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第六章 虚心听劝的唐太宗

时间:2020-08-14

不听他人劝告的历史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262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第六章 虚心听劝的唐太宗

大家一定都知道贞观之治吧?那么李世民是如何守住伟业的呢?

通过总结历朝灭亡的原因,唐太宗李世民励精图治,一心想把国家治好,为民造福,屡屡召魏征人卧室咨询政治得失。

唐太宗问魏征:

“朕读《隋炀帝集》,上述炀帝也知道赞颂尧、舜而否定桀、纣,但其行为为何却恰恰相反?”

魏征立即回答说:

“君王即使圣达明哲,也仍然要虚心地接受别人意见,如此,聪明的人才会献出他们的智谋,勇敢者才会竭尽他们的力量。隋炀帝仗恃自己的聪明才智,骄傲矜持,自以为是,故口中说的是尧、舜之言,实际行的却是桀、纣之举,无自知之明,便是导致他彻底灭亡的原因!”

太宗说:

“我应该以此为鉴。”

有一次,唐太宗谈到关中人和山东人,话语中,流露出对二者有不同的看法。殿中侍御史张行成启奏说:

“天子以四海为家,不应有东西之异。”

太宗虚心接受批评,认为这话说得非常好,对他厚加赏赐。以后每当有重大政事,也常常让他参与议论。

唐太宗曾对大臣们说:

“朕常怕自己因一时喜怒而妄行赏罚,若以后朕有此行为出现,希望诸公能极力劝谏。你们也应该接受别人劝谏,不可听不进他人逆耳的忠言。如果自己都不能接受谏言,又怎能去劝谏别人。”

唐太宗对侍臣们说:

“治国如治病,病虽巳痊愈,但还应调养护理,若不注重调理又一味放纵自己,致使病情复发,就再难救治。今日大唐得以安定,四夷都已臣服,实是古来少有之事。但是朕仍然一天比一天谨慎,怕不能贯彻始终,所以总想听到大家的谏言。”

于是魏征说:

“陛下能经常居安思危,愿意听取大家的意见,臣很高兴!”

长乐公主将下嫁长孙冲,因为她是皇后所生,皇上格外宠爱,对主管司曹下达敕命,要比永乐公主(唐高祖之女)出嫁时多给一倍的嫁资。此时魏征劝谏说:

“汉明帝在加封皇子时说:我的儿子怎能与先帝的儿子相比?因此让皇子们只能得到楚王、淮阳王(尤武帝之子)所得到的一半的封物。可是今日陛下资送公主的物品竟要倍于永乐公主,这不是与当午汉明帝之意相违吗?”

皇上认为说得很对,于是回宫后将魏征之意转告给长孙皇后。

皇后感叹道:

“妾身常听陛下称赞魏征,可不知其中缘故,现在看他引据礼义来制止人主的私情,才知道他真是一位社稷之臣。妾身与陛下是结发夫妻,承您屡加恩礼,但臣妾若要与陛下讲些什么也要先观察陛下神色,不敢轻易冒犯威严;魏征身为臣子,竟能如此敢于直言相抗,真是忠直,陛下应厚待于他。”

皇后藉此又请求皂卜派内史赐予魏征钱四百缗、绢四百匹,并让使者转告魏征说:

“今天才真正见识到了您很正直,因而以此相赏。希望您经常保持这样的忠心,不要改变,以更好辅佐皇上。”

有一次,李世民下朝回来,怒气冲冲地说:

“我总有一天一定要把这个乡巴佬杀掉!”

皇后问:

“要杀掉谁?”

皇上说:

“魏征总是在朝廷让我难堪。”

皇后退下,随后穿起整齐的朝服站在太宗面前,向太宗恭贺。太宗深感吃惊,问她为何如此?

皇后说:

“妾身听说主上英明,大臣才会正直,如今魏征如此正直,正是由于陛下英明的缘故,妾身哪敢不庆贺!”

太宗转怒为喜,甚感高兴。

后来,中军丞皇甫德参向李世民进言:

“修洛阳宫,劳人:收地租,厚敛;民间习俗喜欢高扎发髻,亦是仿效宫中。故请陛下下令禁止以上种种行为!”

太宗生气了,对房玄龄等人说:

“德参是想国家不役使一个人,不收取一斗租,宫女都没有头发,那样他才称心如意?”

于是太宗想要治德参讥谤之罪。

这时魏征谏阻说:

“汉文帝时,贾谊在上书中说:‘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言辞可谓极尽苛薄。自古以来,上书不激烈直切,就不能打动人主的心。所谓狂夫之言,圣人也要参择,怎能洽罪?请陛下裁决!”

皇上说:

“讲得好!朕如果将此人治罪,那以后还有谁敢进言!”

结果不但不治罪,还赏给皇甫德参二十匹绢。

之后,魏征进言道:

“据臣观察,陛下近来有点不大喜欢听纳谏言了,有时虽然勉强容纳,但已不像过去那样豁达。”

于是皇上又加赏皇甫德参,并拜为监察御史,以示自己虚心纳谏。又说:

“人们说天子可以为所欲为,朕却不然,上怕皇天监视,下怕臣民监视,兢兢业业,还恐怕不合天意、不符人望。”

魏征说:

“这实在是达到天下大治的唯一法门,愿陛下能始终如此。”

一天,太宗李世民询问侍臣:

“创业和守成哪个艰难?”

