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讲述文学大家故乡的故事 莫言:故地重游激活很多记忆

时间:2018-06-27

从零下42摄氏度的北极村到海拔4300米的巴郎山,从滔滔黄河到滚滚长江,从绵延千里的秦岭到一马平川的高密从2016年夏开始,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主任张

提示:本文共有 190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27日,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获悉,首部深度聚焦当代文学大家和故乡故事的6集纪录片《文学的故乡》即将于6月在央视播出。

从零下42摄氏度的北极村到海拔4300米的巴郎山,从滔滔黄河到滚滚长江,从绵延千里的秦岭到一马平川的高密……从2016年夏开始,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主任张同道率团队历时两年,跟踪拍摄了莫言、贾平凹、刘震云、阿来、迟子建和毕飞宇等6位国内文学大家回到故乡,回到带给他们文学创作灵感的现场,并还原这些作家如何将生活的故乡转化为文学的故乡。

总导演 通过纪录片找到文学的故乡

文化纪录片《文学的故乡》分为《莫言》、《贾平凹》、《刘震云》、《阿来》、《迟子建》、《毕飞宇》六部。总导演张同道认为,创作这部纪录片的念头来自于鲁迅,“鲁迅先生没有留下一分钟的活动影像,直到鲁迅先生故去以后,三个电影厂抢着拍,我觉得特别遗憾。我是做纪录片的,我认为我拍的这些作家就是当代的鲁迅,就是当代的‘李杜’,不能因为他们跟我们同时代,我们就没有对他们的正确认知。”

在张同道看来,寻找是这部纪录片的一个初衷,“我要找这些作家最初的文学故乡。我读到延津,读到高密东北乡,读到了阿来老师的《尘埃落定》,那都是什么样的土地,怎么孕育这样的小说的?我觉得太神奇了,就很想看看,能够诞生这些小说的地方究竟什么样的?”

《文学的故乡》讲述的是莫言、阿来等当代作家的文学故乡,他希望观众看了影片之后,找到自己的文学故乡,“这次拍摄之旅是体验之旅、学习之旅,不仅读你们的作品,而且认识了你们的土地,通过你们的土地我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厚度和热度。”张同道希望,通过这部作品让更多的读者回到文学,回到经典,通过经典找到自己文学的故乡,以及精神家园和心灵家园。

莫言 不会表演只会写作的作家不是一个好农民

此次纪录片的主人公都是国内顶尖的文学大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茅盾文学奖得主贾平凹、刘震云、阿来、迟子建、毕飞宇等。而要让这群写得比说得好的作家站在镜头前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莫言在接受采访时坦言,自己起初一直很抗拒,“作家不是演员,面对镜头很难受,人生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面对着镜头说话,当然最幸福的就是坐在酒桌上喝酒”。事实上,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来,他一直拒绝任何形式的纪录片拍摄。

在摄制组坚持不懈地沟通下,他最终被张同道团队的认真和敬业打动。“之前接受日本NHK采访时,50分钟的节目折腾了我一个星期,拍了36盘带子。我觉得他们已经够认真了,没想到这个团队更认真、更敬业。还把无人机都带来了,我以为无人机是当年打下来的美国战斗机,结果一看像小风筝一样。他们的认真和敬业,都反映在系列片的质量上了。”就这样,《文学的故乡》成为他首次接受拍摄的纪录片。

为了拍下莫言的故乡高密,摄制组去了高密6趟,莫言也回了高密3次。莫言感慨,自己回到过去的棉花加工厂、当年站岗放哨的老营区以及参加文学活动的地方,碰到很多村里的老朋友,故地重游激活很多记忆。这种回忆也是对自己的过去进行反省的过程,下一步还要继续好好写。“我特别羡慕阿来的老家有那么高的雪山、那么辽阔的视野;刘震云的老家有一望无际的麦田;迟子建的老家有那么多冰雪;毕飞宇的老家有那么漂亮的油菜花。每个作家的故乡真是不一样,某种意义上这也决定了我们的文学风格。”莫言说,“看了纪录片的片花后,我有两个强烈的感受:一个不会表演只会写作的作家不是一个好农民,一个又会写作又会表演的作家一定是个好导演。”

阿来 书写是重新认识故乡的过程

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曾凭借《尘埃落地》成为最年轻的茅奖得主。熟悉阿来的读者都知道,阿来是一个热爱行走大地的作家。他常年在高原、边地行走,考察、记录、思考自然与社会、传统与当下的关系,并将自己的思考成果凝结成艺术的形式,曾出版过自然文学三部曲“山珍三部”:《三只虫草》、《蘑菇圈》、《河上柏影》。

