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大庙山往事

时间:2017-06-01

贮水山东峰海拔83米,西峰海拔73米,中间低凹,状如马鞍

提示:本文共有 428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以前,青岛贮水山公园叫大庙山,之前还叫“毛奇山”、“若鹤山”,而古时候人们称其为“马鞍山”。

贮水山东峰海拔83米,西峰海拔73米,中间低凹,状如马鞍。明朝为防倭寇入侵,在山上建烽火台,故又名烽台岭,因谐音的缘故,还叫凤台岭,意为凤凰栖息的地方。据说原先台东镇就是因地处烽台岭以东而得名。

1897年,德侵占青岛,德军参谋长毛尔托克在山上建有“毛奇炮台”,山上架设了3门加农炮,贮水山改名毛奇山。如今,当年的炮台早已不见踪影,但山上还可看到几个地堡残骸,其射击孔还清晰可现。

1902年,德国人在观象山上建了一座400吨的贮水池,引海泊河水源地水上山,但因水少,送出的“自来水”只能供官厅和兵营使用。后来,新辟李村河水源,在贮水山上新建了容量2000吨的贮水池,铺设管道引入河水,市内开始设立公共水栓向市区市民供水。

1914年9月,日军侵占李村时,德国烧毁机关室,破坏了李村水源地,但仍启用海泊河水源地以供水。后来日本人夺取了海泊河水源地,断绝德军炮台供水,德军无奈投降。日本人占领后,修复贮水山水池,又利用观象山贮水池,使市区局部恢复供水。到1920年3月,辟建白沙河水源地,又在贮水山新建容量4000吨的贮水池,加上原来的2000吨容量,市内的日供水量达到6000吨。

日本人赶走了德国人,第一次占领青岛,把德国人在青岛设立的地名全都给改了,把毛奇山改为若鹤山,又称青岛株式观物园,在山的北面修建了一座颇具规模的日本神社——“青岛神社”。

神社前殿为拜殿,用于祭拜和举行仪式;中殿为本殿,用于供奉神灵;后殿为宝物殿,用于供奉社内法器。神社在中国人的眼里,与中国传统的庙宇差不多,所以青岛人就称其为日本大庙,此后山名也就称为“大庙山”了。1922年,中国政府收回青岛,正式命名为贮水山。

日本大庙里供奉着日本的天照星大神、明治天皇以及进攻青岛时战死的所谓高级英烈。每年秋天的10月7日,他们在这里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和庙会。

(当时日军举行祭拜神灵的仪式的情景)

日本人把大庙山看做是个很神圣的地方,他们除了在山顶建立神社之外,还把山体做了统一规划。在山上种植樱花树,修建了神道、垒起了108层石阶,又在面对辽宁路的正门建造山门,并称其为“鸟居”。

山门是一个“开”字型的石牌坊,鸟居上挂着写有“青岛神社”字样的竖匾,两侧有一对日式石灯笼,由花岗岩砌成,旁边还立有木栅和写有“车马止”字样的告示牌,提醒进出大庙山的行人注意:不能骑马乘车入内。

穿过山门向前直走,会经过漫长的神道,两旁种满从日本运送过来的樱花树。穿过神道就来到很长的一段石阶前,石阶叫参道,老青岛人习惯称其为“108磴”。

山上还豢养了一些鹿、猴、熊等动物,并且种满了樱树和松柏,大鸟居的东侧有莲池,西侧设角力场及其他十余处场所,专供日本人玩乐。

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贮水山上的樱花美景在岛城比较出名,每当春天,樱花道旁的樱花如云似霞,引来不少游客前来观赏。

上世纪40年代,一个上海三流的女演员(李华)由上海来青岛殉情,在樱花树上自缢身亡。成为当时一件很轰动的事,各地报纸以“一缕香魂绕樱花”等标题,见诸报端。青岛有不少老房子或者地界因为有人死亡而流传出一些灵异事件,但这个女演员的自杀却没有,从当年的资料看,大都是“香消玉殒”之类的记载。

