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商务礼仪的实例故事

时间:2020-09-08

商务礼仪案例小故事可以复制

提示:本文共有 1070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22 分钟。

篇一:商务礼仪小故事交际礼仪 仅仅因为一口痰吗? 这是一场艰难的谈判。 一天下来,美国约瑟先生对于对手——中国某医疗机械的范厂长, 既恼火又钦佩。这个范厂长对即将引进的“大输液管”生产线行情非 常熟悉。不仅对设备的技术指数要求高,而且价格压的很低。在中 国,约瑟似乎没有遇到过这样难缠而有实力的谈判对手。他断定, 今后和务实的范厂长合作,事业是能顺利的。于是信服地接受了范 厂长那个偏低的报价。“ok!”双方约定第二天正式签定协议。天色 尚早,范厂长邀请约瑟到车间看一看。车间井然有序,约瑟边看边 赞许的点头。走着走着,突然,范厂长觉得嗓子里有条小虫在爬, 不由得咳了一声,便急急的向车间一角奔去。约瑟诧异地盯着范厂 长,只见他在墙角吐了一口痰,然后用鞋底擦了擦,油漆的地面留 下了一片痰渍。约瑟快步走出车间,不顾范厂长的竭力挽留,坚决 要回宾馆。 第二天一早,翻译敲开范厂长的门,递给他一封约瑟的信:“尊敬的 范先生,我十分钦佩您的才智与精明,但车间里你吐痰的一幕使我 一夜难眠。恕我直言,一个厂长的卫生习惯,可以反映一个工厂的 管理素质。况且,我们今后生产的是用来治病的输液管。贵国有句 谚语:人命关天!请原谅我的不辞而别,否则,上帝会惩罚我的??” 范厂长觉得头“轰”的一声,像要炸了。 评析: 人常说,大智不拘小节。但别人可以这样看你,你自己却不能这样 原谅自己,尤其是在社交活动中。因为有些小节,恰恰暴露出你礼 仪修养上的差距。而又恰是对方所重视的,这就形成了影响合作的 大障碍。医疗机械的生产,对环境和员工的卫生习惯要求很高,约 瑟的“苛求”并不过分,完全是对企业和产品负责,对公众负责的表 现。这也表现了他的科学管理及文明修养的水准。对比之下,范厂 长的水平就差了,尽管范厂长有谈判的才能,但文明水准相差太大, 又怎能实现和谐的长远合作呢? 因此,在社会交往中,言谈举止中的礼仪是非常重要的。 沟通礼仪 老太太与“配偶” 有位人口普查员填写人口登记表时问一位没有文化的老太太:“您有 配偶吗?”老太太愣了半天回答不上来。旁边有人解释说:“他是问 您有老伴吗?”老太太这才恍然大悟。 评析: 要得到最佳的沟通传播效果,必须顾及对方的理解接受能力和对方 的文化水平,从而有针对性地使用恰当的称呼、词句。如果连对方 都听不懂,就更谈不上对方的理解了。 餐桌交际礼仪 老田鸡“退二线” 某局新任局长宴请退居二线的老局长。席间端上一盘油炸田鸡,老 局长用筷子点点说:“喂 ,老弟,青蛙是益虫,不能吃。”新局长不 假思索,脱口而出:“不要紧,都是些老田鸡,已退居二线,不当事 了。”老局长闻听此言顿时脸色大变,连问:“你说什么?你刚才说 什么?”。新局长本想开个玩笑,不料说漏了嘴,触犯了老局长的自 尊,顿觉尴尬万分。席上的友好气氛尽被破坏,幸亏秘书反应快, 连忙接着说:“老局长,他说你已退居二线,吃田鸡不当什么事。” 气氛才有点缓和。 评析: 表面看起来,是这位新局长没有注意老局长的心态想显示点幽默, 结果因比喻用 词不当而弄巧成拙,其实是新局长内心深处隐藏的某些想法,因过 于得意而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来。所以,无论从语言运用上,还是从 个人思想、品质、性格上看,这位新局长都欠修养。 从谈话中的礼仪要求来说,应注意对方的心理忌讳,对心境不同的 人说不同的话,清代《治家格言》中就说: “莫对失意人谈得意事。” 五、这里没师傅,只有大夫 某高校一位大学生,用手捂着自己的左下腹跑到医务室,对坐诊的 大夫说:“师傅,我肚子疼。”坐诊的医生说:“这里只有大夫,没有 师傅。找师傅请到学生食堂。”学生的脸红到了耳根。 评析: 对于文化人称呼一定要明确,这样才能减少尴尬,这样既体现了自 己的文化水平,也表示了对他人的尊重。