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网,网罗全网精彩故事大全。找好故事就来搜故事网!

致敬! 疫情中的感人故事三

时间:2020-04-28 15:36:02

相关推荐

致敬! 疫情中的感人故事三

原标题:致敬! 疫情中的感人故事(三)

2020年的春节,注定不同寻常。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有星夜驰援、不分昼夜的医护人员;有夜以继日、平地起高楼的建筑工人;有一呼百应保障物资供应的支援部队;有坚守城市家园的普通人;还有……

下面讲述的就是疫情下的感人故事(三),他们用自己的力量,给这个不一样的“春天”带来了些许温暖与感动。

“您好”大叔

“勿以善小而不为”,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温暖的人和事,在疫情的笼罩之下,彰显着人性的光辉。

疫情当下,为确保减少人员流动,进出小区需要登记。在抱怨进出麻烦的同时,有人注意过负责登记与测量体温的保安大叔吗?起先,我也不大注意,但出去的次数多了,每次回家都有同样的感受——温暖。

他身穿保安服,40岁左右,戴着黑色方框眼镜,给人一种踏实沉稳的感觉。每当有行人走过,他都会先说一声说“您好”,再继续下面的工作,并贴心地指明“体温处”和”登记处”的位置。

小区里绝大多数居民都认真配合工作,但也有违反规定、拒不测量体温与登记的居民。

那次,当“您好”大叔为中年妇女指明登记处后,看见这位妇女和她儿子两个人一起走出小区,赶紧上前说道:“您好,咱们现在的规定是,一户一卡,两天只允许一人出入一次,您超出了人数,这是不允许的。”他的眼镜上浮起一层淡淡的雾气,耳边还在流汗,可见他并不擅长于处理这样的事情。这时,那位妇女提高了音量,说了许多蛮不讲理的话。“您好”大叔汗流得更急了, 但还是和蔼地说:“大姐,我们只是执行公务而已,这也是为了咱们大家的安全着想,请您理解。”那位妇女见“您好”大叔态度如此好,也不好意思再做“刁民“了,便“哦“了一声,前去登记了,只见“您好”大叔长舒了口气,擦了擦汗。

虽然这只是我在生活中目睹的一件小事,但让我感触很深:“您好”大叔,用自己的尽职尽责,用自己积极的态度,化解了一场可能的矛盾——许多的伟大,都由平凡而来。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持之以恒,一丝不苟,就可以在平凡中创造伟大。什么是善良?这就是善良。

2019级18班马晨笑

平凡·伟大

一夕之间,武汉封城、全国多地戒严,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全国。一串串触目惊心的数字,一座座临时搭建的检查站,一个个逆行而去的最美背影……

农村一向是防护最薄弱的环节,而现在又正值春节,人们走亲访友互相拜年。一旦有人感染,病毒便会飞速蔓延到周边各个村子,阻断疫情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居家隔离。而在这本该全家团圆的时刻,一群平凡而又普通的人——村干部却上了“前线”。一顶单薄的帐篷,一张桌,一把椅,一条横幅,构成了一个简易的检查站。疫情当前,这些最基层的干部们,冒着被感染的风险,自愿担起了“保卫”村庄的重任。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值守,一个口罩,就是他们的全部防护;一顶帐篷,就是他们在这寒风凛冽的冬日里的“庇护所”。与此同时人们的生活节奏被打乱了,出行受阻。面对人们的不理解,他们也只能笑脸相迎,加强宣传。村支书每天都会在村里用幽默又通俗的广播来提醒人们不要出行少走动,做好个人防护。是他们时刻提醒他人,自己却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奋战在“前线”,保一方平安。

谁伟大?是那些“最美逆行者”,是海外筹措物资的浙商,还是争分夺秒建造医院的工人们?谁平凡?是那些甘愿捐出所有的环卫工大爷,是自我隔离的武汉人,还是为了抗击疫情而默默付出的人们?

