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以中国精神妙笔书写中国故事

时间:2020-09-01

中国精神感人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348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讲中国故事是时代命题,讲好中国故事是时代使命。好的作品就要为中国故事抒写,好的评论就要为中国精神高歌。获得第二十六届中国奖一等奖作品、新华社评论员文章《中国故事,更精彩的书写还在后面》就是这样一篇叙议融合、议论风生,通情达理、情理交融,言精语妙、辞达理举的评论精品。

以精妙的故事技巧把准情感维度

选择故事经典、深情讲好故事、阐释深刻道理是新华社评论员文章《中国故事,更精彩的书写还在后面》的精妙处之一。这篇文章既讲好了故事,又讲好了中国;既讲好了中国故事,又讲好了中国的沧桑历史故事、时代发展故事和民族复兴故事。这篇评论员文章通过巧妙的“讲故事”艺术将论点、论据、论证三者熔于一炉,所占笔墨无不令人叹为观止。

文章指出,天安门广场,长安街,浓缩一部中国近现代史。的确,广场映射时代,长街见证中国。正如文章中所说,天安门广场和长安街记录着中国历史故事,从中我们可以品味出深厚而又特别的政治蕴含;通过品读由天安门广场和长安街浓缩成的这部中国近现代史,可以思索出中国的时代命运,也一定会见证中国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顺利实现。

“在这里,曾闯入八国联军的队列,曾踏进日寇的铁蹄;在这里,也迸发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呐喊,发出了新中国成立的庄严宣告。”作者运用巧妙的对比手法讲了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日本在中国横征暴敛,中国爆发五四爱国运动、新中国成立这4个中国历史故事,通过“落后必然挨打”和“抗争必然奋起”两个被历史所证明的铁板真理的鲜明对比,从而激发起读者强烈的民族意识和自尊心,更有力地为中国精神铿锵呐喊!

“14年抗战,中国人民执干戈以卫社稷、洒热血以捍尊严,既为了‘中华民族永存世界上’,也为了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这段话,对中国人民14年连续一贯、脉络清晰的抗战历史进行了概略式描写,寥寥数语引人深思、发人深省、启人深悟。更用中国人民14年抗战这场关系中国命运、世界走向的大决战,昭示出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伟大真理。

时间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时间展现着一系列的历史事实。这篇评论员文章用中国历史故事的背景、中国历史故事的逻辑和经验教训来做论据,以证明论点的正确,既增加了文章的历史感,更增强了评论的厚重感!以充足的事实为依托,以充实的逻辑为根据,论述巧妙,论据充足,论证生动,是一篇通过讲好中国历史故事来支撑“中国故事,更精彩的书写还在后面”这一核心论点的成功之作!

历史记录真实!事实胜于雄辩!“100多年前,两位法国摄影家拍下了天安门广场的第一张彩色照片:残破的城楼下,一辆人力车冒着寒风,匆匆而过。今天,那个积贫积弱的旧中国早已远去,一个日益繁荣昌盛的新中国挺立于世界东方。”文章用古今的纵深对比,将中国的沧桑历史故事、时代发展故事和民族复兴故事讲述得直观形象,扣人心弦,感人肺腑,可谓直达人性,催人警醒,令人开窍。

在这篇经典的评论中,作者选择和运用的故事既真实可靠,又讲述精妙,加上丝丝入扣的逻辑论证,除了很好地用几个历史事实论据论证核心主题外,并借以抒发人民群众渴望民族复兴、期盼民族复兴和向往民族复兴的历史情感,按照故事的内在联系,充分调动事实逻辑的强大说理力量,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步步深入、层层递进,自然而然地表达情感,一层一层地体现观点,为整篇文章的立论和论述起着绝佳的铺垫作用和巧妙的渲染作用。

以巧妙的启迪艺术把准思想维度

所谓“精品”,必然是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去审视问题、研究问题、回答问题,真正将思想启迪、启发、启示到读者的心坎里去。唐人杜牧有云:“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评论之论点如若选得准、选得好、选得精妙,选得有分量,评论文章就成功了一大部分,并且常常以思想性、说理性、逻辑性来阐明事理、引人入胜、牵人深思,方才有分量、有深度、有威力。

