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浅谈新时期民间文学的表现形式

时间:2020-08-24

民间故事表现形式哪三种形式

提示:本文共有 856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8 分钟。

收稿日期:2005 04 29作者简介:杨汉瑜 (1969 ),男,重庆社会工作职业学院 (重庆巴南区 400055)人文艺术系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典文学及民间文学。浅谈新时期民间文学的表现形式杨汉瑜摘要:回顾了民间文学的发展历程,论述了民间文学在不同时期的表现形式。 认为新故事的兴盛使民间文学的传统表现方式得以发扬光大;影视文学是文学艺术与现代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 也是当代民间文学的新发展; 网络文学的兴起则使民间文学从二维世界走向三维世界。 当代民间文学正随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开拓新的领域。关键词:民间文学;表现形式;新故事;影视文学;网络文学中图分类号: 1207.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3 1999 (2005)02 0031 04On the Manifestation of the Folklore in New PeriodsYANG Han yu(Chongging VocationaI CoIIege of SociaI Work, Chongging 400055)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history of the deveIopment of foIkIore and describes its different manifestationsin different period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fIourish of new stories makes the traditionaI manifestation of foIk Iore carry forward, that movie Iiterature, aIso the new deveIopment of modern foIkIore, is a product in combina tion with Iiterature and art and modern technoIogy, that the rise of network Iiterature makes foIkIore from two dimensionaI to three dimensionaI worId. As a resuIt, modern foIkIore is entering a new fieId with the deveIop 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Iogy.Key words: foIkIore; manifestation; new stories; movie Iiterature; network Iiterature文学的生命力在于它是否与社会生活同轨, 如果能反映人们生活要求, 符合人们的审美价值取向, 就能强健地生存发展下去, 反之则将淘汰于汤汤历史长河。 文人文学如此, 流传于民间的口耳相传的民间文学亦如此。1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文学即人学,民间文学即是民众口头创作并流传的反映人们思想感情和生活、 表达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文学。 民间文学随着人作为人的出现而产生, 之后随着社会的分工而分化, 在民间文学的基础之上产生了文人文学。 文人文学和民间文学虽是两种不同的文学, 但它们却是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从中国文学史上, 不难看出 阳春白雪 和 下里巴人 的几度融合: 从民间采来的 《国风》成为我国诗歌的总源头, 在它的基础上产生了 离骚体 ;东汉流传的诗,至六朝以后, 多采用乐府民歌古题,风格也近似民歌; 唐宋词, 肇始于可以歌唱的民间歌曲,许多词的名称及风格颇受民歌影响; 到元代,书会文人在勾栏瓦肆创作的元杂剧 (元曲) 影响了一代文坛,其曲调与北方各民族民歌关系密切。 之后, 民间神话、 传说和历史故事经民间说书人说唱流传逐渐形成 志怪 、 传奇 、 话本 , 直接影响了明清小说, 是明 清小说繁荣的基础和前奏。 郭沫若、周扬在 《红旗歌谣??编者的话》中说: 中国文艺发展史告诉我们, 历次文学创作的高潮都和民间文学有深刻的渊源关系, 楚辞同国风, 建安文学同两汉乐府, 唐代诗歌同六朝歌谣, 元代杂剧同五代以来的词曲, 明清小说同两宋以来的说唱, 都存在这种关系。 可以说, 文人文学总是要围绕民间文学(确切地说是其人民性) 这个中心创作的, 相去太远则早夭。 如魏晋的骈俪文风, 追求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 纯 与 高雅 , 铺陈脂粉, 不久即为负载宇宙、!