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科举考试故事多 大唐就有“艺术生”

时间:2020-04-25

隋唐科举小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211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科举考试故事多,大唐就有“艺术生”科举考试故事多,大唐就有“艺术生”

历史的小辫儿

百家号08 0812:00

古人有诗云:“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金榜题名”被列为人生四大喜事之一。

科举对读书人来说如此重要,但是唐代的科举在制度上并不那么的严格,反而经常会出现一些类似于儿戏般的故事。中唐时期有一年的科举主管是杜黄裳,这年到了考试公布成绩之时,他却对当时参加考试的500余名考生说:我还没有想好录取名单。

唐朝科举也有着自己一套完备的制度,但是这套制度比起后世的科举制度来说,显得充满了“人情味”,并不像后来的科举制度那般冷酷无情。唐朝的士子在参加考试之前,往往会将自己的作品交给当时的达官贵人或是社会名流,以求得上层人士的赏识,这叫做“行卷”,也许是怕自己所要结交的名流“贵人多忘事”,往往考生们还会在考试前夕将自己的作品再送一次,这就是所谓的“温卷”。

达官显贵、上层名流们如果看了考生给自己的诗文,确实十分赞赏的话,就会向当年的主考官推荐,这在当时称之为“公荐”,“公荐”二字的意思是,推荐者完全是为国家公利着想,全无私情,是堂堂正正的为国家推荐栋梁之才。

唐代这样搞的原因,是当时的统治者想要弥补科举制度的不足。由于“公荐”制度的流行,许多考生开始将主要精力放在考试之外,这就有点类似于当今的一些艺术类考生,虽然他们的文化课欠缺一点,但是却多才多艺,因而获得了更多的“加分点”,从而在考试中得以胜出。

例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他年轻的时候来到长安城中,谒见当时的名流顾况,顾况见到这个叫白居易的年轻后生开玩笑道:京城里白居,绝对是很不容易啊。然而当顾况读到白居易所作“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之后,不仅大为惊叹,赞道:有此等学问,不论在哪都是“居易”。

自此顾况到处替白居易宣传,说他年少不凡,堪称风流才俊,没过了几年,白居易已经是名动京师,再参加科举,自然是手到擒来,高中进士。

当然除了白居易这样以诗文这样传统手段为自己博得“艺术加分”的考生之外,还有通过“行为艺术”来为自己加分的考生。

大诗人陈子昂自四川来到长安,人生地不熟的诗人在长安可谓是举目无亲,虽然他自恃才华颇高,但在这样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想要找一位赏识自己的“伯乐”却也实在困难。为了让自己崭露头角,陈子昂萌发了一个“行为艺术”式的创意。他大街上高价购得一把古琴。然后当众砸碎,待到引起人们注意之后,他说道:我乃是应考的学子,先有诗文百篇,愿献予诸位一阅,至于古琴,那是乐工所用之物,比起诗文来说当属雕虫小技。人们争相传看这位行为怪异的学子的诗文,看后发现果然精妙,陈子昂的名声也因此一夜之间传遍长安,后来他果然在24岁时便得中进士。

唐代科举中最著名的状元,当属大诗人王维了,他得以高中状元,走的完全是“艺术生”这条道路。

王维9岁便能写诗,书法、绘画也是样样精通,此外在音乐方面更是造诣颇深,凭借自己初中的才华,王维轻松的打进了京城贵族沙龙。岐王李隆范对王维尤其赏识。

21岁这年,王维意气风发地准备去考状元,却听到一个坏消息:名士张九皋也打算考,而且已经搞到一封以太平公主名义写的推荐信,呈给长安的主考官了。如果在长安考区拿到第一名的话,中状元就顺理成章。

王维跑去找岐王商量,请他帮忙,岐王皱着眉头说:“公主位高权重,跟她硬争没有用的。不如这样,你把旧日所做的诗挑读起来清越的抄十篇,曲调怨切的琵琶曲准备一首,五天后到我这里来。”王维五天后如约而至,岐王让他换上华丽的服装,捧着琵琶,打扮得像个演艺明星,一同到太平公主家去。

公主大宴宾客,让艺人们表演节目助兴。王维站在头一排,玉树临风、气度不凡。公主命令王维独奏,王维将一首新曲弹的哀哀切切,欲断人肠,满座宾客无不动容。公主留了神,问:“这曲子叫什么名字呀?”王维答道:“叫《郁轮袍》。”公主觉得曲名非常新奇,大感兴趣。岐王趁热打铁,又吹了一句风:“此人不仅精通音乐,诗词文章也无人可及。”公主更加刮目相看,问都写过什么作品,王维把抄好的诗卷取出来献上。公主读过几首,更是吃惊不小,说:“这些都是我平常爱读的诗啊!还以为是古人的佳作呢,原来是你写的呀?”太平公主此言一出,相当于答应了保举王维为京城头名,后来王维果然高中状元。

