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陶器与瓷器的差距有多大?从陶到瓷一千八百年 领先欧洲1000年

时间:2013-03-18

陶器与瓷器差距到底有多大?从陶器到瓷器的过渡期不少于一千八百年

提示:本文共有 153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陶瓷,陶瓷,陶却不等同于瓷,陶是陶,瓷是瓷。陶器与瓷器差距到底有多大?从陶器到瓷器的过渡期不少于一千八百年。

在前期《陶器一万年》中阐述过,人类的制陶术至少起源于一万年前,并且是独立起源于各大河流域,各大洲的原始人类在很早的时候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制作陶器的技术。但瓷器的起源却是要艰难得多,并且只源于中国。

从陶到瓷的一千八百年

古人制作的第一片瓷器早已无法考证,只能从上古文明的遗址中寻找线索。下面看一份考古资料。

由上表可以看初,至少在商代的时候已经有了原始瓷器,到周代原始瓷已经有了相当的普及度。鉴于能保存至今到遗址只是古人生活劳作场所极少的幸存者,因此可以说,至少在商代的时候已经开始了由陶到瓷的过渡,这个过渡期的开端大约在商代(大约公元前1600年)。

由陶到原始瓷,再到现代意义的瓷器的烧成,这个过渡期漫长而曲折。到春秋战国时期甚至出现了倒退现象,以致于考古学家怀疑上古的陶瓷技术可能因战乱失传。否则,这一时期出土的原始瓷片又怎么会在瓷化度、铁含量的诸多方面性能竟然落后于几百年前的周代。

在秦汉大一统时期,又经过数百年历代工匠的制作工艺积累,以及制作工具的提高,终于在东汉(公元25年-220年)时期烧制成功高水平的、现代意义的瓷器。欧洲人掌握制瓷术要在1000年以后。

陶器与瓷器的区别

从陶到瓷为什么那么难?

陶瓷都是以天然矿物为原料烧制而成,原理相通,为什么古人由陶到瓷竟然花了一千八百年以上的时间去探索?主要是由于以下局限性。

1. 原材料地域限制

上古时期,人们对于矿物的认知非常有限,又缺乏基本的鉴别手段,因此陶瓷制作只能选择身边常见的材料。而各最地表层分化良好的低温黏土由于分布广泛,取材方便,就成了制陶的首选。而这种黏土普遍钙铁含量较高,有良好的助熔效果,因此人们甚至在一万年前就已经开启了制陶之路。

然而,这种黏土在制陶中的优良性能,却成了制瓷过程中巨大的障碍。随着烧成温度的提高,烧结度的增加,在1000℃以上高温时,碳酸钙(CaCO3)的分解反应产生大量的气体,严重影响成品的致密度。氧化铁(Fe2O3)在低温烧陶中有良好助熔性,到1000℃以上高温时,会导致坯体软化变形,甚至出现熔洞、膨胀,不仅不能增加胎体致密度,还起到反作用。

因此,瓷器的制作必须摈弃制陶的低温黏土,寻找高铝、高硅、低铁、富含钾钠的优质瓷土作为原料。所以,瓷器只能诞生于个别有先天优势的区域。

2. 烧成温度的限制

细心的朋友肯定会有疑问,上古时期也居民住瓷土矿附近,怎么就没有烧制出瓷器呢?这就引出第二个关键因素,烧成温度。

原始制陶用的窑炉小而简陋,有的甚至就是在平地上堆砌露天烧制,燃料无非就是些木柴,这种条件下,能烧到800℃的高温实属不易了。在这种温度下,如果以高纯度的瓷土为原料,不仅得不到瓷器,连粗陶都烧不成,烧结度会非常差。

因此,在上古时期,即使附近有瓷土,也没有利用价值,反倒是低温黏土更实用。

直至保温性能更好,温度更稳定的较大窑炉用于陶瓷制作时,才有烧制成瓷的可能。

3. 制瓷工艺难度更高

制陶用的低温黏土只需要加水揉制,就可以成型。取材方便,工艺相对简单。

而瓷土、瓷石就未必是分化良好的粉状,很多都是块状、砂状、甚至岩石形态存在。首先面临开采、粉碎加工的问题。这些要在制陶工具相对先进,甚至铁器普及的时候才有可能实现。

