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最美军嫂”故事  十五位军嫂的爱心日常

时间:2020-08-29

军嫂的感人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860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8 分钟。

张蓉蓉

“路是自己选的,人是自己挑的,半途而废算什么?再难也要挺过去!”8年前,张蓉蓉辞去了江苏省重点中学的工作,随丈夫总参某基地干部董海政来到大西北,开启了一段付出与收获、磨砺与成长相伴的新旅程。

初到乌鲁木齐这个举目无亲的城市,一切还来不及习惯,甚至仅有的一条从市区到部队的路都没记清,董海政就远赴沙漠执行测量任务。丈夫长年在野外工作,张蓉蓉就打理好家里家外,既要照顾好幼小的孩子,又要在教学中抓好课堂质量,经常是加班改完试卷后疲惫地带着儿子才回家做饭。年复一年,大手拉小手的身影成为院里的一道风景。5年过去了,经过生活磨砺的张蓉蓉多了份从容和坦然,这个曾经在电话里号啕大哭的小军嫂现在大小事情都能自己解决。对于军人家庭的不易,张蓉蓉深有感触,她尽最大努力帮助家属院的军属。院里一些军嫂埋怨丈夫不顾家,张蓉蓉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拉着她们到家里坐坐,聊聊天、顺顺气,一来二往成了公认的贴心大姐。得知哪家孩子上学有困难,张蓉蓉主动和大家交流报考入学经验,院里的不少孩子经常上门询问一些学习难题,张蓉蓉哪怕再忙也会耐心解答,让多名孩子在升学的关键时期考出了理想成绩。

从随军之初的茫然小军嫂到温情母亲、贤良妻子、优秀教师,张蓉蓉一路成长、一路转变,在时光旋转间,走出了别样的人生,也实现了她对丈夫“你测祖国河山,我建温馨家园”的大爱承诺。

丁 赟

军嫂丁赟和爱人邱洪涛是从笔友发展起来的小夫妻。从1998年通信到2006年第一次见面,新兵成了青藏兵站部军士长,女生大学毕业成了都市白领,一个被军人的责任担当所吸引,一个为姑娘纯洁执着而感动,两人瞒着父母偷偷地领了结婚证。为服侍不愿离家的公婆,丁赟辞去中石油的高薪工作,一头扎进了邱洪涛的陕西山村老家。丁赟的想法很纯朴,我不能上唐古拉山戍边卫国,当好山里媳妇安好家就是我的职责。

城市女孩丁赟开始全面改造自己,学用柴火灶做饭,学习喂猪砍柴,甚至学会了山地播种,硬生生把自己改造成了农村媳妇。“我做出这样的选择,一是因为爱,二是因为责任。”十年来,丁赟以执着的爱守护着山村家庭,以坚韧的毅力支持着丈夫事业。怀孕期间,她拖着笨重的身体择菜做饭、洗衣喂猪,一样也没落下,甚至当低血压休克后,都是一个人踉跄地站起来,蹒跚着去医院。2010年,丁赟身上的一颗黑痣可能癌变需要赶紧手术。那一刻,她感受到了死亡的恐惧,但想到小女儿还有患病的公婆没人照顾,她还是隐瞒了病情,“要是恶性的,花销肯定很大,那就放弃治疗!”她甚至连遗书都写好了。这一切,她都没告诉邱宏涛,直到确定是良性,才报了个平安。“有时,你会觉得生活很残酷,让你直不起腰,但咬咬牙站起来,觉得自己又能扛起更多。”丁赟获得2015年全国“五四”青年奖章。她常说:“跟那些用生命在唐古拉山履行职责的战士相比,自己做的不算什么。”

