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新史学荐书057

时间:2008-04-06

各色人等你方唱罢我登场,伴随着清王朝在经世、洋务、维新、新政与革命的交互递进中艰难前行

提示:本文共有 416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书名:变局与抉择

晚清人物研究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丛书:中华学人丛书

出版时间:2017年10月

李细珠 著

ISBN:978-7-303-22395-4

定价:68元

关于本书

晚清时期,传统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国人如何自处,国家何去何从,便成为时人思考的沉重话题与必须面对的难题。各色人等你方唱罢我登场,伴随着清王朝在经世、洋务、维新、新政与革命的交互递进中艰难前行。作者别出心裁,从实际统治者慈禧太后,到大名鼎鼎的高官曾国藩、倭仁、李鸿章、刘铭传、张之洞、张人骏、袁世凯,再到中下层士人管庭芬、魏源、容闳、谭嗣同,上下左右地考察了近代初期传统士人面对西力东侵与西学东渐挑战在传统与近代之间徘徊的心路历程,以及从洋务自强到变法新政时期清廷高层与地方大员面对千古变局的回应,呈现了晚清大变局中各类人物不同抉择的复杂面相。

关于作者

李细珠,1967年生于湖南安仁,历史学博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史研究中心秘书长。出版专著《晚清保守思想的原型——倭仁研究》《张之洞与清末新政研究》《地方督抚与清末新政——晚清权力格局再研究》,合著《中国近代通史》《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当代中国台湾史研究》等,兼学术集刊《台湾历史研究》执行主编。曾获“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研究领域涉及晚清民初历史、台湾史。

目录

乡村士绅在“近代”边缘的生活世界

——嘉道咸同时期管庭芬日记解读…1

一、管庭芬行迹与“近代”边缘的海宁…2

二、科举的理想及其幻灭…5

三、日常生活与地方社会…15

四、战乱时期的经历与见闻…33

五、对近代西方的模糊感知…40

六、余论…46

人生境遇与时代变迁

——魏源、容闳、谭嗣同三题…48

一、略论魏源思想的文化背景…48

二、“边缘人”的角色尴尬——容闳在晚清中国的人生境遇…57

三、谭嗣同戊戌进京前后的思想变动及其原因…67

曾国藩与倭仁关系论略…82

一、早年相交于师友之间…82

二、晚清理学两个路向…83

三、朝内朝外共辅“同治中兴”…88

四、晚年“绝交”说史实辨误…93

李鸿章对日本的认识及其外交策略

——以19世纪70年代为中心…95

一、前言:问题的提出…95

二、中日“修好”与联日制西…99

三、从台、琉事件看日本的野心…106

四、开放朝鲜与以西制日防俄…114

五、余论:相关问题的讨论…122

略论刘铭传的台海防御观…130

一、台防与东南海防…131

二、台防与闽防…134

三、海防与陆防…136

四、结语…140

张之洞庚子年何曾有过帝王梦

——与孔祥吉先生商榷兼论清末文献中的“政府”概念…144

一、几点商榷…144

二、“政府”与“成立新政府”之真义…170

三、余话…174

在社会问题与经济问题之间

——从张之洞禁烟思想与实践的内在矛盾看晚清禁烟问题的

两难困境…177

一、张之洞对鸦片烟毒的认识及其禁烟思想…178

二、张之洞在山西巡抚任上的禁烟举措与成效…180

三、张之洞禁烟思想与实践的内在矛盾及其成因…184

四、晚清禁烟问题的两难困境及其失败症结…187

张人骏与江苏谘议局…190

一、张人骏其人及其对新政的态度…191

二、江苏谘议局的开办与张人骏…200

三、张人骏与江苏谘议局的权限之争…208

袁世凯与清末责任内阁制…223

一、袁世凯与责任内阁制的提出…223

二、清廷高层政争与责任内阁制的流产…227

三、光宣间政争与袁世凯阁制主张再度受挫…237

四、袁世凯内阁与清王朝覆灭…245

神妖之间的人

——慈禧太后形象三面观…258

一、神化的慈禧太后…258

二、妖魔化的慈禧太后…271

三、还原到人的慈禧太后…285

后记…301

前 言

1896年李鸿章家族合影

历史是人创造的。无论是英雄史观,还是人民史观,虽然各自强调的侧重点不一样,但历史的主体都是人。事实上,英雄人物也好,人民群众也好,他们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参与了历史的创造,并担当了不同的角色,因而对历史也就有不同的贡献。可以说,正是他们的合力创造了历史。人是历史的主体。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里所说:“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历史可以从两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但这两方面是不可分割的;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人是联结和主宰自然世界与人类社会的灵魂。没有人,历史只是混沌洪荒;有了人,历史方才异彩纷呈。