可是平凡的人,默默付出,不也是一种伟大吗?新冠疫情蔓延,无论是“最美逆行者”,还是普通的基层干部,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每一位为祖国出力的中华儿女,都是伟大的!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只要我们凝心聚力,一定会克服一切困难,一定会战胜疫情,迎来一个最美的春天!

2018级10班李祎旬

致敬逆行者

“ 阳春二月烟花如海,风月无边吟赞春秋”。二月的这个时候,应是大地最具勃勃生机的时候;这个时候,应是大地最具有芬芳气息的时候。

曾几何时,抬头望着那执着的蓝天,多么罗曼蒂克!曾几何时,低头看着那固执的土地,真是种人间享受!然而一种叫做“新型冠状病毒”可怕的疾病猝然降临,这种疾病简称“2019 nCoV”,主要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其传播之快,危害性之高,让人防不胜防。一月份,此病在武汉等地大肆传播后蔓延至全国。21世纪,中国继“非典”之后的这场灾难降临了人间,这场战斗打响的同时,各地也迅速开展了防护工作。

为了阻止这次疫情蔓延,无奈之下,只好将疫情重灾区封锁,非工作人员禁止出入。现全国各城市乃至乡村都积极做好了防护工作,只要你存在发热,咳嗽等症状,立刻检查。各社区,村镇排查进出人员,但凡是除了买生活必需品之外,一律禁止外出。人们居家积极配合,但依旧有一些人为我们勇敢逆行,他们是——政府工作人员、医生、警察、保安、武警……他们为什么逆行?因为我们!因为我们的祖国!

一张张递给上级的“请战书”,一条条与亲人的宽慰信,一颗颗救死扶伤的心,除夕之夜,“白衣天使”们一个个逆行的背影仍在我脑中回荡,久久不可逝去;让无数人泪目,不曾停止。他们用一个个感人至深的职业精神和行动为我们乃至我们整个国家保驾护航。

时间就是生命,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这场与死神的战争、与时间赛跑的狙击战中,多少医护人员一天只顾得上吃一顿饭,一个上午可能都来不及喝上一口水,在投入战斗的几个月里,几乎没有脱下白大褂,甚至于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护士单霞,为了避免交叉感染节约穿防护服的时间,在投入一线工作前,她剃光了及腰长发。单霞说:头发没有了可以再长,首要问题是保护好自己的同时,尽全力去救更多人。

来自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内科四病区的护士佘莎,今年24岁,报名请战前往武汉加入救援工作,但是第一批选派的是重症监护室和呼吸科的护士,佘莎再次请战加入第二批医疗队。她给出的理由是:1. 我年龄小,如果不幸被感染了,我恢复的肯定会比年长的护士老师快;2. 我没有谈恋爱,也没有结婚;3. 我和其他护士不一样,我是汶川人。莎莎还说:这几天的,让我想到了汶川地震的场景,我觉得我应该去,因为我和其他护士不一样,我是汶川的呀!,这句“我是汶川人”让看到的人热泪盈眶。这种同胞情,也许只有我们中国人能理解吧。

这些医疗救护队的天使们,他们有钢铁般的意志,有舍自己为大家的奉献精神,可他们也只是父母眼中的孩子,他们或许跟我们身边的哥哥姐姐的年龄相仿,看着他们年轻的脸庞,再想想他们的勇气和大爱之心,让人既心疼又感动。

当我们团圆时,应想到他们还奋战在自己的岗位上,为了祖国和谐稳定做出贡献,他们没有一丝懈怠,也不敢有一丝懈怠。因为这份工作的检阅人,已不仅仅是他们的上级,而是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民。

在疫情面前,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前赴武汉,他那冷静,无畏的背影,令人敬佩,使人感动。他曾说过:“医院是战场,医生是战士,我们不上,那谁来为我们冲锋陷阵?”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万众一心,就没有翻不过的山;心手相连,就没有跨不过的坎。只要我们人人都懂得感恩,懂得担当,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打败疫情这个大怪物!