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5 年第 2 期JournaI of Chongg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Iogy (SociaI Sciences Edi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o.2 2005社会、人生主题的唐宋词所取代。 这种现象, 古今中外,比比皆是。 文人文学要不断地从民间文学中吸取养分, 民间文学也从文人文学中学习方法, 两者并肩发展,或彼隐此现, 交替前进, 于是千百年来流传不断。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民间文学的巨大生命力和作用。2新时期民间文学的表现形式我国民间文化资源丰富, 品类繁多, 其中许多优秀民间文化品种堪称国之瑰宝, 在中国长期的农耕时代,对人们的思想意识、 道德观念、 行为规范发生过重大影响。 然而在现代化迅猛发展的今天, 一切传统文化和传统观念正接受着严峻的考验, 民间艺术赖以生存的土壤 民俗文化也在发生变化。社会的经济结构、 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和审美意识已直接影响到民间文化的生存与发展。 在民间文学采风队的 田野作业 中,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个显然的问题:交通便利, 经济发展较快的地方, 原来的民间故事、 歌谣及民俗习惯等都已淡化或消亡, 而偏僻落后的地方却保存得很好, 氛围浓郁。 民间文学作为一种口承文化,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 群众娱乐方式的多样化和社会心理、 欣赏习惯的变化,老一辈的故事讲述者相继亡故, 很多种类已不再流传。 如河南省桐柏县一位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中国十大故事讲述家之一的曹衍玉老太太于 2000 年辞世,数千则流传千年的民间故事也随她一并化为尘烟了。 据调查, 农村 45 岁 以下的中青年, 能够讲述传统民间故事、 背诵民间歌谣者已经很少。 民间文学的口承方式正在急剧消亡, 它唯一的存留方式是图书馆化。 这是否证明了现代文明就是民间文学的天敌呢? 人民 是一个历史的概念, 民间文学 也是一个历史的概念,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 它们的含义是不相同的。 原始社会, 集体口头创作是文学创作唯一的形式。 文字出现后, 文学的书面性加强, 民间文学不限于口头创作和流传, 也有了书面形式的创作和书面流传。 但千百年来, 并没有根本改变其集体口头创作和流传的基本形式, 而且 反映人民的心声 成为它创作的永恒宗旨。 现在的民俗习惯和民间文学的形式、 内容与几百年、 几千年前的相比可谓相去甚远, 有些方面已截然相反, 面目 全非。可见, 民间文学是开放的发展的文学, 我们也应用开放的发展的眼光来审视。 从世界范围来看, 现代科技的发展尤其是传播技术的发展, 不仅导致所有传统艺术形式的升级换代, 而且创造了大量崭新的艺术形式。 面对现代生活的日 新月 异的变化, 新时期民间文学也有其新的表现形式。根据民间文学的发展轨迹, 在当代, 民间文学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以下 3 个方面:2.1新故事的兴盛使民间文学的传统表现方式得以发扬光大上海的 《故事会》在全国范围内广为发行, 畅销不衰。 这些 新故事 是在旧的故事风格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彭维金先生在 《中 国 作风, 雅俗共赏 谈新故事的艺术特色》一文中将新故事分为两种不同的风格流派, 即文人文学型的和民间故事型的。 前者的特征是可读性强, 多为作家、 记者、 编辑、教师、研究者等所作; 后者的特点是可传性强,多为故事员、 群文工作者、 民间工作者和爱好者所作。 这种划分是比较精辟的。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新故事与旧的故事不相同的两个显著特点是书面性和杂交性。 新故事掺合了文人文学的某些表现形式,以摄取生活中的 准故事 进行作者的 二度创作 , 以书面形式流传。 作者创作是拿生活中的 准故事 进行二度创作, 并吸取文人文学创作的叙述、描写手法,使故事形式新颖丰富, 具有一种新的艺术情趣和审美价值。新故事的这种形式, 暗示了民间文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交流工具的多样化, 会有更多的传载形式和表现方法。2.2影视文学是当代民间文学的新发展当代的新故事是传统民间文学之树上的一枝新芽,但很多论者对民间文学的发展还是持悲观态度,原因就在于新故事这一 老树新芽 很难以再现昔日的辉煌, 星星之火不再成燎原之势。 事实上,随着现代大众传媒从纸媒质到电媒质的创生变换,文化传播形式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媒体革命, 为民间文学形成质的飞跃创造了物质和技术条件。 广播、电影、电视、音像多媒体相继产生, 出现了电影电视节目,由此而派生出一种新的文学样式 影视文学。 导演将生活中的 (民间的)传说、 故事等加工提炼, 搬上银幕, 成为接受面更加广泛的大众文学作品,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如今, 人们对电影电视是如此之依赖, 以至于几乎难以想象没有电影电视的生活是何等情形。 影视文学作为当今影响最为深远的大众文学, 在城镇中不断地民间化,成为民间文学在技术革命中的新成果。首先,它具有民间文学创作的口头性特点。 