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原创版主已阅回 上世纪70年代 解放军居然被手无寸铁的狼一次性歼灭66人

时间:2020-09-10

六七十年代打狼故事

以下是引用黑色火焰 在第14楼的发言:

大家不要吵,我来说两句。

大西北到冬季时大型食草类动物就会集群活动,如野驴、野马、黄羊等。少则几百,多则上千,冬季的环境越严酷,集群就会越大。对这种情况几十头狼是无能为力的。所以针对这种情况狼也会集群活动,最多时曾观测到800余只的特大狼群。如果是这样的大集群狼,围住100多人结果就不用我说了吧。

又来一个造谣的,800只的狼群,估计是天狼星下凡了,哈哈哈

草原狼的社会生态学

草原狼是独居还是群居,似乎取决于它们的食物来源的性质。这种不同的行为方式可能关系到它们是否威胁家畜的问题。

描写美国西部的影片几乎总是一成不变地把草原狼描绘成在远处山头上哀嗥着的一只孤独的动物。其实,草原狼是一种捉摸不定的生物,表现了多种多样的行为。它们的特点是具有十分多变的社会组织方式:从孤独的(繁殖季节除外)和偶尔过往的个体,一直到可能长期栖息于同一地区的群集在一起的稳定群体。介于这两个极端之间的是通常定居在一个地区里的单个的和配对的个体。确实,一只草原狼在其一生中可能经历所有这些不同等级的社会性。研究草原狼的生态学,即它们与其环境相互影响的方式,就可以最好地了解到草原狼相互影响的方式中所具明显的灵活性。

一般都承认大多数动物的特征是遗传素质与环境相互影响的产物。换句话说,在每一种动物中成功地繁殖的个体使基因得以世代相传,从而确立了某些倾向,但许多可以观察到的性状却因受到动物所处环境中最接近的(或直接的)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因而动物的许多性状,特别是行为特征,可以认为是动物对于过去或现在所处环境的适应。例如,对鬣狗作过深入研究的荷兰个体生态学家Hans Kruuk断定:对于通常几乎不会遭到其他动物(除人类而外)捕食的许多大型食肉动物来说,食物来源的性质是影响其社会行为最直接的重要因素。更确切地说,同一个种的食肉动物的社会性的变化似乎常常可以归因于它们的食物来源的不同。

过去三年里,我们在野外,主要在怀俄明州西北部杰克逊镇附近的国立大德顿公园,观察了草原狼的行为。我们的研究表明:草原狼的社会组织确实是它们的食物来源的一种反映;而在这方面,三个变量有着直接而明显的影响:可能被它捕食的动物的数量,被捕食动物的空间分布及时间(即季节)分布。我们将报道如下两个方面的发现:草原狼对不同类型的食物来源似乎有特殊的行为适应性,以及这些适应性可能给它带来的好处。在我们着手把草原狼及其环境的复杂关系的这一方面加以分类叙述以前,我们将简要地描述这种动物和这种动物被我们研究时所处的环境。

草原狼和豺、狐、狼以及家犬属于哺乳动物的同一科。草原狼有19个可以识别的亚种,不过因为它们现时比以往更为易动多变,基本上都是杂种,所以似无必要保持较严密的分类。草原狼一年交配一次,通常是单配的,所以同一对草原狼可能长期在同一地区交配,通常每年都回到同一个穴居地去(草原狼在地下洞穴中生仔,洞穴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它们自己挖的;我们观察的草原狼一般利用早已由獾挖好的洞穴)。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Donald Bowen在加拿大艾伯塔省对草原狼进行的一项研究中注意到:成群生活的草原狼不仅在吃、住、行上相互亲密地联合,而且往往表现出有显性关系。在杰克逊镇附近的国立保护区研究草原狼的Franz J.Camenzind作了同样的观察。总之,群内的成员相互之间较之对外来者,如生活在同一地区的单只的或过往的草原狼,要更为亲近些。看来草原狼群中的大多数成员在遗传上是有关的。的确,草原狼社会结构的基础可能就是配对的狼,再加上那些已达到能照顾自己的年龄而尚未离群的仔狼。