当然,作为大夫也应该注 意服务态度,讲究礼仪修养。对顾客不当的语言应予以宽容,批评 对方要采用委婉的语气。 电话礼仪 电话里的女高音 某杂技团计划于下月赴美国演出,该团团长刘明就此事向市文化局 作请示,于是他拨通了文化局局长办公室的电话。 可是电话响了足足有半分多钟时间,不见有人接听。刘明正纳闷着, 突然电话那端传来一个不耐烦的女高音:“什么事啊?”刘明一愣, 以为自己拨错了电话:“请问是文化局吗?”“废话,你不知道自己往 哪儿打的电话啊?”“哦,您好,我是市歌舞团的,请问王局长在 吗?”“你是谁啊?”对方没好气地盘问。刘明心里直犯嘀咕:“我叫 刘明,是杂技团的团长。” “刘明?你跟我们局长什么关系?” “关系?”刘明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我和王局长没有私人关系,我只想请示一下我们团出国演出的 事。”“出国演出?王局长不在,你改天再来电话吧。”没等刘明再说 什么,对方就“啪”地挂 断了电话。 刘明感觉像是被人戏弄了一番,拿着电话半天没回过神来。 评析: 在上述事例中,文化局的那位女同志在接听电话时态度懒散,语气 生硬、粗鲁,给人以盛气凌人的感觉。这不仅影响到公务的正常办 理,而且极大损害了国家公务员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 七、参观 南方某市五年前与国外的一座城市结为 “友好城市”。值五周年之际, 该市被邀请前去参观。为了此次出国参观能顺利进行,该市指派一 位副市长专门负责组织这项参观活动。 这位副市长很有经验。他首先提出参观人员名单,并对全体参观人 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学习参观城市政治、经济、文化、习俗等 方面的知识。此外,他还对全体参观者进行了分工,把领队、接洽、 翻译、食宿、安全等工作落实到个人,同时也把提问、记录、录音、 拍照等任务分配到人。 最后,他还请礼仪专家给全体团员讲授出国参观的礼仪规范,对团 员的着装、交际应酬等方面做了具体的规定。 该团出国参观结束后,外国朋友对团员在参观时的表现十分赞赏。 评析: 所谓参观,指的是有计划、有准备地对特定的项目所进行的实地观 察。这位副市长把这次参观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尤其在礼仪方面 的培训和要求做得更加具体,得到了外国友人的好评,体现我国公 务员的良好形象。 八、请向国徽敬礼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一名黑人少校军官和一名白人士兵在路上相 遇,士兵见对方是黑人,就没有敬礼。当他掠身而过,忽然听到背 后一个低沉而坚定的声音:“请等一下。”黑人军官对他说:“士兵, 你刚才拒绝向我敬礼,我并不介意。但 九、如此吃相 在与自己的同事一道外出参加一次宴会时,财政局干事姜克美因为 举止有失检点,从而招致了大家的非议。 姜克美当时在宴会上为了吃得畅快,在开始用餐之后便一而再、再 而三地减轻自己身上的“负担”。他先是松开自己的领带,接下来又 解开领扣、松开腰带、卷起袖管,到了最后,竟然又悄悄地脱去自 己的鞋子。尤其令人感到不快的是,姜克美在吃东西时,总爱有意 无意地咂巴其滋味,吃得訇然做响,并且其响声“一波未平,一波又 起”,“一浪高过一浪”。 姜克美在宴会上的此番作为,不仅令他身边的人瞠目结舌,而且也 叫他的同事们无地自容。大家就此纷纷指责姜克美:丢了自己的人, 丢了单位的人,也丢了大家的人。 十、拜访 张林是市外办的一名干事,有一次,领导让他负责与来本市参观访 问的某国代表团进行联络。为了表示对对方的敬意,张林决定专程 前去对方下榻的饭店拜访对方。 为了避免出现得仓促,他先用电话与对方约好了见面的时间,并且 告之自己将停留的时间长度。随后,他对自己的仪容、仪表进行了 修饰,并准备了一些本市的风光明信片作为礼物。 