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网,网罗全网精彩故事大全。找好故事就来搜故事网!

二年级语文上册14我要的是葫芦教案部编版

时间:2016-07-31 16:36:28

相关推荐

二年级语文上册14我要的是葫芦教案部编版

二年级语文上册14我要的是葫芦教案(部编版) 14《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教材分析: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教材第三册第四组中的一篇看图学文,这篇寓言故 事生动有趣,共有四个自然段,简短精悍。讲一个人种葫芦,眼睛只盯着葫芦, 不听邻居的劝告,不去管理叶子上的蚜虫,却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 越长越多,葫芦慢慢变黄,最后葫芦都落了,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 教学内容: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故事性强,考虑到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认识水平, 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情景创 设法,以“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 这一问题为突破口,采用变序阅读等 教学方法。先学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点朗读中间两段,感悟问题的原因: 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他所 犯的错误,可以从他的语言看出来。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会书写难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悟,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态。体会 反问句,感叹句及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学会带着问题读课文,读中感悟,看图与学文相结合。 4、懂得当自己做错事情时一定要听别人的劝告,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 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悟,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态。体会 反问句,感叹句及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学会带着问题读课文,读中感悟,看图与学文相结合。 教学难点: 懂得当自己做错事情时一定要听别人的劝告。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 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 通过读读、找找、想想、说说、编编等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课 二、认读字词: 教师引语:刚才你们都认得“葫芦”,看样子,大家一定预习得很好了,老 师相信其它的生字,大家也一定会认会读了。 1、(教师出示第3 张有词语的幻灯片)教师引导学生认读词语:葫芦藤、蚜 虫、盯着、比赛、邻居、花谢花开,学生试读。 2、教师教读词语,并(出示第3 张幻灯片中生字拼音)学生正音跟读。 3、学生再读词语(齐读)。 4、学生开火车读词语(教师出示第4 张幻灯片),学生认读:自言自语、每 天、一棵树、挂住、慢慢地、奇怪。 三、学法指导: 1、学生能熟读词语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记忆“挂”和区别形近字 的方法,师生一起编成顺口溜:张口一声哇,用手往上挂。有水是水洼,女孩爱 娃娃,捉虫小青蛙。 2、教师指导难字“挂”的书写方法,学生在书中练习写字,然后同桌评比书 法,最后教师把写得好的学生的字展示。 3、(教师出示第5 张幻灯片)指导学生生字的变化记忆方法: 四、整体感知:1、(教师出示第6 张幻灯片)引导学生读课文指导阅读提示:这个人要葫芦, 他得到葫芦了吗?请你在课文中划出有关语句。 2、学生读课文后自主交流。 3、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课题。 (设计意图:自主交流从阅读提示中读懂了什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生 更能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情。) 4、学习第一自然段,图文结合,体会葫芦的可爱。 (1)(教师出示第7 张幻灯片)引导学生看葫芦图片后熟读句子:从前,有 个人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 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2)教师指导幻灯片中的葫芦引导学生再次注重红色字体的意思:从前,有 个人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 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教师引导学生读出葫芦的( 可爱 ),多么可爱的葫芦! (3)教师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比较感叹句的语气。(赞美) (4)教师指名朗读描写葫芦可爱的语句,抓住重点词语“细长的、满、雪白 的、可爱”齐读。(教师出示第8 张幻灯片)引导学生看图背诵段落:( 瓜藤上长满了(),开出了几朵( )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 芦。多么()小葫芦哇! 过渡:这么可爱的葫芦,同学们喜欢吗?种葫芦的人呢? (5)教师指导学生朗读体会种葫芦的人对葫芦的喜爱: a、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每天、几次”这两个词语的表达效果。为什么种葫芦 的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这说明了什么?(教师出示第9 张幻灯片) b、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教师出示第10 张幻灯片) (设计意图:教师让学生从多次的朗读中深深感受到种葫芦的人对小葫芦的喜 爱之情。朗读指导不需多讲术语,只要引导孩子入情入境,身临其境,感情自然 会出来。) 5、学习第二、三自然段,探究葫芦落地之谜。 小组合作学习第二段,教师出示阅读温馨提示:请小朋友们当当侦察员,在 课文的2—3 自然段中找为什么小葫芦都落了的答案。(教师出示第11 张幻灯片引 导学生看阅读提示后再读课文) 教师询问:有几个虫子不用怕。谁知道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指名)这两个句子的意思是一样的,你觉得哪一句更能说明不可怕呢?请大家把这两句读一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盯着、自言自语”。教师小结:是啊,他多希望葫芦长得快些,长得大些呀,根本不管叶子上长 虫了。你听了他的话,想对他说什么呢?(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 6、学习第三段 a、种葫芦的人这样做,难怪他的邻居也实在看不下去了,来劝他。请大家读 第三段。画出他不要叶子的句子: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 “你别光盯着葫芦了, 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那个人感到很奇怪,他说:“什么?叶子上的虫 子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教师出示第13 张幻灯片引导学生明白那个人不要 叶子的句子) C、那个人听了别人的劝告吗?学生回答说没有,(教师出示第14 张幻灯片) 引导学生比较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可怕。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学生知道正是那个人固执己见才会有葫芦落下来的结果。 d、学生再读语句后师生小结: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全落了呢?就是 因为任何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每一个环节都会 互相影响。要想得到好果实,就要细心呵护每部分叶子的生长。我们做事情也一 样,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不能只注重结果。 