每群一般只有一雌一雄繁殖。某些非繁殖个体可能会帮助饲育群内其他成员,多半是照顾它的“弟妹”们,并保护食物来源,主要是抵抗群外的草原狼。群内也可能包括非繁殖的依附者,或许也是群内配对狼的后代,它们继续在狼群附近生活而和群体相互影响甚微(有可能:这些个体从此种最低限度的联合中获得的好处是在双亲离去或死亡后能继承其留下的繁殖区)。

草原狼在加拿大、中美洲及美国大陆大多数州中的各种生态环境里都可见到,不过,甚至在单一的地理环境中,它们的社会行为也可能有显著的变化。我们长期观察野生草原狼的主要基地是国立大德顿公园东南角Blacktail孤山的周围地区。这里特别宜于研究动物行为及生态学。因为生活在公园中的动物相对地来说不受人类的影响。而且,Blacktail孤山比周围的谷地约高出300米,从这里很容易观察草原狼进行的正常活动。我们两人中的一个(Bekoff)在科罗拉多州国立落基山公园的几个研究人员帮助下作出的观察补充了我们在Blacktail孤山地区的发现。在进行该项研究的落基山公园的Moraine园内的环境条件和Blacktail孤山的十分不同,所以,在许多情况下,比较这两处所得的资料即能帮助我们鉴别那些影响社会行为的变量。我们也用槛养动物做了实验,这样,相应的对比变量可以较严密地受到控制。

对于我们这样的研究来说,重要的是要能鉴别野栖种群中的各种成员。不过,草原狼的鉴别特征,诸如大小(成狼8~20公斤)、毛色(白、灰、棕、锈红棕色的十分易变的混成色)会随时间变化。因此有必要捕捉并标记个别草原狼,为此目的,我们常常依靠脚套,不过套上的钳都包以厚厚的棉垫以减少被捕动物受伤的可能性。为了让草原狼不在捕机周围剧烈跳动,我们常常系上一丸镇静药,草原狼通常会把它吞下去。镇静药丸能使被捕的草原狼安静下来,但不致使它失去知觉。每隔6~8小时,我们就步行、坐雪橇或汽车巡视一次设置捕机的路线。这样,草原狼就不会过久地受到捕机的束缚。

草原狼一旦被捉住,就变得很驯良。因此,当发现捕机里有草原狼,我们就立即释放它,然后称重、记下性别、评定身体状况并估算年龄,再在它的两只耳朵上各装一个有色的鉴别标志,给它带上附有小型无线电发射机的项圈。这样,把它释放后,我们即使看不见它,也能鉴别它。因此我们总是能够知道哪些草原狼正在相互联合。Blacktail孤山的周围地区十分开阔,因而我们常常能看到草原狼(如果不用肉眼,就用双筒的或装在现场的望远镜),而无线电发射机主要用于收集个体或群体广泛活动的资料。

食物来源的性质会从许多方面影响草原狼的社会行为。例如,每当有像有蹄类(有蹄哺乳动物)这样的大型动物可资捕食时,就可以看到几种肉食动物(包括狮、狼、豺和非洲野狗)聚群结伙行猎。成群生活也可能是为了便于保卫像动物尸体贮藏处之类的主要食物来源。牛津大学动物行为研究组David Macdonald的观察表明,在以色列发现的亚洲胡狼的情况就是这样。

“冬天”(11月到4月),主要食物来源是大型有蹄动物如鹿、驼鹿,特别是的尸体。这些动物都死于其他原因,而并非死于草原狼的捕食。换句话说,草原狼在夏天捕杀通常广泛分布在它们居住的区域里的小型被捕食动物;冬天它们吃已死的大型被捕食动物(主要是)。这些大型动物是成群的,而且人们只在有限的季节里进行合法的狩猎,因此它们的尸体往往是东一堆西一堆地分散着的。冬天可资食用的动物尸体有所增加是很普遍的现象,多半是由于在这个季节里有蹄动物死亡率较高之故。

就食物数量、食物的空间和季节分布在使草原狼形成其社会行为方面所起的作用来说,我们的基本假说认为完全有可能不仅在利用不同食物来源的一些草原狼种群中,而且在一个种群之内按季节地了解这种社会变化。为了测定Blacktail孤山地区被捕食动物季节变动的影响,我们把夏天和冬天见到的草原狼群的大小作了比较。从1977年9月到1979年8月,我们对35只标记过的和约15只未标记过的草原狼作了1000多次观测后发现:在夏天的那几个月里,啮齿动物是主要食物来源,这时群体大小的平均值是1.3个体,而在冬季平均值就上升到1.8个体。由此看来,利用成堆的大型被捕食动物和提高草原狼的社会性似乎是有关的。