2018级12班王丙乾

点击视频观看

留住新冠病毒下的感动

小区里为了庆祝春节挂的灯,至今都没人去摘下;昨天人们还在喜气洋洋地出门买年货,今天人们却都在家里;春节大街上本该热热闹闹的场面变得无比冷清;武汉超市的货物架上空空如也;口罩一夜之间全部售完……这,都是一场疫情带来的临时场面。

在对于我们“一道家门变得不可逾越”的时候,有多少人“一条生命献给整个世界”。生活中本来处处都有感动,但在疫情期间,这种感动更加生根发芽,茂盛地生长在中国的大地上。让本因为疫情而凋落的春天,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这种感动来自逆行者的坚定不移。有钟南山,李兰娟等掌舵人。钟南山院士的事迹想必我们都耳熟能详。2003年非典时期,他就说:“把重症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新冠肺炎时期, 84岁的他重新披甲上阵,又站在了抗疫第一线。他说:“病人的信任是我最大的动力,病人的康复是对我最大的鼓励。”“科学只能实事求是,不能明哲保身,否则受害的将是患者。”就这样他成了人们心中的定心丸。 72岁的李兰娟院士,同样毫不犹豫的奔赴前线,甚至一天只睡三个小时。他们的眼神里,都没有抱怨和恐慌,有的只是坚定和自信。 86 岁的董宗祈教授,在武汉封城的第一天,毅然坐着轮椅坚持出诊。他说:“我这一辈子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几个病人吗?”年纪刚刚20 岁出头的护士小慧,铿锵有力的说:“如果遭遇了什么不幸,请把我的遗体送去研究攻克新冠肺炎。”来自汶川的护士佘沙说:“我和其他护士不一样,我是汶川人呀!”12 年前,她的家乡遭受了重创,是四面八方的大爱汇聚,将她从废墟中托了起来。12 年后,在又一场灾难袭来时,她挺身而出,连续三次主动请战,怀着感恩支援前线。我们的患者,看到医护人员辛苦忙碌,主动帮忙清理病房里的垃圾。他们说:“我们什么也帮不上,可能这就是我们现在能做的了。”有口罩生产工人,从除夕夜开始就没日没夜地工作,基本一天的工作时间都在 14小时以上。甚至,在某个口罩生产厂家,有一个人挺起一道生产线,日夜不停地工作 14天。有环卫工人的勇气,只为保障我们的生活秩序;有发电厂工人的马不停蹄,只为保证各个城市的正常运行;有身在他国的华人、华侨、华裔积极捐献物资,只希望祖国能更安全一点,从病魔的阴影里早日走出来……当我们在家中的时候,在这个安全、舒适、甚至“烦躁”的地方,我们不要忘了,你在网络上看到了多少患者,就有多少家庭承受着灾难,正是因为窗外无数逆行者流着鲜血,默默无言,才让你拥有这一段“烦躁”的时光,才让你身处这一处“烦躁”的地方。一定要好好珍惜。

某派出所,一名男子匆忙丢下500 个口罩,说了句:“ 你们辛苦了!” 转身就跑,民警急忙去追,却没能追上;一位戴着口罩的年轻姑娘突然闯进忙碌的急诊科,在分诊台放了三盒东西,说了一声“这是送给你们的”,便匆匆离去。打开盒子,里面满满放着45 副护目镜;武汉一位女士,每天给医院做饭800 份……

一位29 岁的女生自我隔离,日记中这样写道:“人如果一味地对生活的质疑,只会增加人的无力感。”给人们以思考;当然还有我们自觉在家的防疫保障……也有利用这一段时间坚持学习的人:高中生小通为了上网课,每天上信号好的屋顶上学习;病房里,戴着口罩的病人仍然眼睛不离书本……有千千万万的医者用实际行动阐释了什么是真情与责任,就有千千万万的人用实际行动阐释了什么是感恩与感动。他们的执着与坚韧,组成了一股大浪,给每个人正能量、给每个人希望、给每个人感动。

