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集美民间传说

时间:2019-01-10

姓陈有什么传说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1302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27 分钟。

白虎岩的传说唐朝薛刚大闹花灯踢死太子招来横祸,全家族三百九十多口人被抄斩。薛刚只身逃出,千里迢迢来到灌口笔架山纪家寨避难。一日,见一姑娘身穿戎装,英姿焕发,顿生爱慕之情,一打听才知是纪家寨寨主纪鸾英,便与纪鸾英比武招亲,在笔架山下安下身来。一日薛刚正巡视山寨,忽见一只白虎从洞口进入,始悟出是其祖父一路暗中保护,到此已安全,方才回去。因为薛刚的祖父薛仁贵是白虎神。后来,薛刚就一直住在纪家寨,传说现在笔架山下的长泰县山重村薛氏就是薛刚的后裔,他们历来对逃到此地的落难革命者都加以保护,包括文革期间的蒙冤受害者。那口洞因而得名,叫白虎岩,在集美区后溪镇市第二农场西侧。珍珠糜凤眼脍 唐宣宗在集美的民间传说厦门在唐代隶属古同安,当时称“大同场”。据《福建通志》、《闽书》、《泉州府志》、《同安县志》等记载,唐宣宗李忱落魄时曾到古同安一带。今集美后溪的“皇帝井”、“珍珠糜凤眼脍”等地名、风物,以民间流传的形式反映了宣宗李忱在古同安的行迹,折射出宫廷政治生活的变幻,具有补史作用。集美民间盛传,唐朝安史之乱后,皇权纷争,宫室内讧,皇帝像走马灯似地更换。皇权实际掌握在宦官朋党手中,年幼的宣宗李忱聪明灵敏,知道自己在朝廷难以生存,便装疯卖傻,浪迹天涯。这一日,他来到福建省同安县的苏营(现在集美区后溪镇苏营村)。苏营原是个渡口,渡口旁有一间破房子,里面住着一对老实巴交的夫妇,人称苏公陈婆。那时正值干旱,田地都裂开了,苏氏夫妇正在挖井。宣宗李忱漂泊到此,已是口干舌燥,饥肠辘辘,见有人正挖井,喊了声:“水!水……”便昏倒在地。传说皇帝是“金口玉言”,果然,挖不到一米深的井,一下子井水泉涌,汩汩喷出,水质清洌甘甜。这对夫妇目睹奇观大为惊讶,苏公赶快抱起李忱,陈婆急忙舀起甘泉灌入李忱的口中。待片刻,李忱醒来,随口说:“多甘甜的泉水啊,此井永不干涸”。这口井就是现在苏营村的“皇帝井”,井水甘甜如李忱所言。苏公陈婆将李忱搀扶进内室,将中午吃剩的番洗糜(高粱粥)和“土鬼脍”(腌制的一种贝类海产)拿出来招待。李忱狼吞虎咽,三下五除二一扫而空觉得味道好极了,问苏公是何食物。苏氏随口说是“珍珠糜凤眼脍”。李忱在苏家住了两天,感其大恩大德,与苏公金兰结义,临行时送给他一对玉扇坠子,约定后会有期,此物为凭。后来李忱登基,号宣宗,当地群众便将苏公陈婆的旧居改建为小庵,名曰“皇渡庵”。李忱当了皇帝,山珍海味吃腻了,想起“苏皇兄”的“珍珠糜凤眼脍”,下旨福建同安县苏营请苏皇兄来京制作。“苏皇兄”亲手调制的“珍珠糜凤眼脍”送到宣宗面前,宣宗稍一沾唇,觉得咸涩难咽,便问是何故。苏皇兄寓意深长地启奏皇上:“此一时彼一时也”。宣宗沉默良久,下诏第二天大摆御宴,赐朝廷文武百官,品尝“珍珠糜凤眼脍”,以示不忘当年经历,并借此警喻群臣。唐宣宗在古同安行迹形成的地名、传说,对于研究唐代同安地区的山川地理、宗教寺庙、物产水利等,均有一定的史料价值。(陈清平)“五西”的传说据说很久很久以前,禾山殿前社有一户人家有五个儿子,看着家里房产不多,挤在一起不容易发展,就要求这5个孩子一齐到外头开开眼界,以求有所开拓。他给这五兄弟描绘了这样的蓝图:起一座大厝,厝边有田园,园边有水井,井边有亭子,都是在海滨。于是,五兄弟就带着老父亲,离开家乡,向西北方向行进。他们先在港汊较深远的一个高坡上建造祖厝,一安顿下来,开荒种地,休养生息。这就是日后的村落西厝。然后到下游较为开阔的地段,广辟田园,耕作繁衍。在那里结成的村落,日后起名为西园。在另一处地方,开凿了口不干涸的水井,以供在那里安居乐业。这是日后的村落西井。又在另一处较高的所在,起了一座以供休憩的亭子,那里的村落就是西亭。最后,停留在海滨一处地方结扎村落,这就是西滨。这5个村落,分别由5个兄弟居住开拓,在较大的范围内实现了开基祖所设想的蓝图:有一座大厝,厝边有田园,园边有水井,井边有亭子,都是在海滨。它们都在殿前的“西”北方,各取蓝图的末字,共同组成了“五西”。这5个村庄,就是现在厦门岛附近的西厝社、西园社(现属东孚镇所辖)、西井社(现属后溪镇)、西亭社、西滨社(现属杏林镇)。据说西厝社已不存在了,只剩下“四西”。笔者是西井人。