比较时,又得到另一个有趣的发现。Camenzind的观察地点离我们的仅小为1.6个体,而冬天却是3.0个体。这一发现说明:冬天可资食用的有蹄动物尸体的增加,不仅足以增强草原狼在这个季节的社会性,而且还有累积的效果,使草原狼在次年夏天增强了喜群性。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国立落基山公园的Moraine园区的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因为那里连续三个冬季实际上没有有蹄动物尸体。在那里,草原狼被迫整年只吃小型啮齿动物,因此群的平均大小,在冬天和夏天都是1.1个体。

我们还把在整整一年里在各观察地区看到的三个草原狼社会集团(单个个体,交配对及有三个以上个体的群)的频次作了比较。例如,在Blacktail孤山地区,我们观察数的35%是成群的,约50%是单个个体,它们或者是在被某一群体(或一交配对)占领的区域内偶尔过往的个体,或者是生活在该地区边缘的孤独的草原狼。而在有大量动物尸很明显,在Blacktail孤山附近,有蹄动物的尸体较为稀少而且只在少数小块地区里聚成堆,因此在那里只有很少的个体能够生活在保卫这些食物来源的群体中。那些通常被拒之于成堆尸体之外的其余的草原狼,无论是单只还是成对,只能到处觅食。国立落基山公园观察场地的事实支持这个结论;那里几乎没有动物尸体,而观察数中的97%是单个个体。

为了更好地了解草原狼集群的性质,及其适应于可以保卫的食物来源后所得的好处,我们不必跑遍大片地区。的确,过去三整年在Blacktail孤山对两群具有相邻巢区的草原狼所作的观察已经给我们提供了食物来源会影响社会行为的充分证据(动物的巢区定义为动物日常活动通常经过的区域)。

有明显差别。完全出于偶然(从来没有想到控制Blacktail孤山地区的动物尸体的分布),群A可获得的尸体约为17%,而群B为83%。像预期的那样,群A是较小的群,它从1978年11月到1979年4月底只有一对交配对。这一交配对的所有仔狼在前一年就已分散。而在同一时期,群B却有4个成员:一对交配对,一只它们1977年生下的雄性成体及一只1978年生下的1年龄雄狼(那只较大的非繁殖公狼帮助饲养1978年生下的这个“弟弟”)。这一群还包括两只雌性依附者,一只是这对交配对1978年生的,另一只我们相信是1977年生的;这两只很少和这一群的成员交往,不过被允许留在附近。从1978年11月到次年5月(及5月以后)群B的4个主要成员是紧紧结合在一起的:吃、住、行及保卫动物尸体都相互密切协作。在这一时期观察到的群的成员,在全部观察次数中只有6%是单个个体而50%以上都有4个成员聚在一起。从11月到4月底群A的公狼及雌狼有71%的时间在一起,其余时间则各自在其他草原狼的附近,不过并不与之密切联合。

已经观察到:并非交配对的草原狼如在一起过冬,那么,它们在一起过夏天的可能性就将增加。我们对Blacktail孤山地区的这两群草原狼的观察说明:每当冬天食物供应充足,较大的仔狼就至少可以继续分享其双亲的一部分巢区,而且如果仔狼和它们的双亲自始至终地过完第一个冬天,那么它们作为不满周岁的幼狼将很有希望留下一起过来年的夏天,甚至可能时间更长些。有趣的是于1978年秋天离开群A(即那一过冬),而且它们恰好是在其双亲巢区里啮齿动物的数量正在增长的季节里返回的,不过这些幼狼保持孤独,并不帮助饲养它们的“弟妹”们,而且一般来说它们显然不像群B里尚未离群的幼狼那样和双亲密切联合。

