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济公故事演变及其文化阐释

时间:2020-06-23

济公的故事主要内容

提示:本文共有 1624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3 分钟。

南开大学学位论文电子版授权使用协议00503l4 (请将此协议书装订于论文) 论文《 》系本人在 南开大学工作和学习期间创作完成的作品,并已通过论文答辩。 本人系本作品的唯一作者(第一作者),即著作权人。现本人同意将本作品收 录于“南开大学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本人承诺:已提交的学位论文电子 版与印刷版论文的内容一致,如因不同而引起学术声誉上的损失由本人自负。 南开大学图书馆在下述范围内免费使用本人作品的电子版:本作品呈交当年,在校尉网上提供论文目录检索、文摘浏览以及论文全文部分 浏览服务(论文前16页)。公开级学位论文全文电子版于提交1年后,在校园网上允 许读者浏览并全文。 注:本协议书对于“非公开学位论文”在保密期限过后同样适用。 院系所名称: 作者签名: 学号: 日期: 南开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人完全了解南开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 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 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学校有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 本学位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 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 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昌型 El经指导教师同意,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在 年解密后适用 本授权书。 指导教师签名: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解密 时间: 各密级的最长保密年限及书写格式规定如下:南开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 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 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创作的、已公开发表或者没有公开发表的 作品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 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的法律责任 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喜熏 Et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济公本为南宋佛教临济宗的一名异僧,法号道济,因行为疯颠而被称为济 颠,民间则习惯尊称其为济公。历来关于济公故事的文献材料,主要保存在佛 教典籍、文人诗文笔记、方志和俗文学中,其中俗文学对于济公故事、济公形 象的产生和演变发挥了最为重要的作用,对于普通百姓而言,了解济公主要以 这些俗文学为途径。 济公故事由南宋至民国历经八百余年,文献资料相对较多而且分布于不同 领域和不同文学体裁当中,因此本文主要借鉴主题学的研究方法,在对大量济 公文献梳理综述的基础上对济公故事演变给予文化上的阐析,主要着眼点在以 下三个方面: 一、济公故事由历史而文学。济公,经过民间传说的不断附会,逐渐由历 史真实人物走向文学中的虚构神侠形象。与济公形象变化同步,济公故事情节 逐渐丰富起来,不同来源的故事汇聚于此。随着越来越多的文学表现手法的加 入,济公故事从平实的史传文体逐渐演变为虚构的章回体通俗小说。 二、济公故事雅俗之变。济公故事分为杭州与北京两大系统,分别以二者 作为独立单元来考察,会发现故事的雅俗演变有着相似的轨迹。从故事的外部 形态来看,故事的传播媒介均由口头故事到文本小说,杭州济公小说由济颠陶 真到沈孟袢述《钱塘湖隐济颠禅师语录》等;北京济公小说由济公传鼓词到济 公评书再到《评演济公传》等。故事的传播受众均由一般民众向知识阶层转移。 在故事外在形态转变的同时,济公故事内涵中道德伦理成份逐渐加重,小说教 化功能愈发明显。 三、济公故事宗教信仰演变。济公本为佛门弟子,早期济公形象带有浓重 的佛教色彩,《钱塘湖隐济颠禅师语录》中仍然保留了比较明显的禅宗思想,但 这种禅宗思想在后来的济公小说中逐渐淡化,《醉菩提》中己消失殆尽,而《评 演济公传》主要反映了三教合一的社会现实。济公作为民间信仰的神祗,其信 仰经历了由舍利信仰到神子信仰再到巫术信仰的演变过程。济公信仰在清末民 间宗教一贯道达到鼎盛,济公成为教派主神,担当乩仙重任,一贯道中大部分 中文摘要 善书都署有济公的名字,济公在民间宗教中至高的神阶使济公信仰具有了更为 广泛而强大的现实影响力。另外济公罗汉信仰也比较值得注意,在宋代罗汉信 仰兴盛的背景之下,济公被尊奉为罗汉。济公故事中他的罗汉身份一而贯之, 不过他由普通金身罗汉变成降龙罗汉,实质上反映了济公罗汉信仰的变化。 济公故事与济公形象的演变,反映了历史与文学、雅俗文化、民间信仰与 制度化宗教等多方面的文化内涵。在这种演变的背后,起支配作用的是错综复 杂的社会文化力量,主要包括文人阶层、佛教团体和地方民众,多种社会力量 以其自身的文化传统整合济公故事,推动济公故事与济公形象的发展演变。 