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老兵讲抗战故事

时间:2020-05-19

老兵讲述抗战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279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欧兴田 这个86岁的老人,以一己之力,修建起了一个烈士陵园。他放弃天伦之乐,忍着伤病,奔走近30年,花费100多万元。有人说他傻,但他说,自己只是在践行一个60多年前的诺言――陵园里的“集结号”一个86岁的老人,还能清楚地记得60多年前那些牺牲战友的名字吗?“孟庆平,爱唱歌、皮肤黑,讨姑娘喜欢,被日本人打死时24岁,少了一只胳膊。”“李文宗,清末最后一科秀才,晚年参军抗日,为掩护战友撤退时身亡。”“欧明海,外号叫欧老虎,老百姓有民谣:非虎似虎欧老虎,无形踪,鬼子见了都心凉。”……在淮北西大门抗战烈士陵园里,一头银发的欧兴田指着23座坟头上的墓碑,滔滔不绝,一一道来。这些墓碑上的名字,是欧兴田一个字一个字刻上去的,甚至于这整个烈士陵园,都是老人自费花了100多万元修建的,不仅如此,他还在这儿守候了将近30年。陵园位于安徽省固镇县任桥镇清凉村,这里地处偏远,走上40多分钟,穿过大片绿油油的麦田,才能坐上车,车再摇晃上50分钟才能进县城。这个没花财政一分钱的20多亩的烈士陵园,不在民政部的“正册”里。114查号台查不到它,邮局的邮差没来过这里。老人与外界唯一的沟通,是一部要么信号不好,要么常欠费停机的手机。可老人眼里,这个僻壤之地,却是“最纯净的圣地”。在抗战时期,这里是重要的交通要道,14岁参加革命,当过张爱萍将军的文书,历任参谋、少校参谋长、中央军委第一炮校行政科长等职的欧兴田,曾目睹了2400多名新四军为保护这条要道而流血牺牲。最壮烈的一次,60名战士抗击数百名日军,战斗进行了一天一夜,最后弹尽粮绝全部阵亡,战士的鲜血将旁边的沱河都染成了红色。抗战胜利后,欧兴田所在部队,曾在清凉村修建了淮北西大门抗日烈士陵园,后在淮海战役期间毁于战火。到上世纪80年代,退休了的老人,又开始重建陵园。陵园说不上有什么设计之美。尽管雕着花的门楼花了十几万元,纪念碑是他专门设计的三角形,寓意纪念宿灵、灵凤、宿怀三个县的烈士。可到过这里的人大多都认为,这个陵园破旧、荒凉,“性价比不高”。可只要老人每天清晨站在战友的坟头前,他就觉得这近30年,花所有的精力、金钱都是值得的。这些坟并不是一开始就在的,全是老人一个个迁过来的。有的是老人说服烈士的后人,移到此地。有的是他费尽周折找到的“矮了,平了,荒着没人管理”的烈士坟,移过来。每次把战友“请回来”,对他都是件顶隆重的事儿,他会支付雇用的4个人,每人每天500元,4个人抬棺,一路放着鞭炮,热热闹闹地让战友“搬到新家”。没人解释得清,这个享受师级离休干部待遇的老人,一个月工资有六七千,为什么放着城里的好日子不过,来这里当“守墓人”。“我活着,快快乐乐一大家子,可想到死去的战友,自己活得有什么意思。”他挽着右手袖子,shiguokaoyu,露出自己名字的刺青。“当年我刚参加革命,所在的尖刀班共有9人,每人都在手臂上用针和墨水刻下各自的名字,大家在一间学校的破教室里发誓,谁活着,谁就要为牺牲的战友守墓。既然我答应了,就得做到。”老人淡淡地说。当年的一句承诺,老人几乎用了整个后半生来践行。让这些英魂“回家”,是他心里一直都有的想法。重建陵园前,很多人哭哭啼啼来找他,“自己的父亲、叔叔怎样死的?人落哪儿了?有遗骨吗?为什么政府没给烈士证?你们是一起参加革命的,只能来问你。” 多年来不断有人找他写证明信、介绍信,证明自己的先人是为国捐躯的烈士。