瓷土的成型性能未必合适,容易发生干燥开裂等缺陷,可能需要多种瓷土搭配,甚至需要加砂,需要配方调试能力。

瓷器在高温下的物理化学反应更加剧烈复杂,很容易发生炸坏、变形等问题,需要一定的热工技术来控制烧成曲线、火焰气氛等。

在面临这么多客观难题的情况下,古代不仅制作出了高烧结度的瓷器,并且探索出了各种纷繁复杂的釉面装饰工艺。古人巧夺天工的智慧让人赞叹。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陶器与瓷器的差距有多大?从陶到瓷一千八百年 领先欧洲1000年”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陶器是世界的 瓷器却只属于中国。为什么古代只有中国会制瓷?

陶器是世界的 瓷器却只属于中国。为什么古代只有中国会制瓷?

瓷器,中国,温度,原料,陶器,高岭土,技术,日本,景德镇,烧造,环境,昌南,世界,制陶,器具,唾沫,形状,居民,密度,工艺,时间,欧洲人,火焰,火窑,磁石,窑火,经验丰富,距今,黑陶,宋元时期

2011-09-15 #故事大全

先有陶器 后有瓷器 瓷器则是中国的创造

先有陶器 后有瓷器 瓷器则是中国的创造

公元,陶器,半山,类型,青瓷,青釉,瓷器,白釉,人物,彩陶,景德镇,殿宇,白瓷,距今,胎质,造型,黑色,各大,鱼纹瓶,三足,瓷业,中国,中央,中心,几何,前门,划花,墓地,图案,台阶

2012-03-11 #短篇故事

马未都说收藏:先认知陶器 才会对中国的瓷器更有感情!

马未都说收藏:先认知陶器 才会对中国的瓷器更有感情!

陶器,容器,吸水,时候,缺点,是人类,人类文明,文明,烧造,特征,瓷器,陶瓷,历史,古人,坐标,用器,红砖,花盆,长时间,黏土,进步,革命,一种是,开始用,另外一个,把这个,物理方法,巴拉,费劲儿,胡芦

2014-02-24 #经典故事

唐代瓷器的装饰艺术 以及它的装饰手法 唐三彩陶器的伟大成就

唐代瓷器的装饰艺术 以及它的装饰手法 唐三彩陶器的伟大成就

器物,唐瓷,釉下彩,瓷器,图案,宝相花,工艺,流云,釉陶,三彩,习惯,人物,划花,唐三彩,圆饼,天宝,种类,忍冬,手法,斑块,瓷土,禽鸟,造型,窑址,绘画,花草,花釉,规则,陕西,釉色

2014-02-22 #故事会

欧洲发现了史前人类奶瓶!最早发明陶器的中国有吗?

欧洲发现了史前人类奶瓶!最早发明陶器的中国有吗?

婴儿,容器,奶瓶,欧洲,动物,研究,人们,陶器,潘伟斌,中国,母乳喂养,祖先,证据,邓恩,史前人类,农业革命,反刍动物,婴幼儿,狩猎,竹器,考古学,造型,食物,生活,朱莉,史前时期,科技日报,儿童,制陶,可追溯

2018-02-16 #小故事

齐地考古发现之淄博陶器

齐地考古发现之淄博陶器

窑址,产品,陶器,黑釉,白釉,釉色,淄博,制陶,器物,博中,博华,瓷器,时期,青釉,年代,华博,生产,中华,技法,地区,造型,华中,中博,物华,淄川区,纹饰,遗址,陶正,博物,考古

2020-05-27 #故事大全

齐地考古发现之淄博陶器

齐地考古发现之淄博陶器

窑址,产品,陶器,黑釉,白釉,釉色,淄博,制陶,器物,博中,博华,瓷器,时期,青釉,年代,华博,生产,中华,技法,地区,造型,华中,中博,物华,淄川区,纹饰,遗址,陶正,博物,考古

2020-05-26 #故事会

齐地考古发现之淄博陶器

齐地考古发现之淄博陶器

窑址,产品,陶器,黑釉,白釉,釉色,淄博,制陶,器物,博中,博华,瓷器,时期,青釉,年代,华博,生产,中华,技法,地区,造型,华中,中博,物华,淄川区,纹饰,遗址,陶正,博物,考古

2020-05-28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