关键词:济公;济公文献;雅俗文化;宗教;形象演变 II Abstract Abstract Jigong whose religious nameis Daoji,is peculiarBuddhismmonkofthe Linji sectinSouth Songdynasty.Jigong’Susually called Crazy Jiforhismadnessinthe folklore.Thedocumentsabout Jigong mainlyconserved themeansofthepoets,notes,chorography lightliterature.Light literature plays mostimportant roleintheorigin Jigong’Sstories,bywhichthemass knowabout Jigong. Jigong’S storieshavebeen prevalent for800 years fromSouth SongDynasty RepbulicofChina.Therearelotsofdocumentsabout Jigong indifferentareas. Thisdissertation employs theThematics strategy analyzetheevolvementofthe Jigong,S storiesinthebaseofamassofcoordinateddocuments,which asfollows: FirstlyJigong’S storiesevolvefromhistoriestoliterature.Inthe process changedfromthetruemonktothe protagonist oftheromance.Meanwhiletheinfluxofdifferent Jigong’S storiesmake itmoreandmore complex.Jigong’S stories develop舶m romance.SecondlyJigong’S storiesevolvefrom light literatureto high literature.There Hangzhou’SandBeijing’Ssystems Jigong’Sstories,bothofwhichevolvein thesametrackthat’Sfrom light literatureto high literature.The original storiesof Jigong arefolklores,whichdiffusefromthemasstothe intellect,from thefolklore tothenovel.Hangzhou’Ssystem fromCrazy JiTaozhento Shenmengban’s The Ariaof Crazy Jiin QiantangLake;Beijing’Ssystem isfromsomeoral performance totheromancecalledBiography process,Jigong’Sstoriescontain moreandmoremoralvalues gradually. Thirdlythereligious faithtransformsin Jigong’Sstories.Jigong isaBuddhism monkinthe beginning.Forexample thereare many Chan’SideasintheTheAnaof Crazy Ji QiantangLake.Andthen,the Buddhismideasare fadinggradually disappearultimatelyintheBodhiandBiography Jigong.Thefolkfaithon Jigong 111 changesfrom dagoba faithtodivineSOIlandtothe necromancy.The faithOil Jigong culminatesin Yiguan Daointhelate QingDynasty.In maingod andhas manyMagicabilities.Jigong isrecordedinmostofthe religious booksin many folk religion,which indicatesthat Jigong veryimportantAnd we should pay moreattentiontothearhatfaithabout Jigong,which comesontoin Song QingDynasty.Thereare many culturalMeanings,such historyandliterature,light hi811culture.folkfaithandreligion,in thetransformof Jigong’Sfigure andstories。The cultural power ofthe society——.the intellect,Buddhism group localpe叩le-——-makesJigong’Sfigure andstories change fromonetoanother Keywords:Jigong;Documents about Jigong;Light HighCulture;Religion;Evolutionofthe Image 目录 目录 引言………………………………………………………………………………………………1 一选题动机…………………………………………………………………….1 二20世纪以来济公文化研究现状……………………………………………2 三研究资料与研究方法……………………………………………………..13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价值……………………………………………………..15 五研究范围…………………………………………………………………..19 