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中华飞天第一人——中国载人航天首飞航天员杨利伟的故事

时间:2011-01-19

第一个宇航员的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429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沉着处置空中特情

1965年6月21日,杨利伟出生在辽宁省绥中县一个教师家庭,父母都是教育工作者。他还有一个姐姐、一个弟弟,全家五口人和和睦睦,过着舒心平静的生活。

1983年夏季,杨利伟考进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八飞行学院。在4年的航校生活中,他的学习训练成绩一直很优秀,每个科目都是第一个“放单飞”。

1987年,杨利伟从学院毕业,成为空军某师一名强击机飞行员。天生聪慧加上勤奋努力,他不久便成了师里的飞行尖子。后来,他又成为一名优秀的改机型的歼击机飞行员。在空军部队10年间,他从华北飞到西北,从西北飞到西南,祖国的万里蓝天留下了他矫健的身影。

1992年夏,杨利伟所在部队来到新疆某机场执行训练任务。一天,他驾驶着战鹰在吐鲁番艾丁湖上空作超低空飞行。突然,飞机发出一声巨响,霎时间仪表显示汽缸温度骤然升高,发动机转速急剧下降!

杨利伟明白,自己碰上了严重的“空中停车”故障,飞机的一个发动机不工作了!紧急关头,杨利伟异常冷静。他一边向地面报告,一边按平时训练的要领做一系列动作。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把飞机开回去!

他稳稳地握住操纵杆,慢慢地收油门,驾驶着只剩一个发动机的战机一点点往上爬升、爬升。500米、1000米、1500米,飞机越过天山山脉,向着机场飞去。快接近跑道时,剩下的一个发动机也不工作了。他果断采取应急放起落架的措施,将完全失去动力的战鹰紧急降落在跑道上。

当他从机舱出来时,飞行服已经被汗水湿透。战友们纷纷围上来同他拥抱。师长激动地当场宣布,给杨利伟记三等功一次。

这次对“空中特情”的正确处置,显现了杨利伟高超的技艺和过硬的心理素质。

这或许也预示着,天必将降大任于斯人。

过关斩将 通过选拔

1996年初夏,身高1.68米、体重65公斤的杨利伟接到通知赴青岛疗养院,参加航天员初选体检。初检合格,他到北京空军总医院参加临床体检。杨利伟心里高兴,提前三天就去了。护士和他开玩笑:“你也太积极了吧!”

再接下来,他来到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参加“特检”,也就是航天生理功能检查。

中国航天员的选拔要“过五关斩六将”。医学临床检查,要对人体的几十个大大小小的器官逐一检查。随后的航天生理功能检查更是苛刻,要在离心机上飞速旋转,测试受试者胸背向、头盆向的各种超重耐力;要在低压试验舱使受试者上升到五千米、一万米高空测试耐低氧能力;要在旋转座椅和秋千上检查受试者前庭功能;要进行下体负压等各种耐力测试。几个月下来,886名初选入围者已所剩无几。

杨利伟顺利地过了一关又一关。他做的最后一项检查是“万米缺氧低压检查”。这要先在舱外吸氧排氮,然后坐到舱里,模仿万米高空低压。当从模拟的万米高度下降时,他心里想:“总算是都通过了。”心里不由得一阵轻松,下意识地摸了摸头。结果把医生给弄紧张了,下来后忙问他:“你是不是在上面很难受啊?怎么看你摸来摸去的?”

杨利伟是最幸运的,也是最优秀的。他的临床医学和航天生理功能各项检查的指标都达到优秀,令评选委员会全体专家信服。

1998年1月,作为中国首批航天员之一,杨利伟带着他的梦想与追求,来到了北京航天员训练中心。

夫妻情深 事业更重

杨利伟的妻子张玉梅原来是位中学教员,娴静文弱。为支持丈夫的事业,她承担了所有家务,即便是儿子出生,也没耽误过丈夫的工作。

儿子杨宁康上小学三年级了。小宁康心目中最大的英雄就是自己的爸爸。老师让写作文,他就拿着爸爸的照片,写了一篇《爸爸的雄姿》。他写道:“看到照片上爸爸为祖国航天事业无私奉献、刻苦训练的雄姿,我就非常自豪。”

2001年7月,妻子张玉梅因病住进医院,做“肾活检”手术。张玉梅说:“当我被推进手术室的一刹那,看到杨利伟对我那种从未有过的万般牵挂和怜爱歉疚的眼神时,我心如刀绞啊!”

