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能够大量创造“神童”的科举 为什么被最终禁止?浅谈唐朝童子科

时间:2013-04-27

小孩子的思想极为简单,较为幼稚,不如大人考虑得那么全面,神童正是小孩子中极少的一部分,他们在儿童时期就有着极强的思维能力和做事方法,超越了很多

提示:本文共有 120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神童又称为圣童,奇童,是对资质优异的儿童一种称呼。小孩子的思想极为简单,较为幼稚,不如大人考虑得那么全面,神童正是小孩子中极少的一部分,他们在儿童时期就有着极强的思维能力和做事方法,超越了很多大人,才会被称为神童。

神童作为,一种天赋异禀的人,在社会上数量更是少之又少。可是在唐朝时期的一项科学制度之中,能够大批量的创造神童,从表面上来看,这是一件对国家和社会都极其有意义的事情,可是最后他为什么会被禁止和废除呢?

唐朝完美的继承了隋朝所建立的科举制,并在隋朝的科举之路上不断地加强与完善,而童子科更是唐朝为了选拔人才和巩固统治而设立的一个科目。唐朝科举是极为盛行的,是一个举试的时代,不考试是不行的,而每一位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孩子的教育就要从小抓起。

国家都设立了童子科,想要大力的去选拔人才,而唐朝的每一位长辈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神童,改变整个家族的命运。国家重视培养儿童是一件好事情,可是在童子科的影响之下。唐朝所有的人都把孩子送到书院去读书,束缚了孩子们的思想,每个人都在追求功名与利禄。

童子科设立之初是想发掘那些天赋异禀的孩子。培养他们会在以后成为有能力的人才,去为国家做贡献。可是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之下。

童子科展现出了消极的一面,大部分的人去谎报年龄,为了让孩子能够应试童子科。并且束缚孩子们的思想,每天只去诵读四书五经,让孩子死记硬背去应付考试,而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

很多的家长都不去看孩子是哪一个方面的人才,不去看他们有没有能力,逼着他们去死记硬背,识数认字。孩子们的天性应该是自在与活泼的,应该是去进行适当的娱乐与玩耍的,而在那种风气的影响之下,孩子们没有自己的空间,所有玩的时间都在利用在背书之上,这也影响了唐朝当时的风气,助长了急于求官的浮躁心理。

在最后,唐朝的统治者发现了这个弊端,才禁止了童子科。没有继续发展下去。

像我们现在生活中也有类似这种经历,很多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能成为人才,在很小的时候就送他们去进行补习,奥数班,英语班,围棋班各种各样的补习班,他们没有去问孩子的兴趣爱好,没有去了解孩子想要去做什么,而是利用自己眼中的价值观去强行说服孩子。

他们认为好的就必须让孩子去做,这就让很多孩子从小就活在一种极其压抑的情况之下。小孩子应该是快快乐乐地,而现在的很多孩子都满脸忧愁,看不到开心,这真的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吗?

童子科作为唐朝科举考试的一种,弥补了科学考试对于人才选拔方面的不足。也为这唐朝确实培养出了一批才能优异的神童人才,促进了儿童教育发展,可是在这种发展的历史之上,却极大地影响了唐朝整个时期的为官风气。

这种发展的基础建立在了孩子的痛苦之上,这样培养出来的儿童或许真的会在文学方面有着很大的造诣,因为他们从小就去背四书五经,对于古典文学有着极高的了解能力,可是在为官为人处事方面。他们可能会有很大的缺陷,从小呆板的教育,让他们养成了单一的性格。很难去成为一个全方面的人才。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能够大量创造“神童”的科举 为什么被最终禁止?浅谈唐朝童子科”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唐朝一项科举考试 能批量创造“神童” 最后为什么被禁止?

唐朝一项科举考试 能批量创造“神童” 最后为什么被禁止?

神童,科举制度,考试,明经科,进士科,主考官,进士,平康坊,白衣卿相,秀才,科目,考场,题目,小姐,左传,弊端,才能,故事,文章,文人,格式,礼记,科举,考生,诗经,诗赋,诗词,史科,唐肃宗,宋度宗

2010-05-23 #小故事

唐朝历史趣闻:唐朝科举考试录取有多难?进士及第难于上青天

唐朝历史趣闻:唐朝科举考试录取有多难?进士及第难于上青天

科举制,科举考试,读书人,孟郊,进士,笔者,历史,文人,政治,时期,梦想,统治者,考试,唐朝时期,公元,文化,社会,科举制度,经济,学而优则仕,可以通过,金榜题名,人生,入仕,剧中,古装,时候,经历,生活,唐高祖李渊

2008-03-04 #经典故事

唐朝寒门子弟的科举路

唐朝寒门子弟的科举路

考试,科举,京城,考生,寒门,进士,妇女,武则天,丈夫,制度,儿子,应试,公乘亿,陈寅恪,进士科,关陇集团,士人,女性,嫁妆,科举制度,应举,文人,朝廷,秀才,科举考试,经典,衣食,有相当,社会地位,笔记小说

2017-09-14 #故事会在线阅读

在唐朝考科举 真的很难

在唐朝考科举 真的很难

考试,考生,科举考试,方式,学子,难度,明经科,及第,科举,公荐,白居易,进士科,主考官,寒门,州府,科目,制度,地方,科举制,形式,诗赋,进士,顾况,创作,儒家经典,官职,墨义,学生,录取人数,成绩

2007-01-19 #短篇故事

唐朝科举制度

唐朝科举制度

考试,常科,进士,吏部,尚书省,科目,考生,明法,武则天,进士及第,墨义,官职,应试者,幕僚,才能,生徒,武举,秀才,诗赋,节度使,通称,长安,礼部试,进士科,于公卿,唐高宗,原上草,可中,唐孟郊,少进

2020-04-20 #故事大全

唐朝科举制度

唐朝科举制度

考试,常科,进士,吏部,尚书省,科目,考生,明法,武则天,进士及第,墨义,官职,应试者,幕僚,才能,生徒,武举,秀才,诗赋,节度使,通称,长安,礼部试,进士科,于公卿,唐高宗,原上草,可中,唐孟郊,少进

2020-04-24 #长篇故事

唐朝科举制度

唐朝科举制度

考试,常科,进士,吏部,尚书省,科目,考生,明法,武则天,进士及第,墨义,官职,应试者,幕僚,才能,生徒,武举,秀才,诗赋,节度使,通称,长安,礼部试,进士科,于公卿,唐高宗,原上草,可中,唐孟郊,少进

2020-05-06 #长篇故事

唐朝科举制度

唐朝科举制度

考试,常科,进士,吏部,尚书省,科目,考生,明法,武则天,进士及第,墨义,官职,应试者,幕僚,才能,生徒,武举,秀才,诗赋,节度使,通称,长安,礼部试,进士科,于公卿,唐高宗,原上草,可中,唐孟郊,少进

2020-05-06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