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部编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解读——教学建议

时间:2012-12-03

1 找准定位:定位不准,会拔高要求,或达不到要求

提示:本文共有 1857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8 分钟。

教学建议(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

(一)汉语拼音的编排特点以及教学建议。

1.找准定位:定位不准,会拔高要求,或达不到要求。识字的工具,学习普通话的工具。拼音是工具,不是文字来学习。很多的要求是不必要的。

2.编排原则:综合性、实用性、便捷高效,这三个是最至关重要的。为什么要综合,拼音识字一定要和口头表达、观察、识字、兴趣结合起来。实用性,学生学了之后能够用,而不是学一些额外的,没有用处的,这样才能高效。

3.汉语拼音内容:(根据教材版面介绍)字母、情境图、音节、词语、儿歌、识字、拼音书写

(1)原来的教材有单幅的情境图,这册教材所用的,所有字母下面都是整合的情境图,包含字母的音或形,教育元素也很多,值得挖掘。

比如:ai ei ui,这幅情境图,有一个老奶奶,坐在大树下,推广阅读也好,讲故事也好,小朋友放学之后都围着老奶奶,围在一起,小朋友挨着一起,ei历来是一个难点,就安排在具体的音节中,杯子、头发白色、小姑娘的头发黑色。Hei。老师们会发现,这样的情境图能把学生的拼音和口头表达整合起来。情境图中有很多音节元素,说话中体会读音。比如zi ci si 老师的衣服是紫色的,zi,,让孩子感受到每次学到的拼音都是生活中存在的,

整合的情境图的意图:

提供有趣的故事情境。单图有单图的好处,单刀直入。现在整合在一起,是寄予它更多的功能,希望能够更加综合,调动起孩子的生活经验,更好地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去学习拼音。学习拼音就不是纯粹的知识导向的学习,而是在一个丰富的故事情境中来学习。以生动事物的字音或字形,希望通过形象的事物来帮助孩子学习字母。另外重要的价值就是将拼音学习与学生生活建立起紧密的联系。既充分利用学生的口语基础,又继续发展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前拼音阶段割裂了学生的口语和识字的发展,整个拼音阶段都在学拼音,不太关注他的识字。现在我们是最大限度的保证孩子能够做到幼小衔接,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有发展。

我们的教材是零起点,是指知识的零起点,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还是相当高的。我们怎么充分利用它,并且继续促进他它,这是整个拼音阶段,我们要关注的。另外培养观察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引导孩子去观察细节,按顺序观察,按顺序来说,都是良好表达习惯的形成,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2)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能说出字母的读音,那么我们就可以以此来读它,作为标准学习。并不需要特别关注发音的方法。我们有些老师特别喜欢教学发音方法。像这样的发音方法在什么时候最有用,个人觉得应该是学生对有的音想发却发不出来,然后你发现问题存在的原因,是舌没有到位,或是唇的闭合有问题等等,这个时候你可以强调发音方法,让孩子对易混易错的的字母的发音有帮助。不需要系统掌握拼音的知识。

(3)音节:这次呈现的方式有变化,这个方式的变化也代表了设计理念,精选了情境图中有的音节,或是前面学过的汉字的音来呈现。这样的好处,可以让学生跟学前,前面学过的知识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对应前面的字来学习拼音。来看一下音节的呈现过程。G-u-o-guo,三拼音是第一次出现,除了上面一条,下面还给了两个示例,这两个示例,前面的过程部分都是灰色的,不是黑色的字体,代表的理念是我们更关注拼读的结果,前面的都不重要,大量呈现的都是音节的结果。前面用灰线表示,带调音节。

这样安排音节的意图:

强调带调拼读,紧密联系学生的口有实际,所有音节都是带调的,这样的好处是读出来的音节都能跟生活相联系,比如说shui,河水的水,而不是原来的每个音节都是四声连读,像小和尚念经一样,去做机械的事情。当然,并不排除在拼音起步阶段,可以适当做一些这样的练习。让孩子尽快熟悉拼读的过程。但是更多的时候是让孩子拼读带调音节,拼出来就能直接对应生活中的有意义的词。

精选音节都是高频常用音节,便于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特别强调选用的是学生常用音节,有些音节是常用音节,却不是学生常用的而是成人常用的,这样的音节就不做选录。另外的特点就是优选呈现方式,注重拼读结果。

音节拼读中的射线都用了灰色处理,这样的做的目的,就是充分利用学生的视觉记忆,读到这个音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这个音节本身,而不是看到的是一个复杂或凌乱的东西。这样的好处,如果学拼音的整个阶段,他看到的都是音节,那么能提高学生拼音的熟练程度。因为在识字和阅读的时候,碰到的也是带调的音节。这里面要强调的是老师们不要去要求学生直呼。

当然,如果学生能在心里拼读,而在嘴里直接读出音节,当然是很好的。但是起始阶段,还是多一点拼读的过程。根据学生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相应方法。我们强调带调音节就是想告诉大家拼音不是脱离于生活之外的一套拼音系统,我们一定要去强调它跟口语的一一对应,跟生活的相联系。这是拼音部分很大的一个改变。

(4)词语。学了拼音,马上可以进入应用的状态,学了拼音就可以来识字,这也是这套教材设计上的一个新思路,拼音部分每个环节都有自己独特的功能。这里的功能就是借助拼音学词语,比如z c s这一课,教材选择的词语是字、词语、句子,我们拼音教学部分蕴含的内容是很丰富的,有待于我们去发现。字、词语、句子是学生学习语文起步的知识在这里集中呈现,让学生知道xue是一个字,xuesheng是一个词语,wo shi xiao xue sheng是一个句子。让一年级的孩子结合着拼音,结合着读词语,来了解这样的概念。认识生活,认识世界。

词语的意图:

A.由学生可以拼读的音节组成的常用词语。为什么特别强调常用词语,因为在以往的教学中,经常出现,老师为了积累词语,扩词时用的都是陌生的词汇,学生掌握不起来,还会用同音字代替,不利于学生后续的学习,我们一定要基于学生的生活,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学习词语,这样才能协调几方面的关系。哪怕是拼音阶段也有类似的问题发生。B.用几个词语之间存在内在的逻辑联系。每次出现的都是一组词语,这一组词语或许是有相似的结构,或是构成一个情境,或是有个故事画面,等等,这样可以让学生有个初步的词语规律的概念,我们不去讲知识,但是孩子通过这样大量的积累,他自己会发现,会对今后的学习有帮助。C.在词语中学习个别汉字进一步体现拼音学习的价值。

