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理水》中“荒诞”手法的运用及效果故事新编书评

时间:2020-08-30

故事新编理水读后感200

提示:本文共有 189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20世纪初期,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与发展,人类的物质繁荣与精神虚空催生了“荒诞”(Absurd)这种艺术手法的出现,并多运用于西方艺术作品的创作中。

鲁迅在《故事新编》的序言里提到:“叙事有时也有一点旧书上的根据,有时却不过信口开河,而且因为自己对于古人不及对今人的诚敬,所以仍不免有油滑之处”,此中的“油滑”可以理解为《故事新编》以新瓶装旧酒、戏谑历史的特点,但也与其荒诞手法的运用有一定的联系。因为“历史”之为“过去的现实”,其首要定义就是其“现实性”。而“荒诞”便是对“现实性”的一种歪曲。

鲁迅的“荒诞”不是天马行空,不是布勒东提出的纯粹的精神自动主义,而是附丽于日常生活的“生存论荒诞”。在其中仍能一瞥日常生活的影子,例如对证明禹是一条虫的“学者”的行为,他是这么描写的:“于是他勇猛的站了起来,摸出削刀,刮去了五株大松树皮,用吃剩的面包末屑和水研成浆,调了炭粉,在树身上用很小的蝌蚪文写上抹杀阿禹的考据,足足化掉了三九廿七天工夫。但是凡有要看的人,得拿出十片嫩榆叶,如果住在木排上,就改给一贝壳鲜水苔。”

我们可以从以上的描写中看到,这种基于物质交换的社会形式实则存在于每个国家之中,具有很广阔的现实性。因此,首先要澄清的是,鲁迅的“荒诞”并非摒弃理性的纯粹超现实主义,而是对现实主义的扭曲。

前文说鲁迅的“荒诞”是“生存论荒诞”,这种荒诞基于对死亡的恐惧,或者说是对生存的威胁。当人们对现实感到模糊时,他们对自己的存在也就感到模糊了。例如《理水》中学者们对大禹形象的不确定,有说他是“虫”或“猴”的,亦有说他是“人”的。正因为能治水的一定是人,所以对大禹是“虫”或是“猴”怀疑也就直接联系到对大禹能否治水的怀疑(‘虫会治水吗?’、‘人有叫做大猴子的吗?’),最终关联到对自己存亡的担忧上。因此,这种“荒诞”是带有很大的悲剧性的。我们从中亦可窥见鲁迅在《理水》荒诞不经的外壳下埋藏着的悲天悯人的精神内核。

《理水》中的又一“荒诞”之处在于其“语码混杂”的特点。纵观本文中“荒诞”一词最初来自拉丁语Surdus,后引申为人与人之间的不能沟通或人与环境之间的根本失调。在爱尔兰作家萨缪尔·贝克特看来,社会毫无意义,人与社会及同类的关系更是荒诞的,人于人之间无法沟通,则作为沟通思想感情工具的语言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理水》中的“语码混杂”亦是其荒诞的重要体现之一。

例如学者之间的对话:“古貌林!”“好杜有图!”“古鲁几哩……”“……所以,鲧不成功,他的儿子禹一定也不会成功,因为愚人是生不出聪明人来的!”“O. K!”一个不拿拄杖的学者说。“不过您要想想咱们的太上皇,”别一个不拿拄杖的学者道。“他先前虽然有些‘顽’,现在可是改好了。倘是愚人,就永远不会改好……”“O. K!”

这些话用文中的语言来说,“都是费话”,酷似《等待戈多》中的对白,充满了随意性与无目的性,并且还多用英语,这是故事背景的时代里绝不会发生的。再看文中出现的“幼稚园”、“大学”、“飞车”等事物,亦古亦今,亦中亦外,使得文章体现出一种“反讽”的状态。这里的“反讽”并非表意与字面义相反的意思,而是19世纪上半叶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理论中,对其采用修辞学解释的一种手法。正如德国文论家弗.施莱格里所宣称的,作为一种创作原则,反讽是“认识到一个事实:世界本质上是诡论式的,一种模棱两可的态度才能抓住世界的矛盾整体性”以及“幻想被故意抛到高空,是故意把它们重新抛到现实的地面”。这是鲁迅心理结构的一种折射。

此外,本文还呈现出的一个特征是其符号化的人物形象,也就是说,文中人物所组成的群体折射出的特征一般都是非常一致的,并且带有相当的象征意义。例如前文所述,文化山上的学士们均呈现出一种迂腐无用、自命清高的特点。再比如那些大员们体现出的无用守旧、拍上欺下,还有百姓们的落后愚昧。这些人群中任何一人都能代表全部,并且都能代表着社会中的阶级,这种阶级在当时(乃至当今)的社会现状中都是真实存在的,增强了文章对现实的批判作用。