参加工作之后,曾到过西园社踏访,见到该社的祖厝,屋脊的样式与吾社的祖厝同式样,都有鹿角与葫芦装饰。七十年代后期,笔者遇到过东孚西塘社一个卖药材的农民,探听该社是否就是西厝社。他说,西塘即是西厝和洪塘的合璧(各取一字)。我询问西厝的情况,他说西厝社的祖厝规模是很大的,门户很宽,只是已倒塌了。“五西”和殿前一样,在地人都姓陈,只剩下一户,他没有结婚,又大肚桶(大概是浮肿病吧?),可以算是无后嗣了吧。我听了,不胜唏嘘。笔者见到厦门地区的几本陈姓族谱,有新加坡刊印的,有集美社刊印的,还有同安阳翟社的,比较详尽的是旅居新加坡的西滨人刊印的陈氏族谱,列引分支衍派,也只到殿前社。从殿前社繁衍的,五西也只有西亭、西园、西滨等三个村落,西井和西厝都未提到,而且讲到的几个乡社都语焉不详。据族谱世系所显示,陈姓繁衍到殿前,大概是在唐末及五代时期,由殿前再繁衍到“五西”成型,则大概是在宋初吧。如果前边的传说有点轨迹可循,那么,我们依稀可以看出,当时的“五西”村落,的确都是在海滨。几百年来,沧海桑田,变化真大啊。(陈全成)海丰出师公,西井出目郎海丰和西井,是后溪地面的两个乡社,以洪村溪为界,海丰在溪东,西井在溪西(海丰社就在下店墟社靠近柴场社的高地上,解放后已经没有房屋了)。海丰出师公(给人家做功德的道士),这是远近闻名的。传说在清代中后期间,西井社出了一个猛人(身高马大,力大无比的俗语),因为眇了一目,人们就称呼他为目郎。这个大汉,使用的农作工具,都比别人长大粗重,使用起来才过瘾。他学过宋江阵,是宋江阵成员。人虽然高大勇猛,但为人却谦恭有礼:厝边头尾的红白喜丧事,他都会主动参与,尽心尽力,毫不偷懒,是一个尽忠的角色。乡社人种水稻、花生、地瓜、大豆等农作物或蔬菜,经常要连夜作水(在沟圳里筑小土坝,拦水入田地灌溉,以让庄稼解渴,夜间水量比白天大(比较少人引水),容易入田水满。有一年的秋夜,目郎吃过晚饭,扛着那把用180砣秤杆做锄头柄的锄头,乘着微微的月色出门了。他心想,前几天大家都作完了水,今晚我就独自享受无人分水的乐趣吧。他大步流星的到达田边,见圳水正哗哗的流得欢,便扎下马步,挖取圳边的草泥,迅速的垒筑拦水小坝。一边挖开田岸的入水口,沟水便很快的流入地瓜田的畦沟里。看到流水快速的推进,目郎赶紧巡视田园头尾,该填筑的(园丘出水口及田岸低洼缺口处)填筑完了,就将锄头柄横在进水的两畦地瓜埂之间,坐在锄头柄上,燃吸纸烟,稍作休息,兼看着水。不一会儿,有三个人匆匆走来,举起锄头要挖扒小土坝。目郎迅即手握锄头柄站了起来,说:“不能挖!要水就分一半下去吧。”乡村人作水,这是一般的规矩:不能全拦着不分水给人家(即我水满才轮到你),也不能把人家正在进水的小坝全挖撬了,让水进不了田地。可这三人硬是不搭理,一定要全挖。兴许他们认为,我们三个人,你就单朝一个,不是对手吧。目郎看到邻村的三个楞头青这么不讲理,就挪过长柄锄头,盖住那三支锄头,又一次说:“乡里乡亲的,有什么不好说的呢?!”湖里那三个人,被目郎的锄头盖住,觉得分量好重,发作不得。见硬扒不行,于是互相使眼色,抽出锄头,想“整顿”目郎,来吃软的。他们齐举锄头,趁着月色,合力往目郎头上劈来。说时迟,那时快,目郎看到相互之间逼得太近,无用武之地,就趁势拄着锄头,起步一跃就跃过三垄地瓜畦,避过那三人的锋头,迅即转身,举起锄头,准备一举扫倒那三个不知好歹的小青年。那三个楞头青见不是势,赶紧各自开溜??逃之夭夭。目郎不予追赶,只说:“何须走,不乖乖一起作水,跑得像箭一样!”自此,湖里社传闻着目郎一跃过沟的勇猛故事,还风闻到附近乡村。人们还把它与后溪海丰社的师公连在一起,编成顺口溜,作为一种很厉害很有本事的象征:海丰出师公,西井出目郎。(陈全成)堤岸为何不傍条石后溪镇所在地叫做海丰埭。孙坂公路从埭中穿过,镇政府在路北。海丰埭以海丰这个社里命名,这是因为这个埭是海丰社的老家长牵头围筑的。可惜海丰这个乡社,如今已厝毁人移不存在了。但在以前,海丰社的徐姓也是很有名望的。海丰社以及附近的柴场、下店墟、城内,宋元时代面前都是海滩。苏营社的皇渡庵,表明唐代苏营是个海渡口。徐老家长为使各社有足够的粮食,带头出钱,募集乡民,联合各社,合力围垦筑堤,以开发海田为埭田,供各社耕作,办了好事,很是风光。岁月流逝,好不容易大堤筑成了。这天,徐老家长带着孙子,拄着洞葛,查看土堤厚实否。乡民们边劳作,边与徐老家长打招呼,气氛很是热烈融洽。走了长长的路后,老家长找个地方,准备歇息再走。他的小孙子蹦蹦跳跳的到靠海的一面看了许久,就在远处稚声嫩气的问:“陈公,堤岸为什么不全傍条石?!”老家长心想,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我倾尽家资,东挪西借,好不容易才把长长的大堤围合龙。