(5)儿歌:儿歌沿用了人教版的编排方式,它不仅学习拼音,还有其他比如学习语言的价值,红色的音节是本课新学的音节,可以让学生先拼红色的音节,再可以自己试试自学多少,越到后面越可以先让学生去拼读,哪一些字是认识的,哪一些字是你拼出来的,慢慢的会越来越多,让孩子这个过程中更有能力去做,让孩子有成就感。

儿歌的意图:复现音节,巩固拼音。另外一个增加趣味性,比如儿歌蹦蹦跳跳,既丰富语言,又循序渐进地学习拼音。让学生跟读,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6)音节书写:书写的音节都是有选择的,比如ui和iu,让孩子知道在书写过程中标调的特点。这里要强调一点,音节只要求抄写,不需要默写。书写和默写之间的距离还是很大的。给汉字注音,就是需要默写音节,大大加重学生的负担。

语文园地里关于拼音有哪些安排呢?

一个是在具体的音节中去辨析形近字母,放在音节中辨析。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理念,我们原来辨析字母的时候就是字母辨析字母,把b d p q放在一起来念,但是实际情况是,孩子是没有机会单独去见这些字母的,他见到的都是具体的音节,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把他放在具体的音节里让孩子去拼读,易混的字母我们一定要去强化,但一定要放在具体的语境里,放在音节词里面。

另外是在有趣的活动中复习音节。把复习音节与认识事物相结合,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努力结合学生的生活,等等,给音节词分分类啊,读了音节词,做做动作。这些都是非常好的,体现幼小衔接的一些方式。在拼音阶段还特别重视汉字的巩固,就是在复习汉字的时候感知语音。把认过的汉字拿出来,一组一组认读,在认读过程中发现他们的韵母是相同的,在实际的语言环境里让学生读准字音,而不是单纯拼读,比如n和l的区别。

比如字母表,以前就是背一背,现在的字母表,还新增了一个功能,让学生说一说,你的名字里面有哪些字母,让孩子读这个表的时候,都可以跟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紧密结合生活,说说同学,家里人的名字中都有哪些字母呢,音节是怎样拼读出来的,用这样 的方式跟自己的生活,跟口语结合起来。语文园地里内容不多,但每一类都代表了一个方向。需要我们的老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类似的方式进行。汉字的学习和拼音的学习是有机融为一体,这是非常强调的。他们不是各自独立的,汉字帮助拼音,拼音帮助识字。学以致用的价值非常重要。

(二)汉语拼音阶段的教学建议:

1.准备把握目标要求。

什么是这个阶段我们想要的,我们一定要心里有数,避免过度、过量,要求过高。我们以前存在这个问题,做得过度,所以学生苦不堪言。特别是在考试的时候,出现这些声母谁和谁是不能拼的,哪些音节是错的呀,所有这些都是偏离方向的,为了练而练,为了考而考。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的孩子在平常的生活中不会见到错误的拼音,不会见到拼不出来的音节,他见到的都是拼得出来,拼得好好的,只要你把它读出来就行了。并且这是唯一的目的,所以,唯一保底的要求是看见能准确读出、拼出准确。我们应该牢牢抓住这个核心,把这个基础打牢。我们的拼音教学就是成功的。

2.体现弹性。

毕竟地域广大,情况不同。方言区的起点不同,教材里提供的内容非常丰富,我们要考虑清楚,如果我们必须选一样,选什么,必须舍弃一样,我们舍弃什么?我们要用心。我们没有必要完成所有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有详有略,有所侧重,让每个孩子有所得,这才是很好的态度。比如说儿歌,孩子很喜欢,老师也很喜欢,我们就用很多的时间去学习,唱唱跳跳。或者音节的拼读,很多时候都在机械的练习,这种都需要我们思考、取舍。以高效学习拼音,去裁剪教学内容。

3.突破教学难点。

我们在语文园地里可以去强调学习难点,特别是一些易混的字、字母,一定是学生在学习时容易碰到的困难。需要我们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不需要面面俱到,所有的音节都要拼读熟练,不用平均用力,视实际情况而定,做有针对性的一些调整,提高效率。

4.在活动和游戏中学。

这是毫无疑问的,也是幼小衔接的一个方向。唯一提示的是活动和游戏的设计要保证有效性。热热闹闹的一场活动,孩子参与面不广。设计活动时,我们要考虑学习内容的有效整合。

5.强化运用,在具体语境中学。

这个可以教材的呈现方式,语文园地的复习巩固,都体现了在语境中复习巩固,在生活中去运用。不会像以前那样,小孩子提到拼音就痛苦。

6.在生活中学

建议一,学习拼音有个目标意识,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我们不要祈求一步到位,希望孩子们马上学得跟我们一样好,这既不现实,也不可能,而且也没有必要,到那个时候够用就好。度就是平衡。

一年级:达到保底目标,准确拼读,正确书写。书写就是抄写,只是一个书写习惯的培养,不要求默写。

二年级:在运用中巩固,熟练。我们后面有大量运用巩固的时间和机会。比如查字典、纯拼音全文阅读,这些都是他复习巩固拼音的好时机。时间长着呢,根本不必要着急。

高年级:对拼音的要求,逐渐满足信息社会对拼音程度的要求,比如发微信用拼音输入法,要用到大y,用小i还不行,实际上孩子学习能力强了之后,那一刻的“顿悟”,可能一年级讲两个小时还不解决问题。

拼音教学从用时来说,只有两个月,但是却是至关重要的,其实它关乎着我们的基本教育理念,看我们是知识取向还是运用取向。我们是只盯着知识,还是我们的知识是为了运用而存在的。让孩子成为运用拼音的专家还是运用拼音的能手。我们要呵护孩子语言探索的天然兴趣,用刚刚好的,恰到好处的要求,不要去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经常讲要体现人性,以人为本,那么我们在尊重个体还是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这点想清楚了,会改变我们的教学思路。所以这个阶段不要一步到位,用我们成人的熟练程度去要求学生,要看成一个过程,随着学习能力的发展,自然能掌握熟练。