届时,张林如约而至,进门后,他主动向对方问好并与对方握手为 礼,随后做了简要的自我介绍,并双手递上自己的名片与礼品。简 单寒暄后,他便直奔主题,表明自己的来意,详谈完后便握手告辞。 作为一名国家公务员,张林上述表现符合拜会的常规礼仪,展示了 他训练有素的交际风采。篇二:商务礼仪小故事 仅仅因为一口痰吗? 这是一场艰难的谈判。 一天下来,美国约瑟先生对于对手——中国某医疗机械的范厂长, 既恼火又钦佩。这个范厂长对即将引进的“大输液管”生产线行情非 常熟悉。不仅对设备的技术指数要求高,而且价格压的很低。在中 国,约瑟似乎没有遇到过这样难缠而有实力的谈判对手。他断定, 今后和务实的范厂长合作,事业是能顺利的。于是信服地接受了范 厂长那个偏低的报价。“ok!”双方约定第二天正式签定协议。天色 尚早,范厂长邀请约瑟到车间看一看。车间井然有序,约瑟边看边 赞许的点头。走着走着,突然,范厂长觉得嗓子里有条小虫在爬, 不由得咳了一声,便急急的向车间一角奔去。约瑟诧异地盯着范厂 长,只见他在墙角吐了一口痰,然后用鞋底擦了擦,油漆的地面留 下了一片痰渍。约瑟快步走出车间,不顾范厂长的竭力挽留,坚决 要回宾馆。 第二天一早,翻译敲开范厂长的门,递给他一封约瑟的信:“尊敬的 范先生,我十分钦佩您的才智与精明,但车间里你吐痰的一幕使我 一夜难眠。恕我直言,一个厂长的卫生习惯,可以反映一个工厂的 管理素质。况且,我们今后生产的是用来治病的输液管。贵国有句 谚语:人命关天!请原谅我的不辞而别,否则,上帝会惩罚我 的……” 范厂长觉得头“轰”的一声,像要炸了。 评析: 人常说,大智不拘小节。但别人可以这样看你,你自己却不能这样 原谅自己,尤其是在社交活动中。因为有些小节,恰恰暴露出你礼 仪修养上的差距。而又恰是对方所重视的,这就形成了影响合作的 大障碍。医疗机械的生产,对环境和员工的卫生习惯要求很高,约 瑟的“苛求”并不过分,完全是对企业和产品负责,对公众负责的表 现。这也表现了他的科学管理及文明修养的水准。对比之下,范厂 长的水平就差了,尽管范厂长有谈判的才能,但文明水准相差太大, 又怎能实现和谐的长远合作呢? 因此,在社会交往中,言谈举止中的礼仪是非常重要的。 沟通礼仪 老太太与“配偶” 有位人口普查员填写人口登记表时问一位没有文化的老太太:“您有 配偶吗?”老太太愣了半天回答不上来。旁边有人解释说:“他是问 您有老伴吗?”老太太这才恍然大悟。 评析: 要得到最佳的沟通传播效果,必须顾及对方的理解接受能力和对方 的文化水平,从而有针对性地使用恰当的称呼、词句。如果连对方 都听不懂,就更谈不上对方的理解了。 餐桌交际礼仪 老田鸡“退二线” 某局新任局长宴请退居二线的老局长。席间端上一盘油炸田鸡,老 局长用筷子点点说:“喂 ,老弟,青蛙是益虫,不能吃。”新局长不 假思索,脱口而出:“不要紧,都是些老田鸡,已退居二线,不当事 了。”老局长闻听此言顿时脸色大变,连问:“你说什么?你刚才说 什么?”。新局长本想开个玩笑,不料说漏了嘴,触犯了老局长的自 尊,顿觉尴尬万分。席上的友好气氛尽被破坏,幸亏秘书反应快, 连忙接着说:“老局长,他说你已退居二线,吃田鸡不当什么事。” 气氛才有点缓和。 评析: 表面看起来,是这位新局长没有注意老局长的心态想显示点幽默, 结果因比喻用词不当而弄巧成拙,其实是新局长内心深处隐藏的某 些想法,因过于得意而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来。所以,无论从语言运 用上,还是从个人思想、品质、性格上看,这位新局长都欠修养。 从谈话中的礼仪要求来说,应注意对方的心理忌讳,对心境不同的 人说不同的话,清代《治家格言》中就说: “莫对失意人谈得意事。” 五、这里没师傅,只有大夫 某高校一位大学生,用手捂着自己的左下腹跑到医务室,对坐诊的 大夫说:“师傅,我肚子疼。”坐诊的医生说:“这里只有大夫,没有 师傅。找师傅请到学生食堂。”学生的脸红到了耳根。 评析: 对于文化人称呼一定要明确,这样才能减少尴尬,这样既体现了自 己的文化水平,也表示了对他人的尊重。当然,作为大夫也应该注 意服务态度,讲究礼仪修养。