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正能量人物事迹名人故事

时间:2020-09-10

中国正能量故事

当我们在抱怨每天的工作和学习有多烦恼、有多枯燥的时候,不妨看看一些正能量人物他们对待事情的态度。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收集整理的正能量人物事迹,希望对大家有用~

正能量励志名人故事

正能量人物事迹1

他是从秘境独龙江中走出来的检察官,话少、直率,精通独龙族、怒族、傈僳族和藏族四种少数民族语言。关于自己的事,你问一句他答一句,高度概括;提及案子,他立即会眉飞色舞,站起身给你演绎案发现场。在几十年的检察官生涯中,他办理的近700件审查批捕案件,件件 无错案、无超时、无违法违纪 。他就是 全国最美检察官 江德华。2015年11月,江德华荣登 中国好人榜 。

窄得容不下两脚并行的山路上,他背着药品、干粮和案卷,紧贴岩壁,一步一步向办案地前行 这是独龙族检察官江德华的生活中常见的一幅画面。

1.从 门外汉 到精通 多语 的检察官

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是独龙族的聚居乡,这里虽然离县城不到100公里,但由于长年大雪封山,每年只有半年时间交通能通行。

1964年11月,江德华出生在独龙江乡马库村。 由于家里很穷,长年吃不饱饭,上初中时我才第一次穿上鞋。16岁时我离家到怒江中学读高中,连续走了5天才走到学校。 江德华说, 这些难忘的经历,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也成为我工作中最大的动力。

1985年,时任独龙江乡马库村公所武装干事的江德华通过招考进入了贡山县检察院,成为全国第一位独龙族检察官。他这一干,就是30余年,2013年10月,他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表彰为 全国最美检察官 。

初到检察院,江德华这个法律的 门外汉 就感到无形的压力。为把工作干好,一有时间,他就扎进书中汲取 营养 ,他的办公室里摆满了《法律实务全书》《法律法规大全》《法律单行读本》等各类业务书籍。与此同时,工作中,他经常向同事请教,还将老同志们办的案子翻出来认真学习借鉴。

贡山县境内居住着15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和风俗习惯,这给办案带来了挑战。 如果不懂民族语言,那无异于 聋子串门 。 江德华从一开始就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工作中,他自学了怒族语、傈僳族语和藏语,成为当地不可多得的 多语 检察官。

虽然起点不高,但凭着勤学好问、埋头苦干,江德华很快成为检察业务骨干。

在这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如果不将法律和地域特色结合起来,工作就很难开展。 贡山县检察院检察长罗嘉堂介绍, 很多时候,本来是难以化解的复杂矛盾,但只要江德华出现,再复杂的矛盾很快就能化解。群众太信服他了。

2. 法律就是法律,谁犯了法都一样

1990年,贡山县独龙江乡发生一起案件。当年3月10日,独龙江乡几名农民相约携带猎枪等工具进入林区猎杀了10只扭角羚羊,扭角羚羊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后不久,便将此案移送到检察机关审查起诉。由于江德华熟悉独龙语,成为具体负责承办该案的最佳人选。当时,独龙江乡的公路还没有修建,独龙江与外界的联系还是原来的人马驿道,山高路远,道路崎岖,需要徒步翻越高黎贡山。

为了办案,江德华与协办人员背上干粮,历时3天才到达犯罪嫌疑人所在地 独龙江乡马库村委会。除了依法讯问嫌疑人外,他还走村入户详细调查了解案件有关情况,收集了多份证人材料。返回县城后,他顾不上长途跋涉的劳累和双腿的肿痛,马上整理材料。最终,对犯罪嫌疑人以非法狩猎罪依法提起公诉。

为强化办理刑事案件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受案的法院决定在独龙江乡公开开庭审理本案。作为公诉人,江德华和案件协办人又一次徒步进入独龙江出席法庭支持公诉。在庭审中,江德华发表了合法有据、有理有力的公诉意见,所有证据和公诉意见均被法院采信,最终被告人依法被判处有罪。

其实,在这起案件中,有的当事人还是我的亲戚,但法律就是法律,谁犯了法都是一样的。 江德华说,他当时在处理这起案件时,还存了一个 私心 , 因为当时生活在独龙江乡的很多群众不知道法律是啥,而我通过大量的走访和宣传、讲解,使很多群众的法律意识有了很大提高。 江德华说。