罗建华

“我选择了你,我就愿意用最美好的年华陪伴你,哪怕是等待。”对于军械工程学院教授雷彬的妻子罗建华而言,始终相隔两地、聚少离多。

为了和爱人团聚,罗建华辞去工作,跟随雷彬来到石家庄,当一家人还沉浸在团聚的喜悦时,雷彬又被选派到德国深造,而这一去就要6年。雷彬心里很矛盾,陷入了两难境地。“你放心去吧,没关系。”罗建华虽然万般不舍但咬牙鼓励丈夫出国。寒来暑往,2000多个日夜漫长又孤独的等待,罗建华终于盼到丈夫回国的那一天。然而命运总是无情,噩运又突然降临。罗建华上大学的儿子突然昏倒,虽经抢救脱离危险,但却成了植物人。罗建华夫妇没日没夜地守在病床前,沉痛的打击让他们一下苍老了十岁。而此时,雷彬的单位也正处于申报国家级教学中心的关键时期,罗建华来不及细数心头的酸楚,催促丈夫回去工作,自己默默陪护着儿子,起早贪黑照料饮食、擦拭身体。望着昏迷不醒的儿子,悲痛不已的她时常泪如雨下,短短的一个月,她就瘦了20多斤。

坚强生活的人总是会等到阳光。在罗建华的悉心照顾下,儿子竟奇迹般地苏醒过来,虽然生活不能自理,但对一家人却是极大的安慰。一路守望的罗建华付出的太多了,但在她看来,“军嫂”不仅仅是身份的代名词,更是一头连着家庭幸福,一头连着国家大爱,只要爱人事业有成,一家老小身体健康就是她最大的福份。

徐朝阳

婆媳之间似乎总难相处,而军人家庭的特殊性又使得很多军嫂们更多地单独面对公婆。军嫂徐朝阳说,“把婆婆当成妈,甚至比亲娘还要亲地去对待,将心换心就不会有任何矛盾。”徐朝阳的爱人吴志忠是海军部队飞行员,经常回不了家,服侍病中的婆婆主要靠徐朝阳一个人。

老人患白血病,开始以为是贫血。徐朝阳就托人到新疆买核桃、大枣给婆婆补身体。查明病因时,医生说:“老人的生命最多维持半年,坚持治疗也是人财两空。”徐朝阳毫不迟疑,“老人的儿子没在家,我是儿媳妇我做主,要用最好的治疗方案、最好的药物,想尽一切办法治疗!”那段时间,她只有一个信念,就是把婆婆的病看好,让丈夫安心飞行。她听说石家庄有个治疗血液病的专家,就驱车百里去求医问药,开的药很管用,徐朝阳高兴极了。只要婆婆那边没药,她常常中午来不及吃饭就往石家庄跑,买完药下午接着上班。

婆婆病情晚期,每次输血配型都非常困难,徐朝阳几乎每天都要跑好几家医院寻找配型志愿者。老人有时舍不得儿媳妇跑路,每次徐朝阳总是抚摸着老人的头发,安慰道:“妈,您别担心,您就等着吧。”老人临终前,医生再次告诉徐朝阳没必要输血了。为了让往家赶的吴志忠见到母亲最后一面,徐朝阳跪在医生面前,哭着说:“再给老人输一次吧,我就不后悔了!”老人弥留之际,拉着徐朝阳的手颤巍巍地说,“多亏了你,我才活了这么多年。”

俞水存

太行山深处有个夫妻台站,3个人、2个“兵”,除了空军某场站军士长张延海,还有一个“编外”导航兵,那就是他的妻子俞水存。

秋高气爽,战鹰起起落落,俞水存的心也跟着起起伏伏。到这里安营扎寨已经11年了,“人虽编外,心却一刻也没有离开岗位”,俞水存已经辅助丈夫安全引导了数万架次的飞机降落。

一次,部队夜航训练,战机还有几分钟降落。突然停电了,导航设备顿时停转。按规定,必须1分钟内恢复信号。1分钟,要完成关机、切换电源、启动备份油机、重新开机等一系列动作,这是在跟时间赛跑。“你关机器、切换电源,我去启动备份油机!”俞水存急促地奔向油机房。启动油机可是个力气活,上个月她还为此闪了腰。还好,细心的她搞了个小发明,用自行车内胎做的“模拟启动器”省力不少。“快开机!”妻子大声喊道。惊讶中,张延海迅速按下开机按钮,设备终于运转起来。仅仅用时43秒完成处置特情,俞水存熟练程度绝不亚于一名老兵,而她到底帮助丈夫操作过多少次导航设备,自己也记不清了,反正只要部队一有任务,她就不自觉地往机房跑,检查、操作,维修机器,战友们都夸她“平时能担事、关键时刻真顶事”。