建议二,在拼音学习过程中,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是愉悦的心情还是痛苦的心情,今后还能否继续保持学习的积极性。是否在学习拼音之后还有持续发展的动力,我们都要统筹考虑,而且要把这些当作更重要的影响因素去考虑,而不是紧紧盯着这几个字母。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的启蒙教育才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识字写字的编排与教学建议

它的原则是识写分流,多识少写。我们从课程标准提出的这个基本原则出发,识字和写字不完全同步,认得多,写得少,一年级上册安排认识300字,写100字,从数量上来讲比上一版教材有所减少,这个是广泛增求意见之后定下的平均数,应该可以一定程度上效缓解一年级阶段孩子学习语文的的难度,毕竟少了100个字,我们可以为其他的学习活动腾出一些时间。为什么要识写分流,多识少写,这是十多年来的课程改革,老师们应该比较清楚的,识字和写字,规律并不完全相同,如果异步进行,有机会让孩子更快的认更多的字,以帮助阅读,所以我们的课程标准从上一版开始就强调阅读,提前识大量的字,也是加强阅读的一个举措。

只认不写,有个好处,就是放缓坡度,减轻负担。我们想让孩子认更多的字,实际上是在解决阅读和识字之间的矛盾,因为识字量不够,所以没法及早的达到阅读状态,没法及早进入独立阅读的阶段,那怎么办呢?我们现在使用的一个办法就是多认一些字,有些字我们不要求他会写,他会认,能帮助阅读就可以了。这样可以引导孩子尽早进入阅读阶段,体验阅读乐趣。那么在识字写字阶段,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特点:

合理安排识字写字序列

这个也是体现识字写字科学性的一个方面。也是小学语文教材,尤其是低年级教材特别重视和努力,不断推进的方面。这次从两个方面来做。一个就是科学选择字种,因为识字写字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识什么,写什么。我们有300常用字,课标上附的300常用字是我们的依据,孩子先去认识这300常用字,它的构词率很高,覆盖率很广,可以说是最基本字,当学了这些字之后,就可以大大增加学生的识字能力,借助这些基本字形的掌握,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字形的能力,帮助他怎样来认识汉字。所以选用的字都是常用字,覆盖率高的字。

有一点,我们无需在字义上化太多功夫的字,一年级选择的字,一拿出来,要么单独就可以成词,要么可以跟另外一个字组成词语,小孩子很容易在词语里理解意思,去掌握这个字,所以在字义上要花很多功夫的字,一年级上册都不去考虑。至于字形的复杂程度考虑得较少,因为写字和识字,它的规律有所不同,认知的难度也有所不同,有些笔画多的字,孩子可能容易识别出来,比方茂密的茂和捉迷藏的藏,两个字让孩子认,可能藏字更容易认出来。这方面心理学界也做过很多类似的实验,所以识字部分有一些字形相对比较复杂的字,但是常用,构字率强。

合理安排字序。

这些字选出来之后,由前到后的顺序怎么安排,尤其是写字的顺序,能够由简单到复杂,由独体到合体,这是总体上教材安排的一个原则。当然,具体安排上会面临一些问题,因为我们的教材不是单独的识字教材或是写字教材,而是跟阅读合编的综合的一套教材。这样不可避免的要受到阅读材料的制约,所以总体上是这个原则,最大限度的进行干预,努力的去实现这个目标。过程中会有先学合体字,再学独体字的可能。但是大多数合体字中的独体字,在一年级上册中都写了。这是汉字安排上比较科学的方面。

第三,是汉字编排的一个主要方式,集中分散相结合。应该说这是识字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经验,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相结合,有的字适合集中学,集中突破一批,有的字结合课文,根据进度学习。安排的主要方式,集中识字有两个,一个是识字单元,共90个字,还有一个是识字加油站,识字加油站31个字。分散识字有两部分,一个是在汉语拼音部分,32个字,一个是在课文部分,147个字。我们可以看到分散识字还是占了多数,这个也是体现了教材希望能够借助识字,尽早的阅读,或是在阅读的过程中,促进识字,这样的一个理念。识字教材的安排,文化内涵丰富。老师们翻看的时候,也会有这样的感觉。

第四,识字的方式也是灵活多样。教材博采众长,用多样的方法激发孩子们的识字兴趣。从一年级开始,就非常重视识字方法和识字能力的培养,希望小孩子在一年级有一个非常好的基础,让他今后能及早的达到独立识字,自主识字的程度。比如第一课,是一个特别有创意的安排,“天地人”,宇宙、自然与人的关系,“你我他”,除了我,还有你和他,构成了世界。

第二课也有相近的元素,,它讲的是天地间不可或缺的物质元素,金木水火土,它代表的是我们中华民族,我们的先祖,让学生理解关于生命现象,关于物质,关于生命意义的一些基本要素。应该说文化内涵非常丰富,传统意味浓郁。这幅图或许会认为离孩子的生活远了点,但是开篇给人大气磅礴的,有震撼力的画面和非常有哲学意味的文字,给孩子奠定这样一个底子和基础,,还是非常有价值的。

左边的涵盖了我们的现实空间,天地人你我他,孩子的现实世界,右边的有时间和历史的跨度,总体上是非常协调,给孩子们营造出这样一种氛围。里边的字其实并不难。当然我们刚才所谈的一些理解,并不需要原原本本讲给孩子听,但是学过了,见识过了,一定会在他的心底刻下一些印记。我们再来看第一单元的后面那几课,一个是口耳目,一个是日月水火,整个单元都蕴含着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这样新型的理念,我们第三课是认识人体,认识我们自己,有口耳目,手足,这每一个精美的器官都有着独特的价值。作为一个整体的人,我们在天地之间,和自然和谐相处。日月水火后面是对韵歌,这些给孩子的语文学习一个非常丰富的基础。

从生字学习的角度,有些字是有复现的,虽然这么简简单单的几课,文字也不多,但是有的生字已经在复现了。当然识字量本身也不大,难度也不大,这对于初入学过渡时期的的语文学习内容,应该是对语文学习的一个很大的缓冲空间,因为这部分内容,我们讲得可深可浅,可多可少,让孩子在整个意境当中,认一些汉字,去粗浅的认识一些人与自然,我们的世界等,这是比较好的一个编排方式。

