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最早将“兵法”用于商战的不是日本 而是另有其人 此人富可敌国

时间:2011-04-13

实际上孙子兵法是比三十六计早2000多年,而且孙子兵法这本巨作是有作者的,他叫孙武;但是三十六计是没有作者的,或者说是作者不详,而且三十六计还有抄

提示:本文共有 524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1 分钟。

《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经常混淆

说到“兵法”,很多人肯定会联想到《孙子兵法》,甚至还把《三十六计》混为一谈。实际上《孙子兵法》是比《三十六计》早2000多年,而且《孙子兵法》这本巨作是有作者的,他叫孙武;但是《三十六计》是没有作者的,或者说是作者不详,而且《三十六计》还有抄袭《孙子兵法》的嫌疑。

“抄袭版兵法”比“原创版兵法”还火热

至于为什么到现在,《三十六计》比《孙子兵法》还要火热?这种现象表面看起来好像很不正常,但实际上它是有原因的,恐怕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孙子兵法》是一部军事哲学,非常难懂,太深奥了,百姓看不懂;

2、《三十六计》就跟自己家里的电器使用说明书那样,通俗易懂,简单实用,有步骤(比较无脑简单直白),实操性强(拿过来就能直接使用);

3、日本人将“36计”兵法,用于商战,并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波“兵法热”。

日本将“兵法”用于商战

《三十六计》由于描述生动形象,而且比较简单直白,平民老百姓都能看得懂,实用性强,还有步骤实操,反正就是拿过来就能用,更像是家庭电器的使用说明书。光是凭借这一点,《三十六计》就肯定比《孙子兵法》更加适合用于商战,在商业战场上直接使用《三十六计》,其针对性十分强烈,有一种立竿见影的感觉,所以它更加容易被许多做生意的商人所接受,这一点也不奇怪!

但是呢,说是这样说“36计适合用于商战”,但最早提出这个概念的不是我们自己,最让我们感觉到有强烈的讽刺意味就是:将“兵法”来用于“商战”的这一波“兵法热”,不是出现在产生这些杰出“兵法”的本土(中国),而是源自于日本。日本的商人是最早将“兵法”运用于“商战”的,不管是从“企业管理”的角度,还是到商场的“拼杀”,最终在获利上受益良多,等等……

号称“商圣”的日本人-稻盛和夫

最后,这股来源于日本的“商战兵法热”,从日本自己本土开始,逐渐热到东南亚,最后热回它的原创发源地——中国。不知道此时的你,是否有一种莫名的讽刺感和“卧在槽上的感觉”?小日本将中国人创造的兵法用于商战,赚中国的钱,甚至赚世界的钱;等它赚了一大圈之后,或者说是等它赚够钱了的时候,把《三十六计》改编一下,融入一点“商业”的元素,让它看起来好像是日本人自己“原创”的“商业兵法”那样冠冕堂皇;然后这“商业兵法”逐渐出口转内销,回到中国,再把这《商业兵法》卖给中国,再赚中国的钱!

日本人很猥琐,它把这改良版的兵法,在融入商业元素之后,又变成了一本新的类似商业兵法那样高大上,但是同时考虑到会被中国投诉说日本人抄袭,于是日本人郑重地在这《商业兵法》的封面首页加了个大大的注:这是源自中国的原创兵法!它知道我们喜欢装牛,爱装厉害,它没有说是自己的原创,它把中国捧得高高的!这让我们一方面为我们中国的老祖宗所创造的兵法,而感到自豪的时候,在另一方面也的确让我们这些后代人有一种莫名的讽刺感,两个字形容:汗颜!我想更多的人,应该是非常、十分郁闷的!一万匹草泥马在狂奔的感觉,卧在槽上的感觉,不断浮现在眼前……

最早将“兵法”用于商战的不是日本,而是另有其人

这看似好像日本人将中国“兵法”运用在“商战”上,玩得很溜的样子,很多人误以为:日本应该是最早将“兵法”用于商战的!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虽然这些个“兵法”书籍是最早出现在中国,但也未必就能见得只有中国人才有这种“计谋智慧”或者是“计谋聪明”!因为人类的很多东西,许多智慧,都是通用的!

