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隋炀帝究竟是靠什么解雁门之围的?这个细节左右结果

时间:2011-07-03

因此,三征高丽后,他极为郁闷,郁闷得茶不思饭不想

提示:本文共有 324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话说雄才大略的隋炀帝杨广因晚年安于享乐,不但大肆游玩之风,大兴土木之建筑,而且对东边不听话的高丽进行了三次征伐,结果劳民伤财,祸国殃民。因此,三征高丽后,他极为郁闷,郁闷得茶不思饭不想。

俗话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同样的道理,皇帝有忧,群臣有责。眼看众人还在沉默,一个人站出来为杨广解忧了。他只说了一句话就让杨广愁去眉开,喜笑颜开。

“皇上,臣在洛阳宫城东南的金殿前看见有鸾凤飞过,这是天大的祥瑞啊,预示着我大隋江山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千秋万代啊。”

说话的人叫高德儒,说这句话前,他的官职是亲卫府指挥官(六品),说完这句话后,他的官职立马升为朝散大夫(五品),并且得到了绸缎一百匹。

杨广高兴之余不但嘉赏了高德儒,而且还马上来了个两步走。

第一步是马上在洛阳宫城东南修建了仪鸾殿,希望祥瑞永存。

第二步是再度去北方巡游,大有万水千山走遍之气概。

对于喜欢搞工程建设,喜欢打仗,喜欢旅游的杨广来说,巡游原本是一件很普通很平常的事,就像普通百姓吃饭穿衣一样,不足为奇。然而,就是这次出巡,却闹出了一个大风波。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雁门之围”。

是谁这么大的胆,敢在杨广这个“太岁爷”头上动土呢?吃了熊心豹子胆的是一个叫东突厥的少数民族。

突厥是在南北朝时期兴起的北方游牧民族,据说有古代匈奴的血统,建立了一个帝国,打下了庞大的疆域。对中原朝廷来说,突厥就如同汉朝的匈奴一样,都是中原地区的心腹大患。因为这些游牧部落在草原上居无定所,人人善于骑射,常常是毫无理由也不打招呼,像个强盗一样不定时地南下中原烧杀淫掠,中原朝廷和老百姓们早就不堪忍受。

突厥帝国在六十多年前达到鼎盛之后,便发生了内部分裂,一分为二成了东突厥和西突厥。西突厥就是今天的土耳其了,一个亦欧亦亚的国家,距离华夏中原有点远,所以在此之后突厥和中原朝廷之间的矛盾,都是东突厥引起的,中原朝廷一般说的突厥,就指的是东突厥。

东突厥不仅面临着西突厥的反叛,而且还被内部斗争弄得四分五裂。所以当年隋文帝杨坚就采取分化瓦解、扶弱打强的政策,让突厥人互相争斗相互牵制。扶持东突厥中弱的、亲近大隋的一方,在东突厥的内部争斗中胜出,也扶持东突厥去打实力较强的西突厥,并在西突厥内部也培植了亲近大隋的势力。

具体说来,杨坚扶持的东突厥首领是启民可汗。隋朝帮助启民可汗统一了东突厥的大部分地区,感恩戴德的启民可汗当然向大隋称臣,并且隋文帝还把宗室女义成公主嫁给了启民可汗,使得大隋和突厥进行了联姻。

正是由于杨坚的措施高明,使得当时的突厥没有对大隋产生太大的威胁,大隋的北方边境稳定,百姓能够过着安宁的生活。

启民可汗一直将对大隋的友好关系,保持到了隋炀帝时代。启民可汗在隋大业五年(公元609年)去世,杨广还为他废朝三日,并立其子咄吉世为始毕可汗。

始毕可汗上台后,便上书杨广,请求娶自己的后妈,也就是启民可汗的小老婆义成公主为妻。杨广立即准奏,使得大隋和突厥的联姻能够持续下去。

儿子娶自己的后母为妻子,依照正统汉人的观点简直是大逆不道,在突厥却是风俗,叫做“父兄死,妻后母,报寡嫂”,就是说后妈和死了兄弟的嫂子,都可以讨来做老婆。不得不说,人类在原始社会或奴隶社会时期,因为人口稀少而要促进生育才会有这样的习俗,而突厥也是这样的习俗,只能说他们当时在文化上还未开化。

始毕可汗虽是启民可汗的儿子,却没有启民可汗的温驯,反而性情刚暴。而始毕可汗对隋朝的态度,是随着隋朝的兴衰、隋朝实力的大小而变化的。始毕可汗刚上台的时候,大隋尚有较强的国力,他便年年恭敬来朝。而等到杨广各种败家的行为让大隋的国力渐渐衰落下去后,始毕可汗不但不来大隋朝贡了,还经常不给杨广面子。