靠海的堤岸,傍了条石,是为防止海浪冲刮的,哪有能力将整条堤岸都傍上条石(洪村溪东岸较长,就无力傍石头)!噫,这小孩看出了堤岸有的傍了石头,有的未傍石头,有什么想法?就站起身,把孙子叫到身边,问“为什么要全傍上条石?”孙子不假思索答道:“傍了条石,比较值钱。以后我要卖石头,就比较有钱。”老家长颓然跌坐在座位上,半天缓不过神来,哀声叹息道:“家门不幸啊,家门不幸啊!”拐杖也跌落在地上。于是,老家长就叫人来估价所傍的条石,将钱款返还给那些被挪借的人家。土堤只好用木桩竹篾带塞草皮来抵御海浪冲蚀而草草收场了。可惜做了许多好事的徐姓,却为善不卒,连同第丰的社名,一直消失了!大千世界,泥沙俱下,令人唏嘘!(陈全成)圣果院的传说圣果院的来历圣 果院在集美后溪珩山村田厝。一千多年前,还是唐朝的时候;海面比现在高,溪水比现在宽;海涨大潮,天降大雨,往往冲垮堤坝、淹没良田。有个和尚卓猷来到这里,建了一座佛堂,供奉泗洲大圣,说这大圣可以镇伏水中妖魔。一晃几百年过去了,元兵攻占了南宋都城临安,俘虏了皇帝赵显。那年十一月,一些宋臣在福州拥立9岁的赵?为帝。元兵进军福建。赵?与群臣坐船南逃,到了嘉禾屿,也就是现在的厦门岛。那时厦门岛是同安县的一部分。同安县令正愁没什么东西献给皇帝,忽然有人报告,泗洲堂前的龙眼树结果了!县令想,这可是个大吉大利的好彩头!马上叫人采下龙眼,献给皇帝。他对皇帝说:“龙眼每年都是七月结果成熟,现在已经是腊月,这是天赐佳果迎接圣上。”小皇帝很高兴。有位大臣在旁提醒道:“龙眼一年二度结果,预示我大宋朝再度中兴。圣上可为泗洲堂赐名,以使臣民永世承受龙恩。”小皇帝提笔写了“圣果院”三字。从此,泗洲堂就改成了“圣果院”。为什么有二使、三使、无大使? 圣果院后殿供着两座神像,分别被称为二使、三使,却没有大使。这种供奉神的形式可能是天下独一无二。要说其中缘由,就得从清朝初年说起了。清朝初年,灌口已经成了非常热闹的集市,泉州、漳州的人,也会到灌口来做买卖。圣果院前有条圣果溪,溪上有座桥。有一天,有个到灌口卖棉花的人经过这里。天很热,卖棉花的把棉花担子放在桥头,捧起溪水洗脸。这时,正有三个孩子在溪里洗澡。那个最大的孩子很调皮,往棉花担上泼水。卖棉花的很生气,说:“你以为泼了水我就挑不动了吗?告诉你,我有的是力气,连你一起挑走也不嫌重。”说完,抓住泼水的孩子,放在担子上,挑起就跑。到了灌口凤山庙,他放下担子,回头一看,孩子不见了,却有一块略具人形的头。卖棉花的吓坏了。心想,“我只是开个玩笑,叫他不敢再调皮;卖了棉花还要把他送回去。现在麻烦了。人家父母找我要孩子怎么办?”他愈想愈怕,扔下木头跑了。当时灌口凤山庙刚建成,还没有神像。几个老人和工匠正在庙里商量用什么材料做神像呢!有个刚从外面进来的人说:“刚才有个卖棉花的人放在门前一块木头,猛一看就像个人坐在那里,这不是老天送给我们做神像的材料吗!”于是,就用这块木头雕成神像。因为神像是按过路的指挥使的面貌雕成的,所以叫“大使公”。说起那三个在溪里洗澡的孩子,珩山人也见过,只是不知是哪家的。这时,才知道三个孩子都是神变的。村民认为,大使公到了灌口,他的弟弟没有同去,想必是愿意留在珩山。于是,在圣果院供起来二使、三使。算起来,圣果院还是大使公的老家,所以直到民国初年,灌口人每年还到圣果院“请火”呢!圣果院为何有钟无鼓? 到了佛寺,一进山门,就可以看到钟楼、鼓楼分立东西。有的佛寺没有钟、鼓楼;但是,也有一钟一鼓置于大雄宝殿两侧。圣果院却看不到钟也看不到鼓。老人们说,圣果院原来有钟有鼓。钟,是1958年“大炼钢铁”“炼”掉了。那鼓呢?鼓“飞”到凤山庙去了。却说,大使公在灌口凤山庙受八方香火;二使、三使在圣果院也得到虔诚供奉。圣果院每天晨钟暮鼓,声传十里;凤山庙却静静悄悄,大使公觉得很没面子。心想:“两个弟弟有钟有鼓,我做大哥的什么也没有,岂不被人笑话?”于是,施展神通,让鼓“飞”到凤山庙。圣果院的鼓突然没了。大家都很着急。院里老和尚掐指一算,知道钟是被大使“运”走了;过几天还会来运钟。于是,叫人在钟上钻了个洞,钟就飞不起来了。从此以后,圣果院就只有钟没有鼓。圣果院的鼓真的飞到凤山庙了吗?当然不是。据元至正十几年(1359年)张仲复撰《龙山圣果院祠堂内碑记》圣果院前身泗洲堂始建唐,是佛堂。唐朝时,佛寺、佛堂有钟无鼓。元朝初年王西畴出资整修圣果院是“稍存旧贯”也就是勉强保留原来规模,没有增加。泰定庚午(1330年)王西隐重建圣果院,“法堂、钟楼、三门、廊庑其延袤皆整齐有序”还是没有钟楼或钟,明进士康尔韫所书大门对联“泗海信徒诵经古钟楼,洲滨贤仕吟诗书法堂”在对联中,一般以钟鼓相对,这里不用鼓是因为圣果院没有鼓。