在整套教材里面,初步梳理了一下,呈现的识字方式,大体上有这样几种,一个是字理识字,字理识字是一年级的重头戏,当然在字理这个方面教材还是做得比较节制,因为识字的方法多种多样,并不是每一个字都适合用字理来识字,特别是一年级的孩子,可能更多的,孩子最容易学习,最容易了解,最容易迁移的几种识字方法,一个是象形字,一个是会意字,孩子们非常容易理解,非常容易迁移运用,还有一个就是形声字,这几类也占了我们汉字构字里边的相当多的比重,而且在起步阶段,最适合让孩子感受汉字的特点,一幅画里面,构造很有意义,每一幅画都是很有诗意的,希望通过这种方法,让孩子对识字产生浓浓的兴趣。

还有一个就是传统蒙学的方式,包括刚才讲的金木水火土,还有对韵歌,还有一些非常容易上口,而且有文化意蕴的识字法方式,另外看图识字也是儿童识字非常多的一种方式,像口耳目就是这样的方式,还有事物归类识字,这也是儿童常用的一 种生活经验,反义词识字,儿歌识字,也是多年来被验证的行之有效的识字方式。 总之,教材是希望呈现非常丰富的多样的识字方式给孩子,让孩子觉得很有趣,他每天都在接触新的东西,新的形式,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结合识字和写字,我们希望能打好基础,识字写字是基础,但识字写字本身也有它自己的基础,而 识字的基础是什么呢?

希望小孩子结合识字,认识一些常用的偏旁,教材按照从前到后的顺序,选择一些常用的偏旁,为了控制难度,每一课最多三个。它不是汉字出现了就要学,偏旁的出现进行了人工干预。偏旁都是最常用的,这些偏旁也都是二年级查字典的时候可以作为部首的偏旁,这是跟上一版教材有所突破的地方,上一版教材选用的是常用偏旁,常用偏旁有很多不一定能做部首的。关于偏旁和部首还是有必要跟大家做一个分析,在教学的时候,很多老师把偏旁部首混为一堂,不加区分。实际上偏旁和部首是一个交叉的概念,偏旁是我们语文教学里独有的一个概念,完全是为了给合体字分析字形用的,独体字是不可能有偏旁的,他是独立成字的,只有一个部件。

只有合体字有偏旁,而且合体字的偏旁是特别多的,比如偏旁的偏,左边的单人旁是偏旁,右边的扁也是偏旁,左偏右旁,上头下底,这是偏旁的概念,我们平常说的这些偏旁都是特别常用的,而且迁移率特别高的,比如单人旁,有很多很多单人旁的字,教材里出现的都是迁移率非常高的,它可以帮助孩子今后识字的常用的偏旁,比如上一版,春天的春,我们教学生这个是春字头,那么后面学泰山的泰的时候,就不用一笔一划数笔画了,一看就知道是春字头,偏旁的价值在这里,可以引导孩子分析字形,更高层面的去看一个汉字,而不是以笔画为单位来观察和分析汉字

。但是部首呢,查字典用的,所有字必须有部首,没有部首就找不到这个字,所以部首里面的“一”部,“点”部都是偏旁里面不可能存在的,我们没有一字头,点字头,没有这种称呼。所以中间的交集就是可作为部首的常用偏旁,我们一年级上册和下册都选了一些常用偏旁,提供给学生学习,这里面都是可作部首的常用偏旁,舍弃了一些不做部首的偏旁,到二年级查字典的时候,这些常用偏旁就能帮大忙了,他的查字典就会非常顺利。这个是结合识字学偏旁的一个安排。

那么结合写字就学习一些新的笔画和笔顺。这也是一个加强基础的安排,就是每一个字都进行了笔顺跟随的处理。新出现的笔画,把它放在字的左上角,用红色笔画呈现出来,这样,教学内容和学习内容就一目了然,老师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个新的笔画。笔画跟随是希望能起到一个辅助的提示作用,希望孩子看到这个笔画,能知道怎么正确去书写这个生字。

教材创造了这种笔顺跟随的形式是一种创新,不同于以往所有的教材。目的一个是强调不要孩子去写缺胳膊断腿的字,这个是我们教学时要秉持的一个基本原则,另一个小孩子应该是整字去学习,所以在田字格里见到的一定是一个整字。为了呈现笔顺的跟随,把每一个要写的笔画都做了一个加红的处理,这也是一个点睛之笔。如果一个汉字只有两笔三笔的话,就不用红色处理,如果是多笔画的字,去数每一个新的笔画,是很困难,很不容易识别的,但是现在每个新笔画用标红的处理,看起来是静态的,在孩子面前是动态的,相当于用多媒体去呈现这个字的书写笔顺。这是非常大的一个变化,是从孩子的角度着想,非常便利的一个方法。

这里教材的板式设计也是很用心的。尽可能的去适应儿童的阅读心理,包括颜色,笔顺跟随,基本色是灰色,不是黑色,如果是黑色,就跟下面要写的字一样,容易造成干扰。其实拼音部分也又有这样的安排,拼音字母、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是分别使用了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处理。我们初看起来没有什么,但是里面呈现的是精心的设计。可以更好的帮助孩子认识、拼读。课文部分,汉字和拼音的字号的区分是非常大的。这样也是强调汉字的主体地位,一定要引导孩子视觉优先去选择汉字,虽然是全文注音的的读物,但是一眼看去,首先关注的肯定是汉字,只有读到某个不认字的字的时候才去拼读拼音。这些安排也非常符合儿童的阅读心理。

再来看一下语文园地的关于识字有哪些具体的安排。它代表了一年级上册的关于识字的哪些基本要求。语文园地里连一连,往花篮里捡苹果的方式让孩子了解合体字的基本结构,这也是冲着偏旁的学习来的。字理识字、象形字、会意字。发现形声字偏旁表义的特点,这个也是一年级上册比较重要的安排,孩子学了合体字之后,能够看到一类字,而不是一个字,而且能从一类字发现其中的规律,实际上不仅帮助孩子更快的识字,也是一个思维发展的过程。今后孩子再碰到某个字的时候,能跟以前的字相联系,慢慢形成识字能力。

还有教材特别提倡在语境中复现生字,而且能够兼顾更多的功能,比如说在这个识字巩固过程中,还兼顾了积累词语和口头表达的作用。还有一个想跟大家交流的是使我们生字的学习富有思维发展的价值,识字伴随着思维发展,特别形声字、字理识字,引导孩子去发现,去归纳,去梳理,这些都是含有思维价值的。