杨广对于始毕可汗的这种态度,自然非常不爽,便打算送个宗室女和始毕可汗的弟弟咄吉设联姻,并打算立咄吉设为南面可汗,好让他与始毕可汗对着干。可惜事与愿违,咄吉设不但不接受册封,还主动向哥哥始毕可汗告发了杨广的阴谋。

始毕可汗非常生气,准备脱离隋朝,成为独立的突厥可汗,再也不向大隋称臣。不过这件事情很重大,再考虑到大隋以往几十年里在突厥心中的影响,始毕可汗虽然有想法,但还是拿不准,一时之间也就没有公开宣布。

但就在其后,杨广又派裴矩骗一个叫史蜀胡悉的人来到大隋境内,然后把史蜀胡悉杀死了。史蜀胡悉是始毕可汗手下的宠信大臣,杨广认为正是他经常给始毕可汗出谋划策,所以才想诛杀他。杀完了史蜀胡悉,杨广还派使者向始毕可汗说,史蜀胡悉背叛始毕可汗背叛突厥,所以才替始毕可汗清理门户。

始毕可汗当然不会相信这种烂借口,他对杨广的怨恨是越发强烈了,不过依然没有立即翻脸,为了获得打败大隋获得胜利的更大把握,他一直在等待更好时机。隋大业十一年(公元615年),他终于等来了盼望已久的天赐良机。

这年夏天刚过,在太原郡汾阳宫避暑了三个多月的杨广,不知道哪门子兴致,没有率军返回东都洛阳或者京都大兴,而是决定去北部边境巡游。或许是杨广去年三战高丽,“赢得”了战争而感到得意洋洋,想在不听话、已经不来朝贡的始毕可汗面前耀武扬威,进行一番威慑吧。

可惜威慑没有威慑到,杨广反而把自己搭进去了。始毕可汗正愁如何很有把握地打败大隋呢,现在听到杨广竟然要到北部边境来弄什么巡游,带的兵马又不是很多,这岂不是送上门的买卖么?

始毕可汗派出大量的探子进行一番探查,八月初八这天,率领几十万突厥骑兵南下。

此时的杨广前脚刚到雁门(今山西代县),便看到了这样的奇怪标语:金山(今阿尔泰山,突厥的都城)欢迎你。

这里明明是雁门啊,怎么到了金山呢?正当杨广诧异时,阿史那咄吉出现了,并且说了这样一句话:“杨兄,别来无恙乎?”

杨广赶紧下令撤退。但故事演变到这里,通常是来不及的。阿史那咄吉早已把他们的退路给切断了。杨广只能退守雁门郡,阿史那咄吉没有给杨广任何喘息的机会,带领他的十万精兵进行了“屠龙”之旅。雁门郡共管辖四十一座城池,阿史那咄吉以摧枯拉朽之势,很快拿下了其中的三十九座,只剩下雁门郡和淳县两座孤城了。杨广被困在孤零零的雁门郡,尽管还有数万守军,数十万百姓,但城里缺粮又缺水,不出数日便会饿得尸骨露于野。不尽快突围出去,那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可是要想突围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突厥军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想要突围只怕是插翅难飞啊。

突又不能突,守又不能守,莫非雁门便是自己的穷途末路。想到这里,杨广悲从心来,抱着年仅七岁的幼子杨杲,放声大哭。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凡是听到了杨广哭声的人都知道,他伤有多深。果然,杨广这一哭,哭得梨花带雨,哭得山崩地裂。就在他哭得死去活来之际,有一个人站出来说话了,只一句话,便让杨广止住了哭声,破涕为笑。这个人便是内侍使郎萧瑀。

“如果哭能淹死突厥兵,能解雁门之围,那么我们留在您身边还有什么用呢?”萧瑀道。

“请先生赐良策啊。”杨广闻言停止了哭声,用惊喜的眼神望着他。

萧瑀沉吟良久,直接教会了杨广两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解析如下:昔日汉高祖解白登之围使出的策略是曲径通幽,利用糖衣炮弹攻克匈奴可汗的妻子阏氏,利用阏氏的枕边风成功解围。现在我们可以采取同样的策略,以金帛财物去求救跟突厥和亲的义成公主,让她帮我们解围啊。

第二个关键词: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解析如下:将士们现在之所以不能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地抵御敌人,那是因为他们担心解了雁门之围后,又要去征讨高丽,落得个赔了高丽又折兵的下场。请陛下发出停止征讨高丽的诏书,召天下兵马前来救驾,并许以重赏勤王将士的重诺,这样雁门之围便自解了。

