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魏征的故事 敢于进谏的魏征

时间:2020-09-07

魏征纳谏的故事

魏征(公元580~643年)是初期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字玄成,魏州曲城(今河北省大名县东)人。从小丧失父母,家境贫寒,但喜爱,不理家业,曾出家当过道士。末年参加瓦岗军。后来随同李密投奔,做辅佐太子的官。那时候,他几次劝李建成除掉,因此,恨透了他。玄武门事变以后,李世民派人找来魏征,沉着脸质问他: 你为什么要在我们兄弟之间挑拔是非? 在场大臣都为魏征捏了一把汗。只见魏征神色自如,不慌不忙地说: 可惜先太子没有听我的话,否则他不会落得今天这样的结果。 大臣们听了更加紧张。没想到李世民倒转怒为喜。他器重魏征的正直,不但不处分他,还任命他做了谏议大夫(负责向朝廷提意见的官员)。 李建成、李元吉死后不久,他们手下的人惟恐受到株连,人人自危。为安定人心,李世民宣布大赦:凡六月四日玄武门之变前与故太子和齐王有关系的人一律无罪,如有人再告发,就要反坐,受到惩罚。但人们还是不放心。李世民派魏征到河北一带进行安抚,途中碰到州县官员押送两名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旧部,魏征不避嫌疑,同副使商量后命令将他们释放了,李世民夸奖他做事能以国家为重。 敢于进谏的魏征 在上,唐初宰相魏征以敢于向直言进谏着称。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有不对的地方,魏征就会据理力争,进行劝说,即使因此而大发脾气,他也毫不畏惧,照旧慷慨陈词。 唐太宗对魏征是既赏识又敬畏的。魏征病逝后,唐太宗悲伤地说: 一个人用铜作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作镜子,可以发现自己做得对与不对。现在魏征死了,我失去了最珍贵的一面镜子。 有一年,唐太宗李世民派人征兵。有人建议,不满18岁的男子,只要个头大,也可以应征,唐太宗同意了。但魏征将诏书扣住不发,唐太宗催了几次,魏征还是不发。唐太宗大发雷霆,训斥魏征为何扣发他的诏书,魏征不慌不忙地说: 我听说,把湖水弄干捉鱼,虽能捉到鱼,但到明年就无鱼可捉了;把树林烧光捉野兽,也会捉到野兽,但到明年就无兽可捉了。如果把那些身体强壮,但不满18岁的男子征来当兵,以后还从哪里征兵呢?国家的租税杂役又由谁来承担呢?陛下的诏书上清楚地写着征召18岁以上的男子当兵,现在不到18岁的也应征,这岂不是说话不讲信用吗? 说得唐太宗哑口无言,好半天才说: 我过去总以为你固执,不通情达理,今天听你议论国家大事,才知道我的过错很大啊! 他立即下诏,免征不到18岁的男子,当然,唐太宗对魏征的劝谏并不是每一次都能愉快接受的,有时是既恨又怕,甚至还想干脆杀掉他! 有一次,唐太宗罢朝回来,气冲冲地对皇后说: 我应当杀了这个乡下佬。 长孙皇后赶忙问要杀谁,唐太宗说: 魏征这家伙老是在朝廷上折辱我。 皇后听了这话,连忙回去换上一身朝服,恭恭敬敬地站在庭院里。太宗见了,十分惊讶,问她这是在干什么,皇后说: 我听说只有圣明的君主才能有正直的臣下;现在魏征正直敢言,全是由陛下的英明所致呀,我怎敢不表示我的祝贺呢? 太宗听了,觉得很高兴。 唐太宗毕竟是一位明君,他虽然也像常人一样,喜欢听顺耳谀辞,不喜欢听逆耳忠言,但他还是能克制住自己的情绪,保持较为清醒的头脑,所以,他对魏征既尊重,又保持着良好的感情。 贞观元年(837),魏征被升任尚书左丞。这时,有人奏告他私自提拔亲戚作官,唐太宗立即派御史大夫温彦博调查此事。结果,查无证据,纯属诬告。但唐太宗仍派人转告魏征说:「今后要远避嫌疑,不要再惹出这样的麻烦。」魏征当即面奏说:「我听说君臣之间,相互协助,义同一体。如果不讲秉公办事,只讲远避嫌疑,那么国家兴亡,或未可知。」并请求太宗要使自己作良臣而不要作忠臣。太宗询问忠臣和良臣有何区别,魏征答道:「使自己身获美名,使君主成为明君,子孙相继,福禄无疆,是为良臣;使自己身受杀戮,使君主沦为暴君,家国并丧,空有其名,是为忠臣。以此而言,二者相去甚远。」太宗点头称是。 贞观中期以后,朝廷大臣都尽力歌颂太平盛世,魏征却给太宗上了一道奏章,指出他十个方面的缺点,希望他警惕,保持贞观初年的好作风。唐太宗把这个奏章写在屏风上,早晚阅读,引为戒鉴。他对魏征说: 我现在知道我的过错了,我愿意改正,否则我还有何脸面和你相见呢? 由于魏征处处为国家的利益着想,对皇帝的批评毫不客气,唐太宗对他既尊敬又害怕。一天,唐太宗正在逗弄一只小鹞子,看见魏征走来,怕魏征责怪,急忙将鹞藏在怀中。魏征装作没看见,向唐太宗奏事,故意拖延时间,等他离开时鹞已死在太宗怀中了。 魏征年老病重,太宗送医送药,使者相望于道路,来往不绝,并和太子一起去他家探望,把衡山公主许配给他的儿子魏叔玉。魏征去世后,太宗命朝中九品以上的官员都去吊唁,并为之亲自撰写碑文,刻于石上。太宗对他思念不已,跟左右的大臣说了如下的: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为表彰他的功绩,寄托自己的哀思,准备举行盛大的葬礼,但魏征的妻子不同意。太宗决定:尊重魏征的意愿,葬礼从简。结果,魏征就像一般读书人死去一样,只有一辆白木车子和一副白布帷帐为他送葬。 魏征一心要做良臣, 以谏诤为心,耻君不及尧舜 为已任。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他夙兴夜寐,兢兢业业,诚心诚意,竭尽忠心,以求在政治生涯中表现自已的品格和能力 君臣二人,一个虚怀若谷,广纳谏言,一个忠直敢谏,屡逆龙鳞。两人的政治思想不谋而合,相得益彰,合演了一曲臣尽忠,君畏臣的政治史剧。李世民和魏征,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着名的演员、最耀眼的明星。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魏征的故事 敢于进谏的魏征”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魏征简介 魏征进谏的故事 魏征的名言 魏征斩龙的故事

