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汉字里的故事

时间:2019-09-09

牛的汉字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218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故事

汉字是中华文明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承载了我国几千年的历史,而且看似简单的汉字,里面还蕴涵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人们都知道,牛的最主要任务是帮助人们从事农业生产。但随着拖拉机铺天盖地而来,黄牛和水牛的日子就屈指可数了。而几百年前却大不一样。当人口迅速增长、战争连年不断、民众生活出现困难的时候,皇帝就会颁布禁止屠宰耕牛的圣旨,违者杖罚一百,并且要戴一种沉重的木套“枷”两个月。

由于拉车拉犁的漫长生涯,耕牛的肉变得硬而干。做不成什么美味佳肴,直到今天我国菜谱上仍然仅有少量的牛肉菜肴。造成这种情况也有宗教的原因。道教徒把牛理解为精神力量的内在象征,在他们的想象中,老子大师当年离开这个世界时,是骑着一头青牛西去天国的。而对于佛教徒来说,为了避免来世被吃掉,他们忌荤。此外,牛,特别是母牛是大地的象征。因此是禁忌。

相关资料

牛属于哺乳动物,也是哺乳动物中最后出现的一个类群。我国产的以黄牛、水牛为主。其体型粗壮,角中空,由头骨向两侧呈大弧度伸出。力大,能耕田、拉车(如图25.3所示)。

在商代,牛经常是祭祀动物。人们为了神秘主义的目的把它埋入巨大的坑或祖庙的柱子底下,在它们的骨头上写下关于征战、狩猎和庄稼丰歉等重大事件对祖先灵魂的询问。

“牛”字的最古老的形式与真牛差不多——它们出自相同的时期,用于相同的场合—一祭祀和各种宗教仪式。

在后来的“牛”字中,它的结实的弓形角被折断了,但是高高的鼻梁和耳朵的平行线却被保留了下来,与过去一样。传统的解释是,“牛”字表示一头俯视的牛,有头,有角,两只前腿和尾巴。

商代的人用动物头骨装饰自己的家,这是动物在他们的生活中所具有的意义的一个自然结果。我国西南部地区的少数民族至今仍然这样做。他们把牛头挂在房子上,这是财富和权力的象征,与印度的王公在大厅里挂虎头完全一样。古代并不像有时候想象得那么遥远。

在合成词当中,“牛”字经常以这两种形式出现:

一是“牛”和“攵”:后者如同我们已经看到的那样,一只手拿一个棍子——意为“牧”,即为“放牧”:

二是“牛”和“口”:“告”,高本汉这样写道:“以肉为祭品在祖庙述说重要事情”。这种解释有点牵强,但是总比下面这种传统的说法要好:“用嘴来做一头牛用角做的事情”,即“进攻”、“控告”,转意为“告诉”。是谁的嘴在叫或者在告诉什么呢?很容易想象出,是牛站在祖庙外面叫和等待不幸的命运,是一种声音在“告诉”大家祭品准备好了。

请你思考

简单的一个“牛”字就蕴含有这么多的故事,你是否能选取一个你最喜欢的字作简单的分析呢?

姓名之学

贾平凹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大作家,有关他的趣闻轶事不少,其中一个就与他的名字有关。

据说,曾经有一位学生颇擅“姓名之学”。他认为贾平凹的这个名字极具道家之风,他说平指天,凹谓地,这两个字的组合内涵深刻,所以起这个名字的人一定不是普通人物。照他的意思就是:若无仙风道骨,怎能取得此名?同时,他还说“平凹”二字还蕴藏着“替天行道”之义,此义原出老子《道德经》“天之道,取有余以补不足”之句。所以,平凹蕴含道家之风就不难理解了。,至于平凹给自己的书斋取名为“静虚村”,则更是暗含玄机。

这位学生的解说听起来似乎有理。可当大家渐渐明白了贾平凹的名字的真实来历后,就会觉得这种解说很荒诞了。其实,贾平凹的本名为贾李平,父母亲为图口音方便,从小就把他叫做“平娃”,意思是盼望他一生平安顺遂。大学二年级时平娃在1973年8月的原《群众文艺》上发表了处女作《一双袜子》。当时,他听从同窗好友冯有源的建议,遵循学者文人的习惯,利用谐音,将平娃的“娃”改为“凹”(陕西话中,这两字同音同调),从此便一直沿用至今。

贾平凹自己是这么解释的,他说“凹则不平”,不平,那么就陷下去,归顺到童真充盈的“娃”字上去。因为文道如人道:“凸在人群,他不敢冒充,山顶一般崛上去招人显眼:凸在文林,他不敢奢望,‘三突出’那样容易惹人厌恨。倒是凹字稳妥,凹是吃亏,吃亏是福:凹是器皿,盛水不漏:凹是谦下,虚怀若谷。”于是,在他的许多字画、藏书中,他都喜欢盖上一个“凹则不平”的印章。

请你思考

你现在用的名字(书名)是你父母取得还是你自己取得?是否也蕴含某种含义呢?

古代的“文”和“字”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你知道在古代“文”和“字”有什么区别吗?