对顾客不当的语言应予以宽容,批评 对方要采用委婉的语气。 电话礼仪 电话里的女高音 某杂技团计划于下月赴美国演出,该团团长刘明就此事向市文化局 作请示,于是他拨通了文化局局长办公室的电话。 可是电话响了足足有半分多钟时间,不见有人接听。刘明正纳闷着, 突然电话那端传来一个不耐烦的女高音:“什么事啊?”刘明一愣, 以为自己拨错了电话:“请问是文化局吗?”“废话,你不知道自己往 哪儿打的电话啊?”“哦,您好,我是市歌舞团的,请问王局长在 吗?”“你是谁啊?”对方没好气地盘问。刘明心里直犯嘀咕:“我叫 刘明,是杂技团的团长。” “刘明?你跟我们局长什么关系?” “关系?”刘明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我和王局长没有私人关系,我只想请示一下我们团出国演出的 事。”“出国演出?王局长不在,你改天再来电话吧。”没等刘明再说 什么,对方就“啪”地挂断了电话。 刘明感觉像是被人戏弄了一番,拿着电话半天没回过神来。 评析: 在上述事例中,文化局的那位女同志在接听电话时态度懒散,语气 生硬、粗鲁,给人以盛气凌人的感觉。这不仅影响到公务的正常办 理,而且极大损害了国家公务员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 七、参观 南方某市五年前与国外的一座城市结为 “友好城市”。值五周年之际, 该市被邀请前去参观。为了此次出国参观能顺利进行,该市指派一 位副市长专门负责组织这项参观活动。 这位副市长很有经验。他首先提出参观人员名单,并对全体参观人 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学习参观城市政治、经济、文化、习俗等 方面的知识。此外,他还对全体参观者进行了分工,把领队、接洽、 翻译、食宿、安全等工作落实到个人,同时也把提问、记录、录音、 拍照等任务分配到人。 最后,他还请礼仪专家给全体团员讲授出国参观的礼仪规范,对团 员的着装、交际应酬等方面做了具体的规定。 该团出国参观结束后,外国朋友对团员在参观时的表现十分赞赏。 评析: 所谓参观,指的是有计划、有准备地对特定的项目所进行的实地观 察。这位副市长把这次参观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尤其在礼仪方面 的培训和要求做得更加具体,得到了外国友人的好评,体现我国公 务员的良好形象。 八、请向国徽敬礼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一名黑人少校军官和一名白人士兵在路上相 遇,士兵见对方是黑人,就没有敬礼。当他掠身而过,忽然听到背 后一个低沉而坚定的声音:“请等一下。”黑人军官对他说:“士兵, 你刚才拒绝向我敬礼,我并不介意。但你必须明白,我是美国总统 任命的 九、如此吃相 在与自己的同事一道外出参加一次宴会时,财政局干事姜克美因为 举止有失检点,从而招致了大家的非议。 姜克美当时在宴会上为了吃得畅快,在开始用餐之后便一而再、再 而三地减轻自己身上的“负担”。他先是松开自己的领带,接下来又 解开领扣、松开腰带、卷起袖管,到了最后,竟然又悄悄地脱去自 己的鞋子。尤其令人感到不快的是,姜克美在吃东西时,总爱有意 无意地咂巴其滋味,吃得訇然做响,并且其响声“一波未平,一波又 起”,“一浪高过一浪”。 姜克美在宴会上的此番作为,不仅令他身边的人瞠目结舌,而且也 叫他的同事们无地自容。大家就此纷纷指责姜克美:丢了自己的人, 丢了单位的人,也丢了大家的人。 十、拜访 张林是市外办的一名干事,有一次,领导让他负责与来本市参观访 问的某国代表团进行联络。为了表示对对方的敬意,张林决定专程 前去对方下榻的饭店拜访对方。 作为一名国家公务员,张林上述表现符合拜会的常规礼仪,展示了 他训练有素的交际风采。 沟通礼仪、用餐礼仪 目光与人品 有位企业经理讲过这样一件事情:“有一回,我同某销售公司经理共 进午餐。每当一位漂亮的女服务员走到我们桌子旁边,他总是目送 她走出餐厅。