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芒种|一条合伙人万言干货分享:如何讲故事 如何传播故事

时间:2007-04-25

万言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1986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0 分钟。

芒种|一条合伙人万言干货分享:如何讲故事,如何传播故事芒种|一条合伙人万言干货分享:如何讲故事,如何传播故事

自媒社

百家号17 05 1911:13

2017芒种特训营5月7日下午在广州完成第一期培训。

南友圈 自媒社继续推出《芒种十讲》第七讲:一条合伙人范致行分享了一条做大做强,以及转向内容电商的相关经验,并提出“最会讲故事的人和最会传播故事的人终将得胜”。

以下是课程演讲实录(有部分删减和修改):

大家下午好!我先讲讲一条怎么成长的一个过程,最后我们会留一点时间大家一起来交流一下。

一条的成长史

一条是2014年5月份成立的,2014年9月8日发了第一条的视频,为什么会有一条这个项目,说起来比较久远,我以前是华工的,以前我读书的时候90年代末期,刚好是世界上第一次互联网泡沫的时候,在2000年上下,那时候新浪、网易刚刚开始起来,我毕业之后去了一家互联网公司,在北大做远程教育,当时就是在网上授课,卖北大的文凭,这是最早的付费内容的公司,后来在02、03年整个大的互联网泡沫破裂,北大那家公司就没了,然后我就进了传统媒体做了很多年的杂志,我之前在世界博览,还有一个是新知客做过,还有一个是关于一个麻省理工科技创业的,因为我之前做的是科技类的杂志,在做的过程中,当初我有一个非常清楚的判断是真正的空间或者真正的未来,如果做媒体传播,肯定不是纸质媒体,一定是互联网,所以我在2012年年底的时候,就离开了科技创业,告别纸质媒体,我算是最早告别纸质媒体的人之一,我去了鲜果联播,它是做聚合阅读的,鲜果的很多业务,微信公众号是2012年7月份出来的,那时候也就出来几个月,今日头条差不多在2013年年初,2012年年底出来的,大概在那个时间,鲜果的业务和今日头条,和微信公众号,包括和当时比较主流的网易客户端或者腾讯客户端,和这些产品有业务上很大的重合的地方,因为都是阅读,所以那个时候我开始认真地去研究微信公众号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怎么玩的,最早期我是尝试做了一两个,2013年年初到现在还保留了一个号,在微信公众号里面有一点点影响力,当时做那个号,我想的就是未来的媒体形态会是什么样的形态,所以当微信公众号出来的时候,我做了读首诗再睡觉,相当于做了一个实验,把我对新媒体的想法用这个号来实验一下,比如有几个方面的想法,第一是做更加细的分类,读首诗再睡觉是非常细的一个点,类似于以前的纸质媒体,报纸杂志里面的副刊,南方周末有时候在他的副刊里面会有一个小栏目,读首诗再睡觉也是学习了产品经理是怎样思考的,你在使用一个阅读产品的时候,你把它放在一个阅读场景里面去思考,比如这个场景是睡觉时间,所以才叫读首诗再睡觉,这个名字把这个阅读产品本身的使用环境以及它使用内容都体现出来了,就是读首诗,所以它的名字比较容易记,也是比较容易传播的,所以以这样一个很简单直接的方式来进行媒体产品的命名。

现在一条做的比较综合,但它也是好记,求容易传播。美食台也是我们做的一个美食类的号,每天放一个美食类的视频,就像一个电视台一样,所以叫美食台,最近我们有一个新的号叫读这本书就够了,可以看到从这些命名来讲,它都是追求非常简单直接的告诉你的用户,我是做什么的,我的定位是什么,我提供的服务是什么,它是一种非常直给的命名。

当时做了读首诗再睡觉,还有时间上的一个定位,它有一个明确的时间点,就是在晚上,在睡觉之前,当时我设想新媒体的场景是我们从早到晚,就像我们以前看广播电视报异样,从早到晚有一个节目列表,这个节目列表就是人的一天的阅读列表,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想法呢?这也是基于一个节奏感和用户习惯的培养,所以读首诗再睡觉几年以来都是每天晚上十点钟发。更早的时候罗振宇就是这么干的,他那时候是每天早上七点钟发一个60秒的语音,他也是做媒体出身,这种设置有一个很强的媒体人的设置,就是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因为媒体和别的产品不太一样的地方是什么呢?比如我们做一个别的产品,食物类的产品,大家拿到这个产品才能消费这个产品,就是我拿了这个东西用了这个产品,我才会去购买它,我购买的是一个已知的服务,已知的一个产品,但是媒体不一样,大家为什么会订阅这个媒体,并不是因为这个媒体曾经发过了什么东西,这点其实是蛮微妙的,大家觉得这篇文章写的好,我来关注,其实不是为了这篇文章写得好就来关注,而是他为了一个预期,他是希望这个号未来还会有像以前一样的内容吸引我,我才会订阅这个号,所以有的号你看了不一定订阅他,但有些号你看他写的文章都很好,我要去订阅这个号,这才是媒体内容特别的地方,大家为了一个未知,为了了一个期望来订阅它,所以为什么习惯这么重要,习惯也就是为了培养这个期望,让你知道,而且让你方便地知道,每天他有一个东西在那里,每天都在,你每天去看就好了,不但要方便用户记住你的名字,还要方便记住你的位置,就是你在哪里,什么时间我能够去找到你。

读睡做了大概一年,后来在一个上海出版社的朋友说做了这么多内容,我们可以出一本书,那时候我已经离开鲜果了,我就跑到上海跟这个朋友聊读睡这本书出版的事情,读睡这本书选了一百首推广的诗,每首里面附了一个二维码,一扫码可以去听读睡的声音,就是朗读的,这也是最早的把纸质媒体和新媒体进行一个结合,但做这本书的时候,在出版社碰到现在的老板老徐,但当时在此之前我们没有见过面,在豆瓣上我们有互动,但是不熟,他在豆瓣上的名字不是他工作中的名字,后来大家在朋友的办公室里面聊天,我们互相交流了一下关于到底怎么做媒体,怎么做新媒体,那个时候他刚好离开外滩画报,他原来是外滩画报的总编,他也是上海一周的创始人之一,这两家都是老徐一手带起来的,我差不多离开纸媒一年之后,他也离开了纸媒,他为什么离开外滩画报呢?我们在2013年的时候整个外滩画报,不光是外滩画报,包括很多的杂志媒体整个广告收入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下降,当时有很明显的这样一个趋势,纸质媒体在做一个结构性的转型,所以他也算是比较早的离开纸质媒体了,那时候大概有一千万的启动资金,有一个天使投资,为什么他有这样一笔钱呢?他当时想做短视频,短视频在现在很热,在当时整个微信圈子里面短视频是非常少的,绝大部分的短视频基本上没有原创,都是扒Youtube上面的视频来放。