e、分角色朗读对话,说说你喜欢谁?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议,读中悟,把课文的 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采用课后的反问句和陈述句进行朗读指导,使学生 得到再认识,再创造,从而达到理解、积累、感悟文本之目的。教学中设紧紧围 绕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有效性得到了加强。) 7、学习第四自然段。 a、(教师出示第15 张幻灯片)葫芦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 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b、教师引导学生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情。(伤心)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体现种葫芦的人当时的心理活 c、教师引导学生情景表演朗读课文2、3、4自然段后体会邻居和种葫芦的人 种下的葫芦会有什么不同的结果: 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 惊讶。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d、过渡:我们找出了这么多的不同,同学们真爱思考,请你想一想后质疑: 指名交流。(“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全落了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问 题看“葫芦落下来的原因“的示意图就知道了。(教师出示第16 张幻灯片引导学 生弄明白葫芦落下来的原因) f、教师引导学生看“葫芦落下来的原因”示意图后说出明白的道理。 (设计意图:通过文中两幅图画的比较,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紧紧抓住“这 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全落了呢?”进行展开教学,在学生的头脑中留有充 分思考的余地,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求知欲。) 五、拓展延伸: (教师出示第17 张幻灯片)我会续讲看图讲故事: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下了葫 芦,过了一些日子, 的葫芦藤上又长满了 色的叶子,开出了几朵 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 的小葫芦。有一天,他发现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这时他想起 ,赶快 来小葫芦慢慢,一个个都长得比 六、作业布置:1、课堂作业指导(教师出示第18 张幻灯片) a、我会选: )蚜虫b、我会连: 挂了 小花 雪白的 小葫芦 开了 蚜虫 可爱的 南瓜 生了 绿叶 细长的 小花 长了 小葫芦 圆圆的 葫芦藤 2、课外作业指导(教师出示第19 张幻灯片):a、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 听,说一说自己明白的道理。b、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 七、板书设计: 长出葫芦藤 开出小花我们在做每一件事情时,都应该 我要的是葫芦 考虑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并且多结小葫芦 虚心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葫芦全落了八、教学反思: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第三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让 学生学会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而这篇寓言是让学生明白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紧紧围绕单元目标,结合本课特点,从观察两幅插图的不同 为切入口,采用不同的方式通读全文,然后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 中积累词汇和培养语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 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在教学中,我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与体 验,把读有所悟,以悟促读作为教学的重点,力求使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多种形 式的朗读,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品悟课文语句里包含着的丰富的思想感 情。本节课我注重以下几点: 一、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教学设计以读为主,在学习过程中重视阅读感悟和体验,教师范读、学生自 由朗读、同桌合作读、分角色伙伴合作朗读、个别情景展示朗读等阅读方式突出 了学生阅读行为的自主性,使学生在不同的阅读实践中自主地领会文章的思想内 容,最终内化为学生的语言积累,既调动了学生主动地参与阅读,又培养了创新 思维和语文能力。 二、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大胆想象,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在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那也是新课程所提倡的。因此,我在这节 课中把课文的两幅插图并列出现,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不同,并用自己的语言表 达出来,再从图到文,学习课文。 想象是孩子们的天性,只有喜欢想象才会有所创造。我结合文章的空白之处, 设计了想象的内容,想象说一说:你想对种葫芦的人说什么吗?你觉得种葫芦的 人第二年种的葫芦和今年有什么不同,请你根据老师的提示续讲故事。这样学生 说话既有了依托,又有了较大的伸展空间。师生之间在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中思 维得到了碰撞,在学习中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发展 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了学习的增量,进而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三、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二年级语文上册14我要的是葫芦教案部编版”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语文园地三

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语文园地三

缩写,故事,民间故事,交流,内容,原文,同学们,a.,b.,c.,学生,方法,让学生,习作,兴趣,全班,同学,文章,段落,语句,海力布,活动,口语交际,人物,作者,初稿,建议,情节,方式,片断

2018-02-13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课文,牛郎织女,故事,生字,织女,牛郎,连环画,形式,词语,配文,句子,场景,交流,孩子,小结,本课,方法,文字,结局,老牛,课时,辛勤劳动,鹊桥,人们,学生,品质,多音字,小组,情感,情况

2020-06-18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名人故事》教案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名人故事》教案

精品,人物,课文,指导,文档,公文,全程,资料,范文,汇报,列宁,板块,灰雀,小组,模块,对话,教学,词句,交流,品质,条目,设计,句子,教案,语言,优秀品质,大石头,流程,生字,词语

2020-06-12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名人故事》教案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名人故事》教案

精品,人物,课文,指导,文档,公文,全程,资料,范文,汇报,列宁,板块,灰雀,小组,模块,对话,教学,词句,交流,品质,条目,设计,句子,教案,语言,优秀品质,大石头,流程,生字,词语

2013-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