我对此感到很气愤, 我感到自己受到了侮辱。心里暗 想,在他看来,女服务员的两条腿比我要对他讲的话更重要。他并 没有听我讲话,他简直不把我放在眼里。” 评析: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尊重是礼仪的原则。这位销售经理的目光,不 仅表现了对他的合作伙伴的不尊重,而且表现了发自其心灵深处的 卑下庸俗:他把漂亮异性看的比工作、事业更重,他根本不尊重别 人,也不尊重自己。 每个公务人员都应有纯净高尚的心灵,唯此,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 好感和尊重,才能为良 好的合作奠定基础。 礼仪小故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有些朋友在学习礼仪时,一味地在意 某些肢体动作的尺度和刻度,比如握手时间要做到多少秒钟啊,身 体应该倾斜多少角度啊,站立时后双手的准确搁放位置啊等等,而 忽略了在做这些动作时应该表现出来的那种发自内心的尊重和自信。 这实在是缘木求鱼的事。礼仪的学习,决不仅仅是简单的肢体动作 的模仿,更不必去比着尺度做动作背着课文答题目,而是要学会把 律己敬人的心态用更自然更和谐的方式去表达出来。这就是礼仪的 最佳尺度。 孔融让梨 :孔融(153—208 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 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 丕的推崇。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注 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 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见了, 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 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 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 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程门立雪 :杨时(1053—1135)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 南剑州将乐人(今属福建)。中了进士后,他放弃做官,继续求学。 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俩是当时很有名 望的大学问家、哲学家、教育学,洛阳人,同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 他们的学说为后来的南宋朱熹所继承,世称程朱学派。 杨时仰慕二程的学识,投奔洛阳程颢门下,拜师求学,4 年后程颢 去世,又继续拜程颐为师。这时他年已 40,仍尊师如故,刻苦学习。 一天,大雪纷飞,天寒篇三:商务礼仪小故事交际礼仪 仅仅因为一口痰吗? 这是一场艰难的谈判。 一天下来,美国约瑟先生对于对手——中国某医疗机械的范厂长, 既恼火又钦佩。这个范厂长对即将引进的“大输液管”生产线行情非 常熟悉。不仅对设备的技术指数要求高,而且价格压的很低。在中 国,约瑟似乎没有遇到过这样难缠而有实力的谈判对手。他断定, 今后和务实的范厂长合作,事业是能顺利的。于是信服地接受了范 厂长那个偏低的报价。“ok!”双方约定第二天正式签定协议。天色 尚早,范厂长邀请约瑟到车间看一看。车间井然有序,约瑟边看边 赞许的点头。走着走着,突然,范厂长觉得嗓子里有条小虫在爬, 不由得咳了一声,便急急的向车间一角奔去。约瑟诧异地盯着范厂 长,只见他在墙角吐了一口痰,然后用鞋底擦了擦,油漆的地面留 下了一片痰渍。