我们当时在聊,聊的时间很短,那里面有一个点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说服我从离开北京到上海一起来做这件事情的原因。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北京的雾霾太厉害了,北京简直不是人待的地方,还是上海好。他说的那个最重要的点是什么呢?当时一个判断是,如果说所有纸质媒体都会完蛋的话,所有当时在这些纸质媒体承载的高端广告就面临着没有地方投放的情况,所以最开始的想法是一条可以做这样一个接盘侠,如果这些广告掉了,没有地方投了,我们就做一个高品质的媒体来接这些广告,当时是出于这样一个想法,为什么不做图文的方式来接了,完全是出于建立一定内容壁垒的考虑。当时做图文,一个人一个键盘,到现在为止还是这样,一个人一个键盘,只要这个人有一定的创造力,只要稿子写的不错,观点比较鲜明,就很容易得到粉丝,很容易得到用户,但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当时整个微信里面很多的内容是属于观点型的内容,更多的是评论,更多像视频一样,更多的是评论、观点,真正的媒体是要去到第一线拿到第一手的材料,这才是真正媒体要做的事情。为什么是视频呢?视频也可以一个人把这个事情搞出来,但如果这个视频要做到一定的质量,如果我们要接这些中高端广告,我要做一定质量的视频,这不是一个人能搞定的,就需要一个团队,需要一个队伍,至少你要有两个机位,两台摄像机,需要两组人操作,还有灯光的考虑。如果是一个人,我就没有办法在灯光上或者在声音上有一个很精致的动作,我就做不出来。

投入做视频就意味着相当于在当时进入了一个蓝海,在当时做视频的人不多,相当于给自己的一个安全壁垒,虽然在现在已经不是一个安全壁垒的,但是在创业的时候你要想到领先你的对手,领先其他人,怎么样有一个领先其他人的办法,至少别人不会迅速拷贝你,把你的东西给拿走。

做到后来我才真正的发现除了之前说的好处以外,视频对做媒体的人来说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好处是什么?互联网是一个碎片化的时代,大家都知道,碎片化时代意味着什么呢?我们以前做杂志,做报纸,我们投递到用户手上的是一份完整的刊物,一叠纸,拿到这叠纸的人想要修改上面的内容几乎是不可能的,就算他修改了,他也没办法去传播它,去投敌它,但是在移动互联网或者在互联网的时候很多内容就被拆分开来,比如我做一个原创的头文,很容易就一下子把你的东西传播出去,他涨了粉,你什么东西都没有拿到,图文很容易被复制掉,作为做内容来说你就会失去对整个传播链条的把控,但视频有一个好处就是这点,视频依然是一个完整的信息包,就像一叠纸一样,你可以在这个视频里面插入你想要插入的信息,你想要APP的信息或者是别的信息,像在视频内口播,一个公众号,这些信息可以插在视频里面,而且不会被其他人删改掉,他也能删改,但是比较费力,他要把视频下来,然后改,再传上去,复制的成本是非常高的,这是视频对于一个媒体人来说相比较于图文很大的一个优势。这是视频的两点,我觉得一条这件事情是非常值得来试一试的,于是当时就直接到了上海。

从2014年5月份到9月份,我们在做最初的视频研发,到底拍一个什么样的东西才会比较特别。

这是当时做一条差不多的一个节奏,9月8日一条视频上线,当时微信的管理刚刚出来,我们花了一些费用去做推广,而且我们当时还找了很多的大号来进行互推,我甚至花钱让这些大号来推一条,当时视频的内容是很少的,所以当时有一个做法是我要去找这些大号跟他们聊,说你用我这条视频,比如一个美食类的视频,我说我这里也有一个美食类的节目,你可以拿去用,你只需要在最前面加一句话,你说今天这个视频来自于一个很有趣的、新的一个号,叫做一条,为了这句话我单独给他再付一笔钱。因为营销很多时候就缺这些内容,他们在扒这方面的内容,同时又给他们经济上的刺激,当时几条路线一起走,再加上管理通的投放,所以很快粉丝就突破了100万。

如何与电商连接

我们当时做的第一条视频,等下回头可以看一下,回到三年前一条的第一个视频大概是什么样的。后来到2015年的时候差不多完成B轮,当时想接下来怎么走,因为走这样一个广告的路线,我们说成长空间比较有限,说白了微信一天只有8条,只是做这个广告的话,对于用户来说也不能够完全满足用户的很多需求,在2015年6月份前,我们在小规模零星地尝试做电商业务,一直到9月份的时候,我们真正花力气想要往电商这条路上去攻。我们公司最早的基因其实没有电商基因,里面全是做内容的人,几个最核心的人物原来都是做内容的,而且都是做杂志的,所以缺乏到底怎么卖货,怎么卖东西,这块几乎是零,但是依然选择这个方向去走,里面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一方面我们发现报道了很多艺术家、设计师等等,他们本身就是很好的产品人,他们自己背后其实有大量的优质、好产品,往往这些人活的很悲催,他们看起来好像很慢生活,很仙风道骨,其实很多人都是比较清贫的,他们很多的产品或者他们的作品缺乏一个有效的通道,他们往往做出来很好的东西跑不出来量,他们自己往往也缺乏这样一个商业转化的能力,靠他们个人是很难把他们的产品、作品变成一个大众能够消费的产品,但他们做的东西确实品质又很少。

另一方面,有很多这样的用户看了我们这些视频之后,他经常跑过来问,你们视频里面拍的东西很漂亮,很美,我很想要,那个东西在哪有卖,我们发现有这样两方的需求,我们是应该可以在中间来做这样一个对接工作的,本质上来说还是用户需求的驱动导致我们进入电商的领域。

12月18日美食台开始上线,美食台现在也差不多是400多万,应该也是美食领域里面粉丝量最多的一个了。当时我们非常有意识地去做,把很多做杂志的思路或者经验拿过来做微信,比如说底下这个设置,这在当时是非常抢眼的,因为当时毕竟只有一天一条,就把这个地方当成一个杂志的封面来进行设计,有一个图标提示这是一条的视频内容,为什么选择这条视频出来,这条视频就是很典型的,讲上海的一个女店主开了一个小店,卖一些她自己淘来的一些古董,这个小店勉强打平,赚不了什么钱,大家觉得这种生活比较有趣,比较有她个人的品位也好或者是一些兴趣也好,爱好也好,是比较雅致的一种生活。前天我们拍了这个女店主的第二集,她自己有一个厨房,只有十几平米,厨房里面有500多件她从全世界搜来的很漂亮的各种石器,隔了三年我们又去拍了她家的厨房。