电影!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5 年第 2 期JOIPnaI Of ChOngging UniveP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IOgy (SOciaI Sciences Edi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O.2 2005中的人物对白、感情抒发都要求用大众化的群众口头语言,雅俗共赏。 虽然演员的言语受到剧本的约束,但从导演的过程看,这其中包含了演员的二度创作。演员不是完全照搬剧本,而是融入了自 己的体会、理解,用自己的口语和肢体动作与观众对话。其次,具有循环往复的变异性特点, 影视作品来源于民间, 又反馈到民间。 许多电影、 电视剧都是加工文学作品、 神话传说或历史故事, 不同的人导演同一主题作品, 但风格情趣迥异, 如 《红楼梦》,电影上的 二度创作 和电视上的 二度创作 就大不一样; 金庸的武侠小说被改编成多个版本, 每一个版本都有其不同的风格特点, 这反映了二度创作的变异性。 除了加工原有的民间文学作品和文人文学作品外, 电影电视更多的是反映现实生活, 反映现实生活中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状态和感情世界。 例如电影 《惊涛骇浪》反映了 98 年我国军民抗洪救灾的英雄壮举, 电视剧 《长征》再现了开创新中国的那一段艰难历程, 表达了广大人民对革命前辈的无限缅怀和崇敬之情, 《省委书记》塑造了人民心目中的公仆形象。 这些电影电视剧对广大劳动人民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第三,电影电视能够做到雅俗共赏,老幼皆宜,就是 广大人们群众的文学 。 如由小说改编的电影 《芙蓉镇》反映了 文革 前后一代知识分子命运的变迁,《山城棒棒军》反映了到都市中 淘金 的农村人的酸甜苦辣, 《北京人在纽约》反映了现代文化人在创业过程中的迷茫和无奈, 《二十五个孩子一个爹》反映了现代生活中小人物的艰辛;这些题材都是从生活中来,反馈向社会,显现出人们的心声,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亲切可感,为人们所广泛接受。第四, 影视文学具有综合性。 它综合了 视听、时空、艺术与技术, 包含了摄影、 美术、 音乐、 舞蹈等艺术表现,在创作上具有复杂性、 多样性、 集体性等特点,使观众的接受更直观、 更便易, 更有趣味性,是视听并用感受的文学。 而且还有一点, 它语言和辅助语言 (肢体语言) 有机结合, 可观性与可传性兼具,对观众来说, 它又是丰富的 二度创作 的原材料。 六七十年代的电影故事性强,看后易讲易传,80年代后期以来逐渐是可观性强, 不易传。 这里可见 阳春白雪 与 下里巴人 走向统一、 融合的趋向,即是民间文学向作家文学靠拢, 作家文学向民间文学靠拢而拓展出的新领域。当然, 电影电视上演员 和群众的交流是单向的、间接的,这是技术上的局限,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民间文学在现代科技的支持下必将实现新的口耳相传。2.3网络文学的兴起使民间文学从二维世界走向三维世界我国网络文学的兴起, 缘于抒发异国他乡的情怀。 1993 年,海外华人为了能够找到一个用中文交流的地方, 在 USENET 上开设了 ait. chinese. text (简称 ACT), 这便有了网络文学的雏形。 1994 年, 《新雨丝》杂文性电子文化月 刊创刊, 短短几年间, 我国单以文学命名的网站已有 300 多个, 其他综合性网站和商业网站设置有 文学 视窗栏目 的有 3700 多个。 1999 年, 网易 、 榕树下 等网站开始分别筹划各自的网络文学奖, 网络文学得到空前发展。 网络的普遍使用, 真正使人有了 天涯若比邻 的 地球村 感觉, 并由网络上的交流和创作而逐渐诞生了一种新的文学样式 网络文学。 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样式, 把平面文学、 口头文学推向立体和三维世界, 掀起了 一次崭新的民间文学革命,给文坛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 一本不到两百页的 《第一次亲密接触》竟然创下了 20 万销量的业绩。成为网络时代的经典, 痞子蔡 与 轻舞飞扬 的名字在网民中可谓家喻户 晓。 网络文学成了 一个倍受宠爱的新生儿。 民间 的内涵界定比较多, 一般认为它不是一个固定的结构, 也没有明晰的边缘版图, 而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概念。 民间文学, 产生于国家权力控制相对薄弱的领域, 保存了 相对自 由 活泼的形式,能够比较真实地表达出民间社会生活的面貌和下层人民的情绪世界; 自 由自 在是它最基本的审美风格;民间性的精华和封建性的糟粕交杂在一切,构成了独特的藏污纳垢的形态。虽然理论界目 前尚未给网络文学一个准确的定义,但是所有人都感觉得到, 网络把文学还给了人民 , 使文学回到了民间。 它与传统民间文学种类一样, 绝大部分是站在民间的立场, 比较真实地表达民间世界生活的面貌和下层人民的情感。 同时,它保留着自由自 在的审美风格, 并杂揉了 民间性的精华与封建性的糟粕 。网络文学创作具有集体性。 一是创作方式上的集体性。 在网络上, 或者几个人感受一个主题,用一定的题材、人物和情节, 共同编排一个故事, 或者在读者的评论中修改创作, 这些都是很常见的。最突出的表现是网络接龙小说。 