约瑟快步走出车间,不顾范厂长的竭力挽留,坚决 要回宾馆。 第二天一早,翻译敲开范厂长的门,递给他一封约瑟的信:“尊敬的 范先生,我十分钦佩您的才智与精明,但车间里你吐痰的一幕使我 一夜难眠。恕我直言,一个厂长的卫生习惯,可以反映一个工厂的 管理素质。况且,我们今后生产的是用来治病的输液管。贵国有句 谚语:人命关天!请原谅我的不辞而别,否则,上帝会惩罚我 的……” 范厂长觉得头“轰”的一声,像要炸了。 评析: 人常说,大智不拘小节。但别人可以这样看你,你自己却不能这样 原谅自己,尤其是在社交活动中。因为有些小节,恰恰暴露出你礼 仪修养上的差距。而又恰是对方所重视的,这就形成了影响合作的 大障碍。医疗机械的生产,对环境和员工的卫生习惯要求很高,约 瑟的“苛求”并不过分,完全是对企业和产品负责,对公众负责的表 现。这也表现了他的科学管理及文明修养的水准。对比之下,范厂 长的水平就差了,尽管范厂长有谈判的才能,但文明水准相差太大, 又怎能实现和谐的长远合作呢? 因此,在社会交往中,言谈举止中的礼仪是非常重要的。 沟通礼仪 老太太与“配偶” 有位人口普查员填写人口登记表时问一位没有文化的老太太:“您有 配偶吗?”老太太愣了半天回答不上来。旁边有人解释说:“他是问 您有老伴吗?”老太太这才恍然大悟。 评析: 要得到最佳的沟通传播效果,必须顾及对方的理解接受能力和对方 的文化水平,从而有针对性地使用恰当的称呼、词句。如果连对方 都听不懂,就更谈不上对方的理解了。 餐桌交际礼仪 老田鸡“退二线” 某局新任局长宴请退居二线的老局长。席间端上一盘油炸田鸡,老 局长用筷子点点说:“喂 ,老弟,青蛙是益虫,不能吃。”新局长不 假思索,脱口而出:“不要紧,都是些老田鸡,已退居二线,不当事 了。”老局长闻听此言顿时脸色大变,连问:“你说什么?你刚才说 什么?”。新局长本想开个玩笑,不料说漏了嘴,触犯了老局长的自 尊,顿觉尴尬万分。席上的友好气氛尽被破坏,幸亏秘书反应快, 连忙接着说:“老局长,他说你已退居二线,吃田鸡不当什么事。” 气氛才有点缓和。 评析: 表面看起来,是这位新局长没有注意老局长的心态想显示点幽默, 结果因比喻用词不当而弄巧成拙,其实是新局长内心深处隐藏的某 些想法,因过于得意而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来。所以,无论从语言运 用上,还是从个人思想、品质、性格上看,这位新局长都欠修养。 从谈话中的礼仪要求来说,应注意对方的心理忌讳,对心境不同的 人说不同的话,清代《治家格言》中就说: “莫对失意人谈得意事。” 五、这里没师傅,只有大夫 某高校一位大学生,用手捂着自己的左下腹跑到医务室,对坐诊的 大夫说:“师傅,我肚子疼。”坐诊的医生说:“这里只有大夫,没有 师傅。找师傅请到学生食堂。”学生的脸红到了耳根。 评析: 对于文化人称呼一定要明确,这样才能减少尴尬,这样既体现了自 己的文化水平,也表示了对他人的尊重。当然,作为大夫也应该注 意服务态度,讲究礼仪修养。对顾客不当的语言应予以宽容,批评 对方要采用委婉的语气。 电话礼仪 电话里的女高音 某杂技团计划于下月赴美国演出,该团团长刘明就此事向市文化局 作请示,于是他拨通了文化局局长办公室的电话。 可是电话响了足足有半分多钟时间,不见有人接听。刘明正纳闷着, 突然电话那端传来一个不耐烦的女高音:“什么事啊?”刘明一愣, 以为自己拨错了电话:“请问是文化局吗?”“废话,你不知道自己往 哪儿打的电话啊?”“哦,您好,我是市歌舞团的,请问王局长在 吗?”“你是谁啊?”对方没好气地盘问。刘明心里直犯嘀咕:“我叫 刘明,是杂技团的团长。” “刘明?你跟我们局长什么关系?” “关系?”刘明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我和王局长没有私人关系,我只想请示一下我们团出国演出的 事。”“出国演出?王局长不在,你改天再来电话吧。”没等刘明再说 什么,对方就“啪”地挂断了电话。 刘明感觉像是被人戏弄了一番,拿着电话半天没回过神来。 