从那以后的20多年来,马库村再没发生过一起猎杀保护动物的案件。

法律是为人民服务的,如果因检察官的疏忽导致冤假错案发生,那么,司法公正就要大打折扣。 江德华认为,检察官除了做好相关的检察工作外,更要成为乡村法制建设的 助推器 。而具体落实在他所从事的侦查监督工作上,就是要做到 不冤枉一个好人,也不放过一个坏人。

2009年2月13日,在贡山县森林公安局提请批准逮捕的丁某某、马某某涉嫌非法采伐、毁坏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一案中,江德华在审查案件材料后发现,该案中还有同案犯史某涉嫌非法采伐、毁坏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而森林公安局未对史某提请批捕。贡山县检察院主要负责人在听取江德华的意见后,随即向贡山县森林公安局发出 应当逮捕犯罪嫌疑人的意见书 。贡山县森林公安局经重新梳理案件,最终避免了漏捕案件的发生。

老江我接触比较多,他工作兢兢业业,办案细节钻研到位,像老黄牛一样,只奉献不索求。 怒江州中级法院副院长王玉珍提起江德华,立刻竖起大拇指。

3.独龙江畔荡起江德华的歌

多年来,为了办案,江德华爬雪山、穿密林、蹚急流、过溜索,积劳成疾,患上了糖尿病和痛风。平时从办公室回家的路程只需要5分钟,痛风严重的时候,他要艰难地走半小时。但是,勤勉的他却是贡山检察院加班最多,办案数量最多、质量最好的一位检察官。

不仅同单位的干警们敬重他,与他接触过的人也都会被他的踏实认真所感染。贡山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大队长何旭东讲述了与江德华一起进独龙江办案时的情形: 2009年,我们一起进独龙江乡办案。当时大雪封山,塌方导致路基被冲垮,我们只能贴着岩壁走路,低头向下看就是谷底,那贴着岩壁的 路 窄得只够踩一只脚,加上身上背的药品、干粮、衣服、办案器材等,每秒钟都有生命危险。去一次独龙江,运气好的话三四天回得来,遇到下雨下雪,一个星期可能都回不来。但是,当时年纪最大、腿脚最不灵便的江德华却从来没有退缩过,一直坚持和我们同进退,指导我们办案。

工作之余,憨厚的江德华最大的爱好就是唱歌、跳舞。歌声相伴他走过了下乡办案的艰难时光。为表达心中美好的向往,江德华自己创作了《祝酒歌》《渔歌》等十多首歌曲,其中一首《美丽的独龙江》已经在独龙江畔被人们所传唱。

独龙江很美丽,但这里的工作、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县城的繁华程度远远不及很多内地的乡镇。很多人都忍受不了这样的清苦而纷纷调离,但是,近年来被媒体广泛报道、在当地 小有名气 的江德华却依然故我,办案、调研、翻译、普法,忙得不亦乐乎。当有人问他为什么不趁现在 条件好 赶紧调到大城市去时,憨厚的他微笑着说: 独龙江养育了我,独龙族抚育了我,作为检察官,我有责任办好每一起案件,同时做好边疆少数民族群众的思想工作,维护法律的公正,维护边疆的和谐稳定。

正能量人物事迹2

新疆石河子大学校园的一处草坪上,静静矗立着一座雕像。年轻学子走过时,总会放缓脚步,投以崇敬的目光。这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大学优秀援疆教师孟二冬教授的雕像。

校园里的苹果树繁花盛开,学生们诵读树下,广播里汉语和维吾尔族语交替播报着,一切宁静又充满活力。生前最牵挂这片土地、这方校园的孟二冬,已离开10年。

如今,在这所边疆大学,师生们仍在深深怀念着这位育人治学直至生命最后一刻的质朴师者。 孟老师让我看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师者风范,让我终身受益。 孟二冬的学生、已成为石河子大学中文系教师的吴新锋这样评价自己的恩师。

1957年,孟二冬出生于安徽蚌埠,1991年考入北京大学攻读博士,毕业后留在北大中文系任教。

此后10多年,他埋头于尘封的古籍,孜孜求真,潜心研究。先后撰写了《中国诗学通论》《中唐诗歌之开拓与新变》等多部论著。尤其是他历时7年艰苦研究完成的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登科记考〉补正》,得到了文学界和史学界的高度评价。