魏征简介 魏征进谏的故事 魏征的名言 魏征斩龙的故事

魏徵,唐贞观,下曲阳,唐太宗,家和,大象,史学家,后人,大业,祖籍,巨鹿郡,晋州市,政治家,思想家,文学,贞观之治,一代名相

2020-05-28 #故事会

魏征进谏 魏征直谏的故事 魏征名言

魏征进谏 魏征直谏的故事 魏征名言

魏征,唐太宗,李世民,马周,意见,陛下,百姓,帝王,建议,才能,政治,男子,镜子,就应该,我国,上身,古今,作用,历史,善恶,国家,大臣,官员,嫔妃,子女,得失,时候,规定,立法,不同意

2020-05-28 #短篇故事

魏征进谏 魏征直谏的故事 魏征名言

魏征进谏 魏征直谏的故事 魏征名言

魏征,唐太宗,李世民,马周,意见,陛下,百姓,帝王,建议,才能,政治,男子,镜子,就应该,我国,上身,古今,作用,历史,善恶,国家,大臣,官员,嫔妃,子女,得失,时候,规定,立法,不同意

2020-09-05 #故事会

魏征简介 魏征与唐太宗的故事 魏征进谏图的作者是谁

魏征简介 魏征与唐太宗的故事 魏征进谏图的作者是谁

魏征,阎立本,作者,唐太宗,绘画,言进谏,阎立,魏征直,魏徵,人物,作品,故事,大臣,各民族,代明,唐王,张僧繇,尤善,承家学,郑法士,高宗时,顾恺之,人物形象,丹青,人物画,传统,后世,关系,兄长,刚劲有力

2020-09-06 #故事大全

魏征的故事 敢于进谏的魏征

魏征的故事 敢于进谏的魏征

魏征,唐太宗,太宗,李世民,男子,太子,大臣,嫌疑,皇后,镜子,李元吉,李建成,良臣,使自己,我听说,君臣,官员,奏章,忠臣,结果,葬礼,诏书,过错,远避,野兽,陛下,到明年,还是不,不慌不忙,国家兴亡

2020-05-28 #故事会

魏征的故事 敢于进谏的魏征

魏征的故事 敢于进谏的魏征

魏征,唐太宗,太宗,李世民,男子,太子,大臣,嫌疑,皇后,镜子,李元吉,李建成,良臣,使自己,我听说,君臣,官员,奏章,忠臣,结果,葬礼,诏书,过错,远避,野兽,陛下,到明年,还是不,不慌不忙,国家兴亡

2020-09-05 #故事会

唐太宗把魏征比作自己的镜子 为何魏征死后 下令砸毁魏征墓碑?

唐太宗把魏征比作自己的镜子 为何魏征死后 下令砸毁魏征墓碑?

魏征,李世民,唐太宗,李建成,太子,墓碑,窦建德,黎阳,事情,时候,是非,砸毁,错误,结党营私,侯君集,徐世绩,李密,杜正伦,李承乾,谏官,政治家,思想家,后人,典范,仕途,丽都,事件,人生,俘虏,以绝后患

2018-02-02 #经典故事

唐太宗把魏征比作自己的镜子 魏征死后 太宗为何砸毁魏征墓碑?

唐太宗把魏征比作自己的镜子 魏征死后 太宗为何砸毁魏征墓碑?

魏征,太宗,墓碑,唐太宗,李世民,良臣,忠臣,唐太宗李世民,明君,李建成,太子,党羽,原因,宰相,形象,政敌,诤臣,高丽,使自己,沽名钓誉,结党营私,侯君集,曾建,杜正伦,李承乾,李建,褚遂良,中不,外不,家国

2013-05-29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