第一章济公文献综述…………………………………………………..2 第一节宗教典籍中济公文献综述……………………………………………21第二节文人文学中济公文献综述…………………………………………..26 1.2.1文人诗文集……………………………………………………………………26 1.2.2文人笔记………………………………………………………………………32 1.2.3地方志…………………………………………………………………………34 第三节俗文学中济公文献综述………………………………………………35 1.3.1济公话本、戏曲、章回小说………………………………………………….36 1.3.1.1 《钱塘湖隐济颠禅师语录》………………………………………….36 1.3.1.2 《济颠罗汉净慈显圣记》…………………………………………….38 1.3.1.3 《济颠大师醉菩提全传》…………………………………………….39 1.3.1.4 《南屏醉迹》……………………………………………………………43 1.3.1.5 《济公传》…………………………………………………………….43 1.3.1.6 《麴头陀新本济公全传》…………………………………………….44 1.3.1.7 《醉菩提》传奇……………………………………………………….45 1.3.1.8 《评演济公传》及续书………………………………………………..48 1.3.1.9涉及到济颠的通俗小说……………………………………………….52 1.3.2涉及到济颠的民间曲艺………………………………………………………52 1.3.2.1 民歌…………………………………………………………………….53 目录1.3.2.2济公鼓词………………………………………………………………。53 1.3.2.3济公宝卷……………………………………………………………….55 1.3.2.4济公弹词……………………………………………………………….55 第二章济公故事由历史而文学……………………………………..57 第一节济公故事由真实而虚构……………………………………………..57 2.1.1真实性:宋元济公故事………………………………………………………57 2.1.2传说性:明代到清初济公故事………………………………………………60 2.1.3虚构性:清中后期到民国济公故事…………………………………………68 第二节济公人物形象由凡人而神侠………………………………………..70 2.2.1宋代道济的僧人形象…………………………………………………………71 2.2.2 明代到清初济公的圣僧形象…………………………………………………一75 2.2.3清中后期到民国济公的神侠形象……………………………………………81 2.2.3.1济公像外貌变化……………………………………………………….81 2.2.3.2济公内在品性变化…………………………………………………….84 第三节济公故事叙事手法由质朴而艺术…………………………………..86 2.3.1宋元济公史传叙事……………………………………………………………87 2.3.2 明代到清初济公话本叙事……………………………………………………87 2.3.3清中后期到民国济公章回叙事………………………………………………89 第三章济公故事雅俗之变………………………………………….92 第一节济公故事外在形态由俗到雅………………………………………。92 3.1.1济公故事传播媒介由口头文学到文本文学…………………………………92 3.1.1.1杭州地区济公故事由民间传说到《济颠语录》系列作品………….93 3.1.1.2北京地区济公故事由鼓词、评书到《评演济公传》及续书……….96 3.1.2济公故事传播受众由民众到知识阶层………………………………………99 3.1.2.1济公故事向佛教团体传播……………………………………………100 3.1.2.2济公故事向士大夫阶层传播…………………………………………105 3.1.2.3 济公故事向下层文人阶层传播………………………………………109 第二节济公故事内涵由俗到雅……………………………………………113 3.2.1 明中后期到清初济公故事的文人化………………………………………..113 VT 目录 3.2.2清中后期到民国济公故事的伦理道德化…………………………………。119 第四章济公故事宗教信仰演变……………………………………..127 第一节济公故事禅宗思想演变……………………………………………。127 4.1.1宋代到明中期济公故事禅宗思想……………………………………………127 4.1.1.1道济的宗派世系………………………………………………………127 4.1.1.2明代济公形象禅宗色彩………………………………………………129 4.1.1.3明代济公故事禅宗思想………………………………………………132 4.1.2清代济公故事宗教思想的缺失……………………………………………。137 第二节济公民间信仰由神物到巫术……………………………………….141 4.2.1宋元济公舍利信仰…………………………………………………………。141 4.2.2明代到清初济公神子信仰…………………………………………………。142 4.2.3清中后期到民国济公巫术信仰……………………………………………。144 4.2.3.1清中后期到民国济公降神附体信仰…………………………………144 4.2.3.2清中后期到民国济公扶箕信仰………………………………………146 第三节济公罗汉信仰演变…………………………………………………152 4.3.1罗汉像与宋前罗汉信仰……………………………………………………..152 4.3.2宋明济公罗汉信仰与金身罗汉……………………………………………。156 4.3.3清民国济公罗汉信仰与降龙罗汉…………………………………………一160 结论…………………………………………………………………………………………..166 参考文献…………………………………………………………………170 附勇乏…………………………………………………………………………………………..182 致谢…………………………………………………………………………………………..196 个人简历………………………………………………………………。