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书法小故事50字

时间:2010-03-12

书法家练字小故事50字

提示:本文共有 1379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28 分钟。

九月开学季,老师你们准备好了吗?幼教开学准备小学教师教案小学教师工作计...初中教师教案初中教师工作计... 今天我们学习了临、摹的方法,知道了临、摹是学习书法的必经之路,也就是要继承传统,只有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 才能有所创新,所以我们要努力学好书法基本功。 故事之一《智永和尚的“退笔冢”》 隋唐时代的著名书法家智永和尚,是王羲之的七世孙。据说他曾住在永欣寺楼上,刻苦学书三十年。他身边备有一个 大竹篓,将写秃的笔扔进竹篓里,整整装满了五篓,后来将 秃笔取来埋在一起,称为“退笔冢”。经他亲手临写的《千字 文》有八百多本,分别散在江南各寺庙里。“只要功夫深, 铁杵磨成绣花针”,智永终于成为当时著名的书法家,每天 来求他写字的人络绎不绝,把他家的门限都踏穿了,于是用 铁皮包上,被人称为“铁门限”古人说:“水滴石穿,绳锯木 断”,不正是智永和尚的写照吗? 青年时代就爱好写字绘画,但令人心酸的是家境贫寒,穷得连纸张也买不起,用什么来练字呢?正好附近慈恩寺庙里存 放有几间屋的柿叶,他便搬到寺庙里住下,每天取红色的柿 叶当纸,刻苦学书。时间一长,把几间屋的柿叶都写完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郑虔终于艰难而玉成,他的书法、绘画和 诗歌都取得很大成就,唐玄宗见了赞叹不已,称之为“郑虔 前人说:“梅花香自苦寒来”,从郑虔学书的故事中,不是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吗?故事之三 《穷和尚成了大书法家》 唐代的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也是一位勤奋刻苦的典范。因为贫苦,买不起纸张,他每天取芭蕉叶来写字,后来把他种 的一万多株芭蕉树叶都摘光了,于是又作了个木盘子,刷上 漆,在上面练习写字,时间长了,笔尖竟把木盘也磨穿了。 他写秃的笔,可能比智永还多,后来将秃笔埋成一座坟,名 叫“笔冢”。怀素刻苦学书几十年,终于自成一家,他的草书 是我国书法艺术中的珍品。 常言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同学们,今天我们的学习条件,比智永、郑虔、怀素要好得多,难道不应该趁 这大好时光,奋发自励吗? 故事之四《身残志坚的书法大师》 前面介绍的三位书法家,生活在离我们一千多年前的隋唐时代。现在,我再给大家介绍几位当代著名书法家的事迹。 这几位书法家都有相同的美德:身残志坚,老当益壮,生命不息,勤奋不巳,堪为我们年轻一代的表率。他们的名字早 已为国内外所知晓,那就是:邓散木、林散之、费新我三位 老人。三老之中,邓老已于一九六三年去逝。费老、林老都 已有八十多 三位老人从青年时代就热心艺术,但在他们艺术生命最旺盛的时候,都遭遇很大的不幸:邓老六十三岁时,左脚因疾 病截去,此后右手伤筋不能握笔,胃又切除三分之二。他身 带病残,以惊人的毅力和意志,右手握不信住笔就练左手, 执不了刻刀就用凿子、锤子,而他这时的作品,不但不减当年,反而有一股奇倔之气,把他的崇高品德融会在杰作 之中,给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林老在年近七旬 时,全身严重烫伤,无名指和小指残废。书法家失去手指该 是何等不幸!林老坚持用三指握笔作书,终于大成。他那神 采飞扬的行早书,是我国书苑的一朵奇葩。 费老原是江苏画院的著名画师,一九五八年,右手不幸患病残废,他痛苦万分,从此改用左手写字。志之所向,无坚 不摧。经历十多个寒暑,费老终于以崭新的面目,异峰突起, 他的佳作驰名国内外书坛。 同学们,象邓老、林老和费老,在他们生命的晚年,致病致残,却以顽强不屈的意志,锲而不舍地追求,取得显著的 成就。我们正当年少,精神充沛,身体健康,不更应该有早努力吗?当然,对于大多数同学,并不要求人人都成为书法 家,但至少应该把字写清楚、整洁,要学习历代书法前辈们 的奋斗精神,用在我们的学习与工作中,就一定可以作出成 点中周旋运笔锋,欲右先左横无平;欲下先上坚无直,悬针垂露两分明;撇勿过弯如劲啄,一波三折捺始成;钩挑顿 处忽迅出,心手相应百日功。 课程名称:硬笔书法课程性质:校本课程课程:中国书 近年来,随着电脑在家庭的广泛普及,越来越多的中学生为字写不好找到了理由,殊不知书写是人们必不可缺的交流方 式,书法又是我们中华民族艺术宝库里的一朵奇葩。一手好字 既可为阅者提供美好的享受,也展现了书者良好的文化素 养。我校硬笔书法课程的开设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 惯,激发学生练习书法的兴趣,使青少年在进行汉字的书写过 程中养成良好的性格特征和学习习惯。 一、课程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掌握硬笔书写的方法和特点,了解中国硬笔的发展史,学以致用,写好字,为以后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树 立正确的审美观,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并致力于发扬光大。 