房玄龄回答说:

“草创之始,群雄并起,陛下南征北讨,逐一消灭他们,好不容易才建立李唐王朝。所以,臣认为创业难!”

魏征则说:

“自古帝王,没有一个不是得天下于艰难,而又以安逸而失掉天下的,可见守业更难!”

太宗李世民说:

“玄龄与我一起攻取天下,出生入死而得一生,所以了解创业的艰难;魏征与我一起安抚天下,经常害怕从富贵中生出骄奢,从不注意之处生出祸乱,所以知道守业的艰难。不过,创业的艰难已经过去,如今诸公应协同朕好好守住这李唐天下。”

后来,唐太宗李世民凡作重大决策时,都要先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群臣,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最终并能虚心听取和采纳大家的意见。有时魏征犯颜直谏,使李世民无法忍受,欲诛杀犯颜直谏之臣,最后仍能做到容忍。

由于唐太宗李世民虚心开明,能容纳臣民不同意见,并且知错即改,奖赏直谏人员,因而臣民关心国家大事,知无不言,使国家获益甚大,君、臣、民同心同德,国家强盛安定,经济、文化空前发达,史称“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即帝位后改年号为贞观)

*不做忠臣 要做良臣

一次有人奏告李世民,魏征偏袒自己亲戚,但是查无实据。

温彦博对皇上说:

“魏征不注意行为举止,又不知道远避嫌疑,虽然心中无私,但仍有可责备之处。”

于是,李世民命温彦博责备魏征:“从今以后应注意平日行为!”

魏征受责备后,马上入朝对李世民说:“臣以为君臣一体,应互相竭尽诚意。如果上下之间拘于小节,那国家的兴亡就很难预测,故臣不敢遵奉诏命。”

李世民吃惊地看着魏征。

此时,魏征再拜,说:“臣有幸奉事陛下,愿您让臣成为良臣,不要使臣成为忠臣。”

李世民说:“那么忠、良有何区别?”

魏征说:“臣对君惟命是从,即所谓忠臣:臣在君王面前犯颜极谏,据理力争,即所谓良臣。”

李世民大喜,说:“你说得很好,朕希望我们都能做到最好。”

唐朝在唐太宗时期达到了一个高峰,这和他能够纳谏,尤其是重用魏徵这样的直臣是分不开的。如果我们能向唐太宗这样放下架子,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或者意见,还有什么门槛是跨不过去的呢?为了自己,也为了别人!成功之门,也许与你只有一步之遥。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第六章 虚心听劝的唐太宗”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唐太宗 唐太宗的历史功绩

唐太宗 唐太宗的历史功绩

李世民,唐太宗,房玄龄,贞观,贞观之治,杜如晦,魏征,王世充,玄武门之变,隋炀帝,意见,资料,唐太宗李世民,李渊,起兵,局面,政治家,秦王,段志玄,魏徵,太子,参考资料,百科,唐高祖,唐高祖李渊,窦建德,秦琼,薛仁杲,政策,军事家

2020-05-29 #故事会在线阅读

唐太宗李世民简介 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

唐太宗李世民简介 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

李世民,唐太宗,唐高祖李渊,别馆,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武功,次子,窦皇后,皇帝,诗人,驾崩,年五十,陕西武功

2020-05-28 #长篇故事

唐太宗李世民简介 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

唐太宗李世民简介 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

李世民,唐太宗,唐高祖李渊,别馆,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武功,次子,窦皇后,皇帝,诗人,驾崩,年五十,陕西武功

2020-09-05 #长篇故事

唐太宗李世民简介 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

唐太宗李世民简介 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

李世民,唐太宗,唐高祖李渊,别馆,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武功,次子,窦皇后,皇帝,诗人,驾崩,年五十,陕西武功

2020-09-05 #故事会

唐太宗李世民简介 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

唐太宗李世民简介 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

李世民,唐太宗,唐高祖李渊,别馆,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武功,次子,窦皇后,皇帝,诗人,驾崩,年五十,陕西武功

2020-09-05 #故事会

唐太宗李世民简介 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

唐太宗李世民简介 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

李世民,唐太宗,唐高祖李渊,别馆,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武功,次子,窦皇后,皇帝,诗人,驾崩,年五十,陕西武功

2020-09-06 #短篇故事

唐太宗李世民简介 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

唐太宗李世民简介 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

李世民,唐太宗,唐高祖李渊,别馆,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武功,次子,窦皇后,皇帝,诗人,驾崩,年五十,陕西武功

2020-09-06 #小故事

唐太宗李世民简介 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

唐太宗李世民简介 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

李世民,唐太宗,唐高祖李渊,别馆,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武功,次子,窦皇后,皇帝,诗人,驾崩,年五十,陕西武功

2020-09-06 #长篇故事

唐太宗李世民简介 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

唐太宗李世民简介 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

李世民,唐太宗,唐高祖李渊,别馆,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武功,次子,窦皇后,皇帝,诗人,驾崩,年五十,陕西武功

2020-09-07 #故事大全