导航台的荣誉墙上挂满了奖章证书,每次单位召开大会,金灿灿的奖章一拿到台站,张延海就会把奖章挂到俞水存胸前,“你是编外导航员,能顶半边天,这个功是给你的!”那一刻,俞水存觉得自己很幸福。

冯 颖

我把每一次艰苦的远行都当做是人生路上最美的风景,当天之蓝融入你的世界,这条跨越千山万水的苦行就成了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信仰……

冯颖3次放弃待遇优厚的工作,3次安家在丈夫驻地,一切只为和丈夫团聚,哪怕是短暂的相聚也让她幸福不已。2005年,正在浙江大学读研的冯颖放弃了读博和留学的机会,追随丈夫空军某团团长郑斌来到汕头,正准备享受美好的“二人世界”,没想到却接到郑斌要调到惠州的消息,只能一个人异地相守。苦苦思念的煎熬让冯颖又一次定下了“跟着走”的决心,她再次放弃中国医药大学的优越工作前往惠州,正当准备给他个惊喜时,丈夫却告诉她又要调往桂林。这一守又是2年。终于盼到部队归建,她和儿子拿着鲜花去迎接丈夫,看着黝黑消瘦的他从飞机上安全下来,冯颖赶紧牵着儿子上前,儿子竟紧紧攥着她的手躲在身后,愣愣地看着他。冯颖鼻子一酸,眼泪扑簌地掉了下来。对于这个小家来说,这样的相聚,他们期盼了多少个日夜。看着儿子与丈夫亲昵的样子,冯颖心想这下终于熬出头了。谁曾想,一家三口只相聚了一天就接到命令:部队转场兴宁驻训。冯颖不由苦笑:“十年了,我怎么才能追上你啊!”

冯颖明白,自己过得辛苦但很有收获,因为她亲眼见证了一个年轻的飞行员逐梦天空变为优秀的飞行团长。冯颖感慨:“我忽然感到付出的一切不仅仅是在追寻一个小小的家庭梦,郑斌的‘强军梦’不也是我的梦吗?强军梦是每位军人的,也是我们每一名军嫂的。”

吉爱英

凌晨5点钟,二炮某基地营门哨兵远远就听到自行车链条发出的吱呀声,不用多问,这个赶去上班的军嫂一定是勤务团干部赵尚文的家属吉爱英,这位贤良的军嫂从未停止过奔波……

生活的重担让吉爱英尝遍了酸甜苦辣,而她对幸福的定义在于更多的付出。丈夫赵尚文长年驻扎深山,作为家中长嫂,照顾公婆和身患残疾的小姑子、抚养孩子、供小叔子读书上学,全都靠吉爱英一人,她挑起了这个困难家庭最重的担子。1998年,婆婆因病住院,吉爱英寸步不离地守着病床,喂饭喂水、洗脸洗脚,累得头都抬不起来。老人经常念叨:“是我拖累了你,让你受苦了”。料理完婆婆后事,家里已经欠了一大笔债,老的老、小的小,生活极其艰难,而小叔子上大学的学费更是让全家人一筹莫展。“我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咱弟完成学业!”她坚强地寻找生活的出路,在饭店洗碗、当月嫂、发传单,一天为3个家庭干家政,没休息过一个周末,没下过一次馆子,没添过一件衣裳。随军后,家庭经济有了好转,但吉爱英的勤劳简朴已成习惯,她开了家小饭馆,起早贪黑忙活;在超市打零工,尽管只有千余元工资,但凡事都尽心尽责。如今,弟妹都已成家,儿子也考入军校,很多人劝吉爱英好好享福。她说:“孩子还没成家,部队又忙,不能让老赵分心。”这位坚强的女性坦然品味着生活的磨难,用一个人的操劳支持着丈夫的导弹事业。

董永莉

军嫂因为有了一个“军”字,也浸染着军人对社会对他人的奉献大爱。如果没有董永莉,刘双月夫妇是一对孤独寂寞、病魔缠身的老人,正因为有这个身为军嫂却与自己无亲无故的“女儿”无微不至的照顾,老两口如同有了亲人。

