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我与改革开放的故事之八那些舌尖上的故事

时间:2012-05-05

改革开放的故事有哪些

提示:本文共有 213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好孙女儿,快吃吧。”晚饭时,母亲一遍遍催促着她的宝贝孙女——我的女儿快点吃饭,让我不由自主地回忆起30多年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那些跟“吃”有关的故事。

1983年,我们国家刚刚开始改革开放不久。那一年,我出生在河北省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小时候,爷爷最喜欢我了,每逢赶集,总会特地买一张又薄又脆的油炸饼回来,用热水泡了喂给我吃。爷爷喂我吃油炸饼的场景我完全不记得了,但当听姑姑说起这事的时候,我已经开始渐渐懂事,幼小的心灵对爷爷有了深深的喜爱,小小的油炸饼浓缩着祖孙间浓浓的血肉亲情。

1989年,我上了小学。因为学校离家远,小伙伴们都需要带饭菜到学校。为了让孩子们吃得饱,父母们都尽可能地变着样儿给孩子们带饭,但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也无非是小米萝卜丁干饭、玉米窝窝、红薯干、红薯面蒸饺,家里稍微富裕点的偶尔会有白面烙饼和包子。冬天的时候,午饭时间一到,大家纷纷拿出各自的“口粮”,放在炉子上热着,然后在你一言我一语的开心吵闹中享用着父母用心准备的午饭。我同桌是位女生,她的爸爸是一个泥瓦匠,趁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靠着自己的手艺赚了钱,所以她家的生活水准比我们高,让我羡慕不已。有一天,她带了烙饼放在课桌下面,散发出的阵阵香味勾起了我肚子里的“馋虫”,我实在忍不住就偷偷撕了硬币大小的一小块儿,放到嘴里悄悄地品味起来。烙饼可真香啊!当时想等将来长大了,我一定要躺在烙饼上睡大觉。吃完了一小块儿还想再吃,于是我就又去撕第二块儿,第三块......撕着撕着,一块烙饼全都进了我的肚子。中午吃饭的时候 “东窗事发”了。“有人偷吃烙饼”迅速在班里传开来,我的同桌哭着喊着要告诉老师,小伙伴们都在哈哈大笑。多年后,当年的同桌已经成了妈妈,每次见到我总是开玩笑说:“还我的烙饼。”后来当我看了电影《甲方乙方》,其中的一句台词“我都想一辈子和龙虾睡一块儿了”让我暗自发笑,这与我当年的畅想如出一辙。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同年,方便面这种“奢侈品”飞入了我们这个偏僻小山村。五毛钱一袋按现在说可是不贵,但当时对我们来说却不便宜。想像着干嚼金灿灿的方便面时,那脆脆的声音,嘴里似乎就充满了香味,口水禁不住流下来。于是,几个小伙伴儿凑上五毛钱,快速飞奔到村里的小卖部,齐声喊着“买方便面”。拿到手后,迫不及待撕开方便面一边封口,把其中的椒盐料包取出撕开,把调料倒入面里,收紧方便面的封口,捏碎整块的面,再摇起来以便调料均匀地粘在捏碎的面粒儿上。之后,每人一小把一粒一粒吃起来,连最后剩在掌心里的调料也吃得干干净净。

1995年,我上了初中,开始住校。按规定,住宿生不能到校外吃饭。学校食堂的饭虽说便宜,一两面条一毛钱,一个馒头两毛钱,说是面条其实就是面糊,没什么油水,同学们都不愿意吃。为了让大家买“面糊”,食堂要求面条和馒头按一定比例捆绑着卖。面对如此状况,有些胆子大的男同学趁着早操前悄悄跳墙跑到镇上的小摊儿上吃豆浆油条,后来越来越多的同学开始效仿。好景不长,老师发现了学生间的这个秘密,于是开始严查私自外出行为。我们班一位男同学被老师发现后赶紧逃跑,竟跑坏了新买的皮鞋。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第二年,我上了高中,和初中比起来,高中食堂的饭菜质量好很多,特别让我高兴的是学校允许住宿生跟走读生一样自由外出。学校附近大约200米有家“老五小吃部”,做的肉丝汤面不但美味还经济实惠,五块钱一大盆,这对我们“穷学生”来说可是巨大的诱惑。关系好的同学都结伴去吃肉丝汤面。一到中午,小吃部里就坐满了我们学校的同学,简直成了学校的“编外食堂”。小吃部里三个灶台一起开工。锅里油温烧到足够热,放入用酱油腌好的肉丝,伴着葱姜蒜一起炒出香味儿,倒入开水烧至滚开,下入手擀面,煮熟后放入切好的黄瓜丝搅拌均匀,出锅入盆倒上香油,就上桌了。那面条吃着真叫一个香,与初中食堂的“面糊”一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去的次数多了,我也偷偷学会了小吃部老板的手艺,直到现在,做肉丝汤面仍是我的拿手绝技。