硬笔书法课程主要讲述硬笔书法的发展史,介绍历代著名书法家及基代表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学习的重点是硬笔 楷书和硬笔行书,并进行大量的常见字的楷书和行书练习。 学习的难点是硬笔楷书和行书的创作训练。进行创作专题讨 论,分析学生在硬笔书法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评价 作品的优劣。每次讲课都进行一定数量的作品欣赏,分析其 风格特点、用笔特点。 个性化的签名设计训练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创作激情。通过硬笔书法课程学习,以及相关的绘画、 雕塑、工艺美术等姐妹艺术欣赏,能使学生感悟中国书法艺 术的无穷魅力,不断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高尚人格。 一讲:中国硬笔书法发展史(钩古探沉——硬笔书法的足 汉,硬笔书法退守民间 汉代砖文4、晋唐以降、漫 漫求索 竹丝笔、荆笔、藤笔、竹笔、木笔5、钢笔从欧美来到 中国(清化末年) 6、现代硬笔书法 现代硬笔书法的蓬勃发展第二 硬笔书写材料的选择和运用教学目的:了解多种工 具、材料的特点和性能,做到得心应手。一、书写工具材 料及其特点 1、羽毛笔(羽毛笔的制作) 张:宣纸、书写纸、牛皮纸、报纸二、书写姿势 与执笔方法 第三讲:临贴——硬笔书法学习的基本思路教学目的: 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古代碑贴,借鉴毛笔书法的用笔特点, 感受运笔、结体的一些技巧,领略提、按、轻重、急缓等有 益硬笔书法的东西,促进硬笔书法的学习。 教学内容: 一、读贴:认真观察整体形态、用笔特征、结字规律、揣摩范贴的风格韵致、读贴与临贴相互联系。 在临习过程中,应遵循一定的先后关系,先形似后神似,先结构后笔法,先专后博。 三、出贴:融合贯通、博采众长、写出自己的风貌和个性,“临”是手段,“出”是目的。 教学目的:楷书是书法的基本功,让学生掌握楷书的基本笔划和简架结构,为行书的书写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 衍生的笔画二、楷书的偏旁部首练 唐代《钟绍京灵飞经》b东晋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 唐代褚遂良《雁塔圣教序》d元代赵孟《汲黯传》 以上 碑贴均可作为硬笔楷书学习的范本。 第五讲:行书技法 教学目的:行书是最常见、最常用的一种书法,书写简易,灵活多变,没有刻板的定规,且适于展示自我的个性和风貌。 教学内容: 俯仰相伴d合放共存 参差错落四、行书临习及参考碑贴 唐代褚遂良《枯树赋》第六讲: 硬笔书法的创作 教学目的:让学生在学好字的同时,进行硬笔楷书和行书的创作,掌握楷、行书的布局与章法。 教学内容: 条式、横式、扇面式、斗方二、暑款、题名和用印的方 打破传统布局,为书法创作注入新鲜血液。四、个性化 和签名练习与设计 强烈夸张型e.中外名人 签名设计欣赏 小时候字写得不好,常常受到老师和父亲的批评。他虚心听取他们的教诲,经过一年的勤学苦练,他写的字进步很大, 受到老师的表扬。表扬的次数多了,柳公权也觉得自己很了 不起了。有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举行写大楷比赛。他 很快地写好了一篇,满以为稳拿冠军,脸上露出得意洋洋的 神色。一位卖豆腐的老人见柳公权这么不谦虚,想给他泼点 凉水,走过去对他说:“华原城里,有个人用脚写字,写得 比你还要好。”柳公权听了有点不服气,第二天一大早就赶 到华原城。他亲眼看到那位无臂老人用左脚压住铺在地上的 纸,用右脚夹住毛笔,龙飞凤舞地写对联,写出的字比自己 不知要好多少倍。他冷静下来想想,觉得自己那么一点成绩 真算不得什么。他诚恳地对那位无臂老人说:“柳公权愿拜您为师,请老师告诉学生写字的秘诀。”无臂老人沉思片刻, 给他写了四句话:“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 始得龙凤飞。”老人解释说:“这就是我写字的秘诀。我用脚 写字,已经练了 50 多个年头。我磨墨练字用完八大缸水, 每天写完字就在半亩大的池塘里洗砚,池水都染黑了。可是 天外有天,山外有山,我的字还差得远呢!”柳公权牢牢记住 老人的话。从此以后,他更加勤奋地练字。他搜集了许多古 代书法家的字,反复琢磨,吸取各家的长处。他经常登门拜 访当时的书法名家,向他们虚心求教。他还时常请同学、亲 友、陌生人指出自己书法上的不足之处。柳公权在书法领域 不知满足地刻苦钻研,终于成为当时著名的书法家。 王羲之大约五六岁的时候,就拜卫夫人为老师学习书法。他的书法进步很快,7 岁的时候,便以写字而在当地小有名 气了,很得前辈的喜爱和夸奖。 王羲之在11岁的时候,就读了大人才能读懂的《笔说》。 他按照《笔说》中所讲的方法,天天起早摸黑地写呀,练呀, 简直都入了迷。过了一段时间,看看自己写的字,与以前写 的比较,果然有些变化。一天他的老师卫夫人看了后吃了一 惊,对人说:“这孩子一定是看到书法秘诀了,我发现他近 来的字,已达到成年人的水平了,照这样发展下去,这孩子 10 将来在书法方面的成就一定会淹没我的名声的。” 