对于符号化人物群体形象的描写,又从侧面衬托出大禹的“不合群”,从而体现出他的独树一帜,有利于突出其人物形象,毕竟大禹也是本文作者想要塑造的重点。当然,我认为赞美大禹富有创造性、敢为人先的品质并非是鲁迅唯一的目的。本文中那些“守旧势力”的出场,亦不只是陪衬,更多的是将其与大禹一同置于故事的前景中,作为一种可提供的比较,也是鲁迅矛盾思想的体现。

虽说本文呈现出一种荒诞的色彩,但也并非是绝对的绝望,鲁迅于其中的态度偶有侧重但亦有摇摆不定,具有一定的客观性。这于一个肩负改造历史重任,并自觉于此的斗士来说,是不容易的。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理水》中“荒诞”手法的运用及效果故事新编书评”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试评鲁迅《故事新编》中“古今杂糅”的艺术手法及其审美效果

试评鲁迅《故事新编》中“古今杂糅”的艺术手法及其审美效果

浪漫主义,鲁迅,故事新编,创作,作家,神话,现实主义,主体,现实,成分,创作方法,小说,艺术,心理,写法,色彩,方面,问题,精神,传说,古今,情感,故事,杂文,历史,细节,丑角,依据,历史小说,才情

2020-07-31 #故事会在线阅读

试评鲁迅《故事新编》中“古今杂糅”的艺术手法及其审美效果

试评鲁迅《故事新编》中“古今杂糅”的艺术手法及其审美效果

浪漫主义,鲁迅,故事新编,创作,作家,神话,现实主义,主体,现实,成分,创作方法,小说,艺术,心理,写法,色彩,方面,问题,精神,传说,古今,情感,故事,杂文,历史,细节,丑角,依据,历史小说,才情

2020-07-30 #故事大全

浅析《奔月》之英雄的陷落故事新编书评

浅析《奔月》之英雄的陷落故事新编书评

英雄,小说,时间,英雄形象,封豕长蛇,方式,语言,生活,强弓,侍女,嫦娥奔月,反差,嫦娥,情节,所在,战士,故事,文学作品,效果,日常生活,神话故事,疏离,线索,艺术家,路线,文学写作,现实世界,鲁迅,在真,夷羿

2020-08-17 #故事会在线阅读

论《故事新编》的反讽艺术手法

论《故事新编》的反讽艺术手法

目的,技巧,摘要,内涵,反语,力量,思想,形式,手段,概念,某种意义,讲话,不断发展,同时又,目的是,慷慨陈词

2020-07-30 #经典故事

浅谈鲁迅《故事新编》的艺术手法

浅谈鲁迅《故事新编》的艺术手法

鲁迅,故事新编,圆形人物,扁形人物,时序,后羿,嫦娥,人物,艺术手法,手法,故事,文章,文本,老子,读者,E.M.,穷奇,女娲,小人物,顺序,叙事文,时间,时候,采薇,孔子,历史故事,小说,状况,隐去,发展

2020-07-30 #短篇故事

浅谈鲁迅《故事新编》的艺术手法

浅谈鲁迅《故事新编》的艺术手法

鲁迅,故事新编,圆形人物,扁形人物,时序,后羿,嫦娥,人物,艺术手法,手法,故事,文章,文本,老子,读者,E.M.,穷奇,女娲,小人物,顺序,叙事文,时间,时候,采薇,孔子,历史故事,小说,状况,隐去,发展

2020-07-31 #故事会在线阅读

浅谈鲁迅《故事新编》的艺术手法

浅谈鲁迅《故事新编》的艺术手法

鲁迅,故事新编,圆形人物,扁形人物,时序,后羿,嫦娥,人物,艺术手法,手法,故事,文章,文本,老子,读者,E.M.,穷奇,女娲,小人物,顺序,叙事文,时间,时候,采薇,孔子,历史故事,小说,状况,隐去,发展

2020-07-30 #故事会

论《故事新编》的反讽艺术手法

论《故事新编》的反讽艺术手法

鲁迅,目的,逄蒙,故事新编,思想,女娲,垃圾堆,技巧,文本,言语,骏马,传说中,艺术手法,矛盾式,不可思议,自然而然,夷羿,白来,山和,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文化交流,摘要,内涵,关键词,人们,事情,丧钟,仙山,人物,反语

2020-07-30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