在这里, 文学不再是一个成品, 不需要读者的仰视和评论家的俯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杨汉瑜: 浅谈新时期民间文学的表现形式它需要的是参与, 它如一股涡流, 把作者和读者卷入一种动态的互动关系中, 作者在读者参与的互动中完成作品。 一篇作品在网上发表了一部分后, 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心有感触, 便给接续上一段, 以至有的人专门写上一段, 叫别人来接续, 如小说 《网络上跑过斑点狗》、 《风中玫瑰》、 《寻找宝马》等都属于这种情况。网络文学创作亦具 口头性 。 网络文学不仅语体风格口语化, 同时也具有口头相传的特点。 网络文学语体风格的口语化表现在网络文学语言通俗生动、 简朴粗糙等方面。 目 前, 网络文学的主导语言是传统的, 但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 网络语言 。 如为了省事, 网络中用大量的速记符号造句,说 再见 ,一般只用数字 88 代替,女孩和男孩分别用 MM、 GG 表示,7456 表示 气死我了 , P 表示吐舌头,时间久了也就约定俗成。 当然, 不少网络用语也有它自身的意义和味道, 比如 美眉 指漂亮的女孩, 伊妹儿 即是 E maiI 的音译,非常美妙; 直截了当地说某人是 差劲的新手 、 丑女 就没有说成是 菜鸟 、 恐龙 有趣味; 用 灌水 来形容在论坛上滥发帖子, 非常形象, 换成其它词可能表达不出这个味道。 另 外, 网络文学也具有口 头传承的特点。 在此,我想说明的是, 我们不能僵化地理解民间文学的 口头性 , 事实上, 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里, 键盘就是口的延长, 击键而出的符号就是存在口手之间的活的语言。 而且, 现在语音技术已经发展到可以将网上文字用比较自 然的语调读出来的地步,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还原了讲唱的情境。同时, 我们也应该看到, 网络写作本身相对于网络的整体应用只是网上符号生活的一个部分, 人们正在通过包括网上文学、 论坛言论、 在线聊天在内的各种符号行为塑造个人的网上形象, 这便使得网络文学的传承更具有了直接的口头性。网络文学创作具有变异性。 网络文学的变异是指为适应不同的读者的需求而对原创作品进行有意的改编。 在网络上, 金庸、 王朔的作品被有意篡改是常事,有些经典的民间故事也被通过篡改而用于表达新的意义。 比如有关沉鱼落雁中沉鱼的传说, 在网上就改成了这样: 西施总在河边浣她的脏纱,把河水污染了, 鱼无法生存, 所以沉下去了。这样一改, 传说的美丽没有了, 但对环保的呼唤却成了新的主题。网络文学创作具有佚名性。 网络文学作品中,除了接龙小说外, 似乎其他类型作品都可以说得出作者的。 即使多结局小说也有个主体部分作者是谁的明确概念。 但是, 网上作者只是一个标定的符号,它是谁已没有什么意义。 榕树下 评选出的很多作品几乎都是匿名的, 如 《猫城故事》的作者快乐魔鬼, 《灰锡时代》的作者 FIying max, 《毕业一年间》的作者零之, 《悟空传》的作者今何在等等, 就连素有 网络文学三驾马车 之称的李寻欢、 宁财神也无真名, 也不过一个符号而已。 虚拟化, 是网上民间化写作的前提, 即使作者的身份暴露了, 作为一种集体性创作,作品所署的名字也与生活中的那个人不能等同,这个名字只是一个群体的共名。网络文学这种在创 作的集体性、 传播的口 头性、 文本的变异性、 作者的佚名性等方面的特点与民间文学有着某种对应性。 从这个角度说, 网络文学是当今信息时代民间文学的一种表现形式。3结束语综上所述,一种文学样式的消亡如同它的产生一样,都有其社会历史根源。 农耕时代的文学艺术能否在这信息时代发扬光大, 还得看它是否能承载这个时代的主题。 从口头文学 (远古神话) 到更易于流传的传统纸质文学, 再到今天的影视文学、 网络文学, 这既是民间文学的一种回归, 也是文人文学和民间文学的交融。 在不同的时期, 它总是以不同的表现形式来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现代技术反对的是腐朽的文化, 而不是一切文化。 相反, 它作为人们发明创造出来的一种工具, 无时不在改善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 较长时间以来, 一些人对民间文学颇有另眼, 认为它是 下贱的文学 、 原始的艺术 , 随着社会文明的演进, 必将走向消亡。 从现实的情况看, 民间文学不仅不会消亡, 而且随科学技术的发展正在不断开拓新的领域。参考文献:〔1〕钟敬文. 民间文学概论 〔M〕 . 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2〕老彭 . 民间文学漫话 〔M〕 . 重庆出版社,1987.〔3〕彭维金. 中国作风, 雅俗共赏 〔J〕 . 民间文学论坛, 1992(2) .〔4〕郭沫若, 周 扬 . 《红旗歌谣??编者的话》, 红旗杂志社,1959.〔5〕周星 . 民风化境: 中国影视与民族文化 〔M〕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6〕2002 年中国网络文学精选 〔C〕 . 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杨汉瑜:浅谈新时期民间文学的表现形式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浅谈新时期民间文学的表现形式”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浅谈新时期民间文学的表现形式

