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河北故事|沧州“农民泥人张”:黄泥巴“变幻”世相风流

时间:2008-04-10

每天,都有不少周边的村民前来观赏合影

提示:本文共有 234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在沧州沧县李天木乡自来屯村张成华家的院子里,摆放着一座高1.8米、重达一吨半的纪晓岚水泥雕像。每天,都有不少周边的村民前来观赏合影。

张成华今年54岁,自小酷爱泥塑,一块块其貌不扬的黄泥经他之手,转眼就会变成栩栩如生的泥塑作品。也是因为张成华的泥塑做得活灵活现,乡亲们都亲切地叫他“农民泥人张”。

▲张成华的泥塑做得活灵活现,乡亲们都亲切地叫他“农民泥人张”。

心灵手巧, “干什么像什么”

张成华出生在沧县一户普通农家,家里兄弟姊妹八个,小时家里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张成华上到小学四年级就辍学了,十六七岁时就开始在生产队上干活。

因为从小爱“捣鼓”,张成华看着别人做活儿,就偷艺一般学会了木工、瓦工,而且还凭着自己的好手艺,开始跟着建筑队四处干活。后来,他还带出了一个小建筑队。不论多忙多累,张成华有空就拿出块胶泥捏上一捏,有时捏头黄牛,有时捏只小狗。

十年前的一天,张成华给村里的小学校修窗户,无意间发现了一本小学美术教材,讲的是人物素描。书里栩栩如生的人物画像一下子就把他吸引住了。他把人物的五官比例记在心里,到家就开始自学人物素描,并“请”了第一位“模特”——自己的父亲。没想到,那张素描画完成后,乡亲们都说太像了。张成华深受鼓舞,而且突然有了一个灵感:能不能借助自己的泥塑爱好,让素描人物画像“立体”起来呢?于是,他又尝试着用胶泥给自己的父亲塑了一尊泥塑。为了让泥塑保存的时间更长些,张成华还给泥塑涂了一层丙烯。

“我父亲看到自己的塑像后特别激动,他把泥塑放在炕前的摆台上,每天都要端详很多遍。”张成华自豪地说。

▲张成华的泥塑作品。

泥塑作品屡受专家好评

说起泥塑,天津“泥人张”可谓久负盛名。张成华没事就往天津跑,在天津古玩市场,他看到泥塑大师朱增利现场为观众创作头像作品,一看就是一天。有一次,朱增利老师主动问他为什么每次都来。张成华不好意思地笑了,从怀里掏出给父亲做的泥塑的照片,告诉朱老师自己也很喜欢泥塑创作。没想到,朱老师对张成华的作品给予很高的评价,还认为他非常有天分。“那天,我本想请朱老师吃顿饭,结果却成了朱老师请我吃饭。”张成华激动地说。

一直以来,张成华都有一个苦恼,那就是他做的泥塑都是实心的,分量太重。如何能让泥塑作品变成空心的呢?趁着那次和朱增利老师结识的难得机会,他向朱老师请教了起来。“你先用铁丝切割一部分下来,把里面掏空后再按上不就行了吗?”朱老师一语惊醒梦中人,张成华恍然大悟。临别时,朱增利还送给他一套自制的人物头像模具,张成华一直珍藏至今。

2012年,张成华携作品《伟人像》应邀参加“沧州市回族古今文化艺术展”,并荣获一等奖。在展厅里,看到张成华带去的泥塑作品,沧州市文联原主席、著名诗人、美术评论家冯天峥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亲自为张成华留书励志。

张成华从未学过专业的泥塑知识,却凭借一双巧手获得了专家的认可和好评。2016年,张成华被评为“河北省民间艺术家”,2017年被评为“沧州市民间艺术家”。

▲张成华的泥塑作品。

用泥塑展现农村生活变迁

身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张成华把创作题材聚焦在农村生活上。

“现在的年轻人,几乎已经不知道种地是怎么一回事了。我想通过泥塑展现农村生活的变迁。”张成华说。

扶着锄头休息的农民,出门捡柴的老汉,端着簸箕喂鸡的妇女,坐在炕头上穿针引线的老太太……一件件形象生动的泥塑作品,将原汁原味的农村生活呈现在世人面前。

说起这些农村题材的泥塑作品,张成华说,他觉得最好的就是《田间归来》:前方老牛开路,小车上丈夫挥着鞭子赶车,裹着头巾、穿着棉袄的妻子坐在车上,惟妙惟肖地展现了夫妻二人农耕后回家的场景。

张成华的妻子代秀兰笑着说,她平时很喜欢唱歌,也经常通过直播与粉丝互动。前不久,她把丈夫做的泥塑“晒”到网上,没想到很多网友都说特别喜欢,不仅她自己“涨了粉儿”,还卖出去好几件泥塑作品。“我曾提议给泥塑涂上颜料,但网友们都说,就是想要这种质朴的风格。”张成华说。

玩泥人玩出了名堂,有人就慕名找到张成华塑像。这两年,张成华已经为多个“美丽乡村”和学校创作了大型泥塑作品。“只要给我一张照片,我就能把泥塑按照要求的尺寸做出来。”张成华自信地说。

泥塑作品那么精美,张成华所用的工具看上去却很简陋。一个普通的小勺、一根不用的筷子、断了半截的梳子,甚至丢弃的冰棍棒……很多在常人看起来并不起眼的物件,都成了他在创作时使用的工具。

