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历史故事的成语以及人物

时间:2020-09-01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和人物

提示:本文共有 321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故事

通过读历史,可以让人了解历史上的人和事。知道什么样的人是好人,什么样的人是坏人,应该选取什么样的人生榜样,树立怎样的人生志向,如何修炼人生的品格。我们为大家整理了历史故事的成语,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历史故事的成语篇一:周游列国

吴王阖闾在伍子胥、孙武的帮助下,大败楚国,声势很大,连中原一些大国都受到威胁,首先受到威胁的是齐国。齐国自从齐桓公死后,国内一直很不安定。后来到齐景公当了国君,用了一位有才能的大臣晏婴当相国,刷新朝政,齐国又开始兴盛起来。

公元前500年,齐景公和晏婴想拉拢邻国鲁国和中原诸侯,把齐桓公当年的事业重新干一下,就写信给鲁定公,约他在齐鲁交界的夹谷地方开个会。

那时候,诸侯开会,都得有个大臣当助手,称做“相礼”。鲁定公决定让鲁国的司寇管司法的长官孔子担任这件事。

孔子名叫孔丘,是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陬音zōu人。他父亲是个地位不高的武官。孔子三岁上就死了父亲,靠他母亲带着他搬到曲阜住下来,把他抚养成人。据说他从小很爱学礼节,没有事儿,就摆上小盆小盘什么的,学着大人祭天祭祖的样子。

孔子年青时候,读书很用功。他十分崇拜周朝初年那位制礼作乐的周公,对古礼特别熟悉。当时读书人应当学的“六艺”,也就是礼节、音乐、射箭、驾车、书写、计算,他都比较精通。他办事认真。开头他当过管理仓库的小吏,物资从来没有缺少;后来又当管理牧业的小吏,牛羊就繁殖得很多。没到三十岁,名声就渐渐大了起来。

有些人愿意拜他做老师,他就索性办了个私塾,收起学生来。鲁国的大夫孟僖子僖音xī临死时,嘱咐他的两个儿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到孔子那儿去学礼。靠南宫敬叔的推荐,鲁昭公还让孔子到周朝的都城洛邑去考察周朝的礼乐。

孔子三十五岁那年,鲁昭公被鲁国掌权的三家大夫——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轰走了。孔子就到齐国去,求见齐景公,跟齐景公谈了他的政治主张。齐景公待他很客气,还想用他。但是相国晏婴认为孔子的主张不切实际,结果齐景公没用他。孔子再回到鲁国,仍旧教他的书。跟随孔子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

到了公元前501年,鲁定公派孔子做中都今山东汶上县宰,第二年,做了司空管理工程的长官,又从司空调做了司寇。

这一回,鲁定公把准备到夹谷跟齐国会盟的事告诉了孔子,孔子说:“齐国屡次侵犯我边境,这次约我们会盟,我们也得有兵马防备着。希望把左右司马都带去。”

鲁定公同意孔子的主张,又派了两员大将带了一些人马,随同他上夹谷去。

在夹谷会议上,由于孔子的相礼,鲁国取得了外交上的胜利。会后,齐景公决定把从鲁国侵占过来的汶阳今山东泰安西南地方的三处土地还给了鲁国。

齐国的大夫黎鉏认为孔子留在鲁国做官对齐国不利,劝齐景公给鲁定公送一班女乐去。齐景公同意了,就挑选了八十名歌女送到鲁国去。

鲁定公接受了这班女乐,天天吃喝玩乐,不管国家政事。孔子想劝说他,他躲着孔子。这件事使孔子感到很失望。孔子的学生说:“鲁君不办正事,咱们走吧!”

打那以后,孔子离开鲁国,带着一批学生周游列国,希望找个机会实行他的政治主张。可是,那个时候,大国都忙于争霸的战争,小国都面临着被并吞的危险,整个社会正在发生变革。孔子宣传的一套恢复周朝初年礼乐制度的主张,当然没有人接受。

他先后到过卫国、曹国、宋国、郑国、陈国、蔡国、楚国。这些国家的国君都没有用他。

有一回,孔子在陈、蔡一带,楚昭王打发人请他。陈、蔡的大夫怕孔子到了楚国,对他们不利,发兵在半路上把孔子截住。孔子被围困在那里,断了粮,几天都没吃上饭。后来,楚国派了兵来,才给他解了围。

