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课程叙事4:文本之内 故事之外

时间:2020-06-24

课程故事疑惑

提示:本文共有 489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0 分钟。

《我不知道我是谁》是一个经典的绘本。

达利B是一只兔子,它不知道自己是谁,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有一双大脚。直到有一天,他遭遇了杰西D 一只吃兔子的黄鼠狼。当杰西D扑下它时,它本能地使用了大脚,踢飞了杰西D。于是,它成了兔子群里的英雄。可是达利B依然不知道自己是谁,到底是兔子,还是英雄?

这是一个隐喻性极强的故事,它在暗示人对于自我的探寻,以及在危机中成长的真理。在低段(1 2年级),我们可以借助这个故事的讲述,让孩子在故事中问问自己“我是谁?我的“大脚”应该用来做什么?”

但显然,全课程三年级第一单元编入此文本的目的不仅在此。

怀特海在《教学的目的》中论述认知阶段时,用了三个天才的词语:浪漫、精确、综合。

所谓浪漫,即是整体性的把握。在这一阶段,一切事物都以完整的形象被大脑接受,在完整之中,无数个思索的机会若隐若现,人会因为这种机会而产生一种认知的兴奋,随之而来的是对于事物的关注和思考。精确性的认知得以发生。

当思考产生,必然涉及到内在的分析。于是,认知进入到精确阶段,人借助已有的思考工具和思维方式进行结构化的理解事物,逐步精确的掌握事物内在的逻辑。最终,这种逻辑和人的自身经验相结合,被人完整的把握,运用到生活之中,完成最终的认知,进入到综合运用阶段。

这种认知阶段的划分,让教育有了一个清晰显明的步骤可以把握。简而言之,低年级注重整体性,游戏性,而从三年级开始,教学开始逐渐转向于思维的精确性训练。

《我不知道我是谁》本质上是一个浪漫形态的故事。它更适合在低年级通过老师绘声绘色的讲述,让孩子去整体感知一种思考自我价值的思维方式。但到了三年级,仅仅讲述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可以利用这个故事来做些别的事。

1

课堂开始是一个问题:你能给这个故事重新取一个题目吗?

当一篇文本开始时,孩子并不是处于空白状态的。对于这个有趣的故事,孩子们自己肯定早已读过。既然,读过,必然会有印象,这种印象完整也好,残缺也好,既然存在,教师就不该无视,继续重复一遍。

人的认知是伴随疑惑而进入兴奋状态的。如果,只是延续孩子们的印象,思维便无法激发。所以,课堂的第一步,往往是打破孩子们的认知,建立起一个新的思维角度。

你能给这个故事重新取一个题目吗?

这个问题的背后包含两种不同的学习目的。其一,孩子需要在脑子里重复已经接受的故事整体内容,其二,孩子们要重新整理对于故事的认识,找到自己理解最深刻的某个部分,进行思考,提炼,最终用自己最满意的语言来表现出来。

当印象被打破,思维就会迫切地重新建构。所以,这个故事的任何答案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借此引出对于文本的重新关注。而在教学之后,这个问题将会再次出现。

引入文本之后,开始读吧。

三年级,图画这种形象化的语言需要逐渐减弱,因此,相对于低段使用《我不知道我是谁》这个绘本来说,教材制作时,有意识地减少了很多图画。于是,这一课的教学焦点在于语言本身。

达西D既然不知道我是谁,那么,他该怎么办呢?

故事之中,清晰地表现了它的方法,它在询问别人,它在尝试通过居住地、食物找到答案。当然,最关键的事,他需要明白自己的“大脚”是干什么的?

故事的作者有意识地让达西D的寻找方式具有一种阶段性的探索,询问、尝试、聚焦自身寻找异同。

在实际教学之中,教师只需把握住这种阶段就可以了,让孩子理解感受语言的层次性,并不需要机械地让孩子说出方式的不同,或者强调归纳和概括。毕竟,这不是解读的重点所在。

(需要注意的事,如果是低段这么做,会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因为这会破坏故事的完整性,使得孩子的浪漫认知受到极大的影响,使绘本的趣味得以降低。)

但三年级,我们需要让绘本成为文本,让扎实的阅读训练得到体现。

故事讲到此处,需要停顿一下,出现一个问题:假如故事到此结束,你会怎么评价这只兔子呢?