康熙、乾隆年间的碑文也没提过圣果院有鼓。可见,圣果院是本来就没有鼓的。“飞到灌口”之说只是个故事而已。(韩林)浏心庵小刀会盟师咸丰三年,同安旱荒,连年歉收。角尾锦宅村有个大员外名叫黄德美,此人富甲一方,为人乐善好施。面对着灾害,黄员外免去佃户的田赋地租,在当地施赈放粮,济助饥民不留余力,深得地方父老敬仰,誉为万家生佛。但暴虐的清廷官差钱粮赋税照收不误,差役动辄拘捕殴打百姓。民心思变,官逼民反。村里有些参加江源江发小刀会失败回来的成员,酝酿发动一次更大的起义,就拥黄德美为首领,揭竿而起杀贪官,劫粮仓,救济饥民,起义队伍直捣海澄县。灌口蔡乾浏心庵,是黄氏聚族而居的地方,黄位是族长,为人豪爽,见义勇为,有文韬武略,参加过江源江发的小刀会,江源被杀后回乡隐居。这一天江源嫂来蔡乾,与黄位商讨东山再起为夫报仇之事,忽见锦宅侄儿黄德美差人前来聘请黄位为小刀会首领。大喜,命江源嫂速回漳州,招旧部五月十六到浏心庵会盟。这天,浏心庵前香烟萦绕,旗帜林立,“杀尽贪官”“为师报仇”呼声此起彼伏,黄位和族人选出的九十九条好汉,个个威风凛凛杀气腾腾。江源嫂带领的原小刀会旧部个个义愤填膺欲报师仇。黄位登上坛上,高声呼喊:“兄弟们!我们小刀会历时两代人从陈庆真到江源江发,清鞑子欠下我们多少血债,我们要他们还。老天命我为‘汉大明统天大元帅’。满清必亡,汉大明必兴”。接着呼声四起,在祖师陈庆真灵前歃血为盟,浩浩荡荡的大军,立即进占灌口、前场、后溪,并与海澄黄德美汇合,向漳州府进军,被扑灭的小刀会烈火又燃烧起来了。(陈清平)包仔王的故事上塘村有一个村庄叫包仔王,这里流传着心诚致富的动人故事。那是在清朝道光年间,有一位以弹棉为业的王氏小匠,他从厦门城里买了一包棉花,带回家里拆开时,发现里内居然藏有18条的金条。他大为惊诧。王氏棉匠在乡里是老实人,做生意是童叟无欺,很守本份。面对突如其来的财富,他也不动心。苦于没有失主,他只好将金条谨慎地收藏起来。原来,这棉花包是南洋华侨富翁朱凤行从南洋托运回国的。朱翁担心回乡路途不安宁,为安全之计,特将金条裹在棉花包先行托运到厦门商铺。不料商铺不知底细,误将裹金的棉花包当作一般的商品卖给了王氏棉匠。朱翁来厦后得知多年经营积蓄的一笔巨财就如此全毁了,犹如雷劈,全家都失了魂。朱翁毕竟是商场上老手,很快冷静下来,虽然觉得渺茫无望,但仍抱着一丝希望,决心暗中调查看看。怀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情,朱翁开始了查找工作。一家一家、一户一户地大海摸针。家里的人也犯疑了,既是找上拾金者,对方不认账,也是无可奈何的,天下会有不爱财的人吗?朱翁找到了王氏家里,王氏十分高兴。他说终于找到失主了,可以物归原主了。王氏分文不差,将原物奉还。此情此景,让朱翁大为感动。朱翁将王氏视为救命恩人,当即结为亲戚,当场巨金赠送王氏谢恩。朱翁膝下无子,向王氏要了一个儿子为义子,并带到南洋学商。两家从此来往亲密。王氏有了财富,开始建房盖屋,广置田产。从此,王氏家族兴旺,人口曾达一千多人。王氏因为以一包棉花,靠诚心起家发迹,民间上就有“包仔王”的美称。灌口的传说厦门集美区,有个灌口镇,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古老的时候,这里山明水秀,树木苍茏,山底下的村名都带绿,像林尾、李林、内林深青……人们男耕女织,生活无比甜蜜。牧童阿旗每天在山上放牛,悠扬的笛声随着天上的白云萦绕着山庄。谁知这里出了条孽龙,它口吐毒焰,烧光森林田地,吞噬五谷牲畜,使苍翠的山野变成秃岭,泉水干涸,赤野千里。人们背井离乡,拖儿带女,外出逃荒。牧童阿旗的爹娘都饿死了,他成了孤儿,走啊走啊,却还是在村里打转。这里的父母官是深青驿吏,西川灌口人(现四川省灌县)他信奉老君,从四川带来了供奉老君的香炉,上刻“李府清元君”。看到他的子民受难,心痛如煎。他天天祈求老君保佑,治住孽龙,造福百姓,竟造化成仙,飘然而去。牧童阿旗走啊走,这一天来到深青驿站,跌了一跤,拾了那刻有“李府清元君”的香炉,就饿昏了,渺茫茫地魂游鬼域。忽然间,他遇到一老者,白发童颜,胸前飘忽着银须,“吾乃西川灌口人氏,深青驿吏,因不忍看我的子民受孽龙作践,求老君赐给‘仙灵旗’和朱砂笔。仙灵旗可困住孽龙,朱砂笔能把这地方画得要多美就有多美。谨记!吾去也。”阿旗醒过来,身边真的有一把旗和笔,阿旗拿起这两件宝贝,像神仙附体,飘飘然直上山巅,把旗一摇,奇迹出现了,山顶上那颗千年古榕树又是苍苍茏茏,山上山下,一切恢复了生机,山上牛羊成群,草木茂密,山下稻子穗大粒饱,沉甸甸的,果树硕果累累。