2004年3月,为支援新疆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孟二冬主动要求到新疆石河子大学支教。

中文系2002级学生张瑜记得,那一天,《唐代文学》第一课,一位身材高大、衣着整洁的老师走到讲台: 同学们好,我是北大的孟二冬,现在开始上课。

旁征博引,文采飞扬,隽永的竖行板书,中气十足的嗓音 浩瀚古代文学的大门就这样为边疆的学子缓缓打开。那堂课,大家做了厚厚一沓笔记,有的同学 甩着胳膊直喊手酸 。

学生们发现,在孟老师的课堂上,不仅能感受唐代文学的恢宏气象,还能窥探做学问的方法。比如,在讲 初唐四杰 的排名次序时,老师从讲述最初的排名方法和理由,扩展到多年来几次排名的变更,再到学术界的研究现状。 总是能由一个点入手,连成知识线,最后扩展到面。

孟二冬告诉学生, 要多读书,相信书,但不要尽信书 。他让学生们为教材 找错儿 ,对书中每一首诗、每一句话都仔细查对。在石河子大学,除了为中文系2002级100多名学生授课外,孟二冬还为中文系教师教授《唐代科考》选修课。

年轻教师张凡最喜欢去 蹭听 孟老师的课。在他的印象中,孟老师 学问好、课讲得好、心态好 。

然而,没过多久,孟二冬就出现了严重的嗓子喑哑症状。在医生开出 噤声 的医嘱后,他仍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巨大的痛苦,坚持为师生授课。

后来,孟二冬 咳嗽得厉害,脸憋得通红 几乎是用气流在讲课 。大家实在不忍心,请求老师不要再上课了。孟二冬却依然倔强, 我还可以讲 。

病得严重时边咳血边给我们讲,说不出来就写在黑板上,很多课我们是含着眼泪上完的。 吴新锋说。

经医院诊断,孟二冬罹患食管恶性肿瘤。人们这才知道,一个乒乓球大小的肿瘤正卡在他的食道里,气道被挤得只剩下1/5,随时都有窒息死亡的危险。

但孟二冬放不下他的学生们。2004年4月26日,憔悴的他被搀扶着走上讲台,为学生们上完最后一课。

张瑜永远忘不了,那天,老师用细微的声音将晚唐诗词逐一梳理, 每讲一句都十分困难,额头上的汗珠一滴滴往下淌 。大家哭着求他不要再讲,他却笑着说 没关系 。

没给大家画上一个完满的句号,很抱歉。 课后,孟二冬向学生鞠了一躬,艰难地说。 做学问要耐得住寂寞,大家要多看些书,都会比我强。 他转身在黑板上写下那句经常对学生说的话: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著一字空 。

台下,学生们的泪水早已模糊了双眼,凝望着老师的背影,不舍离开。

回北京住院,病痛折磨中,他坚持指导研究生,学生们络绎不绝地拿着论文到病床前汇报, 这是他最快乐的时候 。

但他最惦记的,还是远在边疆的学生。新疆学习资料紧缺,孟二冬自己掏钱买了全套的《全唐文》《十三经注疏》《文苑英华》等书籍,托人带去。学生们也惦记着老师,他们募集了近3000元寄到北京,希望能为老师尽份心意,但孟二冬却叫妻子用这笔钱刻录了200多张古籍文献光盘带去新疆,还筹划让自己的博士生到石河子大学继续任教。

2006年4月22日,49岁的孟二冬因医治无效,永远离开了他挚爱的讲台和学生。他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模范教师等称号,被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涓涓细流,最终换来山花烂漫。如今,孟二冬的60多名新疆学生已成长为人民教师,其中45人留疆执教。而一批批燕园师生,多年来也在传递着爱心,志愿到新疆、西藏、青海、内蒙古、云南等西部省份支教。