当时我们对于整个微信的玩法其实还不太特别熟悉,所以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标题的问题,我们当时有杂志人的感觉,一定要把一条视频这四个字放在标题上面,后来发现这其实是不对,第三天就把它改了。这是电影里面的一个蛮鸡血的台词,说孤独、心碎、以及牺牲,这是有梦想的女人今后必将面对的,当时我们刚开始出来的时候并没有想到后续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最初的想法比较简单,我们去做接盘侠,这是一个小而美的想法,当时很流行一句话,叫得屌丝者得天下,当时做互联网的人非常流行这句话,到现在大家好像不太提这句话了,当时这句话是一个主流,就是要去做屌丝的东西,要做大流量,而我们做的中高端媒体、杂志,很典型就是做分众的事情,不是大众的事情,而是一个分众业务,当时我们心里面不能说非常乐观,后来出来之后,我们发现你坚持自己最擅长的,也是自己最喜欢的东西,你就会得到相应的回报,我们发现自己做不来屌丝的这些内容,就是自己不喜欢嘛,纯粹是为了迎合大众而去做这种内容,你肯定就会做不好的,除非我们天生就是一个很逗逼的,天生就是喜欢做另类内容的,这没有问题,但我们发现自己并不擅长,并不是说那些内容不应该有,而是我们不擅长那些内容,我们肯定做不好那样的内容,既然我们自己喜欢,就像刚才看到的小店一样,我们自己喜欢这样的内容,我们也拍了很多这样的视频之后,拍到这个朋友的店之后,突然发现这种感觉就对了,这种感觉就是自己非常喜欢,非常感动的,我就是要做给和我相近的人看。

第一为王,第二为寇,这是互联网跟纸质媒体很不一样的地方,我们在线下的业态里面,场景里面,有麦当劳就有肯德基,有可口可乐就有百事可乐,有耐克就有阿迪,有实物的商业竞争可以同时两家,甚至多家的竞争市场,但是在互联网上很不幸,竞争是非常残酷的,结果也是非常残酷的,只有第一能够活下来,而且活得很好,做第二、第三的都会被遗忘,第一为王,第二就完全不行,如果是一个移动互联网产品,基本上这是一个铁律,要做就做到这个领域里面最好,永远不要想着我做第二、第三也能活下去,如果我现在是第二、第三,要么把第一拉下马,要么换一个赛道,互联网很大一个特性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而实物类的商品或者这样的业态是受到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比如中信广场同样有客流量的几个点,可以容量一个麦当劳,一个肯德基,但是在互联网上面没有这样一个空间存在,所有的空间都是相通的,意味着所有人都只有一个空间和只有一个时间,这样就没有一个地域性的差异,像一条,虽然我们都在上海,我们也没有外派机构,做内容所有的人员全部在上海,但是我们做的内容是遍布全国的,包括云南、西藏、东北,我们都会派人过去拍,包括像海外、澳洲、美国、北欧,我们都会跑出去拍,不是给自己定位成一个区域性的媒体。我们现在从省份来讲,广东省的用户要远远我们在上海的用户,从城市上来讲,北京市的用户多于我们在上海市的用户。

第一为王,第二为寇,还有一个最科学的解释,牛津大学的人类学家罗斌.邓巴根据猿猴的智力与社交网络推断出,人类智力将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网络的人数是148人,四舍五入约150人,150定律是人类社交注意力的极限。生命机体、大脑不可能突然增大10%、增大20%,受限于我们的大脑,人类的智力和注意力都是有限的,每个人所拥有的稳定交往人数也是有限的,148个,四舍五入就是150个,所以叫150定律,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使用互联网产品,如果是两个同类型的互联网产品,我们只愿意留一个,因为你能够记住的就只有150个。那就意味着什么?我们如果做互联网内容,我们必须要成为用户的1/150,成为他每天打开微信,大家微信里面可能有两三千人,通讯录很常见,但是真正你和他互动的,你和他有深入交流、深入沟通的人仔细数一下可能也不超过150个人,包括真正深入去看,去读的微信公众号,或者是APP有多少个?所以要想办法成为用户的1/150。

回到读首诗再睡觉,它是未来最好成为文艺青年的,而且成为1/150,我们也可以这样来看,如果我们把每天用户的时间进行区隔,每天人的生活是有一个惯性的,有一个习惯的,一日三餐,上下班都有一个惯性,我如何在他那样的生活惯性之中并不需要取他的全天,你要想占有用户的全天比较困难的,但是我只需要占有用户一天的一点点,这也是读首诗再睡觉当时的出发点,我只占用用户睡觉前的两分钟,我成为他1/150的难度就小了很多,我就以这样一个精准的点切入进去。

定位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读首诗再睡觉的时间定位、内容的定位,从读睡一开始到现在都没有变过,一直都是这样操作的,为什么这样来设置呢?就是为了方便,一个号要想长期来运营,对于做内容的人来说压力是很大的,怎么样去分解这种压力?有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我去把我做的内容进行模块化,进行模式化,一旦模式确立了,我去更改模式中的内容,而我的模式不去做变动,这样的话很多人按照这个模式来生产内容,包括一条也是。以前我们做杂志,其实跟做产品是一样的,它会有这样的定位,我做这些内容,给谁看,给谁看是读者的定位,我的广告定位,或者我这个商业模式是卖给谁。在一条的定位里面,它也是非常偏文艺的,偏生活方式的,所以它整个的内容定位是一种生活美学,谈的就是生活美学。这样一个内容谁会看呢?它就是做给中产阶级看的,就是一条的用户定位就是中产阶级,包括我们做美食台的号也好,做读书号也好,它的用户群体都没有变,虽然内容定位变了,但是对用户的定位依然没有变。

为什么做生活方式?因为生活方式是最容易和消费物品进行结合的,它是最直接的结合,是为了高端的广告,而不是做很低端的那些广告,后来进入到电商形态以后,这里面有一个比较大的变化,叫电商跟广告之间有一个非常微妙的差异,很多人会认为我发一条电商的内容和发一个广告的内容到底有什么不一样,我是这么来看的,广告这样一种商业模式最终服务的是客户,最终并不是为了服务你的用户,因为从本质上来讲,用户对于广告可看可不看,他真正想看的是你的内容,你讲的模式你说的观点,但是电商是直接服务你的用户,因为你在卖东西,给到你的这些用户,某种程度上对用户来说,他也希望从你获得买到一个东西的需求,因为每个商品本质上来讲就是一个解决方案,解决我生活中的某一个问题,而很多的用户在订阅大家的号的时候,某种程度上背后是有一个需求的,就是我想要看一下别人是怎么生活的,我想要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我甚至还想知道当我有这样一个问题,你能不能给我一个解决方案,所以从这点上来看,一个号做电商和做广告两种模式的走法,看起来好像都是我在推一个东西,但是后面的本质是有很大差异的。我对这个广告产品担负的责任可能要远远小于我做电商,我卖给你一个东西,我担负的责任是很大的,这个责任感的差异就造成了广告与电商两种商业模式有比较大的差别。

短视频是内容消费趋势

为什么做短视频,它是整个大的内容消费趋势,再就是它的整个体验,看图文的时候大家会跳着刷,我可以刷到前面和刷到后面,但是视频是一种沉浸式的,你也可以把它拖来拖去,但是肯定不如刷图文刷前后那么方便,一旦一个好的视频,它对用户吸引力的吸取是要远远高于图文的,就是他的注意力只能在你的这个视频里面,他没办法跳开这个视频去看别的东西,看图文的时候还可以听听音乐,耳朵还可以做做别的,但视频很难就做到这点。