孽龙看到这景象,恼得身上的鳞甲片片绽起。“可恼啊!我一定要吞噬阿旗!”孽龙找阿旗报复来了,阿旗用手中的仙灵旗围着孽龙转了一圈,这里立即化为深潭,孽龙被困在潭里,这就是现在灌口龙潭水库。哪知孽龙喷出最后一口毒焰,英雄阿旗受伤了,跑到另一个山头就死了,他一手握着笔,就化做笔架,等待着后人来把这里描画得更美丽;一手握着仙灵旗,专门制住孽龙。后人就把这两座山,一座叫笔架山,一座叫仙灵旗山。山下的村庄和集市统称灌口,为的是纪念那位四川灌口驿吏。(陈清平)坑内路口男观音灌口坑内路口,有一座观音亭,里面供奉的观音菩萨和别处不同,是一座稀疏胡须,笑容可掬的青石的男性老者雕像。上面题清光绪敕准竖立旌表“乐善好施”。其实这里名为观音亭,供奉的并不是观音菩萨,而是灌口黄庄的大善人杜艮。清朝末年,闽南一带大旱、饥殍遍地,清政府正给外国这个赔款那个割地,根本不顾百姓的死活。杜艮在坑内路口设立救济,凡到这里来的不管是谁,每人给二元大洋,这样,该救济的不该救济的都来了。有的人一天来了十几趟,不到两天时间就把几十万大洋分光了。后来来了一位说惠安口音的石匠,他吞吞吐吐地说:“我不是来领救济的,我是个打石匠,我来找工做,我娘病得很重,信得过我,先给我十元,我赶回家先治我娘的病。三天后我赶到这里,替你干活,多久都行”。杜艮是个孝子,看这个老实巴交的打石匠自然是相信的,马上拿出五六十元大洋说:“这样吧!我正要铺一条从大岭到长泰县山重村的石阶路,你去招几十个工人,先给点安家费,回来后马上就动工。”这个石匠见他这样信任他,感动地不断磕头感谢,不到三天,把老娘安置好,就带着几十个石匠赶到灌口黄庄。一条从大岭到长泰山重的石阶路工程马上开工了。杜艮乐善好施,修桥造路的事迹由同安县报往朝廷,光绪帝赐他一个“奉宪大夫”空职官名,不知谁告诉慈禧太后说杜艮有一尊玉佛是无价之宝,慈禧索去了玉佛。杜艮到老年时已是一个穷人了,死后那位惠安石匠同众乡亲在他施放救济的坑内路口,建了一座观音亭,那尊石雕就是杜艮形象,他是菩萨心肠的男观音。凤山庙与文昌祠据说乾隆游江南到福建某地,帽子被吹掉入塘中,这是一个不好的征兆,回朝后急请瞻天官观天象,瞻天官观后大叫一声“唉呀,不好了,南方的天狼星,直逼东北方的紫微星,福建要出皇帝了。”乾隆急忙派出最高级的地理师,到福建堪察,命将有可能出皇帝的风水穴都要破坏掉。话讲福建泉州府同安县安仁里,有一凤山,平地凸起,四围赤山环映,宛肖丹凤翔舞山南,明末由四川灌口来深青驿站的驿丞带来四川江口“李府清源真君”的香火,后驿丞死于战乱,香火被一牧童拾到凤山,香火兴旺,有求必应,后建成庙,称凤山庙。这个地方是“五凤朝阳”穴,要出皇帝的。四川灌口的“清源真君”得这一宝地,极为旺盛,庙旁有个塔仔塘,五里亭,是漳、泉官员往来必经之地,当时因凤穴显赫,文官到此必须下轿,若不下轿,轿盖会无风而自动掀掉;武官到此,必须下马,若不下马,马会暴跳咆哮,把人甩下,这又不是某朝皇帝下的圣旨,凤山庙又不是文庙,哪来这些规矩。漳泉过往官员,纷纷向同安知县提意见。同安知县接到公文,说福建好的风水地要破掉,莫非此地就是要出帝王的风水穴,急派人堪察,果真如此,但当时凤山庙香火兴旺,又不是坟墓,会出哪家的皇帝?圣意难违,从何下手毁掉这凤穴?知县不愧为科班出身的七品官,生出一计,声称此地是状元地,把庙改为“凤山书院”,并在庙前建文昌祠,祈奉文昌公,庇灌口多中状元,这样既破坏了风水,又巴结了灌口的文人。那知文昌祠的墙基,早上叠下,晚上就倒,建筑师不知何因,后发现这凤穴威力强盛,墙基被凤翅一抖便倒掉,急忙命石匠打了一个石鼓,压在凤的脖子上。可怜凤被压死,据说凤山下的“白水泉”井水三天变红,那是凤流的血啊!自此凤山“五凤朝阳”的风水被破坏,文昌祠建成,灌口并未出状元。咸丰年间,灌口李林小刀会黄位造反,打下厦门,出告示称“汉大明天德皇帝”,却因灌口皇帝穴被破坏,成不了气候。(陈清平)二郎神助功陈提军陈提军生在灌口一个贫苦人家,身高体壮。当时,漳州一带白莲教造反,清政府募兵镇压。陈提军的父母迫于生计,送他去当兵混口饭吃。临行前,父母带他到凤山庙叩拜大使公,又请了香灰,装在荷包里藏在胸前。陈提军脚长1尺2寸。母亲给他做了两双大鞋,一双穿在脚上,一双拴在腰间。到了兵营,长官见他壮似铁塔,就叫他掌大旗随侍左右。这支队伍刚过江东桥就遭到白莲教徒的伏击。清兵大乱,指挥官掉头就逃。陈提军也跟着往回跑。跑了一段,陈提军发现腰间的鞋丢了。这如何得了!于是,他转回身,举着大旗冲回去找鞋。军队的纪律是“旗进人进,旗退人退”,士兵们也跟着他往前冲。