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网,网罗全网精彩故事大全。找好故事就来搜故事网!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石横特钢50年传奇故事之一: 敢于挑战美国专家的技术团队!

时间:2020-04-17 05:48:09

相关推荐

高速线材轧钢技术的重大决策:“不干则已,干就要干一个世界一流的!”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他们用“不讲借口,争创一流”的精神赢得了鲜花和掌声。

十几年过去了,石横特钢高线工程建设中技术团队攻克技术难关、敢于挑战外国专家的感人故事,至今仍历历在目,使人难以忘怀……

(一)谈判桌“过招”

2003年9月6日—20日,美国马萨诸萨州伍斯特市,美国摩根公司总部。

石横特钢技术团队和摩根公司高管层,就引进摩根高速线材轧钢技术和设备进行了艰苦的商务谈判。其激烈程度,堪称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谈判刚开始,双方就在抢占合作主动权方面进入了短兵相接。

摩根公司项目经理约瑟夫·莱温达夫斯基很快抛出了一个合作条件:“中方必须全套引进摩根轧钢技术及设备。”

石特技术团队见招拆招:“关键技术和设备由美国摩根公司引进和制造,但其他设备由中国国内自己配套。”

针尖对麦芒,双方针锋相对、互不退让,谈判一时陷入了拉锯战。

经过多次的周旋过招后,摩根公司终于做出让步,同意了石横特钢的方案,双方完成签约。

摩根公司为什么会作出让步?其实他们还在心里打着小算盘:一方面,是为了抢占中国市场,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方面,就是引进摩根设备并投产运行后,关键设备和备件仍然掌握在摩根公司手里,石横特钢想要使用,就必须要花几倍或者几十倍的大价钱向他们购买。这就是美国式的“精明”。

但事实证明,摩根公司的“如意算盘”终究落空了。他们没料到石横特钢在消化应用并熟练掌握了摩根轧钢技术设备后,很快就致力于备品备件的国产化攻关。仅仅用了五年时间,就实现了备件国产化率突破60%,时至今日已经达到90%以上。

(二)勇敢的“冒险”

2002年11月19日,石横特钢高速线材工程指挥部正式成立。马鞍山钢铁设计研究总院负责工程设计,中国第22冶金建设公司承建。2003年3月14日,基建部分厂房先期破土动工;2003年底,土建施工、厂房建设等相继完工,工程建设进入设备安装调试的关键阶段。

此时,石横特钢高管层提出了一个非常大胆的想法—— 除加热炉、P/F线和一些液压润滑设备外,轧线主体设备由石特员工队伍负责安装,依靠自己的技术团队和安装队伍完成国外高尖端设备的安装调试!想法一提出,立即遭到了中外专家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石横特钢用自己的员工队伍进行世界级的高水平生产线的设备安装调试,是不现实的,也是相当冒险的。

马鞍山钢铁设计研究总院的领导及设计人员,善意地提醒时任高线工程指挥部副总指挥朱强:“我佩服你们的冒险精神,但千万别拿这么大的投资开玩笑。”摩根公司亚洲服务经理艾伦·盖瑞更是连声叫嚷:“NO、NO、NO,你们太冒险了,这样不行!”德国的西门子专家同样投来怀疑的目光:“控制系统是很复杂的,你们自己搞不了,再说美国人可是很挑剔的!”

不请专业队伍安装,仅仅是为了节省一大笔昂贵的安装费吗?这绝不是主要原因。高管层其实有更深层次的考虑:如果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自己亲自干,不仅有利于摸透生产线的脾性,而且也可以很好的锻炼和培养自己的操作维修队伍,这样的收获和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计算的。

经过反复做工作,摩根公司勉强同意,但是他们一再强调:“出了问题,我们概不负责!”

冒险不是蛮干,石横特钢的安装队伍早就做了充分的演练和准备。派出近百名设备安装人员远赴杭钢等企业,接受培训;花费20多万元购买了全站仪、水准仪等检验仪器,保证安装质量和精度。但是,仍然有很多困难是意想不到的:设备供货推迟,图纸资料不全,设备及备件到来时顺序颠倒……这些都给设备安装调试造成了极大困难。

在马鞍山钢铁设计研究总院的支持和配合下,石横特钢决定先干能干的部分,图纸分类一部分一部分的设计,现场按图纸要求一块一块地施工。流体管道的安装没有现成资料,他们就派人去兄弟钢企现场学习,回来后琢磨研究;没有安装过平立交替轧机,他们就专门去兄弟钢企请来有经验的师傅指导讲解,边摸索边干;钢坯提升机“卡脖子”问题解决不了,就电话咨询兄弟钢企,并根据现场实际重新设计配套装置;摩根公司分批发来的个别零部件不合适,他们不等不靠,自行拿出解决方案,征得外方同意后立刻执行……非常举措收到了理想效果。

(三)“你们是最优秀的团队”

在高线设备安装过程中,石横特钢员工对外国专家的态度一直是“相信他们,但不迷信他们”。他们敢于和外国专家“较真”,给外国专家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时任管道工程师的于学庆有一次发现水泵房控制系统的一个参数不准确,向摩根专家提出了疑问,但傲慢的专家对此毫不理睬。于学庆拿着数据找专家进一步核对,终于使外国专家认识到了偏差,并同意修改了数据。

