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当孩子说“妈妈 我怕” 99%的家长都做错了!

时间:2020-07-11

老奶奶讲故事的图片

提示:本文共有 230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老奶奶气哄哄地一把拽过小孙子。

对孩子来说,“害怕”是一种很正常的情绪,它和开心、悲伤,是一样的。

法国思想家霍尔巴赫曾说:人越是无知或缺乏经验,便越能感受惊恐、孤寂、森林的幽暗、夜的静寂和黑暗、风的呼号、突然的和混乱的音响,对于不习惯这些事物的一切人来说,都是恐怖的对象。

对于未曾经历过的孩子来说,一切突然出现或是让他联想到不好事物的,都会让他害怕。

当孩子说“我害怕”的时候,他最需要的其实是我们的感同身受。

而不是一句“别怕”的安慰鼓励,更不是“怎么这么胆小”的批评指责。

01

让孩子“别怕”,他会更怕

曾经,看到一个视频,隔着屏幕,我都能感到孩子尖叫声中的绝望。

视频中,一只青蛙跳到小男孩胳膊上,孩子马上吓得哇哇大哭,他无助地看着妈妈,希望妈妈来救他。

这时候,妈妈走过来,她往小男孩脸的方向,轻轻拨动青蛙,青蛙一下子就窜到男孩的嘴巴上,孩子立刻爆发出撕心裂肺的尖叫声!

网友们纷纷表示,这孩子这辈子估计都会怕青蛙了。

《津巴多普通心理学》中提到:恐惧的情绪不被理解和不被共情的做法,叫做“负强化”,只会让孩子消极感更强。

让孩子不再害怕,最没用的做法就是否认恐惧的存在。

有个朋友,快40岁的大男人,带孩子去打疫苗的时候,他比孩子还害怕,扭过头去,闭着眼睛不敢看针头。

他说,自己小时候非常怕打针。

每次打针,父亲都要把他骗到医院,他一到医院门口,发现情况不妙,撒腿就跑。

父亲就带着几个男同事满世界抓他。

抓到以后,几个大人把他按在桌子上,他拼命挣扎哀嚎也无济于事,父亲还在一边训斥:“不许哭!一点也不疼,你是男孩子,要勇敢点!”

现在,每当看到针头,那个四五岁小男孩魂飞魄散的恐惧就会回来,让他忍不住心头发颤。

恐惧感如果被长期压抑,得不到舒展,那些害怕的东西,就像一个触发器,一碰到还是会爆发。

孩子有恐惧感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不以为然,甚至雪上加霜。

允许孩子害怕,并站在他的角度提出克服的办法,才是最好的回应。

02

用对方法,让孩子解决“害怕”

当孩子走进陌生的环境、遇见未知的挑战、对发生的事情失去掌控时,就会产生担心、焦虑和恐惧的情绪。

孩子的成长过程,可以说是与恐惧共存的过程。

“我害怕”,让孩子面对新鲜的事物,未知的挑战,踟躇不前,错失了很多体验和机会。

面对恐惧心理,只要孩子多一点克服,今后独自面对人生时,就会多一分底气。

1、看见孩子的害怕

《游戏力》的书中曾经讲过一个小故事。

有一个小男孩,每次听到动画片《芝麻街》的主题曲就特别害怕,大家都很奇怪,这首歌明明很欢快啊。

在她妈妈耐心的询问下,还原了第一次听这首歌的经过,才找到孩子恐惧的源头。

原来,孩子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时,看到的画面是一个正在疯狂奔跑的怪物,他吓得浑身发抖。

妈妈就陪孩子一起看《芝麻街》,孩子发现那个怪物其实挺可爱的。

后来,孩子再次听到这首歌时,就不觉得恐惧了。

在孩子怕的时候,别急着跟孩子说:“不怕,有什么好怕的呀,要勇敢一点”。

用心看见孩子的害怕,接纳孩子的情绪,才能真正地帮孩子度过焦虑和恐惧。

2、父母自己先要勇敢

育儿专家尹建莉在书中曾提到,她小时候,非常害怕一种小动物,不光怕活物,也怕图片,甚至连文字都害怕。

原本,她很喜欢看《动物世界》的电视节目,有次,偶然在镜头上看到这种小动物,就再也不敢看这个节目了。

她的母亲也害怕这种动物,而且,很注意保护她不被吓着。但是,她的恐惧反而与日俱增。

所以,在这件事上,尹建莉对女儿圆圆特别留意。

有次,给女儿讲故事时,在书上遇到那个动物,为了不影响圆圆,尹建莉没一下子把书扔掉,硬是忍下来了,找个借口赶快翻过那一页。

如今,圆圆就一点都不怕这种动物。

正如心理学家李雪所言,某种程度上,父母的负面投射创造了孩子的负面现实。

如果父母勇敢,孩子就不会畏缩;父母不畏惧未知,孩子也定会很好地处理害怕的情绪。

3、系统脱敏法,慢慢调整孩子的心理临界点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做“系统脱敏”,意思是通过缓慢暴露导致焦虑、恐惧的情境,再通过心理的放松,来消除焦虑和恐惧。