2006年,董永莉认识了“空巢”老人刘双月夫妇,由于身体患病,老两口生活艰难,热心肠的董永莉就经常跑到老人家里,洗衣服、收拾家务,还隔三岔五买菜割肉改善老人的生活。一天,刘双月突发脑血栓,情况危急,董永莉赶忙到医院,“有我在,你肯定会好起来”,她自己掏钱交费安顿住院。每天下班后,董永莉做好饭菜,自己顾不上吃,就装好赶去医院,像亲女儿一样,没日没夜地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老人身体恢复后,董永莉却瘦了十多斤。多年来,刘双月老人每次病重时,董永莉就把老人接到家里住,给老人按摩,帮老人锻炼身体,老两口的脸上经常挂满笑容。

然而董永莉并非没有难处,这名好心的军嫂要承受超乎常人的压力。丈夫韩卫东身为给水工程团干部,长年在外执行任务,家庭重担就落在了董永莉身上,80岁高龄的公公患有疾病,董永莉就把公公接到身边四处求医、悉心照料。韩卫东的哥姐都在贫困山区,她就与丈夫商量供养哥姐的6个孩子从中学上到大学。然而,严酷的生活仍未中止,韩卫东的二姐患病去世,欠下巨额医药费,董永莉省了又省,终于还清30多万元外债。董永莉常说,“军人有军人的样子,军嫂也要有军嫂的样子”。

肖丛丛

“我对军人很敬佩就因为军人勇敢坚强,他为国家,我为他!”2007年3月,第二十六集团某团军士长韩兴佩戴着联合国授予的“和平荣誉勋章”载誉归来,当兵14年,5次出国维和,战友们都说,韩兴为国争光的背后,是肖丛丛一次又一次无私的支持。

他们夫妻相恋10年、结婚8年,在一起相聚的日子加起来还不到8个月。每当肖丛丛正享受恋爱的甜蜜,憧憬着蜜月的幸福时,却一次次面临着丈夫要去非洲执行维和任务,对此,她都鼎力支持、毫无怨言。2010年,肖丛丛挺着大肚子送丈夫第三次出征。韩兴得知孩子出生消息时,已经过去一个星期了,等韩兴回国,孩子已经4个月了。但肖丛丛没有埋怨,只是一个劲地问“任务完成咋样,受到表扬没有?”为让丈夫安心工作,肖丛丛辞去工作,在离家不远的镇上开了个小店。一来方便照顾女儿,二来有些收入能为家人买些营养品。2012年,工兵团奉命组建第四批维和部队,肖丛丛对韩兴说,“只要你愿意,我支持你!别给自己留遗憾。”2014年,韩兴再次被选中参加第五批赴南苏丹维和部队。当韩兴征求妻子意见时,肖丛丛说,“最艰难的时候都过去了,你还有什么顾虑。我嫁给你,就永远支持你!”临行前,肖丛丛对丈夫轻轻地说了那句说了4次的话:出国在外,注意身体。家里的事,你就别惦记了!你放心,我会照顾好爸妈,会带好孩子的。出去了,要给咱争光……

滕艳楠

“海岛为家、艰苦为荣、祖国为重、奉献为本”,滕艳楠第一次登上这个位于渤海深处的小岛,就被16字的“老海岛”精神所吸引。小岛虽然生活条件落后,但滕艳楠认为,最艰苦的地方往往凝聚着最旺盛的意志,她下决心留下来,与身为某海防团干部的丈夫李斌同守海岛。

在家人的反对声中,滕艳楠辞去了中学教师的工作,到岛上当了一名部队幼儿园老师,但现实却不是想象得那样简单。幼儿园条件简陋,没有保育员和清洁员,班里的大事小事都得滕艳楠操心。每天早上她都会提前赶到幼儿园,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安排好教学任务,对孩子们学习成长的每一件事,她都要求自己认真去做,有时忙得来不及吃午饭,只能拿面包充饥。“岛上的官兵吃了这么多苦,决不能让他们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滕艳楠研究幼教专业书籍,自己编写教案,还自学钢琴、舞蹈、美术等课程,每天晚上照着书本练习钢琴指法,对着镜子反复纠正动作,被家长们称为“全能幼师”。