孔子在列国奔波了七八年,碰了许多钉子,年纪也老了。末了,他还是回到鲁国,把精力放到整理古代文化典籍和教育学生上面。

孔子在晚年还整理了几种重要的古代文化典籍,像《》、《尚书》、《春秋》等。《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总集,共收集西周、春秋时期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其中有不少是反映古代社会生活的民间歌谣,它在我国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尚书》是一部我国上古历史文献的汇编。《春秋》是根据鲁国史料编成的一部历史书,它记载着公元前722年到前481年的大事。

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他死后,他的弟子继续传授他的学说,形成了一个儒家学派,孔子成了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学术思想在后世影响很大,他被公认为我国古代第一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历史故事的成语篇二:萧何月下追韩信

秦末农民战争中,韩信仗剑投奔项梁军,项梁兵败后归附项羽。他曾多次向项羽献计,始终不被采纳,于是离开项羽前去投奔了刘邦。

有一天,韩信违反军纪,按规定应当斩首,临刑时看见汉将夏侯婴,就问到:“难道汉王不想得到天下吗,为什么要斩杀壮士?”夏侯婴以韩信所说不凡、相貌威武而下令释放,并将韩信推荐给刘邦,但未被重用。后韩信多次与萧何谈论,为萧何所赏识。刘邦至南郑途中,韩信思量自己难以受到刘邦的重用,中途离去,被萧何发现后追回,这就是和戏剧中的“萧何月下追韩信。”此时,刘邦正准备收复关中。萧何就向刘邦推荐韩信,称他是汉王争夺天下不能缺少的大将之材,应重用韩信。

刘邦采纳萧何建议,七月,择选吉日,斋戒,设坛场,拜韩信为大将。从此,刘邦文依萧何,武靠韩信,举兵东向,争夺天下。

历史故事的成语篇三:盘庚迁都

商汤建立商朝的时候,最早的国都在亳音bó,今河南商丘。在以后三百年当中,都城一共搬迁了五次。这是因为王族内部经常争夺王位,发生内乱;再加上黄河下游常常闹水灾。有一次发大水,把都城全淹了,就不得不搬家。

从商汤开始传了二十个王,王位传到盘庚手里。盘庚是个能干的君主。他为了改变当时社会不安定的局面,决心再一次迁都。

可是,大多数贵族贪图安逸,都不愿意搬迁。一部分有势力的贵族还煽动平民起来反对,闹得很厉害。

盘庚面对强大的反对势力,并没有动摇迁都的决心。他把反对迁都的贵族找来,耐心地劝说他们:“我要你们搬迁,是为了想安定我们的国家。你们不但不谅解我的苦心,反而发生无谓的惊慌。你们想要改变我的主意,这是办不到的。”

由于盘庚坚持迁都的主张,挫败了反对势力,终于带着平民和奴隶,渡过黄河,搬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在那里整顿商朝的政治,使衰落的商朝出现了复兴的局面,以后二百多年,一直没有迁都。所以商朝又称作殷商,或者殷朝。

从那时候起,经过三千多年的漫长日子,商朝的国都早就变为废墟了。到了近代,人们在安阳小屯村一带发掘出大量古代的遗物,证明那里曾经是商朝国都的遗址,就叫它是“殷墟”。

从殷墟发掘出来的遗物中,有龟甲就是龟壳和兽骨十多万片,在这些龟甲和兽骨上面都刻着很难认的文字。经过考古学家的研究,才把这些文字弄清楚。原来商朝的统治阶级是十分迷信鬼神的。他们在祭祀、打猎、出征的时候,都要用龟甲和兽骨来占卜一下,是吉利或是不吉利。占卜之后,就把当时发生的情况和占卜的结果用文字刻在龟甲、兽骨上。这种文字和现在的文字有很大的不同,后来就把它叫做“甲骨文”。现在我们使用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演变过来的。

在殷墟发掘的遗物中,还发现大量的青铜器皿、兵器,种类很多,制作很精巧。有一个叫做“司母戊”的大方鼎,重量有八百七十五公斤,高一百三十多厘米,大鼎上还刻着富丽堂皇的花纹。这样大的青铜器,说明在殷商时期,冶铜的技术和艺术水平都是很高的。但是也可以想象得出,像这样巨大的精美的大鼎,不知道渗透着多少奴隶的血汗哩!

