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孔子的那些弟子们

时间:2007-04-10

作为儒家的创始人,其本人及其弟子、再传弟子的思想几乎统治了包括中国周边国家在内两千五百年,至今依然散发着至极的圣人光芒

提示:本文共有 561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2 分钟。

孔夫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作为儒家的创始人,其本人及其弟子、再传弟子的思想几乎统治了包括中国周边国家在内两千五百年,至今依然散发着至极的圣人光芒。长久以来我们每每谈到儒家,只想到孔子,往往忽略了他的弟子们,所以今天我且说一说他的弟子。

《史记》记载:孔子“授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这也是我们平常所说“孔子弟子有七十二贤人”的出处。当然这七十七人只是孔子三千弟子中得到褒杨和称赞的一小部分。即使在这七十七人中,绝大多数也消失在了历史的汪洋大海中,甚至没有留下名姓,这里也不谈,当然想谈也谈不了。

孔子本人对弟子有一个评价。他说,在德行方面最好的学生是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在政事方面最好的学生是冉有、季路;在言语方面最好的学生是宰我、子贡;在文学方面最好的学生是子游、子夏。 这就是儒家大名鼎鼎的“孔门十哲”。至于像曾子,虽参与编制《论语》、撰写《大学》、《孝经》,对儒家的发展功不可没,但仍未排进前十名,可见孔子弟子们个个都是什么段位。

首先说颜渊。颜渊就是颜回,字子渊,“孔门十哲”之首。比孔子小30岁,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最爱的学生,这种爱,放现在铁定连自己儿子都会妒忌。孔子对颜回的赞赏与尊敬,更是不亚于一个学生对老师的尊崇。

孔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优,回也不改其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我们小时候学文言文都学过这段,但那时真的只是在心里摇头晃脑,实则不知所云。现在却在意会中隐约感觉到那么点意思。“颜回真是圣贤啊,一盘简简单单的食物,一瓢水,住在深巷中简陋的破屋里,没有人能够忍受他的忧苦,颜回却能不改其怡然自乐、以苦为乐的豁达情怀。”“用他的时候能出可行之策,不用他的时候能独善其身,慎独其身,恐怕世界上只有我们两个人能做到这样。”看吧,这是让人多么向往的一种情境。颜回的心淡到让人自惭,纯到让人形秽,好了不说了。

颜回29岁头发尽白,英年早逝,孔子恸哭不已,时常对别人说,颜回从不迁怒于别人,犯过的错误从来不会再犯第二次,这样贤德之人今后不会再有了吧。

闵子骞,也就是闵损,字子骞。“孔门十哲”之一,“二十四孝”之一。闵子骞小孔子15岁。闵子骞很小的时候母亲就死了,他老爸给他取了个后妈,后妈有两个儿子,后妈经常虐待他,但他从来不在老爸面前告后妈的状。

有一年冬天天气特别冷,后妈给自己的两个亲生儿子做棉袄,却假装给闵子骞做,而闵子骞的棉袄里装的其实都是芦苇叶子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一天他老爸带着他们兄弟仨外出,由于饥冷难忍,闵子骞无法在前面正常驾车,导致车掉沟里面去了,他老爸就一顿责骂:“弟弟衣服那么薄都没像你这样冷的发抖,能不能有点出息?”,接下来又是一顿抽打,结果把衣服打破了,芦苇叶子露出来了,他爸爸才知道真相。回家后他老爸要把他那无德的后妈休掉, 闵子骞就长跪在老爸面前替后妈求情,说如果后妈不被赶走,受苦的就只他一个人,后妈被赶走了,受苦的会是他们兄弟三人,于是他老爸就放弃了休妻,他后妈也因此而痛改前非。闵子骞的这种忠于父母的大孝与不记恨别人的大恕,难道不让我们思考点什么吗?