有的后人,知道自己的父辈战死在沱河里,死不见尸,就在河边挖泥巴捏个小人儿,装在棺材里入土。这些事都促使欧兴田下定决心:再难也要建好陵园,纪念这2400多个英魂。建陵园初,他和老伴在荒地上搭窝棚住了两年,不通水电,就点煤油灯、打井,每天挑60担水浇灌2000多棵松柏。为了能把烈士遗骨找到找齐,他花了两年多时间,每天骑自行车五六十公里,走遍了三个县的所有乡镇,有的烈士家庭没有后代,有的政府没有登记入档,消失了。他历经重重困难,反反复复地去落实。最后记录下2400多个名单,一一入档。有时候为了找一个坟,他要去好多趟,天黑路滑,多次摔在沟里。旁人当他是算命的、野医生,“卖嘴”的郎中。为了让那些没入册的烈士恢复身份,他到相关部门开介绍信,受尽了白眼:“这是政府该管的事儿,咋你一个老头儿,没个电话就来了。”为了给修建陵园筹资,老人四上北京、去了6个省“化缘”,他先后找到了原国防部长张爱萍、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震等36位老领导。欧兴田对这些昔日在此战斗过的战友开门见山:你看谁谁都给了500,你看着给吧!老领导们每个人都拿出了一笔不小的数目。张爱萍将军交给欧兴田一块抗战时期使用过的粗布被面,还专门为陵园陈列馆题了词。张震将军赠送了一根50多年前使用过的马鞭。化缘来了13万元,欧兴田还把自己一生所有的积蓄和每月6000多元的工资全搭进去。可很多困难依然接踵而至。有商人以为这是公家的事,卖给老人45车劣质砖,工程质量不合格,便拉老人下水,遭到老人的拒绝后,骂老人是老骗子,还带着黑社会来威胁老人。有的企业明摆着要老人给回扣,“国家的钱,你傻啊!”村民也不理解老人,老人搭建的围墙,到处是窟窿,村民三天两头来这里偷“国家的”钢筋、水泥。有的村民家办红白喜事,大摇大摆地从老人眼皮底下拉走两车砖。欧兴田四处追着“要人家还”。村民说:“死人的砖还用还?反正你的砖又不要钱。”老人认为村里人干工程效率不高,就从外面雇人,这也得罪了村里人。关系一度紧张到村里人把路口堵上,不让老人进料。最难的时候,老人走在路上,没一个人理他。有村民指着老人说:你这老头儿死了,我也不会给你烧一张纸。老伴也嚷嚷:在这儿实在过不下去了。最后老伴气得都不给老人做饭了。孙子也抱怨:爷爷平白受这些委屈侮辱,实在“不值当”。“8年抗战,也没这么难过啊!”走在半个足球场大小的墓地里,阳光下的老人叹气道。城里的儿女们也不理解他,说他“太不讲人情”。多年来,他没有留给后辈任何“财产”,烤鱼培训,几乎把所有的金钱和精力都投入到烈士陵园的修建和维持上。在儿女的就业、参军问题上,他也不肯动用自己的“关系”进行“打点”。下岗的儿子恼他,恨他,很多年不跟老人说一句话。老伴死后,儿女们把他在陵园住处的锁撬开,把他的被子衣服都搬回城里,希望他回城里享几年福,可倔强的老人当天就回到陵园。他说:他死也不会走了。老人生活极其简朴,屋里的家电只有一台冰箱和一台收不到信号的电视机,他常年吃馒头蘸辣椒酱。 他身上掉着线头的毛背心是20多年前的,裤子也有10多个年头了,唯一看起来像华侨的时髦礼帽,是今年过年“花十多块钱买的”。眼下,老人正弯着腰,忙着种辣椒和茄子,他说菜价太贵了,省下的钱又可以多刻一块碑了。在这个固执的老人眼里,只有石头才是永恒的。多年来,他不停地刻碑。23座坟,每个坟都有几百字的碑文,每个字都是他一笔一画刻出来的。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老兵讲抗战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跟着老兵建设家乡《老兵不老 华叶情深》之老兵王际经的故事