手术后,张玉梅身体十分虚弱,24小时平躺在床上一点儿都不敢动。可是,手术后第三天,杨利伟就要告别妻子去吉林某空军基地,进行航天员高空飞行训练。

临行前一天,他在妻子病床边的椅子上整整坐了一晚。然后,义无反顾地回到了航天员大队。

大队领导说:“你妻子病得很重,是不是推迟几天出发?”杨利伟说:“请首长放心,我已请老母亲过来帮我照顾。任何事情也不会影响我的训练。”

那次高空飞行训练,杨利伟又一次取得优秀成绩。

阶梯训练 精益求精

杨利伟要攀越的第一道阶梯是基础理论训练。当了十多年飞行员,现在重新坐进课堂里,《载人航天工程基础》《航天医学基础》《解剖生理学》《星空识别》……30多门课程要从头学起。

第二道阶梯是航天环境适应性训练。这是一项非常艰苦的训练。仅以其中的“超重耐力”训练为例,在飞船处于弹道式轨道返回地球时,超重值将达到8.5个G,即人要承受相当于自身重量十几倍的压力。通常情况下,这很容易造成人呼吸极度困难或停止,意志丧失、黑视甚至直接影响生命。杨利伟必须通过训练来增强自己的超重耐力。

“离心机”训练是航天员提高超重耐力最有效的形式。在圆圆的大厅里,杨利伟坐进一只8米多长铁臂夹着的圆筒里。在时速100公里高速旋转中,他不仅要练习紧张腹肌和鼓腹呼吸等抗负荷动作,而且还要随时回答提问,判读信号,保持敏捷的判断反应能力。

离心机在旋转,负荷从1个G逐渐加大到8个G。杨利伟的面部肌肉开始变形下垂、肌肉下拉,整个脸只见高高突起的前额。做头盆方向超重时,他的血液被压向下肢,头脑缺血眩晕;做胸背方向超重时,他前胸后背像压了块几百斤重的巨石,造成心跳加快,呼吸困难。每训练一次,他都要付出巨大的体力消耗。

杨利伟是个爱动脑筋的人,他懂得,教员所讲授的抗负荷方法要靠个人在实践中体验和摸索。所以,每次训练他都有意识地按照个人体验的方法去练习,及时与教员沟通,总结经验,掌握好抗负荷用力和频率的度,慢慢地琢磨出规律和方法,使这项极具挑战、严格的训练逐渐变得轻松起来。

“转椅”和“头低位”训练,也是常人难以承受的,可杨利伟依然做得十分出色。

一位对航天员训练要求非常严格的老专家自豪地说:“杨利伟在转椅训练上成绩最出色,他是我最得意的学生。”

同样,做“头低位”训练前几天,杨利伟晚上睡觉就不枕枕头了。他说这也是为了“先刺激刺激自己”。

其他的“阶梯”还有体质训练、心理训练、专业技术训练、飞行程序与任务模拟训练、救生与生存训练等等。杨利伟以他对航天事业的无比热爱和执著追求,严格要求,精益求精,各项训练成绩都是同伴中的佼佼者。

综合考评 排名第一

好中选优,强中挑强。“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准备阶段,经专家组无记名投票,杨利伟以其优秀的训练成绩和综合素质,被选入“3人首飞梯队”,并被确定为首席人选。