冉伯牛,也就是冉耕,字伯牛,“孔门十哲”之一。先插个题外话,古人起名字确实挺有意思的,名叫耕,字叫伯牛,名字合起来就叫“耕牛”,名字之间的关系简直绝了。冉伯牛以德行著称,由于父亲患上了麻风病,他不忍心将父亲隔绝起来,让父亲孤独的死去,他每天陪在父亲身边为父亲擦洗,无微不至的照顾父亲,后来他也因此染上了麻风病,于是他就把自己隔绝起来不愿见人,连自己的老师来看望他他都不见,怕传染给老师,孔子只能隔着窗户把手伸进去握一下他的手。孔老子悲痛地说,想你这样的人,居然也会患上这么不好的病,这难道是天命吗?

仲弓,也就是冉雍,字仲弓,“孔门十哲”之一。他同闵子骞等共著《论语》120篇,可以说是儒家学说发扬光大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功不可没。另外独立著有六篇著作,即《敬简集》,但遗憾的是在“焚书坑儒”的时候失传了。孔子认为冉雍有非常高超的道德品行,评价他“可使南面”,也就是可以作为一方的行政长官,有治理国家和社会才能,这么高的评价对于主张积极入世的孔子来说,没几个人。

冉有,也就是冉求,字子有,小孔子29岁,“孔门十哲”之一。与上面的冉耕、冉雍世称“一门三贤”。上初中的时候曾学过《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篇,对这名弟子可谓一点也不陌生。季康子问孔子:“冉求可以从政吗”?孔子说:对于“千室之邑、百乘之家”的大国,冉求可以治理好他的军队。公元前484年冉有曾率领鲁军队抵抗齐国军队的入侵,并身先士卒,用步兵执长矛的突击战术击败入侵者。并劝说季康子迎回了流亡在外14年之久的孔子。题外话,在学生的印象中儒生们都是文绉绉的,却不想他们中有很多竟是文武兼备的将相之才。但对于孔子“仁”的思想,冉有却有自己的看法,不注重道德礼乐修养,对于老师的话也不是完全听从,从某种意义上讲具有敢于质疑、敢于改革的精神,对后世影响比较大。

还有一个发生在冉有身上的小事情也比较有趣,大家耳熟能详。冉有问孔子:“老师啊,您说当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要立马行动呢,还是?”孔子说:“立马行动!”子路也问孔子:“老师啊,您说当作一件事情的时候,我要立马行动呢,还是?”孔子说:”不行,你得先问问父兄能不能干,然后再做决定”。子华听了之后就懵逼了,问老师”那到底做一件事的时候是立马行动,还是经过认真考虑之后再行动?”孔子回答:“冉有的性格容易退缩,所以我鼓励他办事要果断,立马行动,子路性格比较暴躁,所以我引导他办事要过脑子”,这就是我们常提到的孔老夫子教学很高明的地方——“因材施教”。

季路,名仲由,字子路,比孔子小9岁,“孔门十哲”之一。编撰《论语》的主要参与者之一。性格比较粗暴,勇武有力,爱争强好胜,言语直爽,说到做到,讲信义,待人真诚。后面成为了孔子的“带刀侍卫”。是孔子最信任和最依赖的弟子之一,在孔子周游列国时期,子路为孔子解决了诸多麻烦与尴尬,孔子差点被杀死也是得益于子路才死里逃生。子路曾经欺负孔子文化人,对孔子很不友好。孔子不和他计较反而以礼相待(偷笑:计谋),后来子路被孔老夫子的魅力给征服了,成为了孔老夫子的小迷弟,就通过孔子的学生请求孔老夫子做他的老师,于是从此追随孔子。子路天真率性,经常怼的孔老师想抽他。子路问孔老师:“君子应该崇尚勇吗?”孔子回答:“君子好勇但如果不怀仁义之心,则会乱了心性;小人如好勇如果不怀仁义之心,则终会成为悖逆人民的窃国大盗”。子路依靠自己的勇武之才,后面做了卫国大夫孔悝(卫国实际掌权者)的邑宰,救穷济贫,政绩突出。

