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藏在“非遗”里的民间故事·宁波晚报

时间:2020-09-08

非遗的民间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235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前不久,我市公布了第三批宁波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新增55项民俗民间艺术、技艺项目。同时,64位市民被命名为宁波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在这个名录里,我们发现了几个熟悉而又新鲜的名词。相对于冷冰冰的文物和古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总是栩栩如生的,有浸透着宁波人以前生活场景的谜语,有精细而又繁琐的手工杆秤制作技艺,有那记忆中悠长的弹棉花声,还有最令人难忘的喷香长面味道……

一座城市是需要记忆的,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体现的则是鲜活的民间特色,也能最真实地保存和反映老底子宁波人一路走来的欢笑和辛酸。

从谜语里寻找逝去的岁月

项目名称:宁波谜语

传承人:傅瑞庭

傅瑞庭老人似乎藏着一肚子的谜语,一坐下,几个谜语就信手拈来。“后门口一株菜,落雪落雨会开花”(伞),“后门口一只缸,团团圆圆生疔疮”(锣鼓),“后门口一只乌鸡娘,人客来了咯咯响”(铜茶壶)。

这样的谜语在很多老宁波听来,想必都会升腾起一种熟悉的感觉吧。而今,傅瑞庭花了两年多的时间把这些老底子的宁波谜语收集起来,出了一本书——《宁波谜语新编》。在这本书里,收录了1800多条宁波谜语。

傅瑞庭是猜着宁波谜语长大的,“那个时候,夏夜乘风凉或冬日焐被窠时,一家人围在一起猜谜语,这是最美好的时刻”,只是如今,这样的场景已越来越多地成了一种记忆。

傅瑞庭告诉记者,其实很多老谜语,描绘了一幅幅当时的生活场景,在这些谜语里你能寻找到逝去岁月的影子。

“跍倒,■开,眼睛闭拢,看看黑洞洞,嗅嗅臭浓浓。”猜一猜谜底是什么?答案揭晓:罱河泥。

“这个谜语的前两句说的是农民罱河泥的姿势,后两句说河泥的形和味,非常贴切。”傅瑞庭说,上了年纪的宁波人可能还记得,一到冬日,只要农船能出入的江河,到处是罱河泥的船在水面上发出的“咿咿呀呀”的声音。

以前没有化肥,“罱河泥就是为了积肥。”一到罱河泥的时节,壮劳力们就摇着船,找一处河湾,停船,罱泥。他们站立船头,摆稳步子,将罱泥的夹子伸到河底,一张一合间,河底的罱头里已是满满一篓淤泥。然后,再慢慢拖起沉重的罱头,艰难地提上船舱。“那肥沃的河泥往往黑得发乌,油光闪亮,等放置一段时间,就是来年农田里最好的肥料。”

再比如,“一个大柴株,一打会撒尿,勿打勿撒尿。”说的就是“榨油机”。

据傅瑞庭介绍,旧时农村油坊都是人工榨油。“榨油机”其实是一个用合抱的大樟木挖空而成,榨油时就把菜籽饼放在圆槽里,四周用木桩牢固。

以前的油坊一般都用大圆木撞击。开撞时,大家一齐往后仰,将圆木末端高高扬起,然后像撞钟一样奋力往按在“榨油机”的木条上猛撞。撞一下,油饼就挤一下,于是在“咣咣咣”的撞击声中,清香四溢的菜油就顺着油槽汩汩地往油桶里流淌了。

每年到了油菜籽丰收的时节,农民们就把家里的菜籽拿到油坊榨菜籽油。“一到这个时候,即使是离油坊数里远,都能闻到那浓浓的菜油香。”而最让傅瑞庭津津乐道的是,那菜籽饼即便是榨干了油以后还是呈饼状,“这是最好的牛饲料,我记得困难时期,人们也曾拿这个充饥。”

还有,“奉旨钦差四海游,喜怒哀乐过春秋,过了春秋黄叶落,弃旧换新把奴丢。”这个谜语说的是“春牛图”。

傅瑞庭告诉记者,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每年过年前,宁波的一些孤老院就会印刷一些“春牛图”,然后由残疾人挨家挨户分发。当时的农民安排农时就靠这“春牛图”,所以碰到送春牛图的人都会以米或钱相赠。

据傅瑞庭回忆,旧时有种说法,说是来年收成好不好,就看这“春牛图”上的一幅画。“如果牧童坐在牛背上,说明来年风调雨顺;如果这头牛瘦骨嶙峋,说明来年农民要受苦受累了。”

记者发现,很多谜语里描绘的生活场景已经离我们渐行渐远了,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这样的生活也多少显得陌生,但是它们都曾经存在过,也将成为我们宝贵的财富。而对于很多老宁波来说,他们在猜这些谜语的同时,也能在记忆里翻寻往昔的生活。

三十年前,有人漏夜排队买长面

项目名称:长面制作技艺

传承人:吴建华

几个两米来高的木架子上,一根根“粗筷子”插在木架横梁上的小洞里,“筷子”上挂着白花花的面条,一直拖到地上……这就是宁波有名的长面。

“这几架子长面算什么?日头再猛点,一个村满地晒的都是,差点要摆到马路上去了。”鄞州高桥镇芦港村的吴建华,是村里长面制作技艺的第四代传承人,做长面三十来年了,他说,晒长面的情景那叫一个壮观。