197 VII 引言 引言 选题动机 济公,一个在佛教世俗化背景下从历史走向文学的人物,在南宋以后的中 国社会尤其是大众文化中颇具影响力。无论是文人阶层、僧侣阶层还是民众阶 层对于济公的大名几乎无人不知。济公作为罗汉的化身,塑像立于一些名寺之 内,受信众的供养;济公民间信仰曾经于清末达到鼎盛,扮演着民间宗教中的 主神和乩仙,直到现在台湾地区济公信仰仍然繁盛。近年随着电视系列剧《济 公》在大陆地区的播出,济公更是家喻户晓,成为当代社会颇为吸引人眼球的 民间人物形象。济公为什么如此受到人们喜欢呢?主要与济公形象的特殊性有 关。他非俗非僧,非凡非仙,非道非儒,人们很难用一个相对固定的属性去归 属他。他本为出家的僧人却饮酒吃肉;罗汉转世而神体凡胎;具有浓重的传统 道德意识却又疯颠不羁,正是他自身诸多的矛盾性使得他这个人物形象变得很 丰满。一方面,济公形象的多面性满足了处于社会不同阶层者的心理需要,文 人以他为心灵自由的意象;高僧以他为神通度世的楷模;民众以他为救苦救难 的活佛。另一方面,不同阶层的济公爱好者又将各自的思想意识投向了济公, 使济公形象凝聚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儒释道思想集于一身,尤其承载着民 间社会的诸多文化因素。同时,济公形象与济公故事均是在一个广阔的历史时 空下发展演变,这种演变从感性层面来讲,激起了人们对其不断探索的兴趣; 而从理性层面来讲,则反映出变化背后起推动作用的社会力量,由此济公形象 与济公故事成为透视中国文化变迁的一个窗口。 济公故事不仅有多方面的文化内涵,而且相关文献材料也相当丰富,涉及 到佛教典籍、文人史料、俗文学等多方面,作品体裁更是多样,但是目前还没 有研究者对此做出系统整理,济公故事很多还只是散落于一些文献当中无人问 津,这往往成为济公研究难以深入的一个障碍,不过这也使济公文献的梳理工 作显得尤为必要和急迫。 因此,济公故事、济公形象的演变研究既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又是一项 对文学文化研究具有一定意义的工作。济公文献的搜集与梳理具有一定文献学 引言 价值,济公民间故事的采集具有一定民俗学价值,对于时间跨越八百余年而地 理位置覆盖了大半个中国的济公故事的研究具有一定文学史价值和地域学价 值,对济公演变背后社会力量的考察具有一定社会思想史、文化史价值等。济 公故事,作为研究对象是一个比较小的切入点,但以小见大地展现了宏阔的历 史文化背景,具有多方面研究价值。 再者,笔者硕士就读期间对明清通俗小说涉猎较多,比较关注民间社会的 文化现象;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于民间宗教、民间信仰的研究互动相对不多。因 此笔者决定选择济公故事为研究对象,谨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学术界民间文化 研究做一点儿贡献。 二20世纪以来济公文化研究现状 20世纪以来济公文化研究逐渐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大致可以分为20世纪 初至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末、21世纪三个阶段。蒋瑞藻、 钱静方分别于1912年和1913年率先开始了对济公身份的考证;孙楷第、谭正 璧、柳存仁等紧随其后对济公小说的版本给予了一定的整理。之后济公研究逐 渐升温,20世纪九十年代有关济公的论文明显增多,并有济公研究专著的出版 和济公学位论文的完成。2l世纪济公研究取得了更多成绩,对于济公形象、济 公宗教性、济公小说文本、济公曲艺、济公传说和济公信仰等问题都有学者做 过比较专门的研究。目前,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济公研究将具有更为广阔的发 展前景。 一20世纪初至20世纪70年代末的济公文化研究 这一时期的济公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多散见于一些考证性或目录性书籍 当中。最早的相关研究的为蒋瑞藻1912年《小说考证》之《花朝生笔记》中 对济公身份的考证,认为济公其实是六朝释宝志。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 两个方面: 一是济公的身份研究。关于历史上济公是否真有其人,继蒋瑞藻之后,钱 静方1913年《小说丛考》中亦提出济公并不存在,实乃六朝高僧释保志的看法, 蒋瑞藻著:《小说考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627页。 引言云:南宋颠僧道济“实六朝时之南宋时人,……西湖诸禅林,伪造种种灵迹, 以惑乡愚,实则济公即志公之误,无其人也。”二十年后,有学者对此提出相 反见解,如孙楷第1932年《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中说:《湖隐方圆叟舍利 铭》“即为道济作”@,承认道济确有其人;柳存仁1962年《伦敦所见中国小说 书目提要》中亦指出这篇舍利铭为济公故事的先声:“从目录学的角度来说济公 故事在宋朝已经有记录的端倪了,宋居简和尚北碉文集十,有为济颠作的湖隐 方圆叟舍利塔铭”@。二人均以这篇舍利铭为济公真实存在于南宋的文献证据。 二是济公小说的版本研究。孙楷第在《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灵怪类中 记录今所知者“济公传”有四本:即《钱塘渔隐济颠禅师语录》(隆庆刊本,不 分卷);《济公全传》(康熙刊本,又称《麴头陀新本》,三十六则);《济公传》 (乾隆刊本,十二卷);《醉菩提》(二十回)。孙氏对于四者的版本及相互关系 给予了说明,认为《济公全传》“除头尾稍有增饰外,实与隆庆本同”,十二卷 本“内容全同隆庆本”;《醉菩提》署“天花藏主人编次”者,“所演与张心其《醉 菩提》传奇同,与《西湖佳话》之《南屏醉迹》亦大同小异,乃自为一本,与 康熙乾隆二本无关”。