历史研究离不开人物研究,甚至可以说,从来都是以人物研究为主题。人物研究不能孤立地就人论人,而要考察人物生存的背景与时代,尤其要考察人物的生活经历,尽可能与所研人物对话,这样才能理解人物的思想与行动,所谓知人论世,亦即知世论人也。如陈寅恪先生所谓“应具瞭解之同情”,有云:“盖古人著书立说,皆有所为而发,故其所处之环境,所受之背景,非完全明瞭,则其学说不易评论。而古代哲学家去今数千年,其时代之真相,极难推知,吾人今日可依据之材料,仅为当时所遗存最小之一部,欲藉此残余断片,以窥测其全部结构,必须备艺术家欣赏古代绘画雕刻之眼光及精神,然后古人立说之用意与对象,始可以真瞭解。所谓真瞭解者,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而对于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表一种之同情,始能批评其学说之是非得失,而无隔阂肤廓之论。”[①]寅恪先生此处虽是就古代哲学史研究而论,其实历史人物研究亦不妨效法。人是历史研究的“题眼”,研究者设身处地,穿越时空,进入所研人物的精神世界,从人物论时代,从时代论人物,人生境遇与时代变迁的关系浑然天成,历史人物研究自可更进一境。

张人骏

话虽如此说,但要做好历史人物研究其实很不容易。我个人觉得,历史人物研究最大的难点就是不确定性,所谓“盖棺难以论定”。这不是一个简单定性的历史人物评价问题,而是涉及对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交往关系、思想源流、内心精神世界等具体史实的描述与解释,以及对其功过是非的整体把握问题。论者或谓不然,君不见历史人物都是曾经在历史上客观存在过的人物,怎能说不确定呢?事实上,历史人物都是复杂多面的,单面相的人是不存在的。人的认识难免受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这便为准确认知历史人物的真相增加种种障碍。

具体而言,历史人物研究的不确定性,主要受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一,是时代变迁的制约。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学术,历史人物研究也离不开时代的影响。回顾近代中国历史人物研究的路径,曾经在革命史视角下,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三次革命高潮”中的革命派人物被无限拔高,革命的对立面人物则被任意贬低,处于两者之间“灰色地带”的人物则被有意无意地漠视而边缘化,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在改革开放以后,由于近代化视角的引入,不但开始拨乱反正,甚至有矫枉过正之嫌,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比如,洪秀全与曾国藩的在历史研究中的命运,可谓天翻地覆。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洪秀全与曾国藩当然是确定的,但后人对他们的研究与认识则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甚至出现截然相反的现象。所谓此一时也彼一时也,这只不过一个显例而已。任何时候我们都会认为我们对历史人物的认识是达到或接近了历史的真实,但实际上,我们的认识最多只是反映我们所处这个时代的认识水平而已。

袁世凯与各国驻华公使合影

其二,是占有资料的有限。史料是历史学研究的基础,历史人物研究也必须以史料说话。近年来,随着国家清史工程的推进,整理出版了大量晚清历史文献,如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原始档案影印本《清代军机处电报档汇编》《清代军机处随手登记档》,与一些重要历史人物文集《李鸿章全集》《袁世凯全集》,等等,进一步推动了晚清历史人物研究。不仅如此,其他相关史料的整理出版以及数字化也是空前的繁荣。总体而言,晚清历史人物研究可谓具有海量的史料,但是,具体到某一个历史人物,都不会有现成的全部资料,所谓竭泽而渔只是理想而已。事实上,对于任何一个历史人物,研究者也只能根据自己掌握的有限资料开展研究,因而也只能得到某些侧面的认识,而难以把握全体,必然会随着相关资料的不断发掘而不断改进与完善。

其三,更重要的是研究者个性认知的差异。尽管历史人物都是曾经在历史上的客观存在,但这种客观存在不会自己呈现出来,而必须通过研究者主观认知的途径才能有所呈现。研究者的主观认知,既要利用既存史料,又深受其个人知识结构、所持立场方法及其所处时代等复杂因素的影响,自不免千差万别。因此,对于同样一个历史人物,不仅不同时代的研究者会有不同的认识,即使同一时代的研究者看法也不尽相同。历史人物研究中聚讼纷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谓“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甚至如盲人摸象般仅得一孔之见都不足为怪。