俗话说,评论之妙,在于以思想智慧吸引人、以思想魅力打动人、以思想之美引导人。新华社评论员文章《中国故事,更精彩的书写还在后面》的思想魅力就在于,文章以“叙”为由阐明思想主旨,以“事”为主印证思想主题,以“评”为基点睛思想核心,时而从事实上着墨,时而从理论上着墨,时而从逻辑上着墨,交相呼应,相通相融,游刃有余,既引申发挥,阐明主题,启发思想,又寓理于事,寓思于述,启迪灵魂,站得高,论得深,讲得透。

澄清思想认识,凝聚思想共识,是评论的重要功能。这篇评论员文章通过对互联网流传的周恩来总理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历史图片和邓稼先、钱学森等亮相大阅兵的假想画的解读,凝聚起一个思想共识:只有重温甲午年“四万万人齐下泪”的巨痛、柳条湖的惊天一爆、卢沟桥畔的枪声,我们才能深切感受70年前神州沸腾、喜极而泣的胜利喜悦;才能深刻理解,一个饱受磨难的民族,一个在现代化进程中奋起直追的民族,为何如此渴望独立与富强,为何如此不懈追求文明与进步。

“1941年,海明威来到中国,看到10万农民唱着号子建造机场的壮观场景不禁感叹,中国人民有勤劳勇敢、不怕艰难牺牲的精神,必将取得最后胜利。”这种通过用场景描写,牵人回忆;用典型事实说话,信笔而作的写作艺术,比仅仅根据个别事例妄发议论的做法,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不知要强多少!这样的论证手法,不仅很好地表达了文章的观点,烘托了评论文章的论点,更给人留下久久不忘的深刻印象和深度记忆。

这样的现实场景的确启迪心灵,这样的深沉思绪的确魅力无限:漫步在游人如织的天安门广场,感怀巨变,仰望苍穹,人民英雄纪念碑上赫然刻着,“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沿着无数先烈铺筑的复兴之路前行,那豪迈的宣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依然让人热血沸腾,那不变的呼声——“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依然让人热泪盈眶。

评论是思想教育的“强磁场”,是最普遍、最生动、最有力的思想教育手段。在这篇经典的评论中,作者通篇以寓教于宣的写作艺术,潜移默化,引人思考;以启迪人的思想教育艺术,渗而透之,教化合一,最大限度发挥好了评论表达舆论、反映舆论、引导舆论等功能,让文章蕴含智慧、让语言传承力量,启迪引导读者要坚定“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个政治信仰,自觉担当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使命。

以美妙的鲜活话语把准理性维度

言之有文,方能辞达理举。评论要用浓缩的、精粹的,严肃的、活泼的,丰满的、具象的鲜活语言来说明问题。丝毫没有干巴巴的感觉,却处处蕴含水润润的味道。新华社评论员文章《中国故事,更精彩的书写还在后面》以生动活泼、鲜活形象、通俗轻快的话语,抓人眼球,更抓人心神,处处充满着概念、判断、推理的方寸感、逻辑性和理性度。

“无数的瞬间与场景,无数的掌声与感动,汇成了一个个精彩难忘的中国故事,写在了我们心灵深处,凝结成新的集体记忆。”“落后与挨打,抗争与奋起,高耸的华表见证这一切,红墙黄瓦又承载多少兴衰成败。”“古往今来,中国乃至人类发生的无数次战争中,从未像这场战争这样深刻地决定了现在、影响着未来。”在这篇评论员文章中,一句话就蕴含着一段历史故事,一句话就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评论既讲论点鲜明,又讲循循善诱、娓娓道来,话语诚恳,直达心底。评论写作中,每一个问题的提出,每一句话的判断,哪怕每一个小小的概念,甚至一个关联词语的运用,都必须力求准确无误、恰到好处、不差毫分。正如这样的语句:“今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与实践,和平发展的浩荡潮流,让人们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和平的阳光下,中国正与各国一道携手前进;中国的发展壮大,必将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发展壮大。”

“不论时代如何变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永远是中国人心灵的灯塔,总能汇聚起磅礴的力量,照亮民族复兴的光明未来。”形象化是评论语言艺术中的重要因素,也是感染人心、启迪人心、教化人心的一个“兴奋点”。这篇评论员文章以寓教于评、寓思于事、寓理于形的形象化说理手法,把道理讲得绘声绘色,栩栩如生,通俗易懂。通篇叙事与论析并重,说理与故事交融,凝重与轻松同在,以严密的逻辑推理,严肃的论述论证,辅以精湛精妙的文字表达,将这篇评论员文章所包容的思想力量和情感力量,施展并扩散得更加充分有力。