依孙氏言,四本中前三者与最后者分属于不同源流。柳 存仁对《醉菩提》来源的看法与孙氏相同,认为其直接的取资,“很可能是张大 复的醉菩提传奇’’。并说:“题目的相同固是一端,张心其的时代,比我们考证 之下的天花藏主人早,这倒是一个可以互相比较的问题”。谭正璧1945年《日 本所藏中国佚本小说述考》中说:《济公全传》“内容全同隆庆本。所不同者, 此书分则,且有标题,又于书前著高宗、孝宗事,后加禅师圆寂后轶闻数则。 高宗、孝宗事采自《西湖二集》第二卷,文字亦完全相同”@。此观点同于孙氏。 另外,孙氏于其《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中《钱塘渔隐济颠禅师语录》的按语对 其文体给予说明:“此沈氏编次本,虽演以俚语,似尚非话本。”@ 这个时期济公研究的单篇论文很少,河北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资料室和中 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资料室编《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论文索引》(1994”’- 1996.6)和辽宁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研究生编《中国古代文学资料目录索引》 (1946---1979),均记录仅两篇有关济公的论文:史莽《“济公”及<济公传>琐 。钱静方著:《小说丛考》,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133~134页。 @孙楷第著:《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70页。 @柳存仁著:《伦敦所见中国小说书目提要》,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2年版,第60页。 @孙楷第著:《EJ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第70页。 @谭正璧著:《口本所藏中国佚本小说述考》,上海:知行编译社,1945年版,第130页。 @孙楷第著:《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02页 引言记》和司马从《<济公全传>宣扬了什么思想?》,由于时代原因,这两篇论 文多以阶级立场角度和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济公及济公小说。 总体来说,这个时期济公研究尚处于萌芽状态,并未引起学界的重视,但 其研究在济公形象和济公小说版本方面有引导先路之功,为以后的研究奠定了 基础。 二20世纪80年代以降济公文化研究 进入20世纪80年代,济公研究逐渐步入轨道,在以往研究成果之上,研 究者对济公形象、济公小说等问题做出了更为深入的研究,且研究视野进一步 扩展到历史、宗教、文学、民俗等多方面。同时,更多学者开始关注济公研究, 研究成果丰硕,单篇论文数量大大增多,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济公形象研究。研究者主要从3个方面进行论述: 1、济公真实性问题80年代以后继续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和研究。许尚枢 《历史上的道济与艺术中的济公》@认为济公确有其人,虽也谈及宝志,但未将 二者扯上关系。“济公的原型就是道济本身,通过南宋以来近千年民间传诵、说 话人的长期讲述、各种戏剧的舞台塑造而不断丰满、完善起来。”驳回了前人认 为济公实为宝志的看法。随后他又于《济公生平考略》一文,进一步通过济公 的身世考、居里考、生年考、名号考、经历考几个方面证实了济公的真实存在。 周琦、丁式贤合作的《走近与解读历史的济公——济公考略》,通过对大量史 料的梳理和分析以及对济公遗迹的实地考察,对历史上济公家世和济公生平特 别是历来争论不一的济公生年及年寿等问题,作了详细的考辨,确认济公就是 南宋的道济。另外,现今宗教类辞典中,如《中国佛学人名词典》3837条、《中 华佛教百科全书》第八册第4896页、《宗教百科全书》第53页、《佛教大辞典》 第1216页,皆以南宋释居简《湖隐方圆叟舍利铭》作为介绍道济身世背景的重 要材料。研究者亦对这篇铭文颇为关注,黄夏年《<湖隐方圆叟舍利铭>考释》@ 一文对这篇铭文作了比较全面和详细的考察与阐释,并且比照了《舍利铭》中 史莽:《“济公”及<济公传>琐记》,《东海》,1963(5)。 圆司马从:《<济公全传>宣扬了什么思想?》,《中国青年报》,1964.7.18。 @许尚枢:《历史上的道济与艺术中的济公》,《东南文化》,1990(6)。 许尚枢:《济公生平考略》,《东南文化》,1997(3)。 凹周琦、丁式贤:《走近与解读历史的济公——济公考略》,见《首届天台山济公文化研讨会论文集》,2004 引言所提到的祖觉禅师的生平事迹,认为道济的原型来自于祖觉禅师,以备一说。 2、济公形象来源。杨子坚在其《新编中国古代小说史》里说:“济公形象 在古代小说中具有独创性,在小说史里帝王将相、神仙鬼怪、才子佳人、侠客 义士等形象层出不穷,唯独像济公这样的具有游民气质、侠义肝肠和神仙本领 的形象还没有出现过。他的出现给人以耳目一新的印象。”他道出了济公形象 备受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即独创性。小说中的济公,是经过民众与文学双重 改造下的人物形象。陈洪《从宗教描写看中国古代小说的人文主义传统》@一文 涉及了一系列长篇章回小说中的颠僧跛道,如《西游记》、《说岳全传》、《济公 传》、《红楼梦》、《八仙得道》等,追溯这些形象的佛道文化渊源。