评析: 在上述事例中,文化局的那位女同志在接听电话时态度懒散,语气 生硬、粗鲁,给人以盛气 凌人的感觉。这不仅影响到公务的正常办理,而且极大损害了国家 公务员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 七、参观 南方某市五年前与国外的一座城市结为 “友好城市”。值五周年之际, 该市被邀请前去参观。为了此次出国参观能顺利进行,该市指派一 位副市长专门负责组织这项参观活动。 这位副市长很有经验。他首先提出参观人员名单,并对全体参观人 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学习参观城市政治、经济、文化、习俗等 方面的知识。此外,他还对全体参观者进行了分工,把领队、接洽、 翻译、食宿、安全等工作落实到个人,同时也把提问、记录、录音、 拍照等任务分配到人。 最后,他还请礼仪专家给全体团员讲授出国参观的礼仪规范,对团 员的着装、交际应酬等方面做了具体的规定。 该团出国参观结束后,外国朋友对团员在参观时的表现十分赞赏。 评析: 所谓参观,指的是有计划、有准备地对特定的项目所进行的实地观 察。这位副市长把这次参观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尤其在礼仪方面 的培训和要求做得更加具体,得到了外国友人的好评,体现我国公 务员的良好形象。 八、请向国徽敬礼 九、如此吃相 在与自己的同事一道外出参加一次宴会时,财政局干事姜克美因为 举止有失检点,从而招致了大家的非议。 姜克美当时在宴会上为了吃得畅快,在开始用餐之后便一而再、再 而三地减轻自己身上的“负担”。他先是松开自己的领带,接下来又 解开领扣、松开腰带、卷起袖管,到了最后,竟然又悄悄地脱去自 己的鞋子。尤其令人感到不快的是,姜克美在吃东西时,总爱有意 无意地咂巴其滋味,吃得訇然做响,并且其响声“一波未平,一波又 起”,“一浪高过一浪”。 姜克美在宴会上的此番作为,不仅令他身边的人瞠目结舌,而且也 叫他的同事们无地自容。大家就此纷纷指责姜克美:丢了自己的人, 丢了单位的人,也丢了大家的人。 十、拜访 张林是市外办的一名干事,有一次,领导让他负责与来本市参观访 问的某国代表团进行联络。为了表示对对方的敬意,张林决定专程 前去对方下榻的饭店拜访对方。 为了避免出现得仓促,他先用电话与对方约好了见面的时间,并且 告之自己将停留的时间长度。随后,他对自己的仪容、仪表进行了 修饰,并准备了一些本市的风光明信片作为礼物。 届时,张林如约 而至,进门后,他主动向对方问好并与对方握手为礼,随后做了简 要的自我介绍,并双手递上自己的名片与礼品。简单寒暄后,他便 直奔主题,表明自己的来意,详谈 完后便握手告辞。 作为一名国家公务员,张林上述表现符合拜会的常规礼仪,展示了 他训练有素的交际风采。 沟通礼仪、用餐礼仪 目光与人品 有位企业经理讲过这样一件事情:“有一回,我同某销售公司经理共 进午餐。每当一位漂亮的女服务员走到我们桌子旁边,他总是目送 她走出餐厅。我对此感到很气愤, 我感到自己受到了侮辱。心里暗 想,在他看来,女服务员的两条腿比我要对他讲的话更重要。他并 没有听我讲话,他简直不把我放在眼里。” 评析: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尊重是礼仪的原则。这位销售经理的目光,不 仅表现了对他的合作伙伴的不尊重,而且表现了发自其心灵深处的 卑下庸俗:他把漂亮异性看的比工作、事业更重,他根本不尊重别 人,也不尊重自己。 每个公务人员都应有纯净高尚的心灵,唯此,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 好感和尊重,才能为良好的合作奠定基础。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商务礼仪的实例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商务礼仪小故事和启示商务礼仪小故事