指挥官不好意思孤身逃跑,也兜转马头跟在队伍后面。白莲教徒都是没经过训练的农民、小商贩,看到清兵败逃,高兴得又跳又拍手。没想到清兵突然潮水般涌回来,不由得乱了阵脚,再看那为首掌大旗的如丈二金刚,更令人胆战心惊,争相奔逃。清兵乘势追杀,大获全胜。虽然打了胜仗,指挥官却犯难了。这请功表怎么写呢?总不能说是一个掌旗兵不顾性命地去找鞋把敌人吓跑了。指挥官问陈提军:“你为找一双鞋冲回去,难道你不怕死吗?”提军说:“我不会死。我身上带着大使公的香灰。大使公会保佑我。”幕僚灵机一动,上表给乾隆皇帝“贼势浩大,八面合围,臣等几陷绝境。有掌旗官陈某身佩凤山庙香灰杀入敌阵。其时,但见空中旗幡招展直扑敌阵。臣挥兵疾进,全歼贼众。”并为凤山庙请封。乾隆皇帝重赏有功人员,封凤山庙大使公为“太子”。因为有三尊神像,所以有的凤山庙的分灵又称“三太子庙”。接着地方官又重修庙宇再塑金身。现在庙门前那盘龙石柱也是那时立的。(韩林)洋坑村万寿宫“洋坑”村在宋朝同安置县时就有这个名称,可见它起码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据洋坑老人介绍,洋坑原名叫“鹰坑”,在灌口地区数第四大庄。从前灌口有句俗语,一陈井、二深青、三内林(李林)、四洋坑。这说明以前洋坑人口多。洋坑背靠仙人棋山,村前有一条溪流由西向东流过,村前村后由农田包围着,水源丰富,土地肥沃,是个富饶的村庄。村前有座万寿宫,供奉洋坑人信仰的神灵三保公和休闲聚集地。万寿宫是座二进宫庙,后殿为皇宫设计,比一般的宫庙高好几尺,前殿的斗拱雕刻与众不同,龙头鲤鱼身,鱼尾巴,屋脊的碎瓷龙雕,也是龙头鲤鱼身,鱼尾巴。这种造型在各宫庙是没有的。宫里三尊三保神像是用石头雕凿而成。万寿宫始建朝代不祥,但在万寿宫右墙,有一块石碑刻着明弘治庚申年(公元1500年)重建字样。为什么万寿宫有龙首鱼尾的雕塑呢?这里有民间故事。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从仙人棋山脉石佛湖漂游下来三条鲤鱼卡在万寿宫前溪面上,前山村人首先发现,当前山人下去抓时,三条鲤鱼立即变成三块石头。前山人感到十分惊奇,就回村叫人来扛这三块奇石,可是这三块奇石怎么扛都扛不动。后来洋坑人来了,轻易地就把三块奇石扛走。但扛到村口,又扛不动了,村里的老人说:这三块奇石是三保公的化身,就动员村民集资,请来石匠把三块奇石雕凿成三尊三保公,就地盖起宫庙奉祀。所以万寿宫的斗拱,屋脊龙的雕塑就取龙首鱼尾的模样。另有传说:万寿宫地理称鹰穴,所以三条鲤鱼漂游至此就被鹰缠住,然后变成三块奇石凿成石佛。三佛湖之称,也就是三块奇石来源于石佛湖的缘故。在前山村的灵山宫与万寿宫遥遥相望,其中也有个典故,说鲤鱼石是前山人首先发现的,只因扛不动它,后来洋坑人来扛时,前山人提出一个条件,要用鲤鱼石凿一个香炉供奉他们的灵山宫,鲤鱼石才能扛走。洋坑答应前山条件,真的用鲤鱼石凿个香炉送给前山灵山宫,后来人们把故事演变成俗语:“洋坑得石佛”、“前山得香炉”。林得时大使公战田螺精在灌口凤山祖庙的正前方,有一座小水库叫卡仔塘,堤岸上有一方“阿弥”石,传说是大使公镇压田螺精的镇妖石。明朝时卡仔塘又深又宽,一片汪洋,四周长满芦苇,阴森森的,经常有人掉下水被淹死。传说塘里出了田螺精,是经数百年修炼,吸取日月精华成了精,誓灭阳间生灵而在魔界称王。他兴洪决堤,要附近百姓送童男童女为祭品供奉他,搞得百姓背乡离井,不敢在这里居住。传说当时同安有金兰结义三兄弟,见义勇为,誓为人民除害,人称同安三义士。听说灌口卡仔塘田螺精作孽,兄弟三人立即前往劝说田螺精,好好修善勿再作恶,将来可得道成仙。妖精哪管这一套,三兄弟和他进行一场恶战,人不敌妖,被水淹死在卡仔塘。清元真君发现这事,马上带义犬前往,义犬咬住田螺精的尾巴,使他不能逃脱,然后用“阿弥”石,镇压田螺精使他永世不得翻身。为了表彰三义士见义灭妖善德,清元真君神灵付在三义士身上,使他们在凤山庙为三大使,永享人间香火。据传田螺精的壳放在凤山庙作香炉,直至抗日时被军队所毁。(载《灌口凤山祖庙与大使公》)三女婿拜寿很久以前,有三个连襟(厦门俚称同门),给岳父大人祝寿。那天,读书人起了个大早,带上寿礼,就与夫人欢欢喜喜地到岳父家。三个同门中,他是老大,应带个好头,不能迟到。第二个同门是个讨海人,他带上海产品,也匆匆地往岳父家赶。小女婿是个种田人。他天蒙蒙亮就到田里,急匆匆做完了早工,也赶忙到岳父家祝寿。三个女婿汇合在一起,祝寿的时辰也到了。大女婿就当仁不让地对连襟和其他宾客说:“为了给岳父大人祝寿,增加点气氛,我就来个告白,给大家助兴。”