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燕园杯全国中学生历史写作大赛

时间:2011-10-21

兰山杯历史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345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年轻时自恃记性好,不屑于记笔记什么的。总以为需要时脑袋一拍,各种信息就会自动跑出来。等到进入“怀旧”的年纪,突然发现,那记性全都靠不住。连什么时候住哪一幢楼,居然与妻子说法不一,还得东打听、西询问,最后才能确定下来。不过,话说回来,我的“校园记忆”之所以如此“不确定”,与当初之习惯于“打游击”大有关系。从1985年初夏到1990年仲秋,五年多时间,我辗转于北大校园内外多座筒子楼。

记得结婚时,我是博士生,住29楼学生宿舍;夏晓虹已是教师,在19楼有半间房。那年头没有“裸婚”一说,我们也不是请不起客,只是觉得没必要兴师动众,不就是两人合伙过日子吗?来日方长,不争这一朝一夕。双方父母都通达,说节约好,不办什么婚宴了。于是乎,一切繁文缛节都省了。倒是张玫珊出了个主意,乘周末夏晓虹的同屋回家,就在宿舍里聚会。这样,1985年6月的某个周末,19楼二楼直对着楼梯口的“夏家”,迎来了王得后、赵园夫妇,黄子平、张玫珊夫妇,还有钱理群、吴福辉、王富仁等,加上我们俩,总共九人。两张书桌相接,就成了宴客的场所。看着张玫珊像变戏法一样,从携来的袋子里掏出各种食品,大家莫不欢欣鼓舞。都是熟人,吃喝不要紧,主要是聊聊天。那阵子,我正和钱理群、黄子平合作鼓捣“20世纪中国文学”这命题,“婚宴”几乎变成了学术研讨会。也不能说不把“新婚”当回事,暑假里,跑到大西北去“学术考察”——从西安到兰州到敦煌,这还算是会议的规定路线;至于西宁访亲、吐鲁番游览以及呼尔浩特观光,那可都是自选动作。当年还不时兴“蜜月旅行”,我们也没打这个旗号。

还是先说说婚后那些“打游击”的日子吧。1985年9月,中文系同事张鸣受教育部委派,去西藏大学支教一学期。恰好此时,学校分给他一间小屋,就在27楼三楼。反正他妻子在城里工作,那边另有宿舍,我们就代为“笑纳”了。记得27楼的二楼归学校财务处管,白天前来买饭票的师生络绎不绝;到了晚上,静悄悄的,只听见老鼠来回奔跑,玩得很欢,根本不把我们放在眼里。之所以老鼠当家,只因楼内多半为办公室,偶有几间改作宿舍,主人也只在白天出现,读书兼午休,很少在此过夜。这样也好,关上门,静心读书,总比分住集体宿舍好多了。

好日子过得真快,1986年1月中旬,张鸣就该回来了。眼看着又得劳燕分飞,没想到柳暗花明,好事全让我们撞上了。黄子平的妻子张玫珊是阿根廷华侨,当时在西语系西班牙语专业做外国专家,属于特殊照顾对象,北大为此在蔚秀园给他们配了一套两居室。刚搬好家,又因为张玫珊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生孩子,学校批给黄子平半年探亲假。子平高兴,我们更高兴——从张家新居出来,直接搬进了“黄府”。

明知是鸠占鹊巢,不可能长久,去时行李一单车,回来也是一单车。1986年的9月,子平、玫珊携子归来,我们结束了半年的幸福生活,又各自回到了熙熙攘攘的集体宿舍。

不过,好运气再度光临。四个月后,心理学系年轻教师、妻子夏晓虹的好友钱铭怡被学校选派到荷兰访学一年,将她基本上一人独占的宿舍借给我们住。那房间在19楼一楼的西北角,冬天室内很冷,但能二人单独相处,我们已经很满足了。其实,夏晓虹的宿舍就在二楼,不过有同屋,不好打扰。

如此“同居”,合情但不合法。原因是,按照规定,钱铭怡只有半间屋子的使用权,另外半间属于家住城里的王姓教师。冬去春来,那位合法住户跑来敲门了,首先声明主权,再就是告知:她偶尔也会来午休。接下来的日子,忐忑不安,老怕被人嘲笑。不过,印象中,那位合法房主也就来过一两次。不用说,她一敲门,我马上逃跑。

