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我与“留医部”的故事|郑惠玑:最初的医院是由一座破庙改建成的

时间:2014-03-13

她,1952年分配到宝安县卫生院深圳市人民医院的前身工作,亲历和见证了这所医院从小到大的发展壮大过程,被称为留医部的活字典

提示:本文共有 243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人民医院‘养’了我68年。”她,1952年分配到宝安县卫生院(深圳市人民医院的前身)工作,亲历和见证了这所医院从小到大的发展壮大过程,被称为“留医部的活字典”。日前,记者采访了今年85岁高龄的“留医部”退休老同志郑惠玑,倾听她记忆中的“留医部”最初模样。

85岁的郑惠玑讲述她的“留医部”故事。罗俊杰 摄

1952年报到时有点儿小失望

说起为什么学医,郑惠玑透露说,她出生于一个医学世家,“我爷爷是医生,非常有名气,出诊需坐轿子;我父亲也是家乡一带有名的老中医。”

1935年10月1日,郑惠玑出生于广东中山。1952年1月9日,被分配到宝安县卫生院工作的广东省第二卫生学校护理专业毕业生郑惠玑,前来宝安县城南头报到。她当时不会想到,自己会在这家医院一待就是整整40年,直到1992年11月退休。

1952年,刚分配到宝安县卫生院的郑惠玑。 受访者供图

“我当时才17岁,和同学高竹君、林玉屏等一起从广州过来报到。我们先乘坐火车到罗湖,然后再转乘汽车到南头。我来到宝安县卫生院时心里有点小失望,这所医院未免也太简陋了。这是一座由破旧小庙改建而成的医院,地址就在中山公园里面,从南头古城九街上来就是。”回忆起68年前初到宝安县卫生院报到的情景,郑惠玑记忆犹新:“这所医院是宝安县人民政府1949年从国民党手里接收过来的。”

她回忆说,当时医院有位指导员,名叫叶丹,配有手枪。有位副院长,是个女的;有两个内科医生,名叫王维铿、陈少泉;还有3个助产士,名叫何姑、卢仲璇、汤悦晖。其中,汤悦晖现年102岁,生活能自理,头脑还很清楚。此外,还有4个护理人员,以及几名勤杂人员。医院没有电,用煤油灯照明。没有自来水,所以专门安排一个人每天负责挑水,“那个水井很深,我都不敢往下面看。据说井的底部很大,可以放几张桌子”。

“当时医院共设4张男病床、2张女病床,以及1个重症病室。病人住院,需要自己带行李过来。医院没有外科医生。后来,把接收时被收押的国民党时期原院长罗乐斌放出来,负责内科。搬到深圳镇后负责妇科,后来回广州了。”她表示,当时医院的条件很差:“那时候缺人缺设备,也没什么药物。记得土改时,石岩有一家三口人被恶霸砍伤过来住院,医院没法对他们做治疗,也没对伤口进行缝合。最后,他们住了2个多月才好,都是靠自愈。”

“有一次,我正在医院里面给病人打针,突然房顶发出‘嗖嗖’的声音,我们一看,原来是在掉东西,快要倒塌了,于是赶紧跑出去。我们刚走到门口,发现房顶露出了一个大窟窿。要是走得迟一点,就会被砸到。”她告诉记者,“尽管条件艰苦,但是那时候大家都很开心。我们都在医院吃大锅饭。其中,享受供给制的人不用交伙食费,两个医生及三个助产士因为是薪金制,所以要交伙食费。而且,我们全都住在医院宿舍,一个房间放6张上下铺的床。”她透露,卫生院属县政府的一个机关部门,所以经常要去参加县政府组织召开的会议,“除了留下来值守的人之外,其他人都要去开会。周六的时候,政府工作人员举行舞会,我们也会去参加。”

1953年随县委县政府迁到深圳镇

宝安县县城原来一直在南头城。1911年广九铁路建成通车后,铁路线上宝安(新安)县境内最靠近香港的深圳镇成为沟通内地与香港的门户,地位逐步提升。1953年,随着深圳镇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宝安县把县城从南头迁至深圳镇。

上世纪50年代,郑惠玑(后排右二)与同事们在医院前面合影。 深圳市人民医院供图

“当时,我们医院随县委县政府等部门一起迁到深圳镇,地址就在现在地王大厦后面。当时那里有个广场,医院就在广场北边,是一排平房。因为医院没有厨房,所以我们吃饭在县政府食堂,连上洗手间也要去县政府里面。医院从南头搬过来时只是部分人员过来,没带什么设备。南头原址则继续保留,并留有人,设为分院。”郑惠玑告诉记者,迁到深圳镇以后,宝安县卫生院发展较快,逐渐调来不少人,“部队转业过来一个药剂师,一个医士和两个护士。”

1955年,位于医院前面的沙宝深工人诊疗所合并到宝安县卫生院。“诊疗所是两层小洋楼。于是,医院就把门诊搬过去,一楼做门诊,二楼做宿舍,有个房间做办公室。”郑惠玑回忆说,“诊疗所合并过来后,他们的医务人员也随之过来,所以医院的人员就渐渐多了起来。随后,医院又陆续招了一些人,到了上世纪50年代末,全院有100多人。”

1958年改名为宝安县人民医院

据郑惠玑回忆,改革开放前,人民医院的门诊部曾几度迁移。上世纪50年代中期,随着医院发展壮大,宝安县卫生院原有的场地已经不够使用了,所以需要扩大。“当时,医院建在宝安县委旁的广场边上,周边没有土地可使用,于是就在现在深圳戏院那个位置建了一个门诊部,我们都搬过去办公,医院原址则作为留医部和宿舍。”郑惠玑回忆说:“不过,搬过去没几年,因为建设深圳戏院的需要,这个门诊部被拆掉了,门诊改设在和平路,这里原来是宝安县人民法院的房子,他们搬走后就给县人民医院做门诊部。”