王羲之并没有因老师称赞而沾沾自喜,骄傲自满,他临帖更用心、更刻苦了,甚至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有一次吃午饭,书童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几次催他快吃,他仍然连头也不抬,像没听见一样,专心致志地 看帖、写字。饭都凉了,书童没有办法,只好去请王羲之的 母亲来劝他吃饭。母亲来到书房,只见羲之手里正拿着一块 沾了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呢,弄得满嘴乌黑。原来羲之在吃 馍馍的时候,眼睛仍然看着字,脑子里也在想这个字怎么写 才好,结果错把墨汁当蒜泥吃了。母亲看到这情景,憋不住 放声笑了起来。王羲之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呢!听到母亲的 笑声他还说:“今天的蒜泥可真香啊!” 王羲之坚持数十年如一日,勤学苦练,临帖不辍,练就了很扎实的功夫,这为他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铺平了道路。 据说有一次,王羲之到一个村子去。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那种 竹扇很简陋,没有什 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兴趣,看样子卖不出去了 ,老婆婆 十分着急。 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 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 字,当然卖不出去。我给你题 上字,怎么样?” 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也 就把竹扇交给他写了。 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 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老 婆婆不识字,觉 11 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 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你 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 王羲之一离开,老 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 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自幼聪明好学。他七八岁时始学书法,师承父亲。一天,小献之问母亲郗氏:“我只 要再写上三年就行了吧?”妈妈摇摇头。“五年总行了吧?” 妈妈又摇摇头。献之急了,冲着妈妈说:”那您说究竟要多 长时间?”“你要记住,写完院里这18 缸水,你的字才会有筋 有骨,有血有肉,才会站得直立得稳。”献之一回头,原来 父亲站在了他的背后 。王献之心中不服,啥都没说,一咬 牙又练了5 年,把一大堆写好的字给父亲看,希望听到几句 表扬的话。谁知,王羲之一张张掀过,一个劲地摇头。掀到 一个“大”字,父亲现出了较满意的表情,随手在“大”字下填 了一个点,然后把字稿全部退还给献之。 小献之心中仍然 不服,又将全部习字抱给母亲看,并说:“我又练了 并且是完全按照父亲的字样练的。您仔细看看,我和父亲的字还有什么不同?”母亲果然认真地看了3 天,最后指着王羲 之在“大”字下加的那个点儿,叹了口气说:“吾儿磨尽三缸 水,惟有一点似羲之。” 献之听后泄气了,有气无力地说: “难啊!这样下去,啥时候才能有好结果呢?”母亲见他的骄 12 气已经消尽了,就鼓励他说:“孩子,只要功夫深,就没有 过不去的河、翻不过的山。你只要像这几年一样坚持不懈地 练下去,就一定会达到目的的!” 献之听完后深受感动,又 锲而不舍地练下去。 朝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自幼酷爱书法,古代著名书法家各种书体他都临摹,经过一番苦练,终于和前人写得几乎一 模一样,能够乱真了。但是大家对他的字并不怎么欣赏,他 自己也很着 一个夏天的晚上,他和妻子坐在外面乘凉,他用手指在自己的大腿上写起字来,写着写着,就写到他妻子身上去了。 他妻子生气地把他的手打了一下说:“你有你的体身体,我 有我的体,为什么不写自己的体,写别人的体?”晚上睡觉 时,郑板桥想到,各人有各人的身体,写字也各有各的字体, 本来就不一样嘛!我为什么老是学着别人的字体,而不走自己 的路,写自己的体呢?即使学得和别人一样,也不过是别人 的字体,没有创新,没有自己的风格,又有什么意思?从此, 他取各家之长,融会贯通,以隶书与篆、草、行、楷相杂, 用作画的方法写字,终于形成了雅俗共赏、受人喜爱的“六 分半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乱石铺街体”,成了清代享有 盛誉的著名书画家。 唐代的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也是一位勤奋刻苦的典范。