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古人饮食二三事——有关三国名人的美食故事

时间:2020-04-27

古代名人与美食的故事

古人饮食二三事——有关三国名人的美食故事 古人饮食二三事——有关三国名人的美食故事

小董哥美食大全

百家号 09 18 17:22

三国确实是一个非常热闹的时期,像火烧赤壁、草船借箭、三顾茅庐、煮酒论英雄、桃园三结义等一个个经典故事都让我们茶余饭后津津乐谈。一个个名人英雄也仿佛活灵活现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三国的故事肯定还不止这些,就小编知道的都还有像七擒孟获、空城计以及舌战群雄等等的一些有趣的故事,小编虽然也很喜欢去读这些故事,也佩服古人的才略与智慧,古人亦凡人,小编更喜欢的是研究他们与美食之间的故事。

(在吃货眼中没有什么事是不能用吃来解决的)

诸葛亮

馒头篇

馒头在我们今天看来已经不是什么特别的食物了,也算不上什么美食,但在那时候,馒头还是比较美味的了,相传馒头还是诸葛亮发明的。

蜀汉建兴三年225年秋天,诸葛亮采取攻心战,七擒七纵收服了孟获,与西南少数民族建立良好关系后,班师回朝。行军至泸水,时值九月秋天,忽然阴云布合,狂风骤起;兵不能渡,回报孔明。孔明遂问孟获,获曰:“此水原有猖神作祸,往来者必须祭之。”孔明曰:“用何物祭享?”获曰:“旧时国中因猖神作祸,用七七四十九颗人头并黑牛白羊祭之,自然风平浪静,更兼连年丰稔。”孔明曰:“吾今事已平定,安可妄杀一人?”遂自到泸水岸边观看。果见阴风大起,波涛汹涌,人马皆惊。

孔明甚疑,即寻土人问之。土人告说:“自丞相经过之后,夜夜只闻得水边鬼哭神号。自黄昏直至天晓,哭声不绝。瘴烟之内,阴鬼无数。因此作祸,无人敢渡。”孔明曰:“此乃我之罪愆也。前者马岱引蜀兵千余,皆死于水中;更兼杀死南人,尽弃此处。狂魂怨鬼,不能解释,以致如此。吾今晚当亲自往祭。”土人曰:“须依旧例,杀四十九颗人头为祭,则怨鬼自散也。”孔明曰:“本为人死而成怨鬼,岂可又杀生人耶?吾自有主意。”唤行厨宰杀牛马;和面为剂,塑成人头,内以牛羊等肉代之,名曰馒头。

馒头就是这样来的了,后来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密切结合生活饮食上的需要,逐渐演变成把里边装上肉馅的馒头称为“包子”了。

博望锅盔篇

博望锅盔是河南省传统的汉族小吃。筋香柔韧,丝毫没有夹生的感觉。这博望锅盔也跟诸葛亮有着有着不可分的关系。

三国时诸葛亮初出茅庐第一攻———火烧博望屯后,留大将关羽镇守博望,抵抗曹操南侵。时值天旱,用水奇缺。军士饮水造炊十分困难,军心不稳。关羽派兵士请诸葛亮出谋,诸葛亮投书于锦囊。关羽指使人如法制作,果然得到形圆如盔的锅盔。当时制成的锅盔大如盾牌,厚如酒樽,众军士食之脆酥可口,稳定了军心,关羽凭博望锅盔坚守住了博望。