此次拍摄中,摄制组跟随阿来来到他的故乡,嘉绒藏区。在片花中,阿里唱着欢快的藏族歌曲,和大家一起跳着锅庄。在节目中,阿来认为,自己对故乡的感情并不是盲目的说爱或者不爱,而是按照本来的面目去认知它,而书写的过程又是重新认识故乡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成了我的信仰。”

阿来回忆,和摄制组一起走在藏区,让他想起一个词“生命共同体”:“很多时候做文学的人就是关注人跟人的关系,其实,如果在青藏高原行走,有时候一整天一个人都碰不见,碰见的是花草树木,碰见动物的几率也不大。回到那种环境当中,可以更强烈地意识到我们的生命跟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我们跟自然的关系其实是非常疏远的,可能它在哺育我们、包容我们,但是我们对它非常疏离、隔离。”

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 邱峻峰

编辑 余孟祥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讲述文学大家故乡的故事 莫言:故地重游激活很多记忆”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纪录片《文学的故乡》:跟随莫言贾平凹等6位作家返乡 与文学重逢

纪录片《文学的故乡》:跟随莫言贾平凹等6位作家返乡 与文学重逢

故乡,文学,作家,莫言,阿来,迟子建,毕飞宇,生活,贾平,贾平凹,草地,地方,导演,水乡,纪录片,人们,作品,周刊,国民,苏北,刘震,创作,作家们,土地,团队,土司,手机,摄制组,文字,文化

2008-04-05 #小故事

央视将播纪录片《文学的故乡》 莫言贾平凹刘震云讲述文学故事

央视将播纪录片《文学的故乡》 莫言贾平凹刘震云讲述文学故事

文学,故乡,莫言,贾平凹,纪录片,毕飞宇,阿来,诺贝尔文学奖,刘震云,迟子建,团队,历程,首映式,央视,纪录频道,梁红,迟子,金力,翻译家,中国文学,主人公,专家,亲临现场,书法作品,冰雪,作家,出版家,和黄,北京晚报,多国

2009-09-29 #长篇故事

善于表演的作家莫言 《文学的故乡》能否掀起全国文化追溯热潮?

善于表演的作家莫言 《文学的故乡》能否掀起全国文化追溯热潮?

文学,莫言,纪录片,故乡,文学界,红高粱,影响,刘震云,作家,全国,地位,意义,我国,文化,热潮,电视剧,频道,教育,没有必要,意义重大,刘震,史中,杨振宁,毕飞宇,贾平凹,迟子建,阿来,在北,中央电视台,国务院新闻办

2020-07-13 #短篇故事

纪录片《文学的故乡》播出 莫言等六位作家的家乡什么样?

纪录片《文学的故乡》播出 莫言等六位作家的家乡什么样?

故乡,文学,纪录片,莫言,上官鲁氏,贾平凹,迟子建,作家,老师,阿来,北京,土地,头条,小说,父母,记者,毕飞宇,中心,丈夫,家乡,白桦,眼光,红高粱,老人,创作,影响,为主题,生活中,镜头中,刘震云

2007-11-24 #故事会

莫言的路径和莫言的文学世界

莫言的路径和莫言的文学世界

莫言,小说,福克纳,文学,影响,作家,蒲松龄,作品,蒜薹,故事,高密东北乡,文学世界,喧哗与骚动,农民,路径,风格,创作,透明的红萝卜,世界,一世,事件,历史,出发点,大师,天堂,孩子,情况,红高粱,记忆,金菊

2007-02-14 #故事阅读

张同道:回到作家的故乡 看文学如何起航

张同道:回到作家的故乡 看文学如何起航

故乡,文学,作家,阿来,迟子建,毕飞宇,莫言,小说,贾平凹,刘震云,老庄,北极村,土地,地方,刘鹏飞,生命,纪录片,风景,高密东北乡,世界,故事,水乡,秦岭,图片摄影,文化,植物,红高粱,苏北,藏区,离开故乡

2017-04-19 #故事会在线阅读

文学名人莫言小时候的故事

文学名人莫言小时候的故事

莫言,作文,时候,范文,小时候,野草,恐怖故事,田野里,河滩上,学生,小学,方面,故事,老师,篮球比赛,眼睛,耳朵,记忆,诺贝尔文学奖,我看到,青春之歌,天之,比别,董倩,我愿意,那一天,还记得,都上,小学生,五一国际劳动节

2020-09-16 #故事会在线阅读

《文学的故乡》总导演张同道:拍故乡就是寻找作家创作的源头

《文学的故乡》总导演张同道:拍故乡就是寻找作家创作的源头

文学,作家,故乡,莫言,纪录片,阿来,地方,风景,生活,迟子建,贾平凹,高密东北乡,作品,故事,纪录,观众,过程,获奖,毕飞宇,重返故乡,世界文学,商州,人生,人性,坏人,孩子,小说,总导演,心灵,情感

2016-04-04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