借古喻今,训导后人。在这篇经典的评论中,作者通过对历史纵深感极强的几个史料恰如其分地巧妙运用,以丰富的历史联想,贴切的对比对照,闪光的中国故事,不仅为文章增加时代感,更注入了新思想、新启发、新力量。字里行间充满了生动和文采、思想和睿智、活泼和自由,文字技巧炉火纯青、出神入化,为文章的说理论证提供了典型可靠的事实论据和鲜活生动的语言魅力,尽显评论文章的说服力、生动性和理性深度。

作者系人民武警报社总编室副主任

责任编辑:吕俊平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以中国精神妙笔书写中国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以“攀登精神”讲述中国故事

以“攀登精神”讲述中国故事

精神,征途,峰顶,中国,中华民族,深海,珠峰,大海,奇迹,攀登者,心怀,时代,星辰,美好生活,蛟龙,挑战,一个又一个,中国人,中国科技,施帅,曾言,新时代,追梦,世界,天线,中华儿女,图片,人民日报,中国航天,事业

2010-03-02 #短篇故事

要以昂扬向上的精神气质 讲好中国故事

要以昂扬向上的精神气质 讲好中国故事

上海,创作,时代,精神,大江,大河,人民,作品,观众,文化,现实主义,精品,专家,主旋律,人心,使命,命运,故事,深入生活,最强音,道路,题材,发展,生产,创作理念,博导,上海文化,中华民族,优秀作品,作用

2019-12-28 #经典故事

「70周年国庆特刊」《故事里的中国》:以经典致敬经典传承民族精神

「70周年国庆特刊」《故事里的中国》:以经典致敬经典传承民族精神

故事,观众,中国,经典,李白,历史,节目,新中国,李侠,表演,艺术,何兰芬,戏剧,致敬经典,中央,夫妻,时代,现实主义,广播电视总台,新中国成立,嘉宾,文化,文艺作品,方式,电视,现实,电影,电报,真情,经典作品

2020-07-17 #故事阅读

「70周年国庆特刊」《故事里的中国》:以经典致敬经典传承民族精神

「70周年国庆特刊」《故事里的中国》:以经典致敬经典传承民族精神

故事,观众,中国,经典,李白,历史,节目,新中国,李侠,表演,艺术,何兰芬,戏剧,致敬经典,中央,夫妻,时代,现实主义,广播电视总台,新中国成立,嘉宾,文化,文艺作品,方式,电视,现实,电影,电报,真情,经典作品

2020-07-17 #经典故事

「70周年国庆特刊」《故事里的中国》:以经典致敬经典传承民族精神

「70周年国庆特刊」《故事里的中国》:以经典致敬经典传承民族精神

故事,观众,中国,经典,李白,历史,节目,新中国,李侠,表演,艺术,何兰芬,戏剧,致敬经典,中央,夫妻,时代,现实主义,广播电视总台,新中国成立,嘉宾,文化,文艺作品,方式,电视,现实,电影,电报,真情,经典作品

2017-10-19 #经典故事

「70周年国庆特刊」《故事里的中国》:以经典致敬经典传承民族精神

「70周年国庆特刊」《故事里的中国》:以经典致敬经典传承民族精神

故事,观众,中国,李白,经典,历史,节目,新中国,李侠,表演,艺术,何兰芬,戏剧,中央,夫妻,时代,现实主义,广播电视总台,新中国成立,嘉宾,文化,文艺作品,电视,方式,现实,电影,电报,真情,经典作品,舞台艺术

2014-08-05 #长篇故事

《剑王朝》用“侠仁大义”讲述中国故事 以传统文化书写武侠精神

《剑王朝》用“侠仁大义”讲述中国故事 以传统文化书写武侠精神

爱奇艺,剑王,戴莹,见面会,题材,冯小刚,传统文化,副总裁,美和,内容,写意,剧集,媒体,微博,文化,中国故事,传统武侠,总监制,总制片人,著名导演,丁宁,冯小,姚笛,延禧,张维娜,李一,李光复,肖旭,网络作家,陆国强

2017-08-07 #短篇故事

《夺冠》为什么以郎平为主线?巩俐演技获赞 再现中国女排精神!

《夺冠》为什么以郎平为主线?巩俐演技获赞 再现中国女排精神!

郎平,巩俐,中国女排,演技,女排,教练,历史,电影,角色,总教练,主教练,冠军,故事,照片,观众,短发,细节,语气,身份,队员,指导,为主线,女排精神,这部电影,白浪,陈忠,陈忠和,中饰,好一,好的

2014-07-09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