视频是跨平台的,一旦你有了一个视频,可以扔到手机,也可以扔到一个大的平台上面,包括户外,以及家里面的电视,投资人也好为什么那么看中视频,它不仅仅是一个内容,而是这个内容有可能在未来其实是要占据到很多的终端界面,大家看这些科幻小说、科幻电影里面最常出现的场景就是一个很大的屏幕,用手在那里操控来、操控去,那就是人机界面,未来的人机界面很多就是以视频最直接这样一种人机界面的方式呈现,它不需要其他的理解,哪怕你不认识字,或者你看是外语,但你通过视频依然可以进入到这个界面里面去,这是视频跨平台的优点和好处。

定名与标题

定名,刚才也讲了,我可以讲得更细一点。像美食台或者读这本书就够了,是垂直的命名,但是一条是综合性的命名,它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东西,说我就是做一个什么样的东西,可能一条美食,一条艺术或者一条建筑都可以产生内容,这两种说不上哪种好与哪种不好,它取决于我对自己产品的定位到底是怎样的,我是做一个综合性的服务还是做一个非常垂直,非常精细门类的服务,这两种都各有利弊,要更加合适各自手头的实际情况。

给大家讲讲标题的问题,标题问题坦白来讲到今天依然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因为很多时候要通过标题才能进入到文章里面去,这和以前的传统媒体不一样,以前的传统媒体有报刊亭,大家一看花花绿绿的,把图片和文字都呈现在上面,最先抓你眼球的是大的图片,可能一个明星的照片会吸引你到进入到这篇文章里面去,但这点在微信和移动互联网都被打乱了,没有哪一个移动互联网,哪一个媒体有杂志那么大的版面,那么大的页面可以让你来呈现漂亮的图片,因此标题变成了非常核心和关键的问题。

这个标题是下面最早的标题,到第四天的时候,我们的标题就变了,把“一条”这两个字完全去掉,单纯地呈现内容,而不是呈现我的品牌(见PPT),网上有很多各种宝典,比如新榜之类的,起一个很牛逼的标题能够迅速地获10万+,我是这么看的,标题和里面的内容其实是一个相辅相成的东西,如果你的标题和内容相差很多,比如标题党,它短期有一个流量的爆发增长,但是用户进来发现货不对版,他就会离开你,他对你的信任度就会降低。另外一方面,如果我的内容很好,但是我的标题不能够及时地抓住大众的注意点,这里面也同样是一个蛮致命的问题,导致你没有办法进入到用户的第一层的界面里面去,第一层的界面是指朋友圈,打开阅读的列表,你就没有办法进入到这个界面里面来,你只有首先进入到那个界面,才有可能把你好的内容呈现给你真正想要去传播的读者。

在之前,虽然我们做的是分众的内容,但是我们要以大众能够接受的方式分众的内容,这是受技术平台所限逼迫如此,但必须如此,后面说崛北镇希轻魅眼妆,只有一部分人知道这个人,最后的标题是为什么一百多年限的老照片里,人们看起来更有灵魂,这个标题背后有一个剧烈的理念上的改变,从做分众小众的内容到做一个我要抓住大众关心的点到底是什么,老照片这是所有人都会关联到的点,这条内容是一个非常厉害的艺术家专门拍那种失败摄影,拍出来的人物形象就和我们现在的数码摄影拍出来的人物形象是非常不一样的,用他的失败摄影拍出来的,就像很老的老照片那种人物的感觉,非常庄严肃穆,那张照片人物有非常多的情绪在里面,一旦用户的反馈不是很OK,要随时颠覆自己,随时改变自己的思路和玩法。因为做媒体这件事情不是一个自娱自乐的事情,它并不是我觉得这个东西好,你就应该知道,或者我觉得这个东西好,你就应该按我的来,做媒体很大部分时候其实是一种对话,你和你的受众,你和你的读者的对话,这个对话就像跳交谊舞一样,一个人是没有办法跳的,必须两个人在一起,你才能看到这个舞蹈的出现。我们做媒体传播的时候也是这样子的,一个传播者是没有办法让这个传播独立产生的,只有这个传播者和这个受众,和这个被传播的人他们之间产生联系,传播在他们两个之间产生、发生。所以一个真正好的标题,我们经常说它引起了人们的共鸣,这个共鸣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说这个传播者和这个受众之间找到了这样一种对话的感觉,这里面做的比较好的有很多这样的号是很擅长于找到这种和受众对话的感觉的,为什么?首先我跟大家讲讲为什么,很简单,微信就是一个对话的工具,大家每天用微信,就是在和一个一个的人对话,同样的你在做号的时候,你也是在和一个人对话,用户打开微信的时候,他其实就是处于一个对话的状况,所以你的标题应该是我和用户的一次对话,用这种感觉去找到标题,大家可以看一下所有爆款,或者一些大号的内容,比如从咪蒙的内容去看它的标题,基本上好像都是和你对话一样,跟你讲我的观点或者讲我发生的一个事情,包括像毒舌电影、严肃八卦,大家仔细去看一下这些都有这样一个特点。

U盘式生存理念

一条在很长一段时间是没有去接广告的,我们说做广告的“接盘”侠,但是我们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去接广告,纸质媒体都要完蛋了,今天已经差不多要全部没有了,到今天这些客户们才想起来,我需要来跟各位做新媒体的人一起来做这个事,一起来玩一玩,因为在2014年、2015年,甚至2016这些品牌绝大部分的预算都不会投给做自媒体的人,不会投给做公众的人,他依然有一个强大的惯性,还是要投那些没有什么阅读量的纸质媒体,对于广告圈来说,他们在这样一个新的结构性的变革之下,他们其实缺了对整个媒体效果的评估,这个东西是没有的,这个东西也有待重建,但到今天也没有完全建好,对于广告主来说他们也不知道到底哪些好投了比较有效,没办法,我就都来投一遍,然后来试一试,客户有很多很奇怪的要求,比如我们拍一个很美的节气,用户要把设计得很难看的牛奶、饮料放在那里,我们就很无语,整个视频的调性在一瞬间就被毁掉了,所以我们放弃了,不去做这类,只有极少数愿意和我们配合的广告主,我们和他们配合来真正做有创意和有品质的广告,但到今天已经好玩了很多,慢慢越来越多的广告主知道在互联网上做传播和我原来做杂志或者报纸的传播是不一样的,它和你的思维创意,你如何能够抓住用户的痛点是非常直接紧密相关的事情,所以我们现在会大量地和用户一起坐下来研究,到底做什么样的创意性的内容,能够让客户所想要传达的信息同时能够被用户所接受,又能够被传播开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去掉一条标题中的“一条视频”,这背后有一个非常激烈的自我否定。我们有一段时间去掉内里的图文,现在我们做电商,需要承接更多的消息发布、内容的跳转,所以我们现在又把这个给加回来了,大家知道微信的小程序现在已经可以内嵌在图文里面,意味着图文不再是一个单向的通道,他在这个图文里面可以跳转到更多的地方,这样一个通道怎么来设置,这里面有更大的空间可以来设计和设想。当时我们为了让用户更加简单,更加傻瓜,更加白痴,让用户不要做选择题,这里面也没有什么可选的,最可选的就是点这个视频看。