千禧年后,我上了大学。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快速发展,老百姓的餐桌越来越丰盛。我家也不例外,分享了改革开放的红利。2001年,家里给的生活费也不那么紧巴巴了,我在大学里的伙食标准自然也就水涨船高。在远离家乡的城市里,我竟然能吃上洋快餐肯德基了。还记得第一次就吃了全家桶,当时觉得那是吃过的最美味的食物了,比当年的烙饼还好吃。从此以后,在我的生活里,美食从奢侈品逐步变成了日常消费。

2012年,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我的家乡为响应“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建设得更加美丽。两年后,我在城里买了自己的房子,实现了安居乐业,家里关于吃饭的观念也彻底实现了升级换代,完成了从要吃饱到要吃好的转变,怎么吃更健康成为新的日常饮食关注点。母亲经常对我说:“少吃点,看你那肚子都涨起来了,多出去锻炼锻炼。”对她的宝贝孙女则说:“你可是生在了好时代,这么好的东西,你爸小的时候想吃都没有,快吃吧,多吃点。”

民以食为天,我所经历的这些故事,也是一代人伴随改革开放共成长的缩影,勾勒出人们从“要吃饱”到“要吃好”的质变,折射出咱老百姓的日子从温饱到小康的飞跃,也预示着在新时代,全面小康社会一步步向我们走来。(网友“如沐春风雨”)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我与改革开放的故事之八那些舌尖上的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寓言故事之八

寓言故事之八

2020-09-18 #短篇故事

恩施山水故事之八

恩施山水故事之八

玉娘,刘平,衙役,县太爷,男子,笛声,吹笛,丫环,书生,养父,峡谷,木莲,竹笛,茶店子,美男,县衙,大喜,小姐,小河,竹筏,老爹,药材,隐秘,老母亲,路径图,云宵,小河边,杨秀武,牛欢,花颜

2020-09-03 #小故事

百日故事之八 范雎

百日故事之八 范雎

范雎,张禄,秦国,白起,秦昭襄王,魏齐,家臣,王稽,秦昭襄,郑安平,魏国,蔡泽,魏冉,力劝,成语,能力,茅厕,魏国人,远交近攻,中提,吕不韦,魏国相,使者,好朋友,故事,大夫,丢到,一饭之德,下子,仕途

2007-09-02 #故事会在线阅读

阳高民间故事之八

阳高民间故事之八

阳高,民间故事,文化,阳高县,故事,集成,人们,由来,语言,讲述者,劳动人民,本土文化,多热,张卫中,景彦,李生,温庆海,郭海,雪君,中大,我的家,广义,乡镇,人参,人士,内容,作品,传播者,关系,俗语

2020-09-13 #经典故事

汶川刻痕【之八】

汶川刻痕【之八】

女儿,地震,灾难,卫生间,我妈妈,地震了,东西,人生,孩子,奶奶,姑娘,母亲,灾区,翅膀,不可怕,什么都,只要你,米冲,爱的,加油站,一眨眼,一面,功夫,人为,人性,人间,人类,内心深处,包起,动作

2014-01-28 #故事大全

《诗经》里的税收故事 之八 小雅·采薇

《诗经》里的税收故事 之八 小雅·采薇

戍卒,战斗,采薇,回家,诗人,场面,思归,雨雪霏霏,杨柳依依,苗苗,生活,个人,士卒,将帅,归途,情感,战车,豆苗,责任感,边关,孔棘,常之华,我心伤悲,行道迟迟,采薇采薇,小雅,中国,全篇,军容,千古

2020-09-13 #短篇故事

习作之八:用词串编故事

习作之八:用词串编故事

沸沸,狼群,猎物,小白兔,狮子,老虎,达达,洞穴,森林,牢笼,子民们,故事,笼子,这么多,好的,兔子,口气,四肢,指南针,欢呼声,狼窝,经历,草地,身躯,领域,在它,挑战,徒步鞋,得出来,然后再

2020-06-24 #故事会在线阅读

颜回故事之八:陋巷简居

颜回故事之八:陋巷简居

阳虎,家臣,仲梁,季平子,季孙氏,鲁国,季氏,孟孙氏,季平,季桓子,鲁昭公,卿大夫,春秋,陪臣,颜回,公父,孙豹,定公,文伯,鲁定公,颜路,势力,公山,国政,家庭,诸侯国,诸侯,贵族,陋巷,礼乐征伐

2020-09-04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