在上一个(1979~1980)冬季里,居住在Blacktail孤山附近的草原狼群的食物利用和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又有了另一种有趣的发展。在前两年冬天的12月,在我们研究的地区里下了大雪。但是今年,群A(即那对交配对)和群B(即那个群)的巢区直到1月份后期才被雪覆可以较长时期地捕获较多的啮齿动物。前两个冬季,群A的所有幼狼到11月就已分散,而今年一只1979年4月生的幼狼到次年2月仍然和双亲在一起(群B内1979年4月生的3只仔狼,在次年2月仍然留在群内)。这样看来,草原狼食物来源的自然发生的变化会引起它们的社会组织的变化,至少在短时期里是这样的。这种变化的后果将在以后进行调查研究。

社会结合并不是草原狼社会行为中唯一受到食物来源变化影响的一个方面。这种变化对于动物如何利用空间也有强烈影响。对这种讨论来说,重要的是要了解巢区(即一只动物或一群动物日常活动所达到的区域)和领域之间的区别。巢区有可以伸缩的、未设防的界线,所以,不同个体或群的巢区或许会有相当程度的重叠;而领域则可定义为一个个体或类群所占领的区域,几乎完全排除同种的其他个体并积极地阻止它们侵入。在某些地域里,草原狼很明显地对抗其他动物以保卫自己领域,但在其他地区又没有证据说明它们是有领域性的。我们自己的发现表明:只有成群的草原狼才有领域性;独自生活或成对生活的个体虽然有固定的巢区,但并没有领域性,让我们来研究一下在Blacktajl孤山地区观察到的那两群草原狼吧。

B群的四个成员,作为一个群,在它们自己和群A(即那一对交配对)之间保持有界线分明的领域。它们也把许多外群的草原狼从自己领域里赶走,有时会把一只闯入者赶出二三公里之外(1979年4月,我们曾看见这群中的那只繁殖母狼,仅仅在产仔后几天,就把一只闯入的草原狼赶出一公里,而当它回到兽穴,它的配偶把那闯入者又赶出三公里)。另一方面,却从未见到群A的两个成员对抗其他草原狼以保卫其巢区的某个部分。这些由其他工作者的发现所证实的调查结果表明:个体或聚群防卫其区域的强度和是否存在大堆食物来源有关。

我们也已发现食物短缺显然会增加侵犯邻居的巢区和领域的次数,特别是在那些能找到所需要食物的地方。例如,虽然群A(即那一对交配对)常常侵入群B防卫的领域,但从未观察到群B的成员闯入过群A的巢区。事实上,这一群的成员很少离开它们自己的领域。考虑到领域内有着大量有蹄动物的尸体,这就并不出人意外了。

草原狼巢区和领域的大小随着位置、季节、年份以及个体的年龄和性别而呈现极大的不同,虽然并非一贯如此。在我们测量Black-tail孤山地区的10个成体的巢区时,发现其平均大小为21.1平方公里,并不因性别而有明显的差别。然而当我们根据草原狼的社会群把巢区的大小归类时,却发现孤独的个体及交配对因为它们在冬季被拒之于动物尸体之外,因此有较大的巢区,平均大小为30.1平方公里。群的成员,它们在冬季要保卫食物来源并倾向于留在自己的领域内,其平均巢区只有14.3平方公里。或许由于有蹄动物的尸体是成堆地分布的,群的成员的巢区范围变动也相当小。

聚群生活不仅在对抗竞争者以保卫食物来源方面,而且在繁殖活动方面也会有好处。草原狼一般在1月到4月交配,具体日期因地而异。母狼的怀孕率、繁殖力和幼仔的成活率很明显地和它总的健康状况有关,而健康状况又和怀孕前及怀孕期间它能得到的食物,即冬季食物来源的质和量密切相关。所以,群的成员常常能容易地找到食物这一点或许就可以说明有利于繁殖的重要条件。此外,当检查草原狼在冬季和夏季花在其他各种活动上的时间总量的时候,我们有了一个有趣的发现。

草原狼一般在清早和傍晚最为活跃,但在比较50只狼(其中35只是标记过的)行猎和休息所花费的时间后,我们发现:草原狼在冬天可以得到动物尸体,但食物来源通常较少;而在夏天容易获得小型啮齿动物,但必须寻找并捕杀它们,因此它们在冬天用于行猎的时间比在夏天少得多,而休息时间则多得多。休息时间的比率高于行猎时间,对怀孕的母狼总是有利的,因为它必须保存9个星期的怀孕期及此后营养所需的能量(一窝平均为6只幼仔,它们在初生时嗷嗷待哺,不能独立,在其一生的最初几个月是需要喂养及保护的)。如果在群中生活的母狼比单独和其配偶生活的母狼能有较多的休息时间,那么它会更顺利地繁殖。而且如上所述,在群中生活的母狼更有可能在养育后代方面得到帮助。