跟着老兵建设家乡《老兵不老 华叶情深》之老兵王际经的故事

老兵,华叶,精神,情深,乡土,广东,故乡情,故事,有限公司,责任,节目,观众们,观众,建设,南方卫视,影视传播,王际,想家,村道,新时代,乡亲们,主人公,专业,主旋律,乡情,全村,企业,优秀作品,全村人,匠心

2007-05-10 #故事大全

致敬老兵——倾听老兵故事 记录峥嵘岁月

致敬老兵——倾听老兵故事 记录峥嵘岁月

老兵,周庄,周庄镇,故事,队伍,活动,陆林,原作者,媒体,来源,汗水,精神,传播,乡土作家,文学爱好者,青年志愿者,俞林,徐学,戴根,李宗,罗冬,昆山市周庄镇,哨兵,令人难忘,人武部,全镇,党委,军装,军功章,含义

2020-08-23 #故事阅读

《我知道的老兵故事》试读:老兵永远不会死

《我知道的老兵故事》试读:老兵永远不会死

老兵,中国,老人,亡国奴,抵抗者,麦克阿瑟,王三官,好人,故事,时候,麦克阿,作者,功勋,妻子,战场,战争,民兵,日军,父兄,秤杆,舞阳县,来保,黄晓峰,他们的心,先生,主角,二杆子,人们,传奇,历史

2020-05-09 #故事大全

珠海香洲老兵故事:走近退伍老兵 致敬峥嵘岁月

珠海香洲老兵故事:走近退伍老兵 致敬峥嵘岁月

老兵,戴德,梁毅,蔡学,陈孟,珠海,战友,老人,部队,雷锋,故事,战役,村民,义工,公司,工作,保安,卫生员,红色,队长,转业,伤员,军人,员工,所在,炮弹,自卫还击,贴心人,队伍,南溪村

2015-12-31 #故事会在线阅读

央视《老兵你好》——讲述8个浏阳老兵的故事

央视《老兵你好》——讲述8个浏阳老兵的故事

老兵,浏阳,钟自奇,黄文辉,浏阳花炮,乡村,军人,特别节目,烟花,精神,经历,花炮,鞭炮,发展,中澳,张建辉,王文,王井,石慧,蓝鹰,陈玲,黄雨,中国人民解放军,浏阳河畔,长和,湖南日报,乡亲,三等功,世界,东信

2008-09-15 #长篇故事

珠海香洲老兵故事:不忘老兵本色 传承红色精神

珠海香洲老兵故事:不忘老兵本色 传承红色精神

纪发,工作,何辉,朱成,邹洪,老兵,王芳,月入,社区,香洲区,部队,三等功,台风,基地,故事,核试验,门球,军人,珠海,先进个人,转业,党员,党组织,军装,地方,奖章,技术,珠海市,群众,血液制品

2010-04-28 #经典故事

老兵故事:最后的抗战老兵 不灭的精神传承

老兵故事:最后的抗战老兵 不灭的精神传承

瑞士,外祖父,罗马表,中国,时代,纪念品,于瑞,李欣,责任编辑,时光荏苒,上发条,中国网,传奇一生,事业,微信,右腿,医院,名人,品质,外公,战车,故事,拳拳,日军,旧表,时代精神,焦点,残疾,时间,来源

2020-08-23 #故事阅读

老兵故事:最后的抗战老兵 不灭的精神传承

老兵故事:最后的抗战老兵 不灭的精神传承

瑞士,外祖父,罗马表,中国,时代,纪念品,于瑞,李欣,责任编辑,时光荏苒,上发条,中国网,传奇一生,事业,微信,右腿,医院,名人,品质,外公,战车,故事,拳拳,日军,旧表,时代精神,焦点,残疾,时间,来源

2020-08-23 #小故事

老兵故事:最后的抗战老兵 不灭的精神传承

老兵故事:最后的抗战老兵 不灭的精神传承

瑞士,外祖父,罗马表,中国,时代,纪念品,于瑞,李欣,责任编辑,时光荏苒,上发条,中国网,传奇一生,事业,微信,右腿,医院,名人,品质,外公,战车,故事,拳拳,日军,旧表,时代精神,焦点,残疾,时间,来源

2020-08-23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