原来,古代人把独体的,不可分解的象形字、指事字叫做“文”:合体的,可以分解的形声字、会意字叫做“字”。《说文解字·叙》说:“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孶乳而浸多也。”意思是说,仓颉在开始造文字时,大都是依照事物的形象画出它们的图形,所以叫做“文”。后来,形旁声旁相互结合,出现的形声字、会意字就叫做“字”。“文”是事物的本相,“字”是由文孳生出来而逐渐增多的。换句话说依类象形,即独体,也即“文”:形声相益,即合体,即“字”。

“文字”连用始见秦始皇琅琊台刻石:“器械一量,同书文字”。“文字”,在现代汉语中,一义为记录语言的符号,如汉字、拉丁字母等。一义为语言的书写形式,如汉文、英文等。另有一义即指文章,多指形式方面,如说“文字清通”,意即文章清新流畅。

《汉字里的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汉字里的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调侃汉字 八《美丽的汉字——汉字是故事》

调侃汉字 八《美丽的汉字——汉字是故事》

汉字,典故,故事,农妇,曹操,其意,历史,小篆,苏轼,曹娥,桑榆,蔡邕,八个字,书生,含义,故乡,楷书,桑树,经线,中国,丁香花,书籍,先民,代称,写法,古书,国家,声音,才能,害命

2016-12-28 #小故事

说说有关汉字的故事——《汉字王国》汉字王国书评

说说有关汉字的故事——《汉字王国》汉字王国书评

一个字,这个字,何四方,都心存,那中,更新鲜,一连串,东西,人家,作者,姥姥,外国人,功课,嘴角,图片,图画,妻子,故事集,字组,实物,想象力,故事,来历,汉字,渔夫,资料,船桨,问题,雕塑,写字

2018-12-21 #故事阅读

汉字的故事 我和汉字的故事 汉字的故事100字

汉字的故事 我和汉字的故事 汉字的故事100字

汉字,时候,妈妈,幼儿园,多得,汉字的故事,靠的是,中国,老师,错字,那可,都是由,作文,做作业,外婆家,墙壁,呆呆地,外婆,拼音,智慧,笔画,猜字谜,在画,历千年,中国汉字,中国人,人的名字,数不过来,教我们,有一天

2020-06-16 #经典故事

汉字的故事 我和汉字的故事 汉字的故事100字

汉字的故事 我和汉字的故事 汉字的故事100字

汉字,时候,妈妈,幼儿园,多得,汉字的故事,靠的是,中国,老师,错字,那可,都是由,作文,做作业,外婆家,墙壁,呆呆地,外婆,拼音,智慧,笔画,猜字谜,在画,历千年,中国汉字,中国人,人的名字,数不过来,教我们,有一天

2020-09-06 #故事会

汉字的故事 我和汉字的故事 汉字的故事100字

汉字的故事 我和汉字的故事 汉字的故事100字

汉字,时候,妈妈,幼儿园,多得,汉字的故事,靠的是,中国,老师,错字,那可,都是由,作文,做作业,外婆家,墙壁,呆呆地,外婆,拼音,智慧,笔画,猜字谜,在画,历千年,中国汉字,中国人,人的名字,数不过来,教我们,有一天

2020-09-25 #故事阅读

汉字的故事 我和汉字的故事 汉字的故事100字

汉字的故事 我和汉字的故事 汉字的故事100字

汉字,时候,妈妈,幼儿园,多得,汉字的故事,靠的是,中国,老师,错字,那可,都是由,作文,做作业,外婆家,墙壁,呆呆地,外婆,拼音,智慧,笔画,猜字谜,在画,历千年,中国汉字,中国人,人的名字,数不过来,教我们,有一天

2016-09-24 #长篇故事

汉字的故事 我和汉字的故事 汉字的故事100字

汉字的故事 我和汉字的故事 汉字的故事100字

汉字,时候,妈妈,幼儿园,多得,汉字的故事,靠的是,中国,老师,错字,那可,都是由,作文,做作业,外婆家,墙壁,呆呆地,外婆,拼音,智慧,笔画,猜字谜,在画,历千年,中国汉字,中国人,人的名字,数不过来,教我们,有一天

2017-08-31 #长篇故事

汉字的故事 我和汉字的故事 汉字的故事100字

汉字的故事 我和汉字的故事 汉字的故事100字

汉字,时候,妈妈,幼儿园,多得,汉字的故事,靠的是,中国,老师,错字,那可,都是由,作文,做作业,外婆家,墙壁,呆呆地,外婆,拼音,智慧,笔画,猜字谜,在画,历千年,中国汉字,中国人,人的名字,数不过来,教我们,有一天

2017-07-11 #故事阅读

365夜汉字故事玩转汉字之汉字的演变发展

365夜汉字故事玩转汉字之汉字的演变发展

汉字,文字,甲骨文,草书,发展,人们,兽骨,隶书,三字经,历史,小朋友,图片,甲骨,知识,神灵,笔画,行书,龟甲,评论,龙骨,金文,我们一起,彭野新,和建,段丽阳,王懿荣,秦始皇,好的,国都,和发

2019-04-27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