因为贫苦,买不起纸张,他每天取芭蕉叶来写字,后来把他种 的一万多株芭蕉树叶都摘光了,于是又作了个木盘子,刷上 漆,在上面练习写字,时间长了,笔尖竟把木盘也磨穿了。 他写秃的笔,可能比智永还多,后来将秃笔埋成一座坟,名 叫“笔冢”。怀素刻苦学书几十年,终于自成一家,他的草书 是我国书法艺术中的珍品。 常言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 心人”。同学们,今天我们的学习条件,比智永、郑虔、怀 素要好得多,难道不应该趁这大好时光,奋发自励吗? 郑虔是唐玄宗时代的著名学者,书法家,学问很渊博。他青年时代就爱好写字绘画,但令人心酸的是家境贫寒,穷得 连纸张也买不起,用什么来练字呢?正好附近慈恩寺庙里存 放有几间屋的柿叶,他便搬到寺庙里住下,每天取红色的柿 叶当纸,刻苦学书。时间一长,把几间屋的柿叶都写完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郑虔终于艰难而玉成,他的书法、绘画和 诗歌都取得很大成就,唐玄宗见了赞叹不已,称之为“郑虔 三绝”。前人说:“梅花香自苦寒来”,从郑虔学书的故事中, 不是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吗? 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蒂,小时后曾经跟村子里的一个私塾先生学写字。学了三年,费了好多纸,却写得很平常,先生一 14 气之下把他赶走了。一天,有个赶考的秀才从米蒂的家乡路 过。米蒂听说他的字写得很好,就去求教。秀才说:“要我 教你,就得用我的纸才行。我的纸五两纹银一张。”米蒂听 后,吓得目瞪口呆。秀才又说:“不买我的纸就算了。”米蒂 急了,忙说:“我找钱去。”母亲经不住米蒂的苦苦哀求,只 好把唯一的首饰当了五两纹银。秀才接过银子,把一张纸给 了米蒂,并嘱咐他要用心写字。这只不过是一张普通的纸, 但米蒂不敢轻易下笔,反复认真琢磨字帖。他用手指在书桌 上画着,想着每个字的间架结构和笔锋,渐渐入了迷。半天 过后,秀才找到米蒂问:“怎么不写呢?”米蒂一惊,笔掉在 地上,说:“纸太贵,怕废了纸。”秀才笑到:“你琢磨了这 么半天,写个字让我看看。”米蒂写了个”永”字,几乎和字 帖上的一样,可又好像不一样,真是漂亮极了。秀才说:“写 字不只是动笔,还要动心。你已经懂得窍门了。”几天后, 秀才要走了,临行前送给米蒂一个布包,并嘱咐他要在他走 后才能打开。米蒂目送秀才远去,打开布包一看:米蒂不禁 掉下来眼泪。伺候他一直把五两纹银放在书桌上,时刻铭记 着那位苦心教他写字的秀才说过的话:天道酬勤。米蒂珍惜 每一张白纸,勤学苦练,终于成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书法 汉朝的蔡邕不但是个文学家,还是一名著名的书法家。“飞白书”就是他独创的。什么叫“飞白书”呢?你们听完这个故 15 事就知道了。 蔡邕不是一个闭门读书、写字的人,他经常出门旅行,为的是捕捉灵感,丰富阅历。这一天,他把写好的文章,送到 皇家藏书的鸿都门去。那儿的人架子挺大,谁来了都得在门 外等上一阵。蔡邕等待接见的时候,有几个工匠正用扫帚蘸 这石灰水在刷墙。他就站在一边看了起来。 一开始,他不 过是为了消磨一下时光。可看着看着,他就看出点“门道儿” 来了。只见工匠一扫帚下去,墙上出现了一道白印。由于扫 帚苗比较稀,蘸不了多少石灰水,墙面又不太光滑,所以一 扫帚下去,白道里仍有些地方露出墙皮来。蔡邕一看,眼前 不由一亮。他想,以往写字用笔蘸足了墨汁,一笔下去,笔 道全是黑的。要是像工匠刷墙一样,让黑笔道里露出些帛或 纸来,那不是更加生动自然吗?想到这儿,他一下来了情绪。 交上文章,马上奔回家去。 蔡邕回到家里,顾不上休息, 准备好笔墨纸砚。想着工匠刷墙时的情景,提笔就写。谁知 想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一开始不是露不出纸来,就是 露出来的部分太生硬了。他一点儿也不气馁,一次又一次的 尝试。他终于在蘸墨多少、用力大小和行笔速度各方面,掌 握好了分寸,写出了黑色中隐隐露白的笔道,使字变得飘逸 飞动,别有风味。 蔡邕独创的这种写法,很快就推广开来,并成为“飞白书”。直到今天,还被书法家们所应用。 16 欧阳通是欧阳询的儿子。他很小的时候,欧阳询就去世了。欧阳通懂事后,母亲开始教他临习父亲的字。欧阳通人小, 练字时间一长,就想出去玩,字也写得马马虎虎。母亲就对 他说“孩子,你父亲写的字可好了,还有许多人用很高的价 钱来买他的字。你要像你父亲那样,写出一手好字来。”欧 阳通听了说:“我也能像父亲那样写出好字,只是不知道被 人家买出的父亲的字是怎样的。”以后,他就经常把母亲给 的零花花积起来,将父亲以前卖给人家的字,再买回来。人 家不肯卖时,他就出高价。得知父亲的字确实很好后,他练 字便不再偷懒了,愈发勤奋。 过去做生意的店家一般是有招牌的,总要将自家的店号起个吉利的名字,例如什么“广源记”啦,“茂源记”啦,“康泰 记”啦,等等,名目繁多。单说有一家商店 生意不错,扩大 了门面,增添了货物,招牌也想换个新的。可别小看这招牌, 它对生意的好坏还挺有影响呐。因此,招牌一般是用好的木 板做的。凑巧,有人给找来 了一块曾经用来祭神的木板, 木板上写满了祭祝的文字。开始,人们并不在意,商店老板 叫人把木板上的毛笔字洗去,好写新的内容,哪知擦洗了半 夭,木板上的毛 笔字不仅没有擦掉,反而更清晰了。