所以,我们不必太过于“纠结”所谓“中国兵法”原创不原创的问题,不见得非要在一棵树上吊死!也许在世界另一端,也有着跟孙武当时同样的“计谋想法”、“计谋聪明”、“计谋智慧”等等,只是说中国的孙武能写书记录下来了,而其他人只是有过这样的类似想法,而没有记下来。再说了,中国兵法的原创作者,都是死了几千年了,版权问题早已不了了之了吧?“墙内开花墙外香”的事情,从古自今都有发生过,屡见不鲜。只是说,不知道像孙子,或者像《三十六计》的不详作者,如果他们泉下有知的话,他们知道这样一种现象,会有何感想呢?估计会说我们是“败家子”……

如果我们说,日本人是用兵法经商的创始人,这未免抬高了日本商人。同时,这也未免贬低了西方世界的那些顶级的人物,一些西方商界的国际金融家、金融大鳄们,或者说是西方政界那些“老谋深算”的政客们;他们从200多年以前,就开始把这种“兵法”用于“商战”的手法,练得炉火纯青——也就是说,他们把兵法运用于军事战场之外的智慧和谋略,对他们的这些手段,我们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叹为观止!换成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你不服不行!

话说回来了,实际上在“商战”中用“兵法”的不是日本,而是另有其人,此人富可敌国,它的名叫就叫:罗斯柴尔德!我相信很多人在《货币战争》这里面应该看到过一个家族的名字:罗斯柴尔德家族。但是这里,我要讲的不是这个家族,而是这个家族的创始人:罗斯柴尔德!此人富可敌国的程度,快要买下当时的整个英国,准确来说应该是:英格兰岛。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当时的罗斯柴尔德,是怎么将“兵法”淋漓尽致地运用于“商战”的……

1815年6月8日,这个日子是什么日子呢?这一天,是历史上很值得纪念的一个日子,或者说是很值得记忆的一个日子。毕竟,英国、法国跟我们有毛关系?用“纪念”显得有点不妥。这一天(1815年6月8日),是世界历史上著名的“滑铁卢战役”爆发的日子;这场战役之后,它决定了整个欧洲的命运。当“滑铁卢战役”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的时候,就在这个时候谁都没有注意到这样的一个情景:在这个战场旁边的一个高地上,有一个不起眼的年轻人,他在冷眼旁观这场战役,整整看了八个小时,看了一场决定人类历史命运的一场大戏。

当天色黑下来的时候,夜幕降临的时候,战场的帷幕也落下来的时候,这个人迅速跳上一辆马车,连夜奔到了英吉利海峡的边上。这时候的英吉利海峡,暮色逐渐深沉、阴风怒号、大朗狂潮……他用2千英镑租了一艘船,连夜渡海去一个地方:伦敦。因为在当时的伦敦股票交易所有一个人在等消息,这个人叫:罗斯柴尔德。

要说起罗斯柴尔德这个人,他是一个“暴发户”,当时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银行家;虽然在银行界,当时的人们也很在意他了,但是在当时的英国老牌的贵族们,以及欧洲的老牌的贵族们,特别是皇家贵族们,根本对这个“暴发户”不屑一顾。但是罗斯柴尔德这个人“老谋深算”、“心机很深”,他这个时候究竟在干什么呢?

他就在伦敦股票交易所这里等“滑铁卢战役”的消息,在整个欧洲都在等待这个消息的时候,只有他一个人把他的“探子”派到了战场上观察实时的战斗情况,现在这个“探子”(也就是前面提到的那个站在高山上观看战场的不起眼的年轻人)正向罗斯柴尔德走过来,告诉他战争的结果:实际上是英国胜利而法国败了。

罗斯柴尔德知道这场战争结果后,不动声色地走到伦敦股票交易大厅,找来了一把椅子很平静地坐下来,递了一个不易被人察觉的颜色,他手下的一群“马仔”(换成现在的话叫做“打杂的”)一群交易员们迅速扑向各自的位置,狂抛售英国公债。在罗斯柴尔德抛售英国公债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傻了,说:“看!罗斯柴尔德知道消息了,英国战败了!”

于是,大家拼命地开始抛售自己手里仅有的英国公债。没有多长时间,英国公债就跌得只有它原来价值的5%,也就是相当100元面值的纸钞瞬间变成了只有5元的价值。这个时候,罗斯柴尔德又使了一个不易被人察觉的眼色,全部抄底买进吃进!他所有的“马仔”再次开始疯狂地买进吃进,把所有人抛售掉的英国公债,仅仅过了一夜时间,全部所有的英国公债都到了罗斯柴尔德手里。

第二天早上,拿破仑兵败滑铁卢的消息,传遍了整个英国伦敦,这意味着“英国人大获全胜!”整个时候,所有人的手里,已经不再有英国公债了,英国公债全都捏在一个人的手里,就捏在罗斯柴尔德的手里。仅仅只是过了一个晚上,罗斯柴尔德的财富暴增了20倍!是20倍啊!天呀!当今社会,还有什么生意能在一夜之间赚爆20倍?