浅谈新时期民间文学的表现形式

文学,网络文学,创作,作者,民间,表现形式,作品,文人,新故事,发展,人们,口头,故事,形式,风格,传统,特点,网络,电影,二度创作,影视文学,生活,杨汉,生活中,电影电视,世界,主题,小说,我国,民间故事

2020-08-24 #故事大全

传统民间说唱表现形式探源

传统民间说唱表现形式探源

说唱,民间说唱,传统,民间艺人,曲艺,观众,艺人,作品,故事,形式,表演,文本,语言,内容,方式,交流,表现形式,人物,大部分,文学,绝大,语言表达,身份,风格,改造,武松,专业,东西,大系,弹词

2020-08-23 #经典故事

传统民间说唱表现形式探源

传统民间说唱表现形式探源

说唱,民间说唱,传统,民间艺人,曲艺,观众,艺人,作品,故事,形式,表演,文本,语言,内容,方式,交流,表现形式,人物,大部分,文学,绝大,语言表达,身份,风格,改造,武松,专业,东西,大系,弹词

2020-08-24 #小故事

民间文学的传统表现手法表现在三个方面 即 传统的艺术形式和传统的故事情节

民间文学的传统表现手法表现在三个方面 即 传统的艺术形式和传统的故事情节

方法,传统,基期,润滑剂,速度,越快,股价指数,上下表面,在试,证券交易所,越高,税基,总量,交易所,交易,价格指数,因素,指数,承载能力,故事情节,混凝土,日本,标的物,证券交易,表现手法,跨度,金融时报,配筋率,有关,税负

2020-08-09 #小故事

民间文学的传统表现手法表现在三个方面 即 传统的艺术形式和传统的故事情节

民间文学的传统表现手法表现在三个方面 即 传统的艺术形式和传统的故事情节

方法,传统,基期,润滑剂,速度,越快,股价指数,上下表面,在试,证券交易所,越高,税基,总量,交易所,交易,价格指数,因素,指数,承载能力,故事情节,混凝土,日本,标的物,证券交易,表现手法,跨度,金融时报,配筋率,有关,税负

2020-08-24 #小故事

从群众文艺到通俗文学——《故事会》1979—1986在新时期的转型兼及“80年代通俗文学热”

从群众文艺到通俗文学——《故事会》1979—1986在新时期的转型兼及“80年代通俗文学热”

故事,故事会,革命,通俗文学,革命故事,创作,新故事,年代,文学,姚文元,鲁迅,群众,文艺,作者,刊物,思潮,四人帮,传统,口头,期刊,民间,民间故事,社会,影响,中国,主流,奖金,文章,文艺报,老家

2020-05-22 #长篇故事

从群众文艺到通俗文学——《故事会》1979—1986在新时期的转型兼及“80年代通俗文学热”

从群众文艺到通俗文学——《故事会》1979—1986在新时期的转型兼及“80年代通俗文学热”

故事,故事会,革命,通俗文学,革命故事,创作,新故事,年代,文学,姚文元,鲁迅,群众,文艺,作者,刊物,思潮,四人帮,传统,口头,期刊,民间,民间故事,社会,影响,中国,主流,奖金,文章,文艺报,老家

2020-07-17 #故事会在线阅读

从群众文艺到通俗文学——《故事会》1979—1986在新时期的转型兼及“80年代通俗文学热”

从群众文艺到通俗文学——《故事会》1979—1986在新时期的转型兼及“80年代通俗文学热”

故事,故事会,革命,通俗文学,革命故事,创作,新故事,年代,文学,姚文元,鲁迅,群众,文艺,作者,刊物,思潮,四人帮,传统,口头,期刊,民间,民间故事,社会,影响,中国,主流,奖金,文章,文艺报,老家

2020-07-16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