女演员的死与电影表演艺术家关宏达(1914—1967)有关,关宏达1932年从事电影和戏剧活动,曾在天一、新华影业、中央电影摄影场和国泰影业公司当演员。三四十年代,他驰骋影坛,拍摄了《凯歌》、《满园春色》、《秋海棠》、《霍元甲》等。解放后,拍摄过《球迷》、《宋景诗》、《秋翁遇仙记》、《大李、小李和老李》、《鲁班的传说》、《聂耳》等影片。

李钟情于关宏达,并一直紧追不舍,但关宏达对婚姻大事看得很重,彼此交往多年未娶她为妻,主要是因李作风浪漫,感情不专。有一次,关宏达到青岛拍戏,李也跟着来了,在舞厅与别人勾肩搭背,引起关的反感,彼此发生激烈地争吵随后分手,李在青岛与一美国兵同居了。

一年后,李又回上海,想与关重续旧情,遭到拒绝,但关不忘旧日情义,倾囊资助她80美元,100万法币,劝她好自为之。李悔愧交加,不久来到青岛,在贮水山樱花树上自缢了,衣袋里仍然装着关赠送的美元、法币。关宏达得知此事后,第一时间赶到青岛,痛哭了一场,而后为李料理了后事。

关宏达“文革”初期,因遭受迫害,于1967年12月跳楼自尽。1979年4月,上海电影制片厂党委,为其平反,恢复名誉。

关宏达(右一)与上官云珠等演员合影

抗战胜利后,大庙山成了烟台国华中学的流亡校舍。解放战争即将结束时,山东各县的一些恶霸、地痞流氓、还乡团等,也纷纷以“难民”的身份来到青岛。一时找不到住处,就住进了大庙里。有的还在山上搭起了帐篷,搞得山上乌烟瘴气,乱七八糟。

随后,国民党市党部把大庙改成了抚慰国民党抗日将士的“忠烈祠”,每年7月7日在此公祭“七.七”事变和抗日战争期间为国阵亡的中国将士。此举并不被青岛人民所接受,后来终止了。大庙山成为日本侵略者侵略青岛的见证。此时,山上树木多遭破坏,绿地荒芜。

在108蹬楼梯的北侧有幢大房子,是日本鬼子建的射箭房。解放后,改建成学校叫市北民办中学,也叫“大补丁”。以后,学校搬到了丹东路(后来的艺术学校),大房子改成织布厂,后来也拆了。

解放后,贮水山开始护山造林,政府几次组织大规模植树活动,植被逐步恢复。1956年,市政府投资修建园内道路,淘汰枯萎死树,补植黑松、雪松,修建荷花池,恢复绿地建成公园。同年,将大庙山定名为“贮水山公园”。1957年,在辽宁路入口建石质门垛,并陆续建成培养温室等。

公园里鲜花盛开,绿树成荫,成了年轻人谈恋爱的好地方。从早到晚,在山底、山顶的树下,都能看到一对对恋人在交谈,相拥,当时人们把贮水山戏称为“鸳鸯山”。“文革”期间,贮水山公园内秩序混乱,管理困难,植物多有破坏。

辽宁路大门的右侧,晚上还有许多业余小剧团演出,左侧大茅房(公厕)旁边支一大棚,里面有说大鼓书的,场场爆满!