教材在课后设计练习的时候,语文园地里边也有意识的这样去设计,希望体现综合,能够有更多的思维价值。比如“车”字的扩词,三组词语,做了一个梳理,一种是种类、一种是关于车的部件或实体名称,一种是活动类的。使孩子形成基本的类别的概念,让孩子的思维有条理。学校——教师,医院——医生。就有逻辑思维训练在里面。所以,我们在教学时最重要的是读懂编者的意图。

识字写字建议:

准确把握识字目标,这个在每个版块都是很有必要的,一再去强调它。有目标才会有针对性,才不会跑偏,跑远了。但是识字部分的目标就识字而已,只要求认识,不要求书写,这个是特定强调的,一定不要通过书写来让孩子完成要求认识的字。总有老师用这种方式来认识汉字。课改前的百来字的要求到课改后加到三四百,老师还是用原来的方法来教学,肯定要加重学生的负担。识字这个目标怎么来实现,我们还可以想很多的办法。一个办法就是选用恰当的识字方法,比方有的字特别适合去分析它的字形结构,借助已有的分析字形的能力去学习。有的字可能特别适合字理教学,大致讲一讲,比方说“家”字,讲一讲家的来龙去脉,在这样一个故事情境里面更有趣,更真实的讲述了汉字的源头,应该是特别恰当的方法。

我们选择恰当的识字方法,实际也在强调不要每个字都用同样的方法来记一遍。每一个字肯定有适合它的方法,但是我们的老师会太死板。第三个是强调在语境中学习巩固运用,“语境”这个词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因为识字的终极目的是为了阅读,识字如果放在阅读材料里边,跟我们单独识记一个字,难度要降低很多。

比如一个字暂时回生了,一下子想不起来它读什么,但是放到一个句子的情境中,结合这个语境,就会唤起学生对这个字的记忆。所以我们可以更多的用语境帮助孩子识字,而不是单字反复复现的方式,很多老师特别喜欢用摘果子、爬山坡、争红旗等游戏巩固识字。并不是不能做,更希望课堂里面大量的运用语境来巩固汉字,而不是单字的复现。提供语境有多方面的好处,不仅识字,还可以把口语和书面语结合起来。

很多单字意义是讲不出来的,只有在词语里面才有价值。语境也要强调,最基本的是一个句子语境,最简单的组一个词,有的老师也重视语境,但是组的词太难,所以我们的底线我们提供给孩子的语境一定是孩子能够理解的,或者是经过老师简单的讲解能够理解。尤其是扩词的时候,如果让学生去积累他们并不理解的词语,这样做既增加学生负担,又旁生枝节。如“远见、正气、东家、电子”看似都是学生学过的字组成的新词,但词义离学生生活比较远,我们要慎用。

学习不理解的词,反而会带来负面的影响。第四要有分类指导,突破难点的意识,主要是减低难点,降低负担的一个举措,很多字不需要一个一个去过关,有些字有一些共同点,我们把它放在一起,一类一类来学习,老师们树立起效率意识,怎样用最少的时间做最多最有效的事情,这一点需要我们去考虑,苦干的同时需要巧干。

不用每个字都平均使用力量,有些字在课文里复现得少,那些字就拿出来,用合适的方式来巩固,完全没有问题的字就不用反复复现了。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

最后就是切实做好写字指导。写字指导,这里要强调一点,明确共识,是写字,不是书法。前两年写字纲要出来后,大家都重视写字了,这是好现象,但是写字指导与书法指导是有区别的,我们的写字指导不能用书法序列。书写的角度,首先是能写正确,然后才是追求整洁、美观。

前面我们讲了教材的安排努力做到科学,但是具体到课文,也还是有难度比较大的,如果碰到难度大的课文,可以放慢步子,相对容易的内容,就可以加快速度。

(三)阅读教学的安排与教学建议。

阅读首先要解决读什么的问题。根据选文的一些原则(篇目减少,难度降低。题材丰富、体裁多样。联系学生生活。关注心理成长。人文内涵丰富。语言典范。),去选择最能发挥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些材料。阅读的时间有限,教学的时间有限,要选择最富有营养的养料给孩子。能够激发孩子的想象或是引发孩子的思考,能够引人向善,能够有很多的内涵,当然文字的要求也有,按照主编曹文轩的话说,就是:课文不但要有意义还要有意思,要兼顾有意思和有意义,但它的趣味性要求很高,让小孩子读了就喜欢。整个教材是按双线组织单元结构这样一种方式,一个是人文主题的线索、一个是语文要素的线索。这个到中高年级以后,这个特点表现得特别明显。

一年级就努力朝着这个方向去做,当然单元的组成和要素的呈现没有这样凸显,但是每一个单元,相对来说还是聚焦在某一个人文主题。课后题里就可以发现教材力求体现的一些要素的设想。一年级上册要抓哪些基本的内容和基本的要素? 我们要抓朗读。朗读首先是读准字音。第二个提出来读好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停顿。文中出现一个例句,让孩子体会,既不要一口气读过去,也不要不看标点随意停顿。还有一个有意识的去关注文中的标点,读出节奏和停顿。另外还有一些认识逗号和句号常用标点:认识自然段。

这些都是一年级上册的一些基本要素。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在阅读理解方面,教材提到的一些要求,我们在起步阶段主要是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读完课文后,能初步整合文中的信息,比如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他们都画了些什么?孩子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而不是儿歌的语言,把它重述一遍,基本去掌握课文内容。再比如说乌鸦喝水,说说乌鸦是用什么办法喝到水的?他基本可以借助文中关键的词语来表达。这些都是一年级关注的要素,当然还有积累和运用语言。有一类是借助课文语言进行积累,并且稍加拓展,还有一类是联系儿童生活,关注儿童成长的,比方说,你有过这样的心情吗?让孩子说一说。

他首先要知道文中的小女孩是怎样一种心情,然后再和其他同学来交流自己是什么心情。比如大和小这一课,你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呢?这是想让孩子可以跟课文一样创作,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并且借助生活语言来表达,另外还有像小书包这一课,说说你书包里有哪些文具,我会整理自己的书包,这些题目都是联系自己的生活,促进自我成长,自立自强这样一个视角。

下面介绍一个很特别的课文样式,我们叫它连环画课文:

这个是一年级最后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有些不同,其他课文都是全文注音,但是这一课只有部分字注音。教材想表达的理念是希望.鼓励学生运用识字成果,自主阅读。学生已经学了一学期了,那么就识字而言,也认了200多字了,那我们能不能对这些识的字在具体实践中加以运用呢?

