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古文赏析:古人最喜欢什么样的食物

时间:2018-04-01

这段话出自清代一本叫两般秋雨庵随笔的书

提示:本文共有 250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今天先来一起读一小段古文,写得很美,美得让人流口水。这段话出自清代一本叫《两般秋雨庵随笔》的书。这本书里记了很多有意思的小故事。所谓随笔,就是一种小散文,像你平时自己写的一些记录生活、心情的文字,就是随笔。

现在,来看这段让人流口水的文字:北地葡萄最美。有客问南中何以敌此。汪钝庵曰:“橘柚秋黄,杨梅夏紫。此与千里莼丝,未下盐豉,春初早韭,秋末晚菘,同一风致。

这段话是说:北边的葡萄最好吃。有客人问,南边有什么好东西比得上葡萄?汪钝庵先生回答说,是秋天黄澄澄的橘柚和夏天紫莹莹的杨梅。同样好滋味的,还有产自千里湖没放成盐和豆豉的莼菜丝、初春时节的新韭菜以及深秋时候的白菜。

这一段无论读起来还是听起来,都实在太美了。之所以美,跟两组对仗的短句有关。什么是对仗呢?就是两句话字数相同,相应位置上的字意思相近或者相反。

这里的第一组对仗,就是“橘柚秋黄,杨梅夏紫”。橘柚指的是什么呢?它不是橘和柚这两种东西,而是一种大小介于橘子和柚子之间的水果,香气很浓。,而且果肉特别柔软。

“橘柚”对“杨梅”,两种都是水果,而且这四个字全都是木字旁,看上去也特别整齐。“秋黄”对“夏紫”,不但点明了时间,还有色彩。翻译的时候,也要翻成整整齐齐的“秋天黃澄澄的橘柚“和“夏天紫莹莹的杨梅”。

另外一组对仗是“春初早韭,秋末晚菘”。菘这个字你可能不熟悉,但这个东西平常得很,就是大白菜。“春初早韭,秋末晚菘”,这两句很厉害了,因为它精准地总结了食物怎样是最好吃的,这位汪先生可真是个美食家。

汪老先生说的“春初早韭”,时上不但得是初春,还得是掐尖儿的,要等到秋末,还得“晚”。大白菜是北方一年蔬菜的末尾挨到秋末的最后一茬。那已经是霜降节气之后,白菜经过打霜,才又甜又脆,原本最平常不过的韭菜白菜,因为有了“春初、秋末”,以及一早一晚这些限定词,这么平常的东西也都鲜到了极点。这就是时间的魔力。

听了这些的解释,你从汪老先生的评论里,能总结出来古人觉得什么东西最好吃吗?我觉得,有三个核心的点。

第一是吃当季。秋天的橘柚,夏天的杨梅,春天的韭菜,深秋的白菜,时间点很重要

第二是吃当地。即便时间对了,因为土壤、气候、风土条件不一样,有些东西总是在特定的地方最好。

比如汪老先生这句话里还有一句“千里莼丝”。这是说,不吃别的地方的莼菜丝,得是千里湖产的莼菜丝オ行。千里湖在今天的江苏溧阳,它还有一个名字叫菁莼湖,可见这个地方真是产莼菜出名。

第三,吃原味。”千里莼丝”后面跟了一句“未下盐豉”,就是告诉你,最好还要清淡鲜甜。因为这里说“千里莼丝”,是还没放盐跟豆豉的时候最好吃。不放盐还好吃的莼菜丝,可见其鲜;霜打过的大白菜,会储存更多糖分,可见其甜。

如果你不是个杭州人,这段话里提到的其他吃的都很常见,你可能吃过。你最不熟悉的东西就是莼菜。莼菜是一种长在水里的植物,叶子是椭圆形的,叶子背面有一种特殊的黏液,吃起来滑滑的。杭州有道名菜就叫莼菜汤,这里写它没放盐之前最好吃。

我不知道你是不是一个重口味的人,现在川菜、麻辣火锅都很流行。我吃过莼菜汤,其实莼菜本身没什么味道,但不加盐,排除了其他味道的干扰,让人的舌头能够专心享受莼菜嫩芽那种滑溜溜的、纯天然的感党,的确是很高明的吃法。你要是有机会去杭州,不妨也试试。

别看莼菜没什么味道,在古人的文章里,它可是大大的有名,我给你讲一个关于莼菜最出名的故事。这个故事是讲一个叫张季鹰的人,他是西晋时候的文人,曾经在洛阳做官。

有一年秋风吹起的时候,他想起了家乡的莼菜汤和鲈鱼脍。什么是脍呢?就是切得很细的生鱼和生肉。你现在觉得吃日料里的生鱼片挺时的,其实,中国古人早就这么吃了。

想起莼菜汤和鲈鱼脍这两道家乡菜,张季鹰就感慨说,人生的意义是要自己顺心遂意,怎么能为了虚名,待在离家千里之外的地方当官呢。于是他就放着官儿不当,坐着车子回家了。

后来我们还有了一个成语叫“莼鲈之思”,说的就是一个人想念家乡的风味。中国古代,对于大多数读书人来说,做官是顶要紧的人生追求。像张季鹰这种因为嘴馋,扔下官儿不做的故事,显得很特别,所以被后世的文人反反复复地写进了文章里。