1992年,深圳市人民医院优诊科(现为特诊科)医护人员合影,前排左一是郑惠玑。受访者供图

她透露说,“文革”开始后,深圳镇医疗卫生院(简称深圳卫生院,罗湖区人民医院的前身,当时地址在现立新路与东门路交会处)合并至宝安县人民医院,作为人民医院门诊部使用。几年后,宝安县人民医院与深圳卫生院“分家”,又在现一门诊的地方建了一栋楼作为门诊部。上世纪80年代初,又把这栋楼推倒,重建了六层门诊大楼,也就是现在的人民医院一门诊。

“1958年,宝安县卫生院改名为宝安县人民医院。从这时起,才是一所真正的医院。”郑惠玑告诉记者,也是在这一年,宝安县政府拨给医院一辆英国制造的救护车,这也是深圳市第一辆救护车。

对于这辆救护车,郑惠玑记得当时医院经常派医生随车出诊,“记得有一次,大概是上世纪60年代,叶伟民医生随车出诊,司机是黄伟雄,他们前往沙头角接病号时翻车了。当时,通信不发达,所以医院这边不知道出事了。后来,直到港英当局那边通知这边,说人民医院的救护车翻车了,医院才知道。”

晶报记者 罗俊杰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我与“留医部”的故事|郑惠玑:最初的医院是由一座破庙改建成的”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留医部的故事|李迎春:坚守抗击“非典”前线 践行“留医部精神”

留医部的故事|李迎春:坚守抗击“非典”前线 践行“留医部精神”

李迎春,留医部,医护人员,病人,市人民医院,精神,深圳市人民医院,非典,深圳市,深圳,请战书,一线,医院,名片,活动,工作,东湖医院,人民医院,党员,基地,团队,医生,层高,夫妻,年轻人,情况,故事,时间,时候,气管

2009-06-08 #故事会

留医部的故事︱1983年一场强台风 留医部值班医生彻夜救护受伤人员

留医部的故事︱1983年一场强台风 留医部值班医生彻夜救护受伤人员

刘锡,医院,深圳市人民医院,病人,留医部,深圳,值班,工作,王乐亭,深圳经济特区,丈夫,人员,医生,80年代,上世纪,告诉记者,台风,特区,转业,回忆说,全市,广东,工地,时候,门诊,门诊室,建设,医护人员,人民医院,广州军区

2012-12-20 #故事会在线阅读

留医部的故事︱27年前 郭富城专程到深圳市人民医院慰问病人

留医部的故事︱27年前 郭富城专程到深圳市人民医院慰问病人

陈智明,医院,郭富城,病人,深圳市人民医院,深圳,工作,人民医院,香港,留医部,救护车,回忆说,告诉记者,医生,学者,德国,武汉,电话,院长,做手术,博士,患者,情况,护士,时候,深圳市,计划,领导,不莱梅,何继

2016-07-23 #故事会

我与留医部的故事|钟山:13年 他从“医生通讯员”成长为医院管理者

我与留医部的故事|钟山:13年 他从“医生通讯员”成长为医院管理者

钟山,医院,市人民医院,深圳,深圳市人民医院,稿件,留医部,套餐,患者,门诊部,回忆说,百佳,医护人员,工作,医疗,单位,团队,病人,急性心肌梗塞,全国,心梗,新闻奖,时间,电话,电话费,疗法,秩序,收费,上世纪,医疗服务

2015-08-24 #长篇故事

我与留医部的故事|夏利刚:没有哪个职业比医生更容易感到幸福

我与留医部的故事|夏利刚:没有哪个职业比医生更容易感到幸福

夏利,留医部,患者,医生,大姐,医院,盆栽,布吉,胃肠外科,病人,医疗,时间,深圳,走廊,深圳市人民医院,手术机,压力,小时,情况,升级,救治,达芬奇,医患关系,人民医院,主任,传统,做手术,办公室,情谊,情形

2019-11-28 #短篇故事

留医部的故事︱为了成全同学的爱情 他同意调换分配到宝安县工作

留医部的故事︱为了成全同学的爱情 他同意调换分配到宝安县工作

黄维,宝安县,医院,人民医院,留医部,分配,宝安,病人,救护车,卢慧,上世纪,回忆说,外科,深圳,做手术,医生,县委,县政府,大鹏,病号,书记,县城,民众,60年代,搬过来,在医院,外科医生,第一书记,一把刀,深圳市人民医院

2013-08-26 #短篇故事

留医部的故事︱原单位不放人也没关系 只要人来深圳即可

留医部的故事︱原单位不放人也没关系 只要人来深圳即可

人才,唐铭,深圳市,留医部,人民医院,深圳,部队,深圳市人民医院,医学,政策,工作,全国各地,回忆说,人员,人事科,医院,宝安县,病人,偷渡,吴耀,上世纪,招聘人才,那时候,个人档案,主任,事情,住房,党委书记,对方,情况

2011-02-03 #故事会

我与留医部的故事|徐金锋:做了一辈子临床医生的“眼睛” 后悔没让孩子继续学医

我与留医部的故事|徐金锋:做了一辈子临床医生的“眼睛” 后悔没让孩子继续学医

徐金,深圳,医生,病人,医院,武汉,留医部,博士,结果,发展,深圳市人民医院,武汉同济医院,孩子,美国,超声,顶级,南下,工作,那时候,主任,专科,区别,台机,周转房,学科,家人,工地,差距,广东省,所在

2014-09-12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