教材希望让孩子在这里去体验,“哦,我认识了这么多字,我可以自己来读书”,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既高兴,又会有一些挫折,因为还有一些不认识的字,那么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我们要鼓励学生猜读,特别是借助图画猜读。

这个是我们一年级上册常用的方法,借助图画猜读,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讲,视觉,观察画面的能力比成人要强很多,所以这里面老师和学生同时树立起这个意识,图画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虽然我们在最后面做这样的安排,其实在前面拼音部分的情境图,实际上教材里的每一幅图都有着很高的学习价值,可以辅助学习文字,烘托学习氛围,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告诉孩子,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图画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想强调拼音不是唯一的凭借,特别是这么多年来,注音识字,提前读写,还有纯拼音读物的大量涌现,使我们的孩子和老师都特别重视拼音这个工具,所以习惯上就喜欢借助拼音去认读,一年级就大量阅读纯拼音读物,实际上我们想 ,可以树立这个观念,拼音不是阅读的唯一凭借,我们如果过多,时间过长的去依赖拼音,实际上有可能丧失一些我们发展学生思维,或者说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契机。我们完全可以借助图画来猜出其中的某一个字,这是非常好的方法,一年级下册教材还安排有其它的一些阅读的途径,这些其实才是最重要的途径。

他们在阅读的时候,遇到不懂的字,不懂的词,怎么来处理,这才是最重要的能力。实际上这里也体现出教材对拼音识字和阅读的一个关系的基本想法。拼音帮助识字,识字到后来可以帮助拼音,它们都是双向的,识字帮助阅读,反过来在阅读时帮助识字,拼音可以帮助阅读,阅读的同时也可以巩固拼音,它们都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箭头就说明不是封闭的关系,就阅读而言,还有很多的方法和策略,可以逐步引导孩子去掌握,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形成能力,比方说可以借助上下文来阅读,可以运用推测来阅读、图画、拼音等来阅读。

这些都是我们可以运用的阅读的途径。对于一年级的教材,确实还有很多难题,包括如何处理拼音和阅读的关系,如何处理拼音和识字的关系,如何处理识字和阅读的关系,教材通过设置这些特殊的课文,想告诉我们老师这些关系,就看我们怎样去理解。

这里插入一个关于注音方面的一个原则。这个教材有个很大的变化,明显告诉老师该怎么处理注音,比如“一会儿”注音就明确标注儿化音,实际上是为了有利于说好普通话。什么时候该儿化,什么时候该轻声。右下角的儿歌 ,“热情的话儿说不完”这个儿要读成本音。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也应是本音。

关于阅读还有一个重要的板块,“快乐读书吧”。这是本套教材非常重要的一个亮点,创新点,真正将课外阅读纳入语文课程。一年级上册的主要任务是激发阅读兴趣,提示阅读的途径与方式。一年级上册没有具体推荐书目,也没有要求具体读什么,更多的起步阶段让老师带着孩子来交流读过什么书,在哪里读,怎么读啊?等等,让小孩在自由自在交流中去体会阅读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引导学生分享阅读的快乐。

阅读建议:

一个是重视识字写字。在课文后面的很多识字的任务还需要通过阅读来解决,所以我们老师还要不断去探索,怎么处理好识字写字和阅读之间的关系,具体教学中识字写字和阅读究竟怎样的关系,一定是先学字再阅读还是可以边阅读边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我们应该有一些更好的处理办法,把识字阅读能够很好整合在一起。第二个加强朗读指导。让所有人都能达到正确流利的用普通话朗读课文,这是一个基本的朗读要求。现在很多老师在朗读方面,指导得比较细,但是整篇朗读和每个孩子的朗读,这个方面抓得不太够。很多时候课堂上在是在交流,或者是单句的交流。

一年级的孩子,如何学完之后,拿到课文之后都能流利朗读 ,包括全班最弱的孩子都能做到的话,我们就对朗读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但是在达到朗读目标之前,孩子因为识字量不足,阅读时要不断去判别,这个汉字到底是什么字,有时候还要借助拼音去拼读,所以汉字识别的速度很慢,不足以支撑他通顺流利朗读,所以流利朗读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给予耐心的指导,在读的时候不读错别字,不唱读,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我想这是指导朗读时要去做到的,让我们在每一节语文课上都能书声琅琅,每一个孩子都有练习朗读的机会。他在朗读中和自己的口语建立联系,在朗读中复现生字,孩子接触文本的时间和次数有保证才可以达到目标。

另外要关注语言积累与运用。在课后练习中有一些这样的引导,结合一些语文点和语言现象开展一些活动,我们在教学时可以有机利用课文中的一些语言点,开展一些语言活动。

再一个就是重视阅读方法策略的引导。我们刚才讲到借助图画来猜测,借助图画来理解词语的意思,这些都可以在一年级后阶段有一些指导。

最后最重要的就是课外阅读是分内事。我们一定不要认为课外阅读是课外的,我们可以不管不顾。实际上,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都是我们老师完全可以做到,如果我们重视它,如果有方法有措施,能保证它,如果从一年级开始就能够有一个一揽子的指导课外阅读的计划,以及设置课外交流的常规,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应该不是问题。

(四)口语交际的编排与教学建议

口语交际我们应该有这样几个初步的认识,一个是口语交际是面向一定对象,以完成一定的交际任务为目的的。为什么这么讲?学生通常会忘记了口语交际的本质,在交际的时候不去关注对象,不去关注交际的目的,而是变成了一种口语表达,这些表现说明还没有从实质上去关注口语交际本身的一些要素。它的核心是 “交际”。为什么这么说呢?交际里面也包含了表达能力,但是只有表达能力的话还不能等同于口语交际能力,只会表达的话,有可能场合不对,有可能面对对象的方式不对,达不到交际的效果,还不能说是很好的口语交际。