1964年青岛市政府在市贮水山南麓,建立了占地面积13000多平方米市少年宫。成为青岛市小学生参加文体活动,观看电影、文艺演出的重要场所。1966年因“文化大革命”,体育活动停止。1976年开始恢复。首先恢复了航模、舰模队,随后又组建小武术队。1979年恢复乒乓球项目,后又成立射击队,射箭队。1984年少年宫新大楼落成,设有乒乓球、武术、艺术体操训练馆,并配有先进而完备的训练设施。开设了艺术、体育、科技和群众性活动四大类20多项专业课程,

1986年少年宫成立了“小海燕艺术团”(即青岛市少年儿童艺术学校),为青岛市培养了大批艺术人才,在全国和省市的各种大赛中屡屡夺魁。还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山东卫视、青岛电视台和青岛市的一些大型演出活动。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笔者曾在少年宫活动厅举办过青岛“密封杯”全国拳击大奖赛运动员的选拔表演,组织过青岛市首届螳螂拳比赛等。

1969年市北区在西南角建起了一座下沉式盆状露天旱冰场,旱冰场以前是个大水窝子,下雨天,里面会灌满水,孩子们常在里面嬉戏玩耍。溜冰场建成后,丰富了当地居民的文体生活,晚上经常有文艺演出和体育表演,当然,旱冰场内也常有纠纷发生,时而也出现一些打架斗欧的现象。

旱冰场建有一圈梯形看台,可同时容纳上千人。上世纪八十年代,市北区与洛阳玻璃厂在这里举办了两场“洛玻杯”全国拳击大奖赛,特别是88年那场,青岛拳击运动员大显身手,获得了多个级别的冠军,在与上海队的比赛中,青岛拳手司建战、王立海、、孟祥柱等重拳出击,频频进攻,对方拳手防不胜防,几乎没有招架之力,连连败下阵来,那场比赛也显示了当时青岛业余拳击运动的实力。

当时,旱冰场主任是刘显臣,89年我筹划在四方举办首届全国拳击专业队的比赛,找他了解有关主办比赛情况,随后他说区政府分管领导打算将旱冰场合顶,融资400万盖一座康乐城,诺大的工程我半信半疑,他拿出一份图纸,给我介绍建成后的布局设施情况。几年后真的建成了,是通过社会融资而成。康乐城建成后举办了许多文艺演出和体育活动,举办过选美、模特大赛等,这些活动在九十年代初还是比较前沿的。现在,这里已成了饭店,自然博物馆。

1971年,市政府在贮水山上建了第一座电视塔,同年9月青岛电视转播台开播。1976年1月,青岛电视转播台正式更名为——青岛电视台。1992年青岛有线电视台成立,地址还设在贮水山,开始传送有线电视信号正式开播。后来新电视塔在榉林山建成,贮水山旧电视塔也被拆除了。

六七十年代,少儿文体娱乐场所很少,大庙山就成了周边孩子们玩耍的天堂。小时候,笔者住在东镇,距大庙山不远,经常和小伙伴到大庙山玩耍,比赛攀登108级台阶,在山上看人家练武打拳,在楼台亭阁周围捉迷藏、在草地里捉蚂蚱,捉蜻蜓……玩得不亦乐乎。后来搬了家,就很少去了。

1984年,市政府决定封山3年,以儿童少年活动为主题,重新规划建设山头公园,贮水山列入10个山头公园建设之一,同年3月动工。由市商业局设计室与市建筑安装总公司设计室,根据市园林局的规划方案设计,由青岛海关、青岛铁路分局、青岛港务局、市北区政府等单位集资承建。

新建了大型儿童活动设施,彩色乐控喷泉、“园丁”雕塑,儿童阅览室和观景亭等3组廊亭。铺设半环山车行道、游览路,补建围墙。义务植树,种植乔、灌木2.1万株。1986年7月6日经市政府命名为“贮水山儿童公园”,同年11月建成开放。

90年代初,大庙山还一度成为岛城市民聚集打扑克的场所,那时青岛人喜欢打“够级",岛城兴起了“够级”热,一些”够级“高手聚集在大庙山过招,人们都自带马扎,每一帮打够级的身后,都围着一层观众,甚是热闹。

那时人们在单位里,常常中午休息时打够级,谁出牌差,有人就说:“这水平到大庙山打,让人一马扎子就砸出来了”,大家听了哈哈一笑,可见,当时到大庙山上打牌是要有点水平的。