当如此问的时候,故事便中止了,取而代之的是孩子对达利B的一种认识。和课堂开始之问不同的是,达利B的形象被定格在对于自身寻找上。从整体认识到部分认识,这就是一种精确化训练的体现。我们需要让孩子进入故事的结构之中,一步步地经历情节,经历人物的变化,从而从浪漫的基本感受进入到更为深刻的理解中。

可以想象,你怎么评价这只兔子呢?孩子们的回答会有多种。但要么认为它很傻,要么认为它很奇怪,或者也有人会从道德的角度来说它在坚持寻找自己。最后一种答案出现的可能性比较低,除非老师在叙述中夹杂了自己的态度,有意识地去引导孩子关注这种品格。这种引导其实是对故事的破坏,因为从隐喻性故事本身来说,达利B只是作者创造的吸引孩子注意的可爱的形象,无关品质。

此时,引入一个关于故事的结构性概念::起因 经过 高潮 结局。

阅读策略是一种工具化,亦庄小学的孩子从低年级开始就训练用思维导图把握文本。但思维导图往往具有很大的自由性,孩子们会可以自己确定逻辑来掌握结构。

到了三年级,我们需要提供一些被证明过的文本结构方式给他们,让他们能够进入语言的规范。这也是自三年级开始,朝向精确性学习的一个体现。

起因是什么?简单解释,随后回到文本:达利B不知道自己是谁?

第一阶段教学就此结束。

2

接下来就是学会讲故事了。

在低段,绘本常常需要在讲述中利用各种技巧,让孩子完成角色的自居,让他成为故事中的某个人。三年级,依然需要如此,但我们需要换一种方式,让孩子从听故事的自居换位到讲故事的自居中。换而言之,就是让每个孩子去理解文字,在文字的理解中把握故事角色的心态,从而用合适的语气和表现呈现出来。

讲故事分为两个层次的训练。

第一层次是叙述性语言的阅读。

达利B待在他的树上,又啃了一个橡果,还在琢磨他的大脚。

洁西D来了!

她慢慢地钻出灌木丛,她的牙齿像碎玻璃一样锋利,她的眼睛像跳蚤一样灵活。

洁西D在洞旁转来转去,可是一只兔子也没见着。洁西D往上看,达利B挥了挥手。

洁西D开始爬树,其他兔子都探出鼻子,浑身发抖。

第二层次是对话性语言的阅读。

“你住在池塘里吗?”

“你住在水坝上吗?”

“你住在狗窝里吗?”

洁西D爬的更近了。“不,我的朋友,”她边说便发出嘶嘶的声音,“我住在树林里最黑暗的角落。”

这一环节的教学根本目的在于指导朗读,基于对文本理解的朗读。这一段的训练中,老师有意识地标注出相关的词语,去揣摩达利B在故事之中的遭遇。因此,第一层次,可以范读,模仿,第二层次可以进行对话,在第一层次的基础上让孩子成为达利B,为高潮的出现做好准备。

当杰西D扑过来时,达利B怎么办?这个低段绘本讲述中很关键的问题依然要在这一阶段出现。它的作用是让孩子进入故事。为前面的朗读训练做一个总结,假设前面的朗读足够投入的话,这一个问题依然能引起小小的波澜。

接下来,就是高潮部分的集体朗读。集体读重要的是气势,是让故事的内容和孩子们的阅读情感相融合的一个小小的仪式。

读完,立刻抛出问题:此刻,达利B解决了哪些问题?这个问题的作用是让文本的结构得以完整,让情节和前文的暗示得到呼应。

它终于知道了自己是兔子,它终于知道了大脚的作用。这是回答中最重要的一点。故事或小说之中所有的高潮部分必然要解决前面设置的疑问,只有如此,读者的期待才能得到满足。这是情节类文字的根本规律。

提出这个问题,完成故事核心内容的教学。文本的结构要点的教学任务就基本完成了。此时,PPT补足经过和高潮两个概念。教师可以略作解释。

那么,结局是什么呢?这个故事有趣的部分出现了。按照一般的内容会是,达利B终于知道自己是谁了。但这个故事却不是。这是文本的巧妙之处。教师可以利用,让悬念继续,为下文的主题突破做好准备。

达利B知道自己是谁了吗?这里PPT上会出现两种选择。知道或不知道。孩子们会迷惑,会争论。教师无须给答案,只要往下走就行。

3

完成文本的阅读之中,一个重要的目标必须要在随后的学习时间里得以突破。那就是,故事究竟想表达什么?这个问题隐藏着两种性质的学习目标。其一,故事真的在讲一只兔子吗?如果不是,它想表现什么主题呢?和我什么关系呢?其二:为什么要这样子来讲故事呢?

