佛教所说的三毒是指贪嗔痴贪嗔痴... 来自释迦冶禅

境界,不明事理,生慧,佛教,身心,根源,外物,外相,实相,妄取,是非,戒定慧,缘由,不理智,以戒为师,沉沦于,方法是,生死轮回,非得到,又称,善恶不分,意气用事,称心如意

2013-11-15 #短篇故事

佛教里的三毒——贪嗔痴。

佛教里的三毒——贪嗔痴。

基因,活佛,佛教,袈裟,逻辑,魔王,子魔,涅磐,都会,生命,宇宙,事情,一世,仁波切,体系,佛学,佛陀,佛经,佛法,原动力,兴趣,北京市朝阳区,办法,口音,双修,名头,实相,本心,寺庙,密法

2014-04-01 #故事会在线阅读

佛教三毒“贪嗔痴” 有一足以毁掉你一生

佛教三毒“贪嗔痴” 有一足以毁掉你一生

李知易,人生,佛教,才能,韩某,最好是,数字,孩子,方位,无辜,社会,颜色,朋友们,贪嗔痴,事物,众生,房子,嫌疑人,实相,心理,戒定慧,是非,朋友,灰色,欲望,生命,舌头,语言,黑色,人的一生

2019-02-05 #小故事

西游记唐僧代表着佛 三个徒弟代表佛家三毒 贪嗔痴。有意思有意思。贪嗔痴出处于佛教

西游记唐僧代表着佛 三个徒弟代表佛家三毒 贪嗔痴。有意思有意思。贪嗔痴出处于佛教

代表,贪嗔痴,唐僧,佛家,出处,佛教,徒弟,境界,西游记,又称,读书吧,疑似,事理,妄取,根源,是非,来源,系统,词条,身心,违规,不理智,不明白,沉沦于,生死轮回,非得到,善恶不分,意气用事,称心如意

2010-08-11 #长篇故事

为什么佛教讲 贪嗔痴 三毒 而西方社会讲 七宗罪

为什么佛教讲 贪嗔痴 三毒 而西方社会讲 七宗罪

佛教,概念,原罪,三教,七宗罪,恶行,贪嗔痴,智慧,人类,果位,法界,大士,三学,个人认为,十法界,业力,位次,基督教,儒家,因果,含义,愚痴,持戒,整体,法身,禅定,色欲,菩萨,行为,诸君

2009-10-07 #故事会在线阅读

为什么佛教讲 贪嗔痴 三毒 而西方社会讲 七宗罪

为什么佛教讲 贪嗔痴 三毒 而西方社会讲 七宗罪

佛教,概念,原罪,七宗罪,三教,贪嗔痴,恶行,智慧,人类,果位,法界,大士,三学,个人认为,十法界,业力,位次,基督教,儒家,因果,含义,空间,愚痴,持戒,整体,法身,禅定,色欲,菩萨,行为

2011-06-05 #故事会在线阅读

贪嗔痴——佛教中的三毒霹雳吧

贪嗔痴——佛教中的三毒霹雳吧

戒定慧,三学,品德,修慧,圣道,内心,关系,境界,层次,根源,智慧,正业,正念,精进,经典,三个阶段,灵然,疑似,共同点,佛教,事理,人间烟火,佛陀,品行,妄取,夜光,思惟,方法,慧学,断除

2015-07-04 #故事阅读

贪嗔痴 是佛教的三毒 亦是生活中难念的经

贪嗔痴 是佛教的三毒 亦是生活中难念的经

乔峰,悲剧,慕容博,段正淳,段誉,身世,康敏,带头大哥,金庸,黄日华,贪嗔痴,佛教,丐帮,天龙,难念的经,叶二娘,白世镜,阿朱,方丈,生活中,先生,儿子,天龙八部,情债,故事,武功,版本,经典,虚竹,高手

2013-04-26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