为保证精轧机底座的平整精度,时任机械工程师的陈波和几个青年技师紧贴地面,手持小镜子伸进又深又窄的缝隙里反复校验,弄得灰头土脸,使精轧机底座平整精度专家实测达到0.01毫米,远低于《摩根安装手册》规定的0.05毫米。

对于控制系统接线难题,西门子专家提出:电气安装准确率只要达到90%,就不会影响试车。石横特钢的电气技术人员充分发扬工匠精神,实际安装精度达到98%以上。西门子专家对时任电气工程师邵波佩服地说:“你们的电气安装接线准确率是中国高线第一,与你们合作我感到很荣幸!”

安装工程结束的那天,摩根专家对石横特钢员工的赞美溢于言表:“我真想带走石横特钢的几名技术骨干,到其他钢铁企业去搞安装。”

(四)写不尽的是“忠诚”

在高线工程建设的日日夜夜里,石横特钢从工程指挥部成员到工程技术人员及参战员工,他们怀着对企业的无限“忠诚”,发扬“不讲借口、争创一流”的企业精神,创出了不凡的业绩,留下了一件件感人的事迹。

鹿东军,时任轧钢厂厂长兼工程总调度,他身兼数职,顾大局、识大体,在抽调车间四五十人参与高线安装的情况下,既保证了原有两个车间的稳产高产,又确保了高线工程的安装进度。

王长生,时任高线建设中主管工艺和生产准备的高级工程师。他细心研究技术资料,认真编制技术工艺,精心组织,精心准备,为高线达产达效做出了贡献。

张力、王亚中等电钳工们,是高线安装队伍的主力军。安装设备时,由于设备离地面较底,他们有时只能跪着、爬着、躺着,在设备下边干活。为了抢进度,到车间的设备有时不落地,马上搬运就位日夜连轴干。在紧张调试阶段,一个过程不搞完不吃饭,经常中午饭拖到下午两点吃,但是他们从没有叫苦叫累。

时任石横特钢党委书记、高线工程总指挥的殷永华动情地说:“在高线工程建设中,所有指挥部领导、工程技术人员及员工,他们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在十几个小时,没有一个叫苦叫累的。他们不讲借口,不辱使命,在他们身上表现出了忘我的工作态度和顽强拼搏的主人翁精神。如果没有工程技术人员和参战员工的忠诚奉献,高线工程的完美投产是不敢想象的!”

2004年9月6日,这是一个载入石横特钢史册的大喜日子,高速线材生产线热负荷试车成功!

摩根公司项目经理约瑟夫·莱温达夫斯基在剪彩仪式致辞中动情地说:“在高线设备安装和调试阶段,我们被石横特钢员工的高度责任心,对每一件事情都追求尽善尽美的精神所打动”。马鞍山钢铁设计研究总院副院长解天智的致辞更为直接:“连美国摩根公司指导安装的专家都伸出大拇指交口称赞,你们创造了国内高线建设史上的奇迹!”

高线建设是石横特钢发展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它永远矗立在人们的心中!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石横特钢微信公众号,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转载并不意味着轧钢之家赞同其观点,或证明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准确性,本文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直接决策建议。转载仅为学习与交流之目的,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轧钢之家联系与处理。欢迎与轧钢之家合作,电话15092009951(微信同号)

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

责任编辑: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石横特钢50年传奇故事之一: 敢于挑战美国专家的技术团队!”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一带一路故事」从起重专家到调试专家

「一带一路故事」从起重专家到调试专家

项目,吉赞,专业,电建,公司,燃机,锅炉,专家,合同,沙特,阿美,工作,管理,运行,人员,技术,方面,机组,组织,西门子,马来西亚,建设,施工,试运,电站,电站项目,调试工作,单元,员工,团队

2017-09-05

专访 《AR汉字卡片》团队的参赛故事

专访 《AR汉字卡片》团队的参赛故事

汉字,产品,团队,作品,卡片,内容,技术,编辑,团队成员,选题策划,行业,比赛,是一次,形式,知识,为我们,行业发展,专业,专业知识,创新性,兴趣,文化,认同感,选题,理论学习,孩子,专家,乐趣,事业,动态

2020-06-14

关于煤矿安全的感人小故事

关于煤矿安全的感人小故事

技术,新乡,模式,郭胜华,执法,人民检察院,南新乡,主任,委员,实战,瘦肉精,支撑力,方面,新乡市,权威专家,核心,检察业务,河南省,深度,被称作,血印,工作,应用,专家团队,他肩膀,为中心,传统技术,这样一个,感人故事,很感动

2020-06-22

关于煤矿安全的感人小故事

关于煤矿安全的感人小故事

技术,新乡,模式,郭胜华,执法,人民检察院,南新乡,主任,委员,实战,瘦肉精,支撑力,方面,新乡市,权威专家,核心,检察业务,河南省,深度,被称作,血印,工作,应用,专家团队,他肩膀,为中心,传统技术,这样一个,感人故事,很感动

2020-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