“经常有人笑话我,连套像样的工具都没有。我就告诉他们:什么都不如我自己做的好使。”张成华说,他还把家里一台旧缝纫机改造成了工作台,一团掺了棉絮的胶泥,经过他捏、挤、削、剔,就成了一个活灵活现的泥人。

▲张成华20多天塑出纪晓岚像。

20多天创作一尊纪晓岚像

经过这几年的不断学习和摸索,张成华的泥塑技艺有了不小的进步。今年10月份,他去沧州植物园游玩时,被公园里的纪晓岚雕塑吸引了,回到家就开始琢磨,也想自己亲手做一尊。

“纪晓岚有三个特点:大脑门、尖下颌、大烟袋。”张成华说,可是史料中纪晓岚的画像并不多,可供他参考的素材有限,他为此专门向纪晓岚纪念馆工作人员请教。考虑到作品要长久保存,此次他特意用水泥进行创作。

“创作人像,眼神儿最关键。”张成华说,在创作纪晓岚塑像过程中,他专门请村里的乡亲们来挑毛病。老支书张宪荣就是“纠错员”之一:“纪晓岚是文人,你要把他文人的气质带出来。”“不像,眼神儿还差那么一点儿。”“你这个地方再动动。”张宪荣认真地提建议,张成华就不断地揣摩和调整。经过20多天的创作,一座1.8米高、一吨半重的纪晓岚水泥塑像大功告成。

张成华说,他现在有个想法——把这尊纪晓岚塑像捐给学校、博物馆等有教育意义的地方,让更多的人了解泥塑这种民间艺术,并将这门技艺传承下去。

(燕赵都市报 记者 代晴 文/图)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河北故事|沧州“农民泥人张”:黄泥巴“变幻”世相风流”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河北四大稀世珍宝01——沧州狮子

河北四大稀世珍宝01——沧州狮子

沧州铁狮子,恶龙,沧州,铁狮子,雄狮,镇海,这地方,河北,人们,公交车,海水,黑风,兴妖作怪,地方,恶浪,时候,沧州市,海面,老百姓,开放时间,明铸,李云,苍皮,那来,黄梢,龙腾狮,四大,中国,一面,一带

2007-01-23 #故事阅读

历史文化悠久的河北沧州

历史文化悠久的河北沧州

沧州,海丰镇,遗址,献县,贡枣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泊头清真寺,沧州铁狮子,献县汉墓群,纪晓岚,单桥,墓碑,沧州市,米处,镇海,单桥村,河北省沧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务院,人民,中国,东西,占地面积,墓地,大小,年间,石桥,神道...

2018-07-19 #故事大全

河北沧州:家乡民俗走入校园

河北沧州:家乡民俗走入校园

博物馆,沧州,解放路小学,长衫,凯文,学生,家乡,思维,文物,民俗,记者,美食,展览,孩子们,徐步云,刘笑,孔乙己,杨晋,王玮,薛凯文,副馆长,副校长,责任编辑,新华社,人类,具象,圆孔,压出,升斗,历史

2016-01-16 #故事阅读

河北故事|沧州“虎爸”会武术 练出俩冠军

河北故事|沧州“虎爸”会武术 练出俩冠军

王石,王少杰,孩子们,冠军,桂英,体育,全国,青年,锦标赛,武术散打,一家,亚洲,孩子,小区,成绩,教练,沧州,欠条,笤帚,记者,证书,佟家花园,两个儿子,儿子,兄弟俩,奖牌,运动员,金牌,训练,伦夫

2007-07-26 #经典故事

河北故事|沧州献县前孟村有个“嫂娘”

河北故事|沧州献县前孟村有个“嫂娘”

王桂,五弟,嫂子,丈夫,二嫂,孩子,刘树新,公婆,大嫂,刘志艳,大家庭,乡亲们,儿子,小叔子,孩子们,主心骨,二哥,二婶,侄女,小时候,刘树,志明,金一,兄弟姐妹,兄弟,县城,奶奶,家人,新媳妇,日子

2014-01-16 #小故事

它是沧州铁狮 河北著名景区 国家历史文化象征!

它是沧州铁狮 河北著名景区 国家历史文化象征!

狮子,师子,文殊菩萨,铁狮子,沧州铁狮子,年代,沧州,经文,镇海,坐骑,我国,总重量,水患,海啸,菩萨,狻猊,铸铁,是文殊,铸造工艺,人们,传说,契丹,头部,姓名,山东,开元,广顺,开元寺,沧县,狮子王

2013-03-05 #故事阅读

动听河北|关于沧州这只“铁狮子”的传说 你听过吗?

动听河北|关于沧州这只“铁狮子”的传说 你听过吗?

沧州,河间,牡丹,京南,铁狮子,故事,恶龙,生态园,镇海,金沙滩,南大港湿地,瀛州,线路,雄狮,风景区,黑风,纪晓岚,从这里,海文化,兴妖作怪,人们,古城,单桥,打卡,恶浪,文化,时候,景区,景点,河北

2009-02-18 #长篇故事

河北故事|“骑行采访大运河第一人”镜头记录沧州35年变迁

河北故事|“骑行采访大运河第一人”镜头记录沧州35年变迁

刘世昭,骑行,大运河,京杭大运河,骡马,吴桥,市场,沧州,运河,铁狮子,卡车,史诗,图片展,河北,沧州铁狮子,从北京,吴桥杂技,沈兴大,沧县兴济,人们,今昔,今昔对比,历史,城市,大卡车,当地人,故事,照片,渔船,生日

2012-09-25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