五六月间,估计是房主告了状,一位提着大串钥匙的中年女子,自称是房管处的出现,先是盘问学什么专业、家里有几口人、在此住了多长时间、有无“不轨行为”等,再就是一通声色俱厉的训斥。我们越是辩解,对方越是来劲,声调也提得更高,引来好些围观者。临走前,女房管扔下这么一句:“还博士呢,连这点儿规矩都不懂!”学校那时确实房源紧张,但也不是毫无办法,关键看你会不会动脑筋。我们笨,只好挨骂。

好在不久后,即将成为北大教师的我,在一次学校领导征求意见的会上,表演了算术才能:学校即将给我半间房,妻子在北大教书,也是半间房。两个半间合起来,不就是一整间,为何还让我们在北大校园里“两地分居”?领导一听有理,当即下令房管处,凡属我们这种情况的,一律调在同一幢楼。于是,大约从1987年暑假起,我终于可以大摇大摆地进出19楼了。

有房子是好事,可寄居女教工宿舍,毕竟多有不便。学校分给我们的小屋在一楼,水房隔壁。一面墙是潮的,与床铺之间必须留出缝隙,这在只有10平方米的空间里已经是很大的浪费。白天也就罢了,半夜时分,耳边哗啦啦地响,实在有点烦人。即便没有水声,也有歌声,而且是不太美妙的歌声。虽说宿舍里难得安静一会,但能舒舒服服地靠在床上读书,这已经是很大的改善。晓虹还好,晚餐时可“大吃大喝”,我则必须节制。不是为了减肥,而是要半夜里跑到对面21楼去“方便”,实在不方便。

还记得她住二楼时,因为有同屋,我不好意思擅自串门,站在楼下门口喊一声“XIAOHONG”,竟然有好几扇窗户打开。日后才知道,北大校园里,若不带姓,叫“XIAOHONG”的多着呢。写起来迥异,念出声却是一样。我原先的合法床位在29楼,同屋阎步克,他的妻子也叫小红。因此,聊天时,必须说“你们家小红”、“我们家晓虹”,以作区别。这下可好了,搬到了一楼,而且靠近大门口,用力咳一声,就知道是谁来了。

转眼间到了1988年春夏,学校通知,我们可以搬到畅春园55楼去。那是刚盖起来不久的简易楼房,绿色铁皮墙,下雨时很有韵律感。房间比较大,有16平方米,虽然还是一楼,但朝南,阳光洒在床上,很怡人。同样是公共厕所,但几家合用一间用宿舍改造而成的厨房,比起先前在楼道里用煤油炉煮面,生活质量大有提升。记得搬家时,找学校后勤处借了辆三轮车,两趟就解决了。

这可是属于自己的房子,得好好布置。先是跑到未名湖边的木工厂(那地方,现正建文科楼群),请工人师傅做最实用的床。北大的木工师傅真是见多识广,三两句话,一下子就明白了我们的心思。做成的双人床,上面是可以掀开的铺板,下面分三段,床头部位是可以两边打开的小门,中间是双开的抽屉,后面是从床尾开门的两个小柜,什么东西都可以收放在里面。再加上卡着位置、量好尺寸的书橱和书桌,以及迷你式沙发(沙发坐垫可打开,里面放东西);整个房间布置合理、紧凑。床与书柜之间正好铺一条窄长的花地毯,里面靠近窗户的一侧,打横放了书桌,地上铺了棕色地毯。进入室内,经过兼用来吃饭与会客的“沙发区”就可以脱了鞋子,自由行坐。记得好几位同龄人来访,赞叹不已,说你们的家真温馨、舒服。

就在这仅仅16平方米的小家,我们接待了很多客人。有不少师长,但更多的是朋辈。记得是1990年初春,鸡鸣不已,一时心血来潮,组织了一个读书会,葛兆光、阎步克、张鸣、杨煦生、张京媛、冯统一、王毅等,都曾光临寒舍,就某本书或某个话题(记得有“三礼”、《朱子语类》等)高谈阔论。不过,这读书会只坚持了半年多,就因为搬家等原因给停了。有趣的是,那么狭小的空间,主人居然经常“留饭”。大概是因为在校园里居住,每天吃饭堂;好不容易有了自己的家,很想露一手。

当然,还有一个技术性因素——此前用煤油炉做饭,实在不方便;而1989年3月,中文系同事葛晓音搬到已经通了煤气的公寓楼,将那宝贝煤气罐(可惜没有本儿)借给了我们。那时候,除了煤气罐紧俏,加气还需特殊的本儿。穷则思变,有了罐,再想办法借人家的本儿。如此拆东墙、补西墙,居然坚持到了我们搬往公寓楼。用煤气炉炒菜,感觉真是好极了。也是这个因素,促使我多在朋友面前表演“厨艺”。以至当年的“食客”,日后写文章,竟吹捧我如何如何会做菜,尤其是那香喷喷的鱼粥……以至不时有朋友询问:你们家到底谁做饭,弄得夏晓虹很不开心。