我们的关于草原狼聚群生活适应的调查结果得到了有关亚洲胡狼和鬣狗方面资料的支持,因此我们能够从中得出一些一般性的结论,而这些结论还应该用其他食肉动物种来验证。就冬季食物来源来说,我们已经发现在“有”和“没有”的情况下(即,生活在食物来源多而成堆的地区的个体和生活在食物来源稀少的地区的个体相比)“有”比“没有”则(1)更具社会性和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2)更有领域性并要保护食物来源;(3)有较紧缩的巢区;(4)在食物成堆的地区里较易受到同种成员的骚扰;(5)冬天可少走动多休息。聚群生活的好处可能包括下列好处中的任何一种:(1)特别在冬天,食物可得到较好的保护;(2)更容易找到食物;(3)个体,特别是成熟的雌体能保存繁殖和照顾幼仔所需的能量;(4)双亲以外的成员(最大的可能是较大的成员)可以帮助喂饲和保护幼狼。至于聚群生活会不会有利于获得大型被捕食动物则还是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至此,我们主要讨论了聚群生活对于可保护的食物来源的适应,不过,单独生活也是一种对于特殊食物来源的适应。我们从Black tail孤山观察到的草原狼的食物来源是啮齿动物,这是一种它们不能阻止其他草原狼捕食的食物,也是难以和其他草原狼(除幼仔外)分享的食物。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即使在紧密结合的群内生活的草原狼,当它们猎捕啮齿动物时,也暂时地变得孤独。因此,研究单独捕食的各种行为类型和研究聚群保卫领域及食物的各种行为类型是同样重要的。关于野栖草原狼如何寻找和捕捉被捕食动物的情况还知道得不多,不过我们已做了几个实验可在一定程度上阐明这种行为类型。

首先,任何捕食者寻找其捕食物的过程都是复杂的,而且不同种的食肉动物的捕食方式也完全不同。视觉、听觉和嗅觉刺激全都十分重要而且实际上可能是相辅相成地引起捕食者对于被捕食者的反应。然而,设法测定这三类刺激对于草原狼的相对重要性,并设法把这样的调查结果和草原狼的自然历史联系起来倒是很有意思的。为此所需的实验最好用捕来的狼,在外部刺激可以受到严格控制的条件下进行。

在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和Philip N.Lehner合作的第一套实验中,草原狼被放入一间30平方米的小屋里,其中藏了一只兔子。测定以一切可能的方式结合使用这三类刺激时,每只草原狼各需多少时间才能找到兔子。消除视觉刺激的方法是排除室内所有的光(在这种情况下,用红外电影摄影机拍摄草原狼);消除听觉刺激的方法是用死兔子作为被捕食动物;消除嗅觉刺激的方法是向小屋内吹入一种混淆其嗅觉的气味(兔群的气味)或在草原狼的鼻粘膜上喷硫酸锌溶液。

实验结果表明:当视觉刺激存在而缺乏听觉刺激和嗅觉刺激的时候,草原狼寻找其被捕食动物的时间变化很小。例如,把三种可用的刺激全用上,平均寻找时间为4.4秒;如果只有视觉刺激,寻找时间也只延长到5.6秒。没有视觉刺激而只有嗅觉刺激和听觉刺激的,平均寻找时间延长到大约36.1秒,即相当于利用三种刺激时所需寻找时间的8倍。当只有听觉刺激时,寻找时间略减为28.8秒:当只有嗅觉刺激时,延长到81.1秒。当这三种刺激全被抑制时,草原狼平均需要154.8秒,即超过2.5分,才能凭触觉找到被捕食动物。

