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时间:2020-08-03

为什么要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195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传统国际舆论主要由西方主流媒体形塑,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脸书、推特、优兔等为代表的自媒体取代传统媒体成为国际舆论生产的又一重要场域。新型舆论场域的出现,不仅改变了舆情的整体格局,也引发了社会价值观和国际共识观念的剧变。

一直以来,国际上涉及中国的舆论是我国国际环境的晴雨表,它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的外交政策、对外传播策略和话语权。在新媒体时代,伴随着舆论场从传统媒体向社交媒体、自媒体转换,舆情的发生、发展及其演变机制较传统媒体时代有很大不同。准确把握国际上涉及我国舆情的新特点,有利于正确判断我国所处国际舆情的新形态,探索及时应对涉及我国国际舆情的新路径;有利于推进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有利于提高国际舆论引导能力,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更好塑造中国的国家形象。

新媒体时代国际舆情呈现新特点

舆情广度和强度增强。当前,国际上涉及中国的舆情广度和强度超越了以往任何历史时期。

第一,从舆情参与的主体看,信息生产、传播的门槛降至最低,人人都可能成为舆情的传播者。掌握“麦克风”的个体上至专家学者、媒体、政府官员,下至各界人士、网络大V、普通用户,他们基于不同的团体利益、价值观念、认知框架,参与对事实的解读,短时间内极易形成言论的“井喷式”爆发和扩散。特别是对于突发事件,因其影响面广、关注度高,更容易引发线上线下的联动,进而加剧舆情的传播广度与强度。

第二,从舆论场讨论的议题来看,除了涉及中国主导的国际事件与话题如“一带一路”倡议、G20峰会,以及涉及中国或华人群体的热点如章莹颖事件、法国尼斯遇袭案,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也容易引发舆情。

第三,从信息的属性看,由于意识形态、价值观、文化冲突等多方面原因,新媒体时代的信息往往观点发酵先于事实。事实的真相变得不再重要,公众极易受到情感和观点的左右,舆论容易偏离正常的轨道。网民把观点等同于事实,容易受到不实言论的蛊惑,进而引发舆情。

第四,从舆情的传播范围来看,一方面,新旧媒体的交互作用显著,国际主流媒体通过设置议程主导舆论,而网络社交媒体也显示出了推波助澜之势,这种态势促进了“全民围观”现象的形成;另一方面,国际舆情与国内舆情的“共振”也日趋明显,国内国外舆情的信息互联互通成为新常态,舆情的升级和转移现象时有发生。

舆论共同体的群体化效应加剧。大众传播时代,舆论共同体基于不同的意识形态、利益关系、共同兴趣、价值观、文化冲突等标签而形成。新媒体时代,舆论场圈层化现象较为突出,各个圈层中的利益相关者,依托互联网而跨越时间和空间阻隔,通过观点表达、相互声援等结为共同体。这些舆论共同体的群体化效应加剧,进而产生的非理性、情绪化言论倾向值得警惕。所谓群体化效应,是指在群体决策中,个体意见受到群体讨论的影响,形成的原有倾向更加强化、观点更加极端的现象。新媒体时代的舆情,我们既能看到明显的圈层痕迹,也能看见圈层的此消彼长,圈层之间、圈层内部的分化与撕裂。即便如此,随着包括媒体、自媒体在内的信息生产者利用算法更加精准地生产和推送信息,圈层在总体上得到固化,群体化将成为舆情的重要特征之一。