几年来,滕艳楠逐渐习惯了海岛生活,除了料理好工作和家事,她常跑的地方就是连队,逢年过节都要陪着战士包饺子、洗被褥。有的战士训练受伤了,就炖好排骨汤端到面前;官兵亲属来队,她一有时间就去探望;哪个战士跟女友“吹灯了”,她就帮助开导。在她的眼里,海岛生活虽然辛苦,但乐趣很多;连队的事情虽小,但简单真实。岁月交替间,滕艳楠成了一个响当当的“老海岛”精神传人。

张文玲

“常人做不到的,儿女做不到的,男人做不到的,她都做到了!”人们这样评价南昌铁路局军代表王皓锦的妻子张文玲。

2009年,公公因病住院,巨大的身心压力让丈夫王皓锦一筹莫展。此时,身在南昌的张文玲心急如焚,她想尽快赶赴医院,却买不到车票,她拉住司机苦苦哀求:“家人急病住院,今晚无论如何要赶到南京照顾。”可车上实在坐不下,张文玲只有挤在狭小黑暗的行李舱里蜷缩了一整夜,颠簸了1000多公里到医院。之后,公公因病精神失常,张文玲又到精神病医院昼夜不离地服侍,还用自己的手臂做针灸试验,帮助公公调养身体,老人最终恢复神志。邻床病人非常羡慕:“就是亲生女儿也不过如此啊!”

因父亲长期住院,王皓锦可谓家徒四壁。结婚时,张文玲没要首饰、彩礼,就连南昌二手房子的首付也是找自己父母借的。她对自己很简单,但对待家人却很舍得花心思、下功夫。张文玲父母家在宁夏中卫,公婆家在安徽界首,自己的小家在江西南昌,婚后,张文玲与安徽联系最勤,每天都打电话询问公公病情和家里情况,上街总是惦记着给公婆买营养品。

2010年,她和爱人正准备将蜗居装修改造一下,但王皓锦却因突发灾情参加抗洪抢险病倒在救灾现场,张文玲心疼不已,“一定要给丈夫一个温馨的家!”她一边忙碌着上班,一边往返医院照顾丈夫,一边自己设计装修图纸、买材料、联系工人。王皓锦出院回到家时,看到的是装修一新的家和妻子幸福灿烂的笑容。

马俊杰

2010年,南京军区某导弹团工程师张弓被确诊患上运动元神经疾病。噩耗传来,妻子马俊杰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以往乐观幽默的丈夫成了“渐冻人”。“苦难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它既然选择了我,我就得把它扛起来。”照看病人很辛苦,对马俊杰而言更是如此。患病初期,瘦弱的马俊杰每天都要背起丈夫到户外散步锻炼。一趟下来,她常常累得气喘吁吁。后来,丈夫无法独立翻身,马俊杰就隔四五十分钟为丈夫翻一次身。白天还能坚持,但到了晚上,马俊杰为提醒自己及时护理,就每小时定一次闹钟,为丈夫翻一次身。长期睡眠不足让马俊杰面容憔悴,看到妻子如此辛苦,张弓劝她放弃自己。听到丈夫冒出的话,马俊杰急哭了,“有你在的地方就是家,就有希望和未来,你把一生献给部队,我把一生献给你。”

为帮助张弓重树信心,马俊杰自购营养书籍为丈夫调理膳食,还和儿子组成“微笑二人组”,经常讲几个励志故事鼓励张弓。当马俊杰得知适量的按摩有助于缓解丈夫病情,她就自购书籍学习按摩技术。只要有空闲马俊杰都会为丈夫按上一会儿,时常累得双臂酸疼肿胀,但她却从未中断过。

功夫不负有心人,丈夫病情有了明显延缓,突破了此类病人只有2 5年存活期的奇迹。日渐消瘦的军嫂马俊杰不离不弃,用滚烫爱心逐渐融化“渐冻人”,诠释了亲情的伟大和人性的光辉。

彭叶叶

“一位女军人,完成了常人难以完成的任务,真是一支绽放的玫瑰!”对军医护士彭叶叶来说,“军嫂”二字的含义更为丰富,她不仅要为小家营造温馨幸福的港湾,还要和军医丈夫高磊一样执行命令、救死扶伤。