唐代科举中的“公荐”制度实际上便是察举制度的遗存。政治清明之时,这种制度的弊端尚未显露,然而随着帝国的逐渐腐败,这种“察举遗风”所带来的弊端便容易被利益集团所利用,成为他们擅权、结党的工具……

有兴趣的话,欢迎搜索和关注“历史的小辫儿”,每天更新历史趣闻,嬉笑怒骂间感受五千年的历史轨迹。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历史的小辫儿

百家号最近更新:08 0812:00

简介:天文地理,名著神话,古籍野史都聊给你看。

作者最新文章科举考试趣事多,小抄发展很奇妙08 0911:2908 0910:53相关文章东方头条08 04江哥冷知识08 03靓妹娱乐记08 06最美的你自己08 06老兵谈历史08 07??Baidu京ICP证030173号返回顶部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科举考试故事多 大唐就有“艺术生””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科举考试故事多 大唐就有“艺术生”

科举考试故事多 大唐就有“艺术生”

王维,白居易,公主,科举,百家号,历史,考生,公荐,顾况,状元,诗文,作者,制度,长安,陈子昂,科举考试,故事,京城,作品,名流,小辫儿,文章,科举制度,大诗,艺术生,大唐,主考官,人们,古人,参加考试

2020-04-20 #故事大全

科举考试故事多 大唐就有“艺术生”

科举考试故事多 大唐就有“艺术生”

王维,白居易,公主,科举,百家号,历史,考生,公荐,顾况,状元,诗文,作者,制度,长安,陈子昂,科举考试,故事,京城,作品,名流,小辫儿,文章,科举制度,大诗,艺术生,大唐,主考官,人们,古人,参加考试

2020-05-05 #故事会

科举考试故事多 大唐就有“艺术生”

科举考试故事多 大唐就有“艺术生”

王维,白居易,公主,科举,百家号,历史,考生,公荐,顾况,状元,诗文,作者,制度,长安,陈子昂,科举考试,故事,京城,作品,名流,小辫儿,文章,科举制度,大诗,艺术生,大唐,主考官,人们,古人,参加考试

2020-05-06 #故事大全

科举考试故事多 大唐就有“艺术生”

科举考试故事多 大唐就有“艺术生”

王维,白居易,公主,科举,百家号,历史,考生,公荐,顾况,状元,诗文,作者,制度,长安,陈子昂,科举考试,故事,京城,作品,名流,小辫儿,文章,科举制度,大诗,艺术生,大唐,主考官,人们,古人,参加考试

2020-05-27 #故事会

科举考试故事多 大唐就有“艺术生”

科举考试故事多 大唐就有“艺术生”

王维,白居易,公主,科举,百家号,历史,考生,公荐,顾况,状元,诗文,作者,制度,长安,陈子昂,科举考试,故事,京城,作品,名流,小辫儿,文章,科举制度,大诗,艺术生,大唐,主考官,人们,古人,参加考试

2020-05-28 #经典故事

科举考试故事多 大唐就有“艺术生”

科举考试故事多 大唐就有“艺术生”

王维,白居易,公主,科举,考生,公荐,顾况,状元,诗文,制度,长安,陈子昂,京城,作品,历史,名流,科举制度,大诗,古人,主考官,人们,参加考试,古琴,学子,天后,太平公主,才华,行为艺术,诗人,音乐

2011-01-16 #短篇故事

科举考试趣事多 大唐“高考”知多少

科举考试趣事多 大唐“高考”知多少

进士,科目,科举,人才,进士科,方面,皇帝,科举制度,明经科,及第,基础,士子,思想,文官,知识分子,科举考试,唐代文人,中国,关系,功名,国家,基层,圈套,天下,时代,文章,时期,朝廷,社会,法律

2007-08-27 #长篇故事

科举趣味知识9则:因为一场考试 黄巢反了 大唐亡了

科举趣味知识9则:因为一场考试 黄巢反了 大唐亡了

温庭筠,黄巢,状元,俞鸿图,李贺,乡试,科举,钟馗,枪手,沈询,秦桧,陈世美,主考官,会试,刽子手,孙子,皇帝,落榜生,进士,唐宣宗,科甲第,陆游,陈之茂,公元,听闻,年间,新唐书,时间,替考,朝廷

2015-04-30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