这种感动来自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自于在真正考验中华民族的时刻,我们迸发出的那种一往无前力量。试问哪一个民族能够做到:武汉有难,全国争先恐后地支援;床位紧缺,基建工人一天工作24个小时,用短短十几天的时间建起了雷神山医院,九天时间建起了火神山医院;每个人都在传递成功的星火,每个人都自觉的不出门。在这 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14亿人就是 14亿块砖,筑起了一道最牢固、最雄伟的城墙,死死的把病毒卡在了城墙的那方,也终会将其消灭。团结一心, 14亿个绵薄之力也是惊涛骇浪,引起了远古天边的巨响,宇宙的沉吟。在这团结、无私、自觉、感恩、感动、坚韧、伟大的民族里,还有什么艰难险阻战胜不了,还有什么高山险滩跨不过去,还有什么新型病毒消灭不了?每个人身上都会散发出一道无比耀眼的光芒,在亚洲的东方终会升起一轮希望的太阳,驱散疫霾!

在家里,隔窗看到楼对面的人们相视一笑;在路上,远远望见口罩下的同胞对视目光;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感动,让它传递下去,让他发挥更大的作用,影响到更多的人。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毛主席说过“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我们相信,战胜病毒,绝不是难事。终有一天,我们能摘下口罩,肆意拥抱!

2018级12班徐子航

编辑柴 滢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致敬! 疫情中的感人故事三”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疫情:疫情感人故事作文600字 抗击疫情感人故事作文 故事作文字疫情感人故事作文600字

疫情:疫情感人故事作文600字 抗击疫情感人故事作文 故事作文字疫情感人故事作文600字

外星人,火球,李道宗,阿什顿,墨西哥,使馆,天空,黑色,飞碟,雷尔,国防部,人称,世事,傍边,刺目,友情,科利马,外形,某类,巴西,开端,平生,影片,当局,情况,战友,房间,流星,欲望,样子

2020-06-07

疫情:疫情感人故事作文600字 抗击疫情感人故事作文 故事作文字疫情感人故事作文600字

疫情:疫情感人故事作文600字 抗击疫情感人故事作文 故事作文字疫情感人故事作文600字

外星人,火球,李道宗,阿什顿,墨西哥,使馆,天空,黑色,飞碟,雷尔,国防部,人称,世事,傍边,刺目,友情,科利马,外形,某类,巴西,开端,平生,影片,当局,情况,战友,房间,流星,欲望,样子

2020-06-08

疫情:疫情感人故事作文600字 抗击疫情感人故事作文 故事作文字疫情感人故事作文600字

疫情:疫情感人故事作文600字 抗击疫情感人故事作文 故事作文字疫情感人故事作文600字

外星人,火球,李道宗,阿什顿,墨西哥,使馆,天空,黑色,飞碟,雷尔,国防部,人称,世事,傍边,刺目,友情,科利马,外形,某类,巴西,开端,平生,影片,当局,情况,战友,房间,流星,欲望,样子

2020-06-09

疫情:疫情感人故事作文600字 抗击疫情感人故事作文 故事作文字疫情感人故事作文600字

疫情:疫情感人故事作文600字 抗击疫情感人故事作文 故事作文字疫情感人故事作文600字

武汉,疫情,作文,全国,生命安全,肺炎,感染人数,第一时间,一线,传染性,人数,人世间,中国,我国,全省,形势,图片,勇士,危难,地方,工作者,文章,时刻,白衣战士,病毒,自已,医护,战斗,不明原因,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2020-06-07

疫情:疫情感人故事作文600字 抗击疫情感人故事作文 故事作文字疫情感人故事作文600字

疫情:疫情感人故事作文600字 抗击疫情感人故事作文 故事作文字疫情感人故事作文600字

武汉,疫情,作文,全国,生命安全,肺炎,感染人数,第一时间,一线,传染性,人数,人世间,中国,我国,全省,形势,图片,勇士,危难,地方,工作者,文章,时刻,白衣战士,病毒,自已,医护,战斗,不明原因,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2020-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