后来卫国发生了蒯聩之乱。蒯聩本是卫灵公的太子,因为得罪卫灵公的夫人南子,害怕被诛杀就逃了,南子要立卫灵公的小儿子郢为太子,郢不干,说:“虽然太子蒯聩逃了但他的儿子辄还在”,于是就把逃亡太子蒯聩的儿子辄立为国君,是为卫出公。卫出公12年的时候,他的父亲蒯聩勾结姐姐伯姬,胁迫孔悝(孔悝是伯姬的儿子)要弑杀卫出公(蒯聩的儿子),自立为君。卫出公就逃跑了,卫国内乱。子路此时在外面,听说之后就急忙赶往卫城,在城门外遇到了逃出来的子糕。子糕说“卫出公已经逃亡了,卫城已经关闭,你可以返回去不要再进城,以免白白遭受祸害”。子路说:“食其食者不避其难”,于是冒死进入孔悝家救援孔悝,混战中被蒯聩一方击中。击断帽缨,子路说:“君子死而冠不免”,所以边结缨边忍受着攻击,被剁成肉酱。子路结缨而死,如同尾生抱柱而死,成为历史的绝响,至今振聋发聩。

孔子听闻卫国内乱后,绝望地说:“我的天哪,子路要死了”,过不久果然传来了子路的死讯。孔子说:“自从子路跟随了我,就没人敢说我的坏话。”

宰我,即宰予,字子我,“孔门十哲”之一。这货的事迹可是个大名鼎鼎于中小学乃至高中时期。对,“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朽也”,说的就是他。这位大神大白天睡大觉,孔子恨铁不成钢,于是就有了以上的评论。宰予利口辩辞,口才极佳,言语科排在了子贡的前面,子贡何许人也后面会较大篇幅讲到。宰予经常挑孔子的漏洞,一顿狂怼,搞的孔老师无言以对。不是考虑到君子形象,孔老师都想削他。

孔子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经常请教老师一些问题,宰予也不例外。宰予问孔老夫子:“老师,服丧三年会不会太久了?(古代父母去世守孝三年,暂停工作,素衣素食,禁止娱乐),三年不崇尚礼,礼会坏掉,三年不发扬乐,乐必崩掉,到时候礼崩乐坏。我觉得旧粮食吃完,新粮食丰收,钻燧改火,四季轮回,一年刚好一个循环,我认为为父母守孝一年已经足以表达孝心了,我们可以用另外两年多干点其他的实事。”孔子听了以后质问道:“你这样说,良心不会痛吗?”宰予说:“不痛”。孔老师被怼得无语。后面孔子又说:“既然你良心不痛那你就这么干吧。君子在服丧期间即使吃到可口的食物也会觉得无味,即使听到优美的音乐也不会觉得快乐,所以才素以素食,不为礼乐。”等宰予出去之后,孔老师评价宰我说:“宰我真是不仁不孝,婴儿从生下来,三年之后才能脱离父母的怀抱,父母去世,服丧三年,这是天下通行的道义。”

宰予是孔子弟子中少有的敢与孔子正面争辩的弟子,敢于质疑,具有开创性的思维也对后世产生的很大影响。忍不住就想点个赞。

子贡,即端木赐,字子贡,小孔子31岁,“孔门十哲”之一。利口巧辞,喜欢辩论,因此经常被孔老师熊。孔夫子说:“你和颜回相比你认为谁更牛逼啊?”子贡说:“不敢不敢,我怎么敢和回哥相比,回哥闻一知十,我闻一顶多也就知一二。”子贡虽然言语轻狂,但在老师和颜回面前还是知道天高地厚的。后来齐国的田常作乱,因忌惮国内的高、国、胞、宴等大家族,所以田常就就带着军队离开去攻打鲁国。孔子听说了之后,很担心,和弟子们说,鲁国是我们宗庙坟墓所处的地方,父母之国。国家危难,你们之中有没有两三个人能站出来为国出使,以解国难?子路首先站出来,孔子阻止了他,子张、子石孔子也不允许他们去。子贡请行,孔子允许了。