他装模作样、摇头晃脑地用闽南话吟诵起他的“杰作”:“由”字头统(意思是“由”字中竖笔伸出头),“甲”字尾统(意即其中竖笔下伸),“申”字头尾统(意即“申”字的中笔两头伸出),“田”字缩缩做一捧(意即其竖笔没有伸出)。吟诵完,见众人正在回味,就故作姿态地说“见笑见笑了”。这个小文人卖弄了文字游戏,自我感觉良好。众宾客佩服他的才学。满场洋溢着喜悦的气氛。二女婿寻思,我喝的墨水不多,不能在文字里做游戏,就照着样式来做做海产品的玩意儿吧。于是,他就依样画葫芦地对众人说道:鱿鱼头统,锁管尾统,乌贼双头统,章鱼缩缩做一捧。说的虽然缺乏书卷气,但也符合各物的特性,宾客们也报以微笑。第三个女婿看到两个同门(连襟)或者卖弄墨水味,或者有实践知识,都得到大家的赞许,但想到自己的寒碜,不免自惭形秽。他想到我一个种田人,收入无多,害得妻儿受苦受累,也拿不出寿礼来,还要在这样的场合来出丑,真是悲从中来。但他强忍着泪水,诉起了衷肠:岳父母大人,各位乡亲,我们一家大小昨晚才盖着一件小棉被,你看,盖住脚,头就统;盖住头,脚也统;盖在胸部,就头尾双头统;只好大家缩在一起,挤做一捧。岳父母听后也觉得小女婿生活艰苦。老岳丈就说:“各位贤婿,各位朋友,谢谢大家的祝福,种田的小女婿生活困难,就免送寿礼吧。请大家入席畅饮吧!”(陈全成)郑成功抗清民间传说两则郑国姓鹭岛大捷顺治君狮球归阴清初,郑成功踞金门、厦门两岛,反抗清廷。顺治皇帝御驾亲征,锐意攻取厦门。×年五月,清军?板战船数百艘,从丙洲经集美东海,绕过高集海峡,朝西南向东渡进发。郑成功率舰队顺风迎敌。清军一触即溃,大败北逃,尸浮遍海。郑成功舰队紧迫不舍,顺治皇帝吓得脸色苍白。他要是骑马在陆地上驰骋,可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可是,如今坐船在海上漂流,又不谙水性,呕吐不止,觉得天旋地转,确实无可奈何。为了逃命,皇帝只好屈尊求老救驾。但是战船全靠风力行驶,想快逃是快不了的。战船驶近高崎西北海面的狮球屿*时,遇到从东面通过高集海峡而绕向西南的横流。潮流湍急,战船的航速自然变慢。顺治皇帝以为老故意为此,怒火中烧,拔出宝剑把老砍死。失去舵手的船,像只受伤的苍蝇不停打转。一阵侧面狂风袭来,战船翻了,像一条死鱼在海面上漂流。顺治皇帝喝了几口咸苦的海水之后,便沉入海底。结果是“龙”被鱼吃掉了。这则民间传说在集美流传至今已经三百多年。人们还说:谁有福气在狮球屿附近撒网捕鱼时,就能捞到用黄金做成又嵌满钻石的皇冠。妻哭夫肝肠寸断猫悼鼠计在个中民俗活动清军那年五月进犯厦门惨败以后,郑成功随即进军灌口通往漳州的驿道,切断漳、泉交通线。七月,××贝勒率骑兵数千,要打通驿道。郑成功得细作禀报,召集将领谋士商议克敌制胜良策。谋士陈水华是后溪霞店人,熟悉本地情形,即席献计:敌军来犯,先佯作抵抗,然后把敌人引入洪塘田间,如此即可取胜。七月廿四清军从同安沿驿道浩浩荡荡而来,国姓军一触即退,到了洪塘田洋,兵士便分头跑上田间羊肠小埂。此处尽是烂泥田,骑兵追赶到田间,所有战马四条腿都深深插入烂泥,越挣扎陷得越深,进退不得。贝勒仰天叫苦。就在此时,天竺山麓一声炮响,伏兵手执长矛长钩大刀,蜂拥而至,搠的搠,钩的钩,砍的砍,不多时便全歼清军,而国姓军一个也没有伤亡。贝勒福晋得此噩耗,悲恸万分,顿时昏厥在地。她醒来时,解开发髻,披着散发,抹去脂粉,换上白衣白裙,召集将领训示道:“未亡人今要为贝勒报仇,众将军随我出征。到达洪塘,连扫把也得砍成两段。”早有探马来报。刘国轩不慌不忙,对洪塘村百姓说:“请父老兄弟们赶紧搭个台,裱上白布,台上正中挂贝勒画像,将其灵柩放在台下;家家户户门前置案烧香点烛,男男女女散发着白衣素。敌人来时,个个跑在灵柩前叩头膜拜。”百姓纷纷议论:“这岂不是为敌人带孝?”刘国轩笑道:“这叫猫哭老鼠假心假意,个中有计。”百姓们只好照办,可谁也不知有何妙处。贝勒福晋率领大军来到洪塘,一见丈夫的遗像,又见百姓如此悼念其丈夫,便一头伏在灵柩前,哭得死去活来,滂沱的泪水湿透了衣襟。众军士见状,敢无所表示?也都放下刀枪,先后下跪叩头,谁也不敢起立。猝然间天竺山上鼓角齐鸣,伏兵四起,围拢上来。老百姓见此情景,顿悟此计之妙。于是青壮年男子个个夺取敌人放在地上的兵器,同仇敌忾,与国姓军内外呼应,向清军砍杀。清军一时不知所措,死伤十之八九,生者全都就擒。(陈振群)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集美民间传说”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集美民间传说