有部分研究 者认为济公形象的来源唯一,如周纯一《济公形象之完成及其社会意义》固认为 疯和尚的造型可能来自《西湖游览志余》所载的“风和尚”妙应;或受前代学 者影响,认为济公是直承宝志而来,陈东有《“济公”来龙去脉考》认为济公 形象经历了三个阶段:“志公’’时期、“道济’’时期、“济公”时期,志公是济公 的原型,济公的故事是模仿宝志,再揉合呆行者叶守一而形成的。也有研究者 认为济公形象为一个混合体,较早有史莽在其《“济公”及<济公传>琐记》就认 为《钱塘湖隐济颠禅师语录》所述济公的神奇圣迹,绝大部分借鉴其他僧人, 如宝志、张锄柄、尹蓬头等僧人。总的来说,90年代以来,研究者比较认同道 济此人历史实有,但济公形象并不是真实的道济本人,乃是在历代异僧形象基 础上的重新整合、创造。 3、济公的“颠”。林语堂说:“受中国民众所爱戴的最伟大的疯和尚无疑是 济颠和尚。”从衣着到言行,“颠”成了济公标志性特征。周永明《论济公形象 的构成及其文化意义》@借鉴西方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对济公加以考察,认为济公 这一形象在根本上是一种trickster原型式的人物,是集骗子、捣蛋鬼和救赎者 于一身的复合体,突出了济公颠狂不羁的社会文化意义。以中国本土文化解释 其颠行,除了受禅宗影响外还有诸多社会因素,在封建专制社会,话语权完全 被庙堂垄断,民众只能以非“常态”的语言(如政治笑话)和行为来发泄内心的 忿懑,由此很有可能把这样的社会心态寄寓在济公的颠行上。罗钦贤《传统中 国杨子坚编:《新编中国古代小说史》,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403页。 @陈洪:《从宗教描写看中国古代小说的人文主义传统》,《天津社会科学》,1991(3)。 @周纯一:《济公形象之完成及其社会意义》,《汉学研究》1990年第一期,第二册。 @陈东有:《“济公”来龙去脉考》,《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3)。 圆周水明: 《论济公形象的构成及其文化意义》, 《俗文学论坛》,1988(2)。 引言国佯狂故事之研究》第五章,主要以济公为代表人物,和萨满教中的萨满对比, 得出在济公佯狂的背后,实有着“管人间不平事’’与“警愚劝善度群迷”的真 义,对于“疯癫”与“智慧”有着很好的说明,为济公颠狂行为和佯狂情节提 供了更为广阔的历史背景和较为详细的解释。 二、济公及济公小说的宗教性研究。研究者主要从2个方面进行论述: 1、还原济公的禅师面目。许尚枢《历史上的道济与艺术中的济公》中说: “宋朝的禅僧可说已经士大夫化,他们历游名山大川,与士大夫唱和,道济就 活在禅悦风气盛行的时代。”对济公身份的定位首先应该是一位禅僧,因此其在 小说中的颠狂也好、神通也罢,总是离不开当时佛教禅宗背景的解读。周纯一 《济公形象之完成及其社会意义》中就认为,明代济颠说话,之所以会在人物 形象上有如此神奇的转变,“可能与禅宗南泉禅师和赵州禅师等奇言、奇行对社 会的影响有关。此外,道济寄身的临济宗,本有四喝、四料简等法要,一个修 行者若彻底执行这些法要,便会变得奇言异行,有时为契禅机呵佛骂祖迹近疯 癫”。他从禅宗的角度解释了济公的颠行。赖永海《济公和尚与后期禅宗》一文, 从道济其人、道济的禅学思想及道济思想与宋代禅学三个方面,对济公与禅宗 问题给予诠释。对于有些人认为济颠种种夸张荒诞的言行,仅是一种纯文学艺 术的刻画,与佛教不相干或是出于歪曲僧人形象的和嘲讽佛教的看法,赖永海 指出,这些都是一种误解,济颠僧传中道济之举止行事,虽然带有一定的文学 色彩,但它完全是以宋元时期的禅师为原型,在相当程度上带着宋元时代的烙 印,虽然宋元时期的禅师不一定个个都采取济颠这种表现形式,但却是宋元时 代禅宗思想的一个侧影。文正义《解读济颠》侧重于解读历史上相对真实的 道济形象,从佛教“神异’’传统、罗汉信仰、对社会丛林的抗争几个方面分析 济公形象的成因。黄夏年《济公文化的现代意义》分为“释‘道济’’’和“论 ‘济公”两个部分,分别就佛教上“道济”这一名词的来源、出处、意蕴及济 公信仰的特点、济公思想与禅宗的关系等做出了分析,在谈及济公文化的现代 意义时,将济公文化与人间佛教、济公思想与中国佛教的今后走向联系起来, 值得思考。许文笔《佛教中的济公形象与定位》@从佛教弘传发展的过程来看济 D罗钦贤:《传统中国佯狂故事之研究》,台湾静宜大学硕上论文,2000年。 《济公和尚》,台北:三民书局,1993年版,第148页。@文正义:《解读济颠》,见《首届吴越佛教研讨会论文集》,2003年。 @黄夏年:《济公文化的现代意义》,见《首届天台山济公文化研讨会论文集》,2004年。 @许义笔:《佛教中的济公形象与定位》,《研究与动态》,2004(10)。 引言公形象特质所代表的意义和后代佛教僧人给予济公的评价。值得注意的一点是, 他提到:“清代的《济公传》强调其饮酒吃肉方面、与其他僧人的冲突和以法术 治匪救人等等,造成一般人对佛教更多的负面印象,故而佛教徒对济公更加晦 暗不提。”他从一个方面解释了济公信仰在佛教内部不甚流行的原因,济公文化 的衰落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 2、济公小说的宗教性。史莽《漫谈“济公’’其人其事——不是考古的考 古》认为《钱塘湖隐济颠禅师语录》可能不是民间传说,而是佛门中人的创作, 或是非佛门中人的拟作,通过以说唱觅衣食的盲者,通俗地向民间进行宗教宣 传。这也就把济公话本定性为变文宝卷一类的宗教作品了。张颖、陈速《从< 济颠语录>到<三会龙华普度收圆演义卜描写佛菩萨题材章回说部的一个发 展轮廓》把《济颠语录》作为佛菩萨题材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而清中叶以来, “《济公活佛传》陆续出世,才标志写佛菩萨成道题材的章回说部又趋向一个更 成熟的创作新潮。”主要从内容上,认为《济公活佛传》是“传颂古往今来唯一 叛逆神佛的一部大趣史”,把济公小说归为宗教神话一类。黄永年《记清康熙刻 本<济颠语录>》认为作品的性质应同于《东坡居士佛印禅师语录问答》,把它 定为“说参请”话本。张忠良《<钱塘湖隐济颠禅师语录>的内容及语言特色》 明确地界定了济公小说宗教性,认为《济颠语录》是一部宣扬佛理的话本读物, 它借用一位具有亲和力的疯颠和尚,传达简易的佛家思想,民众一方面感受到 宗教的启示力量,一方面又深信这位颠僧无所不在的神通庇佑。