孟老师用生命之火给了我们温暖和爱,让我们感受到教师职业的神圣与伟大。在祖国的边疆,我们将接过这火炬,在三尺讲台上继续传递爱与希望! 学生们说。

天山脚下,未名湖畔,孟二冬的话言犹在耳: 我喜欢教师这个职业,能为这个职业奋斗终生是我的荣耀,我愿跟我的学生们一起拥抱美丽的春天。

2017年正能量人物事迹3

领证前夜,未婚夫突遭车祸致肺挫伤感染和高位截瘫,赵南南不离不弃,悉心守护。为了给未婚夫沈建治病,她变卖所有家产,甚至把唯一的首饰 结婚戒指都当掉了。23岁的她用真情挚爱把未婚夫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并说 即便沈建一辈子坐轮椅,也要陪伴终生 。2017年1月,来自安徽滁州的赵南南荣登 中国好人榜 。

沈建和赵南南都是安徽凤阳人。沈建,在一家工地开铲车;赵南南,做客服工作。2015年2月24日他们办了酒席,准备3月30日领结婚证,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命运向沉浸在幸福中的两个年轻人开了 天大的玩笑 :3月29日晚上,未婚夫出了车祸,颈椎骨折,当场昏迷。重症监护室的彻夜陪护,高额的医疗手术费,每一步都压得赵南南喘不过气来。然而在绝境面前,她挑起重担,不离不弃守护在未婚夫病床前,并期待奇迹的降临

1.领结婚证前夜飞来横祸

沈建也是个苦命人,上天老爱捉弄他。14岁妈妈去世,爸爸又组建家庭,他从小是跟姐姐生活在一起的,虽然沈建不善言谈,但做人很踏实,14岁就开始打零工,自己赚钱了。 说起沈建,赵南南很是同情,又略感骄傲。

认识赵南南后,沈建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在镇上买了一套房子,准备作为婚房。 有房子了,经济也稳定了,就踏踏实实过简单的生活。 出事前,沈建和赵南南不止一次幻想过属于他们的幸福小日子。

我以前很胖,不敢多吃肉,每次沈建都往我碗里夹菜,说 就算胖到180斤,我也要你 。家里条件不好,老板给他发什么吃的、用的,他都省下来带回家给我。我吃剩下的饭菜,他从来不嫌弃,都是端过去就往嘴里送 赵南南能回忆的尽是这些踏踏实实过日子的小事。

天有不测风云,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打破了他们的美好梦想。时间倒回2015年的3月29日,正期待着30日和未婚夫沈建一起领结婚证的赵南南突然接到一通语气急促的电话, 出事了,沈建在高架桥上出车祸了 ,赵南南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她立即赶到车祸现场,看到未婚夫躺在血泊中

当时他头上有伤,身上都是血,已不省人事,我整个人都懵了! 赵南南回忆起车祸后的场景,仍然心有余悸,不敢相信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在他们身上。

紧急送医,经诊断,沈建颈椎骨折、脊髓损伤导致高位截瘫,右侧肋骨断裂导致肺挫伤感染。赵南南咬着牙,与可怜的未婚夫一起开始同死神的较量

2.一年多来她没睡过一个好觉

翻身、擦拭、帮助医生清洗伤口 南京军区总医院烧伤与整形科27号病房里,赵南南正在重复做着她四个月来每天必须做的事情。

我们在2015年2月24日已在家办了酒席,虽然还没领结婚证,但早就是一家人了! 赵南南看着躺在病床上虚弱的未婚夫,眼神里依旧流露着当时的幸福甜蜜。

虽然他们没有领证,没有举行婚礼,但是赵南南仍然履行着他们早就在心底里相互做出的承诺:无论是富裕或贫穷、疾病还是健康,都彼此相爱、珍惜,直至死亡,不离不弃

隔着呼吸机,沈建嘴巴微张,吐出几个字来,赵南南拿着消毒纱布,俯身将耳朵贴在未婚夫的嘴边,停了十几秒。 他问我中午吃了什么。 沈建只要有力气讲话,就会跟我说 吃饭了吗 你太辛苦了 这些话 。说到这里,赵南南几度哽咽,眼圈潮红。

自从沈建住院以来,赵南南没有睡过一个好觉, 他需要24小时看护,我和他姐姐两人轮流陪着。姐姐的小孩没人带,也和我们待在医院里,每天最多睡4个小时,他有点动静我就会醒,担心他有事。 赵南南说。

除了小外甥偶尔在医院吃一顿病人餐外,赵南南和姐姐几乎每顿都吃方便面, 用水泡一下,放到微波炉里转一圈就能吃,吃面条不用菜,省钱。实在想吃点有味道的,就去买包榨菜。