从此, quot;博望锅盔 quot;便出了名,绵延千载,流传至今

诸葛烤鱼篇

诸葛烤鱼是一道汉族传统名菜,属于川菜系或湘菜系。小编也很喜欢吃烤鱼的呢。

当时隐居琅琊县的诸葛亮最爱吃的一道菜是烤鱼,这种烤鱼其用料和做法与普通的烤鱼多有不同,别具特色。诸葛亮每备有家宴时,常邀几位好友共品烤鱼美味。后来,诸葛亮离开隆中,辅佐刘备打天下;一年后,他专程邀几位好友共品烤鱼美味,派人将制作烤鱼的名厨接到身边,负责军中饮食;刘备成都称帝后,诸葛亮又将其推荐至宫中,为御厨。这种烤鱼不但诸葛亮百吃不厌,刘备、关羽等人也很喜欢吃,成了皇家御宴上一道不可缺少的美食。诸葛亮去世后,民间有人就将这种绝技烤鱼改名为“诸葛烤鱼”

曹操

如果说诸葛亮是一个美食发明家,那曹操就算得上是一个真正的美食家。

《曹操集四时食制》记载曹操很爱吃鸡,对鸡肉哪个部位的味道如何非常专业,甚至深入到其行军酒令中,就比如“鸡肋”的故事。

当年曹操进攻汉中,久攻不下,准备撤兵,但又心有不甘,犹豫不决。一晚厨师送鸡汤来给曹操吃,汤中有鸡肋,这时恰巧夏侯惇来问当晚的军令口号,曹操有所感触,随后说道:“鸡肋。”众将不解其意,只有主簿杨修理解,让手下人收拾行囊,并说“鸡肋,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魏王不久要班师矣。”曹操被杨修猜中心思,恼羞成怒,以扰乱军心为名,杀了杨修。但过了不久,还是班师回中原了。

另外还有一道非常有名的菜——曹操鸡,也跟曹操是有关的。

曹操鸡

曹操鸡也称为逍遥鸡,为安徽省合肥市汉族传统名菜。

相传三国时期,合肥因地处吴头楚尾,为兵家必争之地。在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统一北方后,从都城洛阳率领83万大军南下征伐孙吴(即历史上著名的赤壁大战),行至庐州(今安徽合肥)时,曾在教弩台前日夜操练人马。曹操因军政事务繁忙,操劳过度,头痛病发作,卧床不起。行军膳房厨师遵照医嘱,选用当地仔鸡配以中药、好酒、精心烹制成药膳鸡。曹操食后感到味精美十分喜爱,随之病渐愈,身体很快康复,尔后每进餐必常食此鸡。由此,后人传于世,“曹操鸡”声名不胫而走。于是这道菜便在合肥流传至今。

曹操吃的鸡呢也不是一般的鸡,而是华佗给他进献的“乌骨鸡”,毛脚五爪、乌皮乌骨、白肉、绿耳等,被称为“白凤”。中医认为乌骨鸡滋阴壮阳,对人体非常有益,历代为皇家贡品。看吧,说曹操是一个真正的美食家一点都不为过吧。

还有一道菜是曹操亲自命名的,叫官渡泥鳅。

官渡泥鳅

在和袁术在官渡对峙的时候,军粮匮乏,一个饿得不行的士卒在水泽中抓泥鳅烧着吃,被以违反军纪为名抓过来交给曹操处罚,曹操让这个士卒再依样烧了两条吃,觉得味道非常鲜美,并没有处罚这个士卒,反而让他推广到全军,解除了一时的饥荒。官渡之战大胜后,曹操再次奖赏这名士卒,而且把这道菜命名为“官渡泥鳅”。

除了以上者两道菜品以外呢,还有一个我们比较熟悉的一合酥的故事了。

一合酥

匈奴进献了点心,曹操很高兴,挥笔写了“一合酥”,杨修解为“一人一口酥”,号召大家分吃了,并且得到了曹操的夸奖,后来一合酥也进入了曹操官府名菜之中。

曹操作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美食家呢,跟曹操有关的美食故事肯定还远不止这些。如果你还有更多与古人有关的美食故事,欢迎与我们联系。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