慈禧

值得说明的一点是,历史人物研究的不确定性并不是不可知论,而只是表明任何历史人物研究都只是阶段性的有限认识,人物研究永远在路上。比如说,孙中山研究长期以来是近代中国历史人物研究的“显学”,国内外学界有成百上千学者涉足其中,孙中山研究论著成千上万种,但迄今还没有一部被学界普遍公认的《孙中山传》,可为典型的例证。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历史人物研究中这种不确定性的存在,或许正是其研究的魅力所在。

本书收录晚清历史人物研究10篇论文,是笔者关于倭仁与张之洞两项专题研究之外的人物散论。晚清时期,传统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国家何去何从,国人如何自处,便成为时人思考的沉重话题与必须面对的难题。观望、彷徨、呐喊、奋起、顿挫、再兴……各色人等你方唱罢我登场,中国近代化在经世、洋务、维新、新政与革命的交互递进中艰难前行。本书涉及晚清士子管庭芬、魏源、容闳、谭嗣同,官僚曾国藩、倭仁、李鸿章、刘铭传、张之洞、张人骏、袁世凯及实际统治者慈禧太后,从不同侧面考察了近代初期传统士人面对西力东侵与西学东渐挑战在传统与近代之间徘徊的心路历程,以及从洋务自强到变法新政时期清廷高层与地方大员面对千古变局的回应。这些论文虽然并没有使晚清人物应对变局的论述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但却从不同的角度为该课题的研究提供了进一步思考的基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晚清大变局中各类人物不同抉择的复杂面相。

[①] 陈寅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金明馆丛稿二编》,279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新史学荐书057”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杨念群 王笛等学者共谈「数字时代的历史研究新方法」

杨念群 王笛等学者共谈「数字时代的历史研究新方法」

研究,杨念群,历史,王笛,史学,问题,历史学家,研究者,方法,历史研究,时候,研究方法,历史学,帝王,资料,数字,概念,章清,胡恒,中国,政治,档案,梁启超,东西,文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对历史,个体,个人,作用

2009-09-11 #故事会

有关于世界近现代史小故事

有关于世界近现代史小故事

吕思勉,先生,白话本国史,史学,历史,研究,梁启超,史料,通史,中国通史,中国,社会,观点,白话文,进化史观,新史学,方面,社会学,影响,文言,眼光,20世纪,全书,时代,白话,知识,变化,中国历史,中国史,史学家

2020-06-13 #短篇故事

人类的文明需要新故事支撑

人类的文明需要新故事支撑

人类,大历,历史,故事,赫拉,简史,孙岳,全球,不幸,问题,克里斯蒂安,幻想,道德,孔子,黄仁宇,中国,历史学,地图,复杂度,宇宙,思想,时间,本质,物质,理想,科学,线索,维度,能量,大卫

2020-10-06 #短篇故事

我与部编版教材同行

我与部编版教材同行

教材,史学,教学,时期,史学方法,地图,教学方法,脉络,培养学生,这本书,中略,宋夏,优点,中将,同行,内容,历史,哪些地方,学生,少数民族,形式,教材内容,新教材,时候,时空,朝代,目的,核心,知识,线索

2020-05-03 #小故事

我与部编版教材同行

我与部编版教材同行

教材,史学,教学,时期,史学方法,地图,教学方法,脉络,培养学生,这本书,中略,宋夏,优点,中将,同行,内容,历史,哪些地方,学生,少数民族,形式,教材内容,新教材,时候,时空,朝代,目的,核心,知识,线索

2020-05-18 #长篇故事

读历史学成语书上中下册正版全套3册中国成语故事大全精选小学生版课外韩兴娥系列书课

读历史学成语书上中下册正版全套3册中国成语故事大全精选小学生版课外韩兴娥系列书课

成语,笑话,套装,小学生,随书赠送,书签,丛书,上册,下册,历史学,全套,书籍,海量,课内,中国成语,新作品,故事大全

2020-09-07 #小故事

资治通鉴故事上·下卷

资治通鉴故事上·下卷

资治通鉴,故事,巨著,读者,体例,下卷,司马光,在真,全书,中华文明,全方位,匈奴,史学家,史学,历史,多层面,形式,年代,新视角,编年体,科学,趣味,是我国,北宋时期,到一个,原书中,新的高度,时间顺序,乐毅,冒顿

2020-09-26 #故事阅读

“中国战‘疫’”记忆库与互联网的“新史记”

“中国战‘疫’”记忆库与互联网的“新史记”

微博,疫情,中国,时代,互联网,记忆,历史,国家图书馆,方方,日记,信息,公共史学,公众,大众,平台,资料,项目,人们,参与者,国家,数据,内容,医院,图书馆,社会,新浪,数字记忆,上线,个人,全民

2008-07-06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