这是我们为什么转到电商,就是因为电商是直接服务用户,这是我们比较早的时候的界面,现在比这个会更好看,大家打开一条的菜单栏就可以找到我们现在合作的东西。

这是当时罗振宇的U盘式生存理念,这个理念在一定时间段内,尤其在初期的时候,在你还不知道我的用户、我的商业模式,我到底要做一个什么事情的时候,这是初期时非常省力的一个办法,或者是一个非常好的验证式的办法,因为有了这些平台,比如微信或者企鹅号,因为有了这些平台,我在这些平台上就可以做实验了,这些平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验室是什么呢?就是我们跟用户的对话,因为我们要开发一个全新的用户服务,第一步也是从对话开始,比如我们要开发一个找房服务,第一步可能也是推给用户一个关于找房子的信息,而这个事情在一个平台上面,在微信上面已经可以实现,而当你的用户规模到了一定的量级,我发现很多新的玩法,我需要拿到用户更多的资料,这个时候我可能需要自己的小程序也好、APP也好、网站也好,有自己一个地方来完成整个的用户服务体验。所以现在一条开发了自己的APP,基本上是电商的APP,就是卖东西的,这也是在我们走过了这样一个路线之后发现微信有流量,我就去微信,企鹅号有流量,我去做企鹅号,在过去流量的中间,尤其对媒体来说获取流量,从各个平台去获取流量,是最便宜的一个推广方式,靠你的内容去筛选和吸引到对你的服务真正感兴趣的那些用户,这些人对你来说可能才是最有价值的用户,一条到现在在线上大概有28个渠道做分发,就是28个渠道我们会维护它,美食台更多,有30几个渠道。有很大一部分工作就是去跟各个渠道做一个合作,在上面去更新,我们在这些渠道上面基本上很大一部分就是专门有人手动更新,来更新这些内容。

各个平台的玩法不一样

说到这里插一点,大家觉得手动更新,我要维护这么多平台,未免也辛苦了一点,用系统抓就好,但系统抓往往会有两个弊病,一个弊病是你往往会和这个平台的运营人员失去一个直接的沟通,这样的话你就往往不太知道这个平台最直接、最切实的进展和变化,但是往往初期团队又很小,我怎么样来push他来分发这个平台。

我还是讲一个读首诗再睡觉的经验,它看起来很美,每天推一首诗,其实背后的工作人员有三四十个,这些人是不拿薪酬的,因为读睡的性质比较特别,它是一个NGO公益性的号,但是这种玩法可以用在商业性的号里面,它的玩法是什么呢?就是从你的这些用户里面去寻找你的合作伙伴,读睡最开始的这些人是怎么被我忽悠进来或者被我拉进来成为我的粉丝,我最开始会去看这些用户的留言,用户留言里面很多人会给你提意见,比如我推了一首诗,他说里这个地方翻译错了,这个东西不是这样翻译的,有错误,写一堆,给你点评一下,然后我马上就找这个人聊,这些给你提意见的人往往很有可能就是你未来的工作伙伴,或者是合作伙伴。第一,他有专业上的判断力,他知道你讲的东西的对错;第二,他对这个事情有一定的热情,他希望你越来越好,如果他根本不在意你,他根本理都不理就跑了,跟他们慢慢聊得越来越深入以后,我会邀请他们参与读睡的内容编辑工作,而且我会把内容编辑的工作拆分得很细,有人是专门搞文案的,有人专门搞图片,有人专门搞朗读,把这些工作拆分得很细了以后,对这些人就变成一个业余的娱乐,而不是变成每天都在干的事,他变成每一周干一点点,比如干一个小时,他就变成了一个娱乐,所以读睡就是这样轮班,每天三个人一个小组就做一条内容,一周都是不同的小组,有时候一周轮一次,有时候两周轮一次,甚至有的四周轮一次,就这样轮着来,大家都很开心,大家都有参与感,这件事情的成长他都有份在里面,我觉得大家每个人都有号,每个人都会有很好的粉丝,每个人的粉丝里面都有一些很有才华的人,而且他对你已经有了足够的了解,接下来的事情很简单,就是怎么把这些人找出来,以及以什么样的方式把他们组织起来,是兼职还是怎么样,把他们组织到我这样一个内容生产里面来,甚至组织到我的内容分发里面来,后来读睡专门有两个小朋友坚持做读睡的各个渠道分发,包括一条也是这样子的,有些兼职的人在做各个渠道的人做分发,这就是怎么样用很少的人,我的部门现在全职的只有六个人,要覆盖到所有的渠道,兼职的大概有八九个人。三个号全平台的分发,这样子把它来完成。还包括微博的运营、微信的图文,微信的图文对于一条美食台来说有另外一帮人来专门做,这就是怎么样充分利用好手头已有的资源来做事情,尤其是利用好你的这些用户,和他们一起来做事情,因为对于用户来说,让他有参与感,这件事情也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会让你整个内容生产团队越来越有活力,不断地有新的力量加入到里面来。这点也是和传统媒体、传统的编辑部很不一样的一个地方。

内容分发我们没有一个很明确的KPI,但我们差不多会在一起分享数据,因为数据在那里,KPI这件事情我是这么来看的,它不是一个个人的事情,不是一个领导的事情,而是整个团队事情,因为KPI是由很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而不是一个人能完全影响和决定得了这个KPI,它都是团队合作的结果,最好的方式不是让一个人来承担这个KPI,而是说我们团队一起来承担这个KPI,我们一起来看每天的数据到底是掉了还是跌了,为什么掉,如果是增长了,是因为哪个因素做的比较突出,表扬这个因素,赞扬这个因素,以后有更多这样的因素出来,如果是跌了,可能有什么样问题,大家一起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也是互联网内部组织来讲和传统组织不太一样的,比如传统的组织是标题是什么,值班的主编一看没有问题,就按照这个标题走了,但互联网上不一样,需要大家一起来想标题,你也不想说这个人写了很好的标题,我就来抢别人的或者怎么样,重要的是大家一起参与到这个事情来这样一个工作氛围的培养,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平等的、共同来做一件事情的平台。我们一般的做法是所有人参与,比如标题这个事情,只要有时间就参与标题,但最终有一个人对标题负责,只有一个人对这个标题负责,其他人都不对这个标题负责,其他人只管挑错,提意见,说自己的感受就可以了,但真正定标题的这个人往往是最有经验的那个人,像一条也是有三个主编轮流来的,比如这个主编主抓这个节目,由这个主编主要来定,其他人可以胡思乱想,包括读睡也是这样,朗读这块,声音是谁,我们把它拆得细,每个部门的责任人明确好,让他承担责任,让所有人都看到最后的结果,承担责任的这个人自然而然就会有一个集体压力,这种压力你没办法去说,你没有办法说得很直接,很明白,但是这个压力是很微妙的,就在那里,大家加入一个组织,或者加入这个事情,本质上来说大家希望把这件事情做好,而不是把这件事情做糟,有的时候氛围被破坏,主创的人要负责最大的责任,我觉得主创这个人很大程度上并不是负责产品的,他很大程度上是负责这个组织的,如果你判断这个人在产品上比自己强,比自己牛逼,完全可以把这块的决策权完全交给他,如果这个人设计很厉害,他就是视觉上很出色的一个高手,涉及到视觉这块到底要怎么定,那就听他的,你说了算,虽然他可能是我的下属,甚至是我的下属的下属,如果在这个专业领域既然用了他,那这个决策就交给他,责任同时也交给他。这说得有点远。