杨利伟全身心地投入了“强化训练”。

大部分的时间,他都呆在了飞船模拟器中。飞船模拟器是在地面等比例真实模拟飞船内环境、对航天员进行航天飞行程序及操作训练的专业技术训练场所。人们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飞船从发射升空到进入轨道,再调姿返回地球,持续时间几十个小时甚至上百个小时,飞行程序指令上千条,操作动作有一百多个。舱内的仪表盘红蓝指示灯密密麻麻,各种线路纵横交错,各种设施星罗棋布。要熟悉和掌握它们,并能进行各种操作和故障排除,只有靠反复演练。

杨利伟把能找到的舱内设备图和电门图都找来,贴在宿舍墙上,随时默记。他还用小型摄像机把座舱内部设备和结构拍录下来,输入电脑,自己刻制了一个光盘,业余时间有空就放来看。

每次训练,杨利伟的眼睛总是那么亮,各项检查总是那么细,每个动作总是那么到位。他以自己严肃认真的精神和熟练的技术赢得了教员的称赞。在最后阶段的专业技术考核中,教员为他设置了许多的故障陷阱,他都能很快地发现,进行排除。每次考核结束后,教员都要问他:“操作有没有失误?”他总是自信地回答:“没有失误!”

在5次正常飞行程序考试中,他获得了2个99分、3个100分的好成绩,专业技术综合考评排名第一。

发射前夕,杨利伟来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参加“人、船、箭、地”联合测试演练。

此刻,经过无数次训练的杨利伟对飞船飞行程序和操作程序已是滚瓜烂熟,倒背如流。他自信地告诉记者:“现在我一闭上眼睛,座舱里所有仪表、电门的位置都能想得清清楚楚;随便说出舱里的一个设备名称,我马上可以想到它的颜色、位置、作用;操作时要求看的操作手册,我都能背诵下来,如果遇到特殊情况,我不看手册,也完全能处理好。”

轻盈一跃 世界瞩目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开始了中国人征服太空的旅程。

20多个小时后,杨利伟在做完他此次飞行的最后一个操作动作——割断降落伞伞绳后,轻松地跨出飞船返回舱,为中国人首次太空之行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太空一往返,中华五千年。

自加加林以来,世界上迄今已有数百名航天员,驾驶各种航天飞行器遨游过太空。今天,中国人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轻盈一跃,大步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欧洲航天局科技室主任戴维·索思伍德教授在今年9月称:“当中国人将航天员送入太空后,它将改变一切。”

首飞之前,杨利伟的心理教员曾问过他:“你想没想过真正坐上飞船去飞行,会是什么心情?”

他面带微笑回答:“我想,我会比平时训练更放松。就让我平静地去飞吧!”

哦,利伟!你平静地飞去,完美地飞回;肩负中华民族的重托,笑迎全世界的注目。银河为你起舞,群星为你欢呼!

此刻,每一个中国人都因你而激动!

“我看到咱们美丽的家了”——杨利伟言语集纳

“我在这里想对祖国说,感谢祖国和人民对我的培养和信任。我一定不辜负祖国和人民的重托。”——15日凌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首度公开亮相时说。

“我感觉良好。”——15日上午顺利进入太空后,对地面说的第一句话。

“向世界各国人民问好,向在太空中工作的同行们问好;向祖国人民问好,向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问好,感谢全国人民的关怀。”——“神舟”五号飞船运行到第七圈,从距地球343公里的太空轨道中发出问候。杨利伟同时在飞船舱内展示了中国国旗和联合国旗。

“景色非常美!”——15日晚间与家人通电话,对妻子张玉梅发出的航天感慨。

“味道好极了!”——在与家人通话中,对8岁儿子杨宁康发表自己对航天食品的意见。

“我看到咱们美丽的家了,非常好!”——在通话中向家人描述从太空中看地球的感受。

“请总理放心!”——16日早晨,“神舟”五号飞船顺利返回着陆后,与温家宝总理通话时,对总理关切问候的回应。

“这是祖国历史上辉煌的一页,也是我生命中最伟大一天。”——迈出舱门面对欢呼的迎接人群时说的第一句话。

“飞船运行正常,我自我感觉良好,我为祖国感到骄傲。”——接受完身体检查、即将登上前往北京的飞机时,用三句话总结自己的21小时“太空之旅”。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中华飞天第一人——中国载人航天首飞航天员杨利伟的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中华飞天第一人——中国载人航天首飞航天员杨利伟的故事