1998年,市北区政府投资80万元,修建了辽宁路仿古园门,门内栽植雪松。路南侧铺栽了草坪。2000年,市政府投资进行综合治理,修缮园林建筑、完善公园基础建设。为防止山体水土流失,在部分坡地铺栽草坪6.3万平方米。

2005年,拆除辽宁路园门,改造扩大门前区,公园免费对外开放。“大庙山”成为岛城居民、儿童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如今大庙山的大庙早已荡然无存了,昔日屈辱的历史不会再复返。童年的欢乐与喧闹变成了今日的恬静与安宁,岁月带走了往事,但记忆还留在人们的心中。

(作者:戴新阁 笔名朋华,本文发表于2016年2月6日,现有改动)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大庙山往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故事已成往事的情感美文 写往事的散文

故事已成往事的情感美文 写往事的散文

散文,时光,无语,往事如烟,事理,傍边,时间,经典,工作,我要投稿,相关文章,有几分,最爱好,长辈们,回忆往事,在记

2009-06-04 #故事会在线阅读

妈妈的童年往事200字

妈妈的童年往事200字

作文,往事,记忆,句子,童年往事,童年的回忆,那些往事,价值,儿子,回首往事,往事如烟,爸爸,爱情,我的童年,童年回忆,风吹雨打,曾我,不一样,金色童年,都会,余香,世界,一切万物,东西,个人,事情,习惯,人生,作者,假面

2018-03-24 #小故事

《美国往事》:对青春往事的追忆 是“美国梦”碎的不甘

《美国往事》:对青春往事的追忆 是“美国梦”碎的不甘

面条,影片,麦克斯,黛博拉,美国,美国往事,故事,情节,人物,兄弟,朋友,纽约,美国梦,影片中,好友,导演,电影,手法,场景,往事,时期,梦想,男性,社会,象征意义,镜头,青春,叙事结构,一生,主题

2016-02-25 #故事会在线阅读

往事古风句子回忆往事的感慨句子

往事古风句子回忆往事的感慨句子

一念,浮生,素笺,雨丝,谢谢你,曲院风荷,万物,天涯,撑伞,洗尽铅华,江南,疏影,白首,韶华,生生世世,冷如霜,却生生,念君,成梦里,柳依依,汤汤,波渺渺,秋去春,程山,程水,符采,萧素,那柔柔,颜容,一梦千年

2009-08-19 #故事会

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

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

父母,往事,故事,儿女,一生,母亲,事情,年纪,生活,总是很,讲过去,回家看看,往事吧,都会,一大,东西,代代,历史,家史,命运,回味,品格,回首往事,家人,子女,家庭,很感兴趣,总会,意识,我家

2017-07-03 #故事大全

往事越千年 弹指一挥间——《往事越千年》前言

往事越千年 弹指一挥间——《往事越千年》前言

古人,麦积山石窟,我们需要,大众,壁画,社会,艺术,麦积山,佛像,内容,文化,洞窟,研究,供养人,僧人,历史,塑像,建筑,滋养,目的,研究者,读者,历史遗迹,历史文化,都是由,从公,专家,人间烟火,人文,人和事

2009-09-17 #故事大全

妈妈的童年往事200字

妈妈的童年往事200字

妈妈,往事,爸爸,作文,是最好,童年往事,事情,作文网,滁州,星火,高尔,告诉你,妈妈说,更多关于,那时候,世界,小毛,怀抱,毛巾,父母,电影,英语班,趣事,邻居,执勤,洗脚,生活,我和妈妈,很辛苦,往事如歌

2015-01-11 #故事阅读

回忆往事经典散文

回忆往事经典散文

故事,往事,人们,时候,文档,长辈,长辈们,散文,情怀,情事,故事情节,爸爸,父母亲,过往,总是会,回忆往事,尚存有,家一,年纪,事情,再加,吸引力,动物,场景,境界,岁月,小学,妈妈,孩提,年龄

2020-09-01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