洗不 掉,就刨,木板刨了一层,笔迹依稀可见;木板刨了两层, 17 笔迹还能看见。人们惊讶了:这是谁写的字,这样深刻有力, 位懂得书法的老先生来了一看,立即惊叹得叫起来。看着他一个劲地拍案叫绝的样子,在场的人都很奇怪,纷纷围 拢来看。老先生说:“这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笔迹 王羲之的书法怎么这样深刻有力呢?这与他平常坚持不懈的锻炼有关。有一个“戒珠”的故事可以从侧面说明这一 据说王羲之有一颗心爱的明珠。这颗明珠不光是好玩,用来观赏的,王羲之还经常双手摩挲它,用来增强书写的腕力。 有一天,明珠忽然不见了,找呀找,怎么也找 不到。王羲 之十分懊恼,是谁偷去了呢?经常在他身边的,除了一个寄 住在他家的和尚外,再没有别的外人了……因此,他对这位 和尚冷淡起来。这位和尚发现主人 对他有怀疑,就以“坐化” 为名,不吃东西,饿死了。后来,家人在宰杀白鹅时,发现 明珠在大白鹅的肚子里。原来,是大白鹅把珠子吞下去了。 事情弄清楚了,王 羲之深感自己错怪了和尚,后悔不已, 十分悲痛。为了纪念这位清白的和尚,他将住房改建成“戒 珠寺”,表示以失落明珠的事件为教训,对朋友应以赤诚相 能轻易怀疑人家,使人家蒙受不白之冤。作为一个书法家,王羲之不仅自己注意锻炼腕力,增强书写时的笔力, 也严格要求后人。他的儿子王献之,很小就在父亲的 指导 18 下学习书法。有一次为了检查献之的笔力,王羲之悄悄地站 在背后,趁献之集中精力写字时,他猛地用手指夹住儿子手 中的毛笔往上拉,谁知献之握笔很紧,毛 笔没有被夺下来。 王羲之对此很满意,他高兴地说;“这孩子将来能成为书法 家。”并当场写了一幅字赠给献之。这件事说明,书法家的 笔力是下苦功夫练出来的。 汉字渊源于象形,它是由图画发展而成的,故称象形文字。这是我国文字的一大特点,具有字形、字音、字义三个要素。 最新研究结果表明,汉字的产生距今已有六千年左右历史, 在上古社会,文字没有产生以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结绳”和 “契刻”(就是用刀在木片以及陶器上刻符号)来记事。“结 绳”的办法是文字的雏形,“契刻”则是萌芽状态的文字。汉 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自豪和骄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丞相李斯将六国文字收集起来,存其所同,去其各异,以秦国文字做基础加以综合整理,编写? 仓颉篇?、?爱厉篇?、?博学篇?作为典范,为官方正式标准 字体使用。这是汉字发展史上第一次统一文字的运动。秦朝 以前的篆书统称为大篆,秦始皇时期通过对大篆删繁就简而 19 创制的一种书体叫小篆。小篆对汉字的规范化起了很大的作 用。小篆形体匀圆齐整,刚健流美。 我国东汉书法家张芝从小就爱写字。日日临写,从不间断。他每天在院中的池水里洗刷笔砚,日子久了,池子里的清水 都被墨染黑了。后人用的“临池”一词就是指张芝刻苦练字的 故事。 “行书”的来历相传“行书”是东汉书法家刘德升创造的。 刘德升少时读书,凡事都爱动脑筋。他感到写楷书太死板、 又很慢,写草书虽快,可又太潦草不易辨认。经过多年的努 力探索和实践,他终于把楷书与草书的笔法糅合在一起,创 造出了用笔畅快、字形秀美、又易辨认的新书体——“行书”。 传说南朝梁代画家僧繇在佛寺的墙上画了四条龙,当时看他作画的人很多,可他画的龙都不点眼睛,说要是点上眼睛 龙就会飞上天。大家不信,一定要他点上,他刚把一条龙的 眼睛点上,突然天空雷霆大作,墙壁被震破,这条龙便腾空 飞起。 有“书圣”之称的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的大书法家,从七岁起,就跟父亲学字。十二岁时,又游历名山大川,遍览前代 大书法家的字,扩展了胸怀,开阔了眼界,书法意境也更高 20 远了。他终于创造了“妍美流便”的新书体,被誉为“天下行 书第一”。 东晋太尉郗鉴有个女儿,才貌双全,郗鉴对其疼爱有加,眼看到了出嫁年龄,郗太尉就派人到丞相王导家为女儿选对 象。王家是名门 望族,府上的后生都很优秀,一听说郗太尉要为宝贝女儿选女婿,个个打扮一新出来相见。唯有一人躺在东院书房靠 东墙的一张床上,坦腹仰卧,无动于衷。郗鉴闻讯后说:“这 个东床上的年轻人不做作、很豁达,正是我要找的女婿呀!” 遂将女儿嫁给了他。 此人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书圣”王羲之。“东床快婿”一词即由此而来,成为理想女婿的代称。后来又衍生出“东床驸 马”、“东床娇婿”等。(摘自?家庭百科?) 一次,王羲之正在专心练字,书童送来了他最爱吃的馍馍和蒜泥,他却只顾写字。夫人郗氏来到书房,只见羲之把墨 汁当蒜泥,用馍馍蘸着往嘴里送,弄得满嘴乌黑。郗氏哈哈 大笑,可是羲之还是没有“醒”来,一面濡毫运笔,一面还连 声夸赞郗氏做的蒜泥味道可口。 唯有一点像羲之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是与父 亲被并称为“二王”的大书法家。 小时候,有一次临写父亲 21 的一幅字,着急去后花园玩耍,“太”字竟漏写了一个“点”。 父亲看到后把这一“点”补写上了。一会儿母亲又看到了这幅 字,看到儿子这一“点”写得圆满精到、厚重有力,心中大喜, 便在纸上写下两句赞语:吾儿习字费尽三缸水,唯有太字一 唐太宗酷爱书法,尤其珍爱王羲之的?兰亭序?帖,把它放在座位旁边,早晚观赏。