罗斯柴尔德就这样成了英国最大的债主(意思是英国欠罗斯柴尔德很多钱),而这个时候,罗斯柴尔德坐在他的椅子上说了一句世界上最经典的话:“现在我他妈才不在乎,谁,坐在英国的王位上、谁在制定法律!只要谁能捏住货币,谁能制定货币的定价权,谁他妈才是主人,那这个时候就是我!”这个时候的罗斯柴尔德,内心应该是相当拽的!罗斯柴尔德这一手,干得很漂亮!

但是任何的计谋,我们都可以去研究一下它的诡计,看看它究竟做了些什么?特别是如果我们拿《三十六计》来对照罗斯柴尔德干的这一手的话,它的全部伎俩都在《三十六计》里面对号入座。

比如说,隔岸观火:当拿破仑和惠灵顿打得如火如荼的时候,罗斯柴尔德隔着英吉利海峡隔岸观火,然后呢等消息,等着别人杀得人困马乏、血流成河……还有就是,以逸待劳:当他拿到消息之后,他不告诉别人,他自己来抛售英国公债,这个时候他隐瞒了这个消息。再者,瞒天过海:为了把别人手里的英国公债全部抛出来捏到自己手里,故意隐瞒事实的真相。接着,欲擒故纵:他先抛售自己手里的英国公债,等别人都抛售完了,再把它收回来趁火打劫、釜底抽薪(大胆冒险地全部抛售自己全部的公债来制造一种英国战败的假象)。

罗斯柴尔德把整个英国的命脉都牢牢地捏在自己的手里,这一手可以说是打了一套漂亮的类似泰森的“组合拳”:连环计。

以上,就是英国一个老牌的金融家(罗斯柴尔德)的发家史。罗斯柴尔德他最早起家的发家经历,就是这么一个故事,虽然不像“滑铁卢战役”那样惊心动魄、血腥味十足,但是罗斯柴尔德的这一场在“商战”中的“金融战役”,也不失为一场了不起的“战役”。英国惠林顿公爵绝对不会想到,他在打败了欧洲最强的对手拿破仑的时候,就已经败在一个名不经传的金融家手里。

美国也把“兵法”用于“金融”打败过日本

除了英国的罗斯柴尔德,在美国这种运用“兵法”到“商战”的例子也有很多,比如:美国用金融手段打败日本的案例。具体怎么操作呢,大致的过程是这样的:美国逼日元升值,从1985年的“广场协议”之后,日元由250日元兑换1美元,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就达到了80日元兑换1美元。大家想想看,这么高的升值幅度,这么快的升值速度,使得日本经济的泡沫极度地膨胀,你以为现在日本的日元为什么面值那么大,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这个时候的日元膨胀到什么程度呢?说出来大家简直难以置信,那就是:日本的国土,在美国跟美国的一个州比,都只能排在第六位,它的面积还不如美国的一个阿拉斯加州;但是日本当时,如果把日本这个国家卖了的话,就是如果把日本的国土卖掉的话,再去买美国的土地,谁能想象“它可以买4个美国”,夸张吧!

也就是说,日本它的这个经济泡沫的膨胀,已经膨胀得无以复加。到了这个时候,泡沫哪有不吹破的道理?可能很多人不理解什么是“泡沫”或者“经济泡沫”,这个跟我们小时候吹泡泡一样的道理,当你吹泡泡,越吹越大的时候,必定是爆炸的!而放在这里日本的“经济泡沫”来说就是,日元升值假的要死,假得好像一个日本能换4个美国一样,可问题是美国不卖给你土地,你又能怎样,拿着一堆纸自己“自嗨”咯!

美国逼着日本的经济泡沫一点一点地吹大,然后让它最后自己爆掉,用美国人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们要让日本人,用它自己的汤锅来煮它自己!日本这一口气就煮了自己20年,让日本人煮到今天都喘不过气来。那么美国人用了哪些方法,在金融上搞垮日本呢?总结起来也就那么几个:笑里藏刀、欲擒故纵、擒贼擒王。美国这套擒贼擒王的手段是什么呢?它抓住了金融这个龙头,抓住了让日元升值,最后从这里开始搞垮日本的经济。

想不明白是吧?大概是这样的意思:拼命地迫使日元升值,搞得好像日本能直接可以买4个美国一样,这个时候的日本民众会怎么想?肯定就是不用干活啦,还干什么活,拿着一堆废纸就好啦!可事实是什么呢?自欺欺人,人家不卖东西给你,那么日元就是一堆废纸。而最终的情况是什么?日本生产积极性低落,商品交易冷淡,最终就是经济衰落的景象。

从这些“兵法”运用的案例中,我们又学到了什么?