集美民间传说

灌口,圣果,凤山,大使,皇帝,海丰,锄头,棉花,王氏,万寿宫,朱翁,厦门,百姓,鲤鱼,贝勒,黄位,传说,前山,奇石,孩子,条石,江源,神像,郑成功,人们,同安,堤岸,小刀会,救济,福建

2020-06-15 #故事会

集美 阿尔勒 三影堂

集美 阿尔勒 三影堂

麦昆,阿尔勒,摄影展,集美,三影堂,世界,厦门,未完成,钟先生,人生,功效,地方,影展,时尚界,模特,法国,能力,展览,思辨,只限于,时尚设计师,斯道兹,李嘉,梵高,纪梵希,艺术总监,于家,名的,摄影艺术中心,时尚摄影

2015-09-21 #长篇故事

集美嘉铭物业:疫情防控小故事

集美嘉铭物业:疫情防控小故事

管理处,业主,汪瑜,主任,尚格,居家隔离,肺炎,疫情,儿子,故事,就这样,一线,丈夫,员工,夫妻俩,患者,家人,政府,时间,母亲,部分,客服主管,生活服务,金玉满堂,严峻性,日金,在路上,好的,金山名都,锦都

2020-04-19 #故事阅读

集美嘉铭物业:疫情防控小故事

集美嘉铭物业:疫情防控小故事

管理处,业主,汪瑜,主任,尚格,居家隔离,肺炎,疫情,儿子,故事,就这样,一线,丈夫,员工,夫妻俩,患者,家人,政府,时间,母亲,部分,客服主管,生活服务,金玉满堂,严峻性,日金,在路上,好的,金山名都,锦都

2020-04-24 #故事大全

集美嘉铭物业:疫情防控小故事

集美嘉铭物业:疫情防控小故事

管理处,业主,汪瑜,主任,尚格,居家隔离,肺炎,疫情,儿子,故事,就这样,一线,丈夫,员工,夫妻俩,患者,家人,政府,时间,母亲,部分,客服主管,生活服务,金玉满堂,严峻性,日金,在路上,好的,金山名都,锦都

2020-05-04 #小故事

集美嘉铭物业:疫情防控小故事

集美嘉铭物业:疫情防控小故事

管理处,业主,汪瑜,主任,尚格,居家隔离,肺炎,疫情,儿子,故事,就这样,一线,丈夫,员工,夫妻俩,患者,家人,政府,时间,母亲,部分,客服主管,生活服务,金玉满堂,严峻性,日金,在路上,好的,金山名都,锦都

2020-05-20 #故事大全

集美嘉铭物业:疫情防控小故事

集美嘉铭物业:疫情防控小故事

管理处,业主,汪瑜,主任,尚格,居家隔离,肺炎,疫情,儿子,故事,就这样,一线,丈夫,员工,夫妻俩,患者,家人,政府,时间,母亲,部分,客服主管,生活服务,金玉满堂,严峻性,日金,在路上,好的,金山名都,锦都

2020-05-20 #小故事

集美嘉铭物业:疫情防控小故事

集美嘉铭物业:疫情防控小故事

管理处,业主,汪瑜,主任,尚格,居家隔离,肺炎,疫情,儿子,故事,就这样,一线,丈夫,员工,夫妻俩,患者,家人,政府,时间,母亲,部分,客服主管,生活服务,金玉满堂,严峻性,日金,在路上,好的,金山名都,锦都

2020-05-20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