这是我们做的一些视频平台的选择,目前来看,这里面可能都不是那么理想。在这上面,我说一下比较有趣的,有一个叫做短视频的开眼,它的也是做一个聚合,做一个集合,它对视频品质的挑选是比较高的,整个产品的设计也比较高,虽然整个商业模式还不是特别清楚,但是我感觉那是比较有趣的一个视频平台。在这里面,微博和今日头条应该说是比较重要一些的,值得花更多的精力在这上面。现在土豆的方向是和优酷分开,优酷去做长视频,土豆去做短视频,但我看了一下土豆现在短视频的走向更多的还是走偏大众的走向,所以土豆网并不是特别适合像我们这样的内容。

有一种是脸书、Youtube,我们现在在这两者上的量级已经超过了我们在国内平台的量级,超过了我们在国内这些短视频平台的量级。

各个平台的用户特性不太一样,产品特性不太一样,各个平台的玩法某种程度上也不太一样,目前我们只会顾及到一些比较重要的平台,比较次要的平台维持我在上面的存在,寻找机会,待机而动,网上有一些现成的数据,国内视频平台的DAU,日活、月活到底有多少,根据这就很容易大致判断出来有哪些平台是我可能需要去花力气去做文章的,如果大家不是做视频,我做别的也是一样的道理,我要掌握和知道各个新媒体平台的真实状况到底是什么样的,因为我们的人手有限,我怎样去分配好我有限的运营人手。

学会使用工具

怎么样从你的用户里面发觉到新的人,发觉到新的合作伙伴甚至工作伙伴。扔掉Word是什么意思呢?我偶尔还会用,Word是一个单机时代的产品,它不是互联网的一个效率工具,目前它也在转型,大家怎么样共同去编辑一个文本,这些工具是互联网时代的工具,为什么要扔掉Word,你的团队里面如果长期以来都是在用Word进行工作,你可以想象会发生什么事情,比如你做一个报告,你想要分享你所有的同事,你要把这个Word先另存为一份文件,打开你的邮箱,把你的文件把附件添加到邮箱里面发给你的同事,同事们收到这个邮件,他要点击打开这个Word,甚至要另存一下,才能看到你发的这些内容,这些东西,或者我写一封邮件,但是邮件里面很难插入图片或者更多、别的一些内容,因此,一个人这么干,我们可能说也就慢了那么十几秒,整个信息的沟通也就慢了那么一会儿,但如果一个公司有几十个、几百个人,每天都有大量的文章都这么干,你可以想象效率是怎样的。

一条的播出表其实就是苹果自带的日历,完全是一个免费的工具,正版的Word还要花钱,大家看到这些打绿钩的,我们用一些很小的符号来表示这个项目的进展,比如打钩的表说明已经全部完成了,上面有剪刀的意味着这个内容正在剪辑当中,有对话框的这种说明这个内容正在做,后面也有相应的人,也有栏目,这是作者,后面是运营部的人、编辑部的人、设置部的人,他们每个人其实负责了每一个片子的每一个环节,这条片子是谁拍的,是谁剪辑的,谁负责做微信,用一个免费的工具,这是互联网工具,不是单机的工具,因为这个日历可以共享我团队所有人的,我团队里面所有人就知道接下来的工作进展到底是什么,我接下来片子是怎么排的,每一条是谁负责的,到什么时间点,这条片子是不是进度上有落后,一看这个表就非常清楚整个的工作情况跟工作进展到底是什么样子,其实也没有用到特别复杂的内部资源,只要你设置好,你也没必要去用很复杂的钉钉等等,那样会把自己弄得很复杂,用这些免费的工具,很简单的设置,你就可以及时把握到整个团队工作进展的情况,而且可以让每个人有修改的权限,比如剪辑的同学,第二个剪辑好了,他就会把剪刀改成对号,意思是说我以及做好了,可以移交到下一个人做微信了,下一个做微信的同事看到了,他马上就会要到这些材料作出内容,这只是举一个例子,大家也可以用这种方式调整或者优化自己组织的工作安排,怎么样让整个内容的播出更加有序,更加高效。

这是另外一个工具,叫印象笔记,这是比较成熟的工具,收费也不高,也有免费版的。同样的,这是微信上版,同一条内容有很多人参与,有人做拍摄,有人做微信文案,有人做视频里面的文案,怎么让大家对同一个内容都有一个共同的了解和认识呢?这就是很简单的一个办法,比如微信上版是一个共享的笔记本,这个笔记本里面的每条内容,每条内容给它一个单独的笔记,这是初批的时候,这个编辑就会把他找到的关于这个人的材料都放到这里面来,放到里面来之后,一旦有了新的材料,比如做一个新的文案,就把它添加到最前面,其他人一看在上面的永远是最新的、调整过过的文案,下面就是之前所收集过的所有这些素材,不光是编辑一个人可以快速地掌握到所有的这些材料,这是一个团队共同维护的笔记,其他人如果对这个内容完全不了解,他只要共享一个文件夹,他也可以迅速、快速地了解这个项目的进展,文案到底进展到哪一步了,下面的内容进展到哪一步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内容。所以这也是一个很简单的怎么样去用这些联网的工具,去提高组织的效率,尤其当你是一个创始人的时候,你要想到的不仅仅是提高自己的效率,而是怎么提高一个团队的效率,让团队有序地、快速地去完成一件事情。大家想想,起码有几十个文案的更新全部是用Word来完成这些信息同步,那会是一个多么复杂的事情,而且工具有时候会影响一个人的思维,当你使用更多的联网性工具的时候,你就会有一个所谓的互联网思维,什么叫互联网思维,就是怎么样用团队的方式快速传递信息,让大家共同完成一个目标,这就是互联网思维,怎么样有一个开放信任的团队工作氛围,当你向你的同事开放的信息越来越多,同事之间了解的越来越多,很快这个题目就熟悉起来了,大家就磨合起来了,节省很多内部的摩擦或者是问题,大家也非常清楚哪个环节到底谁出错了,因为大家都知道每个环节都是谁,大家都很清楚,哪个环节出错了,其他人都能看到,如果有一个人出错了,我要去批评这个人,也有理有据,大家都知道这件事情出问题了。如果搞社群运营的,小密圈可以玩一玩,比较适合做社群,就是用户运营和一些内容的产品,简单来讲有点像一个BBS,手机上的贴吧,但是要把贴吧好用很多。