知乎网友@Steven0215说,儿子从小就恐高,她就抓住生活和旅行中的机会,对孩子进行恐高训练,帮他克服了心理障碍。

起初,她以休息眼睛为由,每天带孩子站在窗户前,看看楼下的花草树木。

后来,她又带孩子参加亲子游戏,走摇摆吊桥。

起初,孩子战战兢兢,双腿发抖,几度想放弃。

她让孩子闭上眼睛,拉着他慢慢走。

当孩子安全通过吊桥,发现高空也没那么可怕。

后来,他又陆续尝试攀岩、玻璃栈道,终于成了一个彻底不恐高的孩子。

如果孩子很害怕,我们可以降低要求,往回退一退,去寻找孩子能承受的临界点。

等孩子适应了这个临界点,再适当往前推一下,这样,孩子内心隐藏的勇气就会被激发出来。

03

爱的底气让孩子走出害怕

在所有消极感受中,惧怕是最折磨人的。

面对孩子的“害怕”,既不能一味地强调恐惧不存在;也不必强硬地让孩子独自勇敢。

作家毕淑敏在《家问》中写道:

在爱中长大的孩子,爱是她的羽翼,爱是他的长矛。在爱中蓬勃成长的孩子,他看天下就比较勇敢,他看前途就比较光明,他看事物就比较冷静。

相比“不要怕”, 或许,“我陪你”才是更好的回答。

面对那个说“妈妈,我怕”的孩子,请给他一个爱的拥抱。

这份爱,会让他的内心变强大,有底气走出害怕。

来源:毛妈Carol(maomcarol)她是英文绘本推广人,亲子阅读践行者。长期在公众号撰写原创文章,分享适合0 12岁孩子的亲子阅读方法和经验。原文标题《当孩子说“妈妈,我害怕”的时候,一句“别怕”是不够的》转载已获授权。

责任编辑: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当孩子说“妈妈 我怕” 99%的家长都做错了!”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当孩子说“妈妈 我怕” 99%的家长都做错了!

当孩子说“妈妈 我怕” 99%的家长都做错了!

孩子,妈妈,让孩子,情绪,父母,事物,时候,青蛙,尹建莉,这首歌,临界点,别怕,动物,小男孩,父亲,中曾,带孩子,我害怕,爱的,都会,下子,做法,内心,吊桥,尖叫声,小时候,底气,恐惧感,怪物,心理

2020-07-11 #故事会

孩子爱发脾气 家长尝试共情却无果 也许第一步就做错了

孩子爱发脾气 家长尝试共情却无果 也许第一步就做错了

孩子,情绪,妈妈,宝宝,学会,爸爸妈妈,飞机,事情,基础,控制情绪,父母,问题,子天生,想一下,爱的,第一时间,儿子,对方,家长,文章,教养,方式,方法,时候,翅膀,经历,美国,遭遇,不买帐,却没有

2018-12-21 #故事会

孩子害怕时的那一瞬间 我们都做错了

孩子害怕时的那一瞬间 我们都做错了

孩子,家长,情绪,让孩子,事物,妹妹,图片,小狗,杨烁,事情,儿子,大人,家长会,态度,视频,杨雨辰,不开心,孩子们,帮助孩子,给孩子,僵尸,儿童,原因,妈妈,声音,心理,总会,手机,我心,方法

2013-01-15 #长篇故事

3600÷9=400 “孩子哪里做错了?”家长质问老师却被打脸

3600÷9=400 “孩子哪里做错了?”家长质问老师却被打脸

孩子,家长,老师,题目,分析,试卷,成绩,考试,小提琴,朋友,考试成绩,错题,初中,售价,爸爸,结果,过程,进价,要注意,作业,写错,小学,数学,整体,父母,状况,真相,网友,选项,陷阱

2011-12-30 #长篇故事

3600÷9=400被打叉 家长质问老师孩子哪里做错了 反被打脸

3600÷9=400被打叉 家长质问老师孩子哪里做错了 反被打脸

孩子,老师,女儿,问题,有偏见,这道题,这个问题,家长,仔细检查,成绩单,试卷,被扣,父母,答案,知识,过程,一个问题,不小心,是这样,正确答案,了学,多育儿,道简,数学老师,位家,占排,改变自己,后会,努力学习,乐器

2017-06-12 #小故事

当孩子说“我怕黑”时 你的回答决定他胆量的大小 别做错了

当孩子说“我怕黑”时 你的回答决定他胆量的大小 别做错了

孩子,家长,怕黑,时候,保护自己,让孩子,东西,是一件,事情,大人,好事,情绪,环境,胆量,对孩子,帮助孩子,好的,还可以,文儿,变暗,别怕,原因,危机意识,变少,大脑,坏人,妖怪,小时候,家长会,小常识

2011-10-01 #长篇故事

80%的父母做错了 给孩子的“爱” 成为了伤害

80%的父母做错了 给孩子的“爱” 成为了伤害

孩子,父母,家长,早恋,如何去,教会,异性,时候,从小就,好的,个人,老师,人生,态度,教育,不允许,不懂得,什么是,喜欢的人,爱一个人,难道不是,苏墨,比你,爱的,都会,中学,下一代,世界,从小到大,事情

2018-03-19 #故事会

孩子越大越不听话?父母的“权威感”丧失 你可能做错了五件事!

孩子越大越不听话?父母的“权威感”丧失 你可能做错了五件事!

孩子,父母,权威,家长们,事情,好奇心,家长,思想,孩子们,对孩子,教育孩子,都会,方式,苗头,行为,一遍又一遍,就不会,往往会,总是会,好的,好朋友,第一时间,导语,习惯,中长,世界观,出气筒,再加,关键时刻,亲子关系

2008-01-18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