所以,在这类实验条件下,使草原狼易于找到被捕食动物的各种感觉,按其重要性递减的次序来说是视觉、听觉、嗅觉。视觉最重要这一事实已由其他一系列实验结果所证实。在那些实验中,给草原狼同时提供了被藏起来但发出声音(呼吸声,瑟瑟索索的动作声等)的兔子和不出声但可以看见的兔子。看得到的兔子毫无例外地首先被捉住。草原狼可能是在长满低矮牧草的但十分容易看到被捕食动物的开阔平原上进化的,因此它们主要依靠视觉这一点很可能就是适应这种生态环境的结果。

为了较逼真地模拟草原狼天然的行猎环境,在户外,即在科罗拉多大学拥有的马克斯韦尔大牧场的大栅栏区(面积为6400平方米)里进行了同样的实验。由于研究区较大,户外干扰因素多,因此平均寻找时间全都较长,但却再一次证明视觉在寻找被捕食动物方面是最重要的感觉。然而在这里,嗅觉却被证明比听觉重要:草原狼能靠视觉刺激和嗅觉刺激较快地找到兔子(它们需要的平均时间为34.5秒),比靠视觉和听觉快(它们平均需要43.7秒)。同样地,单靠嗅觉刺激草原狼平均要72.7秒能找到被捕食动物,而单靠听觉刺激平均寻找时间就延长到208.8秒。这三类刺激都有时,平均寻找时间为30.1秒;三类刺激全被抑制时,平均时间延长到22.2分种。

室内实验结果和户外实验结果的差别可以用风的影响来说明。空中传播的嗅觉刺激对于行猎中的草原狼是十分重要的方向性指示。正如户外实验结果指出的那样,嗅觉比听觉重要:83.9%(56次中的47次)是从下风处逼近兔子的。同样,在国立大德顿公园我们的实验场里,所有我们观察到的野生草原狼逼近小家鼠的次数中有74.9%也是从下风处开始的。此外,在只让草原狼有嗅觉刺激的户外实验中,观察到在风速和逼近的距离即草原狼开始觉察到被捕食动物时与之相隔的距离之间有一种明显的相关关系。更确切地说,风速增加,逼近的距离也增加:当风速为每小时10公里时,逼近距离约为2米;而风速升到每小时40公里时,逼近距离就增加到约5米。

因此,行猎时草原狼看来虽然主要依靠视觉,但显然还存在着有效的后备系统,当某种感觉刺激缺乏或不适用时它们就可以依靠这种系统。凡是在看得到被捕食动物的情况下,在嗅觉和听觉刺激开始起作用之前,可能先开始依靠视觉刺激的追捕行动。但是,当被捕食动物隐藏得很好时,草原狼就可能依靠嗅觉刺激和听觉刺激的某种结合了(正确的结合可能取决于风的情况和被捕食动物发出的声响)。草原狼是效率很高的捕食者,它能在行猎中很快地扭身向后或向前,以便不论当时的环境条件如何,都能获得最大的好处。

草原狼实际上是怎样捕杀它找到的被捕食动物的呢?有关这个问题的知识,不仅对于研究捕食行为的比较和进化的生物学家来说,而且对参与防治和管理捕食动物工作的生物学家来说都是有用的。这里,最方便的办法是把被捕食动物区分成比草原狼小的和比它大的两类(草原狼偶而也捕杀大型活动物,不过,我们在Blacktail孤山地区对草原狼的观察表明这种形式的捕食行为是罕见的)。

首先,当被捕食的是啮齿动物这样的小型动物时,我们已经观察到七种区别明显的可以归入草原狼捕食行为的活动:依次为长距离搜索(草原狼走遍大片地区,扫视地洞以发现被捕食动物),严密搜索(它在地洞周围拨弄),辨别方位(它用一种警觉的姿势,大都是伸长鼻子闻或竖起耳朵听,以测出已发觉的被捕食动物的正确方位),悄悄接近(它慢慢地偷偷地接近它的捕食对象),猛扑(它后腿立起,前腿向前降落,以便把捕食对象按在地上),猛击(给捕获物猛然一击),最后杀死捕获物。草原狼通常咬啮齿动物的头部,或常常左右猛烈震摇它,使之死亡。

重要的是要明白并不是每次捕食行动都一定要包括所有这些活动。例如,我们发现,如果被捕食动物是田鼠这样较小的啮齿动物,草原狼对它就并不猛击而只是偷袭,然后猛扑,把它按在地上,下一步就是把它咬死。然而,如果被捕食动物是黄鼠这样较大的啮齿动物,我们观察到的草原狼很少猛扑,90%以上的情况是猛击。

