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苏东坡:一个有趣人的几件不有趣的事情东坡拾瓦砾书评

时间:2018-04-29

苏东坡最有趣的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402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今天我来说说苏东坡。 苏东坡是个有趣的人。说到苏东坡,有文化又浪漫的人记得他写过一句好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感情需要泛滥的时刻经常要用到。有文化不浪漫的人晓得他发明了一种美食,叫东坡肉,是所有肉食者的最爱。其实,他比我们知道的还要有趣的多。中国历史上圣人出了不少,有趣的人可不多。 我喜欢有趣的人。在我的案头上现在就放着三本苏东坡的传记。一本是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中国现代四大传记之一,著名文化人余秋雨说他不知读了多少遍。一本是《苏东坡大传》,作者是台湾学者李一冰,专门研究东坡的专家,洋洋两大册,文采斐然,有浓浓的学术味。还有一本是刚刚买来的《东坡拾瓦砾》,作者孙涛是自由撰稿人,走的是戏说的路子。他声称,写苏东坡的故事,如果写得一点不好玩,就对不起全国人民(其实他做的没有他说的那么好,他太想写得有趣了,反而显得有些饶舌)。 这三本书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他们都认为苏东坡是个很有趣的人。林语堂夸他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高人;李一冰誉之为: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第一大才子。至于孙涛说的更直白:和苏东坡有关的故事只有两个字好说——有趣。 孙涛的传记写的一般般,但有一句话说得好:苏东坡活了还不到七十岁,你就算活七百岁也绝没有他的故事多。苏东坡的故事确实又多又有趣。在这里,那些太有趣的事情(比如东坡肉的传说,他与高僧名妓的恩怨传奇)我不准备多说了,我觉得在他传奇般的一生中,有那么几件事,虽然不是很有趣,但值得单独挑出来说一说。 据说当官是一件挺没趣的事情,那我就从苏东坡当官说起吧。 事实上,即使是无趣之事,如果是有趣的人来做,还是别有一番风韵的。东坡先生是文人也是官人,但他的官声和他的文名比起来太小了;官声小,并不意味他官做的不好。他在凤翔组织百姓求过雨,在徐州领导人民抗过洪,在海南岛带领群众垦过荒……即使拿现在的人民公仆的高标准比也毫不逊色。他最大政绩是西湖改造工程。郁达夫诗云:江山也要文人捧,柳堤而今尚姓苏。不过,苏堤可不是苏东坡捧出来的。当年他在杭州当领导,写了奏章向朝廷专题报告,乞开西湖,他说:使杭无西湖,如人去眉目,岂复为人乎? 东坡能当官不光因为有才,还因为他会考试。苏东坡和兄弟第一次参加科举,就一举进士及第。主考官欧阳修当时就对人说:“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成语出人头地就是这么来的)。苏东坡考试可不是死考,他居然在进士考卷里杜撰典故,由于编得太像,连欧阳修这样学富五车的人物也没看出来,事后问他典故什么来头,苏轼答曰:想当然耳(这又是一句成语的来头)。面对如此有趣的才子,欧阳大人除了赞叹他太有才了还能说什么呢?他老子苏洵也有才,但由于不会胡诌,总是名落孙三。他老人家感慨地说,谁说考进士易?老夫如登天!谁说考进士难?小儿如拾芥! 文人能当官,更主要的是因为中国老早就有了以文取士的制度(顺便提一句,英国后来虽以文官制度驰誉世界,但在苏东坡考进士的时候,不列颠的许多达官贵人还目不识丁呢)。因此,那时候当官的都是文人,都能写一手好诗。这和现在不同,现在的观念是,你文章写得好,就是一介书生,不堪大用。我不是借古讽今,只是说古代的做法也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文章写得通顺,至少能证明该同志思路清晰,不糊涂哇。 苏东坡文人能当官,他要感谢当时的制度;但他的官运不好,没有当上大官却要怪当时的另一种制度。这个制度,叫丁忧,凡官员有父母丧,须“报请解官”,持丧三年。也就是说,如果你的父母仙逝了,再大的官你也要马上辞职。如果有人胆敢恋栈不去,事关名节,比现代西方逃兵役的罪过还严重。明朝名臣张居正,就被这件事搞得很不爽。这是古代以德治国的一个举措。它的好处是,逼你好好孝敬父母,如果你想当官当得长久,你就要让你的父母健康长寿。假如不幸“父母见背”你就麻烦了,官瘾再大也要等三年。现在人们也希望父母长寿,假如他们能替你做家务,带孩子,又有退休金的话就更希望了。但现在和古代有一个大不同,当官的父母见背了,一点不影响工作,如果忘我工作还要奖励。如果官当得有出息,还可以趁机大收丧礼——离题了,还是接着说东坡。 苏东坡很不走运,两次丁忧都是在骨节眼上。当官没有当得一鼓作气(当过官的都知道,如果不能一鼓作气,往往一蹶不振)。他中进士的当年,正打算要做官了,母亲程氏病逝,他丁忧三年。他三十岁时,做官正做到兴头上,父亲老苏又死了,再次丁忧三年。自21岁高中进士之后连头带尾总共才十年,光丁忧就丁了六年。想想现在的官员真有福气,谁死了都不影响自己当官。 不过即使在人心很古的古代,也不是每个人都像苏东坡那样,都是遵守制度的模范。其实东坡本人也有嫌疑,他在三年丁忧期满后不久就生了一个儿子。严格说来这也是犯规的。