另外还有一个语境适切是判断口语交际成功与否的最重要的标准。其实我们用通俗的语言的话来说就是得体,在什么场合,面对什么人,面对一个私下的场合,还是面对一个公众的正式的场合,要有不同的方式来进行交际,要得体。这个是一个重要的指标,有很多时候,表达得清楚,但是交际效果不佳,这是比较常见的。比方说,我们在交流时,有的会打断别人说,有的会用质疑的语气来对待不同的意见等等,语气非常的不好,所有这些在口语交际中特别需要去关注。

交际的问题,是基于得体,告诉孩子在什么样的场合下外在表现是口语表达,实际体现人的综合素养。它其实也有文明礼貌的成分在里面。我们作为一个人,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会不会遵守基本的规则,是不是知道自己行为的边界,能够不打扰别人,以尊重别人为前提进行交往。

这些我想都是口语交际课所要负载的独特的价值。绝不仅仅是口语表达这个维度,我们说它是核心,口语表达是基础,但是外围的这些东西也很重要,因为它直接就表现了这些表达能力到不到位?能不能真正促进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所以就教材建设来讲,我们遵循这样的原则,一个是构建口语交际的目标体系。选择适合目标的交际话题。然后创设社会真实存在的交际情境,选择恰当的呈现方式,这样一个流程。

交际目标里边,首先是细化学段目标,对于课程标准里面的学段目标进行细化,明确到每一册,再具体到每次口语交际。在确定目标时,我们也考虑学生的需求, 我们来看交际情境:我们特别重视创设真实存在的交际情境,提供恰当的有交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使学生尽可能体验各种场合的交际行为。这里面特别强调真实的情境,既不是小猫遇到小狗啊,也不是晓明碰到小华,他会说些什么?所有的必须是你遇到这个情况,你会怎么做?一定要把交际主体的人放在这个交际的情景中去,看他真实的体现当时的一个交际的氛围,所以这样的交际情境中,学生不再是旁观者,不是别人怎么说,而是自己的想法。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一年级上册的四个口语交际。

第一课口语交际:是我说你做。右下角有“注意听”“让别人听得见”起步阶段交际习惯的培养。每一次口语交际都有要点提示,通过这个我们就可以去明晰整套教材的口语交际的目标和策略,教学重点也很明了,这个可以很好帮助老师教学的设计。这次口语交际最大的改革就是去明晰它的学习目标,以前口语交际仅是多了一次活动的机会。如果一课一得的话,可以得什么呢?老师和学生都不清楚,这次我们安排了这个学习要素。我们第一是以游戏的形式开展交际活动。起步阶段习惯的培养,不管任何场合,都要去用,这是彼此尊重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前提。我们与人交往,首先是一个尊重的态度。这是具体的一个习惯。

第二课:是我们做朋友。这一次这个安排打破“自我介绍”“认识新同学”的常规做法。语文教材或品德教材在开学之初都会让学生做自我介绍。这次虽然是自我介绍,放在学期中间,引导的是班里还有学生不认识同学,去做个自我介绍,聊聊天,重现认识,这是个很重要的交际场景,而且学生也有交际需要。应该说这是个很人性化的安排,关注到了学生不同交际需要,有针对性地提供帮助。这里提出的一个要素是“说话的时候看着对方的眼睛”——鼓励学生勇于交往,自然大方。

特别是一些比较害羞的孩子,我们要鼓励他们通过这样的活动,很自然地去与人交往。既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克服自己心里的交际障碍。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每一次的教学要求,是自动向前兼容。这一次训练有这次训练的重点,但是前面提过的要求要不断重复,持续运用,成为自然而然的交际习惯。只要我们第一次提出来,后面的就要一以贯之的去实践。从认识到实践,从规则到具体的行为是有一个过程,学生的行为或许会遗忘,会有反复,一定是个持续的过程。

第三课:说话的声音。这是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培养交际能力。通过不同的交际情境,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对象意识和场合意识。对象和场合,这个特别重要,是对今天特别有现实意义的一个话题。学生在这方面都有欠缺,我们要培养的学生,不管是在任何场合,能注重自己行为的边界。即使是在公共的场合,他也知道自己要做一个不会打扰到别人的人,这个看起来好像不是我们口语交际去完成的一个话题,但实际上口语交际是大有可为的,让小孩子在起步阶段就树立起对象意识和场合意识,逐渐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那天我在朋友圈里看到一个段子,有教养从好好说话开始。两个例子很有意思,值得我们反思。爷爷和孙子逛商场。妈妈和女儿买衣服。要引导我们的孩子文明有礼的交际,以前我们不教,孩子可能不知道,现在我们有这么好的教材提升、训练,我们培养出来的孩子一定会更谦逊有礼。

第四课:唯一一个延续了人教版教材的一个口语交际话题《小兔搬南瓜》,但是里面的形式和内容也略有不同。这个话题还是比较受小朋友欢迎的,观察、想象与表达的有机整合在一起。这里是通过一个故事情境,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孩子的表达能力有多个层级,那么一年级我们定位为“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为什么说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呢?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往往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小朋友回答得非常好,老师也做了充分的肯定,那么让其他孩子再说,其他孩子就不敢说,怕说不好受人嘲笑,怕没有别人说得好,给小孩子口语交际畏难情绪。所以我们要创造一个孩子起步阶段敢说的这么一个氛围,不用特别多的条条框框去要求他。很高的要求让孩子觉得自己不够好,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自由表达的氛围,更勇敢的去说。如果实现了这样的口语交际的第一步,到后面才有可能说,在说的过程中才能有针对性指导,所以一年级的重点放在了敢说这个点上。

注意:不要对孩子提更高的要求,要创设自由表达的氛围,敢说是最重要的。

口语交际建议:

心理素质是突破口。特别希望我们的老师从一年级开始特别去关注一些特别害羞、不太善于表达,特别是不太敢说的孩子。我们要所有的孩子敢说,主动的说。我在今天的培训中不断提到每一个,我们的目标是每一个孩子达到要求,而不是少数几个尖子生。有篇文章说性格,并不是内向的性格就不会说,所以特别重要的是给学生创设一个安全的环境。不要给他更多的对错的评判,高下的判断,或者说来比一比,谁说得好,这样的方式来让孩子的交往受挫,细心的老师肯定发现在这册教材里没有比一比这样的表述出现。没有可比性,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这是特别大的一个观念的转变,特别是在口语交际上,不能在比赛中让孩子开展活动,如果比赛,肯定是伶牙俐齿的孩子占据优势,但实际上我们的口语交际是希望有更多的孩子,大多数口语表达不够强,交际欲望不够高的,希望老师能很好的指导的孩子。所以一定是培养所有孩子交际的自信心。表达的勇气,从一年级起步阶段就开始。从起步阶段培养孩子的表达的能力有很多种方法的。当众表达这种能力可以用小组、当众朗读来练习。所有的交际话题都要回避“演”的角度。包括很多成人的演讲比赛,都包含了很多表演的成分,他们是在表演,不是在演讲。我们的口语交际一定是在非常自然的状态,就你平时语气是怎样的,课堂上的口语交际的语气和方式就应该是怎样的,不应该为教学的不恰当的说话。有的人说,我们的孩子出去连正常话都不会说,这就完全是矫揉造作的结果了。这一点特别是在口语交际这个环节要特别去回避。回到我们心里素质这个话题,在小组里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还有一种做法就是当众朗读,我们不是有课外阅读吗,完全可以让孩子来朗读一段。这也是降低孩子口语交际畏难情绪的一个办法。

第二个是重视交际意识和交际习惯的培养。交际意识和交际习惯是指他会说,但是从我们的角度来看说得不好,这里我们在每一个口语交际里面所设定的方法要求,起步阶段的交际习惯要长期的,一以贯之的去要求他,让孩子自觉地去实践。这就是起步阶段要孩子用完整的话来回答问题,说句子,这种表达的能力在阅读课里完成,那么口语交际里面我们要更重视交际意识和交际习惯的培养。

第三个建议是转变评价的视角。目前每一个口语交际教材都提供了一个一课一得的主要的评价的指标。比如说,这句话没有说好,重来一遍,这个可以有,但不是主要的口语交际的内容,我们把主要的力量放在最重要的评价上,抓住每次的交际核心。这个过程中要适当容错,还是要鼓励孩子去说,一开始就用很高的标准去要求他,孩子说一句话就提出意见重新来一遍,孩子说一句又重新来,孩子又不敢说了。因为就口语水平来说,有的孩子在学前阶段发展得还是很高的。每个孩子都是有一定基础的,在这个方面可以放一放,更多去鼓励学生表达。到二三年级可以鼓励学生更好的表达。

强化日常学习活动中的口语交际意识。我们日常有很多的学习活动,好的老师是非常关注在这些教学环节中学生的口语表达。并且非常注意去指导学生发展口语表达能力。现在如果我们能有效地把口语交际里学到的意识和方法用到日常生活中,学生会成长得更好。比如孩子在提问时,老师能把一年级要求学生掌握的交际要素运用起来,包括音量啊,看对方眼睛说话啊,就是在日常教学中,时刻提醒学生运用口语交际中学到的知识,这样口语交际的课的意义就更大了。

口语交际的要素绝不是读一遍就能记住的,小孩子要在实际操练中才能慢慢养成习惯,有一个反复练习的过程。还有一个是建立常规交际机制。意思就是口语交际能力的养成必须是在不断的练习过程中,而不是靠几堂口语交际课,课堂上的问题,只言片语的问答,我们孩子的口语就会很快提高。我们要建立每天有几分钟让孩子来朗读,让孩子来讲故事,每个孩子轮流,当众讲话,克服交际障碍,有机会去展示。

最关键就是口语交际和课外阅读一样,是不考试的,没有具体评价指标,所以老师觉得可有可无。但实际上,虽然不考试,但对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升却是大有裨益的。如果我们老师能够对这些板块给予足够的重视,而且能充分发挥教材的这些优势的话,那么我们的孩子从今年的九月份开始,从这些方面大大加强的话,我们设想一下,六年之后,会是什么样子呢?非常期待。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部编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解读——教学建议”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

语文,园地,教学,课文,口语交际,单元,建议,汉语拼音,特点,青蛙,写字,项链,小蜗牛,四季,尾巴,影子,朗读课文,小小的船,日月,时候,金木水火土,雨点儿,情境,江南,乌鸦喝水,小画家,口耳,古诗,天地人,形式

2020-06-16 #小故事

2010年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2010年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课文,学生,桓景,故事,寓言,内容,生字,王子,词语,A.,B.,人物,小组,意思,民间传说,交流,掩耳盗铃,板书,歇后语,快乐王子,作业,句子,穷人,是怎样,让学生,同学,小燕子,结果,自然段,耳朵

2011-01-28 #故事会

四年级上册单元梳理及教学建议小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四年级上册单元梳理及教学建议小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方法,学生,课文,童话,词语,教学,特点,盘点,能力,培养学生,句子,引导学生,作者,单元,动物,教材,语言,事物,习作,教师,训练,关键,文章,作家,意识,材料,资料,本单元,内容,爬山虎

2020-07-11 #小故事

2010年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2010年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课文,学生,炎帝,阿凡提,教师,人们,商场,自然段,生字,轻声,故事,板书,指导,哪吒闹海,人物,内容,哪吒,情景,词语,语言,小结,市场,朗读课文,交流,作业,同学,画面,节日,课件,引导学生

2020-08-05 #经典故事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分析2010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分析2010

课文,教学,学生,问题,建议,习作,综合性,单元,思维,教学模式,语文,语言,交流,句子,口语交际,作文,写法,方法,特点,词句,课外阅读,写字,生活,内容,意思,精神,重点,词语,可以采用,引导学生

2020-09-26 #短篇故事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分析2010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分析2010

课文,教学,学生,问题,建议,习作,综合性,单元,思维,教学模式,语文,语言,交流,句子,口语交际,作文,写法,方法,特点,词句,课外阅读,写字,生活,内容,意思,精神,重点,词语,可以采用,引导学生

2020-09-26 #长篇故事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

教材,学生,课文,生字,方面,写字,上册,语文,习惯,本册,汉字,过程,口语交际,专题,态度,教师,能力,引导学生,内容,园地,情感,教学,特点,语言,问题,阅读教学,下册,价值观,兴趣,交流

2020-09-26 #小故事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

教材,学生,课文,生字,方面,写字,上册,语文,习惯,本册,汉字,过程,口语交际,专题,态度,教师,能力,引导学生,内容,园地,情感,教学,特点,语言,问题,阅读教学,下册,价值观,兴趣,交流

2020-09-26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