中华飞天第一人——中国载人航天首飞航天员杨利伟的故事

杨利伟,训练,飞船,航天员,检查,教员,张玉梅,妻子,动作,航天,耐力,飞机,成绩,爸爸,祖国,神舟,负荷,飞行程序,人民,低压,儿子,受试者,小时,方法,生理功能,离心机,测试,利伟,杨宁康,中国人

2016-01-31 #经典故事

杨利伟披露神五飞天故事:胡锦涛主席含泪送行

杨利伟披露神五飞天故事:胡锦涛主席含泪送行

杨利伟,航天员,训练,载人航天,任务,工程师,飞天,中国航天,太空舱,地球,梦想,环境,笑话,中国第一,共找到,十一小时,女航天员,相关网页,胡锦涛主席,搜狗,大强,孙阳,使者,科研工作,责任编辑,指挥中心,放松心情,海南大学,中国,中华...

2019-07-13 #经典故事

杨利伟委员:以不怕牺牲的奋斗精神实现新时代的飞天梦想

杨利伟委员:以不怕牺牲的奋斗精神实现新时代的飞天梦想

杨利伟,航天员,大国,精神,梦想,飞天,实现中华民族,载人航天,从神舟,张辛欣,陈炜,高更,科研人员,新华社,全国政协,中国人民解放军,天梦,新时代,航天科技,来源,新华网,北京,上升时,中华民族,人民,人体,全体,任务,体系,内脏

2018-10-05 #小故事

航天英雄杨利伟再次做客电子科大  邀请学子共筑“飞天梦”

航天英雄杨利伟再次做客电子科大 邀请学子共筑“飞天梦”

杨利伟,吴杰,航天员,成电,航天,学子,中国,秦开,事业,梦想,一行,俄罗斯,同学们,技术,贡献,航天事业,训练,电子科大,智慧,特色,母亲,航空航天,飞天,交流,王亚非,翟志刚,成功发射,战斗机飞行员,载人航天,中国梦

2019-07-07 #经典故事

航天英雄岂容诋毁!神五飞天背后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杨利伟航天员飞船

航天英雄岂容诋毁!神五飞天背后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杨利伟航天员飞船

杨利伟,航天员,飞船,神舟五号,任务,训练,翟志刚,聂海胜,返回舱,工作人员,祖国,飞天,载人航天,中国,小时,我国,空间站,神舟五号飞船,张玉梅,黄伟,北京,地球,地面,大队,火箭,舱门,过程,飞行任务,杨宁康,变轨

2008-09-13 #小故事

航天英雄岂容诋毁!神五飞天背后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杨利伟航天员飞船

航天英雄岂容诋毁!神五飞天背后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杨利伟航天员飞船

杨利伟,航天员,飞船,神舟五号,任务,训练,翟志刚,聂海胜,返回舱,工作人员,祖国,飞天,载人航天,中国,小时,我国,空间站,神舟五号飞船,张玉梅,黄伟,北京,地球,地面,大队,火箭,舱门,过程,飞行任务,杨宁康,变轨

2015-07-12 #故事会在线阅读

杨利伟披露神五飞天背后故事

杨利伟披露神五飞天背后故事

杨利伟,宇航员,故事,训练,工程师,舱门,飞船,工作人员,报警器,航天员,馆长,中国科大,人员,我国,时候,笑话,满分,离心机,闭嘴,过山车,载荷,通过考核,食物残渣,我一定,我可以,明天见,有信心,走出去,飞多高,加加林

2020-06-11 #经典故事

杨利伟的成长故事

杨利伟的成长故事

杨利伟,训练,航天员,飞船,爸爸,检查,小利,妻子,张玉梅,魏桂兰,儿子,中国,亲人,教员,利伟,大厅里,航天,飞机,飞行员,绥中县,绥中,梦想,父亲,精神,离心机,负荷,飞天,杨德元,杨宁康,飞行程序

2020-04-14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