不过,被窝里的事谁也说不清——我查了三本传记,对此各执一词:孙涛口无遮拦说他第三年没有忍住擦枪走了火,林语堂为尊者讳推算出幸亏迟生了一年,李一冰装佯不知道只是说他媳妇怀了孕——这笔糊涂账不管怎么算,苏东坡没有继续当官是真的。他有个大官同事李定就做得差劲,因为母殇不报,恋栈不去,被东坡先生狠狠参了一本,说他“伤败风教,为害不浅”,结果被贬滁州。这里又牵涉到当时的一种制度。现在文明的说法叫弹劾,过去叫参本。过去当官有什么意见,当面锣对面鼓,参本都是实名制。这没点胆量是不行的。因为倾听者是至高无上的皇帝,生杀予夺就一念之间的事。我不明白,谁设计出这么一种不以人为本的怪制度?这也就在古代能这么做,古人一根筋的多,现在人谁好意思这么干?就是举报也是匿名。现在探索出更科学的办法,批评与自我批评,更加以人为本了。 东坡先生弹过人家,他自己也像棉花一样被人家弹过许多回,好险把脑袋都弹掉了。余秋雨说是小人迫害,我倒觉得主要怪他自己。“性不忍事,如食中有蝇,吐之而已矣”,这话是他自己说的;他的爱妾朝云女士还有一个更著名的评价,“学士一肚子不合时宜”。老是不合时宜,老是一吐为快,当然麻烦就来了。所谓麻烦,无非是贬,越贬越远,黄州惠州儋州,一直贬到了海南岛。 也不是东坡先生特别倒霉,过去做官本来就是风险很大的事情,贬官更是家常便饭,“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州路八千”,就是写照。这是前人不幸,却是后人的大幸。一是许多原本落后的地方因此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为现在的旅游作了贡献。随便挂个牌牌“东坡初恋处”,也会引得游人趋之若骛。二是因此留下了许多不朽的文学作品。就拿东坡来说,他贬一路写一路,最好的诗文都是在贬的地方写的,文章憎命达嘛。 但苏东坡还是有一些特别。他除了被皇帝贬官,他自己还不停地辞官,这位老夫子一辈子官做得不大,辞官倒是次数是不少。三年烟雨京华,估计辞了头十次官,动不动就写个《陈情乞郡札》,请求外放。连太皇太后也奇怪,问他:何故屡入文字乞郡?更不通人情的是,提拔快了他也不高兴。苏轼一直在地方做小官,50岁走了大运,连升四级(孙涛说连升八级),做到中书舍人,成了国家领导人。以我猜测,他应该高兴得跳起来才对;他老人家却不知好歹,具状请辞,说什么“躐等骤迁,尤非所安”——意思是,升得太快心里很不好意思。这一点尤其有趣,也最为现代人所不解。因为我们从来没听说过有谁有官不当。连假模假式的推辞也没有,提拔了说的都是感谢组织信任、决心勇挑重担之类的话。这倒不是现在人官瘾大,而是如今当官是做公仆,与旧社会当官做老爷不可同日而语,为人民服务当然都应该抢着上,这叫责无旁贷,义不容辞。 说到苏东坡还有一事不能漏掉。就是历史上很有名的“乌台诗案”。所谓诗案,就是写诗写出来的祸。写诗能写出祸来,只有中国(当然在古代)有。外国也有迫害文人的事情,比如苏格拉底,伽利略,但他们都是因为捍卫一种理论,坚持一种信仰。中国的文人却死的不明不白。明清时代被皇帝咔嚓掉的那些文人,并不是持不同政见者,他们到死都是奴才,和坚持真理,朝闻道夕死可矣一点不挨边。所以谈不上壮烈,只能说窝囊,都是糊里糊涂丢了命的。苏东坡坐牢也是一样,不是为民请命,不是捍卫信仰,是拍皇帝马屁拍出来的横祸。他由徐州调任湖州,为谢主隆恩,他作《湖州谢上表》说了一通皇恩浩荡的套话。由于在里面夹上几句牢骚话,结果给明察秋毫的小人(你不会想到放第一支冷箭的居然是沈括,就是那个大科学家)抓住了小辫子,往死里整。 但苏东坡没有死,因为这是在宋朝。宋朝有个很好的制度,是太祖留下来的,他要求后世子孙,除叛逆谋反罪外,一律不杀文臣。这个兵变起家的皇帝倒不是特别关怀文人,只是觉得文人没有武人危险;但毕竟大宋朝文人因此洪福齐天。苏轼也因此留住一条命,只是贬往黄州了事。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为此说了一句很煽情的话:苏东坡在示众,整个民族在丢人。要依我看,让民族丢人的倒不是苏东坡这件事,后来的事更丢人,只是聪明的余先生故意不说,当然也有可能是他记性不好忘记了。 我说的这几件事,初看起来都是东坡先生传奇一生中很没趣的故事;可我不这样看,希望你也不要这样看。如果你细细品味,其实都意味深长。 最后还想说几句题外话——也不算太题外——据我所知,现在写历史是一种最流行、最划算的买卖。有一种人——我实在想不出好名词,就叫它扒粪主义者吧——他们把历史当成了垃圾堆,随便扒拉点碎屑就如获至宝,出书,开讲座,从历史的A 面看到了B面C 面。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正史,野史,原料取之不尽。所以,这种生意现在特别火,热闹非凡。也正由于太热闹,真正的历史还没人有空、有耐心来写。《中国通史》至今还是范文澜老先生在几十年前写的,里面还在说农民起义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不要说这些大部头了,就是传记也没有人正正经经地写,要写也是专门拣“坏蛋”来写,写法也都是戏说、水煮之类,就像孙涛那样——孙涛还算是有耐心有良心的,至少他写的都是史实而不是胡诌,至少他写的是苏东坡而不是坏蛋。 (读《东坡拾瓦砾》孙涛著 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 2008 7 13/9,8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苏东坡:一个有趣人的几件不有趣的事情东坡拾瓦砾书评”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苏东坡:一个有趣人的几件不有趣的事情东坡拾瓦砾书评