并说:“热切的 宗教关怀,才是济公享有活佛尊号,广受民众喜爱,并成为信仰依靠最重要的 原因”,称济公为“散圣”。 三、济公小说文本研究。许尚枢《试论济公小说的演变》@从题材的性质上 把济公小说分为以“史’’为主和以“文’’为主两种,有其合理性。重“史’’一 系,以“隆庆本”《钱塘湖隐济颠语录》为目前所见最早本,作品主要为孙楷第、 柳存仁等书目中所记录的作品。重“文”一系,以郭小亭《评演济公传》为代 表,以及《四续济公传》至《四十续济公传》三十七部续集。目前对于济公小 说文本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4个方面: 史莽:《漫谈“济公”其人其事——不足考古的考古》,《文艺理论与批评》,1987(2)。 @张颖、陈速:OA<济颠语录>到<三会龙华普度收圆演义>一描写佛菩萨题材章回说部的一个发展轮廓》,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4)。 @黄永年:《记清康熙刻本<济颠语录>》,《北京高校图书馆》1994(4)。 @张忠良:《<钱塘湖隐济颠禅师语录>的内容及语言特色》,《高餐通识教育学刊》,2006(6)。 @许尚枢:《试论济公小说的演变》,《东南文化》,1994(2)。 引言1、济公小说的版本、作者。1987年日本汲古书院出版的大壕秀高《增补 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增补《济公传》四种,包括:(明?刊本)《钱塘湖隐济颠 禅师语录》(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崇祯间?刊本)《济颠语录》、(明 末?刊本)《济颠罗汉净慈寺显圣记》(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双红堂文库)、 (清初刊本)《济颠语录》(北京图书馆郑振铎收藏),所录《济颠大师醉菩提全 传》版本多达23种,但未著录续编及再续。许红霞《道济及<钱塘湖隐济颠禅 师语录>有关问题考辨》一文整理了国内所能见到的《钱塘湖隐济颠禅师语录》 的四种版本及现在重新出版情况,包括“隆庆本”、明崇祯写刻本、清康熙寺院 刻本和续藏本。胡胜《济公小说的版本流变》圆主要探讨了由济公宋元话本发展 而来的“语录”系统中隆庆本、天启本、崇祯本之间的关系,二十回本《醉菩 提》繁简本、12卷本《济公传》,以及由二十回本发展而来《西湖佳话 迹》、《醉菩提》传奇和36则《济公全传》的版本情况,并根据十二卷本与二十回本的回目比较得出“十二卷本应是二十回本的改写本”的结论。文章材料详 实,认证也比较充分,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梳理“语录”系列的济公小说各种版 本之间的关系。俄〕李福清的《古典小说与传说》论文集根据俄罗斯所藏资料, 主要针对济公传续书,为济公小说版本提供了补充信息。“《绣像再续济公全传》 无名氏撰,四卷四十一回。据外观推断当属清末石印本。内封背面署有‘丙午 春月校对石印’字样。丙午年,应为1906年,否则再向上溯,丙午年当是1846 年,那时正是木刻本盛行的时代。此本显然是济公传的再续。” 关于《济颠语录》作者的信息目前只有“隆庆本”的“仁和沈孟桦述”而 已,据此很难对作家及作品出现的最早年代做出判定。对此学界大致有两种意 见,一是“倾明”,孙楷第《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认为它是“明人短篇单行 小说”,还在书后目录中明确署作者为“明沈孟桦”,但说他“非即创始人也”。 王国良的《<钱塘湖隐济颠禅师语录>初探》用词语比对的方式推断《语录》一 书当写定于明代中叶以前。二是“倾宋”,路工、谭天在《古本平话小说集》前 言中说:“此本平话不分回目,文字粗略简朴,还掺杂着许多市俗俚语,文中称 ‘大宋’,疑为宋代流传至明代说话人所用的底本。”许尚枢《试论济公小说的 许红霞:《道济及<钱塘湖隐济颠禅师语录>有关问题考辨》,见孙钦善等编:《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集刊》 一,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年版,第227~229贞。 胡胜:《济公小说的版本流变》,《明清小说研究》,1999(3)。 @〔俄李福清著:《古典小说与传说》,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344页。 固土国良:《<钱塘湖隐济颠禅师语录>初探》,东吴大学的演讲稿,1995.12.20。 @路工、谭天编:《古本半话小说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引言演变》中说:“《钱塘湖隐济颠禅师语录》有早期平话的特点。”胡胜《济公小说 的成因及形象演变》认为济公小说必有说话底本的存在,试图将《济颠语录》 出现的时间上限推至宋代。理由一:《济颠语录》与《东坡佛印语录》均有相对 完整的结构,将其归为宋元话本四家中的“说参请’’;理由二:“语录”系列几 个版本中诗词的变化相对很小,论据似乎还不太充分,但提出了一种可能性, 有待于材料的进一步挖掘。许红霞比较确定地提出《济颠语录》的原作者应是 宋人,并从整篇小说的语气、《语录》的内容、《语录》的语言和已有学者对其 作者的推断等方面给予辨析。 关于《济颠大师醉菩提全传》的作者,李进益《关于<醉菩提全传>的几个 问题》中说应该是天花藏主人,而非西湖墨浪子之作。而胡万川考证天花藏主 人即张匀,但对《济颠大师醉菩提全传》的作者是否为天花藏主人,则有所保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济公故事演变及其文化阐释”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济公传说 非物质文化遗产济公传说 济公传说非物质文化遗产→MAIGOO百科