子贡到了齐国,对田常说:“您攻打鲁国大错特错,鲁国很难攻打,鲁国城墙又薄又不坚固,地方又小,国君国民都愚昧不仁,大臣们又虚伪而没有大用,士民们又都厌恶打仗,不好打,不如去攻打吴国。吴国城高墙厚,地大物博,武器先进,守城大夫们个个赏罚明断,这个好打”。田常懵逼了,说:“别人都认为容易的的你说难,别人都认为难的你说易,这是为何?”子贡说:“我听说忧患在内的,就去攻打强者,忧患在外的就去攻打弱者,现在你的忧患在内,我听说你三次请求封赏,三次都因有大臣阻挠反对,没有被加封,你今天攻打了鲁国,虽然打下来后可以使齐国国土变大,齐国变强,但功劳是大王的,不是你的,还会多了很多仇人,大王一旦自恃功劳,就会骄纵,群臣也会争宠,时间长了你就会被大王疏远,被群臣挤兑,那么你在齐国的地位就危险了”。田常说:“你说得很对,但是我已经在鲁国展开了进攻阵势,又去攻打吴国,大王怀疑我怎么办?”子贡说:”你先按兵不动,我愿意替你出使吴国,让吴国救援鲁国攻打齐国,这样到时候你就可以带领大兵拒敌了。”

子贡到了吴国之后,对吴王说:“臣听说,要想称王不能自绝于天下,要想称霸不能有一个强大的敌人,即使只有一株一两,也会使千钧之重的天平发生偏移。现在齐国要并吞掉鲁国,这样强大的齐国就会更加强大,我实在是为大王感觉到危险。我建议您去救鲁国,救鲁国彰显您的美名,攻打齐国大大的有力。表面上救鲁国实际上是围困齐国,聪明的人也不会怀疑您的意图。”吴王说:“你说的很有道理,但是我曾经和越国大战,越王苦身养士,有找我报仇的意图,我要先攻打越国再按照你说的做”。子贡说:“还没等您把越国灭掉,鲁国已经被齐国灭了,而且您放过弱小的越国在诸侯中展现出了仁义,救鲁国,威加晋国,天下诸侯们必定俯首称臣,吴国的霸业就可以成了。另外我再去出使越国,让越国率军跟随吴国,表面上是讨伐诸侯,实际上是使越国国内空虚”。吴王听了以后非常高兴,就派子贡出使越国。

子贡到达越国后,越王把道路打扫干净欢迎,并亲自去看望他说:“像我们越国这样的蛮夷之地,怎能让您屈尊前来,这是对您的侮辱啊”。子贡说:“我说服吴王讨伐齐国救援鲁国,吴王有这个想法但却担心越国,想要解决了越国再去讨伐齐国,越王您危险啦!”越王说:“自从会稽一战国破家亡,我痛入骨髓,我无不日夜盼望能和吴王同归于尽,这是我的愿望啊。”子贡说:“吴王为人凶猛残暴,穷兵黩武,士卒难以忍受,百姓多有抱怨,执意杀死伍子胥,执意重用宰丕,现在大王你要顺着他的意思,以满足他的虚荣心,并带领士卒协助他,激发他伐齐的志气,献上重宝取悦他。他攻打齐国不胜,是大王你的福气,打胜了必定兵临晋国,到时候我再替你出使晋国,联合晋国共同攻打吴国,这样在齐国耗尽精锐的吴国,必定会被晋国牵制。然后再灭掉吴国不在话下。”越王大喜,送给子贡黄金百镒,包间一把,良矛两把,子贡拒绝了。然后返回吴国。

子贡对吴王说:“我把大王的话都告诉越王了,越王十分恐惧”。又过了五天越国派使者送来兵器、宝剑,祝贺吴王。吴王大喜,问子贡:“越王要亲自跟随我伐齐,可否?”子贡说不可。吴王就给了越王一些军队,让越王回国了。吴王就带领全国的军队北上攻打齐国。