有一天他贴近唐高宗耳边说:“我 死以后,把兰亭帖给我带去。”等到他死后,真的把兰亭帖 装在玉匣中葬入了他的陵寝。 一块碑看了三天三夜一次,欧阳询在一座古庙里看到了 晋代书法家索靖写的一块碑,始而勒马观看,继而拍马而去, 一边走一边细品碑文,觉得笔势、神采实在好极了,又拨转 马头,回来再细细观看,后来索性卧在碑前,竟在这里揣摩 了三天三夜。从而留下了“欧阳询宿夜观碑”的美谈。 欧阳通少年时父亲就病故了,为了把父亲的书学风格继承下来,他到处去买父亲遗留下来的亲笔墨迹。每得到一 篇,便认真观察、揣摩、摹写,经多年勤奋努力,终于继承 了父亲的书名,号称大、小欧阳体。 弘扬书艺,为国争光22 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年轻时曾做过醴泉县尉,到任一年就辞官学书去了。放着官不当回家去练字,别人都很不理解。 原来他是记住了母亲临终嘱咐:“弘扬书艺,为国争光”。经 过努力,他终于创造了雄健厚重的“颜体”,至今广学不衰。 柳公权小时候,见一位没有双臂的老人,用脚夹着一支大笔写字,挥洒自如。他感到自己的字太差了,便跪在地上拜 老人为师。老人在纸上写道:“写尽八缸水,矾染涝池墨, 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从此,柳公权牢记老人教诲, 发奋练字,终于成为著名书法家。 柳公权任夏州书记时,一次入朝奏事,唐穆宗问他用毛笔的方法,他回答说:“心正则笔正,乃可为法。”一语双关, 说得穆宗脸色都变了。 颜真卿其人刚正不阿、刚毅果敢,以致为国捐躯。其书刚健遒劲,严谨端庄;柳公权其人直言敢谏,其书刚劲挺拔; 欧阳询面对皇亲国戚的嘲讽,不卑不亢、义正词严,其书端 正严谨,被公认为初学范本?书品是人品的反映,人品是书 品的内在因素。故有“先有风骨俊,始能翰墨香”之说。 趣味数学小故事三篇23 有一天,数字卡片在一起吃午饭的时候,最小的一位说起话来了。 弟弟说:“我们大家伙儿,一起拍几张合影吧,你们觉得怎么样?” 哥哥说:“0弟弟的主意可真不错,我就做一回好人吧, 说话了:“8哥,好是好,就是太麻烦了一点,到不 如用我的数码照相机,就这么定了吧。” 于是,它们变忙了起来,终于+号帮它们拍好了,就立刻把数码照相机送往冲印店,冲是冲好了,电脑姐姐身手想它 们要钱,可它们到底谁付钱呢?它们一个个呆呆的望着对 方,这是电脑姐姐说:“一共 元钱,你们一共十一个兄弟姐妹,平均一人付多少元钱?” 在它们十一个人中,就数老六最聪明,这回它还是第一个算出了结果,你知道它是怎么算出来的吗? 一天,唐僧命徒弟悟空、八戒、沙僧三人去花果山摘些桃子。不长时间,徒弟三人摘完桃子高高兴兴回来。师父唐僧 问:你们每人各摘回多少个桃子? 八戒憨笑着说:师父,我来考考你。我们每人摘的一样多,我筐里的桃子不到100 个,如果3 个地数,数到最后还24 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 了多少个? 悟空笑眯眯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5 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 摘多少个? 唐僧很快说出他们每人摘桃子的个数。你知道他们每人摘多少个桃子吗? 小朋友们,当你轻轻地打开数学书的时候,是否看到了数字们微笑的脸?咦?数字怎么是活着的呢?当然是活着的喽!他 们各有不同的性格。你看,一向认为自己个头最高、腰板总 是挺得直直的“1”,是多么傲慢呀。他可以整除所有的数, 但是他除了自身之外却不能被别的数整除,真可谓是“独霸 将军”。 但是“2”却很和善,所以他和他的倍数们成了很好的朋友。听说过什么是质数吗?那些家伙在数字界中有点与众不同。 他们很固执,相互缠在一起,挂在筛子上怎么都打不散,总 是抱成团。怎么样,数字们都拥有不同的个性吧。因此,我 们不能忽视他们的生命。据说,数字们也时常组织聚会呢。 这种聚会根据不同的目的和时间而定,同样的数字可以参加 25 不同种类的聚会。当听到“自然数集合”时,所有的自然数就 会聚集在一起,但是当听到“整数集合”时,刚刚集合在自然 数队伍里的数字们就会跟着整数的队伍走。 汉字渊源于象形,它是由图画发展而成的,故称象形文字。这是我国文字的一大特点,具有字形、字音、字义三个要素。 最新研究结果表明,汉字的产生距今已有六千年左右历史, 在上古社会,文字没有产生以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结绳”和 “契刻”(就是用刀在木片以及陶器上刻符号)来记事。“结 绳”的办法是文字的雏形,“契刻”则是萌芽状态的文字。汉 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自豪和骄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丞相李斯将六国文字收集起来,存其所同,去其各异,以秦国文字做基础加以综合整理,编写? 仓颉篇?、?爱厉篇?、?博学篇?作为典范,为官方正式标准 字体使用。这是汉字发展史上第一次统一文字的运动。秦朝 以前的篆书统称为大篆,秦始皇时期通过对大篆删繁就简而 创制的一种书体叫小篆。小篆对汉字的规范化起了很大的作 用。小篆形体匀圆齐整,刚健流美。 “临池”的由来 26 我国东汉书法家张芝从小就爱写字。日日临写,从不间断。他每天在院中的池水里洗刷笔砚,日子久了,池子里的清水 都被墨染黑了。后人用的“临池”一词就是指张芝刻苦练字的 故事。 