商务礼仪小故事和启示商务礼仪小故事

对方,局长,厂长,约瑟,刘明,礼仪,姜克美,张林,电话,修养,士兵,时间,车间,黑人,全体,团员,大夫,美国,才能,文化局,方面,老太太,合作,不尊重,副市长,中国,事业,医疗,卫生习惯,团长

2020-05-27 #故事阅读

商务礼仪小故事和启示商务礼仪小故事

商务礼仪小故事和启示商务礼仪小故事

对方,局长,厂长,约瑟,刘明,礼仪,姜克美,张林,电话,修养,士兵,时间,车间,黑人,全体,团员,大夫,美国,才能,文化局,方面,老太太,合作,不尊重,副市长,中国,事业,医疗,卫生习惯,团长

2020-05-27 #故事会

商务礼仪小故事和启示商务礼仪小故事

商务礼仪小故事和启示商务礼仪小故事

对方,局长,厂长,约瑟,刘明,礼仪,姜克美,张林,电话,修养,士兵,时间,车间,黑人,全体,团员,大夫,美国,才能,文化局,方面,老太太,合作,不尊重,副市长,中国,事业,医疗,卫生习惯,团长

2020-09-08 #故事大全

商务礼仪案例小故事 商务职场礼仪小故事

商务礼仪案例小故事 商务职场礼仪小故事

局长,厂长,刘明,约瑟,职场礼仪,小故事,商务,电话,对方,车间,修养,文化局,礼仪,合作,中国,医疗,卫生习惯,团长,对手,机械,感觉,文明,水准,气氛,杂技团,田鸡,影响,生产,谈判,什么事

2020-05-27 #故事会在线阅读

商务礼仪案例小故事 商务职场礼仪小故事

商务礼仪案例小故事 商务职场礼仪小故事

局长,厂长,刘明,约瑟,职场礼仪,小故事,商务,电话,对方,车间,修养,文化局,礼仪,合作,中国,医疗,卫生习惯,团长,对手,机械,感觉,文明,水准,气氛,杂技团,田鸡,影响,生产,谈判,什么事

2020-05-27 #故事会

商务礼仪案例小故事 商务职场礼仪小故事

商务礼仪案例小故事 商务职场礼仪小故事

局长,厂长,刘明,约瑟,职场礼仪,小故事,商务,电话,对方,车间,修养,文化局,礼仪,合作,中国,医疗,卫生习惯,团长,对手,机械,感觉,文明,水准,气氛,杂技团,田鸡,影响,生产,谈判,什么事

2020-05-27 #短篇故事

商务礼仪案例小故事 商务职场礼仪小故事

商务礼仪案例小故事 商务职场礼仪小故事

局长,厂长,刘明,约瑟,职场礼仪,小故事,商务,电话,对方,车间,修养,文化局,礼仪,合作,中国,医疗,卫生习惯,团长,对手,机械,感觉,文明,水准,气氛,杂技团,田鸡,影响,生产,谈判,什么事

2020-05-27 #经典故事

商务礼仪案例小故事 商务职场礼仪小故事

商务礼仪案例小故事 商务职场礼仪小故事

局长,厂长,刘明,约瑟,职场礼仪,小故事,商务,电话,对方,车间,修养,文化局,礼仪,合作,中国,医疗,卫生习惯,团长,对手,机械,感觉,文明,水准,气氛,杂技团,田鸡,影响,生产,谈判,什么事

2020-06-21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