“莼鲈之思”这个成语,也就这么流传下来了。

中国古代,朝廷怕官员跟地方上的人勾结,谋取私利,所以一般不让一个人在家乡当官,常常给他派到离家乡千里以外的地方去。古代可不像咱们现在,食品可以保鮮快递,一个人离开家乡,好些吃惯的东西就吃不着了。于是,一个人想念家乡可以很具体,这就是舌尖上的“乡思病”。

古代社会,交通和贸易不发达,食品保鲜技术也不发达。所以,一样东西想要好吃,就只能在最合适的地方、最合适的时间去吃。只有杨贵妃那样受到皇上宠爱的妃子,才能那么奢侈,享受用最快的马给她快递茘枝的特权。有句特别有名的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说的就是这个抢时间的故事。

对比我们今天,在大型超市里,绝大部分蔬菜,你随时都可以买到。物流和保鲜技术,越来越发达,别说广东的茘枝,就是智利的樱桃,也能给你弄来。

生活在现代大城市的人,受到的季节和地域的限制越来越小。但同时,我也就永远失去了每年春天吃第一口韭菜的那种幸福感。这是现代人的幸运,也是现代人的遗憾。也正因为这样,比如松茸、大蟹这种受季节限制比较大的食物,这几年又变成了新的潮流。

我们今天跟古人的生活方式很不一样:我们用塑料大棚,打破时间局限,冬天也种得出绿叶菜;我们施化肥,让蔬菜和粮食长得更大更壮;我们打农药,或者加入转基因技术,帮助农作物抵抗病虫害;最后,我们把千里以外的东西用快递送到你面前。

这些都是所谓“天然”的反面,但这些并不是坏事情。

我想说的是,吃当地、吃当季,这只是在自然农业时代,由于种种限制,不得已而形成的文化偏好。这个偏好,你放在古文里体会它的美感就好了,做一个现代人,我们不妨安然享受现代生活的便利和丰富。

最后个人总结:

1、中国人在文化概念里最喜欢的食物,是吃当地、吃当季、吃原味,这就是所谓的“天然”。当季当地新鲜的食材,才是最美味的。

2、橘柚秋黄,杨梅夏紫,春初早韭,秋末晚菘,用的都是平常的字,但能写得这么准确,而且还有黄有紫有绿有白,画面感极强,这几句话值得背下来。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古文赏析:古人最喜欢什么样的食物”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古文赏析:古人打比方的艺术

古文赏析:古人打比方的艺术

比喻,钟子期,音乐,俞伯牙,俞伯,东西,感觉,暗喻,知音,好的,古人,故事,明喻,高山流水,小路,流水,滋味,高山,朱幼,来形容,肚子里,下咽,个人,两颊,乐器,听觉,味觉,善哉,四季,广场

2014-10-07 #故事会

古文赏析:古人的悲慨之美

古文赏析:古人的悲慨之美

悲剧,夸父,巨人,太阳,神话,人类,成语,故事,桃林,黄河,中国,意思,渭河,邓林,他的手,夸父逐日,山海经,结尾,普罗米修斯,一口气,东海,喜剧,大自然,小姑娘,希腊神话,文明,树林,汉语,神话故事,精卫

2019-04-15 #经典故事

趣味历史:古文是用文言文写的 古人说话也是用文言文说的吗?

趣味历史:古文是用文言文写的 古人说话也是用文言文说的吗?

文言文,口语,人们,白话文,形式,文字,朱元璋,优越感,写文章,原因,文化,变化,古人,圣旨,成本,文言,时代,时期,材料,古人在,言文,那文,度地,还可以,主角,书面语言,书本,区别,关系,力气

2015-12-20 #短篇故事

古人不远: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祖冲之作文古人不远: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祖冲之作文

古人不远: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祖冲之作文古人不远: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祖冲之作文

祖冲之,古人,数学,作文,历史人物,最喜欢,高科技,华罗庚,天可,家和,事情,事物,制造家,先生,关键在于,数学家,天文学,圆周率,多面手,坚持真理,指南车,成就,意识,新亭,时代,机械,欧洲,榜样,样子,水力

2007-10-24 #故事会在线阅读

续古文观止

续古文观止

戒律,子云,吴侍郎,叶水心,衡决,陈同甫,陈亮,韩公,龙衮,京师,人物,作者,历下,古人,小说,官吏,幕僚,承乏,政论,湖南,生聚教训,罂粟,鸦片,西汉文学家,大文,上绣龙,中主,乃可,其法,依于

2019-04-27 #故事阅读

《古文两则》

《古文两则》

伯牙,钟子期,庄子,知音,点拨,列子,俞伯牙,高山流水,友情,句子,惠子,哲理,故事,文学家,朋友,比喻,琴声,这句话,古文,乐曲,全书,典故,原则,古人,基础,名篇,哲学,善哉,学生,寓言故事

2020-09-11 #短篇故事

《古文两则》

《古文两则》

伯牙,钟子期,庄子,知音,点拨,列子,俞伯牙,高山流水,友情,句子,惠子,哲理,故事,文学家,朋友,比喻,琴声,这句话,古文,乐曲,全书,典故,原则,古人,基础,名篇,哲学,善哉,学生,寓言故事

2020-09-14 #故事会在线阅读

《古文两则》

《古文两则》

伯牙,钟子期,庄子,知音,点拨,列子,俞伯牙,高山流水,友情,句子,惠子,哲理,故事,文学家,朋友,比喻,琴声,这句话,古文,乐曲,全书,典故,原则,古人,基础,名篇,哲学,善哉,学生,寓言故事

2013-03-01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