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有关食物的历史故事

时间:2020-08-31

中国的食物的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189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粽子 从南北朝以后,民间开始有粽子,源自百姓祭奠屈原的说法。 南朝梁的吴均467—520)在《续齐谐记》中写道:“阴历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汉建武中,长沙欧回,白日忽见一人,自称三闾大夫,谓曰:‘君当见祭,甚善 。但常所遗,苦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可以楝树叶塞其上,以五彩丝缚之。此二物,蛟龙所惮也。’回依其言。世人作粽,并带五色丝及楝叶,皆汨罗之遗风也。” 另外的说法是,百姓怕屈原的尸体被江里的鱼吃掉,于是裹了粽子,投入江中喂鱼。 粽子与屈原关联的说法,由于其浪漫主义色彩,而被广为传颂。粽子在文人歌赋中屡有出现。 元稹在表夏十首中写道:“彩缕碧筠糭,香粳白玉团。” 宋代杨无咎在齐天乐端午中写道:“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午。角黍包金,菖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衫裁艾虎。更钗袅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 此为流传最广的传说,少数地区仍有其他说法。 饺子 饺子原名“娇耳”,相传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 他的“祛寒娇耳汤”的故事在民间流传至今。张仲景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人。自幼苦学医书,博采众长,成为中医学的奠基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张仲景不仅医术高明,什么疑难杂症都能手到病除,而且医德高尚,无论穷人和富人,他都认真施治,挽救了无数的性命。 相传张仲景任长沙太守时,常为百姓除疾医病。有一年当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门口垒起大锅,舍药救人,深得长沙人民的爱戴。张仲景从长沙告老还乡后,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走到家乡白河岸边,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原来当时伤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他心里非常难受,决心救治他们。张仲景回到家,求医的人特别多,他忙的不可开交,但他心里总挂记着那些冻烂耳朵的穷百姓。他仿照在长沙的办法,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向穷人舍药治伤。 张仲景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是总结汉代300多年临床实践而成的,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 分给乞药的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 张仲景舍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人们称这种食物为“饺耳”、“饺子”或“扁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和治愈病人的日子。 张仲景距今已近1800年,但他折“祛寒娇耳汤”的故事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们吃着饺子,心里仍记挂着张仲景的恩情。今天,我们用不着用娇耳朵来治冻烂的耳朵了,但饺子却已成了人们最常见、最爱吃的食品。 汤圆 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天冬天,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 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有关食物的历史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有关食物的历史故事

有关食物的历史故事

张仲景,东方朔,人们,百姓,粽子,汤圆,饺子,屈原,元宵,说法,耳朵,民间,办法,长沙,伤寒,双亲,大锅,宫女,故事,汨罗,汉武帝,火焚,满城,火神,病人,穷人,蛟龙,老百姓,长安,食物

2020-09-01 #短篇故事

有关食物的历史故事

有关食物的历史故事

张仲景,东方朔,人们,百姓,粽子,汤圆,饺子,屈原,元宵,说法,耳朵,民间,办法,长沙,伤寒,双亲,大锅,宫女,故事,汨罗,汉武帝,火焚,满城,火神,病人,穷人,蛟龙,老百姓,长安,食物

2020-09-01 #故事阅读

有关食物的历史故事

有关食物的历史故事

张仲景,东方朔,人们,百姓,粽子,汤圆,饺子,屈原,元宵,说法,耳朵,民间,办法,长沙,伤寒,双亲,大锅,宫女,故事,汨罗,汉武帝,火焚,满城,火神,病人,穷人,蛟龙,老百姓,长安,食物

2020-08-31 #长篇故事

有关食物的历史故事

有关食物的历史故事

张仲景,东方朔,人们,百姓,粽子,汤圆,饺子,屈原,元宵,说法,耳朵,民间,办法,长沙,伤寒,双亲,大锅,宫女,故事,汨罗,汉武帝,火焚,满城,火神,病人,穷人,蛟龙,老百姓,长安,食物

2020-09-01 #短篇故事

有关食物的历史故事

有关食物的历史故事

张仲景,东方朔,人们,百姓,粽子,汤圆,饺子,屈原,元宵,说法,耳朵,民间,办法,长沙,伤寒,双亲,大锅,宫女,故事,汨罗,汉武帝,火焚,满城,火神,病人,穷人,蛟龙,老百姓,长安,食物

2020-09-02 #故事阅读

有关食物的历史故事

有关食物的历史故事

张仲景,东方朔,人们,百姓,粽子,汤圆,饺子,屈原,元宵,说法,耳朵,民间,办法,长沙,伤寒,双亲,大锅,宫女,故事,汨罗,汉武帝,火焚,满城,火神,病人,穷人,蛟龙,老百姓,长安,食物

2014-06-03 #长篇故事

有关食物的历史故事

有关食物的历史故事

张仲景,元宵,汤圆,东方朔,人们,百姓,粽子,饺子,屈原,说法,耳朵,袁世凯,民间,办法,宫女,汉武帝,火神,长沙,传说,伤寒,双亲,大锅,故事,挂灯,放烟火,汨罗,火焚,满城,病人,穷人

2020-09-11 #故事会

有关食物的历史故事

有关食物的历史故事

张仲景,东方朔,人们,粽子,百姓,饺子,屈原,元宵,说法,耳朵,民间,汤圆,长沙,伤寒,办法,双亲,大锅,宫女,故事,汨罗,汉武帝,火焚,病人,穷人,蛟龙,老百姓,长安,食物,他心里,和家人

2020-05-24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