济公传说 非物质文化遗产济公传说 济公传说非物质文化遗产→MAIGOO百科

济公,传说,天台,内容,文学,道济,李修元,净慈寺,济公传,人们,书画,天台山,文化,民众,济世,活佛,破帽,禅宗,素材,经历,雕塑,领域,影响,生活,多罗,杨岐派,扶危济困,原名,世界,人称

2020-06-24 #故事会

济公故事演变及其文化阐释

济公故事演变及其文化阐释

济公,故事,形象,小说,语录,研究,道济,信仰,禅师,钱塘湖,罗汉,佛教,学位论文,思想,历史,济公传,宗教,世纪,书目,文化,版本,禅宗,引言,文学,论文,孙楷第,醉菩提,清中,民国,民众

2012-05-08 #故事阅读

济公故事演变及其文化阐释

济公故事演变及其文化阐释

济公,故事,形象,小说,语录,研究,道济,信仰,禅师,钱塘湖,罗汉,佛教,学位论文,思想,历史,济公传,宗教,世纪,书目,文化,版本,禅宗,引言,文学,论文,孙楷第,醉菩提,清中,民国,民众

2013-05-06 #长篇故事

绘本中华故事 民间传说:济公

绘本中华故事 民间传说:济公

...美术学院,民间传说,儿童,内容,文化,济公,美术,课题,中华故事,编辑推荐,夏加尔,访问学者,中央美院,人民美术出版社,和村,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院,艺术状态,首都师范大学,丛书,中华,内容简介,中华文化,代表性,人们,主题,书法

2007-07-27 #长篇故事

绘本中华故事·民间传说:济公

绘本中华故事·民间传说:济公

故事,民间传说,世界,济公,艺术,中央美术学院,中华故事,孩子,美术教育,传统文化,孩子们,中国,儿童,学堂,文化,民间故事,内容,主题,全国,国家,团队,大学教授,幼儿,形式,民间,美术,美术学,艺术家,角度,课题

2020-06-24 #故事大全

绘本中华故事·民间传说:济公

绘本中华故事·民间传说:济公

故事,民间传说,世界,济公,艺术,中央美术学院,中华故事,孩子,美术教育,传统文化,孩子们,中国,儿童,学堂,文化,民间故事,内容,主题,全国,国家,团队,大学教授,幼儿,形式,民间,美术,美术学,艺术家,角度,课题

2018-08-30 #故事会

绘本中华故事·民间传说:济公

绘本中华故事·民间传说:济公

故事,民间传说,世界,济公,艺术,中央美术学院,中华故事,孩子,美术教育,传统文化,孩子们,中国,儿童,学堂,文化,民间故事,内容,主题,全国,国家,团队,大学教授,幼儿,形式,民间,美术,美术学,艺术家,角度,课题

2013-09-12 #故事大全

绘本中华故事·民间传说:济公

绘本中华故事·民间传说:济公

故事,民间传说,世界,济公,艺术,中央美术学院,中华故事,孩子,美术教育,传统文化,孩子们,中国,儿童,学堂,文化,民间故事,内容,主题,全国,国家,团队,大学教授,幼儿,形式,民间,美术,美术学,艺术家,角度,课题

2010-09-16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