沈建住在ICU病房时,为了珍惜每天进入重症监护室探望的10分钟时间,赵南南就一直守在重症监护室的门口,实在累了就趴在楼梯口睡一会儿。一天晚上,她实在困得不行,就在楼梯口的地上睡着了,结果口袋里的钱被偷了。无奈之下,她只能在附近和别人一起合租了一个房子,为了省钱给沈建看病,她只租了阳台,一天只要30元。 现在他已经转到病房了,我就可以每天陪在他身边,不用住过去了。 赵南南说。

看到沈建的情况和赵南南的心力交瘁,亲戚朋友都劝赵南南放弃: 你们没有领证,也不是夫妻,你又这么年轻,即使沈建能救过来,也是高位截瘫,一辈子坐轮椅,难道就这样守着他?

赵南南却坚定地说: 我不能走!对于我们来说,虽然没有领证,不是法律上的夫妻,但是我们已经办过酒席,有了自己的小家。如果我走了,他就只能等死了,他死了,我就没有家了。他活着,家就在

3.为筹医药费她当掉了婚戒

在赵南南的手包里,有沈建看病的一大叠医药费单据,这些单据合在一起,有130多万元,这对一个普通农村家庭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能想的办法都想了,能借的也都借了,但仍然不够。 赵南南说。

沈建病情很不稳定,住院的几个月,已收到七八病危通知单。但每一次,赵南南都不想放弃。 医生请你一定要想办法救救他,我想让他活着离开医院。

沈建的臀部压疮已经溃烂,骨头都能看见,急需做皮瓣手术,另外,食管漏也需要手术治疗,但是,现在沈建的医疗费账单处于欠费状态,一切手术都无法进行。 家里的东西值点钱的都卖了,现在只有卖结婚的房子了。 说话时,赵南南的眼睛里流露出沉重和无奈。

当初我们是15万元买的,现在10万元卖都没有人买。村上的人都知道我们的情况,说买了这个房子会晦气。我们周围的亲戚、朋友,能借的都借了。 亲戚朋友都担心地说: 这病不是一点花费就能治好的,你一个女人,以后拿什么还债?

2015年10月,赵南南瞒着家人把她唯一的首饰 结婚戒指当了2000块钱,给沈建买一个按摩腿部的治疗仪。姐姐责怪她说,戒指是结婚信物,怎么能当了呢,再说也不值多少钱。赵南南说: 家里能换钱的只有这枚戒指了,戒指以后可以再买,眼下治病要紧啊!

看到未婚妻不仅要为自己床头伺候,还要四处筹钱,沈建感觉很对不起她,不止一次地想要 赶走 赵南南: 你走吧,别管我了,再找一个吧! 面对沈建的自暴自弃,赵南南拉着沈建的手,流着泪说: 只有你治好了病,我们才能一起回家领结婚证,还要一起过日子呢 哪怕到最后,你真的一辈子要坐轮椅,我也会一直陪伴你。

4.支持未婚夫义捐器官回报社会

赵南南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许多好人心送来了捐款。

南京一位九十多岁的老爷爷,自己不能到医院来,委托家人捐了3000块钱;还有一位70多岁的老奶奶,多方打听,找到沈建的病房,送来了1000块钱;一位网友送来2000块钱并附了一段感人的话: 曾经看过一句话,你若不离不弃,我便生死相依!你用实际行动实践着!真情可贵 耿陆村的父老乡亲听说沈建治病需要高额费用后,自发捐款,你五十、他一百,一共凑了6万多块钱

每拿到一笔钱,我的心里都是热乎乎的,虽然这些钱远远不够医药费,但大家的钱不是大水冲来的,捐的也是辛苦钱,我会一辈子感激的。

感动于社会的温暖,沈建不止一次地和赵南南商量,如果真的走到死亡的那一天,自己愿意将可用的器官捐献出来,以回报社会对自己的捐助。每次提到这件事,赵南南都万箭穿心般地难过,但她还是含着眼泪答应了沈建的请求。赵南南说: 如果没有来自社会的捐助,沈建很难撑到这么长时间,我支持沈建的义举。

2017年1月21日早晨,沈建的病情再度恶化,呼吸衰竭,心跳也出现异常,赵南南和沈建的父亲、姐姐紧急联系了安徽省红十字会,并签订了器官捐献协议。安徽省红十字会安排车辆把沈建从南京军区总医院接到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并安排医生对沈建进行了紧急抢救。在这个过程中,赵南南在沈建的身边不停地呼喊着他的名字,希望他能从昏迷中醒过来。喊着喊着,沈建忽然有了反应,呼吸也渐渐恢复。在场的医生护士无不感叹: 爱情的力量真伟大啊!