苏东坡:一个有趣人的几件不有趣的事情东坡拾瓦砾书评

苏东坡,东坡,孙涛,文人,制度,丁忧,父母,中国,先生,历史,皇帝,进士,传记,故事,余秋雨,有才,林语堂,李一,他自己,事情,人家,地方,西湖,苏轼,欧阳修,一点不,有趣的人,不幸,东坡肉,传奇

2020-06-16 #长篇故事

苏东坡:一个有趣人的几件不有趣的事情东坡拾瓦砾书评

苏东坡:一个有趣人的几件不有趣的事情东坡拾瓦砾书评

苏东坡,东坡,孙涛,文人,制度,丁忧,父母,中国,先生,历史,皇帝,进士,传记,故事,余秋雨,有才,林语堂,李一,他自己,事情,人家,地方,西湖,苏轼,欧阳修,一点不,有趣的人,不幸,东坡肉,传奇

2020-06-16 #长篇故事

苏东坡:一个有趣人的几件不有趣的事情东坡拾瓦砾书评

苏东坡:一个有趣人的几件不有趣的事情东坡拾瓦砾书评

苏东坡,东坡,孙涛,文人,制度,丁忧,父母,中国,先生,历史,皇帝,进士,传记,故事,余秋雨,有才,林语堂,李一,他自己,事情,人家,地方,西湖,苏轼,欧阳修,一点不,有趣的人,不幸,东坡肉,传奇

2015-09-13 #短篇故事

苏东坡和美食的故事 东坡肉 东坡肘子……

苏东坡和美食的故事 东坡肉 东坡肘子……

苏东坡,佛印,苏轼,东坡,和尚,猪肉,五柳鱼,黄州,芦菔,东坡羹,东坡饼,有一次,上联,地方,肘子,东坡鱼,东坡肉,下联,人们,厨师,南岳,味道,汉族,水果,美食,蔓菁,西山,道菜,韶州,不喜欢

2019-07-27 #短篇故事

知道苏东坡 吃过东坡肉 东坡豆腐吗?

知道苏东坡 吃过东坡肉 东坡豆腐吗?

豆腐,五花肉,中放,东坡肉,加点,微火,料酒,煎成,香菇,制作步骤,东坡豆腐,成小丁,肉切,下锅,中火,冷水,冰糖,八角,切片,捆成,十字,姜片,啤酒,少油,小丁,桂皮,淀粉,清水,粘锅,白糖

2008-03-10 #小故事

苏轼何时成为了苏东坡?东坡肉和苏东坡又有什么关系?

苏轼何时成为了苏东坡?东坡肉和苏东坡又有什么关系?

苏轼,苏东坡,猪肉,百姓,黄州,道菜,王安石,这句话,东坡肉,时候,眉山,现象,宋神宗,世人,一生,东坡,主张,奏折,御史台,皇帝,词人,西湖,陛下,风俗,东坡居士,人生经历,出生于,司马光,官微,方营

2012-01-20 #短篇故事

「东坡豆腐」苏东坡的方法烧豆腐 赛过东坡肉!

「东坡豆腐」苏东坡的方法烧豆腐 赛过东坡肉!

美食,老豆腐,香榧子,做法,坚果,豆腐块,黄豆酱,苏东坡,好的,家庭厨房,名人,东坡肉,厨艺,依据,中火,交易平台,剥壳,再加,古籍,官方,小火,经典,步骤,清香,用料,热锅,煎炸,社区,葱油,达人

2007-07-17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