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浅谈莫言《讲故事的人》的演讲特色 文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0-09-16

讲故事的人莫言创作的因素

提示:本文共有 253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作者:赵宏 刘兵 摘 要:随着《生死疲劳》的热读,莫言的名字逐渐被大家所熟知。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更是备受关注。其获奖感言,风格独特,匠心独运,更是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本文就其《讲故事的人》为题目,从演讲稿的写作角度探讨演讲稿的艺术特色,欣赏莫言演讲的魅力所在。 关键词:演讲;演讲稿;特色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 2139(2014) 26 0 01 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首位中国政府承认的中国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终于圆了中华儿女几十年的诺贝尔奖之梦。 莫言以《讲故事的人》为题目进行公开演讲,显现出其独特的演讲特点和演讲风格。最显著的特色之一就是采用“故事化”手法,叙述了自己的经历与创作的历程,脉络井井,叙述津津有味,结构安排巧妙,加上情感蕴含丰富,语言朴实、隽永,感人至深,使人灵魂深处颇受触动。以至于2011年诺奖得主特朗斯特罗姆夫人莫妮卡看后赞叹到:“莫言的演讲非常动人,优美至极!” 《讲故事的人》演讲稿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情感铺垫,母爱先行 季羡林曾说,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待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个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注:指高粱饼子)。 莫言的演讲,以祝贺瑞典学院常务秘书两小时前女儿的出生为引子开启,熟知的“高密东北乡”,怀念亲切的老父亲、哥哥、姐姐、妻子,最后巧妙落归于母亲,集中笔墨用鲜活的母亲故事回忆自己幼年的经历。按照记忆最早的事、最痛苦的事、最深刻的事、最后悔的事依次进行,娓娓道来的话语中,接着又补充了三个细节:母亲患上严重肺病,莫言患得患失,母亲告诫她不会轻易自杀,会直面苦难;面对相貌丑陋被嘲笑,母亲开导说不比别人缺胳膊少腿不应自卑,且多做善事可使丑变美;母亲不识字,但是对莫言读书十分支持,总满足他买文具的请求;莫言在听说书人讲故事的激发下,回家炫耀自己也会讲故事,母亲一方面担心莫言将来靠耍贫嘴吃饭,提醒他少说话,为他起名“莫言”。 这些往事丰富,主题鲜明,侧重点明晰,富有立体感的表达,却是作者深思熟虑之后的巧妙安排。其目的是巧妙交代母亲对自己的人生及灵魂的巨大影响;从演讲的角度讲,一定会紧紧地抓住全世界听众之心的。 二、动机高尚、切身感受 在莫言的小说世界里,品德和残酷交战,对阅读者来说这是一种文学探险。莫言从家乡到军营开始创作,特别是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受到悉心教导,加上沉浸于经典诵读,创作生涯才真正开启。其间的创作的情感依稀可见,如果稍加分析,他通过对重要作品的解析,归纳出自己的创作历程: 一是参军后的初始创作,紧随伤痕文学的兴起; 二是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受到恩师徐怀中的启发,以及文学大师福克纳、马尔克斯的影响,以自己的经历和亲人的故事为蓝本,创作了《红高粱》《透明的红萝卜》等一大批颇有影响的作品。而最感人的是谈福克纳、马尔克斯的影响,对此莫言感触到:“一个作家之所以会受到某一位作家的影响,其根本是因为影响者和被影响者灵魂深处的相似之处。正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 三是以更多的亲人和乡亲为原本,主要以长篇小说的形式创作了大量作品与独特的人物形象。演讲中提到的《蛙》中的姑姑形象、《丰乳肥臀》的母亲形象。 四是以全新的创作方式与写作理念,并融会中国古典小说传统和西方(现代派)小说技巧,迈进了新的创作阶段。演讲中提到的《檀香刑》《生死疲劳》等,前者开启作家从后台跳到前台,全称讲述,以现代说书人的角色登场,焕发出无限的创作活力与效果;后者在佛教思想的视野和宇宙意识下,考察人世与人性,增添了作品的深刻性。 三、重点介绍,耐人寻味 2006年年初问世的近50万宇的长篇小说《生死疲劳》,被作者自己看做是高密东北乡版图上的“标志性的建筑”。《生死疲劳》选取的是20世纪的后半个世纪作为讲述对象,具体时间是1950年1月1日到2001年1月1日这段时期,这个公元纪年里承载的正是新中国的历史,高密东北乡作为乡土中国的缩影,对它的艺术重构,也就是对新中国历史的文学形式的重写。从中可以窥见作家在这部小说里倾注的艺术追求,以及作者从创作效果中获得的自信和这一创造所达到的艺术高度。 小说首尾相衔的作为叙事起点的一个时间提示——“我的故事,从1950年1月1日讲起”,表小说借用佛教的六道轮回说作为结构线索,再一次对高密东北乡的历史戏剧进行了惊心动魄的艺术呈现。这的确是一部关于农民和土地的恋歌与悲歌,选择一个完整的“历史段落”来加以“重述”。 《生死疲劳》对当代小说和莫言自我创作的超越,在于它把人性摆到了历史自我实现的关键之处。这是小说,特别是长篇小说,可以成为历史诗学的重要理由,不然小说就只有历史而没有诗。就像创造历史不是人生的目的一样,书写历史也不是文学的目的,深谙文学真谛的莫言,用《生死疲劳》表现了这一点。 四、首尾呼应、紧扣主题 俗话说:“织衣织裤,贵在开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古人在谈到结尾时常以“豹尾”为标准,是指结尾时笔法要简洁、明快、干净利落,犹如豹尾劲扫,响亮有力。莫言采取自然结尾的方法,即用事情的结果作为文章的结尾,事物叙述完了,文章随之结尾。自然地结束演讲。 在演讲的结尾,莫言说“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我获奖后发生了很多精彩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坚信真理和正义是存在的。今后的岁月里,我将继续讲我的故事。”这种既顾及到演讲的重点,又巧妙地结尾,让听众清楚所述的主要内容。这无疑是一种看似无心,实属巧妙的精心安排。 总之,该演讲按照时间的推移与自己成长线索展开,巧妙之处,可谓独具匠心,浑然天成,再加上莫言独有的、质朴的山东口音,具有持久醇厚的审美冲击力,是一篇难得的成功佳作。 参考文献: [1]莫言 生死疲劳 [M] 作家出版社 2006.01 [2]文鸣升 讲话稿写作与讲话艺术 [M] 金盾出版社 2010 .06 [3]邵守义 演讲学 [M] 东北师范大学 2011 07 155 2014/10/8 13:43:00 小珊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浅谈莫言《讲故事的人》的演讲特色 文学论文范文”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浅谈莫言《讲故事的人》的演讲特色 文学论文范文