所以延续上面的疑惑,达利B到底知不知道自己是谁呢?接下来可以引出话题:

这个故事真奇怪,你有哪些让你不懂的地方吗?

这里教师预设好突破的三个问题,但却不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出现。而是要让孩子自己站在故事之外对故事进行质疑,最后以归纳的方式进行。

1、达利B怎么会不知道自己是谁?

2、帮助达利B认识大脚的作用的是谁?为什么会是它呢?

3、兔子们都有一双大脚,可为什么不知道自己是谁的达利B成了英雄,而知道自己是兔子的兔子们却如此害怕杰西D?

这三个问题是无法在文本中得到答案的。要想获得答案,必须突破故事的隐喻,回到生活当中。

所以,接下来就是涉及到孩子自身生活的问题了。

达利B怎么会不知道自己是谁?你知道自己是谁吗?

你在学校是一名学生,长大后可能成为画家,作家……这是你的职业。人们看到你的职业,可是他却不知道你的性格。

你是一个孝顺的孩子,或者是一个淘气的孩子,长大后也许受人尊敬,也许让人讨厌。这是你的性格。人们了解你的性格,可是却不知道你的品格。

你或许勇敢,或许胆小。或许大方,或许无私。这些内在的品德也许你自己都不能确认。

那么,你知道你是谁吗?

所以达利B不知道自己是谁,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是谁啊。

要想知道自己是谁,就要找到自己的“大脚”。这双大脚或许是你的才华,让你明白自己究竟能为世界贡献什么,如李白的诗歌,梵高的画,罗琳的小说;或许是你的品德,如善良的小矮人,坚定的丑小鸭……这些都是证明你是谁的“大脚”。

帮助达利B认识大脚的作用的是谁?为什么会是它呢?

达利B怎么认识自己的大脚的。是别人说的吗?是自己想出来的吗?还是可怕的杰西D让她知道的呢?

当别人说你是勇敢的孩子时,你是否真的勇敢了?当你自认为自己勇敢的时候,是否真的勇敢了?

只有在困难面前,在危险面前,你敢于站出来,毫不畏惧,那一刻,你才知道,你是勇敢的孩子啊。

兔子们都有一双大脚,可为什么不知道自己是谁的达利B成了英雄,而知道自己是兔子的兔子们却如此害怕杰西D?

PPT出示前两节课的三个人物:创立柠檬水站的八岁儿童亚历克斯,建立流动厨房的九岁女孩凯迪,十七岁建立洁净海洋的***。

这三个孩子知道自己是谁吗?在很多人眼里,他们只是不懂事的孩子。可是他们一直在思考,我究竟是谁呢?我究竟应该做些什么呢?

于是,他们的故事出现了。他们像世界证明了他们的“大脚”,他们明白了自己究竟是谁。

归纳结束,回到最开始的问题,故事的结局,达利B知道自己是谁了吗?此时,无须答案,PPT呈现:成长永无尽头,我在变化之中。

此时,老师可以引入班级的部分人物,为三年级的成长做出描述。

课堂的最后一个问题,回到开始:你能给故事重新起一个题目吗?

文本的解析常常需要这样的大问题,由它开始,由它结束。但两次出现,孩子们的认知是完全不同的。此刻的答案也必然不同。老师要做的,只是去梳理孩子们的语言。同时,对某些只顾道理,不顾故事的孩子进行引导。让他明白,我们不要忘记这个故事的情节。

这种梳理,是一种对于文本的再次回顾和总结。

4

任何文本都是工具,关键是你要用它来做什么。

低段,我们强调绘本的完整性,让孩子浸润到故事之中,让他们变成有一双大脚苦苦思考我是谁的兔子达利B..而在三年级,我们也可以放下绘本的浪漫,站在故事之外,进行理性的思考。