大致上,我们都可以看得出来,在经济上的“作战”,他们所用的“兵法”无非就是这几个手段,亘古不变!所以,我们要回归理性,时刻要明白一个道理:钱纸,它就是一堆纸。之所以这张“纸”能换东西,它是依附在一个国家的承诺,而国家凭什么能有这种承诺,那是因为有军事、权力作为抵押,等到这些“抵押物”不存在的时候,那么“钱”就是一堆纸。所以,要想生活美好,人还得努力生产劳动,你没有实在的东西在手,拿着一堆“废纸”,也只能说是:穷得只剩下钱,而实际上自己什么有用的东西也没有,努力生产劳动,才是奔向富裕的唯一途径。

另外,还可以学习到,任何一切的“诱惑”都是“骗子”,任何一切来之容易的任何东西都是“子虚乌有”,抑制好自己的“贪念”,脚踏实地才不会被这些“兵法”践踏“纯净的心灵”,才不会上当。只要能做到这样,借用“罗斯柴尔德”的话来说:现在我他妈才不在乎你用什么“阴谋阳谋”套我上路,老子他妈就是一个普通的吃瓜群众而已。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最早将“兵法”用于商战的不是日本 而是另有其人 此人富可敌国”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孙子兵法智谋故事总集

孙子兵法智谋故事总集

孙子兵法,中国,军事家,思想,政治家,教科书,孔子,孙武,西点军校,内容简介,兵书,作者,人手一册,全胜,兵学,兵圣,兵法,史记,军事,军事行动,冷兵器,军校,历代,历史,原则,孙子,君主,商战,智谋,故事

2020-08-22 #故事会

做生意 读懂《孙子兵法》这一战术 在竞争中以弱胜强 赚钱不难

做生意 读懂《孙子兵法》这一战术 在竞争中以弱胜强 赚钱不难

公司,哈瑞尔,处方,甘宝,市场,清洁剂,丹佛市,对手,消费者,丹佛,孙子兵法,孙子,全美,做生意,分销店,目的,经营,这一战,竞争中,百家号,战之力,连本,家庭主妇,大有,都会,一段时间,伪装,产品,优势,商战

2011-09-23 #小故事

用《孙子兵法》分析事物 会有怎样的感悟?

用《孙子兵法》分析事物 会有怎样的感悟?

孙子兵法,诸葛亮,策略,敌人,游戏,军队,计谋,影响,军事,日本,武将,蜀国,兵法,孙子,智慧,手段,法国,王之业,战斗,进攻,战争,中国,三国演义,内容,兵书,士兵,将领,情况,笔者,美国

2007-07-03 #故事阅读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启迪心灵的钥匙 八德故事 弟子规的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启迪心灵的钥匙 八德故事 弟子规的故事

父母,林尚沃,剧情,韩国,大人,孩子,家人,朋友,礼仪,对我们,有哪些,东进,尚沃,和家,还可以,商道,世纪,商人,历程,事情,人家,品德,富可敌国,情况,意识,日本,文化,观点,片段,状况

2020-06-18 #长篇故事

清朝末期的四大官商为何唯独一人得到善终?网友:朝中后台太硬!

清朝末期的四大官商为何唯独一人得到善终?网友:朝中后台太硬!

左宗棠,朝廷,红顶商人,盛宣怀,李鸿章,胡雪岩,清廷,湘军,冲击,发展,张謇,战争,军械,价格,官商,官位,商人,双重身份,太平天国,大员,官员,实权,实业,工具,家产,富可敌国,新疆,战事,日本,浙江

2017-10-17 #小故事

历史上那些富可敌国商贾的人生

历史上那些富可敌国商贾的人生

财富,朱元璋,皇帝,这个人,商人,勾践,富可敌国,权力,刘瑾,范蠡,是一个非常,书籍,人脉,历史,传说,家产,朝代,时候,生意,民间,能力,钱财,黄金,他知道,他觉得,他自己,因为他,这些人,都是他,这样一个

2015-10-19 #故事阅读

盘点从贫穷到富可敌国的15位富豪

盘点从贫穷到富可敌国的15位富豪

净资产,亿万富翁,贫民窟,走出来,索罗斯,公司,奥普拉,李嘉诚,大学,工作,富豪,财富,美国,集团,全球,学费,星巴克,时候,生产,东文,出生于,是一位,万美,富可敌国,伊利诺伊州,匈牙利,奖学金,成就,推销员,故事

2020-06-23 #小故事

古代商人的地位低下?那是古人没有体会过“富可敌国”的优越感

古代商人的地位低下?那是古人没有体会过“富可敌国”的优越感

朱元璋,商人,沈家,富可敌国,经营,苏州,贸易,经济发展,古人,优越感,基础,地区,时候,父亲,财富,张士诚,古代商人,地位低下,没有体,社会地位,制度,修城,南京城,土地,商品,国家,地方,家产,方式,政府

2017-04-04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