浅谈莫言《讲故事的人》的演讲特色 文学论文范文

莫言,创作,母亲,小说,结尾,历史,生死疲劳,作家,作者,故事,演讲稿,艺术,诺贝尔文学奖,讲故事的人,高密东北乡,作品,情感,文学,特色,经历,讲故事,影响,中提,福克纳,马尔克斯,新中国,解放军艺术学院,为题,人生,人性

2020-09-17 #故事阅读

浅谈莫言《讲故事的人》的演讲特色

浅谈莫言《讲故事的人》的演讲特色

莫言,母亲,特色,演讲稿,讲故事的人,辽宁科技学院,为题,情感,文学,经历,讲故事,诺贝尔文学奖,风格,创作,刘兵,季羡,比别,特朗斯特,罗姆,莫妮卡,赵宏,诺贝,中国政府,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评论,中华儿女,世界,中国籍,关键词,作家

2020-09-16 #长篇故事

浅谈莫言《讲故事的人》的演讲特色

浅谈莫言《讲故事的人》的演讲特色

莫言,创作,小说,母亲,历史,结尾,生死疲劳,作家,故事,讲故事的人,文学,诺贝尔文学奖,高密东北乡,特色,作品,作者,情感,演讲稿,经历,艺术,影响,中提,福克纳,马尔克斯,新中国,小蜜,为题,人生,人性,佛教

2020-09-17 #短篇故事

浅谈莫言《讲故事的人》的演讲特色

浅谈莫言《讲故事的人》的演讲特色

莫言,创作,母亲,小说,结尾,历史,生死疲劳,作家,讲故事的人,故事,特色,演讲稿,艺术,高密东北乡,作品,作者,情感,文学,经历,讲故事,诺贝尔文学奖,影响,中提,福克纳,马尔克斯,新中国,解放军艺术学院,辽宁科技学院,为题,人生

2020-09-16 #经典故事

浅谈莫言《讲故事的人》的演讲特色

浅谈莫言《讲故事的人》的演讲特色

莫言,创作,母亲,小说,结尾,生死疲劳,历史,讲故事的人,特色,作者,作家,演讲稿,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情感,故事,文学,经历,艺术,讲故事,中提,福克纳,马尔克斯,龙源期刊网,高密东北乡,新中国,解放军艺术学院,为题,人生,人性

2020-09-17 #小故事

浅谈莫言《讲故事的人》的演讲特色

浅谈莫言《讲故事的人》的演讲特色

莫言,创作,母亲,小说,结尾,生死疲劳,历史,讲故事的人,特色,作者,作家,演讲稿,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情感,故事,文学,经历,艺术,讲故事,中提,福克纳,马尔克斯,龙源期刊网,高密东北乡,新中国,解放军艺术学院,为题,人生,人性

2020-09-17 #故事阅读

浅谈莫言《讲故事的人》的演讲特色

浅谈莫言《讲故事的人》的演讲特色

演讲稿,莫言,摘要,名字,为题,深刻印象,诺贝尔文学奖,角度,风格,所熟知,备受关注,生死疲劳,给大家,艺术特色,逐渐被,获奖感言,讲故事的人,魅力所在,匠心独运

2020-04-20 #故事大全

浅谈莫言《讲故事的人》的演讲特色

浅谈莫言《讲故事的人》的演讲特色

演讲稿,莫言,摘要,名字,为题,深刻印象,诺贝尔文学奖,角度,风格,所熟知,备受关注,生死疲劳,给大家,艺术特色,逐渐被,获奖感言,讲故事的人,魅力所在,匠心独运

2020-08-12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