这节课的目标如果需要梳理的话,有如下三条:

1、阅读故事,进行朗读性训练。

2、了解故事的一般性结构,学习运用“起因 经过 高潮 结局”的方式分析故事内容。

3、借助故事内容,让孩子对“我是谁”这一哲学命题进行生活化的思考。

在我的设想之中,三个目标最重要的不是第三条,而是第二条。因为只有完成策略方法的学习,才可能让孩子们的思考有基本的路径,才可能让拥有一定思想高度的孩子接触并认识到第三个目标。也就是说,这一节课,面对全班学生进行教学的是第二条目标。第三条目标并非无法实现,而是它需要一个单元甚至更久的长度让所有孩子得以理解。毕竟,真理永远只有在生活之中才能被领会。

如此,我的文题“文本之内,故事之外”的含义就基本表达清楚了。

文本之内,在于阅读,在于策略,在于思考。

故事之外,在于主题,在于认识,在于生活。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课程叙事4:文本之内 故事之外”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文本解读与设计》.《盘古开天地》课程预习作业

《文本解读与设计》.《盘古开天地》课程预习作业

盘古,批注,大地,人类,天空,身体,东西,宇宙,天地,茂盛,我多想,万物,光明,巨人,盘古开天地,汗毛,花草树木,鸡蛋,变化,天和地,身体长,高一丈,作业,人生,四肢,太阳,巨响,日月星辰,气息,环境

2020-05-06 #故事会

《文本解读与设计》.《盘古开天地》课程预习作业

《文本解读与设计》.《盘古开天地》课程预习作业

盘古,批注,大地,人类,天空,身体,东西,宇宙,天地,茂盛,我多想,万物,光明,巨人,盘古开天地,汗毛,花草树木,鸡蛋,变化,天和地,身体长,高一丈,作业,人生,四肢,太阳,巨响,日月星辰,气息,环境

2020-06-01 #故事大全

《文本解读与设计》.《盘古开天地》课程预习作业

《文本解读与设计》.《盘古开天地》课程预习作业

盘古,批注,大地,人类,天空,身体,东西,宇宙,天地,茂盛,我多想,万物,光明,巨人,盘古开天地,汗毛,花草树木,鸡蛋,变化,天和地,身体长,高一丈,作业,人生,四肢,太阳,巨响,日月星辰,气息,环境

2020-08-25 #长篇故事

我的新课程故事

我的新课程故事

故事,课程,教师,教研员,一线,事例,反思性,事情,小册子,实践性,所闻,形式,情景,教学,效应,新课程,文本,文章,现象,案例,步伐,细节性,示人,足迹,面目,叙事研究,中的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宏大叙事,教学实践

2020-09-21 #故事大全

《我爸爸》绘本课程评价

《我爸爸》绘本课程评价

幼儿,爸爸,布朗,我爸爸,情感,亲情,中班,孩子,故事,父子,照片,老师,对自己,爱自己,马一,作者,仔细阅读,事情,句式,夸夸,幻灯片,打人,深厚感情,文本,教学,比喻句,游戏,能力,狮子,相册

2013-02-20 #故事会

小学“民间故事”课程价值初探

小学“民间故事”课程价值初探

民间故事,故事,想象力,学生,语言,发展,特点,思维,情节,历史故事,武夷山,能力,老师,教学,文本,动物,文化,牛郎,阿里山,文成公主进藏,让学生,人物,文成公主,语文,天河,才能,核心,规律,语言文字,语文素养

2020-05-19 #短篇故事

小学“民间故事”课程价值初探

小学“民间故事”课程价值初探

民间故事,故事,想象力,学生,语言,发展,特点,思维,情节,历史故事,武夷山,能力,老师,教学,文本,动物,文化,牛郎,阿里山,文成公主进藏,让学生,人物,文成公主,语文,天河,才能,核心,规律,语言文字,语文素养

2020-05-24 #小故事

小学“民间故事”课程价值初探

小学“民间故事”课程价值初探

民间故事,故事,想象力,学生,语言,发展,特点,思维,情节,历史故事,武夷山,能力,老师,教学,文本,动物,文化,牛郎,阿里山,文成公主进藏,让学生,人物,文成公主,语文,天河,才能,核心,规律,语言文字,语文素养

2020-05-23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