沈建经过抢救后,生命体征基本恢复,赵南南依然如初,在病床前忙前忙后,替他擦洗、按摩身体,陪他说着话。这次死里逃生的经历,让赵南南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那就是义无反顾地支持沈建、照顾沈建,赵南南说: 只要能治好沈建的病,我劳累一辈子还钱也值得,现在农村的工厂很多,沈建生活能自理,我就可以到厂里打工,养活他。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身边典型正能量人物和事迹的调查

身边典型正能量人物和事迹的调查

...2. 您现在在哪上学或工作?3. 您身边有关于道德模范典型人物、无私奉献典型人物、乐于助人典型人物等优秀典型人物的评选吗?有无不关注4. 您认为有必要开展此类优秀人物评选活动吗?有没有无所谓5. 您参加过此类优秀典型...

2009-04-15 #故事阅读

传递正能量的人物事迹

传递正能量的人物事迹

您现在的位置: ?? ?? 正文内容传递正能量的人物事迹 近日,“最美人物”倍受社会关注,引起广大民众学习先进,崇尚先进的热潮。一个个先进典型的事迹正激励社会奋发有为,传递着道德建设的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凝聚着...

2020-04-22 #经典故事

传递正能量的人物事迹

传递正能量的人物事迹

您现在的位置: ?? ?? 正文内容传递正能量的人物事迹 近日,“最美人物”倍受社会关注,引起广大民众学习先进,崇尚先进的热潮。一个个先进典型的事迹正激励社会奋发有为,传递着道德建设的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凝聚着...

2020-04-27 #经典故事

传递正能量的人物事迹

传递正能量的人物事迹

您现在的位置: ?? ?? 正文内容传递正能量的人物事迹 近日,“最美人物”倍受社会关注,引起广大民众学习先进,崇尚先进的热潮。一个个先进典型的事迹正激励社会奋发有为,传递着道德建设的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凝聚着...

2008-11-01 #故事大全

正能量的人物事迹

正能量的人物事迹

...引抑或排斥,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气流,温暖你我。能量人物:何卓远能量来源:经营一家广东菜馆的老板何卓远发起了“一元关爱计划”,他征集爱心商家,对80岁以上的老人们提供一元钱理发,一元钱就餐,一元钱买药,一...

2015-01-23 #经典故事

一些传递正能量的人物事迹5则以上

一些传递正能量的人物事迹5则以上

1、我不要求回报他的车坏在雪地里,一个骑马路过的男子将他救出.当他表示感谢时男子说:我不要回报,但要你承诺当别人有困难时你也尽力帮助.后来他帮了许多人并将同样的要求告诉他帮的每个人.6年后他被洪水围困在一个...

2020-06-11 #故事大全

一些传递正能量的人物事迹5则以上

一些传递正能量的人物事迹5则以上

1、我不要求回报他的车坏在雪地里,一个骑马路过的男子将他救出.当他表示感谢时男子说:我不要回报,但要你承诺当别人有困难时你也尽力帮助.后来他帮了许多人并将同样的要求告诉他帮的每个人.6年后他被洪水围困在一个...

2019-09-15 #故事大全

正能量人物事迹

正能量人物事迹

他是从秘境独龙江中走出来的检察官,话少、直率,精通独龙族、怒族、傈僳族和藏族四种少数民族语言。关于自己的事,你问一句他答一句,高度概括;提及案子,他立即会眉飞色舞,站起身给你演绎案发现场。在几十年的检...

2015-01-18 #小故事

弘扬正能量 争做好网民 典型人物事迹

弘扬正能量 争做好网民 典型人物事迹

a href="http://www.linezing.com" img src="http://img.tongji.linezing.com/2041150/tongji.gif"/ /a

2011-09-09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