考古工作者还在殷墟发掘了殷商奴隶主的墓穴。在安阳武官村一座商王大墓中,除了大量的珍珠宝玉等奢侈的陪葬品之外,还有许多奴隶被活活杀死殉葬。在大墓旁边的墓道里,一面堆着许多无头尸骨,一面排列着许多头颅。据甲骨片上的文字记载,他们祭祀祖先,也大批屠杀奴隶做供品,最多的竟达到二千六百多个。这是当年奴隶主残酷迫害奴隶的罪证。

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我们对殷商时期的社会情况有了比较确凿的考证。所以说,我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以及人物”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历史故事成语及主要人物 历史故事成语主要人物

历史故事成语及主要人物 历史故事成语主要人物

诸葛亮,韩信,项羽,曹植,关羽,马援,刘邦,刘秀,刘彻,刘备,刘禅,匡衡,司马伦,吕蒙,周瑜,左思,岳飞,张良,张僧繇,文与可,曹参,曹操,班超,王羲之,祖逖,秦桧,苻坚,萧何,谢安,赵云

2020-05-24 #故事会

历史故事成语及主要人物 历史故事成语主要人物

历史故事成语及主要人物 历史故事成语主要人物

诸葛亮,韩信,项羽,曹植,关羽,马援,刘邦,刘秀,刘彻,刘备,刘禅,匡衡,司马伦,吕蒙,周瑜,左思,岳飞,张良,张僧繇,文与可,曹参,曹操,班超,王羲之,祖逖,秦桧,苻坚,萧何,谢安,赵云

2020-09-02 #小故事

历史故事成语及主要人物 历史故事成语主要人物

历史故事成语及主要人物 历史故事成语主要人物

诸葛亮,韩信,项羽,曹植,关羽,马援,刘邦,刘秀,刘彻,刘备,刘禅,匡衡,司马伦,吕蒙,周瑜,左思,岳飞,张良,张僧繇,文与可,曹参,曹操,班超,王羲之,祖逖,秦桧,苻坚,萧何,谢安,赵云

2020-09-01 #故事会

历史故事成语及主要人物 历史故事成语主要人物

历史故事成语及主要人物 历史故事成语主要人物

诸葛亮,韩信,项羽,曹植,关羽,马援,刘邦,刘秀,刘彻,刘备,刘禅,匡衡,司马伦,吕蒙,周瑜,左思,岳飞,张良,张僧繇,文与可,曹参,曹操,班超,王羲之,祖逖,秦桧,苻坚,萧何,谢安,赵云

2020-09-05 #经典故事

历史故事成语及主要人物 历史故事成语主要人物

历史故事成语及主要人物 历史故事成语主要人物

诸葛亮,韩信,项羽,曹植,关羽,马援,刘邦,刘秀,刘彻,刘备,刘禅,匡衡,司马伦,吕蒙,周瑜,左思,岳飞,张良,张僧繇,文与可,曹参,曹操,班超,王羲之,祖逖,秦桧,苻坚,萧何,谢安,赵云

2013-06-21 #小故事

历史故事成语及主要人物 历史故事成语主要人物

历史故事成语及主要人物 历史故事成语主要人物

诸葛亮,韩信,项羽,曹植,关羽,马援,刘邦,刘秀,刘彻,刘备,刘禅,匡衡,司马伦,吕蒙,周瑜,左思,岳飞,张良,张僧繇,文与可,曹参,曹操,班超,王羲之,祖逖,秦桧,苻坚,萧何,谢安,赵云

2009-08-18 #故事会

100个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 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

100个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 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

竹简 成语典故 故事 孔子 历史人物 竹子 韦编三绝 训练 连起来 司马迁 孔丘 则八 东西 例句 内容 少儿 史记 地步 宽度 实质 弟子 成语故事 才能 来源 权威 春秋 材料 能力 概数 根竹

2020-05-02 #故事大全

100个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 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

100个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 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

竹简,成语典故,故事,孔子,历史人物,竹子,韦编三绝,训练,连起来,司马迁,孔丘,则八,东西,例句,内容,少儿,史记,地步,宽度,实质,弟子,成语故事,才能,来源,权威,春秋,材料,能力,概数,根竹

2020-09-04 #故事阅读

历史人物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及其相关人物

历史人物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及其相关人物

张良,韩信,成语,刘邦,关羽,吕不韦,荆轲,苏秦,项羽,一饭千金,勾践,引锥刺股,比喻,美貌,再接再厉,如愿以偿,栩栩如生,浮想联翩,神采奕奕,讳疾忌医,罄竹难书,运筹帷幄,毛遂,俞伯牙,傅粉何郎,匡衡,吴起,司马相如,孟尝君,孔子

2020-08-01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