END

您的点赞和分享都是对小编的最大支持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小董哥美食大全

百家号 最近更新: 09 18 17:22

简介: 我们探索并提供各种方式来满足你的味觉

作者最新文章 09 1721:26 09 1621:14 09 1520:03 热门文章 腾讯体育09 17 搜狐09 17 云南网09 17 凤凰科技09 17 腾讯财经09 17 ??2017Baidu京ICP证030173号 返回顶部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古人饮食二三事——有关三国名人的美食故事

古人饮食二三事——有关三国名人的美食故事

曹操,诸葛亮,美食,故事,博望,馒头,关羽,孔明曰,古人,鸡肋,有关,百家号,泥鳅,刘备,杨修,诸葛烤鱼,曹操鸡,人头,作者,饮食,名人,土人,官渡,怨鬼,汉族,美味,孟获,孔明,诸葛,很喜欢

2020-05-11 #故事会在线阅读

古人饮食二三事——有关三国名人的美食故事

古人饮食二三事——有关三国名人的美食故事

曹操,诸葛亮,美食,故事,博望,馒头,关羽,孔明曰,古人,鸡肋,有关,百家号,泥鳅,刘备,杨修,诸葛烤鱼,曹操鸡,人头,作者,饮食,名人,土人,官渡,怨鬼,汉族,美味,孟获,孔明,诸葛,很喜欢

2020-05-25 #经典故事

古人饮食二三事——有关三国名人的美食故事

古人饮食二三事——有关三国名人的美食故事

曹操,诸葛亮,美食,故事,博望,馒头,关羽,孔明曰,古人,鸡肋,有关,百家号,泥鳅,刘备,杨修,诸葛烤鱼,曹操鸡,人头,作者,饮食,名人,土人,官渡,怨鬼,汉族,美味,孟获,孔明,诸葛,很喜欢

2020-05-31 #故事会在线阅读

古人饮食二三事——有关三国名人的美食故事

古人饮食二三事——有关三国名人的美食故事

曹操,诸葛亮,美食,故事,博望,馒头,关羽,孔明曰,古人,鸡肋,有关,百家号,泥鳅,刘备,杨修,诸葛烤鱼,曹操鸡,人头,作者,饮食,名人,土人,官渡,怨鬼,汉族,美味,孟获,孔明,诸葛,很喜欢

2020-06-17 #小故事

古人饮食二三事——有关三国名人的美食故事

古人饮食二三事——有关三国名人的美食故事

曹操,诸葛亮,美食,故事,博望,馒头,关羽,孔明曰,古人,鸡肋,有关,百家号,泥鳅,刘备,杨修,诸葛烤鱼,曹操鸡,人头,作者,饮食,名人,土人,官渡,怨鬼,汉族,美味,孟获,孔明,诸葛,很喜欢

2020-06-16 #故事大全

古人饮食二三事——有关三国名人的美食故事

古人饮食二三事——有关三国名人的美食故事

曹操,诸葛亮,美食,故事,博望,馒头,关羽,孔明曰,古人,鸡肋,有关,百家号,泥鳅,刘备,杨修,诸葛烤鱼,曹操鸡,人头,作者,饮食,名人,土人,官渡,怨鬼,汉族,美味,孟获,孔明,诸葛,很喜欢

2020-07-16 #小故事

古人饮食二三事——有关三国名人的美食故事

古人饮食二三事——有关三国名人的美食故事

曹操,诸葛亮,美食,故事,博望,馒头,关羽,孔明曰,古人,鸡肋,有关,百家号,泥鳅,刘备,杨修,诸葛烤鱼,曹操鸡,人头,作者,饮食,名人,土人,官渡,怨鬼,汉族,美味,孟获,孔明,诸葛,很喜欢

2020-07-26 #小故事

美食与名人的故事

美食与名人的故事

苏东坡 张飞牛肉 玉糁羹 牛肉 园林 文人 张飞 山药 饮食 扬州 海南 父亲 表面 李白 将山 儋州 回民 宴席 官舍 淮扬 烹饪 绿茶 肉质 茶叶 茶香 豆腐 阆中市 香料 生活 大文

2020-04-30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