国际上涉及中国的舆论共同体群体化主要表现在:首先,西方大国的涉华舆情分化比较明显。美国更加消极,主要体现在南海、网络安全等议题上;欧洲的对华态度转向友好,特别在经济议题上,积极响应中国的经济合作新倡议,认为中国发展是欧洲发展的重大机遇;周边邻国涉华舆情呈二元分离分化,依然奉行“经济上靠中国、安全上靠美国”策略;以南非、俄罗斯、巴基斯坦为代表的新兴大国与发展中国家的涉华舆情以积极反应居多;印度的涉华舆情则呈现出“爱恨交织”的局面,在经济上依赖中国,但与中国长期存在领土争端,再加上个别西方大国的挑拨离间,故而经常在地缘政治上大做文章。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国际上涉及中国舆情的正面声音持续增多。但是,西方媒体报道中国时框架单一、形象固化等一系列局限也让我们看到,在长期的隔膜与偏见中形成的舆情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不能轻易消除。首先,舆论的真实与偏见共存。西方媒体在报道中国的常规议题中,往往对文化、科技方面给予正面反应,而对政治、环境、食品安全等领域则多为负面报道。其次,在框架使用和构成方面,西方媒体的叙事框架在各领域表现出惊人的相似性。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社会、文化等维度,我们可以识别出至少六个通用框架,如合作、人情味、责任归属、道德、经济后果、冲突。此外,还有领导力、威胁、历史等常规框架。其中,人情味、历史、领导力框架属中性,“合作”框架为积极、正面地展示中国形象,其余框架则呈现出负面性。再次,舆论的新论调层出不穷。就当前中国所面临的国际舆论环境而言,主要存在着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中国机遇论等论调。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纪录片,全球,历史,国际,探索频道,相册,有人说,张方,邓小平,中国区,中国电视,中国,中国式,人文,日子,偏向,典型,印象,国家,国人,命运,善意,市场,情怀,总经理,故宫,时代,电视节,本报记者,模式

2013-06-08 #故事阅读

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纪录片,国际,金红,大会,提案,全球,广州,影展,记者,组委会,项目,中国故事,周倩,万达,丽莎,张莹,奥尔德,奥佩,库苏,张鹂,朱尔斯,米勒,罗伊德,马诺,副总裁,商报讯,国际论坛,深圳,中国,作品

2020-06-11 #故事阅读

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纪录片,国际,金红,大会,提案,全球,广州,影展,记者,组委会,项目,中国故事,周倩,万达,丽莎,张莹,奥尔德,奥佩,库苏,张鹂,朱尔斯,米勒,罗伊德,马诺,副总裁,商报讯,国际论坛,深圳,中国,作品

2019-07-09 #故事大全

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孔子,中国,雕塑,巴西,广场,库里蒂巴,雕像,吴为山,拉斐尔,格雷,创作,库里蒂,李金章,中国文化,中巴,文化,雕塑家,萨雷,赛吉奥,中国美术馆,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人文精神,博物馆,双年展,哲学,市长,揭幕仪式,见证,精神,美洲

2018-10-24 #小故事

皮书: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皮书: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皮书,蓝皮书,报告,英文版,发展,绿皮书,中国,环境,法治,丛书,印度洋,地区,道路,劳动,中国梦,中国发展,英语,经济,语种,研究,中国环境,了解中国,合作出版,国际社会,人口,僧伽罗语,品牌,图书,形式,文献

2020-06-11 #故事阅读

皮书: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皮书: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皮书,报告,蓝皮书,发展,英文版,绿皮书,中国,环境,法治,丛书,印度洋,地区,道路,劳动,中国梦,中国发展,英语,经济,语种,研究,中国环境,了解中国,合作出版,国际社会,人口,僧伽罗语,品牌,图书,形式,文献

2020-06-12 #经典故事

皮书: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皮书: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皮书,蓝皮书,报告,英文版,发展,绿皮书,中国,环境,法治,丛书,印度洋,地区,道路,劳动,中国梦,中国发展,英语,经济,语种,研究,中国环境,了解中国,合作出版,国际社会,人口,品牌,僧伽罗语,文献,图书,气候变化

2012-04-20 #故事会在线阅读

莫言 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莫言 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莫言,诺贝尔文学奖,作家,文学,消息,获奖,鲁敏,中国作家,中国文学,中国,代表,文学创作,当代中国,刘醒龙,郑彦英,麦家,恭喜恭喜,诺贝尔委员会,一夜之间,人们,众人,作品,信心,幕前,媒体,历史,国人,地方,实力,情结

2019-06-06 #故事大全

春节 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春节 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节日,中国,春节文化,文化,中国春节,传统节日,中华民族,全球,时代,民族,精神,发展,人们,情感,新时代,郑一民,世界,世界各地,传统,内涵,国际性,陈旭,形式,时间,民俗文化,理念,中国精神,亲情,光彩,内核

2019-02-15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