这是跟传统媒体的机构不太一样,新媒体的CEO有时候不仅仅是主编,他也不仅是一个产品经理,他要去投资人才,要去组织人才,他是一个投资人,因为CEO掌管了绝大部分所有的资源,怎么样把这些资源合理地分配到组织上每个人的头上,让每个人完成该完成的任务,这就是一个新媒体CEO或者一个头应该要做的事情,包括建立一个怎样的流程。

小组作战,读睡也是这样的,一条有9个摄制组,包括编辑、剪辑、摄像师、导演,每个小组是一个完整的小单位,完整的团队,跟军队作战以班为单位是一样的,六七个人一个小组,一个小组负责每周或者每两周搞定一条视频,然后小组互相来轮,跟读睡是一模一样的,这是小组作战,相对比较灵活,而且小组和小组之间也会形成竞争,大家觉得这个小组拍的片子拍得好,那个小组的阅读量总是不行,大家也会进行比较,互相之间也会较劲。

尝试新的合作模式

电商是我们现在的重点,所以我也可以更多地来讲一讲,尤其是我们最近在电商上面做了一些很有趣的一些常识,我们做的事情有可能和在座的各位的一些号,我不知道是不是有可能玩得起来。

我先讲讲一条做电商的一些经验,或者我们都是做媒体的人怎么来做一个电商,首先一条的定位是一个综合性的媒体,综合性的、全品类的电商,全品类的电商有一个好处是品类和品类之间进行互补,这点不光在一条,在京东、当当、亚马逊、淘宝,尤其是大型的平台都有这样的特点,品类和品类之间互相互补,可以降低整个系统的成本,而且也可以降低用户的购买成本,用户要去买一个东西,比如他要去买一个茶叶,我要去买一个配套,买一个茶杯,或者买一个茶壶,买了茶壶之后我需要电热水器,有了热水器以后我泡茶需要好的水,用户购买的需求,虽然有时候我们做一些垂直类的媒体,但是用户的需求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垂直的领域,永远他都会跨领域去买东西,这是全品类电商的优势,当然也有一些垂直品类,像年糕妈妈这样子,她就是做母婴这块的,做得挺大的,对于一条来说是和我们的内容进行匹配的,我们是综合性的内容,我的电商也是全品类的电商,和我们前台栏目的设置是互相对应的,互相呼应的,还有电商运营和技术的成本是远远高于我们做媒体的,做内容的只有60多个,不到70个,我们做电商的人是做内容的人的2倍还要多,而且这个距离还在不断的拉大,因为电商是一个服务性的东西,它服务的是实际的物品,他要负责把这些实际的物品卖出去,还要把它送到,还要有售后的解决,每一单的完成看起来很简单,但其实里面的工作是非常琐碎的,所以我们最早的时候也曾经想过用第三方的平台来搭建来做,就我们自己可以不用投入技术的力量,后来我们发现第三方平台始终没有办法和我们一些实际的需求相匹配,比如我们会对整个页面的线条,会对整个页面的结构有一些直接的要求,我们希望页面做得很好看,因为这样才能打动用户,第三方就没有办法去修改,或者你要修改也比较麻烦,还不如自己做。

再就是需要大量的选品人员,选品和做选择题是一样的,我们现在差不多有三四个新品,意味着每天需要有三四个新的选题,我们每个品类在外面呈现了几大类,然后又分了小的品类,比如数码、家电、美妆、服饰、图书、文创,这些在一条是属于销售的比较好的,每个里面又会分各个品类,会做品类的BD,商务的要负责去挖掘和寻找到和一条比较匹配的好的产品,并且和对方谈好商务上的条款,付款时间或者是货物的发送时间,货物出了问题怎么解决,除了这些BD之外,我们还有一组人也在电商这块,叫做品类的编辑,它和BD不一样,BD负责谈商务部,谈合作,品类的编辑是做文案,包括静态拍摄,所有的图片除了少数供应方提供的图片之外,很多其他的图片,包括产品的演示图,产品的效果图,产品的展示说服图由我们十几个人队伍每天在拍摄这些产品,把所有产品全部都拍一遍,这些工作加起来差不多二十多个人,负责每天把这些产品的推问给做好。

还有专门有电商运营的队伍,电商运营队伍做的工作是什么?打开我们的APP或者打开我们生活馆H5的,那上面的内容其实是在不断的调试和变换的,可以分享一个数据,打开一条的界面,我们在菜单栏上面放了一个电商的入口,那个入口和推文入口的销售比例最高的时候差不多在1:1,有一半的人购买的用户其实不是从推问进去的,他就是从菜单栏进去的,甚至他又没有去看,当他习惯地知道这个地方是一个店,他习惯知道这个地方有一个店,他每天就会来逛这个店。我发现有很多做自媒体的,比如有赞自己开了一些店,但这些店往往运营得走不下去了,为什么一条可以做到那个店和下面的推文做到1:1的销量呢?是因为那个店一打开,后面有一组电商运营的同事专门给这个店配活动,配各种专题,配各种内容,用户每次进来看都会看到新的东西,我们现在是三千多个SKU,他每天都会看到这些新的东西,不仅仅从推文上看到这些新的东西,这个运营工作决定了这个店到底是不是能够长期有效地运作下去。但我看很多的自媒体的店设计的也很好看,品种也很不错,但缺乏的是动态感,为了实现一个动态感,背后其实有着大量的东西支撑,但没有这样一个动态感,用户两了两三次,你这里并没有更新,慢慢地他就不会来逛这个店了,所以这个地方我觉得是我们的一些小经验。

在这里面我还想到有另外一家朋友的电商,我觉得是非常值得参考的,就是广州的,叫MK化妆师,它的玩法和有赞还不太一样,他找一个淘宝代运营商,他的店在淘宝,他也没有在微信里面开店,他就是通过口播,更像红人电商的玩法,他现在也在开始运营淘宝了,那种方式举我所知比在有赞上开店更好,还是有很多人不太喜欢在微信上买东西,我们经常看到一条推了一个什么东西,就跑到淘宝上面去搜同样的东西,所以这也是一种玩法,可以参考和借鉴,从一条本身来讲,并没有去开淘宝店,我们更接近于想要看一个中产阶级的电商应该是用什么样的一些东西,用什么样一些产品,用什么样一些产品,为什么一条可以来做电商这块呢?和我们之前大的定位有很直接的关系,就是作为一个生活方式的平台,我们回顾从开始到现在,一开始我们只有视频,慢慢的我们成为一个有电商的视频媒体,现在慢慢到这边,我们接下来会变成一个有媒体的电商,可能会变成这样一个架构。