2007年年底,彭叶叶与武汉总医院医生高磊领取了结婚证,两人原定来年一月举行婚礼,但元旦刚过,彭叶叶奉命执行抗雨雪冰冻灾害医疗救助任务,在一线战斗了十多天后,她又被抽调参加野战医疗所演练,婚礼被一次次推迟。2008年5月13日凌晨,夫妻二人突然接到紧急命令:10小时后飞赴抗震救灾一线。次日,他们就在什邡分开,彭叶叶留在大本营,昼夜进村入户巡诊,平均每天睡眠不足3小时。高磊则随小分队挺进山区展开搜救。有一次,彭叶叶得知高磊就在附近。此时高磊也急忙赶来相见,二人瞬间泪眼婆娑……这对被誉为“军医情侣”的夫妻,在生死救灾中感受着军人的使命、家庭的意义、爱情的伟大。

2010年3月,彭叶叶被抽调参加中国援助非洲军医组,当时加蓬政局起伏较大,军医组随时可能面临战火威胁,但“军人怎能怕危险,女军人也不例外。”在援非400多天里,彭叶叶和同事们克服了语言不通、生活条件差等种种困难,救助非洲患者6000多名,被亲切地称为“东方的太阳”。加蓬总统和国防部长签署命令,授予彭叶叶“军队答谢勋章”,表彰中国军医组的突出贡献。

2014年12月,彭叶叶又一次踏上了随舰出海保障的征程……

张 庆

天刚蒙蒙亮,军嫂张庆就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做早餐、给女儿穿衣服、给丈夫熬好一天的中药,“前后不到一个小时,忙得像打仗。”再忙,张庆也不忘在药碗下面压一张小纸条,前天是“良药苦口”,昨天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今天是“强军先强体”,每天都有新花样。

2010年,广州军区某团干部孙志国在执行抢修任务时,左腿膝盖不慎受伤住院。听到这个消息后,张庆坐不住了,她决定辞去英语老师的工作随军去照顾丈夫。“部队一个萝卜一个坑,他照顾兵,我照顾他!”这个湖北姑娘冷静地说。孙志国手术后卧病在床,张庆将多年积蓄购买的房子卖掉为丈夫治病。家里生活再困难,张庆每天都是忙乎乎、乐呵呵的,“随军前总是想念千里外的丈夫,现在虽然他身体不好,但一家子在一起的生活也挺美。”

丈夫患病后思想压力大,张庆就对他说:“都说女人能顶半边天,我要为你撑起一片天!”她自学心理咨询知识,经常给丈夫讲笑话、逗他开心,用快乐情绪感染丈夫,用自己好学上进的精神激励一家人。

军嫂随军后,往往最发愁的是找工作,但乐观的张庆似乎总能得心应手。刚随军找工作时,单位看她是军嫂,刻意安排做文员等轻松工作,但张庆不服输,抢着干苦活累活难活,一年就做到人事经理。丈夫调往柳州,她辞去高薪工作再次跟随丈夫到一个陌生地,经过一年的打拼,她又成为一家公司的经理。张庆说:“追随军人虽然意味着付出,但我一样能活得精彩!”

姜致莲

清晨5点,姜致莲终于能够安稳地睡一会儿了。病床上,67岁的一级伤残军人尹继常被咳嗽和积痰折磨了整夜,拍背、吸痰、擦汗……这些动作,姜致莲已经重复了数万次。

1974年8月,在姜致莲怀有6个月身孕时,丈夫尹继常不幸遭遇车祸,虽然保住了性命,但胸部以下高位瘫痪。昏迷中的尹继常不时地轻声呼唤“致莲,致莲!”就在这一刻,姜致莲感受到:他心中是有她的。

“你走吧,别再跟我守活寡了。”醒来后的尹继常提出离婚。“只要你有一口气,我也会跟你在一起。”从此,姜致莲就用柔弱的肩膀独自承担起照顾一家老幼的重担。这重担一挑就是41年,用掉甘油300多瓶、清洗尿垫用破5个衣盆、搓烂3个木质搓衣板……