在捕杀啮齿动物时,草原狼捕食结果的成功率是变化不定的。我们的数据表明成功的次数是10%~50%。我们还没有鉴别出影响成功率的所有变量,但是黄鼠似乎比小家鼠容易捕捉。草原狼的饥饿程度或许也是重要的。对于囚禁的草原狼的观察说明吃饱了的草原狼常常在杀死并吃掉啮齿动物之前先玩弄它。因此被捕食的动物常常逃掉。在野外也作了同样的观察。

我们也很想知道草原狼的捕食技巧是否随年龄而改进,所以比较了9只3月龄到6月龄的幼狼和15只成狼在它们猎捕小家鼠或黄鼠时所花的搜索、辨向和偷袭的时间。结果是成狼在搜索和辨向上花的时间较少;此外,成狼在这两种活动上所花时间的长短也较幼狼稳定得多。然而,偷袭所费的时间是没有差别的,两个年龄组在这种活动上花费的平均时间为5.5秒。因此,幼狼在觅得被捕食动物上的效率低于成狼。但是,一旦觅得,无论哪个年龄组的草原狼都是很快地偷袭它并杀死它。对于囚禁中的草原狼所作的研究也说明出生仅30天的幼狼有能力成功地捕杀一只小家鼠。换句话说,这种年龄的幼狼虽然很少有机会在野外杀死小啮齿动物,但它们确有这种能力。

的问题,由于某些原因几乎没有进行过能引出有用的一般性结论的观察。首先,不能区分猎获物究竟是草原狼杀死的还是其他野生捕食者或者甚至是家犬杀死的。而且已经知道大多数和草原狼在同一地区生活的健康有蹄动物都能为保护自身而对抗单只草原狼,因而这样的捕食行动的例子很少,也就很难观察到。现在确有少数资料,说明常常要两只以上草原狼才能制服一只健康的成鹿。在大多数情况下,草原狼捕杀的有蹄动物似乎不是年幼的,就是体弱的,常常是攻击它们的头部、颈部、腹部和臀部。一般认为草原狼对于野栖有蹄动物种群并没有明显的危害性。

关于草原狼捕食行动对绵羊的影响还不太清楚,这使我们注意到草原狼生物学中争论较多的方面,即草原狼的管理和防治问题。据说草原狼对牧羊业有明显的危害性,因此,100多年来,它一直是捕食动物防治计划的特别目标。现在,把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在许多情况下是来自公共财源)投入此项工作,但从减少草原狼的数量及防止家畜损失和受害这两方面来看,这种投资收获甚少。防治和管理计划之所以失败,主要是由于缺乏足够的关于草原狼行为和种群动态的背景资料。

关于野生草原狼对绵羊的捕食习惯,确实知道得很少很少。GuyConnolly及其在美国渔业和野生动物管理局的同事们已经发现:即使把草原狼和羊圈在一起,它们的捕食行为也出人意外地效果不佳。在这些实验中,接触38次,草原狼杀羊只有20次。而且,草原狼攻击羊之前费的平均时间(47分钟)和把羊杀死费的平均时间(13分钟)都很长,总计共需1个小时。羊的自卫行为在31.6%的情况下能阻挡住草原狼,所以草原狼在杀羊之前要费时间是可以理解的。当然,在天然的捕食者 被捕食者的相互关系中并不存在这种无效的捕食行动,即被捕食者不是逃脱就是竭尽全力地抗拒捕食者。然而很明显,羊经过人类这样伟大的驯化者的人工选择后实际上已经没有抵抗捕食者的能力了。

草原狼捕杀羊,有时也捕杀其他家畜和家禽。不过,许多研究结果都表明除了草原狼的捕食行动外,还有其他因素会使家畜和家禽遭受相当严重的损失。例如,据最近的研究报道:在70年代初,爱达荷州损失的母羊和羊羔价值达2 343 438美元。其中36%是疾病引起的,30%是未特别指明的原因引起的,34%是捕食动物引起的;而且其中只有14.3%的损失可归之于草原狼的捕食行动。此外,有资料表明:并不是所有的草原狼都吃羊,因此在有羊被害的地区不分青红皂白地滥杀草原狼并不是有效的防治方法。“美国内政部动物损害防治计划”发表的西部15个州有关家畜捕食者的最近研究断定:草原狼的这种捕食行动和种群动态之间的关系是模糊不清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草原狼成功的捕食行为使它自己遭了殃:它是受到人类威胁的,因为它捕食那些由于人们目光短浅的驯化措施而失去了大部分自卫能力的家畜。希望将来能通过育种使家畜重新具备自卫能力。目前,人们只能假定防治草原狼捕食行为的工作之所以失败是由于缺乏关于捕食种的基础知识。对本文描述的这个种的行为和生态学作进一步研究将能弥补这个缺陷。