1990年9月,终于,我们迁往畅春园51楼最东边一门的顶楼。那是一间半的宿舍,可以落户口,算是真正的家了。自此,结束了五年多的筒子楼生活。

比起同龄人,我算是幸运的。一是有朋友接济,不时天上掉馅饼;二是岳父岳母家住东直门外,周末或过节时,常回去转转;三是没有孩子,负担轻多了。也正因此,我那以19楼为中心的“筒子楼的故事”,不够惊心动魄。当年浑浑噩噩,埋头读书,没想那么多,也不觉得怎么苦。一眨眼,就这么过来了。

摘自陈平原主编《筒子楼的故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214 219页。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燕园杯全国中学生历史写作大赛”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太原五中成功举办“首届‘北大燕园杯’全国中学生历史写作大赛”公益讲座

太原五中成功举办“首届‘北大燕园杯’全国中学生历史写作大赛”公益讲座

历史,讲座,老师,历史故事,学生,中学,太原,全宁,中学生,故事,能力,五中,发现问题,例子,博士,大学,普通人,文献,知识,问题,生活,中国高校,孙博,潘海东,科素,齐聚,高级教师,兄弟连,北京大学,最本质

2011-08-19 #短篇故事

第六届全国中小学生英语电视大赛

第六届全国中小学生英语电视大赛

选手,单词,评委,英语,内容,命题,小学,明星,才艺,拼读,环节,题目,初中组,图画,能力,高中组,元素,年级,比赛规则,重点,表演,小高,比赛时,用英语,中央电视台,中学生,低年级,图片,字母,复赛

2020-08-14 #短篇故事

燕园杯中学生历史写作活动

燕园杯中学生历史写作活动

历史 家族 家庭 或许是 长辈们 祖辈 人生 人们 学校 时代 老师 变迁 孩子 往事 战争 校友 记忆 每个地方 城市 中国 世界 兴衰 地方 家风 故事 核心 父辈 社会 经历 美食

2020-05-01 #故事阅读

燕园杯中学生历史写作活动

燕园杯中学生历史写作活动

历史,家族,家庭,或许是,长辈们,祖辈,人生,人们,学校,时代,老师,变迁,孩子,往事,战争,校友,记忆,每个地方,城市,中国,世界,兴衰,地方,家风,故事,核心,父辈,社会,经历,美食

2018-10-26 #故事大全

燕园杯中学生历史写作活动

燕园杯中学生历史写作活动

历史,家族,家庭,或许是,长辈们,祖辈,人生,人们,学校,时代,老师,变迁,孩子,往事,战争,校友,记忆,每个地方,城市,中国,世界,兴衰,地方,家风,故事,核心,父辈,社会,经历,美食

2011-10-24 #短篇故事

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决赛特等奖现场作文 高考满分作文的范文

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决赛特等奖现场作文 高考满分作文的范文

爷爷,给我们,生命,荷花,叶子,奶奶,小时候,盆花,碎片,蝉鸣,记忆里,裂痕,决赛,时爷爷,叶圣陶,地拉,常在,微微,如新,鄞州中学,我看着,作文,为题,一圈圈,下唇,丝丝,乍现,余热,作文题目,光阴

2019-08-13 #故事大全

袁飞:我的阅读故事 “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唯一官方网站

袁飞:我的阅读故事 “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唯一官方网站

母亲,孩子,文章,故事,三字经,就这样,读一,功劳,名著,声音,奶奶,小说,幼儿园,性格,文艺,气质,生下,进步,一个故事,因为你,习相远,可依,多累,小朋,曹操,林冲,袁飞,诸葛,在我,在母

2007-10-23 #故事阅读

解璟:我的阅读故事十五届现场决赛特等奖 “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唯一官方

解璟:我的阅读故事十五届现场决赛特等奖 “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唯一官方

故事,亲人,摇篮,特等奖,读书人,决赛,叶圣陶,诸葛丞相,书页,个人,人生,墙角,官方网站,客户,新作文,文章,父老,窗台,神医,老人,辈子,脸庞,高中,大赛,全国中学生,一本书,就只有,我都会,司汤达,那本

2020-09-20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