此时杨广哪里还有其他的办法,只好死马当活马医了,于是马上来了个两步走。

第一步:求救。派人向义成公主去求救。

第二步:承诺。一是停止征伐高丽,二是重赏勤王将士。

双管齐下,效果果然看得见,前来救驾的各路兵马争先恐后,络绎不绝。再加上义成公主柔硬兼施的枕边风,先是说得罪了大隋的后果是吃不了兜着走,再说大隋兵马已奔袭大汗的后方老巢去了,赶紧退兵吧。

始毕可汗眼看形势不妙,又被义成公主一蛊惑,终于很不心甘地退兵。至此,雁门之围告一段落。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隋炀帝究竟是靠什么解雁门之围的?这个细节左右结果”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隋朝崩溃的催化剂——隋炀帝被困33天的“雁门事变”

隋朝崩溃的催化剂——隋炀帝被困33天的“雁门事变”

杨广,突厥,雁门,东突厥,隋炀帝,大业,高句丽,炀帝,始毕可汗,西突厥,势力,隋突,启民可汗,事变,关系,山西,使者,处罗可汗,中原,太原,皇帝,射匮可汗,杨坚,李世民,南下,启民,事件,南陈,大臣,天下

2014-09-26 #故事会

隋炀帝北巡雁门被突厥大军包围 效仿刘邦解白登之围而脱困

隋炀帝北巡雁门被突厥大军包围 效仿刘邦解白登之围而脱困

隋炀帝,始毕可汗,雁门,隋文帝,史蜀胡,突厥,崞县,杨广,义成公主,原因,地界,大军,夫人,陛下,杨坚代,周而立,刘邦,史略,宇文述劝,有才,陈国,苏威,萧皇后,诸郡,陈率,隋炀,使者,公元,中国,东都

2012-02-13 #经典故事

隋炀帝被围雁门危在旦夕 李世民力挽狂澜救了他一命

隋炀帝被围雁门危在旦夕 李世民力挽狂澜救了他一命

杨广,始毕可汗,李世民,突厥,建议,史蜀胡,崞县,人马,力量,将军,无奈,援兵,谋臣,雁门,飞箭,万大,云定兴,北塞,并封,李渊,杨广入,杨广见,杨谏,杨果,隋炀帝杨广,裴矩,使者,天子,公元,公主

2018-05-08 #短篇故事

小志带你看历史:好大喜功 毁誉参半的帝王——隋炀帝杨广

小志带你看历史:好大喜功 毁誉参半的帝王——隋炀帝杨广

隋炀帝,民力,隋王朝,炀帝,公元,农民,大业,政策,阶级矛盾,才干,高丽,改革,隋炀,好大喜功,个人,军事,农民战争,惨败,政治,王朝,辽东,雁门,生活,修长城,制度史,深远意义,于雁门,南迈,单于,其利

2014-12-08 #故事大全

星说贞观6:十六岁李世民 吓退始毕可汗救了隋炀帝的命

星说贞观6:十六岁李世民 吓退始毕可汗救了隋炀帝的命

李世民,云定兴,隋炀帝,始毕可汗,剧照,原作者,图片,网络,部队,雁门,王福星,主力部队,兵力,皇亲国戚,雁门关,军队,功劳,参谋,史学家,官府,救驾,少年,指挥部,时候,求救信,正史,被包,消息,皇帝,马上就

2013-08-07 #故事阅读

穷奢极欲 死于祸乱——隋炀帝的荒淫

穷奢极欲 死于祸乱——隋炀帝的荒淫

隋炀帝,百姓,宇文恺,洛阳,宫殿,行宫,启民可汗,太守,宫院,征发,旌旗,机关,雁门,张衡,炀帝,苏威,贺若弼,东至,亭台楼阁,全国,军队,官吏,方圆,床上,朝廷,杂技,水渠,榆林,荷花,荷叶

2013-06-23 #经典故事

少年将军李世民 带兵勤王保驾 救助的皇帝居然是隋炀帝

少年将军李世民 带兵勤王保驾 救助的皇帝居然是隋炀帝

隋炀帝,李世民,历史,少年,皇帝,突厥,杨广,百家号,将军,万大,李渊,军队,大军,天下,太原,雁门关,突厥人,唐国公,万之众,中大,好的,勤王,不费吹灰之力,主力军,军事,做法,作者,军旗,山东,夺位

2019-09-18 #故事会

李世民的出山之战 竟是十六岁时救驾隋炀帝杨广

李世民的出山之战 竟是十六岁时救驾隋炀帝杨广

杨广,李世民,始毕可汗,建议,雁门,云定兴,高丽,苏威,萧瑀,义成公主,勤王,将军,救驾,突厥,将士们,万大,北塞,宇文述,帝杨,崞县,明君,杨杲,隋炀,使者,天子,一生,一战,世事,名将,公元

2008-08-30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