我们最新做了一个新的合作模式,跟外滩,包括像有马体育、时尚家居等等很大一批号在做一个合作,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看一下读睡那个号,那个号现在也开了一个店,但是这个店实际上不是开在有赞或者别的地方的,相当于是一条单独给读睡配了一个店,读睡每天也发一个推文,也是推一条某一个产品,一条同时把这个推文提供给它,读睡这边会更换里面的二维码,里面会嵌一个跟踪码,投入这个跟踪码,一条就会知道从读睡引过来的流量,引过来的购买有多少,上个月读睡稳定在20万的销量,一条会给读睡分红大概10%,这个比例以后可能也会有调查。

外滩有4个号,他们的目标差不多是200万一个月,也就是一个月做200万的电商销售额,一条给他提供推文,他去更换里面的跟踪码。这里面有一个有趣的点,读睡是一个个人号,他会遇到跨号支付的失败,所有的个人号都会遇到这个问题,个人号做电商会遇到这个问题,现在有赞的方案是如果我碰到这个问题,我会给一个支付二维码,扫这个二维码完成支付,如果没有这个问题,读睡这样的号应该一个月可以卖到40多万,至少可以翻倍,因为这个跨号支付,相当于一大半的流量是浪费掉了,读睡目前差不多是50万的粉丝,每天的阅读量差不多也就是三四万这样一个等级、这样一个量级,我们接下来也欢迎类似于像外滩,外滩有一个号叫大城小店,还有一个外滩画报,还有一个号叫停机坪,据说是全国95%的空姐都会关注的号,这是民航领域很大的一个号,但其实是一个个人号,也跟一条在再类似于这样的合作。接下来我们想要推广这样的合作模式,如果大家有兴趣,都可以找我,因为这个事情现在是我在负责、在推进、在抓,我们期望以这种方式能够跟更多的号一起来玩电商,大家一起来推进电商,因为我们会把所有用户的数据每天会有订单的同步,比如每天会产生多少订单,会把这些订单的详细地址、电话,买了什么东西全部同步给合作的渠道,这样他们就会知道自己号的转化效率的情况,不管是以后自己来开店也好,或者想要在电商领域做更多的事情也好,我觉得这是一个可行的路径,如果一个号有长期、稳定的消费行为,无形中也会提高这个号的价值,因为广告商认为一个不断在卖东西的号,对于广告商的说服力其实是很高的,这是我们自己的一个经验,因为我们之前没有电商这块,只有广告这块,当我们真正电商出来之后,很多的广告商突然就变多了,广告商突然认为你这个地方是适应消费的地方,你这个地方是很多人买东西的地方,同样每个广告主都是在卖东西,他自然而然也希望自己的产品被销售出去。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自媒社

百家号最近更新:17 05 1911:13

简介:自媒社:内容成就品牌

作者最新文章宿命之战:程序员VS产品经理10 1222:3210 1121:1710 1021:26相关文章每日经济10 13滚动10 13海峡网10 13网易体育10 13新浪财经10 13??Baidu京ICP证030173号返回顶部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芒种|一条合伙人万言干货分享:如何讲故事 如何传播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芒种|一条合伙人万言干货分享:如何讲故事 如何传播故事

芒种|一条合伙人万言干货分享:如何讲故事 如何传播故事

内容,用户,视频,电商,产品,时候,标题,平台,微信,东西,媒体,个人,这样一个,广告,事情,美食,定位,互联网,团队,地方,工具,做一个,好的,小组,对话,传播,工作,服务,办法,是非

2017-03-03 #故事阅读

芒种|一条合伙人万言干货分享:如何讲故事 如何传播故事

芒种|一条合伙人万言干货分享:如何讲故事 如何传播故事

内容,用户,视频,电商,产品,时候,标题,平台,微信,东西,媒体,个人,这样一个,广告,事情,美食,定位,互联网,团队,地方,工具,做一个,好的,小组,对话,工作,服务,办法,是非,杂志

2015-12-07 #故事会在线阅读

我是怎样失去我的合伙人的?(亲身经历+纯干货分享)

我是怎样失去我的合伙人的?(亲身经历+纯干货分享)

文章,收益,经济学,自媒体,专题,消息,观点,交流,作家,国学,小说,小白,微信,很穷,意思,扎进,时间,私信,稿子,职业,行业,生活,论述,一条消息,一篇文章,像我一样,只需要,唱唱歌,对我说,认识了

2010-12-16 #故事会在线阅读

实战干货 | 合伙创业 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 请看完后再入坑

实战干货 | 合伙创业 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 请看完后再入坑

问题,合伙人,事情,双方,客户,投资,实例,对方,感情,资源,财务,需求,合作,合伙协议,对公账户,我没有,常关,好的,装饰公司,度地,现场管理,一家,三十而立,一段时间,女人,原因,协议书,协议,优势,人事权

2017-08-21 #短篇故事

「开网店6要素」第1课“人” 想做赚钱的淘宝人?7分钟干货收藏

「开网店6要素」第1课“人” 想做赚钱的淘宝人?7分钟干货收藏

公司,团队,网店,合作,代运营,开网店,方面,模式,行业,你自己,厂家,生意,货源,人的问题,好多人,对这个,就是你,自己做,这件事情,个人,人才,全职,六大,合伙人,建议,电商,淘宝,条件,视频,结果

2016-09-20 #短篇故事

凯叔讲故事怎么加盟 凯叔讲故事城市合伙人

凯叔讲故事怎么加盟 凯叔讲故事城市合伙人

讲故事,合伙人,城市,内容,儿童,亲子,品牌,市场,产品,规划,领域,品牌影响力,马圈,信仰,价值观,全凭,儿童教育,平台,利润,创业家,团队,多维度,增量,存量,市场营销,故事,战略,影响力,思路,所在城市

2020-07-09 #故事大全

凯叔讲故事怎么加盟 凯叔讲故事城市合伙人

凯叔讲故事怎么加盟 凯叔讲故事城市合伙人

讲故事,合伙人,城市,内容,儿童,亲子,品牌,市场,产品,规划,领域,品牌影响力,马圈,信仰,价值观,全凭,儿童教育,平台,利润,创业家,团队,多维度,增量,存量,市场营销,故事,战略,影响力,思路,所在城市

2020-08-20 #故事会

凯叔讲故事怎么加盟 凯叔讲故事城市合伙人

凯叔讲故事怎么加盟 凯叔讲故事城市合伙人

讲故事,合伙人,城市,内容,儿童,亲子,品牌,市场,产品,规划,领域,品牌影响力,马圈,信仰,价值观,全凭,儿童教育,平台,利润,创业家,团队,多维度,增量,存量,市场营销,故事,战略,影响力,思路,所在城市

2020-08-20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