我们发现草原狼是进行这类研究的特别好的对象。需要进一步的野外研究,用以测定我们的调查结果在多大程度上能应用于其他草原狼种群,应用于和它近缘的种,以及普遍地应用于食肉动物。同时应把草原狼正确地评价为这样的动物:它们已很好地适应于环境对它们施加的压力,包括人类的干扰和天然生态环境给以的严格限制。

2004 06 18 自《动物行为的奥秘》科学文献技术出版社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原创世界上最优秀的士兵——德军版主已阅

原创世界上最优秀的士兵——德军版主已阅

无知,对军事一无所知。对苏德战争的了解是从杂志上来的吧!首先,二战德军赖以取胜的就是两翼迂回包抄的装甲兵,虽然就坦克与坦克的比较来说火力不强,装甲薄弱,但它们集中使用,快速机动,在战争初期它们的敌人普...

2020-05-19 #短篇故事

民间故事推荐:湘西赶尸的故事

民间故事推荐:湘西赶尸的故事

...于湘西赶尸的最后记载见于上世纪50年代,讲述的是两个解放军战士的遭遇—— 上世纪50年代初,湘西地区刚刚解放,但形势极为复杂。两个便装的解放军战士在执行任务时,忽见两个打扮怪异、行踪诡秘的黑衣人。怀疑这二人...

2020-05-26 #小故事

军队历史知识故事:解放路上的“旋风”部队

军队历史知识故事:解放路上的“旋风”部队

编者按:解放军中可是有一只 旋风部队 。你想知道他们的历史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篇文章吧。 座落在锦州市解放路北的原40集团军,曾是这座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英雄的名片,虽在2017年的军改中人去楼空,但在锦城百姓...

2020-07-27 #短篇故事

散文父母的爱情故事

散文父母的爱情故事

...,她梦想着飞进这支队伍,成为他们中间的一员。一日,解放军公安大队的门口,摆上一溜桌子和凳子,一些年轻的军人在那里登记着什么。小姑娘看见许多人围在那里指指点点,有的询问登记的解放军: 同志,你们是来招兵...

2020-06-27 #故事阅读

大山里 奔流不息的血脉

大山里 奔流不息的血脉

大山里,奔流不息的血脉大山里,奔流不息的血脉解放军传播中心发布时间:04 0208:39解放军传播中心官方帐号“我是大山的战友,大山和我共度朝夕/我是无名的小草,扎根在贫寒的山脊……”这首由陆军某工程维护部队官兵自...

2020-05-13 #长篇故事

解放军公开番号的背后故事 什么叫集团军?

解放军公开番号的背后故事 什么叫集团军?

原题:徐焰:解放军公开番号的背后故事 2013年1月15日晚,央视频道发布消息说,“我军陆军集团军番号从今起解密。”至此,从1950年朝鲜战争开始、经过63年,中国媒体终于不必再用“某军”、“某集团军”这类模糊用语,而...

2020-07-05 #故事大全

中国海军70岁——走近海军背后的故事

中国海军70岁——走近海军背后的故事

...题回答了记者提问。吴谦说,经中央军委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将于4月下旬在青岛举行。届时,将举行高层研讨会、国际舰队检阅、联合军乐展示、文体交流等多项活动。截至目前,已有60余个国家...

2020-08-12 #故事阅读

中国海军70岁——走近海军背后的故事

中国海军70岁——走近海军背后的故事

...题回答了记者提问。吴谦说,经中央军委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将于4月下旬在青岛举行。届时,将举行高层研讨会、国际舰队检阅、联合军乐展示、文体交流等多项活动。截至目前,已有60余个国家...

2020-08-12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