子贡又前往晋国,对晋君说:“吴国要和齐国大战了,不胜则越国必趁机打乱吴国,战胜则兵临晋国”。晋君大恐,就按照子贡的建议休兵休卒,严阵以待。之后子贡就返回了鲁国。

吴王果真与齐国大战于艾陵,并大破齐国军队,兵临晋国。吴、晋争强,晋国出击,大败吴师,越国趁机渡江偷袭吴国,吴王引兵回援,三战不胜,城门不守,吴王夫差身死国灭。越王勾践灭吴后三年,东向称霸。

《史记》曰: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子贡喜欢宣扬别人的好处,不喜欢责备别人的过错,长期担任鲁国、卫国的国相,家累千金,善始善终。

2019.12.2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孔子的那些弟子们”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孔子和弟子的这场问答 说明了孔子怎样教育弟子们要谦虚

孔子和弟子的这场问答 说明了孔子怎样教育弟子们要谦虚

孔子,冉有,公西华,曾哲,子路,政治,志愿,老师,教育,冉求,地方,宗庙,弟子,时候,缘故,诸侯,他的名字,孔子说,弟子们,没有人,不谦虚,公西,富贵,三月里,小了,比你,明白了,一面,人民,主意

2018-01-16 #故事阅读

孔子落难的传说:孔子遇见了妖怪 弟子们却说是上天送食物来了!

孔子落难的传说:孔子遇见了妖怪 弟子们却说是上天送食物来了!

孔子,怪人,蔡二国,子路,一行人,怪力乱神,鲇鱼,孔圣人,学生,楚国,话题,周游列国,弟子们,古典名著,圣人,手下,弟子,故事,荒野,黑衣,食物,迹象,研究,儒家学说,一天晚上,东周列国志,看出来,从卫国,会稽,名的

2016-02-18 #小故事

孔子与弟子们的故事一

孔子与弟子们的故事一

孔子,颜回,方面,孔门,弟子,德行,鲁国,史记,子贡,春秋,文学,时候,十哲,有记,后世,地区,天下,子渊,学生,将军,思想,眼睛,贵族,论语,言语,问题,三千人,仲尼弟子列传,古代文献,孔门十哲

2020-05-26 #故事会在线阅读

孔子与弟子们的故事一

孔子与弟子们的故事一

孔子,颜回,方面,孔门,弟子,德行,鲁国,史记,子贡,春秋,文学,时候,十哲,有记,后世,地区,天下,子渊,学生,将军,思想,眼睛,贵族,论语,言语,问题,三千人,仲尼弟子列传,古代文献,孔门十哲

2020-05-25 #短篇故事

孔子与弟子们的故事一

孔子与弟子们的故事一

孔子,颜回,方面,孔门,弟子,德行,鲁国,史记,子贡,春秋,文学,时候,十哲,有记,后世,地区,天下,子渊,学生,将军,思想,眼睛,贵族,论语,言语,问题,三千人,仲尼弟子列传,古代文献,孔门十哲

2020-09-02 #长篇故事

《走近论语》——孔子和弟子们的“相爱相杀”

《走近论语》——孔子和弟子们的“相爱相杀”

孔子,冉求,子路,颜回,论语,学生,子贡,故事,老师,弟子们,学问,弟子,鲁国,卞庄子,孔鲤,孟公绰,有才,臧武仲,作者,围墙,坏话,徒弟,才能,课本,研究,就没有,最喜欢,有一次,这小子,子都

2020-05-26 #小故事

从《论语》看孔子与弟子们的师生之情

从《论语》看孔子与弟子们的师生之情

夫子,宰予,子贡,子路,颜回,孔子,弟子们,样子,仲尼,围墙,思想,弟子,日月,武叔,贤哉回也,好的,不幸,仁者,利口,分歧,口才,理想,名声,君子,学生,守丧,对子,才能,老师,评论

2020-05-26 #经典故事

趣读《论语》孔子和他的弟子们

趣读《论语》孔子和他的弟子们

颜回,孔子,阳虎,孔门,孔子说,子贡,时候,仁人,弟子,论语,节操,廉士,史记,一面,先人,内敛,品质,情况,灰尘,不幸的是,通六艺,我相信,周游列国,子都,孔门众,才买,石米,陈国,颜回真,鲁哀公

2018-01-31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