宁波人有个习俗,谁家要是有刚生了小孩的媳妇,或是老人做寿,都要吃长面。因为长面易消化,产妇吃了奶水多,老人吃了则期望长命百岁。吴建华说以前面粉少,长面产量少,紧俏得很;现在做长面的人少了,但爱吃的人依然不少,所以依然供不应求。

做长面得“看天吃饭”,最怕下雨,一下雨,长面就晒不出,主顾们就催得急。“可有时候,怕什么就来什么。”吴建华记得,三十几年前,刚在集体面条加工厂干活那会,只要天晴,厂门口天天都排着买长面的长队。更夸张的是,有人为了买到长面,漏夜排队,只为第二天能“抢”到几斤长面。一天早上,吴建华到厂里上班,老远就看见厂门口摆满了竹篮,每个竹篮上还做着记号。原来前一天傍晚,余姚大隐的妇女们就坐船往芦港村赶,她们大多是做婆婆的来给坐月子的媳妇买长面。晚上她们就在村子的祠堂里睡一夜,把一只只竹篮放在厂门口排队。谁知道,第二天早上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长面没法晒,排队买面的老百姓只好空着手回去,等天晴时再来。

其实,下雨天,老百姓买不到长面急,吴建华他们做长面的心更急,尤其是梅雨季节,雨下个没完。“不要以为下雨天就能在家快活,我们每天都盼着天放晴呢。”早年没有天气预报,吴建华就照农民看天的方法,自己判断天气。“傍晚,落山日头好,空气干,说明第二天天气好,晚上立马和面。要是太阳下山被云罩住,空气还又潮又闷,第二天基本就不用晒面了。”

(转A19版)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藏在“非遗”里的民间故事·宁波晚报”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藏在“非遗”里的民间故事·宁波晚报

藏在“非遗”里的民间故事·宁波晚报

技艺,弹棉花,棉被,杆秤,手工,木杆,时候,高峰村,师傅,手艺,吴建华,宁波,时间,法家,棉絮,柴桥,一家,习俗,作坊,人家,传说,传统,儿子,小孩,开厂,工序,年纪,店面,才能,抬阁

2016-04-25 #故事阅读

藏在“非遗”里的民间故事·宁波晚报

藏在“非遗”里的民间故事·宁波晚报

技艺,弹棉花,棉被,杆秤,手工,木杆,时候,高峰村,师傅,手艺,吴建华,宁波,时间,法家,棉絮,柴桥,一家,习俗,作坊,人家,传说,传统,儿子,小孩,开厂,工序,年纪,店面,才能,抬阁

2020-09-09 #故事大全

藏在“非遗”里的民间故事·宁波晚报

藏在“非遗”里的民间故事·宁波晚报

技艺,弹棉花,棉被,杆秤,手工,木杆,时候,高峰村,师傅,手艺,吴建华,宁波,时间,法家,棉絮,柴桥,一家,习俗,作坊,人家,传说,传统,儿子,小孩,开厂,工序,年纪,店面,才能,抬阁

2017-08-02 #故事会

宁波晚报??数字报刊平台

宁波晚报??数字报刊平台

书展,宁波,浙江,文化,全民,周静,马玉,宁波出版社,中国,书香,会展经济,读书节,读者,新华书店集团,品牌,记者,佩尔尼克,中东欧,书店,城市,全省,全球,出版社,市民,故事集,文化交流,新华书店,展览,伊蒂,德拉夫

2020-06-20 #短篇故事

宁波晚报??数字报刊平台

宁波晚报??数字报刊平台

书展,宁波,浙江,文化,全民,周静,马玉,宁波出版社,中国,书香,会展经济,读书节,读者,新华书店集团,品牌,记者,佩尔尼克,中东欧,书店,城市,全省,全球,出版社,市民,故事集,文化交流,新华书店,展览,伊蒂,德拉夫

2007-01-03 #故事大全

老房子的故事·宁波晚报

老房子的故事·宁波晚报

宁波,发展,混凝土,营造厂,玻璃,砖石,混合结构,近代建筑,我国,旧址,水泥,砖瓦,宁波市,工程,结构,钢筋,钢骨,鲁班殿,上海,世纪,工厂,建筑材料,手工,加工,生产,木材加工,中国,会员,作坊,公所

2020-09-26 #故事大全

宁波晚报??数字报刊平台

宁波晚报??数字报刊平台

老兵,江北区,故事会,徐启,优抚对象,社区,宣传,法律服务,工作室,志愿者,故事,民政局,法律,法治,群众,记者,俞永,余人,律义,滕华,场特,将爱,普法办,桃源社区,战友,主角,义务,从业者,企业,优抚工作

2009-08-09 #短篇故事

保姆的传奇故事·宁波晚报

保姆的传奇故事·宁波晚报

保姆,林瑶,齐文,文化,富婆,一家,小说,雇主,陶先生,中国,人物,作家,大段,幼儿园,故事,情人,草根,面食,擦地板,曾经在,崔海,李兰,剁椒鱼头,亲身经历,书名,一行,丈夫,企业,凉山,包子

2020-07-16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