相传“行书”是东汉书法家刘德升创造的。刘德升少时读书,凡事都爱动脑筋。他感到写楷书太死板、又很慢,写草 书虽快,可又太潦草不易辨认。经过多年的努力探索和实践, 他终于把楷书与草书的笔法糅合在一起,创造出了用笔畅 快、字形秀美、又易辨认的新书体——“行书”。 北宋欧阳修,不仅是散文大家,字也写得神采秀发,清劲妩媚。 欧阳修小时候家贫如洗,没钱买纸笔,母亲见他好 学,就教他用芦杆在沙地上练字。由于刻苦练习,后来他的 书法也很有成就。 他曾说:我从小喜欢的事儿可多了,中年以后渐渐废弃,有的是因为厌倦而不去做了;有的是虽未厌倦但因力不从心 也不得不停止;历时愈久爱之愈深而不厌倦的就是书法。写 字,可以伴我消受时日且不倦怠。 元代书法家鲜于枢擅长悬腕写字,行草书写得尤其清秀俊美。有人问他怎样才能把字写得如此精妙,他闭上眼睛伸出 27 双臂说:“胆!胆!胆!”意思是,写字不能缩手缩脚地很拘 谨,要豪爽,有点儿胆识才行。 下第一关”的“关”(関)外框末笔钩时,腕力支持不住。他急中生智,使用右脚灵巧地将笔往左上方一踢,竟使“写”出 的钩饱满、锐利,似对整个门框上的字都有了“扛鼎之力”。 前来观看者人山人海,可字匾刚刚挂起,城楼下的人群顿时哑然无声,原来是匾上的“下”字漏写一点。肖显急中生智, 向楼下茶馆要来一块抹布,饱蘸余墨,又从卫兵腰间摘下弓 箭,把抹布裹在箭头上,张弓搭箭,对准城楼上匾额射去。 只听“叭”的一声,不偏不斜,正好补上了那一点。 岁练习书法,勤奋好学。17岁时他把父亲秘藏 的前代书法论著偷来阅读,看熟了就练着写,他每天坐在池 子边练字,送走黄昏,迎来黎明,写完了多多少少的墨水, 写烂了多多少少的笔头,每天练完字就在池水里洗笔,天长 日久竟将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这就是人们今天在绍兴看到 的传说中的墨池。 王羲之练字专心致志,达到废寝忘食的 地步。他吃饭走路也在揣摩字的结构,不断地用手在身上划 字默写,久而久之,衣襟也磨破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 28 次,他为人写一块匾在木板上写了几个字样,送去叫人雕刻。 刻工发现字的墨渍竟渗入木板里面约有三分深。于是人们常 用“入木三分”的成语来形容书法笔力强劲,后来用它来比喻 对事物见解、议论的深刻 欧阳通,字师通。是欧阳询的第四个儿子,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死了,母亲徐氏教导他一定要学习继承父亲的书 法。她怕儿子懒惰,不肯学书法,就时常给些钱让欧阳通去 购买父亲遗留下来的墨迹,欧阳通买了这些墨迹后,就好像 得到宝贝一样,刻苦地学习、临摹,下决心使自己的字也能 像父亲一样有人购买收藏。经过很多年的刻苦学习,他果然 继承了父亲的书法,人们称他们父子二人的字为“大小欧阳 唐代大书法家怀素和尚的草书写得很好。他从小就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练字,从不气馁ni。怀素少年时家境贫 寒,被家人送到寺庙里当和尚混碗饭吃。可是生性好学的怀 素在诵经之外,十分喜爱书法。师兄看怀素如此喜爱书法, 便送他一支毛笔。怀素就采摘芭蕉叶当纸,用铁锅下面的烟 灰和上水当墨汁研习书法。后来,怀素为了用芭蕉叶练字, 便在园外大量栽种芭蕉。到了冬天,怀素还找来一块厚木板 做成漆盘,在上面写了擦,擦了写,天长日久,竟然将漆盘 29 擦通了。 柳公权小时候字写得不好,常常受到老师和父亲的批评。他虚心听取他们的教诲,经过一年的勤学苦练,他写的字进 步很大,受到老师的表扬。表扬的次数多了,柳公权也觉得 自己很了不起了。有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举行写大楷 比赛。他很快地写好了一篇,满以为稳拿冠军,脸上露出得 意洋洋的神色。一位卖豆腐的老人见柳公权这么不谦虚,想 给他泼点凉水,走过去对他说:“华原城里,有个人用脚写 字,写得比你还要好。”柳公权听了有点不服气,第二天一 大早就赶到华原城。他亲眼看到那位无臂老人用左脚压住铺 在地上的纸,用右脚夹住毛笔,龙飞凤舞地写对联,写出的 字比自己不知要好多少倍。他冷静下来想想,觉得自己那么 一点成绩真算不得什么。他诚恳地对那位无臂老人说:“柳 公权愿拜您为师,请老师告诉学生写字的秘诀。”无臂老人 沉思片刻,给他写了四句话:“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 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老人解释说:“这就是我写字的 秘诀。我用脚写字,已经练了 50 多个年头。我磨墨练字用 完八大缸水,每天写完字就在半亩大的池塘里洗砚,池水都 染黑了。可是天外有天,山外有山,我的字还差得远呢!”柳 公权牢牢记住老人的话。从此以后,他更加勤奋地练字。他 搜集了许多古代书法家的字,反复琢磨,吸取各家的长处。 30 他经常登门拜访当时的书法名家,向他们虚心求教。他还时 常请同学、亲友、陌生人指出自己书法上的不足之处。柳公 权在书法领域不知满足地刻苦钻研,终于成为当时著名的书 法家。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书法小故事50字”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书法小故事书法小故事集锦