为了照顾丈夫,几乎不识字的姜致莲,学会了一整套康复训练,十几项专业护理技能她悉数掌握。医院专家看到尹继常,连连称赞这是医学护理史上的奇迹。

然而,由于常年操劳,姜致莲也被拖成了病人,高血压、脑血栓、腰椎间盘突出……虽然生活艰辛万分,但并没有磨平姜致莲乐观、直率的性格。“小伙子,该吃饭了。”姜致莲常常这样打趣地呼唤丈夫。在她眼里,丈夫还是当年“照片相亲”认识的小伙子。“没有她,就没有我大半辈子的命。”病床上的尹继常眼泪倾泻而下。“牺牲我一生,给他一个家。”姜致莲41年的守护,14900多个日日夜夜,从青丝熬成白发,用真情挚爱唤醒生命奇迹。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最美军嫂”故事  十五位军嫂的爱心日常”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真人图书”进校园!羊城最美军嫂讲家国故事

“真人图书”进校园!羊城最美军嫂讲家国故事

军嫂,小学,燕丽,活动,官洲,图书,真人,明德村,军人家庭,家国,广州市,团队,家庭,广州日报,故事,祖国,群众,进校园,党爱国,全媒体,这就是我,怀家国,廖靖文,黄黛,新时代,服务中心,爱心电脑,同学们,全国,主题

2009-06-11 #长篇故事

“真人图书”进校园!羊城最美军嫂讲家国故事

“真人图书”进校园!羊城最美军嫂讲家国故事

军嫂,小学,燕丽,活动,官洲,图书,广州日报,真人,明德村,军人家庭,家国,广州市,团队,家庭,故事,祖国,群众,进校园,党爱国,全媒体,这就是我,怀家国,廖靖文,黄黛,新时代,服务中心,爱心电脑,同学们,全国,主题

2018-05-09 #长篇故事

最美军嫂故事

最美军嫂故事

丈夫,李丹,军人,军嫂,电话,刘贵喜,曹允,张太,三连,回家看看,公益广告,儿子,佳话,战士,夫妻,独白,村里,院校,最可爱的人,一想到,冒着生命危险,打一个,学习吧,当得知,执行任务,正准备,诉诉苦,肃然起敬,沉默了

2020-05-22 #短篇故事

最美军嫂故事

最美军嫂故事

丈夫,李丹,军人,军嫂,电话,刘贵喜,曹允,张太,三连,回家看看,公益广告,儿子,佳话,战士,夫妻,独白,村里,院校,最可爱的人,一想到,冒着生命危险,打一个,学习吧,当得知,执行任务,正准备,诉诉苦,肃然起敬,沉默了

2020-08-29 #故事大全

最美军嫂故事

最美军嫂故事

丈夫,李丹,军人,军嫂,电话,刘贵喜,曹允,张太,三连,回家看看,公益广告,儿子,佳话,战士,夫妻,独白,村里,院校,最可爱的人,一想到,冒着生命危险,打一个,学习吧,当得知,执行任务,正准备,诉诉苦,肃然起敬,沉默了

2020-08-29 #故事阅读

最美军嫂故事

最美军嫂故事

丈夫,李丹,军人,军嫂,电话,刘贵喜,曹允,张太,三连,回家看看,公益广告,儿子,佳话,战士,夫妻,独白,村里,院校,最可爱的人,一想到,冒着生命危险,打一个,学习吧,当得知,执行任务,正准备,诉诉苦,肃然起敬,沉默了

2020-08-28 #故事会在线阅读

最美军嫂故事

最美军嫂故事

丈夫,李丹,军人,军嫂,电话,刘贵喜,曹允,张太,三连,回家看看,公益广告,儿子,佳话,战士,夫妻,独白,村里,院校,最可爱的人,一想到,冒着生命危险,打一个,学习吧,当得知,执行任务,正准备,诉诉苦,肃然起敬,沉默了

2020-08-28 #故事会在线阅读

最美军嫂故事

最美军嫂故事

丈夫,李丹,军人,军嫂,电话,刘贵喜,曹允,张太,三连,回家看看,公益广告,儿子,佳话,战士,夫妻,独白,村里,院校,最可爱的人,一想到,冒着生命危险,打一个,学习吧,当得知,执行任务,正准备,诉诉苦,肃然起敬,沉默了

2020-08-28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