书法小故事书法小故事集锦

王羲之,书法,颜真卿,王献之,父亲,柳公权,母亲,老师,饺子,写字,王羲,老婆婆,张旭,秘诀,老人,羊欣,萧何,书法家,程邈,老妪,馍馍,小公权,齐高帝,字体,屏风,王右军,王导,道士,小故事,大书法家

2020-06-18 #故事阅读

练习书法练习书法小故事

练习书法练习书法小故事

颜真卿,柳公权,王羲之,老人,秘诀,老师,小公权,张旭,书法,父亲,王导,华京,王羲,写字,几个字,女儿,女婿,母亲,蒜泥,豆腐,运笔,馍馍,小故事,大书法家,勤学苦练,比你,资料,东床快婿,东厢,东床

2020-06-18 #经典故事

练习书法练习书法小故事

练习书法练习书法小故事

颜真卿,柳公权,王羲之,老人,秘诀,老师,小公权,张旭,书法,父亲,王导,华京,王羲,写字,几个字,女儿,女婿,母亲,蒜泥,豆腐,运笔,馍馍,小故事,大书法家,勤学苦练,比你,资料,东床快婿,东厢,东床

2016-11-11 #故事大全

书法知识:书法历史小故事

书法知识:书法历史小故事

文字,汉字,行书,女儿,小篆,秦始皇,郗鉴,郗太尉,丞相,临池,我国,字形,大篆,女婿,新书,楷书,眼睛,结绳,草书,统一,东汉书法家,大书法家,仓颉篇,李斯,梁代,王羲之,和实,来记,龙都,图画

2020-08-22 #故事大全

书法知识:书法历史小故事

书法知识:书法历史小故事

文字,汉字,行书,女儿,小篆,秦始皇,郗鉴,郗太尉,丞相,临池,书法,字形,大篆,女婿,新书,文档,楷书,眼睛,结绳,草书,统一,东汉书法家,是我国,大书法家,仓颉篇,李斯,梁代,王羲之,和实,来记

2020-08-22 #故事会在线阅读

书法学习:书法历史小故事

书法学习:书法历史小故事

文字,父亲,书法,行书,蒜泥,欧阳询,欧阳,王羲之,郗氏,女儿,女婿,小篆,汉字,唐太宗,王羲,秦始皇,郗鉴,郗太尉,大书法家,少儿,兴趣,丞相,一面,三天三夜,东床快婿,东床,临池,书圣,书房,书法家

2020-05-20 #小故事

书法学习:书法历史小故事

书法学习:书法历史小故事

文字,父亲,书法,行书,蒜泥,欧阳询,欧阳,王羲之,郗氏,女儿,女婿,小篆,汉字,唐太宗,王羲,秦始皇,郗鉴,郗太尉,大书法家,少儿,兴趣,丞相,一面,三天三夜,东床快婿,东床,临池,书圣,书房,书法家

2020-08-22 #故事阅读

书法学习:书法历史小故事

书法学习:书法历史小故事

文字,父亲,书法,行书,蒜泥,欧阳询,欧阳,王羲之,郗氏,女儿,女婿,小篆,汉字,唐太宗,王羲,秦始皇,郗鉴,郗太尉,大书法家,少儿,兴趣,丞相,一面,三天三夜,东床快婿,东床,临池,书圣,书房,书法家

2019-07-17 #故事会

《中华书法小故事》展示中国书法脉络

《中华书法小故事》展示中国书法脉络

书法,汉字,中华,小故事,故事,安轩,中华传统文化,新华出版社,发布会,传统文化,是怎么,桂杰,梁相,中国书法,中